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高职院校社会实践论文范文

2024-02-02

农业高职院校社会实践论文范文第1篇

1 高职高专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高职高专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理论知识够用, 实践动手能力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在教学过程中, 要积极推行与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1]。目前, 我国高职高专农业院校教师多数是刚毕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 他们在大学及研究生学习期间, 经过了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训, 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科研能力, 但没有工作经验或工作经验很少, 对高职高专教育理念、教育特点不了解, 实践动手能力差, 在授课过程中不能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内容空洞, 不能指导学生实践。同时, 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很容易造成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与实践脱节, 培养出来的毕业生是本科生的压缩版, 脱离了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 学生毕业以后不能很好地适应一线教学工作岗位。

2 多种形式, 提高高职高专农业院校教师实践能力

2.1 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了适应高职高专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按照职业教育的要求, 增加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课教师比例, 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 积累实际工作经历,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企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及“院校一体、工学结合”的办学优势, 要求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师必须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实践锻炼期间享受相应职称绩效工资待遇, 并把实践锻炼作为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的必备条件。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教师双师素质, 学院制订了《关于加快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实施办法》, 逐步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 使得一批“双师型”教师脱颖而出。

2.2 积极参与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为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学校建立了河南省重点畜牧兽医实验室、省内最大的植物组织培养中心和计算机基础实训中心、汽车实训中心、机电工程实验室、动物医院、农贸市场等45个实验实训基地。每个实训基地 (实验室) 对教师开放, 教师在完成基本工作后可以进行基础实验训练和开展科学研究。真实的工作情景和职场氛围不但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综合能力, 也为教师实践技能训练创造了便利条件, 使教师在校内就能进行各种仿真技能训炼。

2.3 鼓励教师参加参与各种技能竞赛

为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实践技能操作水平和专业应用能力, 促进教师职业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学校制定了《关于提升教师职业技能活动实施方案》 (以下简称《方案》) 。《方案》规定, 每年举行一次教师技能竞赛, 竞赛内容包括每位教师所承担课程的所有实验实训项目, 并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进行量化打分。要求所有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全体参与, 人人过关, 考核结果记入个人业务档案, 并作为年度考核与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为鼓励和支持优秀教师参加省级及国家级专业技能竞赛, 促进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提高教师专业技能, 学校还制定了《职业技能竞赛管理办法》, 对各类竞赛根据参赛级别和获奖等级给予经费保障和竞赛获奖奖励。通过校内外竞赛活动切实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技能。

2.4 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度

多年来,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形成了“厂院一体, 生产与教学相结合”的办学特色, 课堂一线教师与工厂一线师傅相结合的模式, 因此多数教师既丰富的理论知识, 又积累实践工作经验。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充分利用资深教师资源优势, 建立了青年教师导师制, 为每位青年教师指定一位实践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一对一”指导, 发挥“传, 帮, 带”作用, 迅速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2.5 鼓励教师考取符合本专业的高一级技能等级证书

采取有效措施引导、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或继续教育培训, 激励教师考取符合本专业的高一级技能等级证书。利用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在南阳农业职业学院设置的职业技能鉴定站, 考取河南省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证书, 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指导学生专业实践活动的能力。

2.6 校企合作, 拓展教师实践锻炼的外部空间

加强校企合作, 鼓励教师走出校园, 走进企业顶岗实践, 从事社会实践, 接触新技术, 将理论应用于实践, 在实践中体会社会到底需求什么样的人才?哪些专业知识更重要?哪些技能更实用?彻底改变人才培养理念, 全面提高实践能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践, 丰富课堂知识, 深化实践内涵, 教学内容不再空洞。校企合作拓展了教师实践锻炼的外部空间, 对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同时也为教师服务社会, 服务企业, 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平台。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已经形成了一支实践能力强, 既会讲又会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其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5%以上;毕业生质量明显提高, 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建有畜牧兽医专业重点实验室, 省内最大的植物组织培养中心等45个实验实训基地;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 学院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华为公司, 格力集团等多家企业进行合作, 技术服务、人才培养,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

