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论文范文

2023-09-16

创新创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创新精神;创业能力;效用

大学生创业可以提升国民的创新精神,提升民族创新能力,从根本上促进民族的发展繁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虽然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重视,但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加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投入力度,积极学习先进教育经验,加大创新精神的培养,提升创业能力,是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需求。中国未来经济、社会结构等更多方面的发展,依赖青年一代创新创业能力的强大。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是推进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在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大学生群体中重点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贡献,是落实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具体举措。

1.从表面来看,在大学生创业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所接受的系统的创新创业知识学习,对于大学生今后创业过程中的投资、风险应对、团队组成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这些在今后实践中,都可以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新创企业的发展。

2.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心理素质的练习,可以极大地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可以有能力应对。

3.培养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大学教育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这样的素养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在一定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创业者专业知识能力的高低,对创业成功有重要影响。一方面,可以为其创业提供专业支持;另一方面,良好的专业素养是获取别人信任的重要因素。这些都将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4.大学生创业教育不仅仅是要使学生具备创业的能力,也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大学生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平台,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这不仅是促进我国经济转型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1.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性。创新精神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些心理特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它是一种潜在的东西,但是从人平时的说话做事中都能够体现出来,创新能力强的人总是富有激情,能够另辟蹊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一个人要在现代社会中取得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首要的是创新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创新精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大学生创业潜力和创业成功率的重要保证。在我们看到的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中,有很多是由于缺乏创新精神导致的。有的企业虽然一开始创业成功,但是由于后期创新能力不足,在以后发展过程中遭遇很多困难,没有办法长远经营下去。相反,如果有足够的创新能力,那么在以后的每次挑战中都能够抓住机会,使企业获得发展。[1]

2.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的途径。进入创业时代,我国高校对创新精神教育和创业教育之间关系的研究一直都在尝试。中国高校努力的方向,就是通过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的融合,再加上高校的创业价值观,形成创业者和高校独有的创业理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业精神。(1)教师教学中要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大胆鼓励学生质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走传统教育的路子,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想学、会学、善学,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学会质疑,运用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条件。(2)要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和能力,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潜能,结合兴趣爱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轻松的环境,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中产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自己的创业点,为创业创造条件。(3)创业教育不是单纯的功利心的教育,也不是教学生速成创业,而是要注重对学生核心意识的培养。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要开设基础的素质教育课程,也要有创业教育独有的培养创新能力和核心意识的课程,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更好地培养[2]。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创业能力的提高

1.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关系分析。随着创业时代的来临,高校已经认识到了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在众多接受创新创业教育的大学生中,具有良好创新精神的学生总是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体会和更好的接受能力。从大学生创业过程来看,创业能力的高低和创业能否成功有密切关系。从创新精神含义来看,创新精神不仅具有对新事物的发现能力和事物之间关系的发掘能力,还具有对未知事物的不断进取,积极探索的精神状态,更重要的是对事物的批判质疑能力,是对一个人综合精神状态的反映。[3]

2.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的途径。创业能力是创业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保障。对于大学生而言,创业能力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应变能力、持续学习能力等,这些能力需要通过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来实现。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1)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基础创业知识。通过创新创业教育,首先让学生具备基础创业意识,只有先具备对创业的热情,才能谈以后的发展。接下来是让学生掌握更多创业技巧、创业流程,让学生拥有基础创业知识。(2)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素养等创业能力的培养,要有高校整体氛围的熏陶。有意识,有能力,有精神,才能提升创业成功率。高校的创业教育不仅是要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要形成高校特有的创业价值观,将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创业教育中,形成高校创新力,培养高校竞争新优势。(3)加强创业实践活动,以项目和竞赛为载体,提升学生创业能力。目前社会上的创新创业活动众多,可利用的创业软件也很多,比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创业计划大赛等,这些竞赛活动对于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大學生的创业能力是十分有用的。

四、結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就是对学生创业技能和创业知识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先让学生接受系统的创业知识教育,为创业提供专业基础;第二层次就是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只有学生具有高度的创新精神,创业才能持久。

参考文献:

[1]陈思琦.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9):79-83.

[2]郑旭辉,李坤皇.高校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4):97-105.

[3]鲁宇红,张素红.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人才教育关系研究[J].成才之路,2016,(2):1-2.

