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范文

2023-09-23

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范文第1篇

人们常说“言传身教”。言传是第一位的,尽管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丰富多样,但其中最常用、最便捷的仍是教师的课堂语言,这是任何教育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同时也是教师基本功是否扎实的体现。成功的教师能靠一把声音和支粉笔就能让课堂动起来。回想起来失声那段时间,根本没办法进行正常的教学,特别在低年级更显声音的重要性。语言是一种艺术,它随时都在向人们绽放它的光芒,展现它的美,我们教师正是和这种艺术天天打交道的语言工作者,是不断探索这种艺术奥秘的教育工作者。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教师的语言是无法替代的,课堂上教师的授课语言要精心锤炼。教学的基本原则告诉我们,教师要把握好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是通过语言的传递而实现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精彩、恰当的语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能使语文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一、 有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法国·蒙田说过:语言只是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的意愿和思想就得到交流,它是我们灵魂的解释者。有时候听别人讲话是一种享受,记得以前有位教语言学的老师,她的声音犹如出谷黄莺,声音很柔和,每次听她讲课都会很舒服,随着她讲课的思路走。有时候一句幽默的笑话会引起我们的哄堂大笑;一句名人哲理,让我们体会人生百态。老师的一颦一笑都牵引着我们。我发现,课堂语言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 富有示范性,准确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用准确严密而简明的语言表达才能保证知识传授的科学性和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的可能性,如果教师表达不清晰,要求不明确,换来的是学生面面相窥,从而降低课堂教学效果,影响学生的情绪。每一堂课,授课效果的好坏,并不取决于教师的话讲的多少,而是看教师的语言是否直达目的地,啰嗦而僵硬的语言让学生找不到重点。在实践教学中,我深有体会,一味地生硬的传授只会事倍功半,但能吸引学生的教学却能事半功倍,举个例子吧:在识字教学中,在已经朗读完准备教生字的时候,有的新教师时常会这样说:“小朋友,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学生字吧”;如果这样,学生只会枯燥乏味;但如果换一种说法:“同学们,生字宝宝来到课堂上跟我们交朋友了,你能准确地把它的名字读出来吗”“生字宝宝可淘气了,它把拼音帽子摘下来,你还能把它认出来吗”相信像这样的过渡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此外,由于小学课堂教学还兼有对学生进行规范语言训导和陶冶的任务,新课程教学里设有口语交际这个内容,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注意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习惯,如听者要讲礼貌,学会听,认真听,听清楚;讲者要表达清晰和讲礼貌,在交际过程中我还教会学生使用文明用语:请、谢谢、不客气等。因此教师应注意自身语言的规范化和示范性,使用值得学生仿效的的语言,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能。

(二) 富有启发性,激励性

生动的语言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拨动学生的心弦,对学生产生心理的催动和激励作用,是教师口头语言的归宿。教师一句启示性的话,有时能使学生茅塞顿开;一句激励性的话,有时能鞭策学生终生并使其铭记不忘。讲到学生心坎里的话,既有思考回味的余地,又能作用于人的心灵。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很积极地回答问题,但答案不是理想的,这时,我会对他说:不要紧,老师表扬你勇敢,相信你下次会有更精彩的回答。 (三) 富有童趣,激发性

低年级的学生天真活泼,要他40分钟规规矩矩坐得端正那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好动是孩子的天性,那如何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呢?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教学语言要富有童趣,语言要简练,清晰。记得我在教《葡萄沟》时,我是这样引入的: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西游记中去西天取经时经过的那个地方吗?(火焰山)在这旁边有个美丽的地方——新疆吐鲁番,下面随着音乐我们一起去走走。这样引人入胜的设计,让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带他们走进课文。

二、无声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有时候“无声胜有声”,对学生来说这种教育会比不断地说教更具影响力。课堂上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次沉默都有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乐学的氛围,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发生作用,这便是“无声语言”的独到之处。学生喜欢新鲜的事物,在教学中,把“无声语言”引进课堂,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时候我会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符号来调动学生,如在整理学生的纪律时,我用符号“=”表示坐好,“‖”表示站立,“△”表示爬下静息,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也乐于接受,偶尔的训练比以往的说教效果要来得好。恰当优美的手势、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充满鼓励的眼神,都会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和感染,使学生在爱中受到教育。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谈体态语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神态语

