创新信访工作预警机制范文

2024-02-14

创新信访工作预警机制范文第1篇

三级安全预警机制

为了提高一线执法工作的预警能力,增强执法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有效避免执法过错,政府红、黄牌警告,媒体曝光和恶性暴力抗法及群体性抗法事件的发生,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确保地铁优质、高效、安全运营,深圳市地铁三号线运营管理执法大队(以下简称执法大队)结合地铁运管执法工作实际,构建预警信息平台,制定三级安全预警机制。

第一章

预警的概念、信号及模式

一、三级安全预警机制的概念

三级安全预警机制是执法大队根据地铁运管执法工作的实际设定若干项考核指标,针对各部门的工作状态以及地铁安保区、车站及各出入口等现场情况以及公司内保、安检等各项工作进行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对各部门发布相应的三级预警信号,有效指导各部门及时调整工作重点,进一步强化执法工作的动态管理。

二、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三个等级。绿色表示工作形势平稳,工作状态正常,工作不需作大的调整,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压力不大;黄色表示工作形势趋于严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有一定困难,地铁安保区、车站及各出入口以及

公司内保、安检等各项工作存在安全隐患,有关工作措施和重点应作相应调整。红色表示工作形势严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困难较大,地铁安保区、车站及各出入口以安全等级低,需要进一步调整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集中力量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该部门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三、预警模式

执法大队三级安全预警机制分为先预警后考核、先考核后预警两种模式。

1、先预警后考核模式。先预警后考核是根据自然灾害、大客流冲击、大型公共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引起的预警模式。执法大队先根据气象指标、大客流冲击及大型公共事件等具体情况实时发布黄色或红色预警信号,再依据《三级安全预警月度考核量化标准》的各项指标对各部门进行综合考评。

(1)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的发布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为台风、暴雨、高温、寒冷、大雾、灰霾、大风、冰雹、雷电、干旱、火险等十一类。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标识。气象台发布红色和橙色预警信号时,执法大队发布红色预警信号;气象台发布黄色和蓝色预警信号时,执法大队发布黄色预警信号。

(2)大客流冲击及大型公共事件预警信号的发布 遇春节、国庆等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大客流冲击以及辖区内举办如大运会、广交会等大型公共活动时,执法大队根据具体的情况,直接将大队或者某部门、中队在一定时间内的预警信号定为黄色或红色;发生地震、火灾、爆炸、塌方、大面积停电等严重影响地铁运营的事件或者恐怖袭击等大型公共事件时,大队直接发布红色预警信号。中队辖区内发生一般暴力抗法事件的,发布黄色预警信号;发生恶性暴力抗法事件的,发布红色预警信号;发生集体上访、聚众闹事等事件的,发布红色预警信号。

2、先考核后预警模式。先考核后预警适用于先预警后考核模式以外的其他所有情况,一般每月进行一次。该模式主要是针对地铁安保区、车站及各出入口的管理、公司内保、安检等各项日常工作,由执法大队根据《三级安全预警月度考核量化标准》(详见附件1)对各部门进行综合考评,并通过发布绿色、黄色、和红色三级信号来预警,及时警示各部门调整工作重心,解决存在问题,有效指导其下一步工作。

第二章 预警实施

一、信息汇总

案审督察部负责收集各部门月度工作信息。信息来源主要有上级委托机关及大队领导检查的情况、督察部门督察的情况、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抽查的情况以及其他信息来源。案

审督察部根据收集的信息完成《三级安全预警月度考核评估表》(附件2),并于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提交大队领导。

二、考核评分

三级安全预警的考评总分为100分,依据考核指标进行评分,得分在85-100分(含85分)的为最低级别的预警,信号色是绿色;得分在85分-70分(含70分)的为第二个等级的预警,信号色是黄色;得分在70分以下的为最高级别的预警信号,信号色为红色。

三、结果审定

大队领导审定评估报告并签署意见确定预警信号,下发《预警通知书》(附件3)至各部门。

四、结果公示

在各部门的办公室或值班室的指定位置悬挂代表三级预警的信号牌,同时将《三级安全预警月度考核评估表》在综合楼6楼执法大队政务公示栏进行公示。

第三章 预警执行

受到黄色预警的部门必须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深刻分析原因,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重点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书面向大队领导汇报。

受到红色预警的部门,除执行以上措施外,部门需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同时由督察人员进行督办并加强检查,直至整改完毕。

第四章 奖惩办法

为切实贯彻落实三级安全预警机制的相关要求,实行三级安全预警与公司绩效考核挂钩的奖惩办法。

连续三个月受到绿色预警的部门,季度绩效考核每人加2分;连续六个月受到绿色预警的部门,绩效考核每人加3分,并以执法大队名义颁发“先进集体”奖牌作为奖励。在先预警后考核模式下,本月受到黄色或者红色预警的部门,次月考核受到同等级别或者更高级别预警的部门,季度和绩效考核每次每人扣3分。在先考核后预警模式下,连续两个月受到黄色或者更高级别预警的部门,季度绩效考核每人扣3分,绩效考核每人扣2分;受到红色预警的部门,季度绩效考核每人扣3分,绩效考核每人扣2分。

附件1:《执法大队三级安全预警月度考核量化标准》 附件2: 《三级安全预警月度考核评估表》 附件3:《预警通知书》

附件3

预 警 通 知 书

部:

根据《三级安全预警机制》的规定,依据相关考核指标综合评估,本月考核得分为 分,预警信号为 色。

请依据考核指标及得分情况,深刻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车站、安保区的安全预防工作,切实保障地铁优质、高效、安全运营。

创新信访工作预警机制范文第2篇

时间:2011-11-21 13:26:00作者:新闻来源:正义网 评论投稿打印转发复制链接小|中|大字号

【摘要】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构,在行使法定职能时,其蕴含的国家权力与公民权益的直接冲突导致办案风险无处不在。如何减少执法风险隐患,预防和化解办案风险,提升办案质量和效果是检察机关必须直面的现实,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作为检察机关深化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举措应是当前需要探索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执法办案风险的界定、实行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理论及现实基础出发,综合分析各地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中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风险评估的范围、标准、程序、方法进行界定,并对构建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应当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执法办案风险 评估 预警

【课题组成员】 宋志虹 马乐 贾小军 王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格局调整加快,利益分化程度加大,各类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稳定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如何积极防范风险和和有效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这是我国跨越式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与思考的问题。曹建明检察长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所作的工作报告中要求检察机关应“建立健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化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举措。实行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是检察机关适应执法环境的深刻变化,进一步解决自身突出问题、提高执法公信力的重要举措。

