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优势理论研究论文范文

2023-09-23

比较优势理论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针对当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招生和就业市场的不景气,讨论了如何利用比较优势理论来优化高职学院的办学理念、专业建设、教学质量和校园文化,从而使高职学院在招生和就业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针对比较优势理论存在的缺陷本文也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比较优势;高职学院;应用;特色

去大城市读书,去知名的本科院校读书几乎是所有的高职生心底的向往。目前却涌现出这样一批地方高职院校,他们毕业生在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在就业市场上大量“积压”的情况下却能潇洒于职场,有些专业的学生还未毕业就被用人单位订购一空,有拿着比本科生还高的薪水......这些高职毕业生牛气无不彰显着母校的活力与风采。认真剖析这些高职院校,我们可以发现这些高职院校要么是行业有自己的专业优势,如长沙民政职院、长沙保险职院等;要么就是地方办学有实力的高职院校,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等。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高职院校都会有这样的机会,或拥有行业资源,或地处经济实力强大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那么如何让这些高职院校创出自己的特色,在招生和就业市场上处于不败之地呢?我们可以考虑利用比较优势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1.比较优势理论的介绍

1.1 比较优势理论

最早提出比较优势理论的是大卫·李嘉图,他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著名的比较优势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事实上,中国的田忌赛马故事也反映了这一比较优势原理。田忌所代表的一方的上、中、下三批马,每个层次的质量都劣于齐王的马。但是,田忌用完全没有优势的下马对齐王有完全优势的上马,再用拥有相对比较优势上、中马对付齐王的中、下马,结果赢得了这场赛事。

1.2 比较优势理论的特点

1.2.1 具有普遍适用性

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除了可以用于对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以外,还有较为广泛的一般适用性。如企业的高级资深管理人员,除了可以全面打理公司业务外,还能非常熟练地处理公司的日常业务,如文件的打印,资料的分类、整理、归档等等,但他们还是要专门聘请秘书和打字员。究其原因,无非是因为社会的在劳动分工中,普遍存在着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中的比较优势。公司经理同秘书相比,前者尽管在各方面都享有绝对优势,但他们更大的优势或曰比较优势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方面。后者虽然处在全面劣势地位,但他们在处理公司的一般文件打印归档的日常事务上的劣势相对较小,或者说他们在这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

1.2.2 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前提下

李嘉图提出了九个假定作为其论述的前提条件:一是只考虑两个国家两种商品;二是坚持劳动价值论,以英葡两国的真实劳动成本的差异建立比较成本说,假定所有的劳动都是同质;三是生产是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的;四是没有运输费用;五是包括劳动在内的生产要素都是充分就业的,它们在国内完全流动,在国际之间不能流动;六是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七是收入分配没有变化;八是贸易是按货物物交换的方式进行;九是不存在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是静态的。

1.2.3 比较优势理论正在不断地演进和发展

比较优势理论近年来的发展主要是基于对外生比较优势这一主流理论的完善和挑战。在近年来关于比较优势的诸多研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是,以克鲁格曼、赫尔普曼和格罗斯曼为代表,在引入规模经济、产品差异等概念体系批评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所谓的新主流(Helpman and Krugman,1985;Grossman and Helpman,1989,1990),而其他学者们又在批评这一新主流的基础上,从专业化、技术差异、制度、博弈以及演化等不同的角度对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拓展。

2.比较优势理论在高职学院的应用

2.1 办学理念的比较优势

与同类高职院相比,只要办学理念适当超前,提前培养一批在市场上不可替代的抢手的高技能人才,就可在招生和就业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众所周知,高职学院的学制一般为三年,由于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很难说从入校时看好的专业和就业前景时隔三年后没有任何变化。所以高职学院必须有超前的办学理念,或办学理念与其它竞争学院而言具有自己的比较优势。所谓办学理念的比较优势是指高职学院能优先于其它竞争高职学院预测和捕捉到就业市场的动态和变化,从而及时调整自己的人才培养方式,形成自己的特色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如果能对未来的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预测,并根据市场需求抢先于其它高职院来合理地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购置相应的实习实训设备、储备相应的师资等等,提前培养一批在市场上不可替代的抢手技术工人,则会将就业市场由买方市场扭转为卖方市场。

2.2 专业建设的比较优势

高职学院建设的关键是专业建设。宽广的校园、高大的校舍只能反映学校的经济实力,不能代表学校的办学实力。高职学院只有在专业建设上形成优势,才能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在专业建设上形成的自身的比较优势:

2.2.1 专业建设精品化

高职院往往实行院系二级管理,而每个系部又有多个相关专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对所有的专业进行大力投入是不可行的。高职学院可考虑利用有限的资源,集中优势资源重点打造几个优势专业,在这些专业上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然后逐渐形成系部的比较优势仍至于全院的比较优势。专业建设精品化的本质是通过形成的比较优势从而使该专业在某个区域内或某个行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更易在众多竞争对手中突显出来。专业建设精品化的检验,不仅仅是看购置了多少先进的教学设备,运用了多少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最根本的是要看专业有没有特色,教师有没有特技,学生有没有特长。学院有特色才有生命,教师有特技才有权威,学生有特长才有出路。高职学院要想形成自己的特色,必须在专业建设上下功夫,在技能训练上下功夫。

2.2.2 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现实的体制,高职学院专业教师来源比较单一,大都没有企业经历,缺乏实践经验,这与世界发达国家职教师资队伍形成明显的反差。工作重心在基层,队伍主体在一线,因此,提高职教师资队伍素质,不仅仅要提高学历层次,改善职称结构,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教师的技术素质和动手能力,建设一支以“双师型”教师为主的专业教师队伍。所以在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方面,教师除了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以外,专业课教师每人都至少学精一门专业,会动手,并通过自己参与技能大赛或带领学生参与技能大赛来提自己的在这一专业的学科权威性,形成专业课老师在自己学院以至于某个区域行业中的比较优势。

2.3 教学质量的比较优势

高职学院的培养目标是直接有效地介入并服务于经济社会,实现与经济社会的最大限度的协调。对高职学院毕业生的要求是既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又有较强的就业弹性。因此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提高教学质量,保持在同行的先进水平,可从以下方面操作:

2.3.1 采用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采用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模式是提高学生创造性技能的有效方法。传统的专业教学一般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做法,即将课程分为理论课、实验课、实训课,并分别在不同的场所上课。而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早已摈弃了这一做法,他们将有关专业课程直接安排在实践场所进行,教学内容不再以知识体系划分,而是按技术体系划分为若干模块。教学过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单向到综合的原则循序渐进,学生手脑并用,边学边练,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掌握了技术,同时也培养了创新能力。当然这也加大了老师工作难度,必须考虑如何恰当把握和创新,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做到同学同做,同做同学,课堂教学实际实在又有实效。

2.3.2 课程体系建设的比较优势

课程设置要打破长期以来按学科体系、知识为主的惯性,建立按实际工作顺序、以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针对岗位(群)能力,以工作任务和项目为导向,分解能力点和知识点。制定教学计划应考虑课程结构的模块化和灵活性,课程内容的综合化和实用性,兼顾满足劳动市场和学生的双重需求。特别是对学生的考核应当转变观念,变考多少分为能做什么事情,特别要关注文化成绩低但技能突出的偏才怪才。从强化单一技能到多项技能的充分兼顾;从强化专业技能到关键技能的整体塑造;从强化专业实践到专业理论的适度提升。

2.4 构建具有特色校园文化

构建具有特色校园文化主要体现二点,一是学校的历史及文化底蕴;二是学校对学生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历史及文化底蕴是通过时间的沉淀而来,而我国多数高职学院都是近些年中专合并升格而来,在这方面一时半会无法体现。所以可以从对学生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入手,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形成自身的管理特色:一是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人性化的管理;二是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三是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社会实践熏陶。通过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可以提升学院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其所在地区甚至更大范围影响力。

3.比较优势理论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比较优势理论是建立在严格的理论前提下,所以在实际应用中不可能刚好都能符合它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实际际运用中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3.1 静态分析,与动态社会不符

比较优势该理论认为世界是永恒的,是一个静态均衡的世界,是一个各国间、各经济集团间利益和谐一致的世界,而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的。随着高职学院相互学习和跟进,可能导致比较优势的消失。更可怕的是,竞争对手可以模仿学习甚至可以后来居上,后发优势不可小视。

3.2 推崇自由思想,现实中可行度差

比较优势理论推崇自由思想,这在我国教育界难以实现。目前我国高职学院一般由政府教育部门或行业部门的直接领导,虽然在政策和资金受到不少扶持但独立行事能力却大大受阻,弊病不少。现实生活中较典型事例有:学生必须通过高考并达到相应的分数线后才有机会入读,这将会筛选掉一批有意入读的偏才和怪才;在师资方面,由于按事业单位的编制进行管理,造成单位急需的人才一时半会进不来,一些不胜任的教师又无法淘汰;机构用臃肿,对外部环境感觉迟顿容易错过良机等等。