摘要:提高高职高农业专院校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是教学岗位的需要, 南阳农业职业学院针对目前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采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组织并鼓励教师参加校内外技能竞赛、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资格证、拓展教师实践锻炼的外部空间等多种措施, 全面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高职高专农业院校,师资队伍,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农业高职院校社会实践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众所周知,实践育人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社会实践作用实践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寒暑假学生带薪实习、暑假“三下乡”、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和顶岗实习为途径和载体,能更好的提高学生正确认识国情、社情和民情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帮助学生健康、全面的成长成才。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就高职院校的实践育人的方法与路径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实践;实践育人;方法路径

1 引言

“实践育人作为高校人才培养活动的重要組成部分,相对理论教学更具直观性、实践性、综合性与创新性,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高职院校应如何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社会实践工作,成为了各高职院校绕不开的问题。许多高职院校也探索和实践出了其行之有效的方法。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就结合学校“知行合一”为内涵的知行文化,大力开展包含寒暑假带薪实习、专业实习和志愿服务在内的大学生相关实践活动,同时开展相应理论研究,师生中形成了重实践的良好校园氛围,也进一步夯实了学生的实践技能、坚定了理想信念,充分发挥了社实践的实践育人的功能和作用。

2高职院校社会实践现状

2.1学生认识不到位。部分学生认为社会实践活动无非是走过场,是学校布置的一项任务,应付应付,开个证明、盖个章就可以,不需要认真投入;而一部分学生将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求职或与辅导员搞好关系的一个手段,带着较强的功利心去迎合。没有真正的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来了解社会,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竭尽所能为社会做贡献,调节自己的学习生活,在社会的大课堂里锻炼自己的能力。

2.2学生参与面不够。目前,高职院校的社会实践普遍存在“只注重‘精英’培养、点面结合不统一的情况,大部分学校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多是以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特长学生等为主开展‘精英实践’,总把好的机会优先给他们。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只注重抓点、抓线,将主要精力投放在院、系的某几支社会实践小分队或某一类实践活动上,对面上大多数学生个体的实践活动则缺乏具体有效的指导实施措施,点上的实践活动做的声势浩大,而上的却少有声,这样的情况不仅影响了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的情况。这样的社会实践造成普通学生参与面不够、学生不认可的现象。

2.3保障机制和考核机制缺失。一是地方政府、部分高校领导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重视程度不高、支持力度不够,不能积极主动的配合和参与大学社会实践工作的开展。二是虽然高职院校都划有社会实践工作经费,但与社会实践所需的食宿、交通等开销来说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以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只能点到为止,不能深入细致开展。三是实践基地不稳定,缺乏长效机制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缺乏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或实践基地少,大多数学生无法获得在基地实践的机会或选择余地小。四是考核和评价体系不健全,社会实践成果应用率过低,存在“重发动重布置轻监督检查和考核”和“重开展少总结推广”。

3 开展社会实践路径

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普遍存在的问题。为了切实提高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面,确保社会实践真正发挥实践育人的功能,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在明确了社会实践的目的与意义的基础上,探索和实践了“12345678”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措施,并强化的考核。

3.1明晰实践思想。确定了以“知行促发展”为主题,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争创市级示范职业院校为契机,以“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为目标,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体现青年时代精神,展现工贸学子精神风貌,构建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3.2创新方法措施。通过一系列方法措施,确定了活动的内容、方式、安全预案和各实践分项工作的申报审批等实施办法。确立了“12345678”的工作思路和实施措施。即,“一个中心”:始终围绕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中心,构建积极、健康、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两个结合”:重点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新与实践相结合;“三方联系”: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三方联系”;“四项内容”:大力开展带薪实习、志愿服务、“三下乡”、顶岗实习四项活动;“五个层面”:主要抓好学院、合作单位、系部处室、指导教师、实践学生五个层面工作;“六个群体”:特别关注大学生党员、干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困难学生、行为习惯较差学生五个群体的社会实践工作;“七个主渠道”:着重发挥宣传标语、橱窗展板、校园广播、校园网络、学生大会、主题班会、团日活动七个主渠道的宣传阵地作用;“八项措施”:贯彻落实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健全完善实施办法、组建收获体会宣讲队、编印收获体会文集、编辑活动影像图集、制作一套活动展板、收集一批调研报告、组织撰写理论文章八项措施。

3.3强化实践考核。印制了《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手册》《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鉴定表》,学院还印制了《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日志》,要求所有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学生必须认真填写日志,写好心得体会和调研报告,要求指导老师结合学生实践实际情况,通过日志考核评定学生社会实践成绩,确保学生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工作和社会实践学分评定的开展实施。

参考文献:

[1]彭勤革,彭建业,薛克昌:构建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4).