一、 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概述

(一) 执法办案风险的界定

有学者将执法办案风险做了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执法办案风险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工作机制对执法办案造成的不当干扰以及执法办案过程和执法办案结果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狭义的执法办案风险仅指执法办案过程和执法办案结果对社会产生的不良影响,包括引发信访、群体性事件或者突发性事件等。 [1]最高人民检察院在今年7月11日通过的《关于加强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指出,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主要是指检察机关业务部门和案件承办人员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对检察执法行为是否存在引发不稳定因素、激化社会矛盾等执法办案风险,进行分析研判、论证评估。《意见》倾向于将执法办案风险界定为由检察执法行为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及“社会矛盾”。

笔者认为,执法办案风险的界定应从引发风险的原因来看,而引发风险的原因既有外部环境如媒体、舆论、其它国家机关的行政或执法行为等因素,也有检察机关内部工作机制以及检察人员执法行为等内部因素。在面对一个具体的案件进行评估时,不能完全将外部环境的影响与内部工作机制和执法行为的影响相割裂,为达到更好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效果,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案件执法结果的影响,可以以检察机关内部执法行为不规范、处理方法不妥当、释法说理不到位、部门之间沟通不顺畅、矛盾纠纷化解不及时等引发执法办案风险的因素为重点。因此,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中所讨论的执法办案风险是指由内外部因素引发的对公平正义、民生权益、社会稳定、政治局面和舆论反应等方面造成的综合影响。

(二)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的内涵及目的

风险评估作为风险管理学的关键环节,是对不良结果或不期望事件发生机率进行描述及定量的系统过程,目的是通过发现、分析和衡量风险,提出防范措施,以减少风险 [2]。执法办案风险评估则是对于在执法办案中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衡量和判断,提出防范和化解措施,从而达到控制、降低办案风险,提高司法效能的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评估、预警、制定预案、防范和规避风险、控制风险等多个环节。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案件的处理过程是否严格执行了法律和政策,实现了司法活动追求的公平正义;二是案件的处理结果是否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当事人的疑问是否得到了合理解释,情绪是否得到了及时疏导,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高检院《意见》中明确:“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是指检察机关业务部门和案件承办人员在执法办案过程中,对检察执法行为是否存在引发不稳定因素、激化社会矛盾等执法办案风险,进行分析研判、论证评估;对有可能发生执法办案风险的案件,提出处理意见,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及时向有关部门发出预警通报,主动做好释法说理、心理疏导、司法救助、教育稳控、协调联络等风险防范和矛盾化解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执法办案风险发生。”

笔者认为,实行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可以有效地降低办案风险,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但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出发,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实施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也是执法办案活动的应有价值,建立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最终目的应是通过风险评估,发现执法中存在的问题,规范执法办案流程,促使执法办案人员全面考量其执法结果可能存在或已经存在的风险,以选择最佳处理方式办理案件,最终达到树立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实现公平正义的目标。

(三)建立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理论及现实基础

有观点认为,从法治和法理的角度思考,在司法机关实施风险评估机制值得商榷,原因在于司法活动不同于行政决定的灵活性以及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司法活动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和原则,而不能按照少数意见服从多数民意的原则,司法作出裁决的程序、根据和结论都必须严格依法而确保公正,都不能以当事人乃至社会舆论对司法裁决是接受、服从还是反对、抵制,即是否有影响稳定的风险为转移。司法活动无论是否有影响社会稳定之虞,都必须保证质量,建立对司法水平、案件质量、公正程度、司法效果等认真检验、评估、总结,分析利弊得失,以改进工作的机制才是正途。舍此而希望通过社会风险评估,避免不当司法活动,无济于事,反而可能夸张放大社会稳定压力,给人以司法可以灵活变通的负面暗示。 [3]

但建立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是有其现实必要性的,近年来通过对涉检信访案件的分析,不难发现造成涉检信访案件发生的原因有些是因案件承办人员把关不严、审查不细,在执法办案程序上存在瑕疵,造成当事人对办案结果的不认同而反复信访;有些是案件当事人对法律政策认识不足,而办案人员没有做好释法说理工作,而导致信访案件发生。笔者认为,建立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是一种工作方法创新,与司法活动所追求的公正目标并不相悖。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建立是倡导在执法办案过程中更加注重释法说理,化解矛盾,避免就案办案、简单办案、机械办案,更加注重自我监督和群众的参与监督,根本目的还是通过该机制的运行实现规范执法办案行为,树立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邱学强在全国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现场推进会指出,加强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是检察机关适应执法环境的深刻变化,进一步解决自身突出问题、提高执法公信力的有力抓手。事实证明,对执法办案中的风险隐患如果不预先防范、不提前化解,事后解决起来就会更加被动、更加困难,耗费的成本更高,对执法形象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更大。

当然,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设置和运行不应该错位,它不可能包揽和解决案件的所有问题,不可能替代法律的具体规定。否则,就是有法不依,以化解矛盾促进和谐为由,自定规则或以言代法,损害法律的权威性,那将是对依法治国莫大的讽刺,也必然会失去存在的价值。

二、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实践做法及分析

(一)目前部分检察机关开展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的做法及效果

1、江苏省检察院:该省检察院自主研发了“控申日报软件”,以信息化为支撑,建立了全员参与、上下协调、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严格规范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程序,在受案前、办案过程中、结案后,进行全程开放式风险评估,力求找准风险点,及时提出处置预案,将风险评估、矛盾化解贯穿于执法办案始终。在开展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中,江苏检察机关坚持逐案动态评估。从案管部门受理案件开始,根据案件流转,全程动态评估风险。定期根据工作中发现的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综合研判。对同一时期发生的同类案件进行专题分析评估,对可能危及社会稳定、公共安全的案件进行重点分析预测。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江苏检察机关对1474件案件提出风险预警,有效防范和妥善化解风险隐患966件,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2、浙江省检察院:浙江全省103个检察院在办理重大复杂案件和作出不批捕、不起诉、不立案、不赔偿、不抗诉、撤案等决定前,对是否会产生矛盾、引发执法办案等风险都要进行综合评估,实行动态跟踪,并根据风险的大小,及时预警和制定实施科学的处置预案。同时,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和释法说理等配套工作,提高办案质量,加大矛盾化解力度,彻底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执法办案风险,以此提升执法公信力,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一年的实践表明,浙江检察机关推行的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结合刑事和解、检调对接、社会帮教、法律监督全方位说理释法、网络舆情监测处置等多种措施,深层次化解了社会矛盾,实现了办案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也提升了检察公信力。据统计,2010年1月至11月,全省检察机关共对3701名轻微犯罪嫌疑人通过刑事和解作出不批捕、不起诉决定,对不构成犯罪或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案件,决定不批捕4624人,不起诉1682人,其中包括1113名外来人员犯罪平等适用不捕,对546件民事行政申诉案件息诉处理以及办理一批重大复杂案件,总共涉及案件相关当事人1万余名。由于风险评估预测得当,至今尚未发现对检察机关处理结果不服的情况。与此可佐证的是,在今年浙江省信访总量上升的背景下,执法办案量却同比下降二成多,九成以上基层院实现了“进京来省零上访”。

