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商业银行预算管理论文范文

2024-02-02

农村商业银行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以黑龙江省为实例,客观评价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效,认真分析了目前新机制保障内容、保障水平和经费管理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扩大保障内容和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强化经费管理等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政策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2006—2007年,国家先后在西部和中部地区农村实行了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政策,实施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建立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新机制的建立,为巩固和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普九”成果,提供了积极、稳定、长效的制度性保障。实事求是地回顾和评价新机制实施以来的良好成效,找出不足和问题,理清完善新机制的思路和办法,对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国家教育规划纲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结合对黑龙江省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进行了一些浅探。

一、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要求,黑龙江省从2007年3月份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并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改革相关政策,2009年全面实现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各项政策目标。目前保障的范围已经覆盖县以下(含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包括小学、初中、职业初中、九年制学校、特教学校)和学生。保障的主要项目和内容包括:一是免除学杂费,资金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按6:4承担。二是学校运转暨公用经费,按中央和地方6:4承担,地方承担部分,享受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地市、县(市、区)及国家、省扶贫工作重点县,由省级财政全部负担;其他地市、县(市、区)由省级财政分担80%,市县分担20%。三是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资金,中央和省级财政按1:1比例安排资金,不足部分,市县安排;四是贫困寄宿制生生活补助经费,由中央和地方按5:5比例分担,地方分担部分黑龙江省由省级财政和地市、县(市)财政按照7:3的比例分担。五是向农村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资金,由中央财政负担。六是教师工资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按现行体制予以保证,及时足额发放。

通过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做到:一是把农村义务教育纳入政府公共财政保障范围,结束了农村教育农民办的历史,使2001年以来农村税费改革和免征农业税后逐步建立的“以县为主”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终于有了政府财政投入的明确保障和支撑。二是新机制规定的分项目、按比例承担的办法,明确了各级政府投入保障责任,解决了多年来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责任不清、任务不明的问题。三是把农村义务教育所必需的基本保障经费,包括用于学校运转所必需的公用经费、硬件建设急需的校舍维修改造经费,用于教职工的工资和用于学生的教科书和贫困寄宿学生资助等都纳入了保障范围。除教师工资以外,每一项都有各级政府具体分担的比例和办法,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长期稳定和增长。仅就公用经费情况看,2008年,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小学为840.23元、初中为1 055.46元,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前的2006年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361.7元、初中425.24元相比,生均小学提高478.47元、初中提高630.22元,小学和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提高1.32倍和1.48倍。四是强化了省级政府统筹责任,促进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机制分项目按比例承担的资金,主要由中央和省级政府财政承担,提升了政府财政保障的级次,强化了省级统筹权。2009年,黑龙江省共投入免学杂费并补助公用经费资金、免费教科书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资金18.2亿元,市县仅负担4 380万元,占资金总数的2.4%。同时,2007—2009年,省级财政投入资金1.9亿元,为农村中小学校采购课桌椅,更新改造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和购置图书资料,更新锅炉、修建围墙、平整操场、改造厕所等外部环境,有效地改善了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同时,投入1.8亿元,引导市县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了农村义务教育的资源配置,这些极大地引导和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五是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水平。改革后,在继续实行教师工资统发制度的同时,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管理制度、大宗物品政府集中采购制度、基建项目招投标制度、资金专户管理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小学校财务公开制度。实行了财政、教育、审计、物价、监察等部门联合监督机制,切实加强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预算执行、会计核算、学校经费管理及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基本保证了专项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专款专用和安全高效。六是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改革前,学生须普遍缴纳学杂费(含信息技术和取暖收费等)、教科书费,寄宿学生还须缴纳住宿费。改革后,首先免除了学杂费,并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这两项直接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生均减负:县镇小学生277.5元/年、初中生411.7元/年,农村小学生157.5元/年、初中生281.7元/年。2009年,又免除了寄宿生住宿费,寄宿生每人每年减少住宿费支出250元。同时,贫困寄宿生每年还可以得到生活费补助小学500元、初中750元(目前已分别提高到750元和1 000元)。目前,除自愿在学校就餐的学生需缴纳伙食费外,面向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所有收费项目已经全部取消。这不仅极大地减轻了农村负担,而且让广大农村学生直接沐浴了国家公共财政的阳光,有效保障了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的权益。七是巩固了“普九”成果,降低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辍学率,提高了入学率。2008年底,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小学辍学率0.22%,比2006年的0.36%下降0.14%;初中辍学率0.78%,比2006年的1.31%下降0.53%。小学净入学率99.39%,比2006年的98.89%提高0.5%、初中入学率99.86%,比2006的98.93%提高0.93%。八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政府财政保障机制的建立,尤其是分项目、按比例分担责任的合理明确,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规划纲要》,逐步建立其他各级各类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供了引领、示范和借鉴。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在稳定、长效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减轻农民负担、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取得了很好成效,但就目前看,还存在一些需要在进一步完善机制中解决的问题。

一是从保障的项目内容和各级政府责任分担来看,存在三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工资虽然纳入保障范围,但中央、省、市县各级政府间的分担比例并没有明确。各地工资差异较大。同时县级统发,干好干坏一样,学校难以用经济手段调动教师积极性,绩效考评结果在工资收入上难以体现。第二,学校硬件建设,促进均衡发展所需的经费,如校舍及其附属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目前只有校舍维修改造,纳入了机制保障范围。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初中校舍工程、校安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等,在校舍建设、教学仪器设备、图书资料等方面都有投入,但都是属于阶段性的项目,缺乏长效性。这些阶段性项目,中央和地方投入责任如何划分,有的明确,有的也不明确,即使明确的比例,有的已超出地方财政承受能力。第三,取消住宿费后,没有明确资金来源和各级政府负担比例办法。2009年,按照国家要求,黑龙江省取消了住宿生住宿费,将相应开支纳入公用经费支出,但没有安排相应的资金来源和各级政府的分担比例和办法。