[2]陆明峰: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效能的发挥[J],科技与生活, 2009(22)

作者信息:

李志祥,1986年4月生,男,彝族,四川德昌人,大学本科,讲师,教育管理。

农业高职院校社会实践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育人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较为普遍的关注,也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时代的变化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形式、范围、途径等各方面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生社会实践原有机制的弊端日趋凸现,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已不相适应,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效机制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进一步研究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当代青年的成长成才有着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社会实践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围绕职业教育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深入实践,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接受教育的一系列实际与精神活动过程的总称。它是促进大学生职业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了国际社会公认的大众化发展新阶段,高职院校大学生培养呈现出一系列新特点新规律,同时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

1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社会实践的现状

1983年10月,在全国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团中央、全国学联发出《关于纪念“一二·九”运动四十八周年开展“社会实践周”活动的通知》,掀起了新一代大学生投身社会、参与实践的社会实践热潮。此后,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也出台了实施意见,社会实践活动得到广泛的开展。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以及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具体措施落实不够完善,且缺少必要的资金支持和配套措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自身利益,在实践基地的建设上普遍缺乏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高校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从学校角度来讲,目前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大部分高校的工作重心都放在提高教学质量、学科建设以及校园基本建设等“显性指标”方面,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投入力度不足,缺少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整体规划和长远考虑,直接影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的建立。

2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

2.1调研分析

本研究调查是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由作者与《新形势下大学生成长成才社会实践方法研究》课题组的成员合作,以访谈问卷的形式针对100名校友及在校生展开的问卷调查。实际接受调查的人员有100名,收回有效问卷100份。被调查者对《影响学生成长成才各种要素统计表》中每项要素调查结果的统计数据如表1所示。

2.2存在的问题

2.2.1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根据调查分析,从大学生自身角度考虑,他们对社会实践的认识不全面,偏重卷面成绩,认为计算机、外语和专业课是最重要的,因为上述成绩能够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更直接的“利益”,从而忽视了社会实践的意义。这种理念致使他们对社会实践热情不高,被动参加。不少学生家长也对社会实践持怀疑态度,原因是担心其子女在实践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或是怕影响理论课程学习。各职业院校之间也为了提高所谓学校“声誉”,而更愿意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诸如“英语等级”等“显性指标”方面。正因为学校、学生自身、学生家长没有足够重视,高职院校在具体操作中还缺乏完善社会实践领导组织系统,院校对社会实践的经费投入不足等原因,使得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难以真正意义上的全面推广。

2.2.2实践内容针对性不强

高等职业院校所学知识的职业技术性较强,应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特点和成长需要,同时辅以灵活多变的组织形式,研究制定出适应高职院校大学生科学的社会实践方法并取得较好成效。而实际情况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比较单一,缺乏目的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多数活动如社会调查、政策宣传、参观访问、文艺演出、生产劳动、支教扫盲等仅停留在初级发展阶段,缺乏与企业配合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改革与创新。此外,高职院校大学生专业技术以技能型为主,要求社会实践内容针对性较强,传统的社会实践方法往往与大学生的专业特点结合不紧密,不能学以致用,没有针对社会实际,尤其是特殊专业和特殊地区的实际需要,不能发挥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专业特长与优势。

2.2.3对参与社会实践的大学生缺少指导和监督

目前高职院校在组织和发起社会实践时,一般性的号召比较多,但对社会实践的目的、形式、内容乃至具体要求则很少做出明确要求。不少高校对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大多采用开介绍信的形式,在社会实践实施过程中,很少甚至没有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和监督,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社会实践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实现。由于大学生实际的社会实践方法措施不足和缺乏有力的监督,部分大学生不认真参加社会实践,“搭便车”行为严重亵渎了社会实践的意义。