3、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通过构建以风险评估预警管理工作办公室为核心、连接九个业务处室的风险评估预警工作体系,创新了“1246”工作模式,即建立一个专门机构――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管理工作办公室;完善两项制度规范:《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办法》和《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管理办公室工作规程》;抓住四个工作环节――评估情况确认反馈、处置情况动态反馈、办案部门风险评估联络员作用的发挥、控申接待风险信息的分析;推行“六个一”工作方式:一案一评估、一案一调查、一案一分析、一案一化解、一案一反馈、一案一总结。在效果上实现了“四化”和“四个转变”,即评估范围最大化,评估对象由局部到全面的转变;机构设置合理化,管理由宏观到微观的转变;评估责任明确化,评估主体由模糊到清晰的转变;工作流程系统化,工作机制由散乱到健全的转变。

(二)检察机关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分析

1、从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的案件范围看,目前各省、市检察院并不统一。如江苏省检察院将职务犯罪侦查、侦查监督、公诉、控申、民行等业务部门所办理的存在风险的各类案件,都纳入风险评估范围。广东省检察院则重点对四类信访案件进行风险评估:一是对即将移送批捕、起诉而可能发生信访的案件;二是对不符合自侦部门立案条件,但可能到检察机关群体访、越级访或引发其他不稳定因素的案件;三是对本院受理的信访案件中可能发生后续信访的案件;四是对本院做出的不立案和撤案的职务犯罪案件,不批捕、不起诉、不抗诉的案件,维持原处理决定、刑事赔偿不确认、不赔偿的刑事申诉案件,不立案、不抗诉的民事申诉案件,以及其他做出重大处理决定的案件。

2、从风险评估的内容看,尽管各个省市检察院表述不尽相同,但风险评估的内容主要是从执法办案案件的发案背景、案件性质、办案效果及审查案件时发现的苗头性问题等方面综合考虑,主要依据信访事项的性质、影响、诉求的正当性及信访人的性格特点和信访策划人的情况进行评估。息诉工作预案,对于合理的异议和诉求,主要考虑能否通过法律、政策妥善解决;对于不合理诉求,主要考虑能否依据法律、政策进行充分合理解释、有力论证和详细说明,尽量争取大部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3、从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的风险等级确定看,多数地方分为三级,也有的地方分为二级或四级。如深圳罗湖区检察院采用的是三级风险制,如规定了“被害人15人以上(含15人)30人以下的涉众型刑事案件”为三级风险案件;规定“案件被各级媒体或境外媒体传播,引起公众广泛关注,社会影响极大的案件”为一级风险案件。同时规定确定风险采用“就高不就低”原则,在同一阶段各部门评估风险等级不一致时,以最高风险为该案件的风险等级。

山东省沂南县检察院将案件的风险等级分为A、B、C三级预警,A级预警为特别重大风险等级,是案件当事人对检察机关拟作决定有强烈意见,有明确的信访苗头,存在较大息诉困难的;B级预警为重大风险等级,是案件当事人对检察机关拟作决定有接受倾向,但存在部分疑虑和意见,没有明确息诉表示,存在不确定信访因素的;C级预警为一般风险等级,是案件当事人对检察机关拟作决定基本同意,不存在严重分歧性意见,没有信访可能或者可能性很小的案件。对于三级风险预警案件,分别采取相应的对策。

江苏检察院则根据案件风险因素的性质、紧急状况、发展趋势以及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和影响等因素设置预警级别,将案件风险划分为四个级别:IV级(一般风险),III级(较大风险),II级(重大风险),I级(特别重大风险)。

4、从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的主体来看,风险评估的组织机构有的是专门设立了案件风险评估预警领导小组,如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专门成立了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管理工作办公室,山东省沂南县检察院成立了由检察长任组长,分管控申工作的院领导任副组长,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涉检申诉信访案件风险评估预警领导小组,并成了专门办公室,形成各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大预警格局。有的则由办案部门承担,严格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承办、谁评估,谁评估、谁化解”原则,细化部门责任,控申部门承担组织协调、督办考评、建议奖惩、台账管理、信息通报等职能,案件管理中心具体承担审查把关、督察督办等职责,如河南省汝州市人民检察院。

5、风险评估的工作程序,一般由案件承办部门拟作出处理决定时,由承办人对案件举报人、受害人、申请人等当事人信访的风险进行评估,初步判定风险等级、填写风险评估表,经部门讨论研究、分管领导审核签字后提交评估专家委员会或评估预警工作领导小组评定风险等级,评估预警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预警,承办部门研究制定处置工作方案, 控申部门积极配合,共同采取措施,化解不稳定因素,结案报告最后报案管中心或控申部门建档备案。

三、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构建

(一)明确四项原则,指导执法办案风险评估工作

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构建需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全面预测,重点预警原则。该原则要求对检察机关各部门在工作中可能引发执法办案事项的情况,做到在决策前作出预警分析。(2)及时性原则。该原则要求在执法办案工作中,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回馈、及时汇报各类信息和问题,为正确做出决策,了解当前社会突出矛盾和焦点,提供有重要参考价值的综合信息。(3)动态性原则。该原则要求动态地把握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建设。执法办案风险评估是一个持续反复的过程,一次风险评估并不能一劳永逸。信访人的思想行为变化决定了目标预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目标预期中的各项考核指标也应在不断的评估反馈过程中进行修正。(4)分工负责,相互配合原则。该原则要求各部门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中要通力合作,相互配合,形成全院一盘棋的格局。

