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前沿课题选择范文

2024-03-26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选择范文第1篇

结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群文阅读教师教学策略研究 立项编号:qwyd150213103 项目来源: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材料:

1、研究方案

2、开题报告

3、阶段性成果

4、各阶段研究工作计划和总结

5、过程性材料及附件

6、研究总报告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选择范文第2篇

向的班本课程”渐渐成型,“班本课程”不再是空中楼阁,它真实得存在、发展着。

“生活取向的班本课程”在理论上吸收了许多有益的理念,通过实践渐渐孕育起自己的理论土壤,它们是“生活取向的班本课程”的根茎。

班级也是一个生态系统

从一定意义上讲,普适课程指导了园本课程的开发,而园本课程也孕育出了班本课程的建设,班本课程针对的是特定班级中家长和幼儿、教师的需要。从微观上讲,班本课程涉及到班级中特定的人、事、物,即教师、幼儿、家长和环境等多种因子。这些因子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个生态链。一个因子的不佳状态,就会影响相应的生态链的功能的发挥。在一个具体的班级,教师、幼儿、家长和环境等因子有特殊性,其中,每个教师的专业水准和专业成长的路径是不同的;每个幼儿的现实的发展水平是不均衡的,发展的环境也是不同的;每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理念是有差异的,对教育的投入程度也是不同的;每个班级所处的空间和形成的班级文化和班风也是有区别的。这些因子,通过班级这个组织,通过班级的活动产生多种多样的联系。正是这些独具特色的因子组成了班级这样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无视这个系统,就不会产生有针对性的、有成效的课程。因此,班本课程是生态的,建设班本课程必须关注班级生态。

班本课程没有一个既定的模式,它是建立在班级文化基础上的,班本课程的建构是在与幼儿的互动中进行的,是在教师之间理念的沟通中进行的,是在教师不断地学习中进行的,是在不断的尝试中进行的,只有在动态中才能建立起班本课程的框架和理念。

在实习场中学习

实习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关于学习环境的一个隐喻,意在一个真实的或拟真的知识境脉中使学习者理解知识,也就是说,利用真实的或者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幼儿活动,在活动中,幼儿进行计划、操作、交往、协商和体验,并获得发展。因此,实习场比较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比较适合幼儿园的课程实施。实习场就包含了这样一些基本的内涵:1.指一种特殊的学习环境,不是教师讲,幼儿听的环境,而是幼儿在作中学,教师给予支持和帮助的环境;2.这种环境与真实的环境相似,或者就是真实的生活环境,因此,幼儿比较容易熟悉,也比较容易进入状态;3.这种环境是动态的,关联的,在这个环境中,有很多有利于达成活动目标的相关的材料,有与活动相适应的规则,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存在明显的或隐藏的联系;4.这种环境中隐含了当前学习者最需要的知识经验、技能及情感,这种活动的过程,需要儿童在知识、经验和技能等方面作出积极的努力,儿童能感受到现实的挑战,这正是儿童发展的机会所在。实习场是一种引导感性的、综合的学习;是引导探究性的、尝试性的甚至是创造性的学习;是引导合作学习、共同的学习;是引导幼儿解决问题的学习。对幼儿园课程而言:实习场是一种基本的学习环境;实习场不只适合与科学领域的教育;实习场更多的借鉴现实生活情境。实习场设计的依据是:1.认知活动是境脉化的,不是抽象的;2.认知是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中交互建构的;3.概念是只有通过使用才能得以完全理解的工具;4.活动情境脉络中所有的因素都可能引发学习;5.实习场中的材料、活动是有一定的层次的。

班本课程是由一个个相互关联、不断递进的情境脉络组成的,这些情境脉络就是实习场。这些情境化的活动必须是真实的,幼儿自己提出对问题的看法,搜寻所有的信息,将现有的知识与原有的经验联系起来,解释、证明自己的知识,最终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他们就像自己在真实世界中对待这个问题一样进行工作。真实的情境中的各种问题让幼儿兴奋,也唤起了他们学习的责任。在困境中他们积极探索,用自己学习到的方法去解决;真实的情境中,教师的角色也是多变的,教师不仅是内容上的专家,也是一个学习和问题解决的专家。说到底,实习场就是要让幼儿在真实的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发现并解决与真实情境相同或类似的问题,使幼儿获得新的体验,发展能力,获取知识。让幼儿用多种材料建构房屋就是最好的例子。

兴趣——问题是学习的真正动力

班本课程的进程始终使围绕“兴趣——问题”展开的,它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问题贯穿课程的整个进程。

首先,班本课程是以幼儿为中心的课程,课程应建立在幼儿的兴趣和原有经验基础上,它首先是引发幼儿的兴趣,将幼儿自发的兴趣和教师引发后的兴趣作为课程最初的内容。

其次,问题贯穿课程始终。

完全以幼儿兴趣为核心的课程容易迷失方向,教师很难把握,关键是要把握幼儿天性中的某种东西和其后隐含的教育价值,这就是“问题”。兴趣——问题导向课程把握的就是兴趣后隐含的问题,幼儿通过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课程展开的过程。

最后,兴趣——问题导向课程关注幼儿在学习中解决问题的程序。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幼儿学习的过程,关注问

题的解决程序就是关注幼儿的学习过程。

给幼儿的发展提供鹰架

“鹰架”观念源自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或ZPD)概念。每一个儿童在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之间存在有一段待发展的距离,即“最近发展区”。如果教学能够接近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则能有效的帮助儿童从原有的发展水平提升到更高的发展水平。但是,往往儿童需要解决的问题知识和技能要求,会超出他们进入问题或探究项目时的先拥储备,此时,就需要对儿童的意义形成进行及时的支撑。后来,学者便以“鹰架”作为这种“支撑”的譬喻,说明引导儿童认知学习的适当技术。

因此,“鹰架”就是:帮助儿童把经验组织起来,形成解决问题的适宜结构,使儿童在形成科学理解的最近发展区上得到及时的支撑。搭建鹰架就是:在最近发展区中提供必要的经验或联系以促成其形成适于问题解决的组织良好的经验结构。且通过“鹰架”提供的学习支持是暂时的、可调整的,当儿童熟练后,不必接受帮助就可以自行完成工作时,这个成人搭起的鹰架就可以撤离。从“鹰架”为儿童所提供支撑的功能出发,鹰架可划分为信息性鹰架、概念性鹰架、程序性鹰架和策略性鹰架等。在实际活动中,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问题的难度,教师灵活地给予相应的支持。

……

“生活取向的班本课程”以主题形式实施,每一个主题都包含如下的结构:

(1)主题由来和意图:说明主题是如何产生的,这个主题中融入了教师和幼儿的哪些期待。

(2)幼儿发展状况的调查:幼儿对主题中的核心经验的兴趣和把握程度,由此确定主题的内容和活动。

(3)主题情境脉络:情境脉络是主题展开的基本线索,它又包括:

①概述:说明主题的基本线索及线索的形成历程。

②图式:图示主题的情境脉络。

③举例剖析:对构成情境脉络的情境或次级情境进行深入分析。

④幼儿的兴趣:寻找幼儿对主题的兴趣所在。

⑤面临的问题:主题实施中,幼儿和教师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

⑥材料:主题展开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材料。

⑦教师的支架作用:教师对儿童提供的不同层次的帮助。

⑧活动效果:主题实施的结果,主要是在幼儿身上的反应。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很成功的教训。

(4)主题实施:不是全面实录实施过程,而是呈现主题中每一个情境脉络中的实践“亮点”——对我们特别有启发或我们产生新的感悟的实践段落。

(5)主题评价

①幼儿的评价:让幼儿以合适的方式做主题活动评价的主体。

②家长的评价:让家长参与到评价过程之中。

③教师的评价:教师的评价对课程的建设来说十分重要。

(6)困扰我们的问题:这些困扰我们的问题,是我们不断努力的动力。

例:主题活动《生活中的数字》

(1)主题由来和意图:略

(2)幼儿发展状况的调查:略

(3)主题情境脉络:

①概述:主题活动《生活中的数字》的情境脉络分别是场所调研、统计分类、数字物品展览、游戏。在“场所调研”中我们和幼儿一起在幼儿园、家庭、社区、超市等地寻找生活中的数字,然后再对调查得到的结果进行“统计分类”,根据我们的发现制作和数字相关的物品,召开“数字物品博览会”,并把这些物品在“游戏”中使用,作为娃娃家、电影院、汽车、数字剧场的游戏材料。

②图式:

③举例剖析:

统计分类

数字的调研、统计分类使幼儿获得了大量真实世界里关于数字的直接经验,所以当他们进行研究时,比较、归纳、分类、排序等时候,表面上看是在人为的、抽象的情境中学习、练习的数学能力,实际是充分体验到数字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一种主动探究的学习。

幼儿的兴趣:略

面临的问题:

1.分类的标准

将物体按某一特征进行分类时,幼儿最容易想到是按物体的外部特征进行分类,如:颜色、大小、形状,可按这些特征给调研来的数字进行分类显然是不合适的。数字是抽象的,看起来都一样。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按不同的特征给物体分类,是幼儿利用已掌握的逻辑思维能力,辨别物体特征再分类的过程。分类活动有利于幼儿更好得理解、分析他们认识的世界。

2.怎么按数字的排列次序进行分类

什么是数字的排列顺序?除了从1到100这样的顺序排列,从100到1这样的倒序排列,是否还有其他的排序规律?要将已有的数字经验与这样的标准进行对应,对于幼儿来说难度较大。刚开始时,幼儿只能说出几种,他们感到了困难。

不同排序的数字在生活中代表不同的意义,数字的意义是隐含在这些排序背后。幼儿在生活中常常缺乏这样的经验,他们对数字的认识更多是表象的。通过剖析不同顺序的数字,幼儿可以更深层次了解数字的意义。

材料:略

教师支架作用:

策略性支架

当幼儿面对分类的标准一筹莫展的时候,教师拿出了以往给废旧材料按用途分类的记录表。“这些材料可以按用途进行分类,我们找到的数字可以这样分类吗?”分类记录表启发了幼儿,“吃”、“穿”、“用”、“玩”被列了出来,我们的第一个分类标准也确定了。按物体的用途进行分类是幼儿已有的经验,教师做的是引导幼儿将这种经验进行迁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概念性支架

在按用途进行分类之后,我们又将数字按照排列的次序进行分类。这样的分类以前幼儿是没有经验的,他们也是想不到的。教师在这里的支持体现了明显的概念性支架作用,教师向幼儿介绍了这种分类方法,并且详细解释按照数字排列次序分类的意义。按照数字排列的次序主要分成:顺序、倒序、无规则排序和特殊的数字。

活动效果:略

(4)主题实施:

参观与教、学(场所调研情境中的亮点之一)

数字,无处不在,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就需要我们走出幼儿园、家庭,进入更大的社会空间。教师事先和幼儿讨论参观的地点、路线、小组人员的分工、参观所要带的记录材料等,让幼儿对参观活动有一个细致的了解,并还要幼儿说说在参观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如安全交通、注意力应集中在“数字”上等。

接着幼儿在成人的陪同下走出幼儿园,带着纸笔和写字板立刻进入活动中:瞧,汽车后面有好几个数字;这是住宅小区的示意图,上面有家的号码;图书上也有数字;那是卖饮料的柜子,里面有可可可乐、雪碧,那个大门上面的牌子上也有数字……

回来后,教师让幼儿将自己记录的图画、表格呈现出来,让幼儿彼此交流所见所闻。

幼儿大多对参观活动的每个部分很感兴趣。只要教师事先目的明确,幼儿几乎不会遗漏任何一个小细节。他们不仅对数字有兴趣,同时也对小区房屋的布局、图书、商品都很感兴趣,幼儿这些方面的兴趣就是教、学的大好机会。教师有意识让大班的幼儿用笔和写字板将看到的有兴趣的事情画或记下来,幼儿就会兴致盎然地仔细观察,而不是简单的寻找东西。在这种基础之上幼儿才能为物品分类。教师鼓励幼儿分析、讨论,等回到教室后再帮助他们用图画、表格、文字等方式呈现观察结果,才是有意义的活动。