3.3 可能出现等优或等劣情况,导致比较优势失灵

比较优势理论也存在着理论上的“硬伤”。这是因为,比较优势所以能够成立,全然取决于两所高职院校间两种要素对比上“度”的差异。但是,如果两所高职院校间两种要素对比上不存在“度”的差异,就会导致比较优势的失灵,从而可能陷入 “此优为彼优,无甚可择!”或“彼劣即此劣,何以权轻?”的尴尬境地。

4.解决问题的建议

所以针对比较优势的缺陷,笔者认为要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高职学院应从动态角度省视全局,保持动态领先,防止被竞争对手赶超;(2)要有改革和创新意识,提高职学院的自主决策权;(3)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创造比较优势。

总之,比较优势理论虽然常用于国际贸易中间,但对于高职学院来说有它特别的借鉴意义。高职学院之间进行比较,总会有一些优势可寻,或是有独特的校园文化、历史悠久的专业或技压一方的名师等等。利用比较优势理论,高职学院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利用有限的资源和精力放大自己的闪光点,并以此做为提升实力的原点,通过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方式全方位提升自身的实力。

本文系2008年度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科学研究项目 “欠发达师资队伍建设模式研究”(项目编号:CZZY/KTyb2008-06)。

作者简介:袁宁(1970—),女,湖南郴州人,湖南大学在读硕士,湖南师范大学访问学者,郴州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电子商务、职业教育。

比较优势理论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一、在完成工业化进程的同时必须推进信息化进程

怎样发展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尤其是IT信息技术产业,从政府决策界、科技界、经济学术界和IT产业界,一直有两派观点争执不下:一派是主张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建立中国科技创新优势,以提升中国的产业结构,不但要增长而且要发展。这就是所谓的创新优势论。另一派则主张现阶段大力发展中国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依靠比较优势占领这些产业的国际市场,取得最大的利润。这样,积累资金速度是最快的,从而为改变资源禀赋结构创造条件,最终达到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不断提升产业结构的战略目标。比较优势论认为,如果违背一国的资源禀赋条件,硬性去发展一些本国不具备比较优势的技术、产品,政府就必须用行政手段,人为压低利率、汇率和其它要素的价格。市场机制受到损害的结果必然是这些资金密集型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资金积累反而更慢,最

终欲速则不达。

本文对两种观点的评价是:

1、不言而喻,必须从中国目前的国情出发来制定高科技发展战略,充分利用中国劳动力丰富、劳动力价格便宜的比较优势,通过发展传统产业不断积累资金,从而为高新技

术产业发展提供资金保证。这是比较优势论的重大理论意义。

2、如果片面强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脱离中国目前资金短缺的现实,放弃中国传统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试图在短时期内赶超西方发达国家,盲目追求高新科技的规模和速度,倾全国之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中国的高新科技产业,必然欲速则不达。片面强调发展IT产业而忽视传统产业发展的单一创新优势论,忘记了美国高度发达的IT产业是建立在工业化完成之后大量的配套传统产业体系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片面的创新优势论实际上忽视了在工业化尚未完成的中国,其信息化进程与美国不同。中国必须在通过制造业中间

性分工环节增加来提高分工效率,必须进一步发展传统工业。

3、片面强调发展比较优势产业的重要性,忽视甚至反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要性,认为在积累了足够的资金以后能够自动地内生出一个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机制。这是比较优势论的根本性理论误区。对于IT尖端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资金投入的确重要,但是,仅仅有金融资本是远远不够的,知识和智慧对于IT技术创新更重要。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信息资本奠定对金融资本支配地位的时代,正在向我们走来。在发

展IT产业的同时中国必须对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

本文认为,这两派观点都有一定道理,但又都存在片面性。对立双方一直争执不下,谁也不能完全说服谁,谁也不能完全驳倒谁,就印证了本文这一观点。显而易见,当今,谁也背不起阻挠中国科技创新事业的罪名,分歧不是在要不要发展高科技产业,而是在用什么样的具体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上。其实,比较优势产业和创新优势产业的发展可以并行不悖,相互兼容,因此,比较优势模式与创新优势模式并存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战略,才

是正确的政策选择。

二、比较优势论的内在矛盾

林毅夫教授认为,IT技术和产业应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推广运用IT技术的新产业,一是IT技术本身的研究、开发、和生产的产业。至于IT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本身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又可分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方面又可进一步细化为研究开发(R&D)、核心芯片和主要元件的生产,以及最终产品的组装。其政策主张是,因为类似于CPU芯片等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需要很大的的资本投入量,所以,我国不应该与发达国家在IT尖端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上一争高低。在IT的硬体产业中的定位应该是大力开发以组装为主的产品。而IT产业在软件开发上和硬件有所不同,软件的研究开发以人力资本为主要投入,所需要的投资较少。只要接受了和计算机程式设计有关的高等教育,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程序设计师的人力资本差距不大,因此中国在软件开发、生产方面

可以大有作为。这种比较优势论存在一系统明显的逻辑矛盾。

1.林毅夫在承认发展电子商务需要大量资金的同时,又主张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络企业。那么,对于资金短缺的中国,此处遵循的究竟是比较优势还是比较劣势?

2.亚信、中华网、世纪永联和新浪网相继在美国上市融资,中国的生产要素组合已经突破了国界限制,国外的金融资本将大规模地进入中国的IT业进行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中国资金短缺的状况。那么,本文想问一下,在中国加入WTO的前夕,究竟应该在什么范围内考虑中国IT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是关起国门来考察吗?

3.在留学人才大量滞留美国的情况下,中国目前并不具备多大的高智慧人力资源的比较优势。事实上,恰恰是人力资本的价格便宜是中国软件业人才向外国流失的根源,这

就摧毁了以劳动力便宜的优势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论的根基。

4.在中国政府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回国创业发展高科技的政策引导下,已经有一部分留学人才回国效力。从经济学角度来剖析,这些回国创业人才不是冲着其“劳动力”价格便宜,而是为了获得在国内发展科技实业的机会,是为了掌握高科技企业的股权、期权等资产而回国的。这实际上并不是以劳动力的方式,而是以一种人力资本的形态进行的跨国流动。比较优势论实际上混淆了简单劳动力与掌握知识、智慧的人力资本的界限,混淆了工资报酬与人力资本收益的界限。这进一步摧毁了以劳动力便宜的优势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的比较优势论的理论根基。

5.在IT核心硬件和软件技术的研究开发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究竟是金融资本还是信息资本?在比较优势论看来,在IT尖端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中金融资本是第一位的。本文的观点是,高新产业的发展中最主要的资本不是金融资本,而是人力资本、信息资本或者说是知识资本。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的核心技术开发,最需要的劳动也不是简单劳动,而是凝聚着知识和智慧的创造性劳动。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最稀缺的要素资源是智慧,而

不是金钱。

6.在IT产业有许多要求硬件和软件之间相互兼容的业界标准,没有硬件对软件的支持和兼容,软件的开发就必然会受阻。不发展硬件关键技术,按照林毅夫的理论又怎样实

现在关键软件技术上大有作为呢?

7.劳动密集型比较优势产业积累资金的作用是有极限的。例如,东南亚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美国市场上受到了中国和拉美国家产品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在西欧市场上受到东欧国家越来越大的竞争。从宏观经济分析的角度来看,经常项目发生逆差是基本产业结构失衡的结果,东南亚金融危机是结构性生产过剩所引发的经济危机在金融领

域的反映。

论资金实力,美国和日本远在芬兰和瑞典之上。可是,芬兰诺基亚与瑞典的爱立信、德国的西门子共同研究开发的移动通信技术的全球标准GSM,可以与美国的CDMA移动通信标准进行抗衡。日本在移动通信技术输给了美国的CDMA标准和北欧的GSM标准。而网络设备制造业的世界市场是由美国的CISCO公司、朗讯公司和加拿大的北方电讯三分天下。尽管日本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丧失了IT技术的业界标准之后,再多的金融资本也无济

于事。

熊彼特指出:你不管把多大数量的驿路马车或邮车连续相加,也决不能获得一条铁路。 经济增长谈的是GDP的增长,经济发展谈的是产业结构的升级。靠GDP达到世界第一,中国仍然不能摆脱落后挨打的处境。在信息社会中,比的不是原子形态的金融资本实力,而是比特形态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的信息资本实力。就好比工业时代的英国打农业

时代的中国时,不比谁种的麦子多一样。仅仅用金融资本买不回一个现代化。本文并不反对用传统产业积累的资金去进一步改善科技创新的条件。中国目前的资金短缺状况只是影响了中国进行高新技术创新的初始条件,限制了目前中国技术创新的规模。中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不但是同时进行的,而且必须是相互兼顾的。总不能等到工业化完成以后再来发展信息产业吧?难道要等到传统产业积累了大量资金然后才能去搞创新?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中国的高新技术创新从现在就应该开始着手进行。创新优势模式的重要意义就在于:技术创新的星星之火,可以变成燎原之势

的。

三、攻不破今天的Wintel标准,还要在明天的行业标准前举手投降吗?

