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育研究论文范文

2023-09-23

农村中小学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内容摘要:在农村,应试教育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对美育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不仅大多数学生家长无法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观念中解脱出来,对美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毫无认识,而且更为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农村一线教育者也对于美育的价值、地位与作用认识模糊,形成了教育实践环节上的滞后,影响了美育在教育活动中全面而有效地展开

关键词:美育教育 农村中小学 现状分析 思考与对策

美育即美感教育。是通过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使其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和美的素养。狭义的美育专指“艺术教育”;广义的美育则认为美育是“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有人认为:“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的美育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培育学生心灵美、行为美服务的。它用现实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反映在艺术形象中的先进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活动来感染受教育者。它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想象、思想、意志和性格。它能丰富学校的文化精神生活,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培养高尚情操。

美育对德育、 智育、 体育都有积极的影响。美育用优美感人的艺术形象,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人们的生活、理想和斗争,使他们受到生动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他们的政治品质、道德面貌和思想感情健康地成长。美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现实,认识历史,同时可以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还能调剂他们的生活,提高学习效果。在美育中要求整齐清洁,美化环境,也有利于健康,有助于体育的开展。因此,推进农村中小学校美育教育则必须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一.农村中小学美育教育现状分析

(一)在农村,应试教育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贯彻实施,对美育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作用。不仅大多数学生家长无法从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的观念中解脱出来,对美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毫无认识,而且更为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农村一线教育者也对于美育的价值、地位与作用认识模糊,形成了教育实践环节上的滞后,影响了美育在教育活动中全面而有效地展开。

(二)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农村中小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使得美育教育名存实亡。在西部地区,读书升学是广大家庭对孩子寄予的最大希望,希望孩子能通过升学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在升学率的重压下,学校以追求升学率为办学的主要目的,把与中考、高考紧密相关的科目称之为主科,升学不考但需会考的科目称之为副科,音乐、美术、体育则被称为“小三门”。所以,本来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的艺术教育科目,成为最薄弱的环节,美育课程在学校教学中得不到保证。主要表现在缺少必要的设备和师资,导致不少中小学的音乐、美术课完全是一种摆设。由于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都不重视,没有课程开展的条件,即使有相关专业的教师也没有把课上好的积极性和动力。尽管强调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但是,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学校教学质量的认可还是看学校的升学率。从而严重地制约了农村中小学美育的有效开展和实施。

二.由农村中小学美育教育现状而引发的思考与对策

(一)转变和更新思想教育观念。要想改变当前的这种美育教育状况,就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大力倡导新的美育教育理念。清除“主科”与“副科”的意识,真正把农村的美育教育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起来,把快乐和美的享受还给孩子们,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接受美的教育的权力。

(二)加强农村美育师资队伍建设。农村美育教师是农村美育教育的唯一主体,承担着农村中小学生的美育重任。关注农村中小学美育教师的生存和生活,是确保农村中小学美育发展的关键。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师资的培训和后续教育,通过各种办法鼓励广大中青年美育教师进行知识和教学方法的更新,在时间与经费方面为广大美育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美育专业进修和学习创造有利条件;有步骤地逐渐更新师资队伍;采取积极措施稳定美育师资队伍,提高美育教师的社会地位,真正从内心重视美育教育,给相关教师在职称、晋级、专业教学、社会环境等方面以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从根本上稳定美育教师的教学工作。使得美育教师积极正视自我,自尊自爱,不自暴自弃,敢于肩负历史的责任和履行教师职责,立足课堂坚守自己的美育阵地。因地制宜,改革教学方法,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根据农村学校实际,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美和艺术源泉,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开展美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育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三)提高美育教育在学校的地位。美育是学校教育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美育正式列入国家的教育方针,将美育提到了与德育、智育、体育同等的位置,进一步明确了美育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肯定了审美素养、艺术素质是任何一个现代人都不可缺少的素质之一,这对于学校美育工作的落实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四)改善农村中小学校美育教育环境。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懂得影响,可以说,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浸入学生心灵的美育。我们应当深刻认识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熏陶,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其潜在的美育功能。

