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自考论文范文

2023-09-16

金融自考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自学考试 数控技术 培养目标定位 改善助学支持体系

1 引言

近年来,受众多教育方式对自考生源市场形成挤压,加之高校扩招、高职高专教育和其他高等教育形式快速发展的影响,使得自学考试生源减少,陷入了困境,尤其是工科自学考试专业成本高,难度大,考试通过率低,发展规模更是面临逐年萎缩的窘境。但是辽宁省自学考试数控技术专业(应用本科)却逆势而上,近年招生规模逐步增大,截至目前,约有12个助学单位的二千多名考生通过了毕业设计答辩。这充分反映了该新专业定位准确,顺应了人才市场需求,所采取的发展措施得当。

然而,对于一个新的自学考试专业,创办容易发展难。在普通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众多教育方式对自考生源市场形成挤压的形势下,自学考试数控技术专业要想保证稳定、持续的发展,仅仅依靠以往的工作理念是不行的,必须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2 找准自学考试数控专业的自身定位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普通高等教育连年大规模扩张,2012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167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9%。按照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阶段认定,毛入学率低于15%为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化教育阶段,超过50%为普及阶段,中国的高等教育早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迈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自学考试生源不断减少,其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

而目前自学考试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课程设置和专业评价体系等的主要参考仍然为普通高等教育相关标准。而随着自学考试教育的逐步成长和不断完善,自学考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如果仍然按照普通高校的标准去评价自学考试,那么无论在教育方式还是制度创新方面,它不但缺乏自己的发展空间,而且也极度缺乏竞争力,对于自学考试的发展不但行不通,而且会形成很大的障碍,自走绝路。

置身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学考试数控技术专业,必须找准自己在高等教育体系和层次中的定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审时度势,主动适应,开拓创新,适度超越。

2.1 以实用、够用为度,向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方向发展

首先,应该承认自学考试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别和区别,承认自学考试生源与高等教育生源之间的差距。自学考试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不可能完全相同,其评估体系也应该有所不同。普通高等教育着力培养是学术研究型或技术研究型人才,而自考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根据考生的意愿并结合现实社会的要求,改善或提高在学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其次,目前的自学考试对普通高等教育的依附力过强,长期以来重视学历考试,忽视考生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教学相对较弱;为了能顺利通过考试,拿到合格证,考生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掌握,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考教材多为大学教材的浓缩或节选,不符合多数自学考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缺少相对的独立性,长期以来重视课程考试,而忽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其考核方式和管理方式过于循规蹈矩。

自考办学特点和优势在于它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功能性。只有找准自己在高等教育体系和层次中的定位,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才有可能摆脱自身困境,持续健康发展。建议将自学考试教育的功能定位于根据现实社会的要求改善和提高考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将自学考试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考核科目和教学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度,充分发挥自考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在保证教育质量和总体培养目标实现的条件下,应该给主考院校一定的自主权,建立学分制,使其能在一定范围内根据社会需要和考生要求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尤其是实践环节的安排方面进行调整,尤其注重在实践环节对应考者进行基本技能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也能给考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空间,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结构进行某种选择和提高性学习。分析社会经济发展和机械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调研考生的知识需求变化,增加行业急需,学以致用的教学内容或实验环节,调整选学较少或知识陈旧的科目。主考院校联合自学考试的管理机构和行业管理部门共同选择教材,制定教学内容,考试范围和自考考试评价体系。

2.2 服务地方经济,努力办出开办自考专业地区的区域特色

自学考试的生命之泉在于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尤其是地方所开办的自学考试专业,与其所属地方或区域的发展具有特殊而紧密的关系,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应该是新时期自学考试教育的基本功能和重要任务,只有主动地适应并服务于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才能求得自身的生存与发展。辽宁省数控技术专业自学考试正是为了适应辽宁地区人才市场需求,满足制造业紧缺人才培养目标而开办的。根据辽宁地方经济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构建自考数控技术专业发展的应对策略,充分考虑产业发展和教育资源情况,借助自学考试灵活、开放的特点,强调其重应用、职业性强的优势,合理设置专业和课程体系,科学地把握好考试的指挥棒,培养学得会、用得上的高素质职业型、应用型人才。加强与行业的密切合作,根据行业要求和人才市场的变化,制定符合企业发展所需的专业人才,以培养“适销对路”的技术、技能型短缺人才为主攻方向,适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自考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

3 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1 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监控和考核,满足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长期以来自学考试对普通高等教育的依附力过强,在专业科目体系的安排上重视学历考试,忽视学生运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教学相对较弱;为了能顺利通过考试,拿到合格证,学生往往只注重书本知识的掌握,死记硬背,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自考教材多为大学教材的重编或节选,不能针对多数自考生的实际情况,缺少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在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和教学规律要求的前提下,自考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应该特别注意协调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比例,突出自学考试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区别,承认自学考试生源与普通高等教育生源之间的差距,适当降低对理论教学内容的要求,重点要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纯理论的东西要少或者不要,只考核要求考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加强对实践教学环节监控和考核。实践教学内容应该突出其实践性、技术性和可操作性要求,基本理论应简明扼要,业务技术方法要具体详细,并采用最新标准规范。从而为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使教育更紧密地结合社会需要、实际生产需要。

自学考试教学安排中的实践环节是对应考者进行基本技能及应用能力的考核,是引导学生重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重要环节。须增加自学考试的实践环节课时,将考生的实习实验考核成绩纳入学业成绩的总体评价中,改革考核标准,完善评价体系,与行业或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满足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

3.2 有针对性的设置教学内容,满足现实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以上的学科性教育大多提倡“通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宽口径,厚基础”,注重学生的基础素质培养,更多考虑毕业生的职业广泛性和环境适应性要求,强调课程的通用性和基础性。对此,自考工科教育则不能照搬,其专业计划和教学考核内容的确定更应考虑其针对性,即应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构建其专业考核内容体系,基于行业发展和职业要求,制定符合企业发展所需的专业考核内容,以培养“适销对路”的技术、技能型短缺人才为主攻方向。有时甚至可以针对某些职业技能进行训练,这样教育职业技术化的意味越发浓重,其招生效果会更好一些,上手会更快一些,可能更会受到考生和企业的欢迎。过分强调厚基础,其应用性和特色性经常会受到削弱。