(二)明确案件评估范围和等级判定标准

笔者认为,检察机关自侦、侦监、公诉、控申、监所、民行等业务部门所办理的各类案件,都应纳入风险评估的范围,上述案件拟作出决定前,都应当进行风险评估。一方面可以避免承办人主观上作事先筛查,遗漏可能引发风险的案件,另一方面也能够在各类案件处理中充分发挥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促进执法规范化的目的。

风险等级的判定标准是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的核心内容,是承办人据以判定案件风险等级的依据,高检院《意见》中将风险等级划分为重大风险案件、较大风险案件和一般风险案件三类,并规定应根据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风险级别。重大风险案件是指案情重大、社会公众和媒体高度关注、涉及被害人较多,极有可能出现当事人及其近亲属自杀、自残、实施暴力等极端行为,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或者存在其他重大不稳定因素,需要党政机关多个部门共同解决的案件;较大风险案件是指案情相对复杂、矛盾持续时间较长、处理有一定难度,极有可能引发涉检上访问题,需要上下级检察机关或本院各部门相互协作、共同化解的案件;一般风险案件是指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对有关问题存在疑虑,对处理结果不理解,存在风险苗头,承办部门、承办人通过释法说理、协调疏导能够化解的案件。虽然《意见》中对等级判定的标准作了规定,但整体上还较为笼统,在实践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探索更有利于科学判定等级的细化标准。

(三)建立评估流程,实现有效运行

1、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的启动。一是具体办案部门的个案评估预警。办案人员对所受理、办理的每起案件,都要根据基本案情、当事人及其近亲属对拟作决定的态度等进行风险评估,对可能引发风险的案件,纳入预警范围,由承办人提出风险评估意见和化解措施,报主管领导审批后,启动个案预警程序;二是控申部门的社情预警,由控申部门对来信来访进行月汇总、季分析,掌握信访群众的情况,对倾向性、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和已发生的涉检上访信息进行广泛收集整理,使有关部门能提前开展工作,做到关口前移、防患未然,在处理执法办案案件时能够迅速反应,占据主动;三是建立特殊时期预警机制,在发生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特殊时期,对存在稳定风险的案件重点排查。

2、执法办案风险的评估。一是在范围上实行全面评估,即将各业务部门办理的所有案件都纳入风险评估范围,为使评估工作可以得到落实且便于操作,可以将执法办案风险评估纳入案件管理系统,系统设定流程:案件承办人在办理案件的同时,必须对所办案件进行风险评估,拟定风险等级和预警工作预案,提交部门负责人、分管检察长和检察长审批。如不完成“风险评估”环节,将无法进入下一办案流程。评估后,实行动态预防处置,承办人要根据案情变化和社会舆情等情况及时调整评估等级,作出相应的风险预警,拟定具体的应对措施,全程跟踪处理。二是在内容上实行重点评估,承办人对于高检院《意见》中所列的12项重点评估预警案件、8种可能引发办案风险的案件应作为评估重点,对重点案件应提出评估意见,由本部门研究决定评估的等级。

3、执法办案风险的预警。根据风险评估的等级,对重大及较大风险等级的案件,承办人应及时制定执法办案风险预警工作预案,详细列明案件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主要诉求、简要案情和拟作出的案件处理意见、可能引发风险的情况及原因、拟化解的方案及稳控息诉措施,交分管检察长或检察长审批。根据审批决定,建立风险防范布控制度,由承办部门对案件实行“三定一包”(定人员、定责任、定时限、包息诉),确定包案领导。控申部门要主动与案件承办部门联系,共同研究修订和完善信访预案,配合承办部门做好信访人或案件当事人的息访息诉工作。对重大敏感案件涉案人员、可能引发群体访或越级访人员,建立专门档案,在重大活动等敏感时期,及时启动防范布控措施。对评估风险等级为一般风险的案件,承办人应及时向主管检察长汇报,由案件承办部门或承办人对有关证据认定、法律适用、结案的理由等向当事人做好释疑解惑和思想教育工作。

4、执法办案风险的化解及应对。一是加大释法说理力度,案件承办人在办理案件中,应主动约谈、电询、走访案件当事人及其家属,听取意见,将释法说理贯穿于执法办案的全过程,杜绝因执法中忽略细节引发群众不满;二是将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与释法说理、刑事和解、检调对接等工作有机衔接起来,如对陷入生活困境的刑事被害人实行个案救助,对涉及民事赔偿的刑事案件、民事行政申诉案件,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先行调解后再由检察机关依法处理,解决好当事人的合理诉求等问题。对合理诉求解决到位、经过释法说理等仍采取极端行为或无理闹访的当事人,应依法审慎进行处置;三是加强涉检舆情监测、引导,防止不实信息扩散,遏制恶意炒作个案,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四是控申部门主动了解正在办理的案件进展情况,深入基层和群众,掌握不稳定因素的苗头和动向,及时向相关业务部门提出化解信访隐患的意见建议;五是对办案中发现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风险隐患问题,及时提出消除隐患、强化管理的检察建议,主动向当地党委政法委汇报有关情况,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5、执法办案风险的跟踪、反馈与总结。承办部门要将执法办案风险预警工作预案及时送本院控申部门报备,便于控申部门及时掌握情况,做好接待信访人工作。承办部门在做出处理决定三日内,将办理情况反馈控申部门,必要时,由控申部门组织本院有关部门参加,以联合接访的方式向当事人告知案件处理结果。另外,由控申部门对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进行定期的总结。

四、构建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几点思考

(一)应明确风险评估机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提高检察机关的执法监督能力,提升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评估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构建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最终目标是推动社会矛盾纠纷的成功化解和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的有效提升。因此要正确处理风险评估预警与加强执法办案的关系,执法办案和风险防控都应当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依法进行,对评估后风险等级虽然高,但信访人的诉求完全不合理的情况下,要在做好预警工作的同时,坚决依法办事,因为真正意义上的风险评估预警机制还应当通过评估发现检察机关内部执法办案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予以改进,在追求公平正义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绝对不能以牺牲公平正义为代价,去满足信访人的无理要求来换取矛盾纠纷的暂时化解,进而毁坏社会长治久安的法治基石。

(二)应积极关注并正确应对舆情所引发的执法办案风险。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资讯的传播变得更加方便快捷,而网络的虚拟性,使资讯的传播不像平面媒体那样具有可控性,所以司法实践中的很多案件能够很快成为了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云南的躲猫猫案和湖北的“邓玉娇案”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访不信法,信网不信访”现象的产生,因此,舆情所引发的执法办案风险是我们应当关注的新热点之一。

