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金融学论文范文

2023-12-13

课程教学金融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国际金融》课程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课程的实践性和理论性很强。本文根据多年从事民办高职《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经验,以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了民办高职《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现状,提出了改革措施。

关键词:民办高职;国际金融;教学现状;教学改革

钟山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不高,学习自主能力较弱,而且学院的教学侧重于实践,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所以,《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对象、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与普通本科院校都不同。目前,各高校广泛适用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等几乎都不适用于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笔者拟根据民办院校的实际特点,以钟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就民办高职院校《国际金融》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讨。

课程性质

《国际金融》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时代特点突出的应用理论课程。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金融》课程是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商务两个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共计2学分,在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和国际贸易实务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开设。课程以外贸业务岗位的实际要求为标准设计教学目标,以外贸业务流程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本着“必需,够用”的教育理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等基本理论;掌握进出口报价、汇率换算、出口收汇、结汇、外汇风险防范等实际操作知识;掌握国际贸易融资、外汇交易和国际结算的基本技能以及防范外汇风险、利率风险的技巧。

教学现状

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但数学、经济学基础薄弱 由于国际金融与世界经济密切相关,国内的电视、广播、网站、报刊杂志都会报道一些与国际金融有关的信息,学生对于国际金融事件都能达到耳熟能详的地步,所以,当课程中碰到相关理论和事件的时候,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比较高。但是,钟山学院这类民办高职院校学生本身又存在学习主动性、自觉性较差,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的持久性、耐性弱等特质。特别是在《国际金融》的前导课程高等数学和西方经济学掌握状况较差的前提下,遇到要运用前导知识理解存在困难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的学习兴趣就会立刻丧失殆尽。而且,国际金融本身又是一门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就形成了越是困难就越是不想学的这样一种恶性循环。

教学目的和要求偏离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作为民办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强调的是应用型人才。虽然在现有教学中所采用的教材明确指出是高职高专的适用教材,但是这些教材往往都是普通本科教材的压缩,仍然强调并突出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没有特别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技能特点,没有根据外贸业务岗位的实际能力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虽然现有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中强调了像进出口报价、外汇风险防范这类实践内容的教学,但是正如前面所述,目前的教材大部分都是偏重于理论,没有系统的实践应用能力的指导,加上学生理解方面的困难和教师本身实践缺乏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在《国际金融》的教学过程中往往还是侧重于理论教学。

理论与实践脱节 在现有的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学会了基本理论,但是不会分析现实的金融问题;学生学会了基本理论,但是不会具体操作。很简单的基础理论知识,在课堂上都能听明白,但是到了实际运用的时候就是不知道用什么,更别提综合运用了。这是因为在日常的教学中基本上是纯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环节,导致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相距甚远。我们既没有能够与相关商业银行合作安排学生的现场实习,也没有校内的仿真模拟实验室。即使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手段等方法模拟金融交易环境,学生由于对前期知识掌握较差,理解存在困难,导致配合度低,效果不好。

教师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落后 现有的《国际金融》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的,既没有工作经验,也没有到实际工作岗位挂职锻炼的培训,缺乏实践经验。加上课堂教学又是以理论教学为主,往往就形成了教师是绝对的主体,学生只能处于静静听的被动地位。教师在课堂上讲外汇汇率、进出口报价、外汇交易和外汇风险的防范这类知识时也都基本上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为基础,讲不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即使是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也仅仅是教师陈述案例的内容,在对学生进行启发时,学生的配合度低,很少有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即使在教学中广泛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但也基本上是将书本上的内容重新翻版,并没有能够通过声音、视频的形式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改革措施

强化学生基础课程的学习 在学生学习的初级阶段,强化学生对于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等基础学科重要性的认识,做出适当的硬性规定。与高等数学和西方经济学的授课教师沟通,在这些前导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增加适当的学时讲解这些课程对于很多后续课程的重要性,特别是讲到与国际金融课程相关度很高的部分,任课教师更要特别提醒学生,并适当增加授课学时,提高学生对于这些前导知识的掌握程度。对于部分这两门基础课程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增开重修班或者补习班。

制定符合民办高职要求的教学计划 首先,由于国际金融领域的新事件、新成就、新观点、新问题和新动向层出不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这些“新”。其次,根据我院《国际金融》是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商务专业核心专业课程的课程性质,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中除了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货币体系等基本理论外,要与学生之前所学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相配合,强调进出口报价、汇率换算、出口收汇、结汇、外汇风险防范等,以便让学生掌握国际投融资、外汇交易和国际结算的基本技能以及防范外汇风险、利率风险的技巧,可以更好地理解进出口贸易融资、出口信贷等相关知识点,激发学习兴趣。再次,应该根据上述两点要求选择适合民办高职的《国际金融》教材。