有人说过:教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创造一个奇迹,我们顺手的摸一摸他的小脑袋,竖起的一根大拇指……这对孩子们都很敏感,他们能从我们这一举手一投足间感受我们对他的关爱,而这些都有可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心灵。在课堂教学中使用神态语,可使学生感到亲切中严肃,肯定中有期待,否定中有鼓励,容忍中有警告。如在课堂中,当学生回答问题很紧张时,我会微笑着向他点点头,以热情、信任的目光让他得到信心和勇气。当课堂纪律松散时,我会用严肃的表情来表达我的不满,学生通过察言观色,感受老师的不满意。这些简单的动作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手势语

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学生都关注着,这时候,手势语起到作用。当学生回答问题很出色时,我会竖起我的大拇指表示我的赞赏,又如上课时,学生在开小差,我会悄悄地走到他身旁敲一敲他的桌子以表示我对他的警告。

好动,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教师用肢体语言让学生跟着模仿,将会大大刺激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一旦喜欢上老师,就必然会喜欢上你所教的科目。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同学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寓教于乐。例如我在教《两只小狮子》一课时,我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地体会狮子的勤奋,于是,我让全班同学起立边读课文边做动作(可自由组合小组成员演示)。《葡萄沟》这篇课文,我在课堂上还让学生尝尝葡萄的味道,通过做一做,尝一尝这样直观的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练和表现的机会,同时也理解了课文内容。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了流动的阳光,形成了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学生在平等、愉悦的环境中玩、学,其乐无穷。这种教学方式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可以长时间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乐学不疲。

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范文第2篇

1教师的导入语艺术———善引导入语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中一个引人入胜的的开头, 使学生一上课就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为为整堂课赢得一个良好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以课的开始很重要,我们应设计富有新鲜感的导入语。在教学中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教师若能选择好时机创设情境,学生生的兴趣就会提高。这是因为生动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的亲切感和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我们的的教学对象是有情感的学生,良好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产生积极极健康的情感, 不良的教学情境会使学生产生消极颓废的情感。如果教师能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教学必然会事半功倍。

例如:笔者在上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篇课文文《秋游》时 , 因为前一个单元都是识字课 , 学生对于识字课已经经学的有点厌烦,这时开始要学第一篇课文教学《秋游》,孩子们们对它一定会存在着浓厚的兴趣,教师只要在上课一开始就创设设情境,以激情的导语,如:小朋友们,人们送走了炎热的夏天,又又迎来了美丽的秋天,今天我要到郊外去游玩一番,我想带许多多小朋友一起去,谁愿意? 这样的情境、这样的导语把孩子们带入入《秋游》的世界 , 那么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 , 学习效果也也跟着提高。

又如:在学《再见了,北京! 》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以:同学学们,2008的北京奥运会即将闭幕, 全国人民和各国参赛队员依依依不舍,课文是怎样描写这一场面的呢? 让我们一起进入北京京奥运会闭幕式,去感悟离别时留恋与不舍。这样的导语,把学生生带入了闭幕式的场景,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在学学习课文时,学生会特别留意闭幕时的场景,感悟离别时带来的的留恋与不舍。

2教师的评价语艺术———多给评价语

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生动与否,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的课堂教 学语言是 非常重要 的 , 如果上课 时教师的 语言没有有“ 情”, 不能随其悲而悲 , 随其喜而喜 , 随其感而感 , 这样的课就就会淡而无味,学生在感知和理解上就不能够达到教学所设定的的目标。教师生动的语言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师生心灵沟沟通的桥梁。

上学期去听了一节柏庐教师的公开课,上的是《秋游》这篇篇课文中,要求孩子们有感情的朗读:农田里,稻子黄了,高粱红红了,棉花白了。当孩子们朗读时,她的语言是:你读的让我看到了稻子黄了一大片,谁再来读读,让我看到稻子全黄了? 孩子们在她的极富感染力的语言之下,读的更好了。听完她的课,我才知道为什么教师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要性。接下来的日子,我试着用她的方式进行评论孩子们读书的情况,结果和那些孩子一样,孩子们读的更好了。

