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论文范文

2023-09-27

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论文范文第1篇

大家好!我是***。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大力弘扬法治精神”这也是今年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

谈到法律,总会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 作为当代中学生,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法制进程的突飞猛进,300多部法律相继出台,“依法治国”被写进宪法,多么令人振奋!然而我们应该思考的是: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如何与法同行?有人可能会说:你多虑了,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杀人不放火,法律就约束不到我们。我说:不!法律离我们很近。那些轻视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没有真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应得到实现,而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法律,就是实现正义、体现公平、正确规范人的行为的社会准则。 当今这个经济社会,人们在不断地淡化道德意识,甚至有人讨论起一些传统美德是否过时的问题。这不得不促使我们呼吁法律来维护我们的社会秩序。纽约,这个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却是犯罪率最高的恶源。有统计表明,每5分钟,就有一场抢劫上演。而在我国学生群体中也存在着一些触犯刑法的不良现象。如:强要同学钱财,参与抢劫,更有甚者结帮犯罪。近年来,青少年结帮犯罪现象也呈上升势头,加入黑帮犯罪的一般是18岁以下的在校学生。来自公安机关的一则统计数字表明,80年代后期到现在,未成年人犯罪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在上海,14-16岁的少年犯已占未成年人犯罪的64.2%。尤其让人心惊的是,刚刚进入法定处罚年龄的14岁孩子竟占了其中的15.l%。犯罪,无疑永远威胁着我们安定的生活。但是,我们应当坚信的是,法律永远维护正义。诚然,就我国现阶段的法律体制而言,的确存在一些疏漏,也有一些人为了金钱,为了一个“利”字,背离职业道德,背离良心,钻法律的空子。但我仍要说,我们的法律正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我们应当毫不动摇的坚信法律的正义性,并学会捍卫它! 而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常常讲要遵纪守法,可见遵纪是基础。我们千万不要忽视遵纪的作用,“以小见大”的道理人人都懂。如果你认为“现在违反一下学校纪律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我以后不违法就行”,那就请你赶快打消这种念头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现在小小的放松很可能在将来会酿成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法律制裁的时候才悔恨呢?所以我们现在只有从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做起,将来当我们走出校园,融入社会这个大集体后,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总之,法律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同时又是规范自己行为的社会准则。因为权利在规则中行使,义务在规则中履行,自由在规则中拥有。同学们,从今天起,从这一刻,让我们一起踏上与法同行的道路吧!

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论文范文第2篇

法治重在“宪法之治”。如果说法律是治国之重器,那么宪法就是治国之基石。有人形象地把宪法比喻为“国家资格证书”“政府开张营业的许可证”。究其深意,宪法的价值与意义首先在于“限权”,即把公权力关进国家最高法律权威铸就的制度之笼,借此来保证国家各项权力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如:宪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宪法的另一重大意义在于“爱民”,列宁曾说,“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她以国家根本大法形式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人民民主的最高法律形式。如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那么,宪法与高中生有关系吗?为什么我们上学不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必须遵守校规校纪呢?很简单,宪法第46条告诉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宪法第53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论文范文第3篇

地点: 南安市诗山中学高三年5班教室

主持人: 陈思荣

活动背景: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法律界由来已久的呼声。12月4日是中国的“全国法制宣传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全国法制宣传日”,是因为中国现行的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的要求,全国人大便拟以立法形式设立“国家宪法日”。

活动目的:

四中全会公报提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的生命力和权威也在于实施。“宪法不是为了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给人看的,但是多年来,宪法的实施和保障是不完备的。”在不少人的头脑中有一种观念,认为刑法、民法是比较严厉的法律,违反这些法律要受到制裁。但宪法好像是很“宽容”的,违反宪法可以不追究法律责任。这种“违法可怕,违宪不可怕”的观念相当普遍。

活动准备:

1.每个同学准备说一段对宪法的了解;

2.准备一段宪法历史的短片;

3.出十道关于宪法知识的问题,用于中间环节的小游戏进行必答和抢答;

活动过程:

一、班主任致开场白导入主题

主持人:亲爱的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在一天天的发生着改变,我们身边也随之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不同群体或个人,并且他们的行为有时会侵犯到我们的权利。如果我们不懂法,我们也可能侵犯到他们的权利,为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能力,为此我们准备了这次以“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的班会,在这次班会上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来了解掌握法律法规常识,从而使我们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预祝班会圆满成功!