1.在原有的基础上合理布局校园设施,通过绿化、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努力烘托一种清新、优雅、文化氛圍及其浓厚的氛围。要让每一面墙会说话,真正让学校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生活的家。

2.开展室内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布置好教室的墙壁、黑板。

3.建设好信息技术硬件、软件,督促教师充分运用好网络教书育人。

4.有组织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美育活动,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建立课外美育兴趣活动小组,培养、发展学生的特长,深化、延伸课内学习。在课外活动小组的天地里,学生从兴趣、爱好出发,会投入极大的热情,自觉地,努力地感受美、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爱好、专长都会得到培养、提高和发展。

5.充分利用社会美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采取一系列措施办法,统筹社会各种力量,针对不同的人群特点,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生活美等各个角度加深人们对美的理解,使爱美、尚美的观念真正融入到人们的精神层面。爱美所以育美,这样才能从根本意义把美育重视起来。例如,本地媒体部门可以深入挖掘相关文化资源制作科普片;根据传统节庆,文化部门联合举办亲民性强的活动展览等。

(五)将美育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之中。学科之间是相互贯通的,要发动各科教师真正了解美育的涵义,努力以自己美好的形象、优美的语言打造美妙课堂,要用知识的严密美、结构美、深邃美来感染和陶冶学生,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发现美的素材,积累美的资源,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审美情趣、积累审美经验。从而达到对美育教育充满信心,并能很好的付诸实施。

(六)发挥美育育人功能。通过开展美育,使学生在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的同时,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从而树立美的思想,发展美的品格,培养美的情操,形成美的人格,提高人生境界和生命质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总之,推进农村中小学的美育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学校的办学理念为平台,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自身资源和潜力,有声有色地开展好美育教育,培养出新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赵淑华.新编美学基础教程[M].中国时政经济出版社,2004.

[3] 聂振斌.大众文化与审美教育.中西交流对话中的审美与艺术教育[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

[4]叶朗.现代美学体系[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刘岩.美育[M].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

课题名称:农村中小学美育教育实施策略;课题批准号:DX[2017]GHB151

(作者单位: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武阳中学)

农村中小学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2、河源中小学教育技术现状分析

3、影响农村教育质量的因素与提升对策

4、山西: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意见出台

5、政策指引 借助外力 推进邢台教育装备事业发展壮大

6、基于SWOT分析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发展研究

7、搞好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五项督导、检查

8、下功夫做好“办好教育为人民”这篇大文章

9、浅析中小学教育督导现状和对策

10、教育行政要做好“三个服务”

11、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意涵与价值取向转变研究

12、“三大工程”“三大创建”助推吴江市中小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全面提升

13、基于PISA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

14、以基础教育为重点以均衡发展为目标

15、关于长春市中小学教育软件资源配置及应用现状的调查报告

16、教育部三举措增加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规模

17、督导队伍的建设与评价

18、教育规划纲要实施三周年:教育梦想中国行动

19、中山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20、打造综合实践品牌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21、教育督导当有新担当新作为

22、山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之我见

23、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 就1993年中小学 教育工作答本刊记者问

24、做好疫情防控“后半篇文章”

25、如何提高远程教育项目的应用实效

26、城镇化背景下区域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评价机制研究

27、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8、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方面存在问题的几点思考

29、着力解决教育“三农”难题 促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30、基于质量监测的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的均衡干预*

31、深化认识 狠抓落实 发挥效益

32、多民族地区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理论探讨

33、让“撤点并校”少走弯路

34、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 努力提高应用水平

35、勇于改革?锐意进取 努力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36、加强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促进县域教育发展

37、推进标准化建设 促进和谐发展

38、突出问题导向 推进少先队深彻变革

39、试论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对策

40、五峰县探索教育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

41、中小学教育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变革

42、台湾中小学教育现状对福建基础教育的启示

43、构建科学有效的督导监测体系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44、中小学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的实践与探索