3高职院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社会实践方法

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大学生在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是收益最大的一个群体,社会实践的开展是为了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更早地接触社会,提高自身的适应社会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应该从自身着手,提高社会实践的自我认识,充分意识到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以更适应自身发展的方式参与社会实践。

3.1社会实践方式由主题式向专题式转变

原先的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主要是围绕上级部门确定的活动主题展开,而现在的高职院校社会实践主要是针对相关的专题开展,各专业的专题主要针对实践服务的不同对象。这种专题式社会实践主要强调的是在职业院校大学生专业知识为背景下满足具有针对性需求的社会实践活动,重在强调学生职业综合能力的提高。

3.2多样化的社会实践组队方式

早期的社会实践组队方式大多数是由学生自愿报名组成的综合性实践团队或按学生社团、兴趣爱好组成的社团服务队。目前职业院校更多提倡按专业组队,解决实际中的专业问题;有按项目需求设置的项目团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按学生生源地组成的生源地实践队,为特殊的区域服务;有按企业需求组成的具有实习性质的专业服务团队,直接参与生产实践活动。

3.3社会实践纳入到学校实践教学的体系中

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到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的体系中,充分调动起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一支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既懂得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又懂得专业技术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将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实践教育软弱无力的状况。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以充分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所学到的知识能够充实到知识框架当中去,使社会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把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成本,按照课程化管理的方式来推动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加强对社会实践内容、方式、方法的培训和指导,引导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更加健康有序地开展。

3.4建立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建立稳定、有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是开展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有力保障。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时需要结合企业实际,要积极做好教育引导、搭建平台、典型激励工作,充分调动大学生在新形势下成长成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打造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参与社会实践的企业可以在开展企业形势任务教育和爱岗敬业教育,引导他们知企、爱企,摆正位置,融入集体;可以依据大学生所学专业、能力专长和工作表现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让他们的“才”得以充分发挥,做到“能为匹配,适才适岗”。因此,学院要调动多方的资源,建立一批稳定、多功能、多类型、适应专业需求的实践基地。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共建等多种方式建立校外实践基地,为学校实践教学、学生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

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是实践教育的实质。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作为重要的教育环节和经常性的教育形式,应该成为一项具有规范化、制度化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要把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力求通过社会实践平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同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参考文献

[1]巩其亮.关于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几点思考[J].山东农业大学报,2005(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官方网站[OL].

[3]沈千帆.青春行——北京大学生学生社会实践的历程与探索[C].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谢荣,(1963-),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

项目编号:此项目为江苏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SGSY2009YB143)。

农业高职院校社会实践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教育部要求在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学时应该占到总学时的一半以上。但是民办高职院校受资金、场地、师资等因素的制约,实践教学条件不是很理想。基于此背景,围绕民办高职院校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从高职学生分析入手,论述了高职教学的优势,重点探索和剖析了民办高职实践教学的现状,从而挖掘出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实践教学问题的对策。通过本次研究,希望能够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提出改进的思路和策略,相信民办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境会越来越好,学生学习兴趣会越来越浓,民办高职的路会越走越宽。

[关 键 词] 民办高职;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20世纪以后教育多元化成为教育改革的方向之一,各种类型、多主体化的教育形式逐渐形成,民办教育是办学主体多元化的重要体现。近几年来,国家为了鼓励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做出一定的努力,如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提供财政经费的支持等。在提出的政策文件中,教育部要求在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学时应该占到总学时的一半以上,基础理论教学以够用为度。实践教学是民办高职院校教学活动开展的形式之一,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也是高职院校教学的本质所在。然而,民办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现状如何,遇到哪些难题和困境,应该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成为探究的重点。

一、高职学生现状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分为两个方向,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职业技术,职业院校是专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技术型人才的学校,很多学生进入职业院校是奔着技能来的,他们的目的就是熟练掌握一项技术,精通一种技能,进入社会,服务大众,实现自我。但是,就学习方面而言,高职学生在有以下特点:(1)中学知识底子普遍薄弱,学习方法不得当,成绩不理想。(2)进入高职院校以后,受环境影响,学习目的不太明确,学习态度不太端正,学习积极性不太高。(3)对过于高深、抽象的理论知识,高职学生听不懂,理解不了,影响学习效果,影响到课率,影响学风。(4)喜欢活动,喜欢动手操作。