Key words: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innovative spirit;entrepreneurial ability;utility

创新创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被学术界广泛关注的一大热点,在我国大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响应“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解决我国就业难的重要途径,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大学生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以及对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的比较研究分析,旨在提出加强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大学生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同时,由于国际贸易方面的全球竞争正在加剧,涉及全世界公司的经济资源劳动力和资本的竞争加剧。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创业精神成为个体就业与创新以及社会经济增长的一种驱动器,社会成员的创造力和创业能力的整体提高逐渐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职责和未来发展趋势。据此,世界上很多国家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创业教育的探索。美国作为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创业教育体系和丰富的经验。本文旨在通过对发达国家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比较研究,得出对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借鉴意义的结论。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创业教育比较研究

中国分类号:G4

一、发达国家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1947年,美国百森学院在全球首次开设创业课程,开创世界创业教育之先河,此后,各国纷纷在高校开展創业教育。创业教育被人们认为是未来人应该掌握的证明一个人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第三本教育护照,是一种培养和提高生存能力的教育。美国创业教育协会认为创业教育旨在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创业是一项终身的学习过程。创业教育并不仅仅是为了解决就业,而是一项终身教育。美国创业教育课程已涵盖到从普通教育到高等教育各个层次的正规学历教育,覆盖面相当广,美国高校已形成一个适合高校自己情况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美国创业教育注重案例研究,将案例研究作为创业教育的一种重要的主要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创业成功和失败实例的解剖,培养学生对创业问题的分析与判断能力。同时,美国创业教育还广泛使用基于问题、基于行动、基于权变、基于体验的教学方法,注重对基本问题的解决训练创业行为的培养反思能力与创业体悟的培养。

随着美国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英国也开始着手进行创业教育。英国创业教育初期秉承一种功利性价值的理念,通过鼓励大学生创业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很强的功利色彩,但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随着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英国创业教育理念逐渐从功利性转向非功利性,其主要目的不再是促进就业,而是揭示创业的一般规律,传承创业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心理个性品质和创业能力。英国政府认为,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创建企业,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以适应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并将创业作为未来职业的一种选择。

在创业教育的理念目标上,发达国家始终认为创业是一项终身学习的过程,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就业教育,而是属于终身教育范畴,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就业,更重要的是学生创业意识与创业精神的培养,为学生以后的生活与工作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是一种素质教育,不追求眼前的功利,而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与人生理想的实现。

同时,发达国家都给予创业教育便利的创业政策,使创业的种子有一个良好的发芽土壤文化环境,发达国家也给予了创业教育大量的经费支持,经费来源既有政府部门的,也有来自经济企业界的,还有来自民间捐赠的。可以说,发达国家的创业政策与创业资金为他们开展创业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支持性系统,极大地推动了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发展。

二、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2002年4月教育部开始启动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先后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9所高校进行创业教育的试点。当前,我国许多高校虽以创业竞赛、创业实践课程设计、创业论坛等各种不同的形式开展创业教育实践,但其的创业教育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与美国、英国等高校创业教育实践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在模式构建、师资储备、课程设计、活动安排等诸多方面处在一定问题,无法及时有效地回应社会的要求,迫切需要创业教育相关理论的指导和借鉴国外创业教育实践的成功经验。

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够成熟、课程设计不合理、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创业教育配套机制不健全等方面。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不够成熟

目前我国大学生对创业仍处于“高热情低实践”的状态,每年选择创业的比例仅为5%,与发达国家(20%-30%)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而就在这5%的创业中,全国大学生创业平均成功率只占3%。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我国“211”高校中开设相关课程的学校不足一半,即使是已经开设的高校,也存在授课和考查流于形式的问题,经常发生学生在汇报学习成果之前临时抱佛脚,随意应付教师,而教师不加检验即允许学生汇报通过的情况,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缺乏成熟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而导致的。

(二)创业教育课程设计不合理

课程教学是高等教育最基本的教育形式,课程则是教学过程的核心。通过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的分析,创业教育课程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1. 课程形式单一。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仍然沿用“封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创业实训、实战模拟、实践体验等多种形式教育在创业课程中的比重较低,很多地方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还是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模式,辅以其他一些活动。这些课程缺乏学生主动参与和创业实践的机会,不能有效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从而影响创业教育实效。

2. 课程数量有限。据统计,我国107所211高校中仅有41所高校开设了创业相关的课程,而美国有1600所以上的大学提供了2200门以上的创业课程。相比之下,我国很多高校提供的创业课程数量大多都非常有限,甚至仅仅局限于一门《创业管理》或《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很难满足大学生创业理论学习和创业技能训练的需要。

3. 课程细分不够。我国创业教育先行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专门成立了“创业管理培训学院”,面向本科生提供创业管理入门、商务沟通与交流、创业实务三门必修课,并提供团队训练、拓展训练、创业市场调查、公司法与合同法、创业财务基础等五门选修课。但与美国斯坦福大学(21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3门)等高校相比,这些课程设置仍存在课程细分不够,对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学生培养支撑不足等问题。

