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带动就业范文

2024-03-02

创新创业带动就业范文第1篇

谈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总体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源源不断的涌入人才市场,社会难以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这就要求我们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提高就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关键词:创新

创业

就业

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严峻形势下,大学生毕业就可能面临着失业,这将给社会带来很多不安定的因素。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将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创新创业队伍中来,是大学生走向社会接受社会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就大大缓解社会就业压力。

(一)大学生想创业必须要注意的几点

1.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创业素质。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公司运作的认识过于简单,他们不清楚如何融资、如何做商业上的事务活动筹谋、如何塑造管理团队等,甚至连基本的财务、管理方面的常识都很短缺。因此,在创业前,应该有一个相对系统的理论培训。市劳保局每月都有免费的创业者培训班,有心创业的大学生可以来报名到场学习。

2. 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既然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进行创业,那创业就必须符合市场规律,不经过市场调研,盲目投资,成功的可能就很小。因此,在创业之前,应该冷静地思考,选择什么行业来做才能更接近成功。建议最好先到相干行业去打工,熟悉一些行业的运作规律和流程,也可到市劳保局到场见习培训,有50多种岗位可供选择,在见习培训中选择创业方向。

3. 要多方面了解政策,充分哄骗政策。对大中专结业生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的,相对会有不少相干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创业者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政策,哪

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

些用度是可以减免的,哪些优惠是可以申请的,都要做到胸中有数,这样才气在创业之初,节约资金更好发展。

最后,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心理脆弱是大多大学毕业生的通病,遇到一点挫折和困难就轻言放弃,是不会取得终极成功的。创业的道路没可能一帆风顺,以是,大学生在心理上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途径。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途径

1、构建个性化的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使创新创业及实践教育走向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建立合理的个性化学生选拔培养考核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使高校教育更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为我国高校进一步深化、细化教育创新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应积极更新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在人才选拔培养考核过程中,其模式的定位、形式及体系的整合和内容的改革上,要树立以适应性为核心、以个性化为特点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以贴近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内在需求为目标,构建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使学生有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也给学生提供更多能够发挥自己潜能的创业平台。

2、加强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根本途径。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实践是关键。只有把课堂教学所学到的文化知识通过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尤其是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真正得以提高。

3重视开发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模式确保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创业品质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括敢于竞争、敢于冒险的 2

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

精神,脚踏实地、勤奋求实的态度,锲而不舍、坚定执着的顽强意志,不畏艰难、艰苦创业的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心态及自控能力、团队精神与协作意识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创业品质的前题,优秀的导师是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保障。所以在不断加强和改善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要注重开发社会教育资源,聘请创业上有建树,品德高尚、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来担任大学生创业实践导师,充分利用他们的创新创业思想与实践平台,创新教育模式,有计划分期分批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培养和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实施;才能培养出具有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勇于创新的复合型人才。

4、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具体要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加强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知识的实际运用,重视综合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及创新思维开发等方面得到主动发展。所以,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及实践能力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当前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点。首先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全面理解自主创业的深刻内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次要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成功企业家和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通过他们的事迹坚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鼓励和扶植更多具备自主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凭借知识、智慧和胆识去开创能发挥一己之长的事业;最后就是要形成以项目为载体、以团队或社团为组织形式的“创业教育”实践群体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让大学生的创业动力在具体实践中找到恰当的结合点,使其形成自主创新创业的理念。

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

总的来说,创业是就业的另一种模式,创新创业是一种以识别和发现创意机会为起点,以创新开发为手段的创新性的、市场导向和个体推动共同作用的价值创造形式,这种创业活动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社会效益,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变革。大学生应当有这种创新创业精神,之所以提倡大学生创业,除了创业不失为缓解目前就业压力的一条解决途径外,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学生要具有一种敢于开拓的创业精神。

参考文献:百度文库,《当代创新创业与就业的关系》

10室内设计二班

安淑亮

创新创业带动就业范文第2篇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很多高校开始实施扩招政策, 这对于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很大的竞争压力。面对就业难的问题, 许多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心里承受负荷太重, 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比如焦虑, 抑郁, 自卑, 攀比, 精神崩溃甚至自杀。而导致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由于政府对就业市场缺乏统一的管理, 公共就业服务政策没有落实。其次, 在高校教育当中, 学生所学习的专业与就业岗位脱轨。除此之外, 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也有待提升。这三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极其复杂。因此为了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 政府和高校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指导和就业指导, 改善就业制度, 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够更新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素质, 从而培养创新创业的可塑性人才。