IT产业关键技术的竞争实质上是争夺业界标准的控制权。中国在世界IT俱乐部要建

立自己的业界标准,就必须搞清楚业界标准的形成规律。

横向与纵向分工的IT技术与产业相互之间存在高度依赖性,即IT业界通常所说的兼容性。横向一体化的技术分工之间需要具备兼容性,从而形成了IT业界标准。例如,

Wintel业界标准实质上是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共同享有的一笔最大的信息资本,英特尔微处理器芯片升级如果得不到微软公司推出的升级版本的视窗操作系统的支持,就是一堆废铁;而微软公司的新型升级版本的视窗操作系统如果没有英特尔公司的升级芯片就不能运行。尽管双方各卖各的产品,各赚各的利润,但是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却必须进行统一的硬件开发和软件开发的合作。业界标准是领先企业向跟进企业发出的行业分工和产品种类、规格和质量的信息。生产非标准化的产品潜在地包含着不被行业市场承认而存在的巨大浪费和经济损失,后来跟进的企业只能根据领先企业制定的行业标准开发与之兼容的产品,否则其产品就不会被规模经济效应极强的IT市场所承认,就没有市场份额。

行业标准是在市场竞争之中形成的,其首要的因素是在技术思路上的创新和突破,第二个因素是建立不断扩大按这一行业标准生产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第三个因素是需要有支持业界标准形成的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只有这样,以最快速度不断提高产品的性能价格比,才能在业界标准之争中取胜。而业界标准一旦形成,在技术创新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之阶段,一种改进型技术的产生如果与以前出现的技术完全不兼容的话,它必输无疑。打破现行业界标准往往依靠技术创新,从不同的技术路径上提供的新的盈利机会,它诱使新的企业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内和新的技术平台上展开竞争,以形成新的行业标准,从而取代

旧的行业标准。

日本拥有如此雄厚的奖金实力,仍然攻不破被英特尔与微软把持的Wintel标准。那么,中国能行吗?本文认为,没有必要从正面去攻破它。可以采取迂回包抄的战略,找别的技术创新路径。中国要争夺的是“明天”的业界标准,为什么要在“即将不攻自破”的“今天”的Wintel防线前叫苦连天呢?中国的技术创新能力以此为证:我国已经开发出的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被国际电联采纳,拥有可与欧洲、美国两大第三代移动通信技

术相当的专利技术。

四、PC集中计算模式的终结与不攻自破的Wintel防线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对人的自然智能系统不断进行模拟和逼近。信息技术如果与人的自然智能没有内在的一致性,不能与人进行持续的、交互式的思维交流,就不可能被人所认可,也不可能被市场所接受。信息技术发展是计算技术与网络传输技术发展的结合,既然网络连接功能不能进入计算机CPU,而网络又需要计算技术,比较合理的过程就自然是计算功能不断向网络链路的各环节扩散。相对来说,在网络设备中加入计算功能,比在计算机中加入网络功能,潜力要大得多。将计算功能移出计算机,以嵌入式计算芯片的形

式放入顶置盒、各种家用电器、各种通信工具,是新一轮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DOS,Windows,Office,在集中计算模式的时代,凡涉及业界标准的制高点,微软每战必胜。但是,Wintel标准所代表的集中计算模式,正在为网络分布式计算模式所取代。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从本质上说是一系列计算子功能的集合,网络完全可以将这些子功能分散到网络节点的不同地方,使用者可以通过终端上网很方便地将相应的程序调出来使用。这是PC计算模式被网络分布式计算所取代的根本原因。正因为这样,英特尔公司

宣布在非PC的网络计算领域不再与微软合作。

单极的Wintel霸权已经退缩并固守在PC微电脑的业界标准一角。IT技术和产业迎来了多极化网络标准的新时代,Wintel标准只是网络节点中的一个标准而已。Wintel标准的防线在网络计算模式下不攻自破,已经被撕开了数不清的缺口。TCP/IP,Java,WAP,Portal,ASP,在网络时代,凡遇重要制高点,大多不在微软控制之下。嵌入式标准在SUN,分布式操作系统的标准在LINUX,移动通信标准更在与微软没有关系的硬件厂商。在分布计算模式下,信息家电和日用产品的嵌入式计算芯片,其业界标准尚处于形成之中,中国对于业界标准尚存在一定争夺空间。美国IT厂商不可能象在PC时代一样占领所有网络节点的业界标准。我国已有强大的信息家电制造业,一旦开发出嵌入式CPU和它的配套软件,可以形成强大的信息家电生产能力。中国完全可以绕开在微电脑时代被Wintel标准牢牢控制的防线,进行IT技术创新,创立中国控制下的信息家电乃至网络传

输设备的全球业界标准。

五、比较优势与创新优势相兼容的微观基础:信息家电业

中国计算机技术普及程度低,目前在中国无计算能力或低计算能力的通信和电子产品如呼机、手机、VCD、彩电,其市场需求增长很快,而对操作复杂的计算机产品的市场需

求不足。究其原因,不是因为中国人对个人电脑缺乏购买力,而是因为中国的普通百姓还

没有掌握较熟练的计算机技术,所以还没有对计算功能形成强烈的市场需求。

简单地说,IT技术要越来越充满人情味,才能成功地市场化。让老太太都能够很方便地用家电上网,给儿孙们发电子邮件,将复杂技术屏蔽在家电外壳之下。就象今天我们用遥控器打开电视机一样,信息技术才算成功地进入了生活,才有市场前景和市场需求。如果不能将复杂的计算机技术简化,平常百姓不能享受到信息技术带来的方便,那是计算机技术专家的无能。Internet 的迅速发展使得家用电器上网的成本日益下降,在电视机里只加入最常用的上网浏览、电子邮件、字处理等几项计算功能,操作简单,成本低廉,市场普及率很高,从而将形成普通百姓对信息家电的巨大市场需求。对于中国来说,信息家

电则是一种更适合中国国情的信息化道路。

如何发展我国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产业正在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在发展CPU设计能力方面,我们也不必立即发展应用于PC的CPU,而应该将信息家电嵌入式CPU作为切入点。我国目前的半导体产业还不具备生产英特尔公司微电脑CPU芯片的能力,而且微电脑CPU必须与Intel结构兼容,就必然被Wintel标准牵着鼻子走。但信息家电应用的嵌入式CPU复杂性和对半导体生产工艺的要求都较低,能充分发挥我国现有的半导体生产能力。信息家电种类众多,如手机、数字电视、DVD、电视机顶盒、个人数字助理等等,英特尔公司很难垄断。中国在家电产品中开发终端计算芯片,就很容易找到产业生存空间。 还有,开放源代码的Linux在世界服务器市场上已占据第二位,发展速度远

远超过了其他所有的操作系统。为了摆脱微软垄断,已有多家中国公司、大学和研究所正在以Linux为基础,开发中国自主控制的与嵌入式CPU相配套的操作系统。我国市场巨大,信息家电对CPU的总需求量将远远超过微电脑CPU,信息家电产品的比较优势与创新优势可以同时发挥出来,在资金积累与业界标准之间就可以形成很好的良性循环。加入WTO以后,如果中国掌握了信息家电关键技术的业界标准,具有很高的技术附加值,信息家电出口创汇将有很好的前景。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信息家电作为微电脑的一种替代性产品,必将挤掉微电脑很大一部分市场空间。事实上,高度复杂的集中计算式模式下的Windows操作系统有

95%的功能是多余的,一般人很少应用。为了获得产业的市场生存空间,微电脑也就不得不简化计算功能以降低成本,从而向信息家电的方向靠拢。反过来,中国又可以在拥有芯片和软件的自主知识产权,并且控制信息家电的业界标准的基础上,将信息化家电的功能进一步升级。从而,中国可以与微软和英特尔公司在争夺市场空间极大的信息化家电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方面展开一场世纪之战。

六:发展思路的转型:单独发展芯片业和软件业?还是与家电产业进行的一体化重组?随着“系统作在芯片上”技术的集成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微型芯片不断嵌入日常用品中,半导体市场正在迅猛扩大。从电视上网、手机上网、呼机上网、冰箱上网、洗衣机上市、微波炉上网、汽车上网等,信息技术可以不断向传统产业渗透。未来的芯片将可代替彩色胶卷;也会在大屏幕投影电视上代替传统的彩管;在录音机上正在取代录音磁带。对许多传统制造业领域用信息技术进行改造过程中,信息化计算芯片产业将起到一种基础产业和关键产业的作用,IT技术在不断提高传统产品性能的同时使传统产品的价格不断下降。但是,半导体和软件产业将不能独立发展,必然与家电等传统产业融为一体,形成一

个“大IT产业”,共同发展。

中国庞大的家电市场为中国半导体芯片厂商形成业界标准提供了极大的产业空间。在争夺IT技术制高点的业界标准的过程中,与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相比,不断扩大的市场占有率更重要。信息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的有机结合,中国的IT芯片制造业、软件业与信息家电业必然走向一体化,创新优势与比较优势都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来。所以,在市场竞争之中形成的业界标准,最重要的是将技术创新建立在不断扩大的行业市场占有率之上。中国必须以争夺信息家电的全球标准为中心,在IT芯片制造业、软件业与信息家电业之间,通过经营协作层次上的业务重组、资产层次上的股份制重组形成大IT业。尽管分布式信息家电计算芯片的投资规模与投资风险均是分散化的,对于资金稀缺的中国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机遇。但大规模的资金投入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中国应该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尤其是耗资巨大的芯片制造业,一定要与信息家电业进行业务重组和资产重组相结合,优化相继产业价值链条的配置,这样才能最快、最经济地形成信息家电内