3教师的疑问语艺术———巧设疑问语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有疑,有疑才会有思有思学问才会长进。所谓设疑就是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求知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记得在教学《谁的本领大》这一课时,笔者从课题入手,让孩子们自己来围绕课题提问题,这时,孩子们显得格外的活跃,有的小朋友甚至一连提了好几个问题,有的问:是谁和谁比本领为什么比? 还有的问:它们在比什么呢? 最后是谁赢了呢? 看了这么多的问题,我并没有告诉它们答案,把疑问留给他们,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疑问来学课文, 这样孩子们学习本课的积极性依然存在, 兴趣不会应为没告诉他们答案而消退, 反而浓厚起来,在教学本课时,孩子们越发积极起来。最后这节课的教学效果出奇的好!

4教师的鼓励语艺术———妙用鼓励语

曾经有这样一句名言:“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来得好”它说明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决不吝啬赞许与鼓励,要以鼓励学生为主。但因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同所以在课堂上笔者运用的鼓励语也是不同的。

例如: 在鼓励学生时笔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鼓励,要鼓励得准确,把话说到学生的心坎上。例如,在对待那些回答问题结果准确无误、声音响亮的学生时,笔者会毫不犹豫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他做到更好,如“哎呀,你的见识可真广,懂得这么多的知识,老师和同学们都向你学习。”“你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孩子!你懂的比老师还多,继续努力啊!”如果遇到声音小的同学,我就说“你的声音真好听,你能大声读一遍吗? ”“如果你的声音大一些就更好更棒了。”此时学生一定会领略到成功的喜悦,学生爱学习了,学习积极性也会越来越高。另外有些时候,对于笔者提出的问题,学生只能回答出一部分,这个时候笔者则对他们投以信任的眼光,再加上鼓励学生说下去的鼓励性语言,如“我相信 ,只要你认真思考 ,这道题你一定能做出来 ! ”“答得不错,继续说下去”“如果回答得更有条理些就更好了”通过这些话语把学生的情感推向亢奋状态, 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其思维得到充分锻炼。

总之,语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充分利用各种语言手段,使死气沉沉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使孩子们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和保持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摘要:语文应该说是一门最接近生活的学科,它内容丰富多彩,最富有生活情趣;语文课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本文对教师在课堂上如何体现自身的语言魅力进行了简要分析。

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范文第3篇

语文教师必须正确处理教学中的各种关系, 将语文知识和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给学生。语文教师应怎样才能使教学语言更富有艺术性和感染力呢?

一、课堂导入要力求新异

作为一堂课的导入语, 一定要力求“新”和“异”。这种“新”和“异”, 是指形式和语言标新立异。对于学生来说, 对老师和课堂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正如你着装漂亮, 必定会吸引路人的注意。同样, 作为教师, 如果能使得自己授课前的导入语新颖、奇特、高妙, 那么必定会吸引学生们的注意, 能在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生活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年代中的初中学生, 在电视和报刊的影响下, 知识面不断拓宽, 那些乏味的陈述, 已经不再受欢迎, 学生需要的是新颖奇特和标新立异, 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导入语。

我在一次有关想象和联想的作文教学中, 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 问学生们看到它能想到什么。结果是千奇百怪, 五花八门。我再顺势问下去:“为什么面对同样的事物, 你们想到的东西却各不相同呢?这就是人的想象和联想。”这样的导入, 不仅切合了我这堂课的主题, 更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想象的力量。

由此可见, 导入语的“异”不仅能有效地体现教师课堂用语的艺术性, 还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学语言力求生动、形象, 融幽默、风趣于一体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 平淡的语言, 平直的语调, 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应该是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所谓生动的形象, 就是在语文教学中, 要用新颖、贴切的比喻, 诙谐幽默的夸张, 具体生动的描绘, 激情四溢的情感去吸引学生。贴切的比喻, 既能帮助学生准确、轻松的理解讲课的内容, 又易于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有教师在讲授朱自清先生的《春》时, 采用这样的一段开场白:“我们一提到春啊, 眼前就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所以古往今来, 很多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来描绘春天美丽的景色。”这段话, 绘声绘色, 有景有情, 可谓生动形象, 精彩极了。同时, 在授课中, 适当穿插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轶事、笑话、幽默, 恰入其分的引用名言、警句、诗词、谚语, 这样的教学语言, 往往能够提振学生的精神, 活跃课堂气氛, 消除学生的紧张与疲劳, 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学生引入色彩斑斓的知识殿堂。