45、浅谈“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教学路径

46、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47、浅析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督导的有效性

48、坚持应用创新 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

49、推进农村中小学教育科研制度建设思考

农村中小学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近年来,随着物价的逐年上涨,农村百姓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加之城市化发展进程,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他们无法将其子女带入城市,由此产生了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如今,留守儿童的生存与教育状况,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本文通过深入甘肃省部分农村小学实地调查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和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具体分析其存在的原因。

关键词:留守儿童 教育 策略

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西部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教育存在的不足及所面临的许多问题和困难。近年来,随着物价的逐年上涨,农村百姓为满足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加之城市化发展进程,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他们无法将其子女带入城市,由此产生了一个弱势群体—— 农村留守儿童。如今,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而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已经成为全社会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那么,在我国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又是怎么的呢?笔者通过调查了解,谈以下几点。

(1)通过近五年的灾后重建工作,陇南市宕昌县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已日趋完善,受各方援助,如今的陇南各县学校,教室教具配备基本充足,计算机教室,图书,体育器材,多媒体教室,各学科仪器配备齐全,加之近年来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学生食宿得到了最大保障。但是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严重不足。首先是优秀教师难以引进,农村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村聘教师,没有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凭经验施教,观念落后、教法陈旧。其次是部分农村教师缺乏工作责任心,在平时的工作中敷衍,更谈不上创新与教学研究。最后,由于学校给教师提供外出学习培训、交流的机会较少,多数教师不能进行专业的进修与学习,没有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不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跟不上新形式下的教学改革,导致教育科研和教学创新的步伐滞后。

(2)在西部农村地区,由于家长大多是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加之文化水平又不高,平时对于子女的学习状况无暇顾及。笔者记得在一次走访过程中就发现,当问及其子女的学习情况及学校表现时,父母竟然连自己的孩子上几年级都不知道。部分家长虽然也准备辅导孩子的学习,但是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现在子女所学的课程,基本上是没有能力进行专业指导的,大多家长总怕因为自己的误导害了孩子,所以在孩子的学习方面很少进行指导。截至目前,仍有一些地理位置僻远,与外界社会极少联系的家长,还普遍认同读书无用论,很多家长认为农村孩子随便读读书,能认识几个字就行了,多了也不起什么作用,大了还不是要回家种地,除非自己的孩子学习特别的好,家长还会考虑下,如果想要靠后天条件家长督促学习是很不可能的。

同时,大多数家长都还是用传统的观念来看教育,大家都想读书就是为了出人头地,为了升官发财,所以只要自己的孩子学习不好,就想着没有希望了,读书没有出路了,还不如回家帮帮忙,还可以赚点钱。特别是那些家庭比较困难而成绩又不好的孩子,大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便纷纷外出打工,很少有坚持上高中的。另一方面由于灾后重建,导致物价极速上升,因为无法满足巨大的生活开支,所以,大量的农民纷纷涌进城市务工,成为我们所说的“农民工”,于是便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子女和家长长期的分离,在生活、学习等方面都受到影响,尤其是亲情缺失,使得留守子女的这一群体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创伤,性格也变得较为孤僻,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不愿与老师交流、沟通;由于缺少家庭的约束,很多孩子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厌学、逃学、甚至出现辍学,父母的外出使留守儿童无法得到正常亲子家庭所给予的关爱和教育。

(3)由于留守儿童是近些年在整个农村地区才出现的弱势群体,尽管国家在这方面做了很大努力,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整个社会由于物力,财力,人力等不足的原因还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商贩,在学校周围经营不正当的网吧,酒吧等,严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这更使得一部分学生及早地离开校园。

同时,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手机的使用已不再是大人们的专利,“有事打我手机”已经成为口头禅。在课堂上频频响起手机铃声、不健康的垃圾短信以及由此引发的攀比心理等问题,让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感到担忧。但作为年龄较小的学生,活动面比较狭窄,自制能力不强,有的学生在课堂上打游戏,发短信,这样很容易影响课堂秩序和他们的学习。中小学生正处于一个青春反叛期,手机的使用让学生之间的交流加强的同时,也增加不良影响。

留守儿童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产生的。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时要尽量寻找其产生的更直接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不至于耽误一代人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鲁梦潮.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及学习状况实证研究—— 以咸宁市崇阳县天城镇为例[J].青年与社会,2012(2).