(5)主题评价:略

(6)困扰我们的问题:略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选择范文第3篇

二、设计研究方案和撰写实施计划。

三、写开题报告

四、召开开题报告会,启动课题研究。

五、按方案和计划开展研究活动。

六、活动中认真做好情况记录和资料收集(包括会议通知、会 议情况记录、图片资料、案例、课例、课件、调查表、实验报告、工作总结、心得体会、论文、获奖证书及有关文件等资料的收集)。

七、做好阶段性总结,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

八、研究任务完成,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撰写课题总结报告。

九、写课题结题评审申请书,申请结题。

十、向评审机关递交材料参加结题评审(递交材料包括:结题评审申请书、课题立项申请书、课题研究总结报告以及作为已实现预定目标、完成既定课题研究任务的佐证材料的会议情况记录、图片资料、案例、课例、课件、调查表、实验报告、工作总结、心得体会、论文、获奖证书及有关文件等)。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选择范文第4篇

生态体验是中国原创理论,顶层哲学命题乃三重生态圆融互摄。作为一项战略重点课题,近30年来,生态体验式研究形成了覆盖海内外的实验基地网络,不断倡导和践行着生态文明思想。自“八五”至“十二五”,持续作为国家重点课题不断深化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已成为德育界和社会广泛关注与应用的理论与实践范例。

处理好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是构建中国特色德育理论体系大厦的根基,蕴含着提升德育科学性、实效性与艺术性,繁荣德育事业的价值,对提升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具有深远的意义。现试选择生态体验课题研究中,若干不同区域、学校、情境下德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范例进行分析。

一、德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范例分析

范例一

清华附中以生态体验模式下促进教师发展研究为题,立足校本实际,追求“三重生态圆融互摄”的境界,力求创建生态体验理论下的新型师生成长模式,进而构建起生态全员育人机制,探索形成了专家引领、互动探究、陶养师生健康人格的德育科研模式。与人大附中、北京四中等一道将生态体验引入课堂,把德育贯穿于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之中,探索出学生听证团、模拟联合国活动、高三成人仪式等异彩纷呈的社团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不仅实现了师生间的互动心灵对话,且极富挑战性。每次体验课中,教师分别扮演导引者、耐心听众、智者的角色,或指导示范,或沟通激励,在共同感动的过程中获得自身人格与威信的提升。随着教师理论水平不断提升,观念逐步更新,清华附中的德育和教师发展模式日渐形成科学、合理、有效、有序的新常态。

理论分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三重生态圆融互摄优化生命样态,是生态体验理论的核心命题。其价值形态是臻于美善和谐的生态人格境界,实践形态是全息体验、互动陶养、群集共生,创生一种臻于美善和谐境界的魅力化育模式,显现为一体万象、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课堂形态。德育与教学是一种辩证关系,德育关涉到教学质量、人格健全等基础问题,并为教学和做人提供方向感、动力源、学习智慧等三大支持系统。德育理论的价值就在于贯穿实践,为此,须不断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使德育理论更具指导性,使实践得以不断创新,才能让德育成为学校教育的灵魂。当全体师生浸润在道德的阳光雨露中,形成互惠共生、相簇而茂的生态关系,获得源源不断的学习与成长动力,学校才有可能完成其应有的社会使命。

范例二

北京十一学校结合生态体验德育课题,系统思考德育和育人的本质。基于学校实际和学生需求,大胆追求生态多样性,创新育人模式;将课题理念融入各科教学,融进学校文化建设及各项工作之中,在环境、课程和管理体系等方面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提供广阔实践平台,极大地解放学生束缚;尊重差异,提供多样化选择,深度拓展学生生命发展的新时空,开设了265门学科课程、30门综合实践课程、75门职业考察课程及272个社团和60个学生管理岗位,每个学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选课;与北京玉泉小学等牵手,一起创建出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校本教育生态文化;营造让师生心情舒畅、自由舒展放飞梦想的生命成长空间,从根本上提升学校文化的生态化育魅力。教师藉此找到了育人的新感觉,教与学成了享受快乐与幸福的生命体验场。

理论分析

生态体验理论倡导生态多样性、体验本体、魅力实践模式,在学校德育和教学中张扬师生的主体性、个性与创造性,凸显教育的践履性、互惠共生性和享用性。创设富有价值引领和智趣激发的教育生态情境与课程,优化师生关系,开启生命智慧,自觉超越夸美纽斯班级授课制的局限,彰显学校文化的道德价值观。北京十一学校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触及学生灵魂的魅力实践,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同时,丰富各种体验活动,师生一起亲近、欣赏广阔的大自然,养成善待环境与他人的行为习惯,在尊重生态多样性中享受学习、工作,享受自然和生命成长的乐趣。

范例三

北京延庆一小在生态体验课题中,学会了以新的视角去看待和引导学生,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师生、亲子关系发生了深层变化。基于校本生态环境与文化特点,学校将生态体验理念与百年校训“诚敬敏毅”对接,与十五项德目相融合,在生态体验例话的思想框架下开发校本品质阶梯课程。作为最直接的受益者师生学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和人生,改变了心态。教师开始按学生身心特点与需求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体验中充分表达内心的真实感悟,富有个性的经验、灵感一起涌流在体验场内,互相开启智慧的闸门。面对生成的德育资源,老师及时捕捉,使其成为德育的新契机。老师变得更快乐、宽容,思维充满灵动,枯燥的职场变得愉悦幸福,更添了探索的动力。课题不断深入所展现出来的效力,让老师们追随课题的信念更加执着。

理论分析

生态体验理论主张,德育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是三重生态观和体验本体观。如此,创新德育资源形态:一是挖掘校内外的自然生态资源;二是充分调动类生态资源,引导代际间的沟通、理解、感恩、互助;三是唤醒生态阅历等内生态资源,感受并承认生命的无限多样性,向一切生命开放,相互滋养。在同一生态情境的体验中,师生展开体验诉说和零距离对话,交互提升、共同臻于蓝海遨游的道德境界。在群集共生的关系性感悟中实现自己的存在价值,以求得内心世界的充实和满足感。

范例四

2014年1月,北京市顺义、海淀等区县教委的领导、校长和教师,齐集国家开放大学,举行生态教育理论与实践零距离对话活动,推进国家重点课题与区县及学校之间深度对接,打开科研与改革探索的新空间。此前,专家组应邀到密云参加了密云和顺义等区县生态教育学术共同体对话会,理论工作者阐释了课题研究的生态价值观取向,强调应关注“教育(德育)生态”的理论前沿,不能把生态仅仅理解和局限于自然生态,还应当将生命自身的内生态、社会的类生态纳入到生态范畴之中,线上与线下教育相结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把学校变成反转课堂的体验基地,并围绕生态体验、生态智慧与生态文明、德育生态与网络社会主题深度对话。区县教委和学校代表分享了生态教育和区、校改革的模式与经验,校本课程的开发路向、重点等,既沟通了信息,融洽了感情,又促进了课题与区县、学校实践的深度对接。

理论分析

生态体验理论针对人类重科技轻生态、重知识智力轻道德体验的时代性问题,提出通过体验式干预设计,促成教育生态关系的结构性变动,自觉营造体验场,臻于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和课堂模式,提升德育文化的亲近感和吸引力。由于吸引了实践一线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领导的生态因子,而使课题具有原创性理论气质。实践操作流程清晰、简便易行,有较长时间、较大样本的实践探索与检验,取得了显著的德育实效和社会效应。

范例五

2014年1月和10月,任丘市生态体验式道德价值观陶养培训活动按计划举行。这是以大县市为样本的区域德育效能工程推进会,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教体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培训针对现实问题,聚焦生态体验德育理论及实操,课题组开设量身定制的课程。一改传统培训方式,让老师们全息沉浸在丰富多彩的生态体验活动之中,亲身感受爱与责任、走向蓝海、心灵之旅等体验活动的妙趣,同时又静心聆听生态体验理论的精彩慕课,渐次把德育和教学工作融为一体。在开放式对话中,教师纷纷诉说生命感动、体验之思,一起经历心灵震撼,穿越生命云层。

此前,在沧州市运河区实施的七彩阳光德育工程中,开展了为期42天共计1700余人参加、量身制定的生态体验式校本轮训。老师们以自编自演的形式将生态体验理论穿插在小品、歌曲、舞蹈或表演剧之中,现场展示了生态体验轮训的卓越效果。大家或感动,或沉思,或智慧涌流,或满含泪水。

理论分析

生态体验开创了德育的区域和校本工程模式,大面积提升了德育实效。其顺应时代呼唤,破解德育实效难题,实现了与当地经济、社会、教育整体发展战略相协调。深入实地的现场扎根性研究与培训,做到了有的放矢,高效做功;探索震撼心灵、感动师生生命的有效德育形式,打开德育实践的源头活水。这使德育从口头上重视转变为政府、学校和社会用实际行动齐抓共管,切实落实,真正成为立德树人的一个“显学”,也意味着德育理论正在深度融合中获得核心竞争力和广远学术影响力。

生态体验式德育培训模式以区本、校本真问题为切入点,行政领导和教师全员全程共同参与,在“生命多精致德育就应多精致”的体验教育中,让生态体验理论深入教师心灵深处。实验发现,德育理论必须扎根于现实德育情境中,在实际工作中有所体验。一旦市、区县的行政、教育部门和学校扎扎实实、有针对性地切实推进,就可真正帮助德育者专业成长和做人境界提升。该种培训模式通过亲验活动、专家与教师零距离对话,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现场融合,专家切身感受与思考实践问题,而一线教师理论水平快速提升,提升了区域和学校德育的实践效能。

范例六

在生态体验德育研究荆州市沙市区子课题结题大会上,许友琴副区长指出,五年来在全区48所中小学开展的生态体验德育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德育目标更明晰,德育途径更宽广,德育策略更丰富、科学。全区构建起适合青少年身心特征的课程形态,创建出的丰富多彩的德育特色活动,尤其是“四名工程”德育品牌,享誉荆楚大地。荆州市委应代明书记批示,向全市推广这一典型经验。结题会现场,展示了《抱一抱》《乡下人家》等生态体验德育课,既感动了学生,也感动了老师,还感动了专家。而在沙市实验中学操场举行的“四名工程”之生态诗意大课间经典诵读擂台赛,校际间的对擂更是气势宏大,激情飞扬,精彩纷呈。

理论分析

生态体验德育课题所创立的由专家、学校与政府和教育部门三结合的科研模式,开创出一条德育理论与实践协同推进的新科研范式。围绕德育新途径方法的案例探究,真正做到扎实、有序、高效,构建起德育工作新体系。生态体验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抓住了学生身心特点和规律,着眼学生实际生活和学习、交往的真问题,从学生身边小事做起,让学生经历身心沉浸和内心感动的过程,让中小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与生活中体验道德,体验生命的意义。做实做细做精德育常规管理,拓宽深化德育渠道,加强学校生態文化建设,震撼学生心灵,感动学生生命。

范例七

日前,香港中文大学赵志成、汤才伟博士和萧开廷总干事一行专程到哈尔滨市实地考察交流,开放式地观验了12节生态体验课及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体证了各个教室富有特色的生态文化,并与23所生态体验课题实验校的教师约60多人开展零距对话。每节课所营造的体验场,诱发了生命感动。在三重生态体验中涌流的生命感悟、思想精髓物化而成的学校文化标识,处处彰显出师生的生命灵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让沉寂的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看到这些在体验中陶养化育的做法和文化、师生绽放出的靓丽生命样态,参观交流的专家们都感到眼前一亮。生态体验课题真正深入到具体的实践层面,做出卓有成效的探索,其魅力是做到了实处、扎到了根上。香港专家情不自禁地被感动,异口同声地高度评价:“我们这次看到了当代内地德育的真东西!你们所做的生态体验德育研究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与世界接轨,与香港学校正在进行的体验学习同步,原生态地展示给我们许多亮眼的启示。”