置式计算芯片的业界标准。一谈到发展IT产业,大家涉及最多的一个话题是资金不足。其实,资金与其说是一个存量概念,不如说是一个流量概念。有了很好的业界标准,就不愁引不来金凤凰。我们要充分重视芯片和信息家电的产业重组后的大IT业在融资方面的巨大潜力。而业界标准作为最重要的信息资本,无论是在国际资本市场还是在国内资本市

比较优势理论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1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数学课的板书任务很繁重, 尤其是定义、例题的抄写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还由于黑板面积有限, 不得不擦掉再写新内容, 不利于最后的总结复习。多媒体教学则不同, 不仅减轻了老师的体力负担, 还可以随时回顾已讲过的内容, 给同学以整体感, 便于总结, 系统化。如在讲“幂级数收敛半径的求法”时, 就可以先讲一种方法, 讲一些相关例题, 讲完所有方法 (大概有七种方法) 后, 再回顾总结, 效果很好。多媒体教学可以清晰的勾画出课程的主体框架与层次结构, 抓住“知识要点与难点”, 深入浅出, 力求生动而形象的讲清楚, 讲深入, 讲透彻。

(2) 传统教学中, 枯燥的定理, 抽象的定义, 难以想象的空间立体图形, 让许多同学望而却步, 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视于一体, 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形象生动, 图文并茂, 变抽象为具体, 直观, 便于理解掌握,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讲“Taylor公式”时, 将函数的Maclaurin展开式以图象的形式表现出来, 使同学们很清晰地看到, n取不同值时, 多项式近似表示函数的逼近程度;在讲“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时, 加入两位数学家的头像, 讲一下他们的生平、数学方面的成就, 轻轻松松的几分钟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二元函数偏导数的几何意义”时、“二次曲面”时、“重积分”时、“空间立体的体积”时, 利用计算机的画图优势, 使讲解更形象具体直观, 培养了学生的立体感。

(3) 传统教学中, 由于板书的原因, 使得讲课速度放慢, 对一些学习好的同学来说无疑是在浪费时间。多媒体教学则大大节省了板书时间, 不再需要花时间抄写课本上已有的内容, 直接在屏幕显示就可以了, 这使老师有可能补充课外的内容, 加大信息量, 扩大知识面, 开阔学生的视野, 也使学生有了自主发展的空间。

(4) 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教师固定在了粉笔、黑板、教案的模式, 有些老教师常年以来遵循常规, 不思改进, 学习性差, 甚至一本教案连续用几年, 如何能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对老师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不仅要会本专业的知识, 还要精通计算机知识, 使用制作各种教学软件, 熟练网络知识等, 有利于提高老师的综合能力, 激发教师的上进心和使命感。

2 传统教学的优势

(1) 在多媒体教学中, 由于教学设备和教学软件的局限性, 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关灯、窗帘上, 教室里光线不好, 同学们注视屏幕, 眼睛容易疲劳, 常常打瞌睡, 教学互动性差。传统教学中, 教师生动的语言表达, 恰当的肢体语言, 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互动性好, 也有利于师生间情感的交流, 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2) 多媒体教学中, 大多是先做好课件, 上课时再放映, 讲课速度往往过快, 不易调节, 而且对于复杂的数学公式推导而言, 太直接, 不易接受。而在传统教学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 随时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进行调整, 还可以因人施教,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受到恰当的教育。

(3) 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看到的是现成的文字, 听到的是老师对屏幕的解说, 不利于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也不利于师生在课堂上的发挥和创新。传统教学中老师的板书与讲解同步, 还可以随时给学生留下思考的余地, 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 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启发作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还可能由于学生的即兴提问, 激发老师的创造发挥。

(4) 传统教学中, 工整的板书, 既能体现教师优秀的基本素质, 严谨的教风和治学态度, 又能对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这一点多媒体教学是无法比拟的。

3 实践验证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各有千秋, 我认为只有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融合在一起, 取长补短, 才能有效的利用教学资源, 提高教学质量。以本人所教国际贸易三合班的《高等数学》的教学实践为例验证 (全校统考, 统一命题, 统一阅卷) 。上学期采用完全传统式教学, 下学期采用二者相融合的方法教学, 由于两个学期的试题难度不同, 统一难度系数, 对两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处理后, 利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得结果:

表一说明, 下学期平均成绩比上学期高出近四分。表二说明在显著性水平α为0.05时, 下学期成绩有明显的线性变化, 两学期成绩线性相关程度较高, 说明下学期成绩受上学期成绩的影响, 上学期所学知识是基础。表三说明显著性水平α为0.05时, 概率P值为0.005, 小于α值, 即下学期成绩与上学期成绩存在显著差异, 说明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融合, 能够提高高等数学的教学质量, 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摘要:结合高等数学的教学实践, 分析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各自的优势, 在实践中将二者有机地融合, 取长补短, 提高了教学质量, 并以实例统计说明了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传统教学,教学质量,SPSS统计软件

参考文献

[1] 徐晓飒.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之辨[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5[3].

比较优势理论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 近几年,网络视频直播的技术日新月异,市场迅速发展,平台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趋势。网络视频直播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兴行业和创业“风口”,社交、媒体、电商的App纷纷进军网络视频直播行业,国家相关部门以及学术界对这一行业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当下整个网络视频直播行业的风气却浑浊不堪,亟须正本清源。文章从一个媒体人的视角,分析了网络视频直播兴起的原因,并结合笔者多年的行业工作经验,为未来的网络视频直播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以期推动网络视频直播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网络视频直播;发展路径;互联网;移动终端

目前,我国网络视频直播市场空前繁荣,发展形势一片大好。从民间爱好者到传媒从业者,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走出了不同的直播之路。当下,直播内容包括民间活动、真人秀、司法拍卖、政府会议、体育比赛、商业贸易、教学交流等;直播手段包括有线传输和无线4G发送;直播设备方面,有通过单个电脑或单个手机进行,有通过几个摄像机固定机位进行,更先进的就是摄像机、航拍无人机、移动OSMS、智能手机等多种设备协同直播。但我们不难发现,网络视频直播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如直播内容低俗化、运作方式同质化等。如果对这些问题放任自流,整个网络视频直播市场将陷入一片混乱。因此,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中,网络视频直播都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前景,我们必须加强对网络视频直播这一行业的研究,为网络视频直播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外部环境及条件。

1 网络视频直播兴起的原因

网络视频直播的兴起并不是偶然,而是有着深刻的科技、经济、文化、市场因素。以下从技术、市场、消费观点等三个层面详细分析网络直播兴起的原因。

1.1 互联网的全面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迅速普及。媒介生态环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动、参与、表演的媒介生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网络用户更加追求一种体验至上的网络生活方式。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各种各样的直播平台应运而生。尤其是移动视频直播,只要拥有一台移动视频工具,按下摄影功能,就可以完成直播内容的录制,并由云端进行同步抓取、同步储存、同步传递。

目前,我国的网络视频直播平台主要包括两种:一是专业类平台,以体育、金融、互联网等某一专业领域内容为主,比如微吼直播、知牛财经等;二是泛娱乐类平台,以游戏和娱乐秀场直播内容为主,比如一直播、棒直播等。一般而言,专业类的网络视频直播平台都有着专业的制作团队及平台,传播内容精良;泛娱乐类的网络视频直播平台除了有专业的制作团队,还有很大一部分属于个人传播,传播质量良莠不齊。无论是哪一类网络视频直播平台都离不开互联网及智能手机的技术支撑。

1.2 网络视频直播市场存在巨大经济利益

网络视频直播行业存在着一种经济现象,即“打赏”。这种经济现象是基于网络视频主播与观众之间的粉丝关系形成的。主播在视频直播间向用户提供观看内容,用户可以通过直播平台向主播送礼物。这些礼物都是虚拟道具,包括鲜花、汽车等,需要观众自主花钱购买。

网络视频直播还有一个收入源,就是广告。据相关数据统计,在中国广告市场中,互联网广告所占的市场份额只有2%。而网络视频广告却占据了互联网广告市场将近10%的市场份额。所以,广告主对网络视频广告极为青睐。这为网络视频直播平台收益开通了一条大道。很多知名的App嗅到了这个网络视频直播行业的商机,纷纷加入这个行业。最具代表性的是腾讯新闻客户端的直播页卡。一些名人大咖在这个行业利润的诱惑下,摇身一变成了网络主播。各大投资者及名人大咖的加入进一步推动了网络视频直播行业的发展。