4 做好与高职高专教育的沟通,是自学考试自身发展的机遇与需要

近年十多年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生源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从自学考试考生的年龄统计数据就可以明显看出。以辽宁省自学考试数控技术专业为例:在20世纪80、90年代,26 岁以上的考生占据了绝大多数,而近十年来,自学考试数控技术专业96%的考生年龄都在25岁以下,而且大专应届学生占自学考生的绝大多数。即使是已经毕业的考生,也几乎全都是在专科在校学习阶段报名参加的自学考试。高职院校等在籍学生已经是工科自考生中的主力军,并已经对自学考试体系及其发展前景产生重要影响;自考生源成分的急剧变化与我国现有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应该有着直接关系:首先,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原来的毕业生分配制度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人才需求与分配的市场化占有主导地位。企业间对市场的竞争发展到对人才需求的竞争,高学历人才炙手可热,而低学历人才市场则日见萎缩,职业收入差距日渐扩大。这种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部分中专和专科院校的学生纷纷涌向自学考试,希望通过此种途径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其次,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从而导致了职业结构的变化,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被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代替。很多考生或者感觉到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无法满足自身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或者感觉到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式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在科学技术高度交叉和综合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他们渴望掌握更多的技能,为了提高自己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需要以参加继续教育的途径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做好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教育相互沟通,是自学考试这种教育形式所面临的新机遇,对自学考试自身的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

4.1 做好与高职高专教育之间相互沟通,是自学考试数控技术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从自身定位关系看,高职高专职业教育主要是按照岗位职业所需要的能力或能力要素为核心来展开的,以培养能力为中心开展的教育活动。可见,自学考试工科应用型专业和高职高专职业教育在教育目标方面是互通的。在不单纯地强调专业知识或理论的系列性、完整性的基础上,更能强调知识的针对性及实用性,加强对技能性和实用性的考虑,有利于综合考虑考生职业导向的动态发展过程,根据社会发展和需求状态及时调整更新考核内容和实践环节,有效地引导和激发考生的积极性,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弥补应试教育的不足,加强人才培养的职业性和适用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自学考试应该从初创时期的学历补偿,向面向企业、面向职业、以继续教育为重点的方向发展。

自学考试就是要给学有余力的高职高专学生一个追求自我提高的机会,通过此途径可以提高职业的基本素质、职业适应能力、就业竞争能力以及持续发展能力。一方面,使考生有良好的职业技能和素质,具备就业的本领;另一方面,使考生拥有初步的基础素质,具备发展的潜力。

做好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教育的相互沟通,可以为自学考试提供大量的优秀生源,使自学考试也为自身求得更好的发展。

4.2 相互认可先前学习经历,增强学分互认

学分互认是指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教育之间可通过相关课程顶替、免修、专业副修等方式互相承认学习结果,包括学分的单向或双向认可。如前所述,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教育在教育目标上有着密切联系,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也会有部分相同或相近的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对这部分学习内容,两种教育形式应该互相承认。这种先前学习认定对考生的影响有: 不必重复学习已经知道的或能做的,把学习重点放在确实需要进行培训的知识与技能上;承认先前学习取得的成绩,缩短获得正式合格证书所需的时间。对自学考试的意义有:能最有效地利用现有教育资源,节约考核成本;能更好地满足考生需要,使其更乐意参加并完成学习计划;给更多的人提供平等受教育的机会。自学考试还应重视考生的先前工作经验,有必要加强自学考试与考生前期职业训练方面的沟通。

4.3 充分利用高职院校教学实践资源,改善助学支持体系

自学考试具有社会资源整合性的功能。自学考试数控技术专业面向制造业的教育必须建立适合职业教育特点的社会助学支持体系,特别是能够支撑实践动手能力的社会助学体系。广泛地与高职高专院校进行沟通,争取在高职高专院校里建立自考助学机构,充分利用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教学和实践基地资源,实现自学考试的最大效益。实践证明,社会助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自学考试生源的数量和教学的质量。凡是社会助学质量搞得好的助学机构,其招生量就多,教学质量就高,毕业生质量也好。社会助学在帮助考生学习和自学考试自身发展过程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5 结论

5.1 应将自考教育的功能定位于根据现实社会的要求改善和提高考生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将自学考试教育目标定位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课程结构和考核内容应以实用、够用为度,充分发挥自学考试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职能。

5.2 数控技术自学考试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满足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

5.3 做好自学考试与高职高专教育的相互沟通,充分利用高职院校人力、教学、实践资源,改善助学支持体系,是自学考试自身发展的机遇与需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2011.

[2]邵晓枫. 近三十年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研究述评. 成人教育,2011(4):34-39.

[3]王秋丽,张祥兰. 当前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成人教育,2010(4):84-85.

金融自考论文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 护理专业;自考;专本衔接;教学模式

护理专业自考专本衔接指高职高专院校在校普通护理专业大专班的教学中,实施专科教学结合本科自学辅导相结合,专门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全日制教学,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在校的学习获得护理专科毕业证和自考本科毕业证书及护士资格证书三证一体。

作为系列教学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该课题根据淮联校〔2016〕128号文件,“护理专业专本衔接(自考)教学模式研究”作为校级重大项目得以立项。

作为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护理特色专业》和教育部《高等职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护理骨干专业》教学改革项目的一部分内容,医学院进行了专本衔接(自考)教学模式研究。首先在该校2016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时,根据项目建设的要求制定了护理自考专本衔接培养方案。

该班级建立经过:2016级自考本科班的筹建是在2016年护理专业新生报到入学后,全部学生都经过报到分班后,项目负责人专门召集2016级护理新生1班至12班的辅导员,让辅导员在各班级中宣传,后根据学生意愿,填写承诺书和报名表,最后录取42人,中途有1人要求退学,最后实际由41人组成。该班辅导员是医学院的资深护理专业教师万娜萨老师。

该班的成立:学生的选拔与当初设想有出入,当初设想根据学生的志愿和英语高考成绩等遴选学生。由于报到时未能纳入教学班级建制,组班时学生已经完成分班,是从2016级护理1~12个班级中根据学生志愿而组成的。学生入学时成绩尤其英语成绩基础相对薄弱,英语高考在80分以上有8人。