三、教学语言力求抑扬顿挫, 富于音乐的节奏美

教师的语言必须抑扬顿挫。所谓抑扬顿挫, 就是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的语调要高低错落, 语速适中, 快慢得体, 语感优美, 富有节奏。那种声音平板、基本上用一个音调上到底的课, 一定会使学生觉得兴味索然, 寡淡如水, 甚至会昏昏欲睡, 更不用说提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尤其是在朗读一些优美的散文和诗歌时, 更讲究语言的节奏美, 要用抑扬顿挫的语调, 字正腔圆、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读出感情, 读出境界, 读出境外之境, 味外之音。例如《安塞腰鼓》这篇散文诗, 作者以大量的排比和比喻, 极力赞美了安塞腰鼓震撼人心的力量, 教师在教读时, 就应根据感情的需要, 抓住重点字、词、句, 利用语调的高低、缓急、轻重、长短的变化, 把握好节奏, 读出雄浑、高亢、激昂的情感, 这样的教学语言, 使学生听起来兴趣盎然、激情飞扬, 学生很快走进课文的意境之中, 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同样的内容, 如果采用不同的语调, 使之激情四射, 则教与学的效果明显不同。实践证明, 抑扬顿挫的语言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而且能在人的脑皮层留下较深的印痕, 记忆也就能巩固而持久。更重要的是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使学生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也能“注意表情和语气”, “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因此, 语文教师应尽量使自己的语言绘声绘色, 讲人如见其人, 讲事如临其境, 讲物栩栩如生, 讲景历历在目。从而使学生精神饱满, 兴趣盎然, 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教学语言力求饱含情感, 激发共鸣

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俗话说,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教师应通过语言感染学生, 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 达到心与心的交流, 把真、善、美的种子播进学生心田。例如:在教学《老王》时, 我先让学生环视周围的社会底层人的艰辛, 再顺势导入:“同学们, 我们身边有个别人, 生活显得困窘而艰难。那么, 我们能为他做些什么呢?”一席话, 拔动了学生的心弦, 打开了他们感情的闸门, 激发了情感的共鸣。

五、教学语言力求启发性,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数学教学;课堂语言;艺术

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尤其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由于高中数学知识抽象、难度大,如果教师不注意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就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重视课堂语言的艺术。

一、重视语言的准确性,提高教学质量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重视课堂语言的准确性,保证教师的教学语言符合逻辑,能促进学生对各种数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为教学质量的提高铺路搭桥。数学课堂语言与语文、英语课程不同,它作为一门具有较高抽象性的学科,各种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对学生都具有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从而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准确学习。而教师具有准确性的语言恰恰能帮助学生解决理解上的难题,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师要重视课堂语言的准确性。

例如,教学“集合”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对集合中元素的概念进行有效分析,通过准确的语言将集合的含义进行表达。如,一些元素的总体就可以称之为集合,而给定的集合,其中的元素也应该是确定的。教师可以通过对各种集合的例子进行分析,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的准确理解。如,中国直辖市,这就是我国的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城市,这四个城市就是一个个元素,而整体就是集合。这样教学,就可以有效加深学生的印象,通过准确的语言,传递给学生正确无误的知识。

二、結合语言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兴趣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把握课堂中语言的艺术,需要结合语言的趣味性,将富有情趣的语言融入课堂教学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践证明,在数学教学中注意语言的趣味性,不仅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还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能够愉快、舒畅地进行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一些趣味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运用轻松的语气说:“集合就是让大家集中合在一起,元素就是每一个个体,就像每个班级和我们每个学生一样。”实践证明,这样的语言就可以促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讲,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运用语言的启发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积极运用语言的启发性,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利用语言的引导性,凝练语句进行表达,促使学生自主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启发学生的灵感。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占据课堂主导地位,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只能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影响了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而通过对语言艺术的运用,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使学生和教师积极互动,并形成良好的教学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数学中“概率”的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教材进行学习和分析,然后鼓励学生针对概率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况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先鼓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然后让他们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一只母羊生了六只小羊羔,白色的概率为1/3,黑色的概率为2/3 ,请问白色的可能有几只,黑色的可能有几只。同时,还可以提问学生:“我们生活中抽签是概率问题,那么买彩票是概率问题吗?从一只手中找出食指是概率问题吗?”实践证明,这样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自主进行思考,从而明白概率的具体含义,促进学生对“概率”这一知识点的理解。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语言艺术的运用,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艺术水平,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要适当地运用数学语言,规范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利用语言的趣味性和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推动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活动,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本文系2018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自筹课题《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语言艺术的实效性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18]GHB2034)