理论分析

这一有时空跨度的区域和校本范例,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意义上证明了生态体验模式是一种震撼心灵、祛枯返魅的魅力德育实践形态。哈尔滨市及多所学校党政一班人审时度势,引入了生态体验德育课题,十余年来忠实学习和践行该理论和模式,以其牵动和统领区域和学校发展,在师资培训、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坚持而形成特色,创出了一条当代中国特色德育发展之路,实现了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跨越式发展。生态体验场是三重生态因子的科学组织与艺术化处置情境,运行机制是营造体验场、开放式对话和反思性表达。生态体验创设富有价值引领和智慧激发的体验之境,从根本上超越了传统德育的枯燥说教困境,彰显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德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检验标准

目前,有两种颇具市场的观点值得注意:一种是抱怨德育理论空洞,德育实践盲目;另一种以为经验是由实践得来的正确结论,可以指导德育实践。这两种观点的不足之处在于,一类缺乏建设性,或暗含着否定新中国德育改革成就之嫌;一类则流于经验主义,且带有片面性。两种观点都潜藏着巨大的危害性。必须全面确立科学、正确、合理、符合实际的新观点,即深度融合的观点,以保障我国德育理论与实践的健康持续稳步的发展。

经验既是工作的法宝,也是实践创新的壁障或桎梏,就如跳蚤实验所证实的那样。而今,社会发展呈现出加速度和复杂性,置身于网络社会、大数据、全球化时代,德育对象和环境不断发生新变化,德育的老经验、老办法已不灵光,必须善于刷新和超越已有经验。德育实践呼唤原创性理论的支撑和指引,要更新德育理念和方法,优化德育过程,从根本上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让德育祛枯返魅,走出经验的困境。

深度融合是一体两面,理论能够有效指导实践,而实践又能检验理论。深入火热的德育改革前沿,面对日益生态多样的德育科研形态和成果簇,根据深度融合理论和诸多案例分析提出深度融合的检验标准,可作为进一步探索与思考的参照。

要有深度融合的价值形态,全面深刻地反映时代诉求、德育需求、体验者的特点与需求,践行以人为本、德育服务的价值观。要有理论与实践的储备,既有原创性理论,又有原创性实践,且有长时间大样本的融合实践探索的检验。要有深度融合的方法论,在价值论、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上有所创新。要有深度融合的研究范式,创新出现场扎根性研究、生态对话式研究、现场汇聚反思性理论提升等范式。要有深度融合的研究方法,创生出生态融通法、体验研究法、零距对话法等新方法。要有深度融合的话语体系与表达方式,超越西方解释学话语体系和本土经验话语体系,倡导体悟性、诉说性、涌流性而富有生命感悟、生态智慧、诗性的生态体验话语体系与表达方式。要有深度融合的实践模式,创新出情感德育模式、生态体验模式、生命叙事模式、网络体验模式等中国德育新模式。在时空拓展上,要让德育理论者与实践者融合,德育生态与网络社会融合,线下线上互动融合。

基于以上德育哲学分析,今后和未来,我国深化德育改革的战略与路径选择,不应当在理论与实践分离中各自前行,也不应当再在经验绑架实践或实践倒逼理论的非生态化困局中徘徊,而应当自觉走德育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道路,让德育理论与实践相簇而茂、融合创生。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选择范文第5篇

1、 目前我国义务兵服役的期限为( )。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2、 南昌起义标志着人民军队的诞生,它发生在哪一天。( ) A、1921.7.1 B、1921.8.1 C、1927.7.1 D、1927.8.1

3、“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一诗中描述的是谁。( ) A、刘备 B、诸葛亮 C、孙武 D、曹操

4、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撰写了大量的军事著作,下列哪一部不是毛泽东所著。()

A、《论持久战》 B、《战争和战略问题》 C、《战争论》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5、大国实力地位的变化导致国际战略格局的演变,当今国际战略格局的样式是( )。

A、单极格局 B、两极格局 C、多极格局 D、一超多强

6、目前我国边界地区存在划界争端的主要是在哪里。( )

A、中俄边界 B、中印边界 C、中越边界 D、中朝边界

7、1991年海湾战争中,哪种防空导弹成功地拦截住了伊拉克的“飞毛腿”导弹。()

A、“毒刺” B、“海麻雀” C、“海响尾蛇” D、“爱国者”

8、隐身战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现代作战飞机,下列哪种型号的飞机不是隐身飞机。( )

A、B-2 B、B-52 C、F-22 D、F-117

9、下列哪个国家目前还没有拥有核武器。() A、巴基斯坦 B、印度 C、日本 D、朝鲜

10、信息化战争使战争进程大大缩短,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共进行了多少天。( )

A、18天 B、42天 C、44天 D、78天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面积达( )万平方公里。

A、200 B、300 C、400 D、500

12、我国属于( )国防。

A、扩张型 B、自卫型 C、联盟型 D、中立型

13、《孙子兵法》是我国历史上经典的军事著作,作者孙武所属年代是( )。

A、春秋末年 B、秦朝 C、唐朝 D、宋朝

14、当今世界格局总体情况是()。

A、两极格局 B、一超独霸 C、一超多强 D、多超多强

15、与我国接壤的国家有( )个。

A、11 B、12 C、13 D、14年

16、世界上最早提出“信息战”的是()。

A、拿破仑 B、毛泽东 C、克劳塞维茨 D、沈伟光

17、我国“全民国防教育日”是每年九月( )。

A、第一个星期六 B、第二个星期六 C、第三个星期六 D、第四个星期六

18、1994年11月16日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约定,主权国可以划出( )公里的专属经济区。

A、100 B、200 C、300 D.400

19、第四十一届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在( )如期开馆。

A、北京 B、上海 C、杭州 D、广州

20、2010年5月12日是举世震惊的汶川特大地震( )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举办纪念活动,悼念逝者,展望未来。

A、一 B、二 C、三 D、四

21、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组建于哪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也被定为我国的海军节。( )

A、1949.4.23 B、1949.11.11 C、1950.4.14 D、1950.8.1

22、当今世界上战略格局的样式是“一超多强”,下列哪个国家上不属于“多强”的行为。( )

A、中国 B、印度 C、德国 D、日本

23、下列哪一个国家是我国的陆上邻国。( )

A、日本 B、白俄罗斯 C、伊朗 D、阿富汗

24、发射火箭升空需要达到第一宇宙速度才能克服地球引力,这个速度为( )。

A、7.9千米/秒 B、 9.7千米/秒 C、 11.2千米/秒 D、 16.7千米/秒

25、我国目前已建成了三个卫星发射中心,下列哪一个地方不是。( )

A、太原 B、西安 C、西昌 D、酒泉

26、高技术战争使战争进程大大缩短,2003年发生的伊拉克战争共进行了多少天。( )

A、18 B、42 C、44 D、78

27、高技术战争形成的标志是( )。

A、马岛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海湾战争 D、伊拉克战争

28、下列不属于我国海军五大兵种的是( )。

A、潜艇部队 B、陆战队 C、电子对抗队 D、岸防兵

29、下列关于个人反恐的行为措施哪一条的正确的。( )

A、随便把自己的电话告诉网友 B、不要接受来历不明的邮包 C、发现被袭击后赶紧回家 D、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30、冷战结束后,世界各主要大国都在调整安全观,印度主张的是安全观是( )。

A、绝对安全 B、制衡安全 C、借伞安全 D、互信与合作安全

31、对抗红外制导的导弹采用下列哪种干扰最直接有效。( )

A、通信干扰 B、雷达干扰 C、光电干扰 D、计算机病毒干扰

32、《孙子兵法》十三篇中的哪一篇论述了慎战思想。( )

A、《计篇》 B、《作战篇》 C、《火攻篇》 D、《军争篇》

33、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至少需要几颗卫星才能准确进行定位。( )

A、两颗 B、三颗 C、四颗 D、五颗

34、空袭报警发出后,民众必须迅速疏散隐蔽,怎样判断空袭报警的声响。( )

A、呜6秒6停6秒 B、 呜6秒6停6秒 C、 呜6秒6停6秒 D、 呜6秒6停6秒

35、军事高技术的体系结构是由科学技术体系中面向军事应用的那部分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所组成的,它包括( )

A、基础科学、技术科学 B、技术科学和工程技术 C、军事基础技术和军事应用技术 D、军用光电技术和军用航天技术

36、当代高技术包含了信息技术群、新材料技术群、新能源技术群、生物技术群、海洋技术群和航天技术群,其中基础是( )

A、新能源技术群 B、信息技术群 C、新材料技术群 D、生物技术群

37、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运用大大扩展了诸军兵种协同作战和联合作战的范围,使战争发展为( ) A、空地一体 B、海空一体 C、海陆空一体 D、海、陆、空、天、电磁五维一体

38、远程警戒雷达的探测距离是( )

A、 200-300千米 B、 300-500千米 C 、500-4000千米 D、 4000千米以上

39、炮兵声测侦察的理论基础是( )

A、电视技术 B、双耳效应 C、物理场变化 D、物体对无线电波的反射特性

40、以下属于无人驾驶侦察机的是( )

A、美国的U-2R B、美国的“捕食者”号 C、俄罗斯的米格-25侦察机 D、美国的SR-71

41、创造武器系统采用制导技术的先例的标志时间是( ) A、20世纪70年代 B、第四次中东战争 C、海湾战争 D、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纳粹德国制造的V

1、V2导弹

42、惯性导弹的特点是( )

A、制导精度较高,制导精度小于10米

B、能独立进行工作、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抗干扰能力、隐蔽性好 C、可以全天候、全季节工作,制导精度约30米

D、不受人工或电磁场的干扰,自主性强,稳定性好,定位精度高

43、下面属于导弹的是( )

A、人造卫星 B、制导炸弹 C、火箭弹 D、火箭助飞的鱼雷

44、将导弹分为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反潜导弹、反飞机导弹、弹道导弹和反卫星导弹的划分依据是( )

A、按发射点与目标位置的关系 B、按攻击活动目标的类型 C、按飞行弹道 D、按作战作用

45、中程导弹的射程为( ) A、1000千米 B、1000-3000千米 C、3000-8000千米 D 、8000千米

46、洲际导弹的射程为( )

A、大于6000千米 B、大于8000千米 C、大于10000千米 D大于12000千米

47、可以有效防可见光探测,也具有防紫外、近红外探测性能的是( )

A、天然伪装技术 B、烟雾伪装技术 C、人工遮障伪装技术 D、迷彩伪装技术

48、被称为“王牌技术”的是( )

A、伪装技术 B、隐身技术 C、精确制导技术 D、航天技术

49、以下不属于红外隐身技术内容的是( )

A、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即改变目标表面各处的辐射率分布 B、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即通常多说的热抑制技术 C、改进外形设计

D、调节红外辐射的传播途径(包括光谱转换技术

50、航天技术的基础是( )

A、运载器技术 B、航天器技术 C、空间技术 D、地面测控技术

51、第一宇宙速度也叫环绕速度,具体为( )

A、7.6千米/秒时 B、7.9千米/秒时 C、11.2千米/秒时 D、16.7千米/秒时

52、以下属于空间探测器的是( )

A、载人飞船 B、航天器 C、人造地球卫星 D、航天飞机

53、现代军事上有“千里眼”和“顺风耳”之称的是( ) A、飞船 B、火箭 C、雷达 D、卫星

54、现代战争中,电子对抗的主要形式是( ) A、战略侦察 B、直接侦察 C、反电子侦察 D、电子干扰与反干扰

55、被称为动能武器的“眼睛”的是( )

A、超高速发射装置 B、探测系统 C、制导系统 D、射弹

56、目前,世界上正在进行研制或已在部署的战区动能武器主要是( ) A、火箭型 B、电磁型 C、微波型 D、电热型

57、用隐形飞机或其他无人飞行器运载,偷偷飞临敌国上空撒布,使敌军武器加速腐蚀,进而丧失作战能力的武器是( )