二、高校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 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20世纪中后期, 我国国内很多高校都开始了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 在国家有关部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各大高校积极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经过一次次的革新和探索, 部分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创新创业教育虽然在高校中发展开来, 但是并没有纳入人才培养, 所设置的课程章节也不够全面, 课堂模式把规范性, 都是以比赛讲座的形式开展。其次, 在创新创业教育当中, 师资力量不够强大, 所应用的教学设备极度匮乏。除此之外,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观念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 太过功利化, 只注重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同时, 所使用的创新创业课程教材内容不够丰富, 选材不严谨。

(二)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

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当中, 他不仅能够引导学生选择就业方向, 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所以对大学生的就业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就目前来看, 由于大学生就业的形势极为严峻, 很多高校都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 吃了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 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就业。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限制, 由于受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的影响和制约,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太过于形式化, 它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就业指导缺乏师资团队, 很多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 就业指导和培训工作很难顺利展开。二是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匮乏, 学生的就业技巧和择业能力在上课过程中很难培养。三是就业指导工作缺乏实践性的研究, 只注重理论探索, 四是就业指导工作教学方式都是以讲座和报告会的形式开展, 缺乏对学生个体的指导和培训。

三、新形势下, 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一) 促进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健全的人格能够帮助个人达到心理平衡, 从而拥有正确的社会观和价值观。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 首先就要对其实施人格教育, 因为他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 也是大学生放心创业与就业心理的基本构成部分。只有健全大学生的人格, 才能为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使他们以正确的人生观, 社会观来看待事物, 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毕业之后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时刻保持平稳的心态,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创业创新及就业发展。

(二) 有助于大学生角色的顺利转换

高校是链接学生与社会的桥梁, 是大学生步入社会的转折点, 为了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工作岗位, 使他们能够应用自己的综合能力, 处理在未来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 首当其冲的就是应该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 使他们能够及时的应对生活中的突发状况, 提高他们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同时, 大学生创新创业及就业心理素质的养成, 能够让大学生更好的认识到在社会中各个阶段所扮演的角色, 进一步速适应社会角色, 而且也可以教会他们如何准确的判断和选择你的人生规划和职业规划, 从而胜利地完成大学与社会的转型。

(三) 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不单单只局限于大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 包含了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心理健康的培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能够让大学生更好的接受并且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 更快的提升自己的专业。而且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根本上的提高。此外, 他也能够让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取长补短, 针对社会中的就业市场需求, 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和专业水平。

四、大学生如何认识创新创业以及就业

(一) 要找准定位, 调整好心态

虽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 我国的市场就业率已经非常严峻, 但是大学生就业选择当中仍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认清现实, 转变就业观念, 调整心态, 根据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此外, 在大学中也要通过实习和实践, 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从基础做起, 不要好高骛远, 眼高手低。要正视就业现状, 对自己有明确的人身定位, 调整好就业心态, 做到处事不惊, 心中有数。虽然在应聘过程中, 学习成绩固然重要, 但对于个人的形象气质, 语言表达, 逻辑思维都要加强, 这样才能够为以后的创业就业提供坚实的后盾。

(二) 审清情势, 确定就业范围

毕业生在选择就业时, 对自己所应聘的部门进行分析和判断, 避免自己会选择那些在社会中容易被裁减的部门。例如公关广告, 品牌推广等等不能够直接获得利润的部门。在就业时, 应尽可能地选择企业中的核心部门和具有潜力的部门, 有些企业虽然发展迅速, 但是可供选择的职位却少之又少, 所以毕业生可以尽量选择一些入职空间比较大的企业, 不仅能够体现自己的价值, 而且就业成功率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在筛选应聘地区时, 虽然发达城市的机会多, 薪水多, 但是企业竞争压力也比较大, 因此存在很大的变动。而相比之下, 一些二级城市, 也许能够找到更稳定的就业职位。

(三) 增强大学生自身素质

虽然在新形势下, 就业竞争压力比较大, 它虽然带来了一定的就业危机, 但也带来一个很大的机遇, 在就业危机的影响下, 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锻炼自身能力, 提升自身素质。在危机当中, 毕业生可以提前姐就业现状, 从而逐渐摸索, 你不提高自己的就业意识和风险意识。

在报考院校和专业的学生不能一窝蜂的选择大众专业, 因为这些专业报考的人比较多, 所以毕业的大学生也是非常多的, 这也就为他们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困扰。而一些冷门专业由于报考人数较少, 所以就业成功率也就大大提升。我以大学生应该以自己的学习兴趣为基点, 好学习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 提升专业能力的同时加强自身的素质教育, 从而在毕业之后找到一份合适的就业职务。