英语高考成绩80分以上8人;70-79分之间5人;60-69分之间4人,其余24人(有9人是参加自主招生考试录入,没有参加高考,所以没有英语成绩)。

一、教学运行情况

2016年全日制自考本科班正式成立时间是2016年10月8日(国庆节之后)。至今考试经过了2个学年,一轮完整的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周期,根据安徽省自考办自考独立本科段的开考计划,护理专业共有14门课程,其中我校开考的护理专业课程9门,公共课课程5门(不含学位英语考试课程),如果包含学位英语考试课程公共课为6门,总考试课程为15门。

考试课程通过情况如下。

(一)护理专业课程通过情况

注:根据蚌埠医学院公布的自考本科(独立本科段)的授课计划,专业课开考9门课程,分别是护理学导论、护理学研究、护理教育导论、内科护理学、预防医学、护理管理学、精神障碍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及社区护理学。有6门课程通过率是100%(分别为精神障碍护理学、护理学导论、儿科护理学、护理管理学、预防医学和内科学),护理教育导论和社区护理学通过率均为97.6%,均是1人未通过;护理学研究通过率是95.1%,有2人未通过。

(二)公共课程通过情况

公共课程考试通过情况:公共课程共开设6门,其中自考英语二课程通过率为100%,这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我校首届自考本科班是按照随机的原则录取的,高考英语成绩在80分以上仅7人,而且自考英语二所占学分为14分,是最高的,按照专业课的学分,相当于3門专业课程的学分,说明担任英语二的教师教学水平很高,而且很负责,也说明学生很努力。另外,学位英语通过为8人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公共关系通过率最高为100%;计算机理论和技术采用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替代;国考计算机一级考试(含理论和操作)通过率较低,为46.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近代史该两门课程省自考办同意可以以我校校内考试成绩替代,遗憾的是这两门课总体通过率较低,中国近代史通过率为58.5%,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率为78.0%。影响了学生的总体通过率。

(三)全部课程考试通过情况

总体课程通过情况:14门自考课程通过为3人,通过率7.32%,其中2人学位英语通过。13门课程(有1门课程考试不及格,需补考)通过16人,通过率39.0%。12门课程(有2门课程考试不及格,需补考)10人,通过率24.4%。11门课程(有3门课程考试不及格,需补考)4人,通过率9.8%。

2016级全日制自考本科班41人中最多的有3门课需要补考,3门以上课程需补考的情况无。

二、全日制自考班级与非全日制(业余自考本科班)的考试通过率比较

第1次考试(2017年4月)的考试科目:英语二、公共关系学、护理教育导论、精神障碍护理学。

第1次考试(2017年4月)考试结果比较如下:

第一次自学考试由于课程设置的原因,16全日制自考本科班没有开设儿科护理学、预防医学、内科学,这三门课程,因此没有学生参加考试。

全日制班与业余比较,自考课程通过率(及格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是英语二,全日制班的及格率高于业余班,而其他课程如护理教育导论、精神障碍护理学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两者及格率差别不明显)。

第2次自学考试(2017年10月考试)结果比较如下:

计算机一级考试业余班与全日制自考本科班由于没有现成的数据,暂无法进行比较。

*是fish精确概率法统计学检验方法。

三、讨论

该班运行近两周年,经过六次社会自学考试考试,16级全日制自考本科班的41名学生经过一个完整考试周期,现存在的问题如下。

1.我校校内普通大专班开设的计算机课程是省计算机一级考试,根据省自考办的规定,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可以替代自学考试计算机理论和操作课程4个学分的课程,但是省计算机一级考试不能替代。

考虑到学生参加社会自学考试计算机考试课程,需要参加理论和操作部分的考试,且操作部分的考试需要去主考院校蚌埠医学院考,考虑到我校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较多,这么多学生去蚌医参加计算机考试,一方面花销大,另一方面安全问题需要考虑,所以综合以上原因,我校成教院建议采用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来代替社会自考的计算机理论和操作部分的考试,一方面学分可以替代,另一方面学生还可以拿到一张国家计算机等级证书有利于学生毕业找工作。

2.目前41名学生中,通过15门课程考试(含学位英语考试)为2人;通过14门课程考试(不含学位英语)1人,其他38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课程考试没有通过问题。具体表现在专业课程仅4人课程考试不通过,即社区护理学1人、护理教育导论1人,护理学研究2人没有通过。公共课程中如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46.3%(41人考试通过19人);中国近代史纲要通过率58.5%(41人考试通过24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通过率78%(41人考试通过32人)。根据自学考试的性质,自学考试宽进严出,所有课程考试只有通过才能,有1门课程考试没有通过都不能正常畢业。由于以上三门课程的通过率低,影响了自考本科班的整体通过率。

相比较参加自学考试的其他课程,需要参加社会自考,教学与考试分离,这些课程通过率都很高,如英语二和公共关系等通过率均是100%,如护理专业的课程通过率个别是95%以上,多数都是100%。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近代史可以采用校内考试与自考学分相互替代,即校内教学和组织考试,反而通过率不高,一个是78%,一个是58.5%。经过沟通答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中国近代史成绩是卷面成绩,没有算平时分,因此报告的是卷面成绩,因为通知学生的是卷面成绩,这两门课程考试通过率不高,作为校考课程通过率不高,各方面意见很大,需要引起任课教师的高度重视,也需要班主任加强管理督促学生学习。

至于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通过率不高,只有46.3%,由于国家计算机一级考试与省计算机一级考试两者体系不同,要求不同,现有的计算机教学理论和操作课时数不能满足需要,建议增加至72学时,理论36学时,操作36学时。增加理论和操作课时数以保证教学计算机理论和操作的通过率。建议自学考试授课教师的课酬与通过率挂钩,制定合理的奖励机制。

参考文献:

[1]赵雁,白继荣.组织护理专业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临床实习与考核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2003(7):572-573.

[2]杨力,刘来申.护理自考社会助学模式的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01(3):29-30.

[3]黄蔷.护理专业开展“专本衔接”教育的意义[J].课程教育研究,2015(26).