在教学中强调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通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理论,更要让学生会运用、会操作。所以,在教学中一定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实践性教学环节除了普遍意义上的实践,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软件开设外汇交易模拟,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模拟等,给学生提供一个可以模拟操作的平台之外,还可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给学生提供实际观摩和实际操作的机会,也可以对国际金融新事件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去分析实际的问题。

强化教师自身的实践,积极引进“双师型”教师 在钟山学院这类民办高职院校《国际金融》课程的建设中,教师队伍建设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除了引进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外,更应该着力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派遣现有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实践,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还可以专门从实训基地聘请一批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兼职实践教师,开设专项的讲座和实际操作演练,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保证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

强化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的融合 现在钟山学院很强调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确实,多媒体课件通过文字、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的形式将大量信息和文字内容在短时间内呈现在屏幕上,非常适宜于给学生在课堂上讲授国际金融的理论发展和新事件案例等。但是,教学不能仅仅依靠多媒体课件,传统的板书也是非常重要的。国际金融教学中会碰到很多的演练和推导,例如外汇交易部分的很多内容单纯靠课件讲解,学生理解就会很困难。在使用课件的同时,必须配合板书推导,才能加深学生的理解。所以,像《国际金融》这类课程的教学,在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一定要强化传统板书等教学方式的应用。

改变现有的“一卷考”的考核方式 对于《国际金融》这样理论性强、综合性强、难度大的课程往往都是采用“一卷考”的考核方式。但是在这样的考试方式下,钟山学院这类民办高职的学生的通过率一般都是不高的。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这样的考核方式:30%平时成绩,主要是考查出勤、平时作业和上课情况;30%实践调研,可以是到商业银行或外贸公司的调研报告,也可以是对某个国际金融事件的分析报告;40%卷面考核,以期末卷面考试的形式。

参考文献:

[1]陈雪.国际金融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8).

[2]王伟.国际贸易专业国际金融课程教学的探讨[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8(12).

[3]张艳清.高职国际金融教学改革的探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12).

[4]金仁淑.信息化时代高校《国际金融》教学改革探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

[5]廖福英,赵江红,黎红米.基于外贸业务员工作过程的高职国际金融教学改革的探索[J].问题研究,2010(2).

作者简介:

王翠娥(1981—),女,经济学硕士,钟山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学。

课程教学金融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为例,分析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接着对金融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其存在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实训环节缺失等问题,最后对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金融学教学改革进行研究,介绍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做法。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人才培养必须面向市场,与时俱进,以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质量

教育部于2014年明确提出未来高等教育的重点是加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要引导一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正是通过校企合作、科教融合、实践育人,着力培养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应用型本科既要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又要注重将所学知识活学活用,指导具体实践,向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转型对金融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学是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一门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金融专业思维的基础课程,对学生理解和分析金融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当前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金融产品、融资方式、风险管理方法不断涌现。但目前金融学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落后、教学方法单一、实训环节缺失,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本文对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研究。

一、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

1.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进步,大数据金融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金融行业发生极大的变化,传统的银行信贷受到较大的冲击,新的融资方式、新的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金融行业的变化,对金融人才的素质与能力提出新的挑战,这就要求高校金融类课程教学进行相应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2.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成为传播知识和信息的新兴平台,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对信息的获取更多的是通过手机网络,但“玩手机”也成为课堂管理的难点。金融学课程内容繁杂,概念较多,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自觉性较差,课后不愿认真复习和深入思考,学习效果较差。学生的这些特点,要求任课教师认真思考如何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高校金融学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内容相对滞后

传统的金融学教学内容主要有金融的基本范畴如货币、信用、利息、利率、汇率,以及金融市场、金融机构、货币政策等,而对现代金融创新和金融问题却很少涉及。随着金融功能的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金融创新异军突起、层出不穷。传统的偏重理论的教学内容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势,也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2.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金融学课程偏重理论,部分教师往往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很少主动思考,也不关心现实经济问题。课程考核一般采用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2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皆为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记忆情况,这就容易出现“考试前死记硬背、考试完一无所知”的现象。很显然,这不符合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金融思维的培养。

3.实训环节缺失

调查发现,金融学课程往往缺少实训环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学生缺乏了解金融行业发展现状的机会,既无高深的专业理论知识,也无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不利于专业核心素养的形成。而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多层次、多维度的实训教学尤为重要。

三、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金融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

1.注重改革教学内容

互联网与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传统金融类专业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应根据市场对金融人才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结合高校大学生认知规律,对原有金融类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构。要整合国内《金融学》教材,重新审核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避免与后续课程交叉重复。要适度补充金融与经济发展趋势方面的新信息,关注金融业态的新动向以及金融政策的导向,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社会紧密结合,注重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工作内容的同步。要针对每一章节内容,提供相应的参考教材、指定阅读书目或推荐视频。同时还要顺应金融理论研究微观化的发展趋势,增设新的微观金融课程内容。