(四) 变压力为动力, 降低期望值

虽然现阶段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但是大学生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变压力为动力, 正视就业压力, 积极发展自己的综合素质, 自己对未来职业期望值, 放低姿态, 从社会基层做起, 要养成吃苦耐劳的精神, 从而更好地获得就业机会, 要打破常规, 要被传统的就业思维所束缚, 不求事事平稳, 事事平顺, 勇于直面挑战, 树立新的竞争观念, 不要只注重金钱第一, 环境条件第一的优待, 要脚踏实地, 加强自己的职业素养和你也水平, 创造良好的就业平台。

五、结论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就业能力的培养不管是对于社会还是对于大学生的而言, 都具有行重大的现实意义。这样才能够为我国培养出创新型的建设性人才, 才能够从根本上增强我国的创新实力。而且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就业能力, 也能够解决在新形势下,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大学教育当中, 加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大学生是否找到合适的物业工作的基础保障。所以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就业心理, 能够有效的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减缓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么是他们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工作。

摘要: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学相比于国外很多学校起步非常迟, 所以在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例如师资力量薄弱, 学生上课不积极, 注重理论而轻于实践等等问题, 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造成了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了很大的心理压力。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构建教育平台, 建设师资队伍, 丰富教学内容, 扩大教学范围, 从而从根本上引导学生学习创新创业课程, 进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你心理上强化学生的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为社会提供创新创业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新形势,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心理

参考文献

[1] 孙万超.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剖析与自我调适[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 2008 (9) :59-62.

[2] 刘春雷.当代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影响因素[D].长春:吉林大学, 2010.

[3] 耿兵, 段玲.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启示[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0, 1 (3) :19-23.

[4] 常建坤, 李时椿.美国的创业教育及其启示[N].光明日报, 2005-12-28.

创新创业带动就业范文第3篇

一、高职院校双创教育及就业指导的情况

(一) 目前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分析

从网络信息可以看出, 高等教育逐渐迈向普及化, 高校毕业生日益增多, 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2014年时, 高校毕业生有727万人, 一直到2017年,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快要突破800万了。而2016年的毕业生成功就业的有590多万, 参加创业的有50多万, 达到了国家要求, 就业创业学生日益增多。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就业形势愈加恶劣, 没有减轻的态势。所以, 我国的就业情况依然有待提高, 劳动力供需不平衡。尽管国家甚至企事业单位都在扩展就业岗位, 加大用人力度, 还颁发了一些法律条文支持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创业, 但是取得的效果仍然不理想。

(二) 高职院校进行双创教育与就业指导的情况分析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情况关系到社会的经济稳定, 受到了国家的密切关注。现阶段, 高校开展的就业指导主要体现在课程方面, 分为就业指导课及双创教育课, 此外还设立了一个教研室用来指导学生创业。开展就业指导是为了减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有些学校开展的双创教育属于就业指导的一个分支, 有些学校是通过知识讲座的形式进行双创教育, 可有部分学校没有遵循国家教育计划开展双创教育, 对学生开展就业指导的院校只是少部分。大部分院校是选择利用自媒体开展教学、专题讲座及实践课程来完成大学教学任务的;高职院校通常都是课堂讲授教学, 少数会利用具体案例进行教学或讨论式教学;针对就业创业课实行合并教学, 重视理论教学却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以至于教学效果不如人意[1]。

二、就业指导中渗透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一) 双创教育和就业指导的联系

开展双创教育首先要进行创新, 创业的前提也是创新, 高校开展双创教育是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 让院校学生培养创新精神, 提高创新能力, 以便日后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 提高就业率。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创业或就业的时候都以薪资为基础, 以保证以后的生存生活。不管毕业后是就业还是自主创业, 总会遇到合适的机会, 但如果只把薪资作为目标, 没有其他目标, 那么通过就业或者创业都可以保证自身的生活, 毕业生在选择时, 都会选择较为容易的。可实际上有很多毕业生都会选择性的忽视现实问题, 只不过每个人的程度不同而已, 有些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是为了逃避就业形势严峻的问题。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只能大胆应对, 归根结底, 创业也是就业, 只是需要更多时间和努力。很多人觉得创业很艰难, 选择先就业积累经验再创业, 因此,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逐渐由就业教育转变为双创教育, 西方国家的教育目标多元化使得很多院校都设立了创新创业教学课程, 完善了双创制度营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我国的高等教育逐渐大众化, 所以需要双创教育来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如今是一个经济与知识并存的时代, 实行创新创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但是目前的就业压力大, 就业形势严峻, 很多毕业生缺乏正确的思考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 以至于形成了错误的择业观, 好高骛远、缺乏合作意识等, 这就导致了很多就业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和就业指导没有完美的结合, 没能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要想能够快速解决以上问题, 首先, 应该让双创教育与就业指导接轨, 引入优秀的具体案例, 培养毕业生正确的就业观及择业观, 根据现阶段大学生的就业实情, 建立适合的就业创业形式, 提高双创教育的效率。高职院校是国家开展高等教育的重要媒介, 高校既要加强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 又要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工作能力, 培养有专业能力、高素质的人才[2]。