[2] 言唱.浅析大学生犯罪心理的形成与预防—— 以角色冲突、社会控制为视角[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3(4):83-87.

[3] 彭晶.农民工留守子女的社会支持体系研究—— 以安徽省为例[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1):313-314.

[4] 黎建斌,聂衍刚,曾敏霞,等.自我控制失败的心理因素、神经表达及交互作用刍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學版,2012(4):44-50.

[5] 施佳薇.青少年群体的特征分析及其意义[J].学理论,2012(35):71-72.

农村中小学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一、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學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

2.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教学资源缺乏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国家对教育加大投入,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为农村中小学配置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和白板教室的电教设施设备,但都集中在农村中学和中心小学,对于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中学和偏远小学来说,只是奢望。从学校建设来看,即使有点钱也大都花在盖教学楼和教职工宿舍这些基础设施上,解决近几年的学生入学高峰问题,而花在信息技术教育设施上的资金很少。由此可见,资金缺乏,导致基础设施薄弱,是影响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最大制约因素。

3.信息技术教师没有达到专业水平

目前仍然有许多农村中小学没有专业的信息技术管理人员和信息技术任课教师,很多信息技术任课教师是其他任课教师或学校班子成员、后勤人员兼职的,没有学习过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只是接受过一些电脑基本知识的培训,他们的理论水平、专业水平很低。

4.信息技术教育硬件、软件建设不同步

信息技术教育装备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的思想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学校的领导中普遍存在。学校领导在对外汇报工作或是总结时总是说学校添置的硬件设备有多少多少,而软件和资源却只字不提。原因很简单:认识没到位。至于开发校本资源来说,那更是存在着一无资金,二缺人手,三没技术的困难。

二、促进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措施

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关系到信息技术教育能否全面普及,从目前的实际来看,要更好、更快地在农村中小学教育中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亟待解决以下问题: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谋划适合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思路

首先,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学校领导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不仅不会影响学生的升学率,而且还能促使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应把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加强对信息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建设,为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发展提供便利的条件,为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激励政策,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氛围。

2净取项目,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要利用有限的资金因地制宜,寻求有效的方法来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比如,要建一间真正的多媒体教室得花十几万元,这对于经济较差的农村中小学校来说是不敢想的。我们就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早年给各校配置的vcD机、投影仪、电视机和音箱等设备,购置一台电脑,再买一块带输出端口的显卡,将这些设施配置到普通教室中,就成了一间简易的多媒体教室。整套配置下来花不了多少钱。我们自己买网线、交换机,自己布线,几千元钱就可以建成学校的小型局域网,这样就节约了许多资金。另外,还要积极组织和发动社会力量进行投资,以弥补教育经费的不足。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

教师信息技术素质的高低,是农村中小学学校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加强专业人才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农村信息技术教育顺利进行的保障。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吸纳专业知识人才到农村学校。同时,必须加强教师在职培训和校本培训,在职称评定、考核评优中给信息课教师与其他教师同等待遇。还要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和中小学校长进行计算机及网络等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教育信息的基本技能,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4.加强教学科研,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

由于“教无定法”,新课改提倡课程整合,但是不同学科要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都需要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各学科教师完全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教学实践中结合相应的学科创造出多种多样、实用有效的整合模式与整合方法。让信息技术教师配合相应的学科教师进行多媒体实验教学,从而让更多的教师认识到,“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法早就过时了,不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将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和发展。同时,制订有关激励和奖惩措施,促使老师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信息技术,逐渐探索出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