(三)创业教育师资力量匮乏

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职业素质、讲授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拥有创业实践指导能力。在创业教育师资建设方面,我国各高校都面临着巨大的需求缺口。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创业教育快速发展的瓶颈。

1. 教师总体数量有限。作为新兴学科和课程,多数高校近年来的创业管理的教学师资培养还不能满足实际教学的需要,尤其是缺乏相关专业背景的教师。

2. 教师讲授技能不足。我国高校教师大多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高校从事教育工作,许多教师在接受相关知识培训后就为学生授课,讲授的内容多为理论讲解,将创业教育课程学术化,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

3. 教师实践指导能力弱。为了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大多数高校聘请了一批企业家或创业人士担任客座教师,尽管这种安排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但有限的几次讲座缺乏系统性,加之外请的部分创业者或企业家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效果有时不尽如人意。

(四)创业教育配套机制不健全

近年来我国创业教育逐渐升温,但是很多高校关注的只是少数人的“创业活动”,而不是多数人的“创业教育”,一些高校更愿意做短期内能够收到成效的功利性探索,希望通过创业达到短期、快速缓解就业压力的效果。这就导致了创业教育配套机制,如资金配套机制、孵化机制、政策保障机制等跟不上,阻碍了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发展。

1. 创业实践扶持资金短缺。资金是高校进行创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解决学生创业实践的资金主要有政府设立的创業基金、民营企业家设立的投资风险基金以及学校设立的创业基金,但大多数创业基金的可运作资金都非常有限。先行创业教育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创业基金为300万,复旦大学的创业基金为1000万,即便如此,其示范作用仍是十分有限的。毕竟学校不同于盈利机构,在校友捐赠等模式尚未成熟的条件下,我国绝大部分高校很难拿出大笔资金来扶持学生创业实践。

2. 创业孵化场地配套不到位。孵化场地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创业实践教学发展瓶颈。创业孵化的场地可以是能够模拟创业环节的商业实践场地,也可以是简易的实验室场地,是学生走向市场,从事商务活动、科技创新、成果转让及商业化活动,实现自主创办、经营企业的重要场所。但这些都需要学校能够在用房、用地以及硬件配套设施上给予支持,然而由于受到资金、条件以及重视程度等方面的限制,很多学校未能提供孵化场地或者场地非常有限,从而阻碍了部分学生创业实践的实现。

3. 创业实践政策保障不完善。高校创业教育相关配套政策的保障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另一瓶颈。十年来,尽管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如提出允许大学生休学保留学籍创业,对大学生创业贷款放宽标准,对大学生创业减免税收等诸多方面的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对创业教育实效的影响却很有限。一方面,这些政策多数属于鼓励大学生离开校园参与创业的政策,未能给予面向全体学生的创业教育支持;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未能制定具体的保障措施或实施细则给予配套支持,从而影响了实施效果。

三、发达国家创业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1.明确创业教育目标,转变创业教育理念。创业教育的目标不只是提高就业率,而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与创业精神,让学生能够像企业家一样思考。要摆脱当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等同于就业教育等同于培养企业家教育的状况,就必须明确创业教育的目标,转变创业教育的理念,“创业”是一种行为模式,是一种应该被鼓励的态度,创业行为和精神是可以通过教育而习得的。欧洲委员会认为,“只有少数人生来就是创业家,但教育却可以激发年轻人的创业理想。创业不应仅仅看作是自己开公司,事实上,创业是每个公民日常生活和职业生涯取得成功所应具备的一种普遍素质”。因而,我国要树立创业教育是面向每个人的教育理念,确保创业教育紧紧围绕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精神为主来开展,真正发挥创业教育的本体功能,即培养具有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与创业精神的人。

2.完善创业课程体系,改革创业教学方法。创业教育课程应该在传统专业教育课程基础上突出创业,要把创业常识创业心理和创业技能市场经济公关和交往法律和税收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纳入到高校课程体系中。创业课程无论从课程结构安排还是教材编写体系,学术界还没有达成共识,这些都影响了创业体系的完善和模式的有效生成。应该重视创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力度,探求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结合与双向融合方式,探索将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的方法,形成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活动等诸方面全面融合的新方法体系 研究创业教育中的经典案例,积极推进案例教学法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探讨基于问题、基于体验、基于情景的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在创业教育中开展研究性探索性教学,通过讨论模拟实训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