[4]马占山.社会助学下护理专业学生学习效果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13(2):155-157.

金融自考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理工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问题与对策

[文献标识码]A

Key words: universities of science & technology, English major, curriculum, problems and solutions

1. 绪论

21世纪,国际范围内的经济竞争与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其中科技竞争的焦点是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对英语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指出:英语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根据这一要求,教育部所作的外语专业调查和教育改革的两个报告指出:英语专业必须构建一个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目标是培养三种类型的人才:第一类为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内的研究型人才,在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翻译学等领域精心培养,可以成为高校优秀的英语师资;第二类为“英语+商务方向”的应用型人才,可以成为外贸、外企、银行、公司等经贸单位的骨干;第三类为“英语+应用文科”的跨学科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那么,作为以工为主、以文为辅的理工院校来说,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该采用“英语+专业”还是“专业+英语”的人才培养模式呢?下面我们将分别以华南地区(A校)、华东地区(B校)、东北地区(C校)三所具有代表性的理工院校以及对江苏某理工大学英语专业本科生所作的问卷调查(略)为例来看看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从而得出答案。

2. 理工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几所理工院校的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一致: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比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的英语高级专门人才。但是在专业导向上,各学校的培养计划又有所权重。A校侧重于科技、经贸、商务、法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同时培养3+2型文理双学士学位英语人才;B校在注重科技类和经贸类人才导向的同时要求学生初步了解工科常识;C校计划培养出文、理、管结合又具有初步科研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上述几所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大纲》所提出的要求,在专业导向上也各具特色。但是与其它综合院校横向比较之后,笔者认为在具体课程设置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课程设置模式僵化

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上述各院校的课程设置比较灵活,除了安排大量专业基础课之外,还有许多专业知识课供选择。然而,对比之后发现,理工院校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外语、综合院校的课程设置如出一辙,只注重培养一类和三类文科人才。上述几所院校虽然对工科知识提出初步要求,但没有重点强调。这种课程设置导致各类院校的英语专业毕业生千篇一律,缺乏学科特色。笔者认为,理工院校必须充分考虑理工英语专业的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灵活处理,强化语言技能,突出理工科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2.2 课程安排不切实际

在上述几所院校的课程安排中可以发现,各所院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专业基础课安排在一、二年级,为三、四年级的专业知识学习打好基础。这样的课程安排在理论上来说比较科学。但是,调查中发现,多数院校安排学生在大四上学期实习,下学期学生又忙于找工作、写论文,真正用于专业知识学习的只有大三。在问卷调查中发现,80%的学生认为除英语外必须学习另一门专业知识;70%的学生承认,迫于就业压力,他们从大三开始复习准备考研,学习重点放在考研科目上,忽视了专业知识的学习;60%的学生认为,应该从大二开始学习专业课程。四年的学习是一个整体,但是在大三、大四两年出现断层,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没有得到足够的强化。调查表明:各院校的课程安排总体符合《大纲》要求,但在具体操作中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本末倒置、主次不分,传统模式中培养出来的学生英语基础扎实而专业知识明显不足。

2.3 英语和专业脱节

在“英语+专业”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一类“经院式”人才大部分进入高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这部分教师英语知识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比较而言,理工专业知识不足,只能教英语,不能教专业,而理工科教师专业知识丰富而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在问卷调查中发现,50%的学生认为专业课程老师无法用英语授课,而英语老师又解释不了一些理工方面的知识,英语和专业脱节。有些院校对开设专业英语课的目标不明确,甚至认为开设专业课是一种多余;即使有些院校开设了英语专业课,课程选择随意性较大,由于没有进行充分论证,效果不明显。(刘润清、戴曼纯,2003)

2.4 课时安排不合理

上述几所院校要求在校学生必须修满2000-2200课时以上,200多学分。除去毕业实习和论文写作时间,大部分学生都在忙于理论学习、修满学分,很少有时间从事理工科试验。即使学校开设理工专业课程,英语专业学生只能学习理论,由于缺少实践,只有理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更谈不上系统学习和把握专业知识。这种状况导致理工院校英语专业毕业生人文知识肤浅、理工专业知识薄弱。从根本上来讲,英语是一种技能,一种载体;只有当英语与某一被载体相结合,才能形成专业。顺应时代要求,理工英语专业应该适当减少理论课时,加大社会实践和科学试验课时的比重,调整教学重心,培养既有表达能力又具备动手能力的专业型人才。

3. 理工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对策

理工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格局和学院自身条件出发,充分考虑理工英语专业的特点、社会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对课程设置进行变革。笔者认为:以“英语+专业”为结构特征的课程设置不是简单叠加,应是优化组合、有主有次,在英语专业框架下提供多种选择,基础性和选择性相结合,为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展其个性化发展空间提供条件。

3.1 强化语言技能,突出工科导向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理工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传授语言本身的结构知识,忽视语言在专业领域里的应用。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一年级课程设置可以灵活处理,按照理工英语专业学生的不同情况分班进行强化训练。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新的课程设置对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学习课程进行合理安排,针对理工学生表达能力欠缺的现状加大听、说课程的比例,将学生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作为核心,狠抓理工英语专业学生的薄弱环节。同时,对语言学习课程进行调整充实,突出工科重点,改革传统的课程结构,积极引导学生的专业导向。

3.2 利用工科优势,联手合办专业

秦秀白(2006)在《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应该加强学科建设》一文中提出:理工院校常片面地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忽视了高校英语教育的学科性、专业性和人文性。对此我们有不同看法:理工英语专业不能培养通才,只能倾向于一个专业,培养工具型人才。如果英语毕业生只知文学或语言学而不懂专业知识如何胜任实际的社会工作,由此可见,“专业+英语”的人才培养模式才经得起社会实践的,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担负起繁重的科研与翻译工作任务。