2.改革教学方式

高校要重视改革金融学教学方式,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设计,增加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核心素养。(1)重视课内小组探究学习。教师可以每节课抽出10分钟~20分钟时间,指导学生分组以PPT形式介绍财经新闻或对经济热点进行评议,然后当场进行点评,联系课程内容对其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解释。这种探究性学习,既扩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对学生后续金融类课程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有较大的帮助。(2)重视实践教学。授课期间,根据实际情况,带领部分学生到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等交流学习,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组对丽江市古城区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进行调研,撰写调研报告,然后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调研方式、调研结果等进行点评,让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当地经济发展,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根据“请进来,走出去”的思路,高校还可以聘请国泰君安证券公司专业人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证券投资”等章节进行授课,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度和学习兴趣。(3)重视实习教学。暑假期间,根据学生自愿原则,高校可以安排学生到国泰君安证券公司丽江营业部进行实习,提高学生工作能力,让学生明确将来就业岗位的具体内容。

3.改革考核方式

金融学是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程,简单的考核方法会影响教学效果,科学的考核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改革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的、多元的考核体系。例如,学生成绩构成可以改为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试成绩占50%,而平时成绩则由学生考勤、小组分享、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构成。这样,能够改变学生靠死记硬背拿高分的现象,引导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思考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基本结论

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面对金融行业的新变化,金融学这门专业核心课程应该更加具有实用性和创新性。高校要以金融学课程的改革为切入点,整合现有教学资源,注重课程的适用性,使学生懂理论、重实践,改变课程内容繁杂,学生靠死记硬背拿高分的现象,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授课教师要有丰厚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关注金融学学科前沿动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改革考核方式。这样,才能提高金融学课程教学质量,拓展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吴志明,杨胜刚.以精品课程建设推动金融学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以湖南大学金融学课程与专业建设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0(09).

[2]李延喜,宁宁,薛光.金融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02).

[3]罗丹程,张婷,战玉锋.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国际金融学课程的引导式教学改革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11).

[4]童元松.高职院校共建共享金融學课程资源研究[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7(12).

[5]杜莉,王倩.以研究型大学的优势资源培养金融创新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08(03).

课程教学金融学论文范文第3篇

[关 键 词] 课程思政;金融学;课程改革;实践

一、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明确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思政课程的任务,也是高校所有课程的根本任务。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金融学这门专业课中,对推动经管类专业的课程建设以及全方位育人具有重要意义。

金融学是研究和阐述金融基础理论的学科,该课程在介绍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基础上,系统阐述商业银行、中央银行、金融市场的基本理论,分析货币理论、货币现象与货币政策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本课程将金融基本原理与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金融有机结合,较为全面地勾勒了金融学的脉络框架,论述了货币与金融的发展规律。本课程和现实经济生活联系密切,融入课程思政的切入点较多,所以在课程思政改革中,本课程立足专业理论教学,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积极引用具有我国国情的金融案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融入教学过程,把价值认同和专业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向、创新的金融思想理念,采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探讨金融问题;提升学生鉴别与处理金融理论与金融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力争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素养的金融人才。

二、金融学课程思政的融入点

金融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三大块:基本范畴、宏观金融、微观金融。这些内容和我们经济生活紧密结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保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价值引导方向,将符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经济案例体现在课程各个章节的教学内容中,并在各章节小结中引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促使学生在思考能力得到加强和培养的同时,迸发出强烈的爱国情怀和价值认同感。结合金融学的教学内容,可将“四个自信”、诚实守信、风险防范、生态道德及工匠精神教育融入教学内容。具体的课程思政融入内容如下表所示。

(一)融入“四个自信”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通过金融学的课程思政将“四个自信”的具體内容、深刻内涵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在课堂上,一方面展示我国历史上的金融文化遗产及其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让学生铭记这些引以为豪的历史,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比如在讲到货币形态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宋代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在货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历程,可以从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列举我国当前金融业迅速且稳健发展的实例,使学生树立自己毕业后即将投身工作行业的信心,增强他们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感,增强制度自信。比如在商业银行章节可以为学生介绍当前世界商业银行排名,我国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都排在世界前十名,充分体现了我国金融业的实力。

(二)融入诚实守信教育

诚信是现代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更是金融行业开展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准则。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各国充分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没有诚信就没有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没有诚信就没有金融的存在,所以各国都建立了自己的信用体系和制度。对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未来从事的都是和资金的融通有关的工作,诚信显得更加重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为以后从事金融行业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要注重诚信教育,是对大学生为学的品格教育,包括学风、学术及诚信考试等教育。其次进行道德诚信教育,将传统美德、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等教育融入金融学课程中,在教会学生金融知识的同时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在讲解商业银行内容时,向学生介绍由于员工从事期货投机而引发巴林银行倒闭事件,让学生知道职业操守的底线,给学生传递“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此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市场信用教育,进行市场信用知识、市场信用观念教育,也是对大学生处世的根基教育。