A、人工消云消雾武器 B、人工控制雷电 C、永久性的化学雨武器 D、太阳武器

58、新军事变革的奠基阶段是( )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59、被称为信息化条件下的第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是( ) A、伊拉克战争 B、海湾战争 C、科索沃战争 D、阿富汗战争

60、当今世界正在进行的新军事变革是一场空前的全维军事革命,其核心是() A、创新的军事理论

B、加速组建信息化军队、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户和智能化 C、军事信息化革命 D、加快体制编制改革

61、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作战思想是( )

A、空地一体 B、远距离精确打击 C、全体震慑性打击 D、精确打击与特种作战相结合

62、采用精确打击特种作战相结合的作战思想的典型战争是( ) A、海湾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伊拉克战争

63、未来战争是在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其核心是( ) A、战争形态 B、信息技术 C、武器装备 D、军队素质

64、第四代导弹的发展时间为( )

A、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中期 B、70年代开始

C、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出 D、20世纪40年代中至50年代末

65、关于军事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B、军事思想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的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C、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不能指导军事实践。 D、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66、军事思想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

A、按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军事思想。 B、按阶级属性划分,如资产阶级军事思想

C、按武器装备发展水平划分,如信息化时代军事思想 D、按军事领导人划分,如毛泽东军事思想

67、那部著作属于外国古代军事思想著作( )

A、《高卢战记》 B、《共产党宣言》 C、《制空权》 D、《机械化战争论》

68、哪一部作品不属于我国古代军事著作( ) A、《孙子》 B、《论持久战》 C、《司马法》 D、《六韬》

69、现代西方军事思想最主要的特征是( )

A、对先进主战武器的应用给军事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的研究 B、对帝国主义时代战争的研究 C、建设无产阶级军队的研究 D、近现代战争战略战术的研究

70、冷战时期军事思想的最大特征是以什么为技术标志的( ) A、火药 B、机械化武器 C、核武器 D、信息化武器

71、对《孙子兵法》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词约意丰,博大精深,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 B、在军事哲理方面,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C、存有糟粕,过分夸大将帅的作用

D、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重要来源

72、对《战争论》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哲学著作 B、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来源之一 C、是西方古代军事理论的顶峰之作 D、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

73、《战争论》的作者是( )

A、克劳塞维茨 B、拿破仑 C、斯大林 D、艾森豪威尔

74、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 )

A、武器的因素 B、人的因素 C、经济的因素 D、政治的因素

75、“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形象地说明( ) A、战争与经济的关系 B、战争与政治的关系 C、战争的性质 D、战争的规律

76、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且在第三世界国家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孙子兵法 B、毛泽东军事思想 C、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D、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77、下列哪一种打法不属于积极防御作战( ) A、慎重初战,初战必胜

B、实行有利条件下的决战,避免不利条件下的决战 C、每战力求有准备,不打无准备、无把握之战 D、坚守不出,专心防御

78、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好制度,好作风,好传统 C、通过办学校来解决干部问题 D、讲究技术,加速改进军队的装备

79、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这一论断是由谁提出来的。(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80、哪一项不符合邓小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思想方法( ) A、暂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 B、实行“一国两制”

C、以和平对话代替武力对抗 D、可以适当牺牲国家主权以求和平

81、对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军徽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概括 B、反映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的基本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C、深刻揭示了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特点和规律 D、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深刻的实践性和科学的指导性

82、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要求是:政治合格,军事过硬,______,________,保障有力。( )

A、作风优良,纪律严明 B、管理科学,纪律严明 C、作风优良,技术精湛 D、思想上进,装备精良 8

3、列宁指出,现代战争的根源是( )

A、殖民主义 B、帝国主义 C、霸权主义 D、经济利益

84、冷战时期,局部战争的根源是( )

A、殖民主义 B、帝国主义 C、霸权主义 D、经济利益

85、《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 A.孙权 B.孙武 C.孙膑 D.孙中山

86、《孙子兵法》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贯穿始终的军事思想是( ) A.避实击虚 B.弱生于强,强生于弱 C.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兵贵胜,不贵久

87、下列哪句话是毛泽东关于战争与政治的辩证关系的论述。( ) A.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B.私有制引起了战争,并且会永远引起战争 C.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D.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88、我党领导的人民战争在指导艺术和作战方法上表现的突出特点是( ) A.重视将帅 B.灵活机动 C.积极防御 D.依靠群众

89、把战争目的和作战手段辩证地统一起来的原则。( ) A.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战争 B.不打无准备之仗

C.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D.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

90、“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个观点是谁提出来的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9

1、要造成一种无形和有形的力量,使敌人想打而不敢打,想打又打不起来。这种军事战略被称为( )

A.遏制战争 B.打赢战争 C.防御战略 D.和平战略

92、从古到今发生的战争的基本起因和根本目的最终是为了( ) A.政治利益 B.民族利益 C.人民利益 D.经济利益

93、既不能因为军队的现代化程度提高了,就完全照搬别人的军事理论,也不能因为还是打人民战争,就原封不动地照搬过去的一套战略战术。这种军事思想属于( ) A.传统的人民战争思想 B.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 C.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思想 D.新世纪新阶段的人民战争思想

94、创新和发展我党我军的军事指导理论,必须围绕解决哪两个历史性课题( ) A.和平与发展 B.人和物 C.打得赢,不变质 D.科技与人才

95、中国人民解放军制定了《内务条例》、( )和《队列条令》三大共同条令。 A.《卫生条令》 B.《纪律条令》 C.《服务条令》 D.《会务条令》

96、我军的宗旨是( )

A.保卫祖国领土完整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参加国家建设事业 D.英勇善战

97、齐步走行进速度每分钟( )步

A.116~122 B.110~116 C.170~180 D.102~108

98、男士兵不准留长发、大鬓角和胡须,帽墙外的蓄发不得超过( )厘米;女士兵发辫不得过肩,不准烫发。

A.1.5 B.2.5 C.3.5 D.4.5

99、中国人民解放军奖励的项目有嘉奖、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 )。 A.荣誉称号 B.特等功 C.一级英模 D.四等功

100、中国人民解放军处分的项目有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职或者降衔(衔级工资档次)、撤职或者取消士官资格、除名、( )。 A.开除军籍 B.记小过 C.取消安置资格 D.口头警告

10

1、国防是国家为了防备和抵抗 ,制止 ,保卫国家主权、统

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 )

A.侵略、武装颠覆 B.进攻、** C.进攻、武装颠覆 D.侵略、**

10

2、中国的国防类型是( )

A.扩张型 B.自卫型 C.联盟型 D.中立型

10

3、一个国家实施国防的主要手段是( )

A.使用国家武装力量 B.发展经济建设 C.积极外交 D.加强军事实力

10

4、以下所列的不属于我国古代的国防工程范畴的是( ) A.城池 B.长城 C.京杭大运河 D.兵工厂

10

5、经各朝代多次修建连接,至明代行成了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长 公里的万里长城。( )

A.12800 B.12700 C.12000 D.13000

10

6、我国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汇总,建设的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是( ) A.城池 B.长城 C.京杭大运河 D.海防要塞

10

7、1884年至1885年,中法交战,爱国将领 率领的清军取得镇南关大捷。( ) A.冯子材 B.林则徐 C.丁汝昌 D.吉鸿昌

10

8、八国联军于 年,发动了侵华战争。( ) A.1895 B.1900 C.1901 D.1911

10

9、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战败,清政府与八国为达标的侵略者签订了 。( ) A. 《辛丑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10、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自觉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 ) A.1911 B.1919 C.1920 D.1921

1

11、 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 )

A.政治开明 B.军事科技发展 C.军队人才培养 D.经济发展

1

12、 中的国防条款在国防法规体系中居于最高地位。( ) A.宪法 B.国防法规 C.兵役法 D.国防教育法

1

13、我国奉行 的国防政策。( ) A、扩张性 B、防御性 C、自卫性 D、中立性

1

14、《国防法》是哪年开始颁布实施的?( ) A、1996 B、1997 C、1998 D、1999

1

15、国防教育的对象是( )。

A学生 B、高校学生 C、全体公民 D、符合征兵条件的人

1

16、国防所维护的国家利益主要是( )

A、政治利益 B、经济利益 C、外交利益 D、安全利益

1

17、民兵干部一年内训练时间为( ) A、15天 B、20天 C、25天 D、30天

1

18、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设有( )个大军区 A.5 B、6 C、7

1

19、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于( ) A.1949年 B.1950年 C.1951年

120、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和( )组成。 A.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B.民兵 C.第二炮兵

1

2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的规定,凡年满( )符合服兵役条件的男性公民,除征集服现役者外,编入民兵组织服预备役

A.18岁至25岁 B.18岁至35岁 C.18岁至20岁

1

22、每年九月的( )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1

23、第二炮兵组建于( )年7月1日。 A.1949 B.1964 C.1966 D.1968

1

24、“第二炮兵”的名字是由( )亲自给它命名的。 A.毛泽东 B.朱德 C.周恩来 D.林彪

1

25、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

A.祖国的统一,海洋权益争端 B.祖国的统一,边界争端 C.祖国的统一,海洋权益争端,边界争端,影响边疆地区的安全的其它原因

1

26、我国军用高技术发展始于20世纪( )年代中期 A.70 B、60 C、50

1

27、由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内容的国防法律规范组成的有机整体是指( ) A.国防规章 B.国防法律 C.国防法规 D.国防法规体系

1

28、下列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是( ) A.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 B.预备役部队 C.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D.公务员

1

29、就其动员内容来讲,下列不属于国防动员的是( )

A人民武装力量动员 B人民防空动员 C国库储备金动用 D国防交通动员

130、以下不属于学生军训的意义的是( )

A.履行兵役义务 B.准备战争 C.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D.提高学生素质

1

31、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是( )

A、单极格局; B、多极格局; C、两极格局; D、一超多强格局

1

32、我们国家的海洋国土面积是( )

A、960万平方千米; B、300万平方千米; C、1260万平方千米; D、43万平方千米

1

33、与我们国家陆地上相接壤的国家有( ) A、13个; B、14个; C、15个; D、16个

1

34、军事战略主要通过对( )的建设和运用来达成既定的政治目的 A、战略方针 B、军事力量 C、战略手段 D、战略环境

1

35、战略思想是对待军事斗争特别是( )的根本立场和态度 A战略方针 B、战争问题 C、战略环境 D、军事力量

1

36、对战略环境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有( ) A、国家的地理环境 B、政治环境 C、国家的地理环境、政治环境和综合国力状况

1

37、中国是个陆地大国,陆地与( )个国相接壤 A、14 B、15 C、16 D、17

1

38、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 ) A、祖国的统一,海洋权益的争端 B、祖国的统一,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

C、祖国的统一,海洋权益的争端,边界争端尚未全部解决,影响边疆地区的安全的其它原因

1

39、在新形势下,中国周边的热点问题是( )

A、祖国的统一 B、朝鲜半岛 C、朝鲜半岛和印巴之间的对立 D、钓鱼岛

140、在军领域里,层次最高,指挥的范围最广,各项工作的“龙头”和总纲,各种活动的依据是(

)

A、战术

B、战略

C、方针 D、政策

1

41、战略重点和枢纽的把握,战略方针的确定,军事力量和斗争方式的运用,战略调整和转变等,这些活动在军事上称为( )

A、全面性

B、谋略性

C、对抗性 D、隐蔽性

1

42、战略环境是指影响国家安全或( )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A、政治安全 B、政治环境 C、战争全局 D、战略部署

1

43、军事战略的决定因素主要有战略思想、战略环境和( ) A、战略目的; B、战略方阵; C、战略手段; D、军事力量

1

44、从国际战略环境的角度看,是什么战争严重损害了现行国际秩序。( ) A、阿富汉战争 B、伊拉克战争 C、911事件 D、两伊战争

1

45、2002年9月,美国正式推出了“( )”的战略,放弃了以往只有美国受到直接威胁时才使用武力的原则。

A、遏制战略 B、大规模报复战略 C、先发制人 D、新灵活反应战略

1

46、以下哪一种是资本主义初期时候的国际战略格局?( ) A、两极格局 B、单极格局 C、多极格局 D、多元交叉格局

1

47、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战略格局是( )