但是,培养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人才是不能光靠外语专业来实现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有相应的新教学内容。根据培养目标,借助工科优势,改造传统基础课程,增设新课程,调整教学内容。这一点可以借鉴单科院校的经验,设立为某一特定行业服务的目的,迎合社会需要设置实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国家重点学科的优势,充分发挥理工大学工科教师丰富的优势,在英语学科内设置“专业+英语”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机械学院、化工学院、电子学院等兄弟学院联姻,合作办学,跨学科设置不同英语专业方向。复合专业的选择要充分论证、科学调研,必须考虑理工院校培养人才的要求,其内容和深度更要依据学生所学的语种、不同的生源、师资队伍等各种具体因素来确定。课程设置可以是外语开设的专业、专业倾向或专业知识课程,也可以是专业课程英语授课。

3.3 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多年来,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始终处于被动从属的地位。工科英语要改变这种教学方法,提倡以启发式、讨论式为主的交际法教学,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鼓励英语专业学生像工科学生那样,多动手,开展探究式学习,力图把语言理论和专业实际结合,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变为主动式的过程,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习和科研能力。在教学内容方面,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也要文理兼顾,利用传统课程灌输人文知识,同时加大专业课程改革的力度,培养文科学生的专业研究能力。教学内容要注意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性,既要注意各门课程内在的系统性,又要注意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以符合学生整体知识结构的要求。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学生人尽其才,更好地面向市场,顺应社会需求。

4. 结论

课程设置的指导原则是使学生在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牢固掌握英语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拓宽学生的人文学科知识和科技知识,使学生掌握与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有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获取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理工院校所面临的挑战决定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根据“融业务培养与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思路,“设计专业+英语”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时代的要求。但是,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理工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关于外语专业面向21世纪本科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M]. [1998]106号通知.

刘润清、戴曼纯. 中国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策略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秦秀白. 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应该加强学科建设[J]. 外语界,2006(1).

束定芳、庄智象.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方法与实践[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外语专业调查和教育改革北方课题组.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M]. 1998a,1998b.

金融自考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全日制自考生;自考助学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高校全日制自考生助学教育,做好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的教学管理和提高自考教育质量,对拓宽多种大学教育模式、缓解就业压力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但高校教育重心普遍偏向于普通教育,其往往不够重视自考助学教育,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在自考助学教育中呈缺失的状态,因此,在大学校园内,怎样对自考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许多进行自考助学的办学单位面临的现实问题。为此,笔者在自考生教育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高校自考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原因,并就如何做好高校全日制自考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对策。

一、全日制自考生思想政治状况新特点

高校自考生以自学、社会助学为主,定期参加统一组织的自学考试,不经过严格的入学考试和“择优录取”的认可程序。相对于普通本科生,自考生呈生源低龄化、多元化趋势,在年龄、社会经历、学习能力、道德意识、文化素质上参差不齐。因高校的教育重心普遍偏向于普通教育,而自考助学教育似乎始终处于学校边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自考助学教育管理的现状中呈缺失和边缘化状态。

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要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其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理想人格,实现“做人”要求。从总体上看,当代自考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与此同时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也使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产生了许多不适应,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自考生的思想,易使自考生存在团结协作能力较差、艰苦奋斗精神淡化、社会责任感缺乏、诚信意识淡薄、理想信念模糊、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二、全日制自考生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困难与原因

1.教学管理与调控手段弱化

自考助学班能得到普通高校的青睐,除其能发挥重要的社会效益外,也因其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近几年来普通高校都争相开办全日制自考助学班,以追求高校教学资源利益最大化。但是一部分助学单位过多关注于学生应试,多以“自学考试大纲”为指南,采用系统教学和课堂练习的方式来组织教学,不注重思政教育,不太关注自考生德智体美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对自考生不要求转人事档案,不实行升留级制和学分制,致使全方位的学生管理的调控手段弱化。同时,自学考试以其个人自学的分散性、社会助学的多样性和国家考试的高度集中性,形成了不同于其他教育形式的特有的复杂性,让思政教育面临新挑战。

另外,高校自考助学班一般主要由本外校在职教师和在读研究生兼职教学工作。相当部分的本外校教职工除了从事自考教学工作外,还主要担负着大量的本职教学和科研任务,这使其能力与精力的有限必然导致其对自考生关注不足,忽略了对自考生学习以外的思想政治与素质道德教育。相比较而言,聘用的在读研究生在时间上比较充裕,能有更多的心思与精力投入到自考助学班的教育教学中,但其弊端在于其缺乏较深、较严谨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素养与教学经验,导致其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当中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2.全日制自考生自身缺陷与面临的压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家庭和学校环境日益复杂,自考生在学习、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也逐渐增大。一方面,全日制自考生“入学容易毕业难”——必须通过考试计划所规定的全部科目的考试——这是取得毕业证书的必经之路。其教考职责分离的考试方式保证了自考毕业生的质量,但也导致了自考教学工作不得不以“通过考试”为重中之重,教学目标应试特征突出,重理论而轻实践,使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受到挑战。另一方面,社会各界和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对自考文凭和自考生的能力认同不高的现象,一条“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要求成为无数自考毕业生迈不过的坎。不平等的社会待遇导致学历和地位都处于劣势的自考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使社会对全日制自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与自考生自身的发展要求之间发生了矛盾。此外,自考生自身也存在许多学习误区,其易因社会因素而产生的为考试而学、为毕业而学、以自我为中心等急功近利的学习心态也使高校对自考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得极为困难。

3.网络时代的到来给自考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

网络信息的普及极大地拓宽了全日制自考生学习与娱乐的渠道和方式。一方面,网络为自考生对外交流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另一方面,网络上出现的许多不良信息和错误的价值观念,对全日制自考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和道德观念等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一些自考生产生消极的思想道德观念,甚至导致道德行为的失范。

三、做好高校全日制自考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对策

(一)加强全日制自考生“两课”教学工作,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两课”即学校政治理论课和思想道德教育课,这是自考各专业必考课程。但基于自考培养模式应试化的特点,授课老师在“两课”教学过程中更偏重于考试大纲要求考核的范围,导致“两课”思想政治功能教育并不突出。同时,自考生的学习精力主要围绕如何通过课程考试,也降低了“两课”德育功能。因此,应重视并改变这一现状。首先,学校应考虑适当增加“两课”教学的课时,让授课老师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改革教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以充分发挥“两课”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其次,自考助学单位应选聘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思想素质过硬的优秀教师授课。通过优秀教师的辅导,使学生在解决各种学习疑难问题的同时端正学风、增强自信心,从而达到良性循环。再次,坚持以学风建设为中心,搭建师生互动平台,通过各种活动培养自考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终生学习的思想意识。最后,以人为本,从思想认识入手端正自考生学习态度。教育者应充分利用工作或业余时间,坚持定期或长期住校,深入班级或寝室与同学促膝谈心,掌握自考生的思想动态,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生态度。