(三)融入风险防范教育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是金融行业十分重要的任务,所以在课堂上应增加实例,引导学生重视来自金融系统、金融业发展制度、金融创新等方面存在的各类金融风险,并向学生讲解风险防范不及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比如在讲到西方金融机构的投资银行时,为学生介绍在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华尔街知名的投资银行纷纷倒闭破产的案例。其原因就是金融行业从业者不顾风险贪图一时利益,通过案例帮助学生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告诫学生在利益与贪婪面前要保持理性,识别风险,做一个有风险识别能力和防范能力的金融工作人员。

(四)融入生态道德教育

生态道德教育是我国保护生态、推进绿色发展理念的基础思政教育,因此院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时要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在金融专业的课堂上,教师一方面要讲授金融行业绿色发展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指导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绿色金融的实践项目,让学生掌握绿色金融知识及相关技能并提升其生态道德素质。比如在“金融市场”章节,为学生扩展绿色债券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发展绿色债券、绿色经济的重要性以及意义。

(五)融入工匠精神教育

“工匠精神”教育,是学生必须接受的思政教育之一,以此培养学生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在“工匠精神”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每天和学生接触,处在教学的第一线,特别是有些专业课教师还兼职班主任工作,基本每天和学生朝夕相处。因此,学生深受教师的影响,老师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人生观。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老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提高自己思想理论水平,热爱教育事业,认真备课,满怀热情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自身修养,将爱国、敬业的精神潜移默化传递给学生。此外在课堂上,比如在“商业银行”一章中,讲解商业银行具体业务时,为学生讲解学校优秀校友的职业发展历程,号召学生学习优秀校友精益求精、敢于突破的工匠精神。

三、金融学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一)教学内容设计

“课程思政”的实践和推行,不仅要求培养学生要有崇高的操守,还要求培养学生拥有真实的本领和才学,以及服务社会的能力。专业知识的教授过程贯穿的思政教育需要精心构思,与专业教学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首先,根据教学内容自然融入课程思政。利用课堂“隐形嵌入”思想的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教诲学生,让学生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断端正学习态度。比如在金融学导论课中,为学生介绍金融学界的泰斗黄达老先生治学严谨的案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不负韶华、努力学习。其次,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设计课程思政内容。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批“95后”的学生,他们成长于全球化浪潮和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中,受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功利与现实主义价值取向特质明显,面对的诱惑和困惑较多,缺乏较强的思辨能力。针对这代学生的特点,在课程教学中,从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入手,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将讲授变为对话,使学生产生心灵共鸣,真正理解和接受教学内容。最后,通过总结拓展学习内容,激发学生思考。课下,通过分享网络案例和新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思政内容的认识。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载体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载体,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现全方位、全课程育人。首先,通过开展每周新闻汇报的形式,使学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讲人。课堂上抽出10~1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分组以PPT的形式介绍时下经济热点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老师点评,学生互评,对新闻中涉及的专业术语和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和解释。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同时在汇报的点评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其次,采用雨课堂等新型教学手段,增加课程思政的吸引力。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开发的课程平台,功能全面,可以记录学生出勤、答题、课堂反馈等,除此以外,功能板块还设有讨论区。利用雨课堂这个教学平台,可以更好地记录学生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程思政的效果。比如,在讲解金融机构体系的教学内容中,通过雨课堂的讨论区发布讨论:大家认为中国成立亚投行的意义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讨论一方面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加深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另一方面也激发学生对课程思政内容的认同感。最后,通过实践教學,帮助学生体会真实职场中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重要性。学校设立模拟银行实验室,金融相关专业的学生到模拟银行进行为期两周的认知实习。通过实习,学生意识到一家银行风险控制稍有不慎就会倒闭,就业人员的疏忽大意或者失信于人,就可能造成企业关门大吉。通过这样的模拟就业,让学生了解相关金融业务流程,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所学知识。在模拟实习中,帮助学生认识到个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三)改革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课程思政的课程评价体系,不但要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考核,还要立足大学生德育素质的考核,通过设置科学的考核评价学生智育和德育的综合素质。不能单纯地以期末纸质阅卷的成绩作为最终的考核,要提高过程评价分数权重,关注学生平时学的过程和情感价值认同状况。所以,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应各占总成绩的50%。平时成绩,主要由对学生学习过程考核的要素构成,包括课堂提问、新闻汇报、课堂讨论、金融现象分析等。同时对期末考试试卷也要进行改革,减少熟记类知识的考核,增加半封闭式、开放性问题的考题,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在考试试题中,通过案例题将中西方的金融问题进行对比,启迪学生理解中国的经济之所以有今天是因为我们的道路正确,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深化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结语

通过不断提炼金融学课程中的思政内涵,将金融学课程建设为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逐步引导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形成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新模式。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利用雨课堂、钉钉直播、慕课等平台和载体丰富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课程思政的实效性。继续发挥好课程思政的作用,在金融学教学过程中为祖国培养具有崇高道德素质和过硬专业本领的金融行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邵运文.网络教学模式下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投资学专业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9(25).