(三)应将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作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从各地实践来看,通过风险评估预警有效防范和减少了社会风险,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利,维护了和谐稳定,但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矛盾涉及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多样化的矛盾主体、多领域的利益冲突、多方面的利益诉求,不是仅凭检察机关一己之力就能解决的,风险的有效控制和深层次问题的有效解决都有赖于相关国家机关的共同作用。因此,在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运行中,检察机关应通过对各类风险的评估预警,对外与相关部门之间建立沟通和联系,并形成风险网络化管理,使任意体系之间的风险信息可以直接流转,做到“一次评估、成果共享、信息通用”,从而发挥出联动预警效果,共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创新信访工作预警机制范文第3篇

一、以病历为中心,提高医疗安全,巩固医疗质量,医疗服务的有效性和案件性。拟将质量分解为基础质量和水平质量。基础质量即日常诊疗及病程观察活动;任何一项医疗活动均只有时间——行为的内涵。为确保基础医疗活动运行的安全、稳定、有效。从源头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全面执行既有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对我院临床医疗活动,实施时间——行为程序监控考核。

二、监控及考核项目。

(一)时间程序:考核10个点

1、接诊时含住入或转入即刻的时间及医生诊视即刻的时间。

2、医嘱开列时间。

3、查房时指查某一病员的具体时间。

4、医嘱修改时间。

5、医嘱执行时间:长期的以输液单为据核查,临时的以病历记载时间核查。

6、病程记录时间。

7、病情变化时间及医生到位的准确时间。

8、抢救、应急处理的准确时间。

9、上级医师诊视时间。

10、病人享有病情知情权,应有与病人或家属沟通的具体时间,并要求病人在首次病程记录上签字。

以上10个时间位点要求记录到日、时、分。

(二)行为程序:考核23个位点。

1、医嘱部分:5个位点

(1)开列时间及签名确切清楚。 (2)医嘱符合治疗原则。 (3)符合书写规范。 (4)不得涂改。

(5)执行人及执行时间确切清楚。

2、病程记录部分:18个位点 (1)首次病程须记录主要症状。 (2)首次病程须记录主要体征。 (3)首次病程须罗列诊断依据。 (4)首次病程须明确记录治疗原则。

(5)首次病程记录须由本院经治医师完成或审核合格后签全名字迹清楚。无署名记录不合格。

(6)病程记录每周须有主任查房分析意见。 (7)须记录主治医师分析意见,每周2次。

(8)明确反映病情变化,必须有生命体征、症状,客观证据变化情况的记录。 (9)病程记录要明确反映治疗措施。用药疗效分析、分析意见落实情况。 (10)反映治疗变更动因。尤其是临床用药要达到以药代动力学做指向的层次。 (11)有对各种(类)检测单的分析,分析要充分结合临床。 (12)按时程要求记录。

(13)诊断术语以ICD编码为据规范使用。 (14)出院记录不得涂改或有漏项。 (15)有与病人及家属沟通的记录。 (16)患方拒绝接受诊疗的记录。 (17)实施出院病人医嘱知晓签字制度。

(18)诊断疾病分主次顺序排列,主要疾病排到最前,并发症次之,伴随症状排最后。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三、考核办法。

(一)抽检病历不少于开放病床位数的1/3。

(二)受检病历由检查者与科室共同随机抽定。

(三)受检科室安排人员参加考评。发现问题及时沟通交流,确认。

四、考核结果的界定及执行。

(一)考核实行否决制,时间程序位点和行为程序各1点不合要求者或其中一程序2点不合要求者,视该病历为不合格病历。

(二)住院病历有下列情况者,实行单项否决,视为不合格病历。 ①诊断与诊断依据不符合;主诉与现病史脱节;诊断与治疗脱节。

②无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特殊检查和治疗同意书、输血同意书、化疗同意书。 ③术前小结(急诊手术除外)和手术知情同意书未由术者或第一助手书写。

④抢救病人在规定时间内无抢救记录;死亡病人无死亡前的抢救记录,相关时间未记录到分钟。

⑤诊疗方案存在重大错、漏。

⑥错贴检查、化验单,引起医疗纠纷或造成不良后果的。

⑦输血病历无《输血同意书》、《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单》,输血前未按规定检查肝功+HBSAg、丙肝抗体、HIV抗体、梅毒血清学检查的。

(三)对不合格病历实行经济处罚并限期整改。处罚额度为每份扣罚病历奖的2倍。

(四)扣罚的数额上交院财务,不得他用。

(五)考核由医务科完成。临床科室有权监督考核工作。

(六)门诊处方不合格扣20元/张。

(七)各种检查申请单不合格扣20元/张。

(八)门诊病历书写不合格扣20元,不写扣40元。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发生输血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改换生理盐水。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是一般性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病做好记录。

4、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应保留血袋病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发生输液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所输液体,保留或开放的脉通路,改换其它液体和输液器。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物资供应中心、护理部、药剂科。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送至药剂科化验检查。

7、如若患者或其家属对输液反应提出质疑,应按实物封存程序对实物进行封存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住院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时的应急程序

•发生输血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血反应时,应立即停止输血改换生理盐水。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若是一般性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病做好记录。

4、怀疑溶血等严重反应时,应保留血袋病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发生输液反应时:

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应立即停止所输液体,保留或开放的脉通路,改换其它液体和输液器。

2、同时报告医生并遵医嘱给药。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

4、建立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发生输液反应应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物资供应中心、护理部、药剂科。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送至药剂科化验检查。

7、如若患者或其家属对输液反应提出质疑,应按实物封存程序对实物进行封存

“1+3”安全监控体系医疗安全预警制度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人员的“1+3”安全监控体系医疗安全保障意识和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强化医疗安全的监控机制,更有效的防止医疗缺陷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一、总则

(一) 目的

为了进一步增强全院职工特别是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保障意识和医疗风险的防范意识,强化医院“1+3”安全监控体系医疗安全的监控机制,更有效的防止医疗缺陷的发生,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全院职工,尤其是医务人员,在实施诊断、治疗和其他服务的过程中,由于“作为不规范”或“不作为”而发生的任何有可能导致医疗事故出现的医疗实践,无论患者与家属有无投诉,都属于医疗安全的预警范围。

(三)原则

医疗安全与精工走要遵守“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强化医疗质量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为准绳,以深挖细查质量要素的各方面、医疗过程的各环节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为主要手段,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并警世责任人从而确保医疗安全为目的。

(四)要求

医疗安全预警工作分级进行。医院及各职能部门、各临床科室,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全面抓好落实。