此外,一些掌握网络视频直播技术的团队则通过自己的技术服务,为一些单位活动、个人婚礼等提供网络直播服务,收取一定的报酬。

1.3 互联网消费观念的作用与影响

在互联网环境中,人们的窥私欲和猎奇心理无限膨胀。网络视频直播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了一种窥私、猎奇的平台。他们在直播平台中“近距离”观看着主播的表演,与主播进行实时互动,能够找到一种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的存在感、满足感。确切地说,网络用户在网络直播平台中消费的不是影像符号,而是这种心理满足感。无论是泛娱乐类平台,还是专业类平台的用户,都能自由、自主对主播的节目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向自己喜欢的主播“打赏”。换个角度讲,在网络视频直播平台中,用户能享受到一种“以我为上”的心理满足感和愉悦感。

对于网络视频主播而言,直播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平台。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90后”加入了视频主播这一行业。他们在这个网络平台享受着粉丝的掌声和礼物,仿佛自己的人生价值瞬间得到升华。

2 网络视频直播的优势及特点

网络视频直播是依托互联网技术产生的一种多媒体网络平台。它可以将各种音视频信号采集成数字信号,用户应用流媒体便可以收看到远端正在进行的现场音视频实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络视频直播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这主要归功于网络视频直播的自身优势及特点。以下内容具体分析了网络视频直播的优势及特点。

2.1 信息容量大

互联网最突出的特征是拥有海量信息,这也是互联网与电台、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媒介相比最明显的优势。即便是一般的网站,与网络视频直播的信息容量相比也是望尘莫及。网络视频直播为观众呈现的内容除了“海量”,还占据了生动、形象两点优势。

以宁波广电网2016年10月进行的“宁波杭州湾新区滨海欢乐跑”网络视频直播为例,网站事先策划推出了网络视频直播的专题页面,除了直播框外,还将此次欢乐跑的背景资料、报名通道进行了公布,以及通过大量图文和宣传短片对杭州湾新区的发展近况进行了全方位的介绍,内容丰富翔实;直播过程中,采用了高清摄像机、车载移动OSMS、大疆无人航拍机、智能手机等16个机位,直播镜头包含了赛事实况和沿途风光,再加上两名主持人的现场解说和与网友的互动,信息量大,交互性强,既让网友享受到了一场视觉盛宴,也满足了主办方通过直播活动宣传自己的要求。

2.2 傳播快捷方便

传播快捷方便是网络视频直播一个与生俱来的特点和优势。无论用户身处何地,只要在移动载体上轻轻点击,就可以快速获得所需要的直播节目,并可以通过微信、微博和QQ等社交平台,进行二次传播;并且,网络视频直播结束之后,能很快生成回看链接,用户随时随地可以点看和分享。

但是,不得不提的是,网速是影响网络视频传播质量的重要方面,网络状况、接收端配置情况都能够对网络视频直播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3 转播内容更丰富

电台、电视台、报纸等传统媒体传播什么样的内容需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因素,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网络视频直播平台则不一样,它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的自由转播内容。比如电视台不会转播的一些小型比赛、文娱演出、开学开业典礼等,这些内容的传播价值并不大。但是,这些活动、典礼、比赛等有着特定的关注群体,都是网络视频直播的范畴。

2.4 互动性强

传统的媒体是主持人与观众之间的单向对话。即便是有互动平台,也局限于电话、短信、邮件等几种形式,时效性比较差。在网络视频直播平台上,观众可以通过弹幕系统和对话框随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为主播第一时间了解观众需求、调整节目细节提供及时的指导。同时,观众还可以利用弹幕系统建立一个虚拟的互动社区,自由设定话题,讨论与直播内容相关的东西,营造一种轻松、活跃、开放的节目氛围。

2.5 直播门槛低

与电视直播相比,网络视频直播的方式更为简单。只要用户愿意成为主播,有简易的直播设备,就可以在网络直播平台注册,进行合法的视频直播。低门槛直播、快捷简单的录制方式,吸引了大量用户加入了网络主播行列。甚至可以说,网络视频直播开启了全民直播的局面,任何一个用户只要有直播的想法,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实现直播。

3 未来我国网络视频直播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网络视频直播平台的“火热”有目共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网络视频直播发展态势良好。相反,目前我国网络视频直播存在着几大症结:

一是消费女性化。不难发现,在我国网络主播行列,大部分的主播是女性,而80%以上的观众则为男性。这是所有大众传播中都存在的一种性别歧视的现象。美女秀场、美女直播甚至成为一些网络视频直播平台的“招牌”,大尺度色情现象时有

出现。

二是观众黏性差。简单来讲,就是观众对网络视频直播节目的忠诚度比较低。大部分观众选择网络视频直播节目主要基于对主播的追捧,而不是对节目的欣赏和对平台的认可。所以,很多网络视频直播平台为了吸引观众,提高收视率,不惜花重金挖角知名主播,这不仅增加了节目的制作成本,还造成了整个行业秩序的紊乱。

三是盈利模式乏力。上文提到,网络视频直播市场存在巨大经济利益。但是,市场利益并不等于平台本身盈利。目前,网络视频直播平台最常见的盈利方式主要有三种:虚拟道具、游戏分发和会员模块。虚拟道具和会员服务是网络视频直播平台最主要的盈利来源,但是,这两种方式主要依赖观众对主播的喜爱程度。游戏分发方式主要是通过页面进行广告链接或页游等其他游戏类型的引流,盈利较少。此外,还有一种盈利方式,即广告盈利。对于网络视频直播平台而言,这种盈利方式的风险较大,很少有平台敢于尝试这种方式。

针对目前网络直播发展面临的问题,笔者提出几点发展建议。

1)加强平台建设,创新运作方式。目前,我国网络视频直播平台运作方式同质化现象严重,大部分平台都以游戏电竞和美女主播为主,依靠新鲜、刺激性的内容博取观众的关注;变现方式单一,主要以虚拟礼物打赏为主。未来网络视频直播的发展尤其要注重创新,把创新理念融入到平台建设中。首先,应用技术创新,增加直播过程中的交互元素,给客户带来智能化体验。其次,加强与传统视频播放平台的合作,打造平台品牌,增加用户粘性。最后,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产业价值链,实现用户价值向产业价值的转换。此外,还要注意发展广告客户,培养广告客户视频广告的习惯,为平台拓展盈利方式和渠道打好基础。

2)注重内容创新,提升文化内涵。网络视频直播的核心竞争力是内容。也就是说,网络视频平台要想争取到更多的用户,必须从节目内容入手,向用户提供优质、丰富的内容。这就要求直播平台对用户进行精细化、个性化分类,根据用户需求,制作高质量、原创性的内容,既保证节目的深刻内涵,又让观众喜闻乐见。这才是增强观众黏性,赢得更多观众的王牌。

3)健全引导机制,净化生态环境。由于网络视频直播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国家主管部门在监管上做得还不够,当下整个网络视频直播行业的风气还比较混乱。挖走其他平台的人气主播、利用不正当营销手段恶意炒作等已经成为网络视频直播行业的“潜规则”。甚至有些平台利用技术手段恶意攻击竞争平台,或者制作违反法律规定的反动、色情、低俗、暴力类内容,打法律的“擦边球”。因此,国家必须加强对网络视频直播行业的监管,杜绝这些“毁三观”的网络视频内容传播。首先,建立网络直播市场准入,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才能开通直播房间。其次,严格执行网络视频直播追究、处罚、退出机制。对于违反国家法律规定的网络视频直播平台及个人,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最后,健全网络用户舆论监督机制,鼓励用户举报一些非法的、不正规的网络视频直播平台。通过以上几种方式肃清网络视频直播行业风气,推动网络视频直播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4 结束语

总体而言,我国网络视频直播还处于推广网站、提高网站流量的发展阶段,无论节目内容、运作方式,还是盈利模式都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必须对网络视频直播的体制、运行机制和模式进行革新,推动网络视频直播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提供优质的平台及服务。这是信息技术时代下网络高科技传媒创新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网络视频直播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黄艺.泛娱乐化时代网络直播平台热潮下的冷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6(1):106.

[2]易剑东.大型赛事报道与媒体运行[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87.

[3]张薇,张子璇.网络直播只为共享无聊吗?年轻人市场正受到重视[N/OL].光明日报,2016-05-28.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6/0528/c40606- 28386582.html.