[3]林丛.基于课程思政“货币金融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9(3).

[4]高锡文.基于协同育人的高校课程思政工作模式研究:以上海高校改革实践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

[5]高德毅,宗爱东.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编辑 陈鲜艳

课程教学金融学论文范文第4篇

1 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1.1 适应日新月益的金融发展变革的需要

当今世界充满着变数和不确定性, 金融领域的变革和创新更是层出不穷, 而国内金融学教材内容的更新远远滞后于金融实践的变化, 利用案例教学的时效性、动态性, 可以将金融领域中的一些创新变革及典型案例及时介绍给学生, 帮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金融及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 掌握金融创新变革的实质, 适应金融全球化下对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的需求, 为学生将来后续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1.2 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具有较强实践性、启发性的教学方式, 对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适当引导, 学生的主动参与与积极思考, 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间的协作能力及临场应变能力,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有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也使教师能清楚的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及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1.3 创造一个良好的开放式、互动式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金融学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 若教师只是照本宣科, 学生必然感觉枯燥乏味, 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而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在课堂上机械灌输的教学方式, 通过引入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使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学生摆脱了对知识被动的接受和吸收, 通过积极参与思考, 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和创新思维,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 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运用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2.1 注意传统教学方式与案例教学的有机结合, 避免案例教学可能导致的知识的分散和零乱

传统教学方式的好处在于系统性、理论性及逻辑性较强,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而案例教学侧重对个案的探讨和研究, 有可能使学生忽视对理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的把握, 导致知识的分散和零乱, 同时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要寻求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将传统教学方式和案例教学方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两种教学方式互相补充, 拾遗补缺, 以保证整个知识体系的完整。

2.2 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水平及现场的引导控制力要求相当高, 既要求教师有较深的理论功底, 又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教学激情。教师应不断关注经济金融领域的最新动态, 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课堂教学内容, 敏锐的洞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要敏感的问题, 提炼加工出适合教学的案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才是案例分析中的主体, 自己只是主导者和控制者,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参与性, 并适时加以引导或暗示, 以免出现失控或冷场等尴尬局面。因此要运用好案例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付出更大的努力。

2.3 案例选取应注意典型性和针对性, 难度要适宜

案例教学中选取的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和真实性, 即所学案例必须是真实的事例, 而不是主观臆造, 要能够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 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 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 提升学生的思考的深度。同时应注意选取的案例要有针对性, 要符合教学目的教学要求, 有的放矢, 而不是盲目选取;另外案例教学中所选案例难度要适宜, 避免过于简单或过分复杂, 案例过于简单, 学生一看就会, 缺乏挑战性, 无法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而如果所选案例信息量大, 综合度高, 过于复杂, 学生无从下手, 激发不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层次和接受程度选取适宜的案例, 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4 尽可能运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备, 充分体现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多媒体教学目前在高校教学中占主导地位, 它具有知识输出量大, 教学效率高的特点, 结合相应的声音、色彩、动画, 能有效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点, 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信息量大, 内容较复杂, 若由教师口述或板书, 既费时又费力, 教学效果部佳。在案例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师可以事先将案例制作成PPT或其他视听材料, 上课时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演示, 可以进一步体现案例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 使学生对案例有更清楚的了解, 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

摘要: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具有较强实践性、启发性的教学方式, 对开发学生智力,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金融学教学中引进案例教学方法, 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帮助学生了解金融及金融市场运行规律, 培养高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本文分析了案例教学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及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以期对金融学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案例教学,金融学,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林丽.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与构建[J].商场现代化, 2005 (3) .

[2] 黄晶晶.“案例教学法”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通讯, 2005 (1) .

[3] 丁宏伟, 张莹.高校教学改革中案例教学应用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2) .

课程教学金融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自从加入WTO以来,对于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具备优秀的听说读写能力的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这促使人们高校英语专业教育的意义和价值展开新的思考,对英语专业的课程设计体系也有了新的认识。本文以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创新为主题,以英语基础教学为例,对我国高校当前的英语专业课程的现状、问题以及创新策略展开讨论。

【关键词】英语专业 课程设置 课程创新

英语作为我国的第二语言教学,纳入我国高等学校教育目标,已经在我国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历程,在这期间,我国的英语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果都在稳步提升,在培养了大量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的同时,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贸易往来和英语培训机构输送了大量的人才。然而,随着外交、贸易、金融、科技的发展逐渐趋向于国际化,国际交流合作日益频繁,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更加稀缺,现有英语专业的教学也暴露了一些弊端,课程设置问题也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