面对这些学生,如果按照本科院校讲授的形式培养,是大错特錯的。国家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应该特别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二、高职实践教学的优势

(一)理论联系实际,易于理解理论知识

有些知识老师在理论课堂翻来覆去地讲解,学生由于没有见到实物,很难想象,很难理解。如果到实践教学现场看到实际的设备,一下子就明白了。

(二)培养动手能力,符合国家对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职学生毕业后不是去搞高科技发明、创造,他们就是从事某一项具体的操作,在岗位上积累经验,改进生产,提高效率。高校院校进行实践性教学符合国家对实践性人才提出的要求。

(三)培养团队协作、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等素质

实践教学形式大多以学生小组作为单组开展,每个组内又设置了多个岗位,每个组完成一项较复杂的工作,这时,锻炼的就是的团队协作、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等素质。团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能够不断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

(四)提升学习兴趣,实现培养目标

单纯理论性讲解,很容易导致学生对学生产生厌烦心理。而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带动理论,再去探求新的理论知识,这是良性循环,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关注度。学生会积极参与每个教学环节,到课率会提高,学风会好转。

三、民办高职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在我国,民办高职院校起步晚,与专业知识知识传授相比,实践教学开展难度相对较高,同时又普遍存在资金困难、“双师型”教师匮乏等软硬件问题。民办高职院校实训现状不容乐观,现阶段,民办高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还表现在几方面:

(一)主观重视程度偏低

部分领导对实训不重视,部分教师对实训教学有偏见,认为实训教学挤占了理论教学的学时,影响了自己的课时费,导致多数教师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了实践教学内容和活动。主观层面重视程度低,导致领导在实践教学方面制订的方案以及教师为学生提供资源和准备资料等并不足,导致实践教学活动开展以及提高效果的难度提高。

(二)教学师资和资源不足

具体表现在几方面,民办高职院校课时费普遍偏低,这样一来,社会上真正有经验的行家不愿意把宝贵时间花在教育上。这一现象在财会、建筑、计算机等专业尤为突出;另外,实践教学所需要的场地、器材等不足,难以满足实践教学所需。

随着招生数额变大,许多民办高职院校教学楼和宿舍楼略显紧张,用于实践教学的场地不足。由于民办学校需要通过自身运作以筹集资金,所以用于购买实践教学设备的资金不是很理想。

(三)同类院校在实训教学方面没有协作,并未构成办学共同体

民办高职院校在招生、教学、参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即民办高职院校之间是“对手”。在这一环境下,谈资源共享似乎不现实,导致实践教学遇到问题和困境等无法得到协商。

(四)实践教学计划内的学时得不到保证,实践教学计划内学时被理论课占用

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脱节,从而失去高职的特色,导致学生知识听不懂,学习没兴趣,出勤率下降。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实践教学包括三部分:(1)课内实验是理论讲解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讲一次理论课,进行一次实践教学。比如,计算机专业课程。(2)重点课程的脱产实训周,这相当于本科院校的课程设计。实训周期间,其他课停课,学生集中精力专门做实训,有过程、有成果,实训完成后,实训教师给学生给出成绩,学生收获很大。比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技能实训周。(3)第五、六学期的顶岗实习,一般是第五学期一半的时候开始进行。届时,民办高职院校要举办多场招聘会,邀请知名企业进入校园,办讲座,宣传企业和职位,讲要求。学生选择专业对口的实习工作,在实习期间,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现场“工作”,掌握企业需求,锻炼自己。书写实习报告,为真正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民办高职实践教学对策

针对以上民办高职院校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以下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和方法。

(一)转变观念,提高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

民办高职学院应该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学习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让广大教师明确高职的学生特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时安排,明白对高职学生来说只讲理论的坏处,明白实践教学的好处。同时,组织骨干教师认真分析并列出目前有条件进行的实验、实训项目,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组织任课教师编写《实训指导教材》,让实训有内容、有目标、有结果。