(二)创建全日制自考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阵地和良好氛围

首先,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性,加强组织建设。以党校和共青团组织为介体,为自考生开设党课和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理论学习、实地参观以及聘请老师开设类似于“党的历史使命”、“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专题讲座,用先进的文化鼓舞学生,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学生,引导自考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寝室环境和功能齐全的独立校区阵地。目前,全日制自考生助学单位大多在普通高校周边地区租赁住宅区用以建设学生公寓,这些公寓往往存在条件简陋、配套设施欠缺、周边环境较差等不利因素。因此,在严格管理公寓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学生思维活跃的特点,开展内务大赛、优秀寝室评比等活动,以加强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引导工作。

最后,发挥党组织和学生干部团体的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团体活动,不断营造竞争性学习氛围,带动班集体和整个学院的凝聚力。积极引导学生投身团体活动,与时俱进,使其感受到集体力量无处不在,确保学生工作的青春与活力。一个合格的学生干部应当在生活中关心同学、学习上帮助同学,应该在自身积极投身团体活动的同时也努力带动身边的其他同学,通过团体活动,让大家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无处不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自考学生干部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引导学生干部与时俱进,不断的提高和完善自己,才能使学生工作确保青春和活力。

(三)构建高素质专职管理队伍并加强社会、学校、家庭三方协作教育

当前,大多数普通高校重点发展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不重视自考助学教育,其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管理比较松懈,这不利于自考助学教育工作的开展。为此,助学单位应注重自考助学管理机构的建设,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组织管理机构,同时,还需采用灵活的管理和用人机制,如培训上岗、分段考核、统一管理、优胜劣汰等,进而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提供更好的平台,使教师和班主任在管理和服务中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与品德教育的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一个包括社会、学校、家庭等在内的庞大而复杂的教育体系,因此,高校自考助学管理机构应加强社会、学校、家庭相互协作。一方面,自考助学管理机构应将学生在校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积极地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共同引导心理存在问题的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助学管理机构应加强与高校周边社区的联系,发挥社区对学生的社会导向和渗透作用。

总之,新时期做好高校全日制自考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我们要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自考办学的首要位置,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研究和掌握全日制自考生思想成长、变化及发展的新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办法,不断开创我国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陈立言,罗宗火.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6):38-42.

[3]李继兵,陈洪涛.论高校宣传工作的思政教育功能[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34):14-16.

[4]王修鲁.高校自考生的特点及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3):86-87.

金融自考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考 职业教育 广告 人才培养

0 引言

自考广告考试计划反映该专业培养的人才目标与高职教育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截然不同。学生对自考广告专业的认识程度不够,认为自考广告与高职广告专业所学内容一致,很多学生入学以后,发现这与原来他们想学的专业不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值得探讨。对广告专业进行具体教学需要明确思路,系里组织了专门的科研力量,申请了此项课题,获得批准,批准课题编号是JY0801。本文所探讨的内容是为课题研究报告中的部分内容。

在课题组进行了多种模式探索都没有取得好的效果的情况下,课题组重新回到如何提高广告自考的通过率,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的问题上面。结合广告人才职业群能力需求,把自考助学广告人才培养定位为有一定设计策划能力、有一定设计制作能力。重新对如何发挥好全日制助学的功能进行思考,探讨广告自考助学走“自考广告+高职广告设计与制作”的路线,也就是一种“自考”+“职业教育”的路线。

1 自考广告专业的培养目标分析

1.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告专科专业培养目标分析。从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告专科专业的考试计划课程来看,该专业培养目标可以归纳为:培养从事广告策划、经营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从课程、学分设置和考核方式来看有以下特点:第一,考试计划确立的是广告专科专业属于文科类专业。考核注重的掌握广告基础理论知识,广告策划与创意,广告文案的创意与写作能力与否,而没有体现广告专科专业所强调的技术与艺术相结合能力的考核。第二,考试计划没有设置实践性考核环节。造成对考生专业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缺失,不符合市场对广告人才的实际需要。考生即使通过了所有课程的考试,取得了自考毕业证书,也不能符合广告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要求,这也势必导致广告专科自考生生源的逐步萎缩。

1.2 高职高专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培养目标分析。国家教育部新下发的高职高专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归为艺术设计媒体传播大类。并同时参照其它院校的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可以描述为:培养具有广告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广告设计部门、出版社、影像业和印刷生产单位从事广告设计与制作的高级技术性专门人才。

1.3 自考助学广告专业的培养目标探讨。广告学是指研究广告的本质特征和广告活动过程及其运动规律和表现艺术的科学,同时广告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强调的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自考助学广告专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从“学科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应强调专业的应用性、职业性特点。在构建自考助学广告专科专业的培养目标体系和设置助学人才培养方案时以下几个问题需着重考虑:专业培养目标应体现广告职业岗位群的需求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应体现广告专业的创新性特点;专业培养目标应体现广告从业实践性强的特点。

为此,自考助学教育广告专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以广告专业自学考试知识结构和学生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背景,强调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培养具有创新设计思想和应用能力,能够从事广告策划、广告设计与制作、广告运作与实务、广告经营与管理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2 自考助学广告专业课程体系及课程设置探讨

2.1 课程体系。自考助学广告专科专业课程的具体设置方面,自考课程需按照自学考试《报考指南》严格执行,同时,发挥好全日制助学的功能,需要加强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综合素质的养成以及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构建“自考模块+校考模块+综合素质模块+社会实践模块”四大模块的课程体系。