一、高校英语课程设置的现状及其问题

1、课程学时分配不合理。课程学时分配不合理,具体表现在学时安排较少、实际学习效果不佳和收获不大等方面。大学课程的学时安排相对高中大大减少,大一大二期间,一般公共基础课和学科专业课程安排较多,英语学时较少,部分高校每周只有六个学时的课程安排,由于英语专业对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要求较高,上课英文教学的老师语速较快,时间紧迫,一些学生难以跟上老师的进度,也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师生互动。加之大学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进入大二以后的各式各样的资格考试、等级考试接踵而来,这一紧张时期也对英语教学、学习安排造成了一定影响。

2、教师资源紧张影响课程创新。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急剧增长,高校学生的数量快速增加,进而导致高校资源匮乏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高校英语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严重超出了教学任务的原有职责,占用了英语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影响了他们的科研、进修和课程设计等教学外的工作。

在课程设计上大多沿袭了其他高校或者本校早年的课程设计模式。缺乏创新,难以满足新时期下学生的学习要求。

二、实施高校英语专业课程创新的必要性

1、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其学习动力。大学期间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的重要时期,许多英语专业的学生原本对英语学习就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对于听说写作,尤其是口语有着较高的学习要求,同时,为了即将来临的毕业和进入社会寻找工作的压力,他们也会要求更多的关注自身的英语技能和企业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文件处理能力。基于这些因素,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自身要求都超过了非英语专业的学生,然而,英语学习除了自身的努力外,课堂讲授也占了重要部分,对于当前课程安排以老师讲授为主的模式上,学生们更希望能淡化老师这一主人公角色,让老师认识到学生们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关注学生需求,加大学生群体在课堂上发言、提问的时间分配,为活跃课堂气氛创造条件。

2、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高素质的英语人才。在当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统筹一体化,城市化工业化快速调整的时期,经济往来、文化访问、科技交流在国际舞台上频现中国符号,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对于英语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各个行业对于英语人才的具体要求不尽相同,但是对于其基本技能都大同小异,比如熟练的口语交际能力,书面文字的书写与阅读能力等,而具备这些能力的人才大多来自英语专业的学生,因此,高校在完善自身教学任务和课程设置的同时,也要肩负一定的社会责任,为培养实用人才服务经济发展而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创新,以优化当前英语教学中的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素质。

三、高校英语专业课程创新策略

我国的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包含以下几类: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泛读、英语听力、高级视听、口语、实用英语写作、英语语法、语言学概论、翻译理论与实践等。其中,基础英语是这些课程的基础,对于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相当重要的辅助作用。下面,就如何展开基础英语课程创新为案例进行高校英语专业课程创新的讨论。

1、规范基础英语课程的目的、作用和任务。作为一门基础英语技能课,基础英语重在培养学生对英语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提高他们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基础英语课程引导学生打下语言基础,并通过篇章讲解和分析,提升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掌握基本的词汇,熟悉各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和表达句型,具备日常话题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基本的写作能力。传统的英语基础教学中,老师往往过分关注学生对于语法、句型的掌握,而忽略了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应规范基础英语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以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英语讨论活动以提高基本对话的技能。

2、完善课程教学的内容与要求。基础英语教学是其他课程教学的基础,因此要重视各项语言技能的综合培养,强调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促使学生扎下坚实的英语基础;在基础英语课堂上,学生应取代传统课堂的老师成为课堂上的主体,从而改变老师为课堂中心的模式,还要注意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在加强语言训练的环节,可穿插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和发现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基础英语课程教学要兼顾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的相结合,这不仅是单一课堂教学的延伸和优化,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实际英语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

3、明确学生具体的学习目标。按照新的《大纲》要求,基础英语课的教学要求分为四级,每一个级别对于学生的词汇、语音、语法、口语和写作都有严格的说明,基础英语阶段的要求有以下几点:

语法:能够熟练运用主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和各种条件从句,并初步掌握句子、段落间的连接特点。

词汇:基本掌握基础词汇数量达到5500-6500,能准确无误的运用以及熟悉基本搭配的词汇数量要达到3000-4000个。

听力:听懂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的对话,听懂BBC新闻节目和VOA节目的正常速度;能在能在15分钟内听写根据已学知识编写或选用的词数为200左右、语速为每分钟120单词的录音材料,错误率不超过8%。

口语:能在一般社交场合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做到正确表达思想,语音、语调自然,无重大语法错误,语言基本得体。

阅读:能读懂难度相当于美国Newsweek的国际新闻报道;能读懂难度相当于Sons and Lovers的文学原著。要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要点,并能运用正确观点评价思想内容,阅读速度为每分钟120-180单词,理解正确率不低于70%。能在5分钟内速读1000词左右、中等难度的文章,掌握文章的大意。