下面有请班主任郑老师致开场白,介绍开展本次主题班会的意义。

班主任:同学们,下午好!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现行宪法是对1954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继承和发展。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设立“国家宪法日”,是一个重要的仪式,传递的是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理念。设立国家宪法日,不仅是增加一个纪念日,更要使这一天成为全民的宪法“教育日、普及日、深化日”,形成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

主持人:谢谢班主任给我们介绍了宪法的由来及它的意义。下面请同学们先注意观看幻灯片《宪法小知识》,然后请同学们谈谈对宪法的了解。

二、观看幻灯片《宪法小知识》

三、同学们谈对宪法的了解

1.宪法的基本原则。

2.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3.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

4.依法治国的涵义

所谓依法治国,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

四、法律知识检测

首先,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法律知识竟答,法律知识竞答分必答(一组一题)和小组抢答两部分,必答题20分;抢答题答对10分,答错扣10分,最后看哪个小队得分最多就是优胜小组。

必答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公布和生效的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1991年9月4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2)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是什么?

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3)对未成年人教育的范围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法律和法制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教育,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反对资本主义的、封建主义的和其他的腐朽思想的侵蚀。

(4)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那些原则?

下列原则:

保证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适应未成年身心发展的特点;

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抢答题:

(1)什么是未成年人?

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父母不履行法定职责作了那些规定?

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必须使适龄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不得使之辍学。对不履行职责或侵权的,应当依法承担责任,经教育不改的,撤消监护人资格,另行确定监护人。

(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招用有那些规定?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人,非法招用的,处以罚款、吊销营业执照。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公布和实行的时间?

1955.3.18通过公布,1995年9月1日实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何时公布和施行的?

1986.4.12通过并公布,自1986.7.1起施行。

(6)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五、活动总结

班主任:同学们,老师首先祝贺你们班会开得如此成功!通过这次主题班会,使我们对宪法有了更明确、更清晰的认识。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携起手来,认真学习,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现象,相互帮助,团结奋进,让我们一起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用我们美好的心灵去净化身边的丑恶,用我们灵巧的双手共建我们美好的校园。

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论文范文第4篇

一、主 题: 弘扬宪法精神

二、目 标: 1.通过班会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完善学生的社会意识。

2.引起学生的现实关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助于学生自觉地提高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社会认识能力。

三、活动过程: 1.班主任说明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意义。

甲:“12月4日”全国法制宣传日。

乙:学习法律是社会进步对个人的外在要求。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随着社会进步和法制建设的逐渐完善,人们的生活与法息息相关。学法、守法、用法成为社会的一种风尚,不懂法、不学法的人在现今社会将寸步难行无法立足,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是社会对人的要求。 法制精神是现代人的一种内在修养。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内在素质的内涵正在逐渐丰富。以前的学好语、数、英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现代人除了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之外还应该具有人文和法律精神。

甲:尊法守纪是每个社会公民的义务 乙:尊法守纪是保护每个人个人利益的保障。 合为此我们开展主题为“弘扬宪法精神”的主题班会。 2.《宪法》法律知识简介

班主任:《宪法》共四章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学生带领同学们学习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案例结合讨论法律案例 班主任:同学们,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许许多多鲜活的事例,已然清楚地告诉我们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学法懂法用法是青少年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都14岁了,信大家都会判断是非对错,可是为什么又有那么多的未成年人因为一时的糊涂而走上犯罪的道路呢?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率有升没减,面对这个沉重的问题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深思呢?

小结:由于法制观念淡薄,法盲现象严重到不知什么是违法犯罪的情况下触犯刑律的事也屡有发生,而因缺乏法律意识在自身受到侵害可以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时却不会保护吃哑巴亏的人也确有不少。所以我们青少年要学法知法和守法更要学会用法。

四、讨论

青少年犯罪原因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有很多,沉迷网络、盲目攀比、交友不慎、沾恶习、情感纠葛、模仿追风、骄纵溺爱、粗暴管教、流浪失控等。 国家有关规定是:我国刑法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完全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防火、爆炸、偷渡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成为相对负刑事责任时期。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一年龄段称为减轻刑事责任时期。不满十四周岁的人一律不负刑事责任。这一年龄段称为绝对无刑事责任时期。同时刑法还明文规定因不满十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五、活动总结: 不管一个人的知识多么丰富,一个人的家庭背景如何好,当他带上法盲的眼镜时,就容易走错路跨过法律的界线。让我们擦亮法律的镜片让他们与法同行吧。

