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改探讨论文范文

2024-05-08

高中课改探讨论文范文第1篇

高中语文新课改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审美能力、探究能力,为终身学习和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难进行了探讨。

一、转变教育理念是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根本

新课改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就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理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习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教师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教师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教师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侧重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新课改的契机

兴趣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诱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习兴趣。高中语文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习效果、推动学习效率的提高。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高中课改探讨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新课程标准强调,高中教学要体现课程理念、落实课程目标、达到课程标准,需要地理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充分考虑高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积极探索和运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合作交流、批判性思考以及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而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是实现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的方式之一。

【关键词】新课改 地理 校本课程资源 开发研究

随着地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的需要”是当代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进行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教材开发与研究正是试图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一种具有学校特色的、对学生成长发展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的课程体系。

一、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研究的意义

1.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正确的地理观念是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未来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习公民必备的地理是高中地理课程的理念之一,课程标准中也有大量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判断、反思自己行为、使用多种素材等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2.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可以有意识加强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例如,帮助学生学会自己设计和实施野外观察、观测、调查等实践活动;通过在日常教学中使用探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等。

3. 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新课程理念中提出构建满足不同需要的地理课程,教学中这个理念的体现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材料;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自主学习;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和说法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差异的多种教学方式。

4. 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高中地理内容标准中有大量需要学生运用理性思维的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接触各种不同观点、对问题展开辩论、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等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此外,地理设计也是一种可以尝试的学习活动。常见的设计主题如城乡规划、交通规划、工业区选址、某个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5. 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地理课程是以大量地理信息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可以利用地理课程的特点,创造性地利用地理教学信息资源,重视开发和应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高中地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反思

1.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主体、呈现形式较单一

从校本课程开发利用的途径来看,通过研究发现,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内容、主体、呈现形式较单一。许多教师把地理教材看做地理课程资源最重要的内容和呈现形式,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资源;把教师作为主要的主体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挖掘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课程标准,吃透教学内容,吃透学生,并结合具体的课时内容进行选择,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和一味地追求经验性,生活化。要选择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的素材,可以通过选用联系学生实际的素材来实现包括选择学生熟悉的地理事象,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地理问题,符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征的地理问题,对学生发展自己生存能力有启示、有帮助的地理素材等。教科书是学生的学习用书,为使教科书具有可读性、直观性、实用性,提倡用学生身边的或熟悉的地理事实引入教学内容;使用通俗、生动、朴实的文字;提倡呈现方式和活动设计的多样化;提倡多使用地图和主题材鲜明的地理图像。

2. 从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空间看,地理课程教学大多局限于地理课堂,协调机制没有形成

缺少相应的专门教室、实验室、参观考察场所等,造成校内外地理课程资源的闲置与浪费。地理教学应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体现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使教学成为教师创造性劳动和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观念的更新,用素质教育的观念来理解和指导课程改革。地理教学内容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和现时性,教学时应注意体现这种时代性和现时性,例如,与农业有关的经典素材,教学时要考虑农业模式已经发生的巨大变化。教学内容的组织要为教学提供必要的空间,通过为教学提供必要空间方法,体现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和满足不同的地理需要的基本理念,建立地理课程资源的协调机制。

3. 对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深度还做得不够

充分开发、合理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增强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调查,掌握学校地理课程资源的情况,分门别类地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并逐步完善地理课程资源库。教材以及教学所需的挂图、模型、标本、实验器材、图书资料、电教器材等都是学校重要的地理课程资源。其中,必需设备和教学用图有:地球仪、等高线地形模型、幻灯机、投影仪、投影图片、天文望远镜、主要岩石和矿物标本;各种有关的政区图、自然地进图、经济地理图、专题要素图、景观图等。此外,学校所在地区的地理要素、地理景观、主要地理事物等,也是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还应注重地理课程资源的不断积累和更新。

高中课改探讨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高中英语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要做到尊重学生,做到“以人为本”; 整合教材,做到“学以致用”; (三)创设情境,做到“自主创新”。