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教育关系到科技发展、全民发展,乃至国家振兴。目前,我国的农村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只有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才能推动我国的农村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使农村孩子也享受到与城市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充分体现教育的公平与和谐发展。

农村中小学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德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目前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绝大比例的现状,农村小学德育教育问题更加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主要表现在学校对德育教育的不重视,社会环境对德育教育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对德育教育的厌倦等方面。但是尽管面临很多困难,但还是可以通过改善德育教育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与课堂相结合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等方式加以应对。

【关键词】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应对策略

德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学校教育的出發点和落脚点。德育教育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阶级需求,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影响,并将社会公认的思想和道德意识按照一定的要求有计划地传授,从而使被教育者接受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教育方式。对于目前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绝大比例的现状,农村小学德育教育问题更加关系到国家的未来。

一、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道德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要振兴中华民族,就必须将道德修养的教育从小学生做起,将文明古国的灵魂继续发扬下去,教育出拥有优秀中华民族的栋梁。农村小学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和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今后的人生中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小学是学生品德的形成阶段,小学作为一个极易受到各种思想影响的阶段,在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能够让孩子在心里接受它,而且这一阶段,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古人所云“三岁看老,百岁瞧小”,早已道出了这一时期的重要性。在这一时期及时的进行德育教育能收到很好的效果,鲁迅先生说过:“谁塑造了孩子,谁就塑造了未来。不仅是自己的未来,还有孩子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教师应该抓住这个阶段,对孩子进行积极的引导。

二、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现状

德育工作是学校工作的灵魂,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者,深感肩上责任的重大,结合几年来德育工作的实践,目前农村小学生道德状况从总体上看主流是好的,但由于受不良因素的影响,现在的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在道德认识和行为养成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学校对德育教育的忽视。农村小学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忽视主要原因在于师资力量不足和德育教师知识欠缺。大部分农村学校将“主科”作为学生培养的主要课程,这就使得德育课、体育等“副科”成为只在应付上级检查时才会开设的形式课,自然使得这些科目的老师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无法满足需要。即便是一些学校配备德育教师,但多是因为年龄大、知识体系老旧、“主科教学能力不足”等原因从“主科”岗位退下来的非专业教师,由于其缺乏德育教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必然成为阻碍德育教育开展的另一个障碍。

其次,社会环境对德育教育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媒体走进人们的生活,而社会上崇拜金钱和权力的声音被小学生所吸收。这些声音逐渐削弱他们对德育学习的动力,他们会认为只有学好知识才会获得金钱和权力,从而忽略了德育素质的学习。另外由于小学生还没有形成牢固的、正确的对社会问题的认知能力,所以,随着小学生对互联网的接触,网络上传播的一些暴力和黄色信息让小学生对于道德的认识逐渐模糊,因此更会导致少年犯罪率的升高。不仅仅是社会环境,家庭对小学生的影响也十分深远。现在很多农村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人过度的宠爱使孩子形成强烈的自私心理。生活中遇到事情都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礼貌和自律意识。而父母又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只看重学习成绩,而忽略了道德教育。

第三,学生自身对德育教育的厌倦。目前德育教学方式单一,很多小学以品德课的方式独立于其他课程学习开展德育教学,不能完全的渗入到整个小学学习阶段的各个环节。而课堂教学普遍采用模范教学法、说理疏导法、自我教育法和品德评价法。这些方法对于小学生而言过于单调抽象,即便是榜样示范法中教师现有教材案例距离学生较远,实际示范作用有限。

三、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应对策略

目前,基础教育正逐步从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转移到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然而,德育教育作为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教育,尤其是其教育形式更需要不落俗套的方法和手段,更需要创新。