比较优势理论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券商需要通过不断努力发展创新业务,并改变“靠天吃饭”的尴尬局面,但创新路上的风险控制成为监管层监控重点

上市券商2015年业绩高增长已成定局。

今年1月以来,各大券商陆续发布2015年12月财务简报及全年业绩预告,向外界初步勾勒出上市券商2015年的成绩单。《财经》记者据此统计发现,20家可比上市券商2015年业绩几乎全部实现翻倍,光大证券和东吴证券的净利润同比增速甚至超过200%。

与遭遇冲击的诸多行业相比,券商堪称佼佼者。23家上市券商2015年累计实现净利润1466亿元,其中20家可比券商净利润同比约增长153%。券商2015年利润总和相当于2742家上市公司(剔除金融和中石油、中石化)2014年利润总和的六分之一,堪称富可敌国。从净利润增速看,2742家公司201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仅增长1.32%,券商的增速则是前者的100多倍。

被业界视为“靠天吃饭”的券商能够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其背后重要的支撑因素源自去年市场天量成交额带来的经纪业务增长。

然而,光鲜的业绩难掩证券行业挥之不去的阴影。2015年股市剧烈变化,证券公司经营的合规性已屡遭质疑。多家券商屡因相关业务不合规遭证监会立案调查,券商高层还频频发生因涉嫌内幕交易而被带走调查事件。与此同时,部分证券公司高层集体离职,涉及的名单中不乏公司的董事长和总裁等核心人物,管理层的大幅变动亦为公司的治理带来困扰。

2016年证券行业的发展也充满变数。在竞争更为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券商需要通过不断努力发展创新业务,并改变“靠天吃饭”的尴尬局面,但创新路上的风险控制成为监管层监控重点。一位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监管层)对券商创新肯定都是支持的,但是风险管理要跟得上,如果没有风险控制的创新就是闯祸。”

证监会主席肖钢在年度监管工作会议上也表示,证券基金期货经营机构应该坚持正确的创新方向,不能为创新而创新。产品创设和新业务推出要坚守法律法规底线。同时应强化风险管控,控制投资杠杆和集中度,做好极端情形下的压力测试。
2015业绩翻番

2015年的A股市场黯然收官,当很多投资者陷入亏损窘境时,有一个群体却已赚得盆满钵溢,那便是证券行业。

1月20日,光大证券发布2015年业绩预增公告称,公司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65.5亿元,实现净利润77.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和274%。

这并非个例。今年1月中旬,各大券商陆续发布了2015年12月份财务数据简报及业绩预告,券商2015年成绩单逐渐浮出水面。《财经》记者统计发现,当前内地上市券商合计有23家(剔除参股券商的锦龙股份),2015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315亿元;累计实现净利润1466亿元。20家具备可比数据的券商(剔除2015年上市且未发布业绩预告的国泰君安、东方证券、国信证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128%和153%。

20家可比券商中,除东兴证券净利润同比增长96%外,其余券商2015年净利润均翻倍。其中光大证券和东吴证券的业绩增长超过200%,招商证券、西部证券以及国金证券紧随其后,5家公司依次位居净利润增幅榜前五。

就业绩绝对值而言,大型传统券商依然占尽优势。7家券商全年净利润超百亿元,包括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等。中信证券依然稳居券商龙头席位,全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达到370亿元和163亿元。其他传统大券商紧随其后。

民生证券近日的研究报告显示,2015年业绩增速靠前的主要为特色经营、发力互联网金融的中小券商,以及经纪业务收入贡献较高的传统大型券商。

相对于仍在实体经济转型中挣扎的诸多上市公司,券商的上述业绩可谓靓丽。《财经》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剔除金融和中石油、中石化,2014年A股市场具备可比数据的2742家上市公司2014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9万亿元,实现净利润8919亿元。2015年23家上市券商的净利润约为上述样本公司2014年净利润总和的六分之一。

券商业绩增速也遥遥领先。2015年前三季度,上述样本公司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分别增长3.2%和1.3%。上市券商2015年净利润平均增速则高达153%,后者是前者的100多倍。

就具体券商而言,大型券商的业绩比中小券商稳定,后者业绩分化更为明显。

《财经》记者根据前述券商公告统计发现,20家可比上市券商中,传统大型券商的净利润增速相差不太明显,多在150%左右,差距主要来自中小券商。如业绩增速领先的光大证券和东吴证券,净利润增幅均在200%以上,但东兴证券、国元证券、长江证券等的净利润增速则在100%左右。两相对比,中小券商盈利水平高低立现。
经纪独大

《财经》记者统计发现,由成交额带来的交易佣金和手续费的增长(即经纪业务的增长)依然是多数券商业绩增长的主要来源。

国元证券在2015年业绩快报中坦承,公司的经纪业务抢抓市场机遇,实现业务收入同比增幅较大,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

国海证券近日在研究报告中分析认为,2015年业绩增速居前的券商主要是经纪业务占比高或自营业务占比高的券商。

某大型券商业务负责人表示:“券商的业务目前有三大类,一是类中介业务,包括对券商而言重要的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财务顾问业务、新三板挂牌业务等。这类业务主要以提供交易、上市服务为主。目前国内大部分中介业务仅仅是通道服务。二是资金业务,包括融资融券和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主要是利息收入。三是自营业务,包括投资收益和资管业务。”

作为券商的重要传统业务,经纪业务依然是多数券商收入的主要来源。根据2015年中报数据,23家上市券商中,除东方证券、西南证券和太平洋证券外,其余20家券商主营收入构成中占比第一的均是经纪业务收入,且多数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占比超过50%。

券商经纪业务的增长主要依靠股市和基金成交额的增长。根据交易所公开数据统计,2015年沪深两市的股票基金总成交额为270.3万亿元,同比增加了242%。在此基础上,依靠交易佣金的经纪业务成为券商重要的盈利点。

由于去年有21家券商集体参与救市,券商自营业务盈亏亦备受市场关注。从目前情形看,券商自营业务表现稳定。“2015年券商自营上半年业绩在牛市的带动下大幅增长,下半年急剧下降,整体表现仍不错。”上述大型券商业务负责人对《财经》记者表示。

目前发布业绩预告的几家券商也表明,其自营业务稳中有升。东兴证券称,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是受市场环境影响,公司经纪业务、信用交易业务、自营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等各项业务收入实现大幅增长所致。广发证券也表示,尽管2015年证券市场经历剧烈波动,但“各个业务板块收入均实现了增长”。

申万宏源也在业绩快报中表示,公司业绩增长主要是由于市场环境影响,公司证券经纪业务、证券自营业务、承销保荐业务和融资融券业务规模及业绩增长所致。

观察券商去年三季报可知,投行业务方面,受到2015年IPO暂停影响,该业务给券商带来的收益没有预期中的可观。创新业务中的融资融券和资产管理业务则意外崛起,成为继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之外,券商另一大主要收入来源。
高管动荡

尽管业绩靓丽,但2015年以来不断暴露出的业务合规性、诸多高管被带走调查、核心管理层离职等问题却给这份光鲜的成绩单蒙上一层阴影。

今年1月15日,证监会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证监会稽查执法情况通报”显示,2015年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基金、证券期货服务机构等各类机构涉嫌违法违规案件合计达到48件,同比增长7倍,查处主体包括证券期货基金经营机构、投资咨询机构、配资机构以及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

监管层在券商层面带来的风暴不容忽视。2015年11月,海通证券、中信证券、国信证券等3家券商分别发布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公告,原因均为公司涉嫌违反《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相关规定。中信证券不久后发公告解释称,被立案调查的缘由在于两融业务中存在涉嫌违规行为。此前约月余,国信证券总裁陈鸿桥在家中自杀身亡。同年8月25日,海通证券、华泰证券、方正证券、广发证券等均发公告,因涉嫌未按规定审查、了解客户身份等违法违规行为,已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

与此同时,券商高管被查也成为2015年该行业的热门关键词。2015年下半年,市场屡屡传出证券高管被带走进行调查的新闻。2015年12月5日,彭博社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安部副部长傅政华已被任命负责证券业的腐败案件调查,已有数十名证券公司高管因涉嫌在股灾中有内幕交易或其他违法行为而被警方带走调查。

最为知名的当数券商龙头中信证券卷入调查漩涡。去年8月,中信证券8人因涉嫌违法从事证券交易活动被公安机关要求协助调查。后人数逐步增加,其中4名为核心高管。经历多事之秋的中信证券最终“换帅”。公司今年1月19日晚间发布公告称,董事会已审议通过选举张佑君担任公司董事长。此前,中信证券“灵魂人物”王东明曾宣布不再参加新一届董事候选人提名。

涉及机构不止中信证券。今年1月6日,长江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杨泽柱因个人原涉嫌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后杨泽柱辞去了长江证券相关职务。

高管的频繁离职带来的人事动荡也给证券公司的治理带来影响。据Wind资讯统计发布,2015年以来,上市券商共发出63份董监高离职公告,其中不乏董事长、总裁等公司核心管理人物。

除前文提及的长江证券董事长杨泽柱外,2015年以来辞职的券商高管还包括:山西证券代董事长上官永清以及公司副总裁邹连星、东兴证券董事长陈江旭以及副总经理高健、华泰证券董事长吴万善等,还有多家券商高管也出现离职现象,除部分人员因年龄问题辞职外,大多因工作或个人原因离职。
2016业绩承压

经历2015年的高速增长后,2016年证券行业的发展充满变数。

“经纪业务预计难以维持去年的业绩,在去杠杆后,今年的两市成交额下降是确定性事件。而且在一人多户的政策下,佣金率也出现竞争。”前述大型券商业务负责人表示。

他同时认为,在券商自营方面,2016年货币政策会继续宽松,股市在资产配置荒的背景下也会有所表现,但投资收益超越2015年的可能性不大。在信用业务方面,该负责人称,融资业务规模在2015年高峰超过2万亿元,今年很难达到这个规模。因此,融资业务的收入会略有下降。

2016年开年以来股市遭遇汇率波动、熔断和注册制预期等多重利空,节节下挫。截至1月21日,上证综指已跌穿2900点,1月跌幅达18.6%。市场人气萎靡、两市成交量也大幅萎缩,两融余额则大幅下降至1万亿元以下的水平。