【关键词】高中英语 新课改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英语教学实施新课改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笔者通过学习新课改理念,并深入实施新课改的教学实践,充分认识到了新课改下的高中英语教师必须及时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面向学生的未来,着眼于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新课程改革仍是一种新理念、新思想。新课改要求摒弃传统教育教学观念,这对每位教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每一位老师必须进行各种新课改尝试,在不断学习探索中成长。

新课改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尊重每一名学生,为了每一名学生的美好未来,关注每一名学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新课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三维目标教学,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帮助学生具备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上,要求转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升自我,在教学中更多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等等。在教师的教学上,要求改变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提倡探究式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在教学中师生互动、共同发展。以此,教师的角色需要由讲授者转变为设计者、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求教师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景,引导学生深入质疑、调查、探究、合作,并通过有效的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健康發展。

在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学科综合,这对高中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需要教师具备更为较全面的知识,同时要学会开发和有效利用课程资源,面对即将开放的课堂,课堂的预设教学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如何面对学生的畅所欲“问”?这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充实自己,不断超越自我,改变并完善教育教学行为。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这样才能从容面对学生。

笔者在高中英语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做到“以人为本”

做到“以人为本”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要努力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需要保持良好的情绪,多说让学生备感亲切的话语,鼓励学生、尊重学生,构建起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一切可行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像力与创造力,有效地组织起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活动,如视听表演、讨论,做游戏及讲练结合等,新课改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权威自居,而要真实地展示自我,与学生真诚地交流,高中英语的课堂对不同学生的个性怀着尊敬和接受的态度,不能因学生的分数高低而厚此薄被,同时容忍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犯错误,在学生学习英语中出现错误,需要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方法来使其意识到自己所错之处,而不能强行施加批评。

(二)整合教材,做到“学以致用”

高中英语教师要学会对教材进行整合处理。打破传统的“教师一只粉笔,一本书”的局面。整合教材要依据切身的教学实际对教材做适当的整合、增加或删除。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基于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和英语课程目标,然后再对课程内在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我校的学生是独一无二的,绝不能照搬他校的做法。需要明确自身情境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考虑如何更好地发挥其作用;情境设计得有不足之处的,需要探索如何弥补、完善相应的情境。要求高中英语老师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的考量,为学生多样的思考、表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充分利用当地课程资源的优势丰富课程内容。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时,需要英语教师科学地分析课程内容的价值,对学生感到陌生且平常难以接触的内容,需要要大胆地进行删减。

教师要在实践中逐步摸索自我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既充满活力,又富有成效。新课改的课堂我们一定会遇到许多新问题、新情况,为了尽快适应角色变化,更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教师需要善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同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善于进行教学正思。

(三)创设情境,做到“自主创新”

高中英语教学,因英语学习材料的难度,需要高中英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容易接受的以及能充分理解的学习情境。激发高中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意识。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需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结合高中生身边的事物,最大限度使学生身身临其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此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提倡课堂中增加微课,用具形象体的“图、文、声、像”创设教学情境,让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清晰化,让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2、《新课程评论》,龚曙光等主编,中南出版传媒集团,2016年9月。

3、《面向个体的教育》,李希贵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1月版。

高中课改探讨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伴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众多教育课程不断创新与改革。与此同时,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和困难,需要一线教育人员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实验,寻求解决方案,真正地推进新课改工作。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遇到很多教学困难与问题,本文旨在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对高中历史教学的问题与困难进行剖析,探索如何解决教学问题,提高新课改背景下的历史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研究

中国分类号:G633.51

一、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困难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新课程改革对高中教学和管理工作做出更多理念更新,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其中就包括对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要求。在贯彻新课改的新理念和执行新课改教学方法时,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一)现有的课时设置无法满足课堂容量的需求

众所周知,在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发生了很多理念更新,要求教学理念由课本转为读本,并以此来提高和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1]。基于这种教学理念,令高中历史教学容量得到激增,原来就略显紧张的历史教学课时根本无法满足和承载教学容量的要求。比如:在现阶段新课改下的高中一年级历史教学课程中,课程内容就分为整整8个模块,囊括近代欧美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等等厚重的历史内容,其涉及古今中外的多个国家,延伸面非常宽,致使课程内容十分繁重[2]。一面是历史教学课时本来就十分有限,而另一面我们面对的是激增的课堂容量,现有的课时设置无法满足课堂容量的需求,致使历史教师教学压力和学生学历压力都十分巨大。