二是从保障标准和水平看,存在着保障水平不高和没有体现地区办学成本差异两个方面的问题。如公用经费,改革伊始,国家是按各省2004年实行“一费制”时出台的公用经费标准平均数给予补助的,2009年国家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统一为小学300元/年,初中500元/年,2010年生均提高100元。2004年实行“一费制”时,黑龙江省财政、物价、教育三部门依据《中小学公用经费实物消耗定额》测算和实地调研并通过广泛听证,确定的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生均标准为县镇小学390/年、农村小学305元/年;县镇初中500元/年、农村初中470元/年。与2009年(5年后)国家确定的小学300元/年、初中500元/年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生均标准相比,县镇和农村小学分别高于国家标准90元、5元。考虑到时间跨度和物价上涨因素,再加上取消农村义务教育住宿生的住宿费后相应增加公用经费开支等因素,应当说,目前的标准还是偏低的。同时,国家在确定公用经费标准和对地方的补助中,还没有充分考虑各地办学成本的差异因素。如黑龙江省地处高寒地区,冬季取暖期长达6个月以上,特别是近两年原煤价格连续涨价,已由2006年平均400元/吨左右,涨到800元/顿以上,同时,司炉工(平均每校2人以上)工资支出也由2006年500元/月,涨到1 500元/月以上,致使取暖费支出已经占到学校公用经费支出的50%以上。据对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绥化4个市地所属8个县的41所农村中小学抽样调查,41所学校校舍建筑面积264 891平方米,在校生36 701人,2010年公用经费支出2 253.32万元,其中取暖费支出1 143.77万元。每平方米取暖费支出43元,生均公用经费614元,其中生均取暖312元,取暖费支出占公用经费支出总额51%。除去取暖费开支后,学校用于教育教学的公用经费开支十分紧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而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是从经费管理情况看,存在政府管理层面部门职责不明确和学校层面管理水平不高问题。第一,各级政府财政、教育部门等部门职责权限不明确,运转机制不规范,存在越位和缺位问题。中央下达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资金,有的是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下达的,有的是财政部单独下达的。省级部门基本上是上行下效,资金(指标)文件到县级后,有的县级财政与教育部门共同协商,按照规范的预算、支付和采购等制度去管理,有的财政部门不与县级教育部门协商,直接对学校行使经费管理权,预算、支付、采购等都直接对学校,导致了县级财政部门教育财务管理越位和县级教育部门财务管理缺位的现象,致使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事权与财权脱节,影响了有限资金的整体效益。第二,学校财务管理水平不高。一方面表现在,学校从事财会工作的人员,很多是非财会专业毕业或兼职作财务工作,业务水平不高,又没有很好地进行培训提高,致使财务管理水平不高,有的甚至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另一方面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后,改革框架内的管理办法多是约束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投入到位和规范资金的管理使用的,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方面的一些规定,还不够健全、规范和精细,上级工作指导也不够及时、到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政策建议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1.扩大新机制保障内容范围,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财政资金分担比例和办法,落实各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责任。一要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促进均衡发展的要求,把保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均衡发展的发展性经费纳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范畴。目前,国家正在实施的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初中校舍改造、校园安全技防等工程项目,应当说对改善农村学校硬件条件、促进均衡发展,都有极大的推进作用。但这些工程,内容比较分散,又有交叉重复,而且都是阶段性的,资金分担责任也不尽明确合理,不利于发挥整体长效作用。应整合起来,按照保障机制的办法,统一起来,设定为农村学校标准化暨均衡发展资金,纳入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并按照保障机制中已明确的校舍维修改造长效资金中央、省和市县分担比例和办法,确定资金分担比例和办法,由县级政府按照“以县为主”的体制,统筹安排用于标准化学校建设,促进均衡发展。二是明确取消住宿费取消后,各级政府财政应承担的资金比例和办法。建议按照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的分担比例和办法,明确各级政府财政分担比例和办法。三是对教师工资,应结合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充分考虑各级政府财力情况,分不同地区合理明确各级政府财政分担比例和办法。同时,完善工资统发制度,给学校一定自主权,建立奖励制度,以教师工作量和所取得的业绩为奖励依据,进行奖励,调动教师积极性。

2.考虑地区办学成本差异,建立价格联动机制,提高保障水平。一是在保证目前保障水平的基础上,根据目前各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现状和建设成本、教师工资水平、学校运转所需公用经费、保证学生最低营养生活费需求等情况,认真测算纳入经费保障机制的各项经费地区差异,提高各项经费保障标准和水平。二是建立经费保障与价格上涨指数联动机制,保证纳入机制保障的各项经费年度增长幅度明显高于物价上涨指数,做到“三个增长”,为实现《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提供殷实保障。

3.规范政府部门管理行为,切实加强教育经费管理,提高理财水平。一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的管理职能和权限,建立规范有效的工作运行机制,避免“越位”和“缺位”现象。中央和省级下达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应由财政和教育部门联合下达,避免市县教育部门因不知情或财政、教育部门沟通不畅出现“被缺位”问题。市县应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进一步明确财政、教育部门教育财务管理职能和权限,充分发挥市县财政、教育两个部门的积极性,建立规范有效的部门协调机制,按照规范的预算管理、政府采购、专户管理、国库支付等规定要求,切实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防止“越位”和“缺位”行为。目前应当重点规范和加强“两上两下”预算管理制度,这是做好其他财务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也是避免越位、缺位、扯皮现象的有效措施。二要加强培训和指导,切实提高学校财会管理水平。解决目前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低、理财水平不高的可行办法,是要切实加强学校财会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为此,应以市县为主,建立学校财会人员暑期培训制度,每一位财会人员每两年至少培训要接受一次市县以上培训,培训时间不应少于1个月。同时,要以市县为单位,组织业务骨干或聘请专家,到学校实地开展财会业务指导工作,并形成制度。三要进一步健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国家应根据目前财政体制改革和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情况,及时出台和完善学校财务规章制度、经费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办法、绩效评价办法等各项财会管理制度或相关指导意见。地方应根据国家的制度规范,结合实际,制定精细化、可操作的相关管理制度,以规范化、精细化的财会管理制度,提升学校财会管理水平。

农村商业银行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一、农村信用社财务预算管理的当前现状

(一) 经营理念意识薄弱

农村信用社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 为了确保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应尽快加强预算模式的健全, 落实好财务管理工作, 实现利润增长。受历史体制的影响, 当前较多信用社未能将预算与其经营理念与目标实现有机统一, 导致农村信用社成本较高, 此外, 较为落后的管理意识、模式也难以实现农村信用社的有序运转。