一是改善环境,为德育教育奠定基础。首先要营造文明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里所提到的环境包含学校文化环境和学校自然环境两部分。学校文化环境是实现德育教育的软基础,体现在校风校训、学习风气、班级风气等方面。校风校训一直为德育工作提供重要的氛围;班级风气相比校风校训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影响更加深远更加强烈。因此学校应深入发现、发扬学校的优良学风、以及优良的班风。另外校园自然环境是校园环境的硬件,包括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优美整洁的学习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品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有機结合社会、学校、家庭,创建和谐的德育社会环境。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一个长久的、系统工程,因此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仅依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学校的德育工作需要学校与社会、家庭之间相互协作,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氛围,一种良性的循环,为学校开展德育的创造良好局面。

二是以人为本,拓展德育教育途径。农村小学的德育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善于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成新的德育内容,积极试探多样的教育方式。要着重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接受能力和现实生活状态,领会学生的品德基础是在哪种现实生活中形成的,然后帮助学生确定可行的发展目标,寻找行之有效的自我完善的办法。除此之外小学德育教师还要真切地把握学生在生活中的压力和恐慌等情绪发生的诱因,并能够准确把握学生品德教育的最佳开展时间。针对学生的现实生活进行指导、帮助,最后在帮助学生适应生活的同时,理解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基础。因此,要想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就要以学生为中心,以社会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为途径开展德育教育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

三是课内课外相结合。相比传统的德育教育方法,将施教的场所局限于教室内,把课堂教学理解为教育全部的行为。所以要想改善德育教育现状就要将以管制型和灌输型为主的德育模式改变为以“重在实践、结合课堂”为宗旨的教育方式。做到“三融合”,即“以学生为中心”与“依校规治校”相融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融合;“学校培养”与“社会、家庭熏陶”相融合。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竞赛活动等让学生接受锻炼,在实践中达到知行统一、言行一致,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同时,在开展实践锻炼时,教师还要注意放手让学生自己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利用实践锻炼的机会提升其德育素养。

总之,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向前发展,小学生将成为国家的发展动力来源,所以接受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他们成为国家发展动力的基础。我相信随着德育工作的不断深入,学校、家长、社会都会行动起来,把孩子真正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何立信.浅谈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中国校外教育[J],2015(11)

[2]缪瑞丽.浅谈小学德育管理.科学导报[J],2015(6)

[3]秦文娟.浅谈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策略.中国校外教育[J],2014(29)

[4]韩伟东.浅谈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小学德育教育[J],2013(36)

农村中小学教育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语文学科是对学生成长有特殊教育意义的学科,但是在农村小学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语文学科的低效教学影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鉴于此,本文对农村小学语文学科的教育现状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旨在指导农村小学语文学科教育实践。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教育;革新

笔者通过对多位小学农村语文学科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发现,很多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难以提起兴趣,课上精神游离、涣散,课下语文学科作业完成情况不佳,语文知识掌握不扎实,缺乏自主探索精神、创新能力等语文学科基本素養,学生语文学科的整体学习情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的理念、方法等有待优化。笔者结合自身语文学科教学的实践经验,对农村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现状与策略提出以下几点看法,旨在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

语文学科在农村小学教育中虽然受重视程度很高,但是其教学的效果却一般。通过对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笔者发现这其中既有客观条件的制约,也有主观因素的影响。要想使农村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效果得到提升,针对语文学科教学的困境展开分析很有必要,具体如下。

1. 学校与教师方面

农村小学尽管对语文学科教育很重视,但是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在语文学科教育方面投入较少。农村小学图书馆利用率不高,且图书都不怎么实用,图书种类不够丰富且现有图书与学科教材不是很匹配。学校对阅读课程安排较少,学习的目的纯粹是应试教育,忽略了阅读的积累。另外,农村小学对于语文学科教师的培训活动也较少开展,不利于教师语文学科职业素养的提升。

笔者通过课堂旁听,以及与农村小学语文学科教师进行访谈发现,大部分教师语文学科教学都是遵一个固定模式,即:讲解生字、词语,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字、音近字,串讲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及中心主旨,讲解练习题等。大部分教师都是按照这一程式化的步骤来教学语文学科,很少有教师积极对语文学科教学的模式进行改进,致使语文学科教学十分低效。