(二)培养教学师资、整合教学资源

近年来,各级政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民办高职院校的发展,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这是好事。有了资金支持,实践教学无疑会办好。学校需要吸引各方投资,加大实践教学投资。建设场地,购买器材,招聘有丰富实训经验的教师。加强院校之间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尤其是使用频率小的大型实训设备,没必要每一所院校都建设,可以共享。民航、城轨、建筑等专业的大型设备,占地面积大,购买资金昂贵,没必要每所民办高职院校都准备,力争合作错峰使用。

(三)加强同类院校在实训方面的协作

加强校企合作,企业有先进的设备和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員。民办高职院校应该积极争取企业实践教学资源。学生最终要进入企业,尽早适应企业无疑是件好事。吸引企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让他们直接服务于学生;邀请企业的技术人才为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实践方面的指导,使学生课本所学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对学生提高技能技术有较大的作用;另外,强化同类院校在实训方面的合作,同时合作和交流,便于院校之间沟通和交流经验,同时能够针对实训存在的问题和困境进行切磋,进而突破实践教学方面遇到的难题,对高职院校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会有很大的帮助。

(四)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计划,强化各部门的沟通和协作性

二级院系有实训教学需求时应该在第一时间主动与实训中心、计算机中心等单位领导沟通,解决场地、器材、时间等问题。教研室主任、秘书应该积极地协调时间,制订计划,下发课表,通知任课教师和学生,准时参加实践教学。任课教师积极准备实训内容、实训环节与实训要求,制定安全措施与注意事项,准备应急方案,力争实训平稳完成,要求学生提交实训成果,书写《实训报告》,让学生有所收获,提高学习兴趣。班主任提前强调安全问题,督促班干部协助任课教师完成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二级院系院领导应随时随地询问实践教学的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同时二级院系应利用院系会议时间总结实践教学的经验和教训,逐步安排部署新的实践教学任务。

(五)令人欣喜的实践教学现状

随着综合评价招生政策的推行,学生在同类高职院校之间有了很大的选择余地,对民办高职院校来说,招生大战会越来越激烈。如何在这场战争中大获全胜?民办高职院校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是,对办学条件的重视和投入的积极性是相同的。现在,令人欣喜的实践教学现状正在出现。

相信在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办高职院校的大力扶持下,在校企合作的大好形势下,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在实训中心、计算机中心等单位的大力配合下,在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下,民办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会创造条件逐渐展开,学风会越来越好,相信高职学生的动手能力会越来越强,社会认可度会越来越高。

当下,民办高职院校都在提“内涵建设”。那么,什么是“内涵建设”呢?我想是学生乐于学、有收获、有工作、能挣钱……这样的院校才会得到学生、家长、社会、政府的认可,生源会源源不断,办学规模会越来越大,“内涵建设”会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农业高职院校社会实践论文范文第5篇

目前, 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一些误区: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 把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归口在学生管理部门, 片面认为校园文化搞一些学生的课外文化娱乐活动。没有把校园文化建设与专业设置、师资配备、课程开发、企业文化融合等结合起来。这势必削弱了校园文化在完成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功能不能完全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 导致校园环境出现了不和谐的一幕: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和目标, 学习积极性得不到提高、学生过于热衷于网络文学、谈情说爱、电子游戏等;毕业生社会认可度在下降……

校园文化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力量, 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优良的校园文化环境, 对于提升学院品牌、学生自豪感, 从而激发学生追求健康向上的校园生活有着积极地作用。因此, 学院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认真研究规划自己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计划、实施方法和目标, 加大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的投入, 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1 创建和谐优雅的校园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即通常所说的硬件, 包括校容、校貌、学校的整体规划、布局、校园的绿化、美化、净化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比较显著、直观、第一被感受的部分。因此, 要缜密筹划, 一定要兼顾全局化、人性化、多样化、时代化和职业化等特点。要做到让校园的每一景每一物都能体现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特色, 寓情于物, 寓情于景, 寓教育于景物之中。即便是一个通知、一则喜报, 都要承载着我们自己的文化, 并传递着我们自己文化特色的讯息。给师生以形式美、言语美的示范。让全院师生在耳熏目染中感受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最终起到启迪和教育的目的。