三、高校双创教育和就业指导互相结合的具体措施

(一) 培养创业意识

激励毕业生进行自主创业, 通过创业实现就业, 帮助毕业生减轻就业压力是高校开展双创教育的根本原因。学校进行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及正确的择业观,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毕业生, 以满足将来社会的需要。把双创教育和就业指导相结合, 既培养了毕业生素质又提高了创业者的能力, 不断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 用创业来实现就业, 不断加强毕业生的就业训练, 培养企业品格, 让毕业生牢记创新创业, 在日后的工作中创造属于自己的事业。

(二) 根据专业特点改进教学内容

高校所开展的就业指导包含了职业规划、创业方向、择业原则以及就业等知识, 在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时可以引入具体的创业就业案例, 刺激学生的敏感性, 让学生在自我认识中发挥潜力,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价值观, 从容应对各种难题;在教学就业部分时要多让学生了解当时的就业状况, 激发学生的灵敏度, 了解某个行业里各个企业中专业职位的特征, 培养学生用企业逻辑完成自己的学业。高校在进行择业教育时, 可以开展实践教学, 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企业的运行和企业对毕业生的招聘要求, 充分熟悉社会的需求。锻炼高校学生收集、整理及利用信息的能力, 充分利用资源拓宽就业道路。在创业方面的教学, 高校可以开展虚拟企业, 让学生了解市场调研方式, 熟悉企业的运行流程, 关注企业融资、销售计划、运行安全等问题, 不断培养学生形成就业意识和创业意识, 提高学生计划、组织、管理等就业能力[3]。

(三) 多给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数都喜欢亲自实践, 感受实际操作的乐趣, 因此, 应该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 多给学生实践机会, 通过创设情景、小组合作学习、角色扮演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 以学生的兴趣、个性为基础, 模拟富有教学意义的场景, 以课堂为主体, 让学生多听、多看、多练, 使学生置身于实际工作中, 让学生亲身体验, 进而提高职业能力。

高校在开展双创教育时可以进行模拟创业, 让学生亲自感受创业, 这是一种教学成效较好的模式。通过模拟创业, 让学生感受到真实的企业创立过程, 体验到创业的每一步和企业运行的每一步, 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与分析能力。除此以外, 教师对学生的模拟创业经营成果进行评价, 能激发学生的创业兴趣, 提高竞争意识[4]。

(四) 创建第二课堂培养创业精神

第二课堂的开设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创业品质。第二课堂包括职业规划赛、大学生创业创新大赛、实践、职场调查等。职业规划比赛有助于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 从而更加努力。进行职场调查有利于学生拉近和企业家的距离, 从企业家身上学到有关创业的知识, 让学生多熟悉一些企业以及社会所需职业。高校开展的大学生创业创新比赛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和调研能力。第二课堂的创建可以让学生在交际方面、组织计划方面和沟通方面得到提高。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与就业指导相互融合是一项历时长难度大的工作。就业指导的中心是高校学生, 是以双创教育为基础。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完美结合是为了培养全面型人才, 解决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这种融合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培养创业意识, 促进高校的有效发展。

摘要:目前, 我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国家也逐渐注重毕业生的就业支持, 加强高校指导创业创新力度。高职院校把科学的教育理念作为基础, 鼓励实施创业创新教育, 通过双创教育与就业培训的结合, 建立教学知识、锻炼能力与培养人格的高校教学方式, 努力培养全面型人才, 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本文将浅析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实践, 以供相关人士参考与交流。

关键词:高校,双创教育,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 张馨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途径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 2017 (35) :280.

[2] 傅海英.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 2018 (14) :31.

[3] 钟丽花.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相融合的实践探索[J].统计与管理, 2017 (8) :189-190.