2. 家长与学生方面

造成农村语文学科低效教学的因素,除了学校、教师因素,家长和学生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很多农村的家长对阅读不够重视,农村学生阅读基础较差,阅读分析能力不好,所以在阅读教学上老师也教得很吃力。其次,很多农村的学生的家长本身文化素质不太高,学生处于低年级的时候,还能对其语文学科的学习展开辅导,但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知识的难度也会变大,很多家长这时就会感觉对于学生语文学科的辅导有心无力。再次,很多学生本身就对枯燥的语文学科学习难以产生积极性,再加上缺乏家长的有力监管,很多学生放学后对手机、电脑等较为沉迷,导致语文学科成绩下滑严重,影响了学习语文学科的信心,产生厌学语文学科的情绪,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使语文学科的学习越来越差。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策略

1. 创设良好的教学条件

良好的语文学科教学条件,不仅可以使语文学科教学的形式得以丰富、改进,还能使学生对语文学科研究的兴趣被点燃,从而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得以优化。首先,学校要对阅读教学加以重视,积极安排阅读课程,注重阅读积累。其次,由于农村家庭对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投入很少,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课外资源严重不足。学校可以加强对图书馆的使用,更新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种读物,有助于使其眼界得到拓展,能使其见识得到丰富。再次,学校可以过一段时间举办一次语文学科教师职业素养培训活动。培训的内容不能只包括教师语文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包括语文学科教学的技能培训,以及师德培训等。通过这一举措的实施,有助于教师语文学科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2. 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增加农村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设施固然重要,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使语文学科教学的方法得以优化。因为学生不爱学习语文学科知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教学的方法较为单一、乏味,因此,丰富语文学科课堂教学的方法很有必要。通过丰富语文学科的课堂教学方法,就能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从而增强其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认真听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听课效率。

例如,在学习《珍珠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借助大屏幕展示几张珍珠鸟的图片,学生在看到这个可爱的小鸟时都非常喜欢。教师:同学们,图片中是什么呢?学生:小鸟!教师:那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学生:不知道!教师:这种鸟叫做珍珠鸟。作者冯骥才也有几只珍珠鸟,他的珍珠鸟特别有趣,会跑到他的杯子上喝水,还会在他的肩膀上睡觉,我们一起去看看这可爱的珍珠鸟吧!学生:好!不同于以往教师直接展开对课文剖析的形式,而是换了一种有趣的课程引入形式,使学生对于冯骥才笔下的珍珠鸟燃起了浓厚的探索兴趣,课堂教学的气氛立即变得活泼起来,语文学科教学的效果得到显著优化。

3. 实现家校共育

小学生区别于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就是其心智还不太成熟,其学习方面需要家长的辅助。只有学校、家长各尽好自己的职责,才能使语文学科教学的效率显著提升。首先,学校可以过一段时间就召开一次家长会,使家长对学生在校的语文学科学习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同时,由于平时家长工作忙,经过家长会就能对孩子近期各方面状况加强了解。学校和家长还可以就学生目前的问题共同协商解决方案,同时家长也能在家里起到一个督促的作用。其次,关于语文学科的教学,学校和教师都会尽最大的能力来帮助学生,同时学生语文学科的课外学习也不能放松,家长应在学生语文学科的课外学习中发挥好辅导作用。家长对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辅导,不仅表现在辅导其语文学科的作业,还要对学生日常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加以指导,使学生在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里,学会得体地进行表达、交流。通过将家校共育模式应用于小学农村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能使学生语文学科的学习更上一层台阶。

小结

总之,在当前农村小学语文学科的教育中还存在很多困境,学校与教师,以及家长与学生要审视自身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不足,积极对农村语文学科教育开展探索。只有通过各方的配合、努力,才能使农村小学语文学科教育中的问题得以改善,教学的效率得以优化,有助于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刘晶晶.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39):158.

[2]  李云洲.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的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2):129.

上一篇:城市居民体育消费现状论文范文下一篇:可持续发展财务战略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