A、两极格局B、单极格局 C、多极格局 D、多元交叉格局

1

48、三圈战略格局是指在欧洲以( )为中心的政治、军事、经济圈。 A、德法 B、德英 C、英法 D、德意

1

49、目前国际战略格局主要呈现的态势和结构应该是( ) A、两极 B、一超多强 C、多极格局 D、多元交叉格局

150、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世界主要军事力量对比的总体态势是( ) A、一超多强 B、三环格局 C、五边格局 D、多极格局

1

51、我国的陆地边界长度是( )

A、2.2万千米 B、1.8万千米 C、3万千米 D、4万千米

1

52、我国拥有多少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 ) A、300万 B、200万 C、400万 D、500万

1

53、目前我国地缘方向上的表现为( )的不同态势。 A、北稳、南和、东紧、西动 B、北和、南稳、东紧、西动 C、北稳、南和、东动、西紧 D、北和、南稳、东动、西紧 1

54、我国新的国家安全观是( )

A、互信、互利、平等、合作 B、互重、平等、合作 C、对外防御体制 D、构建和谐社会和世界

1

55、朝鲜核问题六方会谈的第一轮会谈在什么时候。( ) A、2004年 B、2003年 C、2002年 D、2005年

1

56、鲜核问题六方会谈的六方指哪几个国家?( ) A、朝鲜、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 B、朝鲜、美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 C、韩国、美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 D、韩国、美国、中国、欧孟、俄罗斯和日本

1

57、我国领土总面积应该是( )平方公里。 A、960万 B、300万 C、1260万 D、660万

1

58、在军事方面, 中国政府贯彻( )的反台独斗争总方略。 A、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B、文攻武备 C、一国两制度 D、武力攻台

1

59、当代一超多强的战略格局中的多强是指俄罗斯、欧盟 、中国和( )。 A、日本 B、印度 C、美国 D、朝鲜

160、以下哪一项不是李登辉在位期间的台独声称?( )

A、中华民国在台湾 B、七块论 C、两国论 D、统一不是唯一选项

161.拉开信息化战争序幕的时代是( )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 162.在信息化战争中,战争消耗巨大的特征表明,一个国家要赢得未来战争主要依靠( )A、国家的综合国力 B、国家的国际地位 C、国家的国土面积 D、国家的武器装备水平

163.信息化战争的主导要素是( )

A、物质 B、精神 C、技术 D、信息

164.当前处于信息化战争的( )

A、初始阶段 B、成熟阶段 C、辉煌阶段 D、后期阶段

165. ( )的需要是信息化战争形成的“催产剂”。 A、能源斗争 B、军事斗争 C、宗教斗争 D、政治斗争

166. ( )战争与20世纪80年代“ 空地—体战”理论所描述的未来战争的形体和方式如出一辙。

A、伊拉克 B、阿富汗 C、科索沃 D、海湾

167.在信息化战争中,( )的发展为控制战争提供了相对有效的工具。 A、作战技术 B、军事理论 C、军人素质 D、精确制导武器

168.在信息化战争中,( )可避免战火的外延和战争的升级。 A、高技术武器装备 B、信息的有效畅通 C、先进的军事理论 D、后勤保障的完善

169.下面不属于自然战(地球物理战)的作战形式是( ) A、在战场上,利用次声波,使敌方部队丧失战斗能力 B、冬天作战,用人工降雪给敌军作战行动和后勤保障增加困难

C、抗登陆作战中,采用人工制造海啸、大浪、台风等阻止破坏敌军登陆 D、防空作战中,用人工降暴雨的方式使敌方飞机不能起降

170.地面部队( )和作战行动方式的非线性一体化是信息化战争全面形成的主要标志。 A、数字化 B、集团化 C、装备现代化 D、小型化

171.在未来一段时间,( )仍将是引发战争最根本的诱因。 A、经济 B、政治 C、科技 D、军事

172.下列( )不属于完善国防动员体制中的机制。 A、平战转换机制 B、军地协调机制 C、激励补偿机制 D、全民动员机制

173. ( )是构成国防的两大基本要素。

A、军事理论和战略战术思想 B、常备军和后备力量 C、国防科技和国防工业 D、常备军和国防科技

174.“海湾战争”以战争实例向人们展示了夺取( )的重大意义。 A、制空权 B、制陆权 C、制海权 D、制电磁权

175.现阶段,从国际战略形式和我国周边环境看,我国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是(A、局部战争 B、全局战争 C、武器装备落后 D、国防力量不够强大

176.下列不是信息化战争的特征的是( )

A、战争消耗相对较少 B、战争可控性强

)C、系统对抗突出 D、指挥控制自动化

177.不属于21世纪整个世界军队建设的发展趋势的是( ) A、数字化 B、小型化 C、职业化 D、规模化

178(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使其成为南亚与中亚和西亚的交通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A、印度 B、巴基斯坦 C、阿富汗 D、伊拉克

179.下列不属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局部战争的特点是( )

A、战争目的有限 B、电子信息领域的对抗对战争进程的影响不大 C、战争持续时间短 D、战争规模不大

180.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 )正日益成为国家的经济命脉和战略资源。 A、领土 B、国力 C、信息 D、军事

181.1986年,美国对( )采取“外科手术”式的空袭作战方式。 A、利比亚 B、科索沃 C、阿富汗 D、伊拉克

182. ( )战争无论是作战理论的变革、武器装备的使用,还是作战方法的创新,都展现出与以往战争迥然不同的许多新特点。

A、海湾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伊拉克战争

183.NMD是( )的缩写。

A、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B、战区导弹防御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安全防卫系统

184. ( )世纪是机械化战争诞生和走向辉煌的世纪。 A、18 B、19 C、20 D、21

185. ( )战争体现了美军的主战武器已经基本上实现了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 A、海湾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伊拉克战争

186. ( )战争中有被称为“沙漠军刀”的地面作战。

A、海湾战争 B、科索沃战争 C、阿富汗战争 D、伊拉克战争

187.在各种新的作战方式中,被称为导弹袭击式的是( )

A、精确战 B、点穴战 C、瘫痪战 D、软杀战

188.看不见刀光剑影,听不见猛烈的枪炮声,是在一种比较温和的战场环境中,使敌丧失作战能力的作战形式是( )

A、电子战 B、信息战 C、软杀战 D、心理战

189.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军队作战指挥能够实现( )指挥。 A、自动化 B、整体化 C、有效化 D、协调化

190.下列( )不利于优化军队编制体制,提高战斗力。

A、保持适度的军队规模 B、优先发展海空军,加强技术兵种的建设 C、搞好各军兵种部队的科学编组 D、增加机关编制,充实部队

19

1、《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

A.孙权 B.孙武 C.孙膑 D.孙中山 19

2、《孙子兵法》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贯穿始终的军事思想是( ) A.避实击虚 B.弱生于强,强生于弱 C.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兵贵胜,不贵久

19

3、下列哪句话是毛泽东关于战争与政治的辩证关系的论述。( ) A.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B.私有制引起了战争,并且会永远引起战争 C.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 D.帝国主义是现代战争的根源

19

4、我党领导的人民战争在指导艺术和作战方法上表现的突出特点是( ) A.重视将帅 B.灵活机动 C.积极防御 D.依靠群众

19

5、把战争目的和作战手段辩证地统一起来的原则。( ) A.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战争 B.不打无准备之仗

C.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D.先打分散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强大之敌

19

6、“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个观点是谁提出来的(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19

7、要造成一种无形和有形的力量,使敌人想打而不敢打,想打又打不起来。这种军事战略被称为( )

A.遏制战争 B.打赢战争 C.防御战略 D.和平战略

19

8、从古到今发生的战争的基本起因和根本目的最终是为了( )

A.政治利益 B.民族利益 C.人民利益 D.经济利益

19

9、既不能因为军队的现代化程度提高了,就完全照搬别人的军事理论,也不能因为还是打人民战争,就原封不动地照搬过去的一套战略战术。这种军事思想属于( ) A.传统的人民战争思想 B.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思想 C.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思想 D.新世纪新阶段的人民战争思想

200、创新和发展我党我军的军事指导理论,必须围绕解决哪两个历史性课题( ) A.和平与发展 B.人和物 C.打得赢,不变质 D.科技与人才

答案:1.B 2.D 3.B 4.C 5.D 6.B 7.D 8.B 9.C 10.D 11.B 12.B 13.A 14.C 15.D 16.D 17.C 18.B 19.B 20.B 21.A 22.B 23.D 24.A 25.B 26.C 27.C 28.C 29.B 30.B 31.C 32.C 33.B 34.A 35.C 36.C 37.D 38.C 39.B 40.B 41.D 42.B 43.D 44.B 45.B 46.B 47.D 48.B 49.C 50.A 51.B 52.A 57.C 58.C 59.B 60.C 61.C 62.C 63.B 64.B 65.C 66.D 67.A 68.B 69.A 70.C 71.D 72.C 73.A 74.B 75.B 76.B 77.D 78.A 79.B 80.D 81.C 82.A 83.B 84.C 85.B 86.C 87.C 88.B 89.C 90.B 91.A 92.D 93.C 94.C 95.B 96.B 97.A 98.A 99.A 100.A 101.A 102.B 103.A 104.D 105.B 106.A 107A.108.B109.A110.D 111.D 112.A 113.B 114.B 115.C 116.D 117.D 118.C 119.A 120.C 121.B 122.C 123.C 124.C 125.C 126.B 127.D 128.D 129.C 130.B 131.D 132.B 133.B 134.B 135.B 136.C 137.A 138.C 139.C 140.B 141.B 142.C 143.D 144.B 145.C 146.B 147.A 148.A 149.B 150.A 151.A 152.A 153.A 154.A 155.B 156.A 157.C 158.B 159.A 160.D 161.D 162.A 163.D 164.A 165.B 166.D 167.D 168.A 169.A 170.A 171.B 172.D 173.B 174.D 175.A 176.A 177.D 178.C 179.B 180.C 181.A 182.D 183.A 184.C 185.D 186.A 187.A 188.C 189.A 190.D 191.B 192.C 193.C 194.B 195.C 196.B 197.A 198.D 199.C 200.C

二、多选题:

1.军事应用技术按其完成的军事任务的性质可分为( ) A、战略武器装备技术 B、战役战术武器装备技术 C、军事系统工程技术 D、电子对抗技术

2、军事高技术的突出特征有( )

A、发展的超前性 B、效果的突袭性 C、应用的双重性 D、系统的综合性

3、军事高技术对军队建设的影响是( ) A、压缩军队规模,提高军队质量 B、军队结构不断优化 C、军队人员构成不断变化 D、军队整体素质大幅度提高

4、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按照侦察活动方式可分为( )

A、武装侦察 B、地面侦察 C、技术侦察 D、战略导弹侦察

5、声纳是接收水中声波的装置,主要用于( ) A、对水下或水面目标的搜索 B、用于水声对抗 C、对水下武器的制导 D、对水下武器的控制

6、现代航空侦察的设备主要有( )

A、有人驾驶侦察机 B、无人驾驶侦察机 C、侦察直升机 D、预警机

7、一枚完整的导弹由哪些要素组成( ) A、战斗部 B、动力装置 C、制导系统 D、本身是一个飞行器

8、按照作战使命可以将巡航导弹分为( )

A、海射型巡航导弹 B、陆射型巡航导弹 C、战略巡航导弹 D、战术巡航导弹

9、精确制导弹药主要有( )

A、制导炸弹 B、制导炮弹 C、制导地雷 D、制导鱼雷

10、世界新军事变革对我国军队建设提出的要求是( ) A、加速组建新型部队 B、加速研制新型武器 C、加速建立新型指挥 D、加速造就新型人才

11、关于军事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理性认识

B.军事思想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的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

C.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不能指导军事实践。 D.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12、对先进主战武器的应用给军事领域带来的深刻变革的研究,成为近现代西方军事思想最主要的特征,其主要的技术标志是哪些( ) A.火药 B.机械化武器 C.核武器 D.高技术武器