3. 提升创业教师能力,走创业教师专业化之路。由于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因此,应该加强高校创业教师的培养力度,逐渐提升创业教师的专业性。一是可以在知名高校的商学院加大创业学的研究力度,并基于创业学科的建设培养大量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二;是将现有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根据各个教师的实际情况送往商学院与大型创业企业学习与培训,逐渐提高现有创业教师的素质;三是聘请国外接受过正规创业教育的人士与知名企业界成功人士承担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任务;四是加快来源多元化的创业教育教师团队建设及其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创业教师专业化进程。

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浓郁创业环境氛围。高校创业教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政策的完备是分不开的。政策的完备可以促进创业环境的改善,而创业环境的优越又可以促进创业及创业教育的发展。由于经验不足,我国的创业政策操作性不强,应该逐步增强政策的可操作性,使制定出的政策能够促进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不断完善现有的创业教育政策,良好环境的形成不仅是政府的责任,还需要社会企业高校等多方面的努力。要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筹建“大学生创业启动基金”,建立和完善风险投资体制,地方政府要切实落实“银行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对从事微利项目的贷款利息由财政承担50%”等国家政策规定。

【参考文献】

[1] 刘帆. 美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模式及其趋势[J].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8, (4)

[2] 尚秀丽. 英国创业教育的成功可鉴之处[J].人才开发, 2011(5) :40~43.

[3] 朱小娟. 高校创业教育中的误区分析及对策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8,(10)

[4] 周淑琴.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J]. 科技创业月刊, 2011(12):23-25

[5] 尚秀丽. 英国创业教育的成功可鉴之处[J].人才开发, 2011(5) :40~43.

创新创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 研究生 实训课程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正在我国高校中如火如荼地展开。然而,目前在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最主要的受众对象仍以本科生为主,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就业渐入困境。研究生和本科生相比,在认知能力和知识、技术的掌握上有一定的优势,在创新创业技能上有更大的潜力。创新创业实训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帮助提高其创业能力,也可以帮助学生客观评价自己的创业技能。针对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研究生培养特点和需要,建设和优化创新创业实训课程,更有效地激发研究生的创业意识和激情势在必行。

1 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训教学的发展现状

1.1 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发展不均衡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教学过程的简称,创新创业实训是指培养创新精神、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实践训练。当前,国内各高校开设的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呈多样化特征。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开设的创新理论和创业实训课[1];清华大学设有专门的创新创业教学实践项目:开设创新与创业方向、创业投资、创业管理、创新财务、研发管理、项目管理等多门实训课程;黑龙江大学编制印刷了《创业教育读本》,并制定《创业教育学分管理条例》对实践有学分要求;宁波大学制定《创新学分和技能学分实施办法》;重庆大学设有研究生创新创业基地,为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场所,有专业老师指导研究生的创新创业实训。

1.2 创新创业实训课程缺乏系统性

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是转变高等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是缓解研究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然而,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在许多高校中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训课程缺乏系统性,主要方式只是围绕创业讲座、创业论坛、创业大赛方案策划等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部分高校虽然开设了创新创业实训课,还不能建立面向全体研究生的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体系,也没有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主流教育体系中,教学管理上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表现在:(1)教学形式单一。部分高校创新创业实训课程着重于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教学评价缺乏客观性。(2)教学内容不统一。创新创业实训在高校的不同院系采用不同教材,讲授内容也不一样,难于进行整体评价与考核。(3)教学方法简单。一些高校参照就业指导课来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或者把创新创业作为素质教育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教学效果差。

1.3 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低

创业是就业的重要途径[2],就業是创业的内在动力。成功的创新型创业与其专业知识密不可分,对新知识、新技术的依赖程度高。在教学内容上,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实训教学相结合尤为重要。然而,目前,国内很多高校研究生专业课与创新创业实训课相脱节,在研究生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不能将创新创业实训课程设置、课程学分等与专业培养进行有机的融合。

2 创新创业实训对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

2.1 激发创业热情,增强创新意识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就业压力随之增大。为缓解就业压力,开设创新创业实训已势在必行。创新创业实训,能大大提升研究生对的创业的直观体验,通过创业实训,模拟创业过程,把专业理论知识用于创业实训项目中,在创业实训中体会风险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合作意识等。以此产生创新思维,再用创新思维指导创业实践,实现“意识到实践、实践到意识、意识再到实践”的良性循环。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热情也得到很大提升。

2.2 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实训教学有别于传统的理论教学,在创新创业实训中,通过企业设立、企业经营、企业管理等模拟操作,真实再现创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通过相关实训课程训练,可以提升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强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研究生的执业能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办公能力等;另外创新创业实训使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得以显著提升。在实训中明白“创新”“创业”深层次的意蕴和意义,通过积极思考,把其所学的专业知识创造性地指导生活实际并解决现实问题。