(二) 未能实现预算的全流程管理

当前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主要涵盖存贷款、财务收支、利润三个模块, 将重点放在事后核算中, 未能真正实现事前预测、事中控制, 事后总结的管理流程, 就算涉及也没有体现科学元素, 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不匹配。因此不能根据实际业务的发展状态来达到动态管理的目标。

(三) 内部财务管理执行不严格

内部财务管理较为松懈, 未将《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实施方法》落实到位, 制度执行随意, 导致原本制定较好的财务预算目标因执行走样未能有效执行。具体表现在财务费用的列支未按预算执行上, 导致费用增加利润下降, 从而难以完成年度预算目标。

二、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问题的成因

由于历史原因, 农村信用社定位不清晰、管理薄弱、体量较小, 更容易放大外部环境的冲击。当农村信用社缺乏深刻的勤俭办社思想, 会存在不同程度的铺张浪费问题, 恶化了信用社的财务状况。农村信用社现行财务制度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 包括:粗放经营的模式占据了较多不息资产, 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盈利水平的提升;会计信息不完善, 缺乏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会计监督缺乏良好认知, 难以使会计工作考核放在核心地位。某些信用社为了达到绩效目标, 宁可运用财务费用转移、随意变更等方式, 导致会计信息的操纵模式不符合规范。某些农村信用社未能准确反映资产质量, 未能完善的体现经营成果。缺乏新时期经济管理人才, 面对新常态存在本领恐慌弊端, 不利于农村信用社适应新时代, 管理人员与职工业务素养未能肩负自主经营的责任。

三、优化农村信用社财务预算管理策略

(一) 提高素质, 健全机制

现代金融业竞争属于人才间的竞争, 信用社财务管理水平需要较高的专业人才队伍。为了落实好下列工作, 农村信用社必须关注下列几点:县联社应组织财会管理部门学习政治、业务与法律知识, 将财务制度体系落实到位, 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 提升个人的业务能力。在学习培训期间, 应主动邀请主管领导开展培训活动, 从而提升财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利益分配属于信用社内部机制的关键内容, 良好的分配方案应在考虑资本积累与股东当前利益做到平衡。为了在员工利益分配上体现激励原则, 使工作目标与工资奖金相挂钩, 推行量化考核、创新模式, 从而提升员工的创造积极性。

(二) 实行管理制度化

财务制度作为财务项目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也是信用社在经营活动中必须关注的要素。财务制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的制度调理, 也是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内容。在研究探讨财务管理期间, 应制定一系列信用社固定资产、抵债资产、成本费用管理制度, 使制度体系系统化, 从而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的灵活要求下, 改善当前财务体系, 培养高素质人员属于重要模块, 会计主管安排上级部门对财务会计工作进行监督控制, 由会计主管开展有效监督工作, 从而保证管理调例的规范真实性。现代金融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重要特征为垂直管理、双线负责制。各信用社的财务主管由县联社垂直管理。农村信用社中对于日常的财务管理采用‘双线负责制…’, 一方面应关注信用社的财务管理实务, 配合社区主任开展财务决策活动, 另外, 农村信用社应落实好上级部门的决策活动, 确保业务活动涵盖在可行范围内。信用社的财务主管通常采用任命制, 选择综合素养高、原则较强的主管会计, 同时与基层信用社分离, 签订好工作目标责任书, 引导联社提供改进依据与合理化建议, 配合领导开展各个部门的工作内容, 县联社管理好薪酬活动, 奖金与联社充分挂钩, 当发现职责未履行好问题后, 必须严肃处理。

(三) 实施财务管理科学化

农村信用社会计管理工作由传统的“记账型会计”过渡到“管理型会计”, 在当前环境中, 农村信用社的财务管理活动仅包括财务分析与监督工作, 财务工作方面还停留于记账、报表、财务分析、记账型会计阶段。管理会计属于强化内部经营管理, 在经营过程的预测、规划、组织中来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

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工作应与农村信用社良好配合, 会计作为财务收支的具体管理部门, 因此会计人员应充分借助财务会计的历史资料与信息, 科学管理分析存、贷款、成本、利息收支等各项指标。先预测经营前景再确立年度总体经营目标。农村信用社主任领导下, 应定期开展经营分析会, 及时找出目标规划中的弊端, 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结合农村信用社的具体情况来提出多方面的约束指标, 设置目标利润, 从而选择出最佳的预算方案。

农村信用社各部门应确定财务目标, 结合财务预算开展工作, 严格关注财务预算渗透部门。在实际的执行环节中, 通过对比分析来挖掘成本管理的潜力。在细致的调查研究中, 应及时分析目标管理、项目设置的不足点, 制定对应性的解决策略。总结目标即就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与分析, 综合比较各项经营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预算内容, 通过计算出差异来分析原因, 实行以预算为前提的财务管理模式, 围绕财务目标开展行动, 从而提升农村信用社的经济效益。

(四) 实现成本最低化

农村信用社员工应意识到信用社当前面临的困境, 注重降低成本环节。抓住降低成本的核心旨在提升信用社的经济效益, 摆脱经济困难, 突破生存法展的矛盾, 从而提升职员对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的参与意识, 积极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农村信用社应严格控制小额开支, 坚持先请示、审批后列支的大项费用开支策略, 基于集体研究基础来开展集中批阅活动。部分项目可以运用‘集中采购’策略, 确保费用开支的透明化。费用开支采用‘账户’管理策略, 分类管理费用支出账户, 依据每个账户的性质设置不同类型, 包括:工资福利账户型账户, 要求员工根据国家工资标准严格执行;其次属于运用比例控制型账户, 包括: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等, 应根据比例来实列支;在比例计提型账户中, 需要涉及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内容, 禁止出现多提等问题。

农村信用社在经营过程中, 可以根据客户的情况, 适当调整贷款利率、活期存款利率。例如, 中低端贷款需求的客户财务风险较大、资产规模较小, 农村信用社为因确保风险与收益对等的原则, 在为其提供贷款时应适当提高贷款利率, 使风险收益率得到保障。同时, 为了吸引高端客户向信用社存款, 农村信用社应适当提高高端客户的活期存款利率, 促进更多高端客户将资金存入信用社。针对大客户, 农村信用社应做好后期服务, 为其提供多样化理财产品, 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的需求, 为信用社创收。

四、结语

注重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属于提升其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 通过勤俭办社、合理规划、节约开支的方式才能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效益, 建立良好的权威, 从而增加其在整个农村信用社中的竞争地位。

摘要:预算管理属于利润保障计划的主要内容, 科学筹划与全面预测未来的经营活动、财务结果, 是当前各行各业财务管理中的关键模块。农村信用社中财务预算管理非常重要, 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能促进农村信用社按照规划发展, 使得农村信用社效益有效提高。笔者通过分析当前的农村信用社财务管理工作体系中的问题, 包括内控制度建设、经营目标的整体协调调配等, 就如何理清思路、科学测算计划等内容上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 从而对经营活动的及时调整进行指导。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财务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 赵丽丽.L县农村信用社财务风险管理研究[D].沈阳大学, 2018.