13、对《孙子兵法》的地位评价正确的有( ) A.被推崇为“兵学圣典”,在世界军事史上有突出地位 B.流传广泛,影响深远,在全世界久负盛名 C.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重要理论的重要来源 D.是我国古代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之一

14、关于《战争论》的评价正确的有() A.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哲学著作 B.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来源之一 C.是西方古代军事理论的顶峰之作 D.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

15、实行人民战争的基本依据是( ) A.首先要依靠战争正义性质的巨大威力 B.其次要依靠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C.第三要明确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人不是物 D.第四要掌握科学的战略战术

16、关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表述正确的有( ) A.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 B.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很难再坚持和继续发展 C.是中国革命战争胜利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南 D.在世界上影响和传播广泛,尤其在第三世界国家中

17、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主要有( ) A.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总目标的论述 B.战争与和平理论的发展 C.军事战略的调整与发展

D.确保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思想

18、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 A.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 B.怎样保卫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C.未来打什么样的仗,怎样打仗的问题

D.围绕“打得赢,不变质”创新和发展我党我军的军事指导理论

19、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指导意义的理解正确的有( ) A.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军事领域的集中体现 B.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 C.是新世纪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指南 D.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军队的历史使命

20、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有( ) A.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B.关于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 C.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思想 D.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21.信息化武器系统中武器的战斗效能有( ) A、火力 B、机动力

C、突击力和防护力 D、电子信息处理能力

22.从信息化武器系统的结构看,主要包括( )

A、信息化智能弹药 B、信息化作战平台 C、数字化单兵作战系统 D、综合军事信息系统

23.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在( )方面存在较大差别。 A、作战主导要素 B、作战指挥控制 C、作战总体效能 D、作战监督部署

24.信息化武器装备引起了军队( )的结构变化。

A、组织结构 B、人员数量 C、人员性别比例 D、人员素质

25.电子战争的内容( ) A、电子侦察与反侦察 B、电子干扰与反干扰 C、电子摧毁与反摧毁 D、电子辐射与反辐射

26.以下属于信息化战争中出现的新的作战方式的有( ) A、运动战 B、软杀战 C、太空战 D、心理战

27. ( )是构成国防的基本要素。

A、常备军 B、志愿军 C、解放军 D、后备力量

28.信息化战争全面形成的标志是( )

A、地面部队的数字化 B、高技术局部战争的发生 C、海湾战争的爆发 D、作战行动方式的非线式一体化

29.美国在对阿富汗塔利班作战中,使用了( )侦察定位技术。 A、KH-

11、KH-12“锁眼”系列照相侦察卫星 B、无人侦察机 C、激光光标定位仪 D、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

30.1999年2月6日,在美国和北约的压力下,( )代表在巴黎附近的朗布依埃举行和平谈判。

A、塞尔维亚 B、以色列 C、南斯拉夫 D、科索沃阿族

31、军事战略通常由战略目的和任务及以下哪几个基本要素构成( ) A、战略方针 B、战略手段 C、战略环境 D、军事力量

32、战略的主要特点有( )

A、全局性 B、对抗性 C、谋略性 D、预见性 E、相对稳定性

33、战略环境是指战略态势,特别是( )的总态势。 A、战争 B、军事 C、政治 D、和平

34、对某一国家的战略指导者来说,在制定战略时最值得关注的有哪些?( ) A、国际战略格局 B、主要国家战略动向 C、周边安全形势 D、时代特征

35、国内战略环境是指对筹划、指导军事斗争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国内( ) A、社会环境 B、政治环境 C、自然环境 D、经济环境

36、研究国内战略环境应重点把握哪些情况?( ) A、地理环境 B、政治环境 C、军事力量 D、综合国力

37、格局是指事物在各种力量互相作用下呈现出来的态势,具有以下哪些特征?(A、层次性 B、时代性 C、相对稳定性 D、依赖性

38、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至80年代末,国际战略格局是( )并存时期。 A、两极格局 B、多元交叉格局 C、三角格局 D、多极格局

39、以下哪些是当代国际战略格局的主要特点或趋势?( ) A、一超多强 B、多极格局 C、四边格局 D、三圈格局

40、中国在多格局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反对霸权主义 B、制约强权政治 C、经济发展示范 D、构建和谐世界

41、现代国防的类型,按照性质可分为( )

A.扩张型 B. 自卫型 C.联合型 D.中立型

42、国防的目的是( )

A.捍卫国家的主权 B.保卫国家的统一 C. 保卫国家的领土完整 D.保障国家的安全

)

4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公民负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国防义务( )

A. 履行服兵役的义务 B. 接受国防教育的义务 C.保护国防设施的义务 D. 保守国防秘密的义务 E. 协助国防活动的义务

44、国防的经济手段主要有哪几种?( )

A.国防经济活动 B.经济动员 C.经济战 D.经济制裁

4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使用范围包括( )

A.防备和抵抗侵略 B.制止武装颠覆 C.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 D.保卫领土完整和安全

4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组成部分为( )

A.解放军现役部队 B.解放军预备役部队 C.警察部队 D.民兵

47、国防动员按照动员方式分可以分为( )

A.公开动员 B.秘密动员 C.战争初期动员 D.总体动员

48、关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组建于1985年 B.以现役军人为骨干 C.以预备役军官、士兵问基础 D.平时隶属于省军区

49、以下属于《兵役法》所规定的内容的是( )

A. 兵役制度的性质 B.兵员的平实征集 C.战时兵员动员 D.高校学生军事训练

50、关于我国现行的《国防教育法》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是2001年通过的 B.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1次会议上通过的 C. 是第一部国防教育法 D. 是2000年通过的

51、军事应用技术的内容非常广泛,按军事技术应用领域和应用者划分,有( ) A、陆军技术 B、空军技术 C、战备导弹部队技术 D、军兵种通用技术

52、按照科学分类方法,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通常划分为( ) A、基础科学 B、技术科学 C、通信技术 D、工程技术

53、高技术相对于常规技术具有( )

A、高创造 B、高增值性 C、高竞争性和渗透性 D、高风险性

54、军事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有( ) A、高技术武器装备将明显改变现代战场与作战行动 B、军队结构将不断优化

C、高技术武器装备将强制性地引起作战方式的变革

D、军事高技术在战争中的广泛应用,加速了作战指挥体系的变革

55、以下属于空军的部队兵种的是( )

A.航空兵 B.地空导弹兵 C.高射炮兵 D.空降兵

56、现代侦察监视技术按照侦察监视所采取的手段可分为( ) A、观察 B、窃听 C、火力侦察 D、雷达侦察

57、影响侦察监视技术的基本因素有( )

A、目标的特征信息 B、地形地物 C、气象条件 D、军人的品格、素质

58、电子侦察技术的主要手段有( ) A、设立地面电子侦听站 B、使用电子侦察飞机 C、电子侦察船

D、电子侦察卫星和投放式侦察设备

59、光电侦察装备获得的地域和目标图象、数据可以用于( ) A、观察和记录

B、显示在荧光屏上供间接观察 C、记录在胶片或录象带上供事后分析 D、通过数据传输系统传至千里以外的信息中心

60、现代光电侦察装备在军事上可用于战场侦察、战役侦察和战略侦察,具体可用于( ) A、探测和跟踪洲际导弹的发射

B、监控空中、地面和地下核武器爆炸试验 C、探测和监视敌方部队和单兵的活动 D、探测和跟踪战术导弹和飞机的来袭

61.我国古代著名的兵书有:( )

A.孙子兵法 B.战争论 C.六韬 D.战争艺术

62.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军事理论包括( ) A.战争根源学说 B.暴力革命学说 C.兵役制度学说 D.人民战争学说

63.对《孙子兵法》评价正确的有( ) A.词约意丰,博大精深,揭示了战争的一般规律 B.在军事哲理方面,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C.存有糟粕,夹有某些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成分 D.是一部记载军事历史为主的军事著作

64.曾受到《孙子兵法》军事思想影响的人有( ) A.毛泽东 B.拿破仑 C.凯撒 D.克劳塞维茨

65.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包括( ) A.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代革命家、军事家集体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C.是马克思之一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战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D.是在长期革命战争中产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

66.属于《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有( )

A.避实击虚 B.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C.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兵不厌诈

67.下列哪些属于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

A.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B.坚持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C.力求实现歼灭战 D.采取恰当的作战形式

68.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和原则是( ) A.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制度 B.实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 C.确立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 D.具有服从于人民根本利益的革命纪律

69.对红军作战“敌进我退,敌驻我打,敌疲我扰,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评价正确的是( )

A.是适应当时情况的有朴素性质的游击战基本原则 B.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战争进行理论指导的第一个表现 C.是我军战略战术体系的第一块基石 D.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成熟的标志

70.人民战争正义性质的巨大威力主要表现在( ) A.正义战争能推动历史进步 B.正义战争能动员人民群众广泛参战 C.正义战争能够得到国际上的广泛同情和援助 D.正义战争能坚持持久作战

71.1998年5月,( )等国短短几天内进行了多次核试验。 A、印度 B、巴基斯坦 C、以色列 D、伊朗

72.电子信息处理能力战斗效能的提高主要依靠电子信息系统对目标的( ) A、识别 B、制导、指挥 C、战斗部件威力加大 D、控制能力增强

73.从信息化武器装备体系看,主要包括( )

A、探测预警 B、指挥控制 C、精确打击 D、作战支援 E、勤务保障

74.信息化战场上军队行动的“大脑和中枢神经”是指集( )于一体的指挥控制系统。 A、指挥 B、控制 C、通信 D、计算机 E、情报 F、监视和侦察

75.战争经过了的不同时代有( )

A、冷兵器时代 B、火器时代 C、机械化战争时代 D、信息化战争时代

76.信息化战争中,要取得胜利,需要具备( )

A、制陆权、制海权 B、制空权 C、制天权 D、制电磁权

77.信息化战争是时代的产物,是世界( )等因素作用的结果。ABCDE A、政治 B、经济 C、科技 D、军事 E、文化

78.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局部战争的特点是( ) A、战争目的有限 B、战争规模不大

C、战争持续时间短 D、电子信息领域的对抗对战争进程影响不大 79.从信息化战争的本质而言,包含了( )等方面的含义。 A、信息化战争还将是核威慑下的高技术常规战争 B、武器系统的信息智能化和作战行动的一体化 C、信息化战争当前已经处于辉煌阶段 D、信息化战争的性质仍然是政治的暴力继续

80.信息化战争在打击目标的控制上,主要是打击( )

A、指挥控制枢纽 B、重要军事设施 C、重兵集团 D、前线所有部队

81、军事力量主要是国家军事力量的性质、职能、构成、规模和()等 A、作战能力 B、战争潜力 C、动员机制 D、发展方向

82、战略按社会历史时期划分,可分为( )

A、古代战略 B、近代战略 C、现代战略 D、当代战略

83、战略按军种划分有( )

A、陆军战略 B、海军战略 C、空军战略 D、二炮部队战略

84、战略环境主要包括国际和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等方面综合形成的客观情况和条件。( )

A、科技 B、历史 C、地理 D、文化

85、当前世界军备竞赛逐步加剧,2007年美国宣布在( )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A、捷克 B、韩国 C、波兰 D、日本

86、国家战略格局的结构包括( )在内的国家战略关系的表现形式。 A、国际政治 B、经济 C、军事 D、地理

87、区分国际战略格局的不同类型,主要要依据格局的( ) A、内部结构 B、地理环境 C、军事对比 D、外在形态

88、当代一超多强的战略格局中的多强是指( )。 A、俄罗斯 B、欧盟 C、中国 D、日本 E、印度

89、三圈战略格局是指在亚洲以( )为代表的政治、军事、经济圈。 A、东盟 B、日本 C、中国 D、朝鲜

90、三角格局是指以( )为代表的三角格局。 A、美国 B、中国 C、俄罗斯 D、日本

91、我国国防的手段包括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 )等方面的活动。 A. 政治 B. 经济 C. 外交 D. 科技 E.教育