编辑:谢颖丽

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范文第5篇

【摘要】语文学科是一门语言学科,在实践教学活动中,主要是对语言文字的拓展性学习。语言是语文学科的灵魂,语言学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如何增强语言素养,主要提升途径是借助语言艺术表现力,帮助小学生从小培养语言艺术思想,合理整合语言文字内容,全面凸显出小学语文教育的语言修养意识。教师要注重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创设语言艺术系统性学习氛围,激发小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而使小学生可以在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上认识到语言文字的魅力与本质,从而遵循语文学科教学规律,培养小学生的语言文字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全面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本文从多个方向阐述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教学有效策略,希望可以为广大读者提供参考素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应用策略

引言: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语言艺术教学活动,是对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有效践行标志,教师要结合当前小学语文语言学习规律和特点,科学总结住系统性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在实践学习活动中,完成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性语言学习素养。小学生语言艺术能力提升,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言行举止、知识传授、思想渗透等方面积累,对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在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中,科学利用语文教学课堂时间,优化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过程,融入多元化多样性的语言艺术内容,增设训练学习体裁,全面增强小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竞争力,从而打造出一批又一批具有语言艺术特长的优秀小学生队伍。

一、言之有情,情理交融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逐步渗透语言艺术特点,科学开展创新性教学活动,为学生逐步拓展学习思想、建立学习认知,深入开展创新性育人过程,促使小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实现“言之有情”教育目标,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育教学理念。教师要注重运用标准的课堂语言传授语文知识,使得学生的语言表达兴趣被点燃,从而逐步建立自主性学习思想和创新性学习意识,结合文本中所表现的情感展开深度学习活动,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竞争力。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课文《大自然的声音》时,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语言文字描写的动情之处,促使学生的语言文字意识逐步建立,进而深化语言学习意识。其次,教师借助提问教学法,引导学生挖掘文本内容,找出“大自然的声音”具体体现内容,并且鼓励学生认真推敲文本中的语言文字内涵,促使小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对大自然产生浓浓的热爱与敬畏之情。

二、言之有韵,拓展能力

语言文字的表现从艺术角度来看,可以提升小学生的文学修养,促使小学生在语言艺术中,提升个人品行、增强德行素质,为小学生增强学科核心竞争力提供助力。因此,教师要借助语言文字的韵律,帮助学生开展创新性学习活动,促使学生的语文综合性思想逐步深化,科学开展创新性学习活动。教师要借助小学语文的直白、简单等特点,增强学生传情答疑能力,逐步建立创新性学习思想,从而深化语文学科整体教学水平。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课文《燕子》时,教师要借助语文抑扬顿挫的声律、语调等,将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借助有情感朗读课文过程,让学生将课文情感、内涵表现出来,增强学生对语言语调运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能力,提升语言艺术整体水平。

三、言之有趣,培养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要遵循趣味性原则,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科学开展创新性教学引导工作,使得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思想逐步建立,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语文学科知识点探索活动中去,感受语文文本的知识架构和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的綜合性语文学习意识逐步形成,从而深化语文课堂教学整体成效,让小学生充分掌握语言艺术的魅力与内涵,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竞争力。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课文《蝙蝠与雷达》时,教师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向小学生展示智能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对“蝙蝠”、“雷达”的了解,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意识逐步形成,进而科学开展创新性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逐步渗透语言艺术教学内涵,促使小学生的语文艺术思想逐步建立。

结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兴趣、提升综合能力的关键阶段,教师要结合新课改教学思想,帮助学生开展创新性学习活动,借助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创新性特点,深入开展语言艺术教学活动,促使小学生逐步夯实基础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科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思想,逐步建立自主性学习活动,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及时提高学生的综合性学习素养。另外,教师要借助语言艺术教学过程,逐步渗透语文学科学习特点,全面拓展语文学科核心竞争力,为学生构建多元化学习思想,逐步拓展语文学科系统认知,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马松山,田海燕.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2017,3(18):87.