交易量、两融余额加速下降以及股价的下跌等效应叠加,不管是以经纪业务为主还是以自营业务为主,1月份各大券商的业绩都难言乐观。加上2月份春节假期的影响,整个一季度券商业绩都将承压。

中投证券近期发布2016年证券行业投资策略认为,该行业短期看行情,中期看政策,长期看公司。即短期依赖于二级市场行情变化,中期依靠注册制、新三板分层等政策红利为行业打开发展空间,长期则需要公司主动求变,打造竞争优势。

中投证券同时认为,券商2016年的业绩将不敌2015年,预计2016年证券行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同比将分别下降11%和18.5%。

谈及主动求变打造自身竞争优势,前述大型券商业务负责人认为:“资管业务是券商近两年发展的看点,在前些年银监会叫停传统信贷类的银信合作之后,恰逢证监会放松券商管制,鼓励创新,因此券商成为银行资金投资非标资产的一个重要通道,包括信托收益权、信托计划,股权质押等。这些是通道类业务,规模虽大,但盈利弱,需要券商自主创新。在国家鼓励资产证券化的背景下,券商需要抓住机会。”

他同时表示:“在经济不景气,银行融资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股权质押融资需求旺盛,预计明年整个市场股权质押融资规模能保持稳定增长。同时,融券业务则是两融业务发展的方向,不过它对券商的定价能力要求比较高。”

在鼓励券商创新时,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则提醒券商注意风控:“有一些券商在创新能力不足,风控能力也不强的情况下,有一种焦虑和焦躁,你不创新的话,就是等死,创新的话就是找死,会面临这样的焦虑,有的时候就会出现盲目。看着别人做,自己没有能力没有准备也做,结果风控不行。”他同时提醒,“面对行业的创新,一些加杠杆的新方式,券商一定要做好风险预判,不能只看眼前利益,当风险积聚爆发时,对全行业都会构成伤害。”

比较优势理论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低温是限制植物分布与生长的重要因素,低温伤害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全球每年因此造成农作物的损失高达数千亿美元。本文综述了抗寒基因研究中一些已分离和鉴定出的低温诱导表述基因,对抗冻基因的功能特性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总结了抗冻基因工程的研究方向,对典型抗冻基因的表达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此领域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抗冻基因;抗冻机制;基因工程

低温冻害是农业生产中严重的自然灾害,不仅会限制农作物的栽种范围,也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每年引起的农作物的损失巨大,所以有关植物抗寒性的研究,改造农作物的遗传特性,使之从冻害中解脱出来,一直都是植物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也是科学工作者的理想与追求。用传统的抗寒育种方法对提高植物抗寒性的作用很小,目前用传统育种方法得到的最耐寒的小麦品种抗寒能力与20世纪早期所研制的品种抗寒能力基本上一样。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对抗寒分子机理的认识不断加深,人们开始采用基因工程培育抗寒新品种。根据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对已分离和鉴定出的低温诱导表达基因、抗冻基因的功能特性和作用机制、抗冻基因工程的研究方向、典型抗冻基因对植物遗传转化的表达效果比较分析,以及此领域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发展前景进行综述。

1 已分离和鉴定的冷诱导基因

目前已知的植物抗冻基因主要分为环境诱导表达的基因及和某些组成性表达的基因。前者指冷驯化,即植物自身适应环境的结果,如有骤然低温或霜冻来得较早的年份,植物来不及反应就受到冻害。后者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克隆出抗冻基因,连上强启动子或冷诱导启动子转入植物获得转基因植株,进而提高植株的抗冻性。目的性较强,能对低温迅速做出反应,因此,育种上经常采用此种方法来培育抗冻作物品种,目前已分离鉴定的植物冷诱导基因见表1。1970年,最先提出植物在低温锻炼过程中基因表达会发生改变的观点,并指出植物的低温适应性可能需要两个条件,即特异基因的转录激活和在最大抗寒过程中新蛋白质的低温诱导合成。1985年,GuyC L等最先证实菠菜在低温锻炼中基因表达确实发生了改变。迄今,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低温锻炼可以诱发许多抗冻基因表达。

2 抗冻基因的功能特性和作用机制

低温诱导基因表达蛋白质的作用涉及广泛的生理过程,通过一些直接的方法(转移正义,反义eDNA分析后代抗寒性)及间接证据,如蛋白质同源序列比较等,人们已对大多数低温诱导基因的功能有所认识,它们大多数具有高度的亲水性,对膜起保护和稳定作用,从而防止冰冻损伤,提高植物的抗冻性。

2.1 corl5a基因表达提高植物的抗冻性

拟南芥的COl\"基因在拟南芥所有高效表达的抗冻相关基因中研究最多。又称lti基因、kin基因、rd基因或erd基因。cor基因由4个基因族组成,每个基因族又是由2个基因一前一后串联组成,在低温、干旱及受脱落酸(ABA)诱导的胁迫中都表达。1996年,ArtusN N等对拟南芥corlSa基因的研究为冷诱导基因的抗冻作用首次提供了直接的证据,构建了一种组成型表达corl5am多肽的转基因植物,并将这种未经低温驯化的转基因植物与野生型植物的叶绿体的耐冻性进行比较,前者比后者提高了1~2℃。

1998年,Steponkus P L等对corl5a增加植物细胞耐冻性的机制提出了内部弯曲假说(intrinsic curvature hypothesis)。这个假说也可以解释其他抗冻基因编码的亲水性多肽的作用。它们都有形成亲水脂性a-螺旋的区域,因此,都可能通过影响膜磷脂层内部的弯曲性,来稳定膜结构以抵抗由于冰冻或其他逆境如干旱、高盐等引起的细胞脱水而造成的膜伤害。在这里我们来假设一下:它还有可能是通过调节一些与抗冻性有关的蛋白(如参与糖或脂代谢的酶)的活性来增强细胞内保持水分的能力,从而提高膜稳定性。如果多个cor基因协调参与提高植物对低温的抗性,那么整个cot基因表达提高的抗寒性较corl5a单个表达要强得多。但这些只是假想,还需用实验来证明。

2.2 CBF基因家族在抗寒中的作用机制

CBF基因家族是一个包括CBF1、CBF2、CBF3、CBF4的小基因家族,其成员在植物抗寒,抗旱及抗盐碱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CBF转录因子在抗寒中的作用最早是从拟南芥开始研究。实验表明,在转基因拟南芥中过量表达CBF1或CBF3基因,能够使启动子中含有CRT/DRE基序的基因表达,如cor15a、cor78等,转入CBFI或CBF3基因的植株其抗寒性要比正常植株高很多。当把拟南芥转移到低温条件下,15min后CBF的转录水平将明显提高,并且会一直持续1~2 h。在2 h后转录水平开始下降(但仍比常温时高)。与此同时,cor15a、cor78蛋白会大量积累。在正常条件下是观察不到野生型的cor6.6、cor15a、cor47或cor78基因表达的。但Jaglo-Ottosen K R等发现,在转基因的拟南芥中,由于CBFl/DREBlb或CBF3/DREBla基因的超表达,不仅使冷相关基因能在正常温度环境中表达。而且当给以低温刺激时,这种转基因拟南芥的cor基因的表达水平比野生型的显著增强,其耐寒能力也随之大大增加。

如上所说,CBF/DREB1蛋白既然能在正常温度下诱导冷调节基因转录,那为什么在正常温度下又观察不到这些cor基因表达呢?研究发现,在放入低温环境后不到15 min,CBF/DREBl开始转录,随后1~2h由CRT/DRE调控的基因才开始转录,由此可见CBF/DREBl基因本身也由低温诱导。因此Gilmour S J等提出了一种假说,认为存在一种转录因子ICE,它是CBF/DREBl表达的启动子。这种蛋白在正常温度环境中是以非活化状态存在的。当植物面临低温胁迫时,ICE蛋白或与之相作用的蛋白就被激活,诱导CBF/DREBl基因的转录,随后诱导CBF调控元的表达。但是对CBF调控元的表达是如何来保护细胞免受低温以及包括干旱在内的其他胁迫伤害的功能目前还不太清楚。

2002年,Haake V等报道,冷诱导表达的拟南芥CBFl。CBF2和CBF3基因是不依赖于ABA的,而干旱诱导表达的CBF4基因是由ABA控制的。有趣的是,温度快速下降并不是CBF诱导表达所必需的。2003年,Zarka D G等在梯度降温的实验中发现,CBF的表达量与绝对温度有关,温度越低,CBF表达量越高,这就与cot基因在低温下持续表达不同,即CBF基因的表达需要的是低温程度而不是降温过程。植物似乎可以精确地感知环境温度,并严格控制对环境胁

迫的响应程度。是什么分子充当了温度传感器的作用?迄今知之甚少。也许RNA解旋酶对低温响应基因的调控会给我们对这问题的认识提出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