92、在国防法规体系的纵向关系上,依据我国国防立法的权限,通常将国防法规划分为以下哪几个层次:(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的国防条款 B.基本国防法律 C. 国防法律 D.国防法规 E.国防规章

93、国防法规体系包含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的制度( ) A. 国防领导 B.武装力量建设 C. 国防建设事业 D.军事刑事

94、为了加强和完善国家对国防活动的管理,我国加强了国防法制的建设,以下对全国 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主要法律有:(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

9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公民享有的国防权利有( ) A.对国防建设提出建议的权利 B.制止和检举危害国防行为的权利 C.国防活动中经济受损失获得补偿的权利 D.保守国防秘密的权利

9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的规定,我国公民和组织协助国防活动的主要义务有( ) A. 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B.为武装力量活动提供便利 C.支前参战 D. 开展经常性的拥军优属工作,特别是对现役军人及其家属的优待

97、中国国防的历史带给人们的启示是( )

A.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B. 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C.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D.社会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

98、我国国防建设的宗旨有( )

A.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B.保卫国家的安全与发展 C.坚持自卫立场,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D.以结盟的形式联合相关国家进行防卫

99、以下属于联盟型国防类型的国家有( ) A.美国 B.日本 C.中国 D.瑞典

100、美国的国防类型属于( )

A.扩张型 B. 自卫型 C.联盟型 D.中立型

金融理论前沿课题选择范文第6篇

一、文化及校园文化的界定

(一)语义学层面的“文化”涵义界定

要界定校园文化,首先要探析一下文化的内涵。我们认为,汉语中“文化”一词,在字面上就对文化概念作了高度的概括,“文”的内涵,包容着如下一些意思:语言、文字、文学、艺术、技术、学问、仪表、礼节、观念、思想等。文化的“化”,有表层和深层两种意思,表层指事物的普及、流传、广为流行、蔚然成风等,深层指事物对人的感化、教育、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等。《辞海》对广义文化的定义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和”。这里“创造”一词,就意味着“文”的内涵,因为“创造”离不开对科学、艺术、思想等的运用;定义中的“财富”,就意味着“化”,因为只有对事物的进步性、发展性、先进性的性质有了感悟,以及由此生发出珍爱、自豪、激奋的情怀,这才会把事物称作财富。

“文化”,在英语里写作culture,原意为种植、耕作,含有通过劳作获得成果之意,到16世纪在逐渐演变为培育、有教养等意义。首次给文化下完整定义的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B·泰勒,他在著名的《原始文化》一书中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得到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广义的文化概念,在认识、研究、促进人类历史文明进程等方面有其“总和”意义。然而,由于在人类千千万万的财富中,不同事物的文化含义有大有小,为了对那些文化成分多、作用大的事物有足够的认识,人们便把这些事物冠以“文化”名衔,这就有了狭义的文化概念,它具有相对的程度分辨意义。广义的文化好比是大河,狭义的文化好比是沟渠,是万千涓涓细流汇成了浩淼的文化长河,这是两者的依存关系;广义的文化概念的作用好比是将流水区别于沙土,狭义文化概念的作用是将溪流区别于那些虽有水分却不成为“流”的事物。这是两者各自所起的作用;两者都意味着“水”(犹如“文”),又都意味着“流”(犹如“化”),这是两者内涵的一脉相承之处。

狭义文化以作用方式可分成三种类型:一是教化性文化事物,如思想教育、品德修养、政治宣传、文化学习等,本身就是文化的积淀物、凝结物,又直接以教化人为目的;二是熏陶性文化事物,如文学欣赏、艺术表演等,主要目的是对艺术魅力的领略,而往往伴随着对精神品格的熏陶;三是感悟性文化事物,如喝酒、品茗、种花、体育比赛等,这类事物被称作文化常让人困惑,其内涵有待于人的感悟。文化底蕴深的人感悟就多,反之则少。

(二)语义学层面的“校园文化”涵义界定 和“文化”概念一样,校园文化的概念也是比较复杂的,若顾名思义,凡是校园里的文化活动,无论是课外的还是课内的,无论是教师的还是学生的,无论是自发的还是学校组织的,都属于校园文化的范畴。

我们可以根据“文”和“化”的内涵对校园文化活动进行鉴别。从“文”的角度讲,学校是传授文化知识的场所,以教育为本,中学生又是富有文化底蕴的人,这样,这里发生的事、他们所做的事则往往带有“文”的含义,然而典型的校园文化更应从“化”的角度来考察。从“化”的角度讲,须有如下情形之一,校园中的活动方可界定为校园文化活动:

一、以群众团体的面貌出现的。中学里出现这样那样的社团,本身就是社团的普及,形成社团文化,在一个社团里面,众多社员有共同的爱好,并在活动中磨合出一种共同的理念,这就充分地具备了“化”的特性。

二、大学生的某些行为、观念普遍相似或届届相传。即便没有组织性的活动,表现为个体的行为,由于能给人们以整体的印象、全局的风貌,它也带有了“化”的特性。

三、某些精神、思想凝聚或载乘于某种制度或物体上。如校训,它的“化”首先表现在浓缩了业已存在多年的学风,又表现在用此去勉励、感化更多的学生,表层深层都有了“化”。

以上三种“化”的方式存在于校园中多个领域,构成了校园文化的一个个分支,具体如下:

1.校园设施文化:如文化广场、漂亮建筑、洁净道路、优美雕像、美丽绿化、海报墙、宣传窗、告示牌、校史陈列室、奖品陈列室、设施先进的学生活动中心、图书馆、体育馆,以及张贴在外的标语、图片、公开信等。

2.校园道德文化:如参加党校学习、听先进事迹报告、为民服务队、援助希望工程、庆贺香港回归、社会热点讨论、校庆、爱心接力棒工程、勤工助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等,像消费习惯等现象,由于较多地反映一个人的道德观念,所以也列此类。

3.校园制度文化:如综合测评制、学生守则、文明规范、组织章程以及各类活动、各类场合的规章制度等等。

4、校园文学文化:如文学社、演讲会、辩论赛、诗歌朗诵会、席慕容热、金庸热、电影包场、电视剧欣赏、热衷于美文、出黑板报、自印刊物、撰制春联、校报校广播发表文稿、毕业留言、寄赠贺卡等等。

5.校园艺术文化:如迎新晚会、毕业晚会、音乐会、卡拉OK赛、画展、书法展、摄影展、健美操、手工艺制作、公关礼仪、美化寝室布置、时装表演等等。 6.校园娱乐文化:如舞会、旅游、棋牌协会、钓鱼协会、登山、溜冰、划船、游艺等等。

7.校园体育文化:如篮球队、足球队、武术队、气功协会、拔河比赛、运动会、收看体育比赛、评点体育赛事、外出切磋技艺等等。 8.校园学术文化:如各类科研协会、未来企业家协会、听学术报告、作社会调查、外语热、计算机热、社交能力热、西方哲学热、某某兴趣小组、英语角等等。

(三)界定校园文化的原则

界定校园文化,必须按照以下两个原则进行:其一,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因此,它的基本性质和功能与社会文化具有共性。其二,校园文化是社会社区中的一个特区——学校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因此,它同时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基于这两个特征所构成的原则,让我们先考察一下目前比较流行的几中校园文化观。

(四)几种主要的校园文化观

目前,有以下一些比较流行的校园文化观:文化氛围说、意识形态说、物质精神综合说、文化要素复合说、文化指令说、启蒙说、精英说、活动说、精神体系说、自创产物说、文化潮流说、艺术教育及艺术活动说、社会控制体系说等等。 以上种种校园文化观都从某一角度或某些方面揭示了校园文化的部分内涵,拓宽了对校园文化认识的视野。总而言之,上述校园文化观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校园文化包含了校园生活的多种内容,既有物质的,也有制度和精神的;从事文化活动的主体是在校学生,另外还有教师、干部、工人等;活动范围涉及教学、科研、有组织的或无组织的闲暇生活等;主要体现于一所学校对学生在德、智、体、劳等方面要求的综合校风。其二,校园文化即指学校内的学生文化,主要以学生的闲暇生活为背景,其主要内容是学生组织社团活动。

(五)我们的校园文化观

一个社会的文化类似于一个包含三个层次的同心圆。最外层是器物质,包括人们创造的物质产品;中间层是制度层,包括人际关系及其规范化了的社会制度;最内层是价值观念和观念指导下的人们的行为规范,是文化之魂。三个层次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价值观念是一个文化核心,集中体现了一个文化的特色。人们是依据社会文化的结构分类,将校园文化纵向划分为由浅入深的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浅层面文化:校园物质文化;第二个层面是中层面文化:校园制度文化;第三个层面是深层面文化:校园精神文化。

我们认为,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社会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学校科学管理的一种方式。它在学校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都发挥作用和影响。具体说,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在特定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校园特色的价值取向、群众意识信念体系、行为方式、道德情操、校园精神以及学校环境氛围、规章制度等诸多因素的总和。它包括实体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四个层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校园文化赋予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内涵,包括育人为本的校风、敬业为乐的教风、成才为志的学风等,其核心是以爱党、爱国、爱校为主旋律的校园精神。校园文化具有价值导向、精神陶冶、启迪促进、规范约束、心理构建、群体凝聚及社会辐射等功能。校园文化应是一个学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其中,物质文化是校园的表层结构,而精神文化则是校园文化的深层结构。校园文化反映着一个学校师生的精神理念、思想面貌。它起着陶冶师生情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德育实效,激励师生努力学习和工作的重大作用。校园文化是学校的一种“教育场”,它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够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同时,还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个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可以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学校德育模式。

《易》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为达“以化天下”之目的,学校必须大力提倡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兴校,人文培德,以文养性,在校园文化的摇篮里,丰厚历史的沉淀,唤醒纷繁的未来。

二、校园文化的积极作用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导向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体现国家和广大师生利益的一致性。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以及所构成的文化氛围,深刻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它是一种客观的、实际的环境力量,起着制约和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所以,一旦形成人们的意识,就会变成一股巨大的导向作力量。特别是培养目标、校训、校风,就是一面鲜明的旗帜,它引导着广大青年学生成才的道路和方向。

(二)示范作用。

校园文化的示范作用是指校园文化的主体中的优秀人物对其他人的示范作用。校园文化建设旨在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求学与做人的环境,而在求学与做人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是学生主要的模仿对象。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以及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是终生的影响。此外,散见于校园中的书画墨迹、雕塑、纪念碑亭、历史名人塑像等人文景观,也都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教育示范作用。

(三)规范作用。

校园文化是一种具有较强凝聚力的文化,它把师生员工的共同利益、共同理想、共同追求紧紧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共同意志。所以,它又具有一定的约束规范的作用,使每个成员都受到必要的制约,自觉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一方面,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生活秩序,促使学生养成文明的举止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学校的独特节日(如校庆)、典礼、仪式等,以学校群体价值观和群体行为规范的方式熏染着学生。

(四)筛选作用。

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以及在它影响下形成的集体心理定势,对一切外来信息、社会影响有筛选的作用。这种筛选作用源于校园文化的相对稳定性。它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但一旦形成就不易改变,表现出较大的坚定性和独立性。

(五)激励作用。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内部的精神环境,像一种无形的模具,引导着人才的塑造。优良的校园文化有一种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对崇高理想的执著追求,对祖国对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激发每一位师生员工巨大的学习和工作热情。

(六)凝聚作用。

校园文化的核心是追求和树立一种群体的共同价值观,从而对青年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把青年学生的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文化精神上。优良的校园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不仅表现在师生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感;也表现为社会的瞩目和认可。