[2]谢雯. 规范化·形象化·兴趣化——小学课堂中的语言艺术运用[J]. 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4):276+278.

课堂语言的艺术性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斷提高,国家也越来越注重自身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因此,语文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点。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至为关键的一环。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需要教师认真对待。从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教学语言进行阐述,以期对小学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进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

语言是我们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在语文课上所传授的语文知识,大都来自语言沟通,面对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的小学生,课堂语言教学是否得体,将影响我们的课堂是否成功,对学生学习语文有重要的作用,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但是,由于它的基础性的存在,往往被人所忽略。然而,小学语文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甚至可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人生发展。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各方面都要优秀,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心应手顺利开展工作。我们所讲的“优秀”是指小学语文教师不单单要有极高的教学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更需要教师有着准确性高、清晰流畅、具有生动性的教学语言。我们都知道,语言是一门值得研究的艺术,所以,对于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提高教学语言艺术水平,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语言运用现状

我们都知道语言艺术对于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就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现状来看,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语文老师语言基本功很不扎实,很多地方的老师仍然用方言教学,从而给学生准确理解课堂知识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另外,我们还存在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课堂上老师讲得神采飞扬,台下的学生却低头沉睡。话虽说得有点夸张,但是我们确实也存在着教师授课枯燥无味的现象。教师教学语言缺乏生动性,使很多学生对语文也失去了兴趣。最后,我们有的教师在授课时语言缺乏连贯性,让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难以形成很好的知识体系,从而阻碍了他们语文素质的提升。

二、如何运用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

1.以准确为基本原则运用语言艺术

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是传授给学生知识。因此,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自身教学语言的准确性以及说话的逻辑严密性。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把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情感、作者意图表达给学生。所以,语文教师需要通过准确的教学语言,把文章的思想、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比如有句诗是这么说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曾在这首诗中用了“僧推月下门”,他在“推与敲”之间举棋不定,最后碰巧和韩愈一商讨都觉得“敲”字用得妙,“敲”字用在这里更显得夜深人静。所以说语言的准确性对一句话、一首诗来讲是多么重要。所以我们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务必把语言的准确性放在首要位置。

2.通过生动性的语言,让小学语文课堂充满乐趣

众所周知,好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有重要意义。而同样的,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对于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来讲也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语言中添加生动趣味的“调味品”。根据关于课堂教学的调查研究显示,学生们普遍反映我们很多的课堂教学都非常枯燥无味。所以,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语文教师需要对自身的语文教学进行反思,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运用更多的富有生动性的语言。语文教师运用生动性的语言不仅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有促进作用,更能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比如,语文教师在进行“司马光砸缸”这一课程时,可以通过生动性的语言把司马光砸缸这一情景表现出来。我们可以通过“砰”“嘣”“咣”等声音形象生动地把情境表现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清晰流畅的教学语言增添小学语文课堂语言艺术

众所周知,小学生因为年龄的限制,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十分欠缺。因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使教学语言变得简练、明了。一些地方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过分注重“高大上”的语言,追求华美的词藻,致使很多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了一种厌恶心理,得不偿失。所以,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尽量运用清晰流畅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工作。从一定程度上来讲,流畅清晰的教学语言不仅让学生的主观感受更舒服,并且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以及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对自身教学质量进行反思。与此同时,语文教师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语言,运用更加准确、更加流畅、更富有生动性的教学语言来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我们都知道教学语言艺术对于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因此积极改变语言艺术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只有我们的语文教师在语言艺术上多思考、多创新,才能使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更好。“唯艺术之道旨在创造”,我相信通过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道努力,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小学生的语文素质一定会飞速提高。希望我们各位教育工作者把提高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性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李玉梅.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2):141.

[2]张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研究[J].名师在线,2018(1):61-62.

编辑 郭小琴

上一篇:合肥企业调研报告范文下一篇:论家庭暴力的防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