2.3 抗冻蛋白的功能特性和作用机制

目前,已在多种生物体内发现了多种抗冻蛋白,其中研究比较清楚的是鱼类和昆虫的抗冻蛋白,对植物抗冻蛋白的研究也正在开展,另外还在细菌、真菌等多种生物中发现了抗冻蛋白。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s,AFPs)是1969年Devries在南极Mcmurdo海峡的一种Nototheneniid鱼的血液中首次发现的[z02,由于南北两极的鱼类生活在低于0℃(约-1.9℃)的海水中,其体液内含有抗冻物质~抗冻蛋白(AFPs)或抗冻糖蛋白(AFGP),以防止体液内冰核的形成与生长。有些生物体为适应寒冷环境在受冻害胁迫时产生并借此防止细胞免受冰冻伤害,这也是一些生活在极地,高山以及深水域等寒冷环境的生物抵御冰冻的一种有效方式。

表1中拟南芥cor6.6基因与油菜Bn28基因表达的蛋白质与鱼抗冻蛋白AFPs序列非常相近。属抗冻蛋白AFPs类群,它们区别于其他冷诱导蛋白的3个基本特征:(1)能够非依数性降低溶液冰点,(2)修饰冰晶形态;(3)抑制重结晶。抗冻蛋白低温下对植物的保护作用是直接的,不象其他冷诱导基因只是间接调节酶或通过信号传导等一系列温度适应来词节植物的抗寒性,它们特别针对零下低温对植物起保护作用,因此有人将抗冻蛋白与冷诱导蛋白分开来。但就低温诱导性来说两者有着相似性。

对鱼类AFP抗冻机制研究提出多种假说,如结合水学说、空间屏障及吸附抑制学说等。目前普遍认为吸附抑制学说比较合理,这一学说认为AFPs吸附在冰晶表面,通过Kelvin效应抑制冰晶的生长,属于热滞效应。它很好地分析了冰点下降的原因,有一定的实验根据,但在植物体内,热滞效应并不明显,而冰重结晶抑制效应显著。所以,吸附抑制学说是否适应于植物AFP仍有待证实。

有关植物AFP的抗冻机制亦曾有过报道。费云标等报道,沙冬青及黑小麦AFP的冰晶都具有鱼类AFP双锥形的冰晶形态,因此推测植物AFP与鱼类AFP可能有类似的作用机制,即依靠抗冻蛋白的热滞效应降低冰点。但是由于植物AFP的热滞值通常为0.2~0.6℃,其热滞效应大大低于鱼类和昆虫的AFP,这对环境温度远远低于-1.9℃下的北方越冬植物来说,仅靠AFP的热滞效应来降低冰点是难以解释的。因此,植物AFP的作用除了降低冰点外主要通过重结晶抑制作用来避免冰晶体对细胞组织的伤害。但也有学者提出,AFP在维持越冬植物原生质体的过冷状态中可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一提法是根据两方面的发现推理而来的,一方面,原生质体的过冷作用是植物避免体内结冰的重要机制;另一方面,在昆虫和鱼类体内发现了AFP降低过冷点的实验依据。由此推测植物AFP可能也有类似的功能,否则越冬植物就不可能在远低于冰点的低温环境中生存。关于植物AFP的抗冻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3 植物抗寒基因工程

植物的抗寒性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抗寒力诱导过程中基因表达的改变既可以发生在转录水平,也受转录后调节控制,随着人们对植物抗寒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始逐步探索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改造植物的遗传特性。

现人们已开始将不同作用的基因转入同一植物中,以期获得更强的抗逆性,但到现在为止,该方面的研究不多。同时将同一作用的不同基因转入同一植物中,对所获得植株的抗逆性比较,至今还未见报道。因此,基于所查大量文献,就上述3种抗冻基因转入同种植物,所得的结果进行分析。Artus N N等。对corl5a转基因拟南芥叶绿体、原生质体的抗冻性进行鉴定,未经低温锻炼的corl5a转基因拟南芥叶绿体的抗冻能力比对照提高1~2℃,但是冷锻炼的拟南芥叶绿体的抗冻能力比对照提高了6℃。1989年Cutler AJ等用真空透析法将冬比目鱼AFPs基因导入马铃薯,拟南芥和欧洲油菜中,降低了植物的自然结冰温度,提高了植物的抗寒性。在1999年,Meyer用农杆菌介导胡萝卜AFP基因重组子转化拟南芥,诱导了一系列低温调节蛋白的表达,使未经低温驯化的植株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Jaglo K R等把拟南芥CBF基因转入油菜中,不需低温刺激,CBF1,CBF2和CBF3基因的组成表达引起了转基因油菜Bn115和Bn28(与cor6.6具有高度的同源性)的积累,提高了植株的抗冻性。1990年,Georges F等用电击法将人工合成的黄盖鲽鱼抗冻蛋白基因导入玉米原生质体,在植物细胞中获得表达,提高了其抗寒性。甄伟等用CBF1基因转化油菜及烟草,以电解质渗漏法检测抗寒性,结果显示转基因油菜的抗寒性较未转基因油菜有明显提高,转基因烟草抗寒性也有一定的提高。2002年,Fan Y等以胡萝卜幼苗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克隆到一个1099 bp的抗冻蛋白基因,连上CaMV35S启动子,构建到pCAMBIA2300载体上后转入烟草,发现转基因阳性植株存活的过冷却点下降至一2℃。

以上所说cor15a,鱼类AFP和植物AFP抗冻基因均导人拟南芥中,CBF,鱼类AFP和植物AFP均导人烟草中,CBF、鱼类AFP导人油菜、玉米中。虽然将这些抗冻基因导入植物后,所获得的转基因植物的抗冻性都有所提高,同时也都有其不足之处。就转入同一种植物来说表达效果最好的是植物抗冻基因AFP。尽管cor15a转基因拟南芥在器官和细胞水平(叶绿体、原生质体)的抗冻性提高了,但是植株的抗冻性并没有显著提高。可能由于单个cor15a基因不足以明显提高植株的抗冻能力,植物的抗冻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值得引人注意的是虽然转入CBF基因的株系可获得优良的低温抗性,但转基因系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生长延滞(retardation)现象,其程度与CBF转录因子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具体生理现象包括叶柄缩短、叶片卷曲、叶色加深、开花延迟、结荚数减少等等。同时还发现这种生长延滞可以通过外加赤霉素(GA3)得到恢复,推测这种生长延滞现象与赤霉素合成途径的阻断或不同程度的抑制有关。从上述可以看出人们用不同的方法将鱼类的AFP基因导入拟南芥、油菜、玉米中,虽然重组蛋白能够在质外体中积累,有热滞活性,能够抑制重结晶,且转基因植株的抗冻耐寒性有所提高,但是最终获得的转基因植物抗寒性有限,还不能达到人们期待的结果,毕竟鱼类和植物在分类学上关系太远,同源性较差,基因结构差异较大,导致转基因植物的表达不尽如人意。虽然植物AFP基因的表达效果很好,但是对转基因植物抗冻性的提高还是没能达到人们的期望值,到目前为止,人们应用的植物AFP大多都是从胡萝卜种提取出来的,据报道,冬季常绿乔木北海道黄杨能忍耐-23.9℃低温,若能从中提取出抗寒基因并转入其他植物,将会极大地提高转基因植株抗寒性,因为植物内源AFPs基因更适合在植物体内表达。因此如何从植物中分离出更多的、活性更高的AFPs,并通过遗传转化将其导入抗寒性弱或不抗寒植物中进而获得抗寒性强的转基因植株,将是今后植物抗寒性基因工程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4 存在的问题与前景展望

自抗冻基因被发现并克隆后,利用基因工程手段来提高部分作物抗寒性的研究开展较多,植物抗冻基因工程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但同时还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1)目前对植物AFPs及基因的了解甚少,只对鱼类AFPs蛋白基因的结构和表达调控有系统性的认识。今后的工作重点应转移到对植物AFPs作用机制的研究上。例如研究低温下植物AFPs与膜相互作用的稳定性机理、对冰晶形成的抑制机制、冷信号的传递与表达等。从而为植物AFPs在农牧业,食品工业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选择外源基因时,应考虑外源基因是否能与植物内源基因相互协调,一般以导入与植物同源性强的基因为佳,同时也应注意解决转基因植物沉默的问题。今后有必要利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手段分离和克隆更为优良的,适用于植物基因工程的抗冻蛋白基因,同时也需要对目前已获得的抗冻蛋白在结构、功能上进行深入分析。尽管现在有关抗冻基因及转抗冻基因植物方面的研究不多,但在不远的将来一定会得到飞速的发展。

(3)目前转基因工程多限于在模式植物拟南芥中展开,而研究植物抗寒性的一个最主要原因是提高农作物的抗寒性以增加其产量和地域分布。今后的工作应更多的转向农作物的研究开发。

(4)目前仅仅通过从生物体内提取抗冻蛋白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诸多需求。或许人们可以通过生物技术的方法,试着用某种生物反应器来定向生产抗冻蛋白。总之,抗冻蛋白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预防人类冻伤的研究中也可能会发挥一定的作用。今后应加强抗冻蛋白的应用研究,应以抗冻蛋白的化学合成和基因工程为突破口,实现抗冻蛋白的规模化生产,将抗冻蛋白应用到各个领域中去。

上一篇:我国盐业企业战略论文范文下一篇:银行业并购国际态势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