写作:能根据作文题目、提纲或图表;数据等在30分钟内写出长度为150-200单词左右的短文,内容切题,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法正确,语言通顺,表达得体;并能根据提示在10分钟内写出长度为60词左右的应用文。

4、课程学时的分配。课程学时的分配对于优化教学课程结构,提升学习质量具有明显的效果,因此,创新课程设置要在课程的学时分配上进行大胆的变革,敢于把课外活动、上机、讨论等以往的非常规教学环节纳入到学时分配上,对于教学讲授、实验、上机、课外讨论、活动设计等都安排相应的学时,并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保障这些新增的学习时间不被占用。

5、课程的测试、考查和评估。基础英语课程每学期测试成绩分为课堂表现、作业情况、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四部分,其中课堂表现占10%,作业情况占10%,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分别占30%和50%,另外,学生在第四学期须参加教育部委托全国高校外语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举行的专业四级统考,以检验其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总而言之,新时期下,面对英语人才数量的不足和当前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都不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对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和课程创新的必要性都进行了分析,并以基础英语课程为例对创新英语专业课程的要点进行了论述,旨在为全面的课程创新提供参考,相信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创新会得到广泛关注,并迎来新的变革。

【参考文献】

[1]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J].外语界.2010

[2]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

[3]张中载.外语教育中的功用主义和人文主义[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8

[4]蓝仁哲.高校外语专业的学科属性与培养目标[J].中国外语,2009

(作者单位:张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课程教学金融学论文范文第6篇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 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 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2015年经国务院授权,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全面阐述“一带一路”建设的内涵。其基本理念是通过中国企业、社会组织和人民“走出去”, 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在“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的背景下,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等一系列国际金融机构的组建, 我国金融专业培养模式面临互联网加金融、国际金融市场跨界行走、科学定位理论实践应用等人才需求和挑战。

我国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旨在探索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 然而目前我国金融人才的培养还存在着差距。其中, 金融人才培养面临着实践教学不足, 忽略了微观实践技能训练等短板。如何培养金融专业人才应用专业学科理论进行实践应用为当前迫切的问题。如何在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形塑专业学科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 从专业学科理论实践、应用的角度去分析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之路, 或为当前我国教育层面关注问题之一。本文以温州商学院计量经济学课程为例, 从基于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视角, 探析教学课程和国家政策或议题结合;借由评估“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金融、经济、产业、贸易产生的效益, 使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当前国家重大战略结合。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知识, 培养学生的学术、科研分析以及实践技能。使金融学专业人才在金融、经济、产业分析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学术能力基础, 做到理论延展至实践、实践应用自理论相结合。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2.1 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陈红、杨鑫瑶 (2011) 提出我国高等院校教育已经从高等教育阶段转变到了大众教育, 和现今金融体系对应用型、复合型金融人才需求的两大背景下, 目前实行的单一学术型、研究型金融学专业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严佳佳、苏毅鸿 (2017) 提出“十三五”建设进程的开展以来, 我国对金融行业的改革力度逐渐加大。金融行业的应用型人才如何和当前建设结合是当前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

2.2 专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应用

王美今、林建浩 (2012) 基于国际计量经济学界对可信性问题, 厘清了计量经济学探索客观经济世界过程的本质特征。提出针对应用研究中存在的滥用和错用现象, 从计量经济模型的随机性设定、经济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识别以及模型的统计适切性评价等三个方面阐述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靠性来源。毛薇 (2017) 提出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师资培养等方面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复合型金融人才的培养模式。武以敏、高凤伟 (2017) 提出我国新兴应用型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中, 增强学科理论与实践是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和实际应用能力提升的基础。

3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要按照“重基础、宽口径、强训练、综能力”的要求, 考虑到“一带一路”经济区开放后, 我国承包工程项目、承接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呈现快速增长走势, 显示“一带一路”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角色。然而, 目前在本科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上几乎没有应用专业课程就一带一路带动的经济影响进行理论实验或微观实践。为促进金融学人才专业和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遵循以下原则: (1) 金融学专业人才能力培养:在校内通过计量经济学理论和应用优化金融学专业人才实践能力, 通过网络资料检索、统计年鉴梳理、国际经贸数据库调查、计量经济方法教学应用对金融学专业人才进行能力培养, 优化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 金融学专业人才核心课程优化:优化多变量分析、财政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理论教学和实证方法应用课程。核心课采取集中讨论备课、计量方法应用评析的方式, 将专业能力分块融入专业核心课当中, 同时提高专业核心课的实践环节, 提升学生的能力。 (3) 优化科研分析和实践教学模式:透过专业核心课程知识与实证评析“一带一路”对于国内外经济层面的影响, 优化教师与学生的科研分析能力, 为金融学专业人才后续在就业中在经济、产业分析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做到理论延展至实践、实践应用自理论相结合。