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论文范文第5篇

听了三位老师的讲座,我收货很多,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们作为学生一定要做到知法、懂法、守法,不要因为一时冲动就犯下大错。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案例:15岁的初三学生庄海在初一的时候就入了共青团,当选为班长,工作负责、学习优良,先后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有一天与父母告别后准备回家时,发现一个初二的学生在他父母后面做鬼脸,这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问一问、说一说,都可以解决的问题,但是庄海非常生气,认为这是对他父母的侮辱,竟然和几个同学一起上去教训了他一顿。原本以为被教训者不会怎么样,没想到,这位同学却找了一帮人来报复。为了不甘示弱,又对报复者进行了报复,在双方殴打中庄海拿出随身携带的一把刀捅了上去,造成一死一伤的后果,法院判处庄海犯故意伤害罪。在监狱里,庄海面对铁窗、铁门,回顾这不该发生的事无限悔恨。

所以说,要是人生走的辉煌灿烂,就必须知法、懂法、守法,而且还要三思而后行,不要为一时之冲动而做出犯法的事情令自己悔恨终生,更不要自毁前程。

2014年11月28日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心得体会

三年级

我叫蒋兆强,12月4日,你们知道是什么日子吗?没错,就是法制宣传日。今天,我们学校请了三位老师为我们讲解法律知识。

首先,第一位叔叔说了未成年人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叔叔首先介绍了我们该做什么,例如:我们有隐私权,即使是父母也不能随意乱动我们的东西或者看我们的日记等。什么是隐私呢?你们知道吗?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隐私就是自己非常私密的东西。然后就是不能做的事情了,例如:我们不能带管制刀具,要不然就犯法了;我们还不能打架斗殴,做事一定要理智。

第二位叔叔讲了宪法的有关知识,叔叔说的内容对于我们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难,听不太懂,但是我也会利用课余时间继续了解相关内容。

第三位是一个漂亮的大姐姐,大姐姐说:“遇到火灾时,我们一定不要慌,要自救。”首先是,如果我们是在二楼或者是三楼,在无法逃生的时候可以从窗口人一些被褥衣服等,用来防止我们摔伤再从窗口跳下,如果在楼层较高的的地方还可以用床单一头绑在固定的物体上然后顺着床单下滑。 通过这次讲座我知道了,哪些是我们未成年人可以做的,哪些是不可以做的,并且要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并且积极宣扬法律知识的公民和好孩子。

2014年11月28日

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心得体会

三年级

人往往因为一件小事,而导致铸成大错。通过今天的法律知识讲座,使我想起了我从一位法院阿姨那儿听到这么一个案例:有一位学生,付他父母教育方法不当,整天打骂他。一次,他又和父母吵架,因忍受不了,他就带了几十元,带气离家出走。不久,他的钱便花完了。于是,他找了一家店去干活。与他一同干活的小李,工作十分勤快,老板也喜欢,让小李与他一起住。他干活几天,觉得工作十分累,又没拿到薪水。他没有回家路费,便萌发了偷的念头。一日,他趁小李不注意,抡起棒就朝小李打,小李顿时被打倒在地。他又怕小李醒来,便拿刀砍了小李几刀。随后,他拿了桌上的5元钱逃回老家。后来,他因为良心过不去,告诉了老师。老师又通知公安机关,这起盗窃案终于告破。为了那小小的5元钱,他换来的是什么?是15年阴暗的监狱和3年的政治权利被剥夺。 他多傻呀!许多人知道这个案例后定会这么说。但是这起案件也反映了一连串的现实问题。就拿那位学生来说吧,是什么让他被金钱冲昏了头脑?是法律知识的缺乏。这就说明我国的法律普及还不够,我们青少年的素质教育还有很大的缺陷。再拿这位学生的父母来讲,父母的教育方法也有很大的问题。我想,如果他的父母不用“棍棒下出孝子”的老观念来教育孩子的话,事情也不会到这种地步。

凡事要从小事做起。我们从小就要学法、懂法、守法,从小做一个好少年,长大去建设祖国。

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论文范文第6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宪法实施工作非常重视,把宪法实施的重要意义上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对如何加强宪法实施工作作出了明确具体的部署。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号召全党同志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维护宪法权威,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努力奋斗。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宪法意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自觉强化理论素养、党性锻炼和作风养成,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坚决维护宪法权威。

“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二中全会强调;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宪法意识。社会各项活动要以宪法为依据,一切治理活动都在宪法框架内进行,没有任何超越宪法的特权。同时,一切公民权利都依宪法来保护,一切违宪现象和行为都应接受审查和追究,这为新时代宪法实施工作指明了方向。

新时代下,要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厘清职责定位,更好地对接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把握宪法精神,依照宪法法律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开展工作,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上为广大人民群众树标杆、作表率,推动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宪法法律的浓厚氛围。

因此,要真正做到维护宪法权威,就必须认认真真贯彻,扎扎实实落实,我们才能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迈出更快的步伐。换言之,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也是维护国家法制统

上一篇:电子电器市场营销教学论文范文下一篇:房地产销售成本探讨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