(二)新教材引发学生适应困难

在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材采用模块编写方式,这种方式有很多的优势,但是也有缺点,比如具有单一化特点,学生的历史学习主动性不易提高,很多学生可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丧失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对历史教学质量造成不利局面[3]。同时,新课改后,学生面对着知识结构的变换,存在一定的适应困难问题。新课改后,历史课程的知识结构专题性比较突出,要求专业知识功底更加深厚,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存在学习时间紧张,无法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这就导致学生在专业知识的认识、理解时存在巨大不足的问题,致使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面对巨大压力,对学生学习质量甚至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三)教材难度增加及评价方式改变导致教学和学习失衡情况

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教学变化较大,教材内容的难度大幅增加,且评价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许多学生习惯于传统教学方式,无法适应这些新变化,致使教学与学习出现失衡状况,严重影响高中历史教学的教学质量。

(四)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缺乏科学的实践指导

新课改后所面临的变化,不仅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课改背景下,在新高中历史课程实施之前,只对老师进行了短暂的培训,多为停留在理论学习,实践指导较少,导致高中历史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严重缺乏科学的实践指导。新课改之初,很多学校和教师对教学方式进行了创新,却没有同意的科学的教学实践指导,而是形成了一种多样化的教学局面。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教学不足,但是也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混乱,不利于他们理解知识,进而影响整个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验探索

(一)充分领会新课改思想,积极更新和改变教学理念

要真正落实新课改目标,就要充分领会新课改思想,着力克服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的种种困难,努力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验探索。我们要求高中历史教学老师要充分了解新课程标准,改变教学理念,充分理解新课程的内涵,合理增加课时数量以满足课堂容量,解决课时数量的短缺与课堂容量激增的矛盾。

(二)对初、高中历史教材进行有效衔接显易懂,专业性知识不多,学生学习比较轻松,没有太大压力。而高中历史教学是专题性教学,内容深度更深,难度更大,涉及专业知识多,较复杂难懂,学生学习难度大[4]。因此,作为教学人员,在教学时应考虑到初、高中之间的教学差异,以及差异可能引发的学生学习落差,从而将初、高中的历史教学教材进行科学有效的衔接,对教材内容进行简化,减低难度、深度,让学生有效适应高中历史教学,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学生热情和教学质量。

(三)解决模块方式编写问题

前面提到,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材存在单一化问题,主要是模块编写方式引发的,这给高中历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为解决这些问题,高中历史教师要理清每个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充分了解每个单元的内容与问题,强调和突出重点内容,对问题与学生进行公开探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到重要知识点,又可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四)选择最优教学方式,克服内容困难问题

在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内容,存在难度高、深度深的情况,这导致了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进而影响了整个教学质量[5]。因此高中历史老师应该着力改变这个问题。要改变这个问题,就要求高中历史老师应充分理解新课改思想,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从新课改标准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考虑,并选择最优的教学方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三、结语

新课改后,对高中教学提出了新的思想和要求,而高中历史教学面临着困难和问题。要落实新课改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本文就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探讨,并从四个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之道。相信只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能克服面临的困难,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真正完成好新课改提出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何四英,胡蓉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文教资料,2010,4)

[2]邵秀珍.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情景教学发之我见[J].科教导刊,2012,(1).

[3]张正贵.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0,(34).

[4]廖明书.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04):66.

[5]邓奇德.优化历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甘肃教育,2011,(3).

40

高中课改探讨论文范文第5篇

新教材着眼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把知识的传授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在新课程教学及以后备考复习中必须贯彻落实新教材的这一指导精神,既要夯实基础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又要保证教师在教学及备考复习中的引导者作用,注重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反思、再现、深化和拓展过程。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一谈对新课改高中政治教学与高考结合的一点粗浅认识。

一、以教材为根本,坚实基础知识,逐步提升能力

新课程实施以后,政治教学及高考范围有所拓展,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国家和国际组织五本书。考点众多、内容繁杂、记忆困难。所以教师帮助学生疏理、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提纲挈领至关重要。