2 创设“以人为本”的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包括包括学校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 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 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和核心内容。“没有规矩, 何以成方圆”。规章制度制定得是否合理、合法、有效要建立在“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师为本”的基础上, 要不断更新、调整和完善, 要有针对性、确定性和时效性。建立一个良好的制度体系, 要广泛采纳各方建议和意见, 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特点, 不断修正完善, 这样的制度才能使广大师生心悦诚服地去执行, 去遵守。有章可循、有法必依才不被落为一句空话。

首先, 规章制度要具有科学性和严肃性。规章制度期望产生的效果、目的必须积极健康, 且内容明确清晰设计周密。要以调动师生工作学习积极性为目的, 要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创新热情和学生学习热情和为目的, 要以倡导广大师生崇尚积极健康的校园生活为目的。规章制度的执行尤为重要, 要保持其严肃性。制度一旦形成, 就要按章办事, 制度面前人人平等, 切实保证制度的执行效果, 否则就会形同虚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业就无从谈起。要下大力度转变有章不循、执法不严的迁就、姑息态度, 不要让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打折扣。学校制度本身以及实施过程都是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 是培养积极向上的群体价值观的重要体现。要加强建立教育引导激励机制。引导广大师生参加健康有益的活动。充分发挥制度的导向作用。调动师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热情, 在制度建设上要更多注入起到激励作用的成分, 鼓励争创各类奖项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让为集体争得奖项和荣誉的老师学生得到精神和物质上的奖励, 让示范作用带动广大师生员工在自己岗位多出成绩。让校园文化朝我们向往的方向发展。

3 形成以内涵建设为主的特色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包括校风、学风、师生的精神面貌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 体现着校园文化的品味和实质。不同学校其校园精神文化的特点各不相同。因此,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不同行业背景、不同时代, 各个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内涵、特点都会有不同的要求和表现, 其中有些方面是共通的, 而有些方面是特有的, 每所学校都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 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色的校园精神文化。

作为高职院校,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和要求, 教育部通过各种文件已经对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式和目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校企合作已成为各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必然选择。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 未来所从事的岗位大多是各行各业的一线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具体工作, 要使学生面向社会, 适应市场, 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开拓校企合作, 产学结合的新路子, 并在广大师生员工中形成一种注重实践、学以致用的校园理念, 形成一股以实践理性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新风尚。

打造校园精神文化品牌, 瞄准社会热点, 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热点大家谈”活动, 使学生在学习参与过程中追求真善美;建设校园精神文化, 还要教育、要求学生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细节做起, 转变角色意识, 不要以自己是学生不是企业员工为借口, 放松对自己的言谈举止方面培养, 要认识到好习惯的养成是长期坚持的结果, 不是一朝一夕突击能够形成的, 诸如迟到、旷课、懒散等这些常见的学校中的不良习惯, 如果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任其形成习惯并进入职场, 将对自己的职场乃至人生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谨记:细节决定成败, 性格决定命运。因此, 应该从新生入学作为一种契机适时对新生进行校风、学风的教育和渲染, 突现校魂, 使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建设校园文化活动, 首先, 要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 创社团活动特色, 借以培养学生的协作与团队意识, 这是现代企对员工的基本要求。结合本院专业特色, 学生需求和实际条件, 成立专业社团, 并聘请名师作指导, 加强管理和指导, 定期开展社团活动, 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强化了学生职业素养, 形成崇尚学习的风气。

利用有历史纪念价值的传统节日, 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和开展规模宏大、影响深远、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注意挖掘企业的潜能, 力争把校园文化活动的触角延伸到校外, 建立社会实践基地, 与企业、社区、媒体联姻, 形成校园、社会互动网络。借助社会力量, 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提升学校的知名度。

总之,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不仅要求有良好的硬件建设作支撑, 而且要求有一套合理的软件建设相配套。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真正把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构筑成一个繁荣兴旺、蓬勃向上的共同体, 把新时期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一直备受各界的关注, 为此展开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本文主要根据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工作误区, 给出几项建议, 以供同行参考。

农业高职院校社会实践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物流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物流技术技能人才的供不应求,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服务社会的人才,因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更要加强实践教学,探索实践教学的可行方法和手段,进而培养出优秀的物流技术技能人才。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从加强校外实训基地、校内物流实训室建设、重视师资培养几方面来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加以阐述。