[2] 佚名.浅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隆尧县农村合作联社魏家庄信用社为例[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8, 291 (12) :33.

农村商业银行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经济新常态下, 各行业产业领域均面临着新的挑战, 但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简言之, 在全新的国内经济环境和国际经济形势下, 如何趋利避害、审时度势, 成了每一个企业所需要坚持的方向, 即顺应时代的要求。在这一时期, 互联网经济全面兴起, 再次给实体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是, 就目前来看, 各行业领域的发展建设仍是置于金融与资本框架体系之内。通俗点来理解, 即市场投融资仍是各企业对外联动的主要方向。其中, 在整个十二五期间以及十三五期间, 不动产投资成了实体经济增长的焦点内容之一。譬如, 房地产行业作为当下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更需要随着经济领域改革力度的加强, 适时提高自己的发展速度。

预算对于每一个公司来说都是需要关注的重点工作, 尤其是对于商业管理公司而言, 更不例外。关于商业管理公司的预算管理, 应当结合本行业领域的实际发展规律和经济特点来解读。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本身就是商业管理企业的主要业务与管理项目。与此同时, 作为新型市场经济业态形式, 商业管理公司在市场价经济与资本运作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以地产商业管理公司为例, 当前经济新常态环境下, 房地产企业具有典型发展规律, 故此, 地产商业管理公司也间接受到影响。包括整个投融资风险、信贷风险、现金与资本管理等。

总之, 商业管理公司作为与地产公司关系最紧密的合作组织, 在投资管理、财务管理和项目成本控制等各个环节, 具有较强的管控和协助效力。换言之, 在与地产公司合作中, 商业管理公司的财务管理压力和资金风险等也随之而来。故此, 商业管理公司在业务运营期间, 做好全面预算管理控制很有必要。

二、商业管理公司全面预算管理中的主要问题

结合本公司实际, 重点围绕着上述背景介绍和行业发展现状, 基于企业财务会计实务操作与项目管理视角来做进一步归纳。关于现阶段存留的主要问题现象, 可简单概括为三方面。

(一)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构的滞后性

就目前来看, 对于地产商业管理公司而言, 自身所开展的各项商业服务与业务产品, 本身就受到整个市场环境和金融形势、资本市场的影响。通俗点来理解, 即地产商业管理企业业务管理和预算管理本身就离不开确立合作关系的地产公司。正因如此, 商业管理公司近几年加快转变意识, 紧随时代步伐, 但是企业各职能部门以及各岗位员工、公司高层, 对于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认知仍不够, 造成很多新举措、方案无法执行和落实。

如上, 不可否认, 商业管理企业重视全面预算管理, 其本身就是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形成和确立的必由之路, 并且有助于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公司业务运营操作水平的提升。所以, 通常情况下企业都会拥有自身的发展规划目标, 并围绕此目标尽可能将各方资源最大利用。然而, 地产商业管理具有行业特殊性, 并直接受到整个地产行业领域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总体来看, 越来越多的公司危机意识越来越强烈, 且绝大部分已经开展了预算管理工作, 并将预算管理发展成全面管理, 当成公司的重点工作来抓。正如上述所言, 观念意识的转变仍很滞后, 先进的运营理念与实际管理工作相脱节。

(二) 全面预算管理考核的不足性

在整个行业领域, 企业预算管理工作的科学编制已经成了共识, 并且属于企业做好全面预算工作的基础性内容。但是, 在预算考核一环仍存在较大问题。

对此, 商业管理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 将科学编制预算作为关键一环来抓。具体来看, 地产商业管理公司在为地产企业提供商业服务过程中, 整个过程包括公司预算目标的确立、预算制度的完善、预算具体管理办法的设计、预算监管的落实等。以本公司近两年项目开展实际来看, 自从公司落实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不仅编制了科学预算方法, 还加快了企业现代化的建设, 使得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效率显著提升。但是, 在实际管理运营中, 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设, 仍不到位。

(三) 全面预算形式化, 造成对非财务性指标过多忽视

通常情况下, 商业管理公司在全面预算过程中, 主要就是结合公司的业务和项目实际, 通过财务指标的实现来发挥其自身作用和价值。换言之, 公司的各项财务指标在全面预算的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故此, 在实际操作中, 一般都是选取具体化的财务指标来切入, 通过多项指标来综合反映出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效益。

如上, 财务指标的确可以直观反映出企业生产运营中存留的问题和不足, 但也存在较大的制约性。具体来看, 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 过于形式化, 即为了全面预算而全面预算。在此情形下, 管理人员很容易将财务指标提高到一个无谓的高度, 使得企业的一切工作仿佛都是围绕着如何改善财务指标而进行的, 而不是围绕着财务管理工作与预算工作本身, 即将过程目的化、将目标策略化。所以在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可以看到, 对于一些非财务性指标、不能量化的指标, 忽视较多。

三、商业管理公司全面预算问题的改进对策

结合近两年本公司改革实际来看, 笔者以为, 在当前新常态、新制度下, 作为商业管理企业, 核心原则始终不变, 即一切立足市场实际, 紧随市场前沿, 依据国家政策和会计核算制度来适时改进优化。

(一) 进一步明确全面预算的目标

关于上述介绍的几点常见问题现象, 归根结底在于部分企业对于全面预算工作认知的不足性。对此, 明确全面预算目标, 深入加强公司上下对全面预算的认识很有必要。包括除公司财务部门之外的其他各职能部门在内, 只有进一步明确全面预算的目标与意义, 以及对公司整体战略发展和价值追求的契合点, 才能让各职能部门、管理人员真正意义上清楚公司开展全面预算工作的目的, 即到底想做什么, 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开展工作。