(七)塑造作用。

校园文化是青年学生个性自由发展的广阔天地,浸染其中的青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使他们各自的组织管理能力、社交能力、自主能力和创造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发挥,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个性与潜能。这自然也同时拓宽了知识面,调整了知识结构,更重要的还培养了自己的独立意识,包括控制情感的理智态度,承受失败的责任能力等等。这些根本上促使青年学生逐渐摆脱依附感,确立自己在社会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也形成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心态。所以,校园文化使青年学生在深层心理结构中,把校风传统转化为自己的价值体系,从而完成世界观的形成和人格的初步成熟。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对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师生员工的价值取向与行为规范的形成,对弘扬办学理念、培育校园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营造奋发向上的校风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校风建设实际上就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校风作为构成教育环境的独特的因素,体现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好的校风能激发和凝聚学校成员的内在动力,催人奋进;好的校风具有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好的校风对学校成员的心理发展具有保护作用,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力量,有效地排除各种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侵蚀和干扰,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

(二)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搞好校园文化建设实现其最终目标的必要保障。制度文化建设实际上包括制度建设、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校园文化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完善,校园文化队伍的勤奋与能干,对校园文化活动能否顺利正常开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为此,首先要健全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如成立由校长、各部门负责人研究制定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并就校园文化阵地、环境卫生、校园保卫等进行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同时在学生中建立执勤队、校园文明监督岗等,增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其次要加强常规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一系列校园管理制度,如德育工作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学生一日常规管理制度、课外活动制度、公物管理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师生操行考核评定制度等等。把校园文化建设任务纳入分级目标管理体系,同教学科研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其他工作同步进展。第三,教师群体作为制度建设的设计者和执行者、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其素质的高低及工作作风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水平。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一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做到“心中有爱、目中有人”,弘扬“敬业、奉献”精神,二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与时俱进,超越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构建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还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校园人际关系包括师生关系、学生之间关系、教师人际关系三部分。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校园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亲其师”才会“信其道”。首先要求教师要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过错,以发展的目光看待学生,还要敢于承认错误,以理服人,取信于人,做学生的表率。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其次,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同学克服嫉妒、自卑、自傲、自私的不良心理,提倡同学间团结友爱、相互尊重、互相帮助、互相督促、共同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建立宽松健康的人际关系。第三,作为教师,应当杜绝“居功自傲、文人相轻”的不良思想,从事业出发,互相理解,求大同,讲究群体意识,团结合作,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为学生树立榜样。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大批有知识、有能力、有良好人格和个性的人才。相对而言,课堂教学是一种共性的教育活动,而校园文化活动则可更充分地使学生施展才华,发展个性。通过各种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发展兴趣爱好,发挥特长,并在各种创造性活动中挖掘学生个体的潜在能力,充分认识自我,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结合学校的传统与实际,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让健康、高雅、生动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渗透到各类活动中去,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净化了校园的精神环境,既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发展了个性,又使学生接受了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形成学校精神

从基础开始,挖掘学校特色,促进“学校精神”的形成;突出学校特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一是调动师生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需要。三是促进“学校精神”的形成。挖掘特色,结合特点,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重视学校的优良传统。传统即是历史赋予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任何文化的建设无不是从尊重历史缘由开始的,校园文化建设应在学校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承优良传统,审视利弊,展望未来。②确立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各类高校培养人才的素质结构不一,校园文化建设只有在立足于这种特殊要求基础上,才能有利利于学生成才。③挖掘特色,既要以现有校园文化状态为基础,又要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规划校园文化发展的前景。

总之,校园文化的建设,应该从如何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出发,积极创建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优良环境。使每个学生生活于其中,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诸方面都受到熏陶、感染,从而实现对学生时代性格的塑造。通过努力,培养出有着崇高的理想、高度的创造力和崇高的人格魅力的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1、校园的选择和规划,要从学校特点出发,有利于育人。校园要象“园”,总的要求是:宽敞、清新、优美,富有生机和美感。学校的总体设计要布局合理,既能满足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需要,又不互相干扰;既规整统一,又错落有致;既有主体基调,又有小品点缀。所有这些又要和谐协调地统一于整体。教学建筑群应该相对集中;课间休息和课余活动场所,要依附并渗透于教学建筑群;体育场地和多功能活动室需适当远离课堂区,以避免干扰;办公楼可位于学校建筑中心,既便于管理,又可为学生生活区和教学活动区的屏障。各单元之间既互为联系,又相互独立,以致功能分明、主次相映。不同的建筑物,应该根据功能不同而造型有异,就造型的意境而言,图书馆宜雅致、幽静,实验室宜严整、凝重,办公楼宜朴实、亲切,宿舍楼宜疏朗、恬静。但是,以上建筑特色是就一般而言,因为它们毕竟是整个校园的局部,必须顾及大环境的一体化,也就是说,要服从整体意境和风格。只有这样,才可能造成整体与局部间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严整而又生动的关系,整个校园的建筑群才有可能形成交响乐般的节奏和旋律。这种整体规划要求,必须贯彻在校园建设的始终。

2、根据校园的总体规划,要切实地抓校园绿化。绿化对校园的美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家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当走进一所树木葱茏、芳草遍地、花红柳绿的校园,必然会感到生意盎然,赏心悦目。当然,校园的绿化并不是随意种花、植草、栽树,而是要根据植物的特征和不同区域的功能,结合环境特点,遵循形式美的规律。按照规划的意图栽植,从而使校园成为人化的自然。校园的绿化还要考虑到植物在四季里的枯荣盛衰,要妥善安排四时花草树木,落叶树与常青树相邻,春花与秋花相间。这样,可使校园终年常绿,四时锦绣。比如教室、礼堂、图书馆等教学区,适宜栽种树姿美丽的树种;宿舍区、运动场、主干道,可以选培生长快、遮阴好、树冠整齐、冬季落叶的树种。校园的绿化,还应注意草坪绿化,如果草坪面积占校园空地的三分之二,则校园环境会变得清新幽静。占地宽敞的学校还可培植小面积的人工林、挖掘鱼池和整修花圃,如果再恰当地建筑一些古色古香的亭、台、轩、榭、假山,配栽修竹丛丛,开辟回廊曲径,这样更给人以古朴清幽的美感。校园里还可以搞一些雕塑。这是常设性布置。雕塑的内容,可以是人文纪念性的,以提供师生敬仰,如名人塑像;也可以是为了强化和丰富空间的,以满足师生多样化心理和视觉美感,如纯粹装饰性的雕塑。雕塑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必须注意在风格、色调、尺度等方面与整体建筑及其环境的和谐统一。

3、教室的合理布置和环境卫生,对美化校园关系也很大。教室是学生的主要学习场所,学生在校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度过的。因此,教室的布置装饰也要讲究。一般说来,教室的墙壁和天花板最好是白色,课桌椅的颜色以木质色为好。教室的光线也要注意适中,过亮则烦,过暗则闷。教室的布置,要简洁、高雅,富有激励性,给人以清新、热烈的感觉和积极向上的力量。各种栏目、园地、壁报、语录、字画等不可太多,内容要恰当,形式要美。据此可以在左右墙上分挂两幅长形字画,用以明志;在正墙的黑板上壁可贴简洁的口号或奖状,用以励志;后墙上辟学习、生活园地,用以交流。开展环境卫生活动,也是美化校园环境的措施之一。环境卫生活动,贵在经常,持之以恒。一般情况下,在学生中应坚持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活动,定期集体性的检查、评比,在开展集体卫生活动的同时,还要抓个人卫生。这也是学校美育不可忽视的内容。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可以使学校既成为校园,又成为花园和乐园。高品位的物理环境,对营造和谐的心理环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优美的物理环境本身给人以美感,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着崇高的审美理想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它能在丰富人们的感官刺激的同时,使人们身心获得松弛、安宁和愉悦,还能起到净化心灵、升华道德、激励向上的作用。19世纪法国美学家库申说过:“美感是一种特别的情操,美的特点并非刺激欲望或把它点燃起来,而是使它纯洁化、高尚化。 管理理念:

1、“以人为本”的管理特色

2、“合格+特长”的育人特色

(四)重视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建设高品位育人环境

环境文化体现学校的统一精神、群体意识、理想追求和领导者的管理风格。田东中学把创设一个绿化、净化、美化、知识化和教育化融于一体的物质环境作为校园建设的目标管理方向。学校聘请了专家、行家对学校绿色工程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按照“净化、绿化、美化、人文化”的建设原则,把校园分为三个活动区、一个教学区和一个生活区,依照不同区域的环境特点,设计相应的景观。构建了由树木、绿篱、花卉、草坪、假山、喷泉、凉亭、花廊、石凳、石径为一体的“花园式”校园;营造了由名人画像、绿色环保宣传窗(橱)、绿色画廊、环保教育警示语和创建“绿色学校”宣传条幅、彩喷等组成的“创绿”氛围。尤其是通向学校大门的长达100米的绿色文化长廊、学校主干道旁长达50余米的宣传橱窗和环绕运动场的绿色山体,以及体育活动区与红色跑道、蓝色球场相映生辉的绿色草坪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小天井设计精巧,鲜花绿树错落有致,别有一番风味;各楼层的花槽姹紫嫣红,层层叠翠,犹如空中花园;教学楼四周的小花园花木葱茏,绿草如茵,一片生机昂然;教学楼前矗立的“奋斗·图强”的主题雕塑气势宏伟、意蕴深长,整个校园环境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提供了独特、一流的优美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审美的情趣。

学校的校容校貌等外在形象是把学校形象传播给社会公众的显性视觉对象,它是体现一间学校是否高品位的外在表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使每一面墙壁说话,发挥出人们期望的教育功能”。该校校园环境建设所追求的,正是要让所有能说话的东西都能体现其内涵和个性,给学生以高尚的文化享受和催人向上的激励,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质。因此,他们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不仅是使校园的环境更加秀丽,而且是把学校的育人理念、人文关怀渗透到校园整体环境中,构件人文化的生态校园,提升校园的文化品位,通过潜移默化的形式把外在的要求内化为校园文化主体的自我要求,使学校师生保持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我校注重优化学校环境,发挥环境的审美、约束和导向功能。走进校园,满眼翠绿,整洁、宁静、优雅的环境规范了学生的言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我们在户外设置了文化长廊、宣传橱窗、学习园地、科普画廊、师长寄语、同学互勉等,在室内布置了名人警句和美术书法作品,还安装了“悄悄话信箱”、“建议箱”、“捐款箱”、“测高器”、“跳摸板”和“小舞台”。整个校园犹如一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宫殿,散发出浓郁的文化芬芳。他们力求“让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赋予教育功能”。优美的环境塑造了学生健康的心灵,促进了学生健康的成长。

(五)大力开展课外活动,热情鼓励和积极培养学生个性特长

学校为了塑造富于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时代新人,高度重视素质教育,大力鼓励和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学校现有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20多个,学生几乎全员参与,课外活动丰富多彩。

(六)创新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整体品位 校园文化教育应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符合学生兴趣的特点,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发挥其个性品质,完善其人格,培养其才干。因而,他们建设校园文化,力求创新,以期提升学校整体品位。

1、让学生自主自律做主人。学校管理千头万绪,学生管理琐碎繁杂。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他们成立学生自律会,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这样,老师可以从繁杂的事务中相对地解放出来,管理中“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既可以解放老师,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自主能力。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逐步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

2、让每一片叶子都沐浴太阳的光辉。把后进生转化作为工作重点,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爱,让每一片叶子都沐浴太阳的光辉,让 “有教无类”的思想在新时代折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应提出:“转化好一个后进生,等于培养出一个高材生”。使优等生成材是“本分”,使后进生成材是“本事”。将后进生转化纳入量化考评的指标,将其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教育资源上对后进生进行了倾斜,要求教师每周留出专门的时间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打牢知识基础,掌握学习技巧,养成学习习惯;要求教师在日常交往中注意与他们多沟通多交流,多传达爱的讯息和成功的期盼.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真正意义的健康不仅是要身体健康,还要具备适应环境的能力,更要具有良好的道德认识和合作精神。一个身心健康的人,除了体质强壮外,还应当表现为乐于学习和工作,能与他人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能正确认识自己,能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身心健康是学习和工作的保证。为了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该校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标准,还开办了心理咨询室,配有专业心理学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并经常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健康成长。

(七)提高创造精神和活动品位

上一篇:加强基层党建实施意见范文下一篇:金融投资风险控制研究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