二、医院安全预警分级

根据在工作或医疗活动中责任人因失误造成的医疗缺陷的性质、成都及后果,将医疗安全预警项目分为三级。

(一)一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

一级医疗安全预警项目主要是指违反各项规范要求,但是尚未造成患者投诉等后果的行为。

1. 医疗文书

(1)门、急诊医师未书写门诊或急诊病历。

(2)为在门、急诊病历和住院病例中记录药物过敏史,输血患者未记录输血史。

(3) 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住院志、首次病程记录、日常病程记录及其它记录。

(4)凡决定转出的病人,经治医师未书写转科、转院纪录。

(5)意外死亡病历未当天及时讨论并上报医务科或总值班。

(6)手术未进行术前讨论。

(7)为及时鉴定医院规定的各种医患协议类文书。

(8)造成病历等资料损失或丢失。

2. 纪律

(1) 工作人员擅自离岗。

(2)对于疑难危重病人,会诊意识和辅助检查科室医(技)师在接到急会诊邀请后,未在10分钟内到达现场诊查患者。

(3) 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诊治、发药过程中聊天、打手机。

(4) 门、急诊护士未及时将门急诊危重病人转送至急诊科、病区。

(5)首次开展的新手术、新疗法、新技术,未通过医院专家委员会讨论并经医务科批准而擅自实施。

(6)违反相关规定使用麻醉药品、医用毒性药品、精神药品及放射性药品。

(7)将院内讨论的有关病人的情况等擅自不负责任地向病人或家属透露。

(8)不负责任地解释其他医务人员的工作,造成患者或家属误解。

(9)违反医疗保险的有关规定。

(10)出现医德医风问题。

医疗(技术)风险预警制度和应急预案

(一)建立院长负责制,由主要负责人主抓医疗(技术)风险工作。

(二)医院从人力、财力、物力上加大投入,从工作环境、技术力量、设备购置、资金投入、分配形式上,给高风险,高科技,高技术的科室照顾和支持。

(三)设立医疗(技术)风险保险基金,为临床各科医护人员投保。

(四)对高风险的外科、妇产科医师实行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不经准入的人员不允许从事高风险的医疗技术工作。

(五)建立“绿色通道”,对抢救、入院,会诊等实行规范化管理,注重患者抢救的工作流程和工作程序,医疗急救网人员24小时处于临阵状态。

(六)对急危症实行科主任负责制,需要会诊者,立即通知医务科,由医务科集中院内外权威专家会诊救治,不得贻误患者病情。

创新信访工作预警机制范文第4篇

抗菌药物超常预警制度

为提高本院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对不合理用药的行为及时予以干预,对照《上海市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管理办法》规定,建立抗菌药物用量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内容如下:

每月初药剂科按抗菌药物的使用金额与使用数量进行单品种统计,对单品种用药金额前20位药品进行监控,抗菌药物使用总金额占药品总收入的比例公示并通报,随时掌握用药动态,并由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小组专家进行必要的分析,每月例行向院纪委和有关领导汇报一次。对当月用药量在前十位的抗菌药物详细汇报情况,并提供书面控制建议。

对临床科室抗菌药物应用每月进行监控公示,内容包括: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排名,及使用金额前三名抗菌药物品名及数量。科室使用抗菌药物金额连续三个月排名第一的,其结果纳入科室综合目标考核。对无正当理由连续三个月居科室用药金额第一位的药品、和用量超常增长的的药品,给予警告限期改正,至停止该药品的使用。

药剂科每季组织对全院、科室、医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督查,对排名前列的抗菌药物结合处方、病历等相关资料进行合理性分析评价,对使用不合理的科室和医生,每季定期报“医院药事委员会” 及时予以干预,包括:警告谈话限期改正、限定处方权、取消处方权。“医院药事委员会”对药品使用情况、评价结果、处理结果以简报形式通报全院。

对门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使用进行不定期抽查监控公示,内容包括:抗菌药使用率、抗菌药分级执行率、使用金额前10位的药品等情况,其评价结果纳入个人综合考核指标。对无正当理由连续三个月个人抗菌药使用率过高,违反抗菌药分级管理执行,使用金额过大或用量超常增长的药品,给予个人警告限期改正,仍至停止该药品的处方权。

创新信访工作预警机制范文第5篇

【摘 要】税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现实问题。商业银行的税务风险管理起步较晚,在业内没有得到充分重视,为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税收风险隐患。本文从税务风险管理的现状分析引出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并从六大平台的建设,详细阐述了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的方法及内容。最后提出真正有效防控税务风险的体系,除了先进的风险管理系统,还需要商业银行内部上下一心,从管理上规范,真正实现全行、全方位、全流程的税务风险监控。

【关键词】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建设

税务风险管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现实问题。商业银行的税务风险管理起步较晚,在业内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為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税收风险隐患。税务风险防范最主要的措施之一就是把税务风险真正纳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建立一个全税种、全生命周期的税收风险管控系统。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建设,首先实现税务事项自动化、流程化、标准化处理;实现“一键式审计”及事后可视化稽查;实现与“金税工程”的对接;发票管理、政策管理等功能;再到全行、全方位、全流程的税务风险监控。

一、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税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税务管理过程中计算和缴纳,或是对税收政策理解不到位导致的操作风险或政策风险,并由此带给企业经济损失,甚至是声誉风险。

2009年5 月5 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要求企业应全面、系统、持续地收集内部和外部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通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等步骤,查找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的税务风险,分析和描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评价风险对企业实现税务管理目标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风险管理的优先顺序和策略。国家税务总局在要求企业的同时也从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方面与大数据进行了有效的结合。

税务风险管理系统是基于商业银行税务管理特点和管理体系,通过搭建集中的、统一的,包含涉税业务信息和涉税管理信息的技术平台。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税收法规的动态更新;税款的自动计算、申报、缴纳;电子信息管理;风险预警;可视化稽查等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最终实现对税务风险全流程管理的信息化系统。

二、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

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起步较晚,在业内又得不到重视,带来较大税务风险,主要来源于以下3个方面:

第一,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庞大,业务品种多而复杂,更新程度较快,税务管理难度大。

第二,税务风险管理人才匮乏,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对人的要求非常高,需要熟练掌握新企业会计准则;银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简单外汇买卖、贸易融资;银行复杂的衍生产品、结构性融资、租赁等业务;还需要熟练掌握上千个国家、地方性税收政策。