经济生活方面可按照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来整合知识,即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政治生活方面可按照不同的主体来整理,即公民、政府、党、国际社会。文化生活方面可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思路来整理,即从一般意义上讲文化与生活的关系、文化自身的发展到讲我国的情况,传统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和文化建设。生活与哲学方面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成两大体系四大块内容,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又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大块。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教学及以后复习可以按两大主体,即国家、国际组织,从一般理论到具体实践。比如先讲国家理论,再讲一些国家的具体实践。讲国际组织也是先讲一般理论:国际组织的产生、分类、机构、作用等,再介绍一些具体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欧盟、世界贸易组织。

无论是新教材教学还是日后复习,教师都要让学生学会有序整合已学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以便全面系统而又有所重点地把握知识。不仅能从宏观上把握每一单元、每一课、每一框的主干知识,还能对每个知识点在哪一课哪一框都要了如指掌。这样考试时遇到考查内容,学生才能迅速锁定知识点。可见,要想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必须首先扎实知识基础。

二、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着力突破重点,难点

学生对教材中的主干知识和重难点知识必须能够深刻理解,准确把握。采用“以谬误混正确”的方法,可以有效达成这一目标。也就是说,命制一些类似的题目,用来训练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例如,辨别正误:只要尊重规律,做事情就一定能够成功。

另外,教师可以精选一些典型的主观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例如,某农村为响应国家建设“新农村,小康村”的号召。在水通、电通、路通的前提下,还必须家家户户的住房要求是统一的砖木结构,统一粉刷一新。结果该村面貌倒是焕然一新,但大部分村民却负债累累。运用所学哲学知识对材料加以分析。这一材料很典型地考查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这一原理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再比如:我市(普洱市)每年举行“茶叶节”。市民积极参与,丰富了生活,提高了自身素质,同时提升了普洱市的地位,带动了经济发展。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谈谈学生参加有益的文化活动对其成长的影响。通过这样一题的解答,学生可以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主干知识。答案: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持久的。有益的文化活动既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还能提高精神境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化塑造着人生,优秀文化的熏陶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生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文化活动,有利于塑造健全人格,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三、实战演练,精选历年高考真题进行解题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题涉及的知识跨度大,审题难度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比较高。不仅回答的观点得正确、运用的知识要恰当,而且表述要清晰准确。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精心指导学生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解题的技巧。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以往的高考题对学生进行解题指导。

例如,2009年我省面对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公开招考“大学生当村官”的举措深得民心。同样2009年浙江高考题中就有这么一题: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与城市相比,农村发展仍然滞后,尤其是人才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每年大学毕业生有几百万,就业压力大,而大多数人不愿去农村。江苏海南等地曾在20世纪末先后制定了“村官”行动计划。2008年以来,党和政府把“村官”工作提到战略高度,要求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以使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材料二: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村官”小杨给乡村带来的变化是如何体现《文化生活》道理的?

要答好这一问,首先要求学生审清设问中的关键词:变化、文化生活道理。然后审材料,找出小杨给乡村带来了哪些变化,这就需要对材料分层次,挖掘其中包含的各层意思。再运用文化生活教材的理论逐一分析。组织答案的方式:材料分析+教材理论。“村官”小杨向村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推动该村发展,表明文化能反作用于经济。他和艺人共同努力,使原先小打小闹的传统木雕工艺实现新的发展,表明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继承与创新。该村社会风气明显好转,表明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小杨给该村带来的变化与她自身良好的素质密不可分,表明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的重要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解题指导的过程中,不仅要指导解题的方法,更要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对题目材料和设问加强分析、综合、类比方法的训练,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加强解题错、漏的剖析,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多角度思考、创新性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善于运用教材术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政治教学与今后备考复习,要求教师以教材为根本,坚实基础知识,逐步提升学生能力;联系实际,着力突破重难点;实战演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新课改理念转化成真正可操作的教学实践,淋漓尽致的发挥新课改的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优势,从而收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高中课改探讨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高中政治教育开展的主要目标就是实现对学生良好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的培养与指导。提高政治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把有效教学理念与政治教学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强调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亲自探索“新”规律、认识“新”现象,从而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习惯和人格特征。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政治;新高考制度;有效课堂