与传统预算管理模式相比, 全面预算管理更加目标性和服务属性, 即为实现企业的短期目标服务, 这一点与地产商业管理公司所处行业特点基本吻合。通过全面预算, 对公司的各项业务的开展做出指导性引导。更重要的是, 在实际工作中, 有助于企业预算管理工作与长期性的战略目标相结合, 短期目标的实现依附着长期目标而存在, 而企业长期战略目标则始终坚持以预算管理作为核心。当预算管理有了方向, 更有助于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实现。

(二) 从内而外强化财务监督机制

对于商业管理企业而言, 在全新的市场经济形势下, 监督部门的设立及其职能的确立不可缺少。严格意义讲, 商业管理企业的监督部门, 直接关系着企业资金的来源和使用, 尤其是在财务核算与项目成本控制领域。

如上, 首先从内部抓起, 即强化内控机制。内部审计机构是商业管理企业实现财务有效监督的重要部门, 它的主要职责就是通过审计制度来对公司的各项目、业务管理活动予以细化。对于发现的不足和问题, 予以优化。总之, 就是督促着企业内部财务审计置于一个可控范围内, 确保公司在不动产投资等业务服务、项目管理领域始终处在一个有章可循的界限之内, 最大限度消除潜在风险的危害。其次, 充分发挥出外部监督效力。通俗讲, 即从外部来对商业管理企业的财务信息予以监督, 旨在保障各项财务支出及核算的准确性、真实性。借助此, 实现公司内部资金的充分利用, 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和市场利润的最大化。

(三) 做好外部市场调研工作

以2018年的第四季度为例, 对于公司财务部管理人员而言, 需要对公司的前三季度的经营情况、预算执行情况、利润指标完成情况等进行摸底。简言之, 就是通过外部市场调研与公司内部资源整合, 优化成本控制流程, 将全过程风险管理控制的思想贯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与此同时, 结合第四季度公司的经营项目和市场运营情况, 包括商业综合体建筑面积、商业建筑所处地段、区域市场环节等, 纵横对比, 从而确保新预算规划制定的前沿性和可参考性。

摘要:新时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商业贸易与服务形式也发生了较大改变, 并催生了系列新兴商业企业形式。商业管理公司作为新兴产业之一, 旨在为客户提供商业项目定位、商业布局规划、品牌管理和调研运营等, 即提供全方位高效优质的全程服务。时代在进步, 政策也在改变, 作为新兴企业, 商业管理企业内部管理体制和财务管理模式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对此, 我国于2016年新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文章结合当前商业管理公司发展实际, 以地产商业管理作为探究点, 针对商业管理企业财务核算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 对全面预算管理现状及不足简要归纳梳理, 提出相关解决对策。

关键词:全面预算,商业管理,地产投资,企业会计

参考文献

[1] 王洪涛.商业地产 (城市综合体) 开发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J].经贸实践, 2016 (10) .

[2] 于妍妍.全面预算管理在房地产企业中的运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6 (15) .

[3] 曹亚丽.关于加强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思考[J].时代金融, 2017 (24) .

[4] 蒋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及其构建[J].当代经济, 2016 (35) .

农村商业银行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全面预算管理作为重要的企业管控工具,对商业地产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商业地产企业大多都实行了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预算管理可以使企业目标具体化,并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但是,由于制度、管理水平及人员等因素的限制,当前商业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致使全面预算管理难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用。因此,商业地产企业应结合行业特点及企业自身状况,从全面预算管理出现的问题入手,优化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作用落到实处,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对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运营期全面预算管理的特点及现状

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项目分为建设期和运营期,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在运营期,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除具备一般企业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特点外,还有其行业的特殊性。运营期全面预算工作一般包括业务预算和资金预算,其现状如下:

(一)业务预算中,收入预算是基础

在城市综合体的运营期内,业务预算主要分为收入预算和成本费用预算两大类。其中,收入预算是整个业务预算的基础,也是成本费用预算开支的重要依据,包括销售收入、租赁收入、物业管理收入等。收入状况决定了公司赢利能力及资金回笼速度,在制定收入预算时,要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不能脱离实际。在当前的实际工作中,由于影响因素过多,收入预算的制定也是最难把握的,过于激进或过于保守的情况都时有发生。

(二)资金预算是重点

商业地产属于资金密集型企业,虽然运营期相比之前建设期的巨额资金投入,资金需求量已大幅度降低。但由于其行业特殊性,大额资金的支出项还是很多,如:为保持项目的竞争力,定期翻新及二次装修;整体及单元内部的改造;宣传推广费用;维持日常运营的费用支出等。尤其在运营初期,入不敷出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进入成熟期后,又会出现资金闲置的情况。商业地产企业要想持续发展,就要不断开发新项目,而开发新项目所需的大量资金,又需要现有项目资金积累的支持。因此,对于商业地产企业来说,制定合理的投、融资计划、周密的资金预算管理至关重要。

三、当前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运营期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全面,缺乏大局观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不够全面,缺乏大局观。没有将全面预算与企业未来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更多的是把全面预算当作下一年工作计划或业绩目标。因此,在为突出业绩的情况下,追求短期效益,急功近利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企业实际情况与企业发展战略出现偏差。

(二)各部门对全面预算管理参与度不高

长久以来,很多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全面预算的重视程度不够,并且经常有这样一种错觉,认为预算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其他部门的参与是在协助财务部门完成工作。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预算编制的积极性和准确性都不高,预算编制结果不理想;在预算执行中,由于其约束性较强,还会经常遇到一些抵触情绪。这些问题,都造成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参与度不高,工作进展缓慢且经常出现误差,导致全面预算流于形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预算目标的制定脱离实际

在制定预算目标时,对环境分析不够,没有很好地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目标制定缺乏科学性,数据填写过于随意。在编制预算时,经常出于自身利益着想,首先考虑的不是企业整体目标,而是更有利于实现自己的业绩。例如:招商租赁部门在编制收入预算时,有意将收入目标降低;而推广部门为了下一年度有足够的费用预算,降低推广活动的谈判难度,有意多做费用等。导致预算编制完成后,预算指标与实际情况偏离较大,需经过多次反复修改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四)预算编制不符合行业特点,导致执行不力