第三,目前大多数商业银行对税务工作不够重视,税收多少不关注,只要不影响监管评级,不影响机构扩张,一概忽略,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大潮下,税款计算、缴纳还靠手工处理方式。商业银行机构庞大,对税收政策理解不一致、不到位、执行标准不统一造成极大操作风险。

三、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系统建设的内容

商业银行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需要打通财务管理系统、总账系统、核心系统、资金系统、信贷系统等多个外围业务系统,实现数据的高度整合,税务账务和申报数据能够自动生成,减少重复工作,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人为差错,严格控制各项风险,使自动化水平全面提升。

一个成熟的税务风险管理系统需要建立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10多个税种自动化、标准化、流程化处理;搭建六大平台:税收政策发布平台、税务事项自动化处理平台、发票管理平台、税务风险预警平台、日常事务处理平台、互动学习平台。对税务风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和控制,有效规避税务风险。

1.税收政策发布平台

税收管理是一个较专业的领域,整个系统建设最重要的是税收制度的搜集、整理、学习、研读,需要梳理十多个税种,全国、地方性上百万字的税收政策,针对与银行业有关的税收政策就有300多个,要在充分理解,深入领会的基础上,翻译成IT语言,转化到系统建设中,实现税务事项处理自动化。

(1)税收政策发布平台建设的必要性

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变化、时效性较短,税收政策的时常变化增加了银行把握税收政策的难度,由此引发税收 风险。此外,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对银行涉税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当两者之间存在差异时,必须在会计核算的基础上进行纳税事项调整,如果银行税务人员对此理解或适用不当,也会引发税收风险。

(2)税收政策发布平台建设的方法及内容

建立和完善税法的收集和更新系统,及时汇编企业适用的税收政策并定期更新;建立和完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收集和更新系统,确保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系统的设置、更改与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步,合理保证税收信息的输出能够反映法律法规的最新变化。

在IT转化过程中还需考虑知识的转移,不能开发一套自动化的处理流程,就让业务人员变成机器人,没有自己的理解、想法。在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把收集的银行业的税收政策进行分类整理,如:企业所得税按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减免类;增值税按贴现类、资管类、同业类、发票类等进行分类整理,方便使用人员快速查找、理解应用。对新发布税收政策专人时时跟进,及时更新法规库。

对税收政策法规碎片化处理,一个风险点作为一个碎片,将税务管理事项都延伸到业务环节,税务管理数据和信息高度集成,实现全业务链、全行的税务信息化管理一体化。

2.税务事项自动化处理平台

实现从外围业务系统无缝采集涉税基础数据,建立各税种的税款计算和纳税调整台账体系,利用应税判定、数据关系定义、数据筛选等工具,实现高效、准确计算应纳税款,自动生成会计记账凭证,输出税务机关要求的纳税申报表,与金税三期对接,完成自动申报。实现税款计算、纳税申报、缴纳的全流程管理。

基于财务数据、备查账簿信息,实现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准确估算以及转回台账管理功能。通过与总账系统集成,自动生成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计提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凭证。

在充分考虑前述计提、申报、缴纳等全生命周期无缝对接正常流程控制的基础上,兼顾支持纳税实务中的各种特殊纳税场景,各类特殊业务支持流程管理,如滞纳金及罚款、提前申报缴纳、延期申报等。

3.发票管理平台

通过与外围业务系统进行数据对接,获取待开票信息,完成增值税发票的批量开具、单笔开具和开票结果的回传,减轻开票工作量,防范虚开、错开发票风险。对于增值税进项发票数据,有效解决增值税发票管理繁琐、管理风险大、进项抵扣易失误等问题;与数据勾选平台、财务管理系统对接,实现进项发票的自动传送,自动认证,自动对已认证、未认证、认证超期等发票进行分类管理;支持对各分支机构进项发票进行自动汇总和集中管理。

4.税务风险预警平台

通过设立监控预警机制,基于数据和银行经营业务,建立风险监控模型,结合银行实际及行业特点,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对异常数据和异常业务进行自动预警提示,并通过制定预警阈值,以醒目直观的方式展现给业务人员。实现多税务指标的同屏显示比较,如将增值税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等指标值同屏展示。支持灵活配置分析主题:可任意选择业务指标,可以多层级展示,能够使用拖拽设计,展现形式以图表结合。税务预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税种预警:实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涉税指标弹性分析,可显示涉税指标与相关指标的变动轨迹,分析它们的相向性与相反性,主要以折线图的形式显示。

指标预警:实现指标的同比、环比分析,分析结果可以饼图、柱状图、折线图、条形图、圆环图、面积图等图形方式显示。支持多税务指标的同屏显示比较。对申报表涉及的会计数据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对于需要重点关注的税务评估指标,如果出现异常情况,提出预警。

5.日常事务管理平台

(1)日常事务处理提醒

每个税种、每个功能模块都要有操作手册、处理流程图。除了上面提到的碎片化的政策法规,还需建立分业务、分税种涉税事项风险点提醒,针对易错,较难理解业务需在税款计算表中进行了细化处理,鼠标点到就会出现相应事项提示。设计待办事项提醒,针对纳税申报表、附件上件、账务处理在需要处理的时点都会出现相应提示。

(2)税务工作报告

实现税务自查任务的派发、自查方案及表单下发、办理、审核、归档等流程管理,以及数据的自动汇总功能。

实现分支机构外部税务检查事项、重大涉税信息的上报、请示,上级单位的指导、回复管理,以及结论性质文档(检查结论、处理结果)的存档管理。

按照被检查单位名称、检查类型、检查机关、检查时间、涉及税种、检查状态等维度,查询外部税务检查信息,发现易发生的税务检查事项,针对性指导和通报。

(3)税务工作统计分析

税务工作统计分析支持综合分析及自动输出分析报告,支持开展分税种、分机构、分地区、分税款所属期间、会计账务期间等多维度的税务统计分析工作,支持对申报表数据进行多元化查询和分析,且生成的报告可以输入多种形式的文档,完全满足企业内外部的报告发布需求。能够支持明细查询、汇总查询方式,查询结果可导出EXCEL文档,支持科目查询、调度数据查询、相关台账查询。

(4)税务档案管理

实现税收管理所有涉税档案的强制分类电子化归集,涉税事务档案的分类归集,并按权限查询调阅。

6.互动学习平台

对税收政策及操作有何疑问都可通过答疑平台提问,专人及时解决问题。不定期对日常特殊、易发生风险事项进行案例分享。针对不动产出售、动产出售、抵债资产、出租房屋等一个事项涉及多个税种,进行整理、归纳,在平台上提供给使用者加强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减小涉税风险。

税务风险管理系统虽然覆盖内容广、专业性强、自动化程度高、风险控制能力强。但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不可能仅依靠一套信息系统就能实现,更需要高层给予足够重视,相关部门的全力配合,建立高素质的税务管理团队,上下一心,理顺管理流程、明确管理权限和清晰管理关系,严格各项业务操作,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国家税务总局 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 试行), 国税发[2009]90号.