3 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训课程教学的探索

3.1 实训课程的教学应结合研究生的教育特点

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培养目标更高一些,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与完善也是必然趋势。目前,大部分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体系不够完善。由于重视不够,不少高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创新创业实训教学以碎片化为主,缺乏整体架构,受众面也不够;创新创业实训课程缺乏针对性。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应侧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本科生应注重创业能力的培养,这样有利于合理整合资源,创新创业教育也会更有成效;创新创业实训与专业学习相脱节。研究生在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上比本科生有优势,创新创业需求上对于知识和技术的依赖也相对高。因此,要把实训课程与专业学习相融合,嵌入到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中。

3.2 实训课程建设的实践与完善

研究生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设计上应考虑如下因素:(1)符合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以提升研究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前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注重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不同学科之间具有不同的优势,充分利用其优势互补、交叉融合,培养研究生的批判性思维,在常规中寻求突破;(3)优化实训课程的教学模式。从传统模式向自主学习模式转变,借助于互联网技术,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融合课内外学习,既便于研究生合理安排自身学习,也丰富了实训教学资源;(4)完善实训课程评价体方式。传统的研究生课程以考核为主,评价方式和内容比较单一,采用多样化、多形式的实训评价方式,对于监控实训的效果大有帮助,也是研究生创业实训课程优化与完善的内在要求。

4 结语

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国家建设的战略需要,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内在需求,也是推进我国经济转型、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更是破解研究生就业难题的现实需要。开设研究生创业实训课程有利于培养研究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杏芬.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22-26.

[2] 李树涛,李建,刘韬.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模式与教学实践——以湖南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8(9):22-26.

[3] 李姍霖,熊淦,吴亭燕,等.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7(6):45-50.

[4] 管淑波,高兴成,王子鸣.创业实训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影响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3):158-160.

创新创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 旅游专业 培养体系 能力培养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专题)项目: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路径研究——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7SJB1127)、全国旅游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研项目“旅游类高职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机制与路径研究”(项目编号:LZW201706)、江苏省教育科学 “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乡村文化振兴视角下农职院校文化育人机制与路径研究”(D /2018 / 03 /16)的研究成果。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新引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我国高等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和发展趋势。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调查的数据显示,2019届高校毕业生选择创业的比例约为3.94%,在特殊原因影响下,不少应届高校毕业生将更多地走向创新创业的道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受到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旅游专业是与经济发展转型联系密切的新兴学科,从休闲农业旅游新业态发展形势来看,乡村旅游相关从业人员缺乏旅游专业知识,乡村旅游项目策划缺乏创新的创业思路,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旅游专业人才极其缺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全面综合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是当前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基于此,课题组以农业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旅游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内涵及其现状,通过对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内涵、特征及结构的深入研究,尝试构建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以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大学生为基础开展实证研究,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研究的重要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一是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当今高校纷纷探索优质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创业能力培育体系的探索和构建,将很大程度上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体系建立提供支撑,有效豐富其理论体系。

二是对解决高校创业教育的瓶颈问题有理论指导作用。我国创业教育相对西方国家起步较晚,存在创业教育理念方法相对落后、师资队伍本身创新创业素质水平不高等瓶颈问题,构建大学生创业能力培育体系的过程也是对这些问题做出回应的过程,其结果必然能够对这些问题进行反馈和理论指导。

(二)实践价值

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大学生创业属于科技型创业。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孵化生成更多的服务型中小企业,从而促进新兴产业的生长与发育。

二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需要。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高地,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有利于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更快发展成为真正的人力资源强国。

三是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需要。人们已经对“创业能实现就业倍增效应”等观念基本达成了共识,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无疑对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有着现实意义。

二、农业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现状

从目前来看,在大众创业的浪潮下,农业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也受到一定的重视,一些高职院校开始有意识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知识,也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是受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仍存在一些尚待解决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现象严重

高职院校尽管意识到旅游专业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也开展了相关的活动,但是在对学生具体进行创新创业培养时,仅仅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没有能够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之初把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地融为一体,让学生感觉到就业指导课程就是为就业开设的指导课程,很难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

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没有深入理解什么是创新创业教育,让其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精神更无从谈起,从而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两张皮现象特别严重。

(二)专业的创新创业师资缺乏,实践体系不健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师十分缺乏,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创业指导课,但是担任课程教学的人员都没有相关背景知识,随意性很大。

如果本校的教师不足,有的高职院校还会聘请旅游企业人员担任创业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任务,虽然旅游企业人员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缺乏教学技巧和耐心。

此外,具有专业背景的旅游专业教师也没能深入研究专业知识和技能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点。