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企业有很强的行业特殊性,一般通用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很难适用于商业地产企业。即使同行业企业由于管理方式不同,关键性预算指标选择也不尽相同,生搬硬套舶来之物,会导致指标脱离业务,使预算无法正常执行。

(五)预算分析、控制不到位,缺乏必要的考核机制

有些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企业的管理人员,认为预算编制完成,就完成了一项大工程,预算审批通过即万事大吉。没有真正在思想上形成足够的预算分析和控制意识,在实际工作中,也没有真正将预算指标当成自己必须实现的工作目标。企业缺乏相应的预算执行考核标准,部门及员工的绩效考核不与预算的达成效果挂钩,全面预算工作非但起不到激励作用,也无法引起员工的重视及参与积极性。殊不知,完成预算编制仅仅是开始,而接下来的日常执行、监督、控制、分析,才是全面预算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导致企业是否能走向实现战略目标之路。因此,没有相应的考核机制,做不到的事中监督控制和事后分析,全面预算管理就变成了一纸空文。

(六)预算调整过于随意,影响企业战略达成

不可否认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企业内外部环境影响因素众多,预算实现起来确有一定难度。但有些企业没有相应的预算调整制度和标准,预算调整过于随意和频繁。更有甚者,一旦感觉预算目标不好实现,就要求调整预算。有的企业虽然不经常大张旗鼓地调整预算,但在实际执行阶段,却经常会有费用超预算或收入低于预算的特殊审批。如果没有客观全面的分析及严格的预算调整审批制度,为了实现短期目标,完不成预算就去调整或特批,不但发现不了工作中存在的真正问题,预算工作也就失去了意义。

(七)参与预算编制的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预算的编制需要各部门员工的共同参与,参与预算编制人员的责任心、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预算的编制结果。各部门提供的原始数据是预算编制的基础,如果此时的数据出现较大偏差,那以此为基础编制出来的预算一定会出现问题。

四、加强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运营期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正确认识全面预算,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全面预算管理导向

首先,企业领导者要从思想上对全面预算工作有足够的认识,高度重视并直接领导这项工作。把企业战略目标作为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导向,紧密结合战略规划,制定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案及指标体系,落实具体的工作任务及目标。

(二)成立预算小组,提高全面预算参与度

在年度预算编制工作开始前,组织全面预算会议,企业中高层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及参与预算编制的人员必须参加。要让管理层及全体员工意识到,全面预算是保障企业达成战略目标的管理工具,应该是全公司所有部门全员参与,并非只是财务部门的工作。

为了保证全面预算工作的顺利推进,需成立预算小组,由公司负责人担任组长,以提高预算管理的权威性。预算小组由财务部门牵头,其他部门抽调对本部门业务熟悉的骨干人员加入。

(三)结合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三到五年科学可行的预算目标

全面预算应在考虑政策因素及市场环境变化,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基础上,根据企业战略及长短期发展规划,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预算目标。以滚动三到五年为期,后期结合环境变化定期调整。杜绝在制定预算目标时,以个人业绩达成为预算目标的情况。

(四)根据行业特点,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预算编制方法

运营期的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企业,应结合运营期的特点及企业具体情况,制定预算指标,同时根据本公司的业务管理模式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预算编制方法。

与预算目标的制定相一致,采用三至五年滚动预算编制方式。根据全面预算目标制定详细可行的预算指标,并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使全面预算工作落实到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在预算编制阶段,财务部下发预算模版,各部门预算小组成员负责本部门预算组织工作。对本部门基础数据进行整理、填写及初步审核,财务部门负责汇总、整理分析数据。

(五)做好预算分析与控制工作,建立健全的预算考核机制

在预算执行阶段,业务部门需以预算数为基准推进各项业务开展,各部门预算小组成员需及时对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差异对比分析,对于差异较大的,需由具体业务执行人做出详细说明,并作为预算调整的依据。财务部门负责监督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对于与预算指标偏离较大的情况,及时进行预警,并定期提供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为促进预算目标的实现,激发员工参与预算的积极性,应将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纳入考核范围。选择合理的关键考核指标,明确指标标准,建立相应的奖惩机制。将预算执行部门及员工预算执行情况与绩效考核挂钩,并作为年度考核、薪资调整及晋升的标准之一。

(六)规范预算调整制度

国家政策、市场环境不断变化,预算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需定期根据实际情况,对预算进行调整。但预算调整必须在规范的流程下进行,不可随意、盲目的调整。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按季度或半年度进行预算调整。企业应在充分考虑国家政策、市场环境及企业发展战略,综合分析内、外部影响因素,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及当前预算执行结果,在规定的时间点进行全面调整。除此之外,对个别特殊超预算的情况,应严格按规定流程进行特批。

(七)组织相关培训,提升参与预算编制人员综合素质

为保证预算编制质量,在年度预算工作开始前,要对公司员工认真做一次全面预算管理培训,原则上要求全体员工参加,使全面预算工作深入人心。

为提高基础数据的准确性,首先,要求参与预算编制的各部门预算小组成员必须非常熟悉本部门工作,对本部门的工作职责及各个工作环节了如指掌。部门负责人在指定人选时,一定要做好相关培训工作。另外,在预算工作开始之前,财务部要负责做好各部门预算数据报送的相关培训工作,如预算模版的使用及填写说明、注意事项等。

五、结论

在商业地产(城市综合体)企业运营期,完善的内部管理是商业地产项目能否运作成功的关键。而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把控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是保证企业顺利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工具。因此,重视和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不但可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还可以使企业各项资源实现合理配置,提升资源使用效率,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最大限度地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摘要:随着我国商业地产的高速发展和国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城市综合体以其多元化消费业态, 吸引着大中城市主流消费群体, 而其丰厚的利润空间也吸引了众多地产商加入。然而, 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 城市综合体也面临着严峻的市场考验, 越来越多的商业地产企业开始思考如何向管理要效益, 提升竞争实力。而全面预算管理作为重要的企业内部管控工具, 能够将企业收入、成本费用、资金、业务、绩效等内容融合到一个体系中, 提升企业管理效率, 并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本文在分析城市综合体运营期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基础上, 结合城市综合体全面预算的特点, 分析了商业地产运营中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商业地产,全面预算,预算管理

参考文献

[1] 桑业新.浅析商业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J].商场现代化, 2016 (22) :111-112.