创新创业带动就业范文第4篇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逐渐进入一个新阶段, 做到经济快速发展向更高速迈进, 并与全球化形式下的经济接轨。“一带一路”战略针对我国单独的经济特点与国外经济特点进行经济的宏观调控, 对各个区域进行人力、财力和能源等的合理化、科学化建设, 成为指导我国区域经济持续发展与全面创新的最新战略。

2“一带一路”的内涵与意义

2.1“一带一路”的基本内涵

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长期存有区域经济不平衡的情况。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历经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不平衡发展战略, 再由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逐渐转变成为当前实行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不平衡发展战略指出, 要将我国有限的资源与国家政策有效结合, 针对重点区域进行经济上大力扶持的宏观调控策略。经过这种调控的实施与推行, 是我国部分沿海区域的经济快速发展实现, 和发达国家相比整体的缩小和部分的赶超。加之国内资源的综合调配工作、主要政策的导向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综合影响, 导致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在这种经济环境的影响下, 国家对于区域经济方面宏观提出“一带一路”的大体区域经济战略部署, 从而协调好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

2.2“一带一路”战略对区域经济的意义

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推动, 带动和加深了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 优化并完善了不同区域之间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促进了区域经济贸易有效进行, 形成以市场为导向、政策为推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1]。将经济带区域进行互通互联, 优势互补, 成功改变了区域经济差距过大的问题。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区域合作与丝绸之路附近路线基础设施的整改等。在该战略的大力推动下, 我国西北部地区从腹地变成经济上的纽带。丝绸之路连接着亚洲和欧洲, 贯穿了整个东南亚、中亚地区, 极大程度的帮助沿线区域经济贸易和基础设施的深入发展。通过这种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互补, 使我国区域的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缩小了区域经济差距。

3“一带一路”对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策略

区域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区域的价值, 在国际合作的多元化经济大背景下, 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 依赖单一的经济模式不利于区域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 要根据“一带一路”战略, 努力带动不同区域之间经济的创新与发展。

3.1 落实区域定位

我国不同区域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各有长处又各有劣势。东部地区要努力发挥好沿海的位置优势,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各国经济进行密切的往来与交流, 同时做好和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沟通交流工作, 进行优势互补, 从而保持东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地区的特点是人力资源多, 工业化水平不足、经济对外开放力度不足及产业结构混乱。因此, 西部地区的考虑重点是合理的转移和引进产业, 努力发展旅游行业, 加强对外沟通。而中部地区则需要做好枢纽工作, 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 呼应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规划和发展。

3.2 促进产业改革

“一带一路”战略离不开各个区域之间的协调合作, 需要区域之间共同发展才能得以实现。西部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与多个国家接壤, 存在天然地理优势, 但是经济的发展较东部和中部地区落后。政府要通过制定有关政策, 对西部地区的经济进行扶持。努力培养并输送新人才到西部地区, 加大科学技术的支援力度, 做到资源西移。西部地区相关产业应努力抓住发展机遇, 加强生态和产业建设, 实现产业生态发展和创新发展[2]。中部地区也位于我国内陆, 对外开放水平相对较低, 产业结构也比较合理, 通过“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指导, 努力抓住区域经济发展机遇, 以其枢纽作用促进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经济贸易和沟通, 不断提升技术水平, 促进不同区域的互联互通。

3.3 加强经济创新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 大体上以国家战略思想角度号召沿线区域加入到区域经济发展队伍中, 具体上则需要依靠知识的投入和技术的创新, 拥有足够的人才和科技的支持, 才会使区域经济发展的实现更为理想。思想对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一带一路”战略在各个区域经济的创新发展过程中是强大的理念依托。各个区域在进行经济的创新与发展时, 需要多方共同互动、沟通与交流, 从而对区域间经济创新发展的总的思路和方向达成共识。“一带一路”策略也是带领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公认理念。我国的“一带一路”峰会对世界各个国家之间增强“一带一路”的具体实现能力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引导, 开通了国家间协调讨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圆桌峰会新形势。

4 结语

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提倡的是各个区域之间经济的创新与发展, 并对其提供有效引导, 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引导下, 我国区域间要保持沟通和交流, 认清目前的经济形势, 从而有针对性的做出区域规划与定位, 不断摸索经济的创新途径和方法, 在创新中发展,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摘要:“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从国际角度出发提出的进行国家之间关系优化与合作的重要内容, 对国内和国际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中, 不同区域间进行经济的创新发展是我国主要关注的内容。本文从“一带一路”的战略出发, 综合探讨“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意义和发展策略。

关键词:“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颖.“一带一路”背景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创新探索[J].黑河学院学报, 2017 (10) .

上一篇:创新创业乡村振兴范文下一篇:财务审批管理程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