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认识、理解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最终达成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全面提高的目标。由此可见,高中政治的学习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还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方法,举一反三,提高课堂效率。随着新高考制度的推进,高考的考查重点逐渐由知识转向能力,综合性更强,考查的知识面更广,增加了对现实生活现象的思考,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立足教材深挖细究,精心设计课堂问题,适时联系时政,彰显学以致用。

一、挖掘教材内容,落实新制考点

教材是学习之纲,不论新高考制度如何要求,所考查的内容仍然要从教材中生发。所以挖掘教材是落实高考新制的重要方面。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我们往往是按照教材的章节,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然后进行课外迁移,这样比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但是每一节课都是同样的流程,学生也会产生疲劳感。对教材的挖掘,我们可以实行“逆方向”的策略。在阅读学习教材之前,先给学生布置任务,自己在自主学习的时候要时刻关注任务,在课堂结束的时候,必须把任务解决。开始学生对任务的解决没有头绪,随着对教材内容的学习,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

如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多彩的消费》一课,老师要求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消费现状,之后进入本课的学习。本课的考查重点是影响消费的因素及其扩大内需的措施。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能够了解到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只有合理消费,收支平衡才能维护经济的正常运转。这一课设题最多的是主观题,结合实际分析怎样做到合理消费?吃透教材中理论性的内容就可以理清收入和消费的关系,组织出全面准确的答案。

二、设计课堂提问,扎实课堂基点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时一个问题就可以串起整堂课的教学内容,是整个课堂的基点。问题的设计要遵循“趣味原则”,有趣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积极主动寻求答案。活跃的思维更加灵动,课堂效率更高。课堂问题的提出要有深度,要点出本节课教材内容的实质,但是也要有连贯性和层次性,要照顾到全体学生的学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拾级而上”,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循序渐进,增强求知欲和自信心。

如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二课《多变的价格》,老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只围绕“价格”来说。如问题:影响价格的因素有哪些?价格的變动对市场经济有什么影响?学生对商品的价格不陌生,即使不学习教材,也能够说出一些影响价格的因素。但是对教材中讲到的价值规律则分析不清。本课中的考点还有比较零碎的知识,如劳动生产率、商品使用价值、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量的关系等,要从价格和价值的关系进行分析。所以,“价格”问题就是本课的基本点,由这个“点”辐射到本课所有知识的“面”。

三、适时联系时政,选准辐射源点

时政材料是高中政治学习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根据新高考制度的改革,我们已经明确时事政治已成为课堂上比较鲜活的教学资源。社会现象都可以与我们的政治教学内容相联系,哲学道理可应用于各行各业,经济学规律更适应于各色社会现象。我们课堂上学习的“大道理”可以用来解释社会上的诸多现象。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我们会安排“三分钟时事播报”环节,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中政治课时不多,教学任务比较紧张,但“时事播报”所带来的课堂效益却很高,正符合高效课堂的构建要求。学生可以提前筛选具有“利用价值”的时事,播报之后,开展8分钟讨论。高中的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比较强,根据老师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大多都能筛选出比较合适的时政材料。学生筛选新闻材料的同时都会用教材知识“试评”,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站在时政前沿。

如高中政治必修一第三单元第八课《财政与税收》的学习,值日班长的“时事播报”,报道的是“延迟退休问题”,这是网上近日来讨论最火的话题。学生对“延迟退休”的理解层次比较浅,追根究底“延迟退休”是为了补养老金财政赤字的问题。这就联系到本课将要学习的财政收支平衡的表现和财政赤字的解决办法。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既让学生及时了解时政信息,还指导学生学以致用。经过“时政播报”的训练,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更加适应新高考制度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方向。关心时政的学生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呆子,在材料分析题目中思维表现更灵活,考虑更全面。“三分钟时政播报”所产生的学习效益充分表现了课堂效率之高。

总之,高中政治课堂的高效并不是看学生记住了多少知识,而要看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多强。学习教材基本内容,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落实新高考制度下的考点;遵循课堂问题,达成课堂目标,解决本课重点;根据新高考制度的推行,“时政播报”环节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由点到面的辐射性学习是实现课堂高效的有效方式。

上一篇:木偶表演艺术论文范文下一篇:回顾党史党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