[2] 张莉.全面预算管理在商业地产企业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 2018 (06) :152-153.

农村商业银行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近年来,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已经成为了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外部环境方面分析,农村商业银行面临激烈的外部竞争,因此需要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以及服务质量,这对于银行而言需要支付更多的经营成本,这也对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银行业在不断的改革,很多的大银行都开始市场化,更多的市场资金注入了我国的国有银行,银行业市场化是未来银行业的发展趋势。这种形式从整体上来讲是非常有利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对于提升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从清算备付金管理视角,探析了基层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方法。

二、基层农村商业银行清算备付金管理机制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经营原则的矛盾

安全性、营利性、流动性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基层农村商业银行落实清算备付金管理制度的最终目标是扩大利润,实现盈利能力的提升,这也与安全性有所矛盾。农村商业银行的营利性是以提高资金周转率为目标,这也要求基层农村商业银行需减少清算备付金,以此带来更多营运资金。反之,基层农村商业银行若想实现支付系统运行的安全畅通,其需备足清算资金,避免清算资金不足产生的清算迟滞的局面。上述矛盾的产生,也加大了基层农村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业务的管理难度,对于农村商业银行而言,是一项业务挑战。

(二)日益创新的业务为资金清算带来新挑战

随着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日益发展,互联网支付工具也日益多元化,目前的支付方式已经不再局限于存折和银行卡等,更多地表现在网银支付、预付卡、二维码、闪付等,其资金往来的渠道也随之丰富,这也加大了基层农村商业银行清算备付金的管理难度,商业银行清算资金的不充足容易导致消费者资金延迟到账的风险,长此以往,引起客户的不满和投诉,易给基层农村商业银行造成极大声誉风险。

(三)清算备付金账户存在日间透支问题

在基层农村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业务过程中,日间或日终透支现象屡有发生,极大地影响了各清算系统的运行,究其根本,这是因为部分资金清算人员尚未按照规定办理清算业务,对备付金头寸的监督力度不足,无法及时掌握大额资金的流向。再者,基层农村商业银行的清算备付金的账户留存资金不足,个人或者企业利用网银渠道办理汇款业务,导致日间或日终透支。最后,下属基层网点的往来业务较为密集,导致透支现象的发生。

(四)操作风险频发

第一,基层农村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有待改进。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目前尚未确定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与此同时,和法人治理结构相匹配的约束机制也尚未得到改善。在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治理架构中,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治理架构已经初具形态,但尚不能保证内控机制的高效运转,这是因为农村商业银行治理架构较为松散,监督机制失效等问题,进而导致相关业务的落实,造成备付金清算体系的空缺。

第二,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制设置缺乏科学性,缺乏必要的内部控制措施,在开展清算业务时,存在相互脱离的情况,各个业务部门各行其是,无法为内控机制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监督机制空缺。

三、完善基层农村商业银行清算备付金管理的途径

(一)拟定清算备付金存放额度比例制度

目前很多农村商业银行采取的是比例清算备付金管理机制,基层农村商业银行需依据上年末存款余额比例,并在次年年初存放。这种制度存在一定的漏洞,因此,银行需拟定清算备付金管理制度,因地制宜的拟定缴存的比例,并在每月、每季度实施动态化监管,实现清算备付金的精细化动态管理。

(二)加大对清算备付金的透支管理

基层农村商业银行在办理资金清算业务时,需设定专职的人员管理,每笔大额资金划转,都需相关责任人和授权人员查验资金头寸后,再行清算。授权人员将凭证交给柜员后,待柜员记账完毕,最后确定资金头寸,实现清算资金管理的双重防线,全方位落实计算基层农村商业银行的可用头寸,防止日间或日终清算透支。基层农村商业银行可在管理基础上,按照规定对本网点的清算余额进行核对,避免清算资金低于规定限度的现象。相关责任人落实履行清算审核职责,及时关注其资金变动情况,灵活使用现金调剂。

(三)建立资金清算的应急管理制度

基层农村商业银行需建立资金清算的应急管理机制,该系统务必保证操作简单、风控严密、后督健全、账务明确,保证下级部门之间清算拨付完整流畅,提高基层农村商业银行的管理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与此同时,基层农村商业银行还需对资金的调剂流程进行控制,实现上下级清算账户的准确对账。再者,基层农村商业银行需拟定清算账户的管理方案,实现自动补提、计提等业务,不断完善业务系统的相关功能,例如利息计提、结息等。

基层农村商业银行可建立清算监督管理机制,对资金头寸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便于及时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对大额交易实施监督,还需制定资金头寸的预警功能,一旦银行监测到清算头寸低于标准时,立即发出预警信息,便于相关责任人及时处理,规避清算风险。

(四)加大操作风险的管理力度

基层农村商业银行可通过宣传教育的方式,强化员工对备付金风险的识别度和关注度,特别是农村商业银行管理岗位人员,务必将资金清算管理纳入其日常考核方案中,不断加强员工对操作风险和资金清算制度的认识,做到有预防、有计划、有方案。与此同时,我国农村商业银行正处于大数据时代,因此围绕系统内容对此进行优化,一是授权环节,各分支机构办理业务权限必须在该分支机构的可承受范围之内,因此对下属的各家营业机构,农村商业银行总行务必对授权能力进行划分,最大限度保证农村商业银行资金清算制度的有效落实。二是考核环节,加大对运营岗位员工的业务能力的考核,将考核指标纳入到绩效考核体制中,从考核角度保证商业银行资金清算制度的有效落实。三是内部合规检查环节,在检查中明确各分行的职责,最大限度减少资金清算的风险,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科学的风险防控作业流程对于有效地降低资金清算风险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应该不断地完善作业流程。在内部设置专门的监督审计部门,帮助银行控制资金清算风险。其次,设置资金清算风险控制经理,对于清算工作进行重点监督与管理,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摘要:我国现有的基层农村商业银行的清算系统是由省联社统一植入的清算系统,主要包括大小额支付系统、农信银系统、银联清算系统,基层农村商业银行所需清算备付金,由各法人机构根据资金清算的正常需要,统筹辖内各渠道支付结算业务,在上级清算机构存放与业务发展规模相适应的清算备付金,亦或是直接按照省联社规定的比例进行缴存,并对备付金账户实施专户管理和专职核算,保证基层农村商业银行资金清算业务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清算备付金,管理探析

参考文献

[1] 陆绮.银行如何应对大额支付时序调整[N].上海金融报,2019-05-31(011).