(三)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相对缺乏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资源投入方面存在不足,包括专业教师资源、基础设施资源以及教材资源等。农业类高职院校中开设的旅游专业大多数都是不受重视的小专业,经费投入不足。同时,由于农业类高职院校与企业、政府以及行业的联系不是很密切,也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导致学校层面无法为学生搭建创业孵化实践平台。

三、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创新实践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探索起步较早,自2008年开始,学校创立了全新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各个专业都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和实践也就此起步,开展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创立“项目式教育、双轮式驱动、课题化管理”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学院围绕一、二、三产业专业群,推出了园林景观设计、乡村旅游、应时鲜果、宠物保健、食品加工等创业教育项目,以校内生产性实训平台、校外创业孵化基地(主要是中国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的农业龙头企业)为基础,将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培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创建了“项目式教育、双轮式驱动、课题化管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专业技能培养为基础,开发双创项目,依托校内校外雙创实践平台,运用课题立项的管理方式开展项目管理,建立了双创项目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2009年学院“项目式教育‘双轮式驱动’课题化管理”创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此基础上,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2017年荣获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8年又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二)建立“围绕专业技能,开发双创项目 嵌入课程教学”的旅游专业课程体系

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在顶层设计的大框架下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细化了创新创业素质能力标准和要求,构建了创业素质模块、专业基础知识模块、创业核心能力模块、创新素质拓展模块、模拟创业孵化实践模块课程体系,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学院围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从专业课程中筛选出核心技能,围绕核心技能,开发建设了创新创业项目库,并将项目实施嵌入课程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从而与课程教学融为一体,实现了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三)建立校内校外联动的旅游专业大学生双轮驱动实践平台

1.校内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两园一街”

“两园”,即江苏农博园、江苏茶博园,占地5000余亩,分别是国家3A级和4A级景区,为旅游专业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一街”指大学生创业一条街,一万余平方米,为旅游专业创业社团提供了孵化平台。“漫游天下”旅游创业社团以“一二三产融合”理念为指导,凭借两大国家级景区的丰富旅游资源,实现了突出农业特色的旅游体验,从生产到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锻炼学生旅游职业素质。

2.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

加强与校外旅游企事业单位密切联系,以就业实训基地为依托,建立校外创新创实践平台,先后与国旅江苏分社、茅山和宝华山景区等省内多家旅行社和风景名胜区签订创新创业实践合作协议,按照产教融合、工学结合的实践路径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校内校外实践孵化联动。

(四)形成“三依托三融合”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体系

1.依托课堂教学,将创新创业项目融入课程教学

课堂教学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除大学生创业基础(理论/实务)等基础课程外,学院按照以创业项目为导向的理念,围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课程教学并组织实施,实现了以创新创业项目为基础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专业技能培养以创新创业知识能力储备为重点,创业项目与课堂教学融为一体,形成了“工、训、学、赛”四位一体教学模式。

学院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旅游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项目贯穿课程教学实训全过程,实现了“在校学生—岗位实习生—景区定岗—景区实习生—景区员工”的角色循序轮换,以此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创业能力。

2.依托创业社团,将创新创业项目融入孵化实践

陆凯等人在探讨高校社团文化育人机制时提出,社团文化育人作用的发挥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三重递进循环结构”。

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自2008年开始组织成立了“漫游天下”创业社团,由专业老师担任导师,学生带资入股,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按照旅行社的组织架构组建主营团队和外围营销队伍,实现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创业孵化锻炼全覆盖。

学院大学生创业园为模拟经营的公司颁发营业证书,并提供免房租经营场所和公司经营的专题培训。

通过将创新创业项目与孵化组织融合,强化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直接面对市场、自主模拟创业能力。

3.依托校内外基地,将创新创业项目融入实践平台

通过建立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学院旅游专业学生深入一线实践锻炼,促进了创新创业素质提升。

例如,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依托校内江苏农博园和江苏茶博园两大景区和校外国旅江苏分社、盐湖城景区、茅山景区等校内外实践基地,采用工学结合的模式,让学生进驻导游服务站、景区营销部和景区策划管理办公室等部门,直接参与景区的服务与管理,锻炼了学生的创业素质。

(五)建立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制度保障体系

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三依托三融合”制度保障体系是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针对旅游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特点,结合高校自身特色,建立创新创业教育、企业顶岗实践、模拟社团创业孵化、校企合作管理办法等系列规章制度。

建立创新创业项目学分制度并纳入学业考核要求。对于在创新创业项目中取得突出成果的学生在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四、小结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职院校使命所在。从人才培养角度看,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适应了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的时代要求,但是建构一个全新系统不可能一蹴而就。创新创业教育犹如一个生态系统的创建,需要教育管理者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强化生态文化理念,同时也更加需要政府、高校、社会、企业、家庭、学生等创新创业体系中的各个元素相互协同,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提供更加优质的外部环境。

参考文献:

[1]敬翠华.浅析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6).