[2] 呂荣福,吴飞虹.商业银行税务风险防控探析.金融纵横,2014(08).

[3] 李娜.关于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税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财政税收,2013(10) .

创新信访工作预警机制范文第6篇

三级安全预警机制

为了提高一线执法工作的预警能力,增强执法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有效避免执法过错,政府红、黄牌警告,媒体曝光和恶性暴力抗法及群体性抗法事件的发生,及时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和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确保地铁优质、高效、安全运营,深圳市地铁三号线运营管理执法大队(以下简称执法大队)结合地铁运管执法工作实际,构建预警信息平台,制定三级安全预警机制。

第一章

预警的概念、信号及模式

一、三级安全预警机制的概念

三级安全预警机制是执法大队根据地铁运管执法工作的实际设定若干项考核指标,针对各部门的工作状态以及地铁安保区、车站及各出入口等现场情况以及公司内保、安检等各项工作进行考评,并根据考评结果对各部门发布相应的三级预警信号,有效指导各部门及时调整工作重点,进一步强化执法工作的动态管理。

二、预警信号

预警信号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三个等级。绿色表示工作形势平稳,工作状态正常,工作不需作大的调整,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压力不大;黄色表示工作形势趋于严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有一定困难,地铁安保区、车站及各出入口以及

公司内保、安检等各项工作存在安全隐患,有关工作措施和重点应作相应调整。红色表示工作形势严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困难较大,地铁安保区、车站及各出入口以安全等级低,需要进一步调整工作重点,加大工作力度,集中力量解决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该部门要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三、预警模式

执法大队三级安全预警机制分为先预警后考核、先考核后预警两种模式。

1、先预警后考核模式。先预警后考核是根据自然灾害、大客流冲击、大型公共事件等不可抗力因素引起的预警模式。执法大队先根据气象指标、大客流冲击及大型公共事件等具体情况实时发布黄色或红色预警信号,再依据《三级安全预警月度考核量化标准》的各项指标对各部门进行综合考评。

(1)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的发布

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分为台风、暴雨、高温、寒冷、大雾、灰霾、大风、冰雹、雷电、干旱、火险等十一类。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预警信号总体上分为四级,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标识。气象台发布红色和橙色预警信号时,执法大队发布红色预警信号;气象台发布黄色和蓝色预警信号时,执法大队发布黄色预警信号。

(2)大客流冲击及大型公共事件预警信号的发布 遇春节、国庆等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大客流冲击以及辖区内举办如大运会、广交会等大型公共活动时,执法大队根据具体的情况,直接将大队或者某部门、中队在一定时间内的预警信号定为黄色或红色;发生地震、火灾、爆炸、塌方、大面积停电等严重影响地铁运营的事件或者恐怖袭击等大型公共事件时,大队直接发布红色预警信号。中队辖区内发生一般暴力抗法事件的,发布黄色预警信号;发生恶性暴力抗法事件的,发布红色预警信号;发生集体上访、聚众闹事等事件的,发布红色预警信号。

2、先考核后预警模式。先考核后预警适用于先预警后考核模式以外的其他所有情况,一般每月进行一次。该模式主要是针对地铁安保区、车站及各出入口的管理、公司内保、安检等各项日常工作,由执法大队根据《三级安全预警月度考核量化标准》(详见附件1)对各部门进行综合考评,并通过发布绿色、黄色、和红色三级信号来预警,及时警示各部门调整工作重心,解决存在问题,有效指导其下一步工作。

第二章 预警实施

一、信息汇总

案审督察部负责收集各部门月度工作信息。信息来源主要有上级委托机关及大队领导检查的情况、督察部门督察的情况、通过视频监控系统抽查的情况以及其他信息来源。案

审督察部根据收集的信息完成《三级安全预警月度考核评估表》(附件2),并于每月最后一周的周五提交大队领导。

二、考核评分

三级安全预警的考评总分为100分,依据考核指标进行评分,得分在85-100分(含85分)的为最低级别的预警,信号色是绿色;得分在85分-70分(含70分)的为第二个等级的预警,信号色是黄色;得分在70分以下的为最高级别的预警信号,信号色为红色。

三、结果审定

大队领导审定评估报告并签署意见确定预警信号,下发《预警通知书》(附件3)至各部门。

四、结果公示

在各部门的办公室或值班室的指定位置悬挂代表三级预警的信号牌,同时将《三级安全预警月度考核评估表》在综合楼6楼执法大队政务公示栏进行公示。

第三章 预警执行

受到黄色预警的部门必须召开专题工作会议,深刻分析原因,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重点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书面向大队领导汇报。

受到红色预警的部门,除执行以上措施外,部门需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同时由督察人员进行督办并加强检查,直至整改完毕。

第四章 奖惩办法

为切实贯彻落实三级安全预警机制的相关要求,实行三级安全预警与公司绩效考核挂钩的奖惩办法。

连续三个月受到绿色预警的部门,季度绩效考核每人加2分;连续六个月受到绿色预警的部门,绩效考核每人加3分,并以执法大队名义颁发“先进集体”奖牌作为奖励。在先预警后考核模式下,本月受到黄色或者红色预警的部门,次月考核受到同等级别或者更高级别预警的部门,季度和绩效考核每次每人扣3分。在先考核后预警模式下,连续两个月受到黄色或者更高级别预警的部门,季度绩效考核每人扣3分,绩效考核每人扣2分;受到红色预警的部门,季度绩效考核每人扣3分,绩效考核每人扣2分。

附件1:《执法大队三级安全预警月度考核量化标准》 附件2: 《三级安全预警月度考核评估表》 附件3:《预警通知书》

附件3

预 警 通 知 书

部:

根据《三级安全预警机制》的规定,依据相关考核指标综合评估,本月考核得分为 分,预警信号为 色。

请依据考核指标及得分情况,深刻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车站、安保区的安全预防工作,切实保障地铁优质、高效、安全运营。

上一篇:生产工作标兵事迹材料范文下一篇:常用的调查方法有哪些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