【关键词】物流管理 实践 教学

物流管理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带来了物流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也导致了物流人才的供不应求。而物流业不仅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复合产业,而且又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所以,发展物流业,不仅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的操作型、技能型人才,因而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更要加强实践教学,探索合理可行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而培养出优秀的物流技术技能人才。

一 当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设施投入不足

实践教学要有效地开展,需要相应的设施、场地等硬件条件与实训软件来保障。而物流实训室的建设和相关实训软件的购买都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致使许多高职院校较难承受,因而造成当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训条件不足。

2.校外实训基地不足

校外实训基地是学生参加校外教学实训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场所,可是一般来说企业出于安全考虑不愿意接受学生去实训,有些企业即使同意学生去实训,在安排轮岗方面也有很多困难。这就造成校外实训中学生实习岗位单一、不够系统全面,以致真正意义上的校外实训基地严重不足。

3.师资力量不足

“双师型”教师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主要力量,但物流是新兴专业,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教师较为缺乏。从事物流管理教学的教师大多是从其他相关专业转行而来或是从普通院校毕业直接到学校教学,缺少生产实践经验,这已成为制约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 强化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的对策

1.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搞好校外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可选择坐落在物流园区、工业园区的行业特点突出的物流企业、生产企业作为校外教学的实训基地进行校企合作,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针对如仓管员、调度员、信息员等具体岗位进行实际操作和管理,让学生在真实的经营环境下操作,直观地了解物流运作的全过程,通过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工学结合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同时,学校也要为企业员工提供培训,并考虑适当参与企业物流管理的决策过程,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这样可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和企业各自的特长,形成学校和企业之间的稳定的“双赢”关系。另外,校企双方应在更广更深的区域里寻求合作,以科研项目为纽带推动校企之间的深层次合作,双方要互派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交流以促进校企合作关系的发展,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实训基地建设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2.注重校内物流实训室的建设,搞好校内实践教学

物流实训室需有较大的资金投入,因而高职院校可根据自己的财力采用学校独立投资建设或学校与企业共同投资建设、共同运营的方式。实训室建设时要注意实训室建设方向的确定、实训课程的设定、实训室物流设备和技术的选择、物流软件的选择等。

第一,要本着先进性、可扩展性的原则,建设一个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训室。该实训室可开展物流管理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案例分析及应用研究,也可作为物流管理专业交流与合作的平台。通过实训,学生们可以了解现代物流的运作模式,提升专业认知水平和实践技能。

第二,要本着经济性的原则,建设一个物流仿真实训室。该实训室主要承担物流主干课程的实训教学任务,应安装具有第三方物流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供应链管理等软件系统的模拟软件,将物流管理置于一个真实的情境之中,学生可以通过仿真模拟来分析物流系统,参与物流实际运作,合理配置人财物等各项资源,进而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3.重视师资的培养

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因而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培养师资:

第一,加强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物流专业教师要通过进修、培训及深入物流企业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的物流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构建双师型的教学团队,从而为培养出高质量的物流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保障。

第二,通过外聘教师来优化实践教学教师的结构,提高实践教学教师的业务水平。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校外所有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管理者担任兼职教师来上好实训课。

第三,学校可以分批分期地派物流专业的教师去各物流公司实训基地挂职锻炼,以更新教师的知识。此外,学校也可聘请物流专家进行讲座或合作研究,使教师和学生了解物流管理的新动态和新进展。

总之,物流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校只有不断加强物流实践教学,在教学上尽量增加学生接触实际的机会才可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更好地为物流企业培养出优秀的物流技术技能人才,从而适应日益增长的物流人才需求。

参考文献

[1]吴义生.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创新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物流科技,2009(11)

[2]郑爱翔.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8(10)

[3]贺政纲、廖伟、张小强.高校物流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构建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8)

[4]刘海金.民办本科院校物流专业的应用能力培养研究[J].商业经济,2010(3)

〔责任编辑:林劲〕

上一篇:供电企业市场营销战略论文范文下一篇:药业绿色营销模式应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