[2]王庆华.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推进策略[J].现代职业教育,2021(17).

[3]陆凯,杨连生.以文化人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文化育人机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7(9).

(作者单位:毕德全,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吉根宝、钱兴霞,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创新创业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化学化工 创新创业 孵化基地 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大学教育改革中,无论是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或者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转型发展改革、新工科专业建设,都强调“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要求学校将创新创业实践贯穿教学体系中,积极加快创新创业软硬件整合和建设,打造符合学校和专业实际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信阳师范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2012年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化学工程与工艺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化学化工类专业2015年批准为河南省高等学校专业(集群)转型发展改革试点专业。为推动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和一流本科教育建设,开展了化学化工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实践。

1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规划确立

(1)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的作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主要包括政府创办、科技工业园区创办、多元化合资创办 [2]等类型。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既是大学生创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师资培养基地,又可孵化学校科技创新项目、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3]化学化工类创新创业孵化基地致力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化学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社会需求的有机融合,将专业教育和化学化工类专业集群转型发展、就业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应用型化学化工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造一流本科教育。

(2)化学化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规划。为“突出对学生的化学工程和创新能力培养,引导化工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高级化学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过程,更加明确高等化学化工类教育应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服务化工行业企业需求”,化学化工学院利用教学场地,将企业的技术、设备、人员引入学校,使学院的师资、设备与企业结合,建立“校中厂”和“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结合企业生产开展人才培养,按照企业标准组织生产和管理,从而建立生产与实训一体化的创新创业实训模式,实现校企双赢,为化学化工类专业集群实现由学科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向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转变提供良好的基础平台支撑。

2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实践

(1)孵化基地与社会的融合。目前大多数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依靠学校自身有限的资源服务创新创业项目,缺乏与社会的融合度,也不利于创业成果的转化与学生实践的需求。[3]为深化校内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与社会的融合,2015年以来,化学化工学院充分利用优秀校友资源,联合海客迈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甾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津金汇药业集团和北京一轻研究院,建立了“海客迈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信阳师范学院研发实训实验室”、“河南甾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信阳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孵化基地”、“信阳师范学院、北京一轻研究院、天津金汇药业集团、河南甾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基地”。

(2)创新创业团队的组建。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以学生为中心,博士教师做技术指导,在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下,主要吸收大学生和教师参与创新项目研发和创业项目孵化,成立了项目研发团队、生产实践团队、产品营销团队,分别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研发、创新产品生产和产品营销。

(3)創新创业项目的选择。创新创业项目依据合作企业生产开展。河南甾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新兴际华集团下属子公司,是河南省医药行业20强、信阳市高新技术企业,承担了一批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科技部的国家级项目,主营甾体激素原料药和氨基酸表面活性剂的研发和生产。海客迈斯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英国HIXMAS上海全资子公司,专注于日用品、皮革、乳液、纺织、造纸、冷却水处理、汽车工业等领域的杀菌、消毒、抗菌、防腐处理和技术服务。北京一轻研究院主办《食品工业科技》杂志,主要开展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开发新产品销售等。基于此,化学化工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项目以天然活性氨基酸系列美容洗涤洁护品、高科技生物制剂类生产研发为主。开展了天然活性氨基酸洁面皂、液体皂、沐浴液、洗手液、果蔬净等系列美容洗涤洁护品研发、生产、营销;承担了“氨基酸+茶皂素+薰衣草精油水晶皂”、“合成季戊四醇四€%[-巯基丁酸酯的工艺研究”等研发项目;开展了高科技生物制剂“脚洁士”的生产和市场营销。

3 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成效

经过近三年实践,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1)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团队的“氨基酸洁护产品研发及推广应用”、“天然活性氨基酸水晶洁面皂的研制”获批国家级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2)在第十三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天然活性氨基酸水晶洁面皂研制”获科技发明制作类二等奖。

(3)在第三届河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创业项目《氨基酸洗护伴侣——新一代表面活性剂的时代》获一等奖;在2018年“创青春”河南省创业大赛中“氨基酸系列洗护用品研发及推广”获创业计划竞赛一等奖;在河南省第一届大学生化妆品双创论坛上,“氨基酸+茶皂素+薰衣草精油水晶皂”制作成果展示获得优秀奖;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团队主要负责人获学校第12届校园明星称号。

(4)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研制的天然活性氨基酸洁面皂、天然活性氨基酸冷制皂、天然活性氨基酸儿童沐浴皂、天然活性氨基酸植物精油皂、纳豆激酶皂、脚洁士等产品,已实现线上线下销售。

(5)孵化基地依托河南甾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海客迈斯(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业设立了“优秀学生创新创业奖励基金”,资助优秀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

4 结束语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新使命。教育部提出一流大学的基础是一流本科,“本科教育是一流大学的立校之本”,[4]国家发展靠创新驱动,国家繁荣靠改革推进,因此,大学教育更应该重视大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并借助社会力量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小天,何旭.贵州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研究与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5(16).