2.2 课程设置。对以上课程体系中提出的四个模块分别探讨如下:①自考模块。自学考试《报考指南》考试计划中课程已涵盖了广告专业中的理论基础、广告运作与实务部分,在课程上主要涉及市场营销、新闻学概论、广告学(二)、公共关系学、广告策划、广告文案与写作、广告心理学、广告媒体分析等。②校考模快。自考助学教育广告(专科)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校考模块”主要是自学考试计划中没有设置而又是要从事广告岗位群必需的专业知识和设计与制作技能课程,是全日制度自考助学广告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来学读自考广告专业,我们对班级做的统计显示,80%以上是没有美术基础的,所以专业基础课程,我们设置了素描、色彩、构成三门课程;专业课程设置了摄影、广告设计、版式设计以及从事广告设计必须具备的PHOTSHOP、COREL-DRAW、3DMAX三门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课程。③综合素质模块。为提高全日制学生的综合素质,依据学院的具体办学实际,将军训、入学教育、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就业指导、大学生心理咨询和品德培养教育设为综合素质模块。④社会实践模块。包含的课程有汽车驾驶技术、社会调查、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3 自考助学广告专业实践环节能力训练探讨

3.1 通过自考广告学《毕业论文》实践性考核要求来加强实践能力训练与检测。广告专业自考课程都是理论考试课程,针对本科阶段的必做环节毕业论文(06999),课题组制定了毕业论文考核方案,加入了动手具体做设计的要求,并强调了论文和设计的相关性等要求,主要目的是起到引导和检测作用,同时,学生和老师明确了毕业设计有实践性考核要求,对教与学起到方向性的指示作用。

3.2 日常教学考核中体现实践性。自考课程的考核按照考试要求来执行,校考课程我们设置的都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课程的考核以平时作业加期末随堂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均以提交作品为要求,平时成绩占30%,期末随堂考核成绩占70%。

强调学生阶段实践学习效果的展示,系每学期初、期末有迎接新学期、期末汇报设计作品展览,进行作品评比,制订了评比标准。检验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效果,形成良好的学与教的氛围。

提倡以赛促学,引导学生参加各类设计竞赛,安排教师专门指导,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奖项后,系里积极宣传,树立典型,为其它学生树立榜样作用。

通过职业技能证书考核体现实践性能力训练。职业技能证书设置方面,按照从事广告设计职业能力需求,安排了有平面设计师证书、数码影像设计师证书、三维动画设计师证书,在校考课程设置中已经安排了对应的课程,体现了广告设计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能力要求、现代数码技术的掌握、平面到立体,静态到动态的广告设计能力要求。

4 提高自考课程的考试通过率探讨

4.1 熟悉考试大纲。国考课程虽然学院没有命题权,但有全国统一的考试大纲,这一点对于老师和学生都要明确,教与学要紧紧依据考试大纲。

4.2 掌握国考自考课程的考试特点。国考课程考试相对省考课程,在考试的命题方面规范方面,紧紧依据考试大纲和教材,不容易出现超范围、偏题、怪题的情况,一定程度上,国考课程考的就是教材。

4.3 安排适合的教师。安排有丰富国考课程教学经验的教师,广告专业国考课程理论性强,要记忆的知识点多,课程的学习相对枯燥,课堂氛围容易陷于沉闷,教师要善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4 做好考前复习迎考。做好考前宣传,营造良好考前复习氛围,安排教师做好考前复习课和下班指导课,有针对性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分析历年考试试卷、解决学生复习中遇到的问题。

5 结语

文章对比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广告专业和高等教育高职高专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自考助学广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依据培养目标提出了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并对四个模块的课程进行了具体设置,同时对于自考助学两个关键的问题,即自考通过率问题和职业实践技能问题分别进行了探讨分析。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4年颁布的高等教育专科专业目录、2012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本科目录.

[2]2009年自学考试形式分析纪要(以赣教自考字[2009]2号文件下发).

[3]黄继晏主编.自学考试报考指南[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12.

[4]洪年芳.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教育广告(专科)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讨[J].中国科技博览,2009,5.

金融自考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自考 社会助学 实践与思考

前言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是我国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社会助学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自考助学活动中,相当一批社会助学组织已经发展壮大起来。许多民办高校,例如西安外事学院就是如此,目前我校依然将自考助学作为自身办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语专业自考助学的实践

1.自考助学的现状分析

西安外事学院外国语学院的英语专业自学考试全日制助学是在2004年学历文凭(专科)考试的基础上重新开设的。从2005年秋季开始正式招收英语自考本科生,到目前已进行了五年多的时间。由于自考学生参加的是国家考试,他们没有统招生的正式学籍,毕业证书不受制于校考课的成绩,因而出现不少问题,对我们的教学和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1)生源减少

基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各高校连年扩招,适龄人口下降,自学考试难度增加等因素,参加自学考试的全日制学生人数连年快速下降。外事学院2005级英语专业自考生入学时有1200多人,到了2009级入学人数下降到220多人,5年时间入学人数下降率达到81.7%。

(2)学生流失率较高

新生入学时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劲头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课程难度的增大,到大二、大三、大四时老生报到人数逐年下降。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学生基础太差,难于坚持下去;二是有些学生缺乏克服困难的意志力,难以跟上学习进度,最终放弃学习;三是考证受限。自考生由于没有正式学籍,因而没有资格报名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和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学生在还没有拿到自考毕业证书的情况下,很难顺利就业。

(3)部分课程考试过关率普遍太低

由于各省(自治区)自学考试专业计划中的考试科目不完全一致,有些科目为全国统一命题,有些科目为各省(自治区)自己命题,加之主考院校大多没有专职的命题教师,因而造成不同科目之间的难易度差异很大,即使同一科目在不同时间的考试试题的难易度差异也很大。这些因素导致部分课程考试过关率普遍比较低。

2.自考助学的实践

(1)教学组织与管理

西安外事学院的自考本专科专业有近40个,学生和教师分别归在各相关的二级院进行教学与管理。各二级院根据学生人数多少设立白考系或自考专业班,与统招生并行组织教学。学校教务处设立自考科,统一管理、下达和协调教学任务与教学计划,管理学籍、组织考试与毕业证书的审核与发放。由于外国语学院的英语自考学生人数较多,设立自考系,在学校教务处和外国语学院的双重指导下,独立组织教学。