实践教学体系是由实践教学活动各个要素构成、整合, 通过课程理论教学、统计数据和学理文献梳理以及实验上机软件操作等部分构成。以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为例, 温州商学院金融学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结构如图1所示。

4 从教学课程结合“一带一路”的视角进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4.1 设计教学环节

金融市场跨界行走、科学定位理论实践应用等人才培养以实践、应用能力为重点进行, 实践教学可由理论教学、应用探析教学并行。我校在基础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 通过课内实验、课程实训等方式来完成, 实践教学环节、课程与实践能力。

4.2 搭建实践教学环境

培养金融专业人才主要通过三方面: (1) 优化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国内外金融、经济和产业统计数据整理, 掌握金融学人才在产业调研、经济评析的能力要求。实践教学将从国内公布的各类统计年鉴;国际与“一带一路”相关金融、经济和产业数据、应用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和实证方法对金融学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角度, 建立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2) 优化专业核心课程。根据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能力, 着重建设计量经济学理论教学和实证方法应用课程, 体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核心课程, 并在核心课程中开发相应的理论、实证模块、增加计量经济方法实验学时, 为金融学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3) 重视科研分析实践。从计量经济理论、实验和“一带一路”建设前后产生的经济效应相结合, 促进理论与实际结合;为金融趋势、经济分析、产业调研开展技术服务等方法来提高专业教师与修课学生的理论、实证方法能力, 进一步强化教师与学生的科研分析能力, 为金融学专业人才就业后在金融、经济和产业分析能力应用奠定基础。在专业课程实践中, 透过多变量分析、财政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理论说明和方法实验、验证进行国内外金融和经济分析、产业调研、贸易趋势预测, 并借由课程教学应用优化金融学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

4.3 实践教学管理策略

(1) 重视实验教学, 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实验教学, 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选取适合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需要的经济学管理软件, 温州商学院实验上机室除了EViews、STATA、SPSS之外, 还要在实验教学中增加相关数据库的设置。同时,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用科学的方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验进行充分的结合。例如, 组织学生利用所学计量经济学知识对于一带一路政策的实施, 对于我国各省以及海外合作经济体国民生产总值产生、带动的经济效应进行建模, 进而锻炼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对相关软件的操作水平, 借由实验、实践应用培养符合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专业人才需求。

(2) 优化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 使课程设置实现多样性和层次性要求, 满足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金融学本身就是一门学理性以及应用性较强的学科, 计量经济学又是集微观经济学、统计学、概率论、高等数学等于一体的学科, 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一定要保证在做好先导课程的教学的基础上, 再进行计量经济学的教学, 提高金融学专业课程教学的层次性和系统性, 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 使课程改革的实效性也得以提升。通过评估“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金融、经济、产业、贸易产生的效益, 使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当前国家重大战略结合。应用专业核心课程知识, 培养学生的学术、科研分析以及实践技能。以利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 强化学术能力应用, 使其未来毕业进入劳动市场可借由过往学习成果优化产业活动。

(3) 以应用为导向, 改革成绩考核制度。传统的专业学科学期成绩评定主要通过笔试考试, 然而考虑到计量经济学笔试方法要求学生必须记住大量冗繁枯燥的公式, 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且这类数理的推导在实际分析经济问题过程中应用得比较少, 并不适合产业分析、政策评估等实践应用。因此, 应改革现有的考试方法, 一方面, 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 引导学生独立的完成老师布置的研究项目, 鼓励学生参加课堂讨论, 让学生掌握计量分析模型和基本理论并灵活运用。另一方面, 加大实践操作在操作中在考核中的权重, 学生需在实验室机房独立完成计量分析报告。另外, 在课程中引入我国、海外研究者的相关应用经济、应用金融学研究论文和期刊发表学术文章。依修课人数规模以小组分组的方式进行论文评析, 并借由这些论文的评析, 要求学生进行应用和延伸, 完成一至二篇计量经济学应用, 研究“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金融、经济、产业、贸易产生之影响的论文报告, 并进行报告的答辩。经由相关的实践教学管理策略,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水平和应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要:2013年起我国先后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 在“一带一路”国家重大战略的背景下, 我国金融专业培养模式面临实践人才的需求和挑战。我国金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旨在探索培养复合型金融人才, 然而目前我国金融人才的培养还存在着不足。本文以温州商学院为例, 从专业课程和国家政策或议题结合的视角, 探析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对学术能力导向的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关键词:金融学专业人才培养,“一带一路”,计量经济学

参考文献

[1] 陈红, 杨鑫瑶.高等院校金融学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J].金融教育研究, 2011 (6) .

[2] 毛薇.“一带一路”背景下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以广西大学中国—东盟学院金融学实验班为例[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17 (3) .

[3] 王美今, 林建浩.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可信性革命[J].经济研究, 2012 (2) .

上一篇:房地产投资发展论文范文下一篇:国际投资法关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