[2] 刘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视阈中的政府职能转变[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3).

[3] 杨珩.高校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研究[J].创业研究,2018.9(4).

[4] 魏银霞,王金辉.一流本科教育:南洋理工大学的理念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8(8).

创新创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大学生;创业教育;创业意愿

一、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创业教育的开展,让学生更了解企业的构成,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够把学生引入正确的创业道路。在学生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积极创业的精神能够让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有效的就业,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率。创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对学生自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了解社会的关键步骤,也能让他们掌握一些生活技能。社会需要的是有能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人才,而不需要社会负担,开展创业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可以培养他们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并且开展创业教育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依赖心理进行治疗,增强他们的社会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为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繁荣稳定都有非常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存的主要问题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教材;创新创业教育的任务与目标不够明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缺乏合理热衔接等。可喜的是,我国部分高校也开始开展创业教育的试点工作,从试点高校来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设置上在两种基本作法,一是作为专业选修课,只对特定专业学生开设。二是作为公开选修课,以全部学生作为开设对象。从中不难看出,大多数都是以开选修课的方式来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基本上没有列入必修课程,从而很难期望取得教育成效。此外,在教学实践中,教材的选用缺乏适用性,教学方式、方法也普遍较为单一。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有待提高。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既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一定创业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然而在我国各高校中兼备这两种素质的师资还十分缺乏。目前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里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和培训的教师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类是原先从事企业管理科教学的教师, 由于“学院派”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甚至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在接受短期的相关知识培训学習后就为学生授课,往往流于理论讲解, 缺乏实际经验, 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化、学术化, 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另一类则是担任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老师。他们在具体指导实践中主要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应聘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基本谈不上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指导工作。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创业教育的社会环境方面,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不完善、不系统、不配套,缺乏可操作性。虽然政府确实提出了一些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如规定大学生自主创业在一定期限内免交相关行政费用,但相对于大学生创业,政策扶持力度有限,难以起到较大作用;二是资金支持方面,由于资金条件的限制,学校教学条件和科研实验设施较差,学校在给予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方面的支持很有限,学生实际获得资金资助的比例不高。三是创业教育实践方面,由于各高校普遍面临的条件和场地的限制,很难建立适合大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基地,加之校企合作方面的欠缺,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数只能“纸上谈兵”,很难取得实效。

三、高校如何开展创业教育

(一)搭建创新创业素质训练平台,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1.以科技竞赛为抓手,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意识。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是高校共青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立足点,也是培养大学生创业兴趣的有效途径,并在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体系。此外在竞赛过程中还可以推动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情趣,增强青年学生的创业主动性。

2.以社会实践为依托,激发青年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共青团通过组织暑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坚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教育紧密结合,力争在实践中不断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强化创业内驱力。在高年级团员青年中开展“学业、就业、创业、事业”为主题的大学生社会实践主题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创新创业培训,锻炼其执行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为他们将来有效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专业课教学要积极发挥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作用。

首先,专业教学的内容不能拘泥于书本,要紧跟时代需求,作相应的调整和扩充。专业教师要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要将专业技术前沿的动向和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专业教学所采用的项目、案例和载体要来自于真实的生产实践,专业教师要跟踪新技术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努力把生产一线正在使用和短期将推广的技术以及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引进课程教学中。

其次,教学方式要灵活,教学手段要多样化,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如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集体讨论式”等,借助网络资源与多媒体手段,引入师生互动的平台,使教学由传统的教师中心、课堂中心、知识中心逐步向学生中心、实践中心、能力中心转移。

参考文献:

[1]张玉教,郑琳娜,于涛.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知识经济,2010(4).

[2]王贤国.浅析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主要问题[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4).

[3]谭力文,曹文祥,宋晟欣.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5(11).

[4]邓淇中,周志强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问题与对策.《创新与创业教育》2014.

[5]张月.大学生创业教育问题思考.《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9,25(3)

作者简介:

袁媛(1996-),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本科在读,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工程造价专业。

刘丽(1978-),女,汉族,宁夏银川人,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讲师。

陈万鹏(1992-),男,汉族,四川乐山人,西华大学建设与管理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毕业生。

上一篇:细节护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管理学院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