(2)课程及考试的设置与安排

根据陕西省英语专业自学考试计划所规定的科目,英语自考系按照专科课程与本科课程的难易程度和相互联系,将专科课程和本科课程分别安排两年开设。对于学分虽然不多,但是课程内容多、学生学习难度大的课程适当增加课时量,如英语国家概况、高级英语、第二外语、英语口语、英美文学选读;相应减少学生容易通过的课程的课时数,如公共课程。同时,在大三第二学期和大四第一学期,通过问卷调查,根据学生意向开设英语教育和商务英语两个方向的课程,实行课程编班管理。

为了扩展学生知识,方便学生就业,学校在国家规定的课程之外,还增加了一些校考课程。其中有些为学校统一设置,有些为各专业根据自身需要自行设置。自考英语专业开设了体育、办公自动化、英语实用语音、教育学、心理学、中学英语教学法、商务英语谈判、商务英语翻译、会展英语、大学生就业指导等课程。

(3)学生管理

由于陕西省的自学考试较严格,含金量高,在外省认可度较高,加之西安外事学院的办学声誉好,因而自考生来自全国各个省份,远至新疆、黑龙江、海南、福建等省份。英语专业的自考生总人数在1000左右,学生个体情况差异较大,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新生入学后,自考系对其组织考试,按其成绩进行编班,配备辅导员,管理学生的生活、纪律与思想工作。学生跟班就读,组成从大一到大四的4个年级。入学后与统招生一样参加军训,进行人学教育和专业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每个学期末要参加二级学院组织的课程考试,成绩记入学籍档案。学期中期二级学院都要组织学生代表座谈会,就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等问题进行讨论沟通。学校每年组织自考工作座淡会,就学生学习与管理进行研讨,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4)师资配备

外事学院对于自考生的任课教师配备以专职教师为主,同时根据课程需要和学生人数多少,适当聘用一些有自考教学经验的兼职教师。英语自考系的专职教师在15名左右。专职教师大多是多年从事自考教学的富有经验的中青年教师和新人职的毕业研究生,学历由起初的本科为主逐步过渡到拥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占到50%以上。口语课主要由外籍教师担任。

(5)教学过程

外国语学院的自考教学及管理以“三率”为目标,即“提高报到率,提高到课率,提高国考通过率”。在明确英语专业自考目标和要求的前提下,不断摸索本专业自考的特点,发挥教研室和备课组的作用,实行教研室课程负责制,集体备课,统一教案,讲课、复习均与国家目前的主要考试题型相挂钩。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考试要求,经常征求学生们对老师授课的意见和要求,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及时调整。对英语底子差、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辅导与帮助。教学督导对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与任课教师和领导沟通。对外聘教师实行动态管理,经常调查了解他们的教学情况。学生每学期要对授课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书面评价,提出建议。学校对教学效果优秀,自考通过率高的授课教师进行奖励。这些措施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不断提高考试过关率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6)取得的成绩

英语专业的自考教学经过多年的实践,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成绩稳步上升,年均各科平均考试通过率由2005年的约46%提高到2009年的近70%。

思考与建议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为一种社会化、开放性的考试形式,在普通高校教育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教育的需要,在构建学习型社会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自学考试毕业证书也获得了用人单位和许多国家的认可。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普通高校扩招,人们接受高等教

育的机会大大增加,要想自学考试长久不衰地进行下去,就需要对自学考试本身作必要的改革。

1.改革传统保守的专业设置,增加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专业

我国自学考试目前开设的专业已达200多种,但是有些专业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要及时停考这些专业,相应开设社会需求更多的应用型专业。比如与英语专业相关的英语口译专业、英语笔译专业、英语教育专业、旅游英语专业、科技英语专业、法律英语专业、医学英语专业、外贸英语专业等。

2.取消对自考生考证就业及考证的限制

接受教育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公共教育资源和证书制度应该向全社会开放,作为受教育者的自考生应该被允许参加各种证书的考试,包括大学英语的四、六级考试和英语专业的四、八级考试。这也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3.提高考试的信度和效度

自学考试属于国家组织的水平考试,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以表现出国家考试试题的质量和水平。试题的难易程度和稳定性关系到毕业生的学业质量和考生的命运。为了对广大考生负责,希望政府加大对自考的投入,各级自考机构也应该切实重视这一问题,而不仅仅停留在组织考试的形式上。

4.改革教材内容,实行教材多样化

水平考试所要求的是考生最终达到的水平。达到这一水平的途径和学习材料应该不局限于一个版本的教材,而应该是百花齐放,在国家自考专业委员会规定的标准下,各出版机构组织专家教授协力编写,使更多的优秀教材脱颖而出,帮助考生更加切实有效的掌握学科知识。

对助学单位而言,要想吸引学生参加全日制自考助学学习,把自考助学这一教育模式巩固发展下去,就必须分析社会与学生的需求,努力加强和改革自考助学的方式。

首先,助学单位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把办学质量和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在人力、物力上保证必要长期的投入,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应用能力。其次,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中心,开展丰富多彩的助学活动,切实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助学就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要以考试要求的水平和填补学生空缺为目标组织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发挥其内在的潜力,做好引导和指导工作。要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的学习积极创造条件。助学活动也不应该局限于课堂教学,助学单位要利用其校园资源优势组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如创新大赛、演讲比赛、口语角、才艺展示等,丰富学习生活,营造浓厚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外,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首要任务。个人自学与参加学校组织的助学学习的最大区别在于个人自学主要为应试学习,而在学校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学习。在助学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通过考试,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自考毕业生在社会上有相对较高的声誉。经过多年的自学锻炼,他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自考不仅使很多人获得了国家认可的学历文凭,还帮助很多人通过自考实现了硕士梦、博士梦、出国深造梦。在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将是未来教育的主旋律,自学考试以其独有的教育方式必将与社会发展长期共存下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社会助学中加强德育I作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l8/78/inf08778 htm.

[2]罗志坚,彭鹿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教自考产生的影响极其发展路径,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12)

[3]潘懋元,覃红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改革的成就与展望,教育与考试,2008(6)

[4]王安安,全日制自考助学教学督导体系实践与思考,继续教育研究,2009(12)

[5]吴伟英全日制高校自考助学管理模式探析,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

上一篇:环境保护法论文范文下一篇:就业创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