[2] 葛三宝.非金融机构网络支付客户备付金法律问题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7.

[3] 黄金华.支付机构跨行清算研究[J].中国市场,2017(01):77+80.

农村商业银行预算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正在进一步梳理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的相关规定,下一步将出台有关实施细则,适时会尝试一些突破。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基本和国有资本进入是同样标准,没有特别的障碍。“一些中小商业银行在改制过程中已经大量进入了民间资本。”

全国政协委员、深交所理事长陈东征:通过资本市场支持小微企业的重点应放在城商行和农商行上,这是现行条件下支持小微

企业风险最小、力度最大的方式。但现在监管部门对城商行上市标准定得太高。“我知道银监会有一个内部规定,但从未对外承认,就是要求城商行的资产规模要达到700亿元,才算过了门槛。”这容易造成城商行和农商行盲目追求规模、跨区经营。 “(出现伪造金融票证案的)齐鲁银行如果上市,避免风险的可能性恰恰是提高了。”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巡视员张小济:海外企业普遍反映海外融资不容易:一方面欧美本身就缺钱,另一方面,海外资产不能抵押、担保。“希望银监会能放宽对这方面的管制”。中国3.2万亿美元外储,具体的摆放情况外界不清楚,但欧美肯定是大头。“能否成立一个新的基金,把一部分外汇放到这个基金里,专门用于海外企业融资?”与其当欧美资产的债权人,还不如当自己企业的债权人。“肉烂了还在锅里”。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吴晓灵:“中国不缺钱,但是为什么企业家感觉到缺钱?就是因为存在过多的金融压抑,造成有钱人的钱不能到达需要用钱的人那里去。”

全国人大代表、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多家银行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上上浮30%~50%,一些地方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总成本达13%左右。更有部分银行变相收取管理费、咨询费、额度设立费、贷款承诺费、贷款安排费、风险保证金等,还有部分银行要求将贷款额的部分用于购买银行指定的金融理财产品等。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即使能贷到款,也无力承担。这在无形中留下了金融市场的空白点,被其他一些合法非主流金融机构和社会民间资本所利用。银行的短期贷款中,中小企业只占不到20%。全国民营企业和家族企业在过去3年中有近62.3%通过民间借贷的形式进行融资。

银监会和人民银行规定小额贷款利率的上限为银行同期利率的4倍,而以追求盈利甚至暴利为主要目的的小额贷款公司基本上都按上限利率发放贷款,中小企业以正常的利润率根本无法承担这个高利率,这是“饮鸩止渴”。这就好像在市场流通中又增加了一个环节,从而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

邱继宝建议:设立政策性国家中小企业银行。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银行收费既有银行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动机,也有企业希望提高信用等级评价的考虑,综合来看,并不增加银行总利润,也不增加企业成本。 假设银行给企业确定的贷款利率是9%,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分拆为6%的贷款利率和3%的财务顾问费。对企业而言,贷款利率隐含银行对企业信用等级的评价,企业在其他机构贷款时,其他机构会参考6%的贷款利率,如此可降低企业再次贷款的利率。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银行业守押服务(业务库守护、现钞押运)外包给专业保安服务公司后,具有鲜明“管办合一”和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公职化”色彩的守押服务以及由此形成的垄断经营,与银行业高度市场化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不仅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堪重负,而且潜藏着一定的风险隐患。

目前绝大部分地区守押市场的运作模式仍然是地市或县级公安机关组建守押公司,负责本辖区内守押工作,社会资本参与新办守押公司的申请基本上都未予批复。各地也几乎一致采取严厉的排他政策,禁止其他地区守押公司来本地经营,彼此封锁的现象不仅存在于省区之间,在多数省域内各地市之间、甚至城区与县域、县与县之间也同样存在。甚至个别地区(如广东汕头市)的公安机关至今仍未批准成立市场化守押公司。

马蔚华建议由银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区域银行议定价格底线,以规模优势增加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守押市场定价的影响力。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朝阳:当前金融体制与实体经济发展之间错位,导致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与民间资本过剩并存,应尽快使民间金融从“地下”转向“地上”。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我国金融空白乡镇仍占全国乡镇总数的四分之一,建议进一步扩大空白乡镇金融覆盖。

全国政协委员、常州市长兴集团董事长汤燕雯:要给予小贷公司正式的名分,执行与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相同的税收政策及各种优惠政策待遇,正式纳入金融机构的管理体制。

全国政协委员梅兴保建议:利率市场化应该提上日程,这个问题放开后,中小企业就能够名正言顺地做到如果借不到大银行较低的利率的贷款,就可以到其他一些放开利息的银行去取自己所需。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2011年我国移动支付用户数达2.2亿户,比2010年增长61%;预计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在2012年达到235亿元。产业链内没有任何一方能够单独将该业务一手包揽从头做到尾,若产业链环节中的各方各自为战,整个产业的发展举步维艰。建议将移动支付产业纳入国家重点扶持创新产业,可由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联合中国银联、电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第三方支付公司等企业,探索移动支付行业的商业模式。

民革中央:建议选择某些地区与某些业务领域作为两岸金融业制度合作的试点,制定两地通行的银行政策,逐步对接两地有关银行的法律、法规,以清除阻碍两地间产品、服务、人员、资本自由流动的壁垒,为今后深化两岸金融服务业合作做出示范。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蔡继明:限购令已经实施一年之久,“现在国家还应继续加大调控力度不放松,但在房贷方面可以实行一定程度的”定向宽松”。

全国政协委员、原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总裁梅兴保:国内银行业不存在系统性风险,但也需要防范,主要担心房地产项目如果出现崩盘,容易引起连锁反应。特别是在近两年房地产热潮中成立的一些房地产信托产品。这些项目普遍拿地成本高、融资成本高,去年就已经出现了一些风险情况,都是用展期和增发新信托产品的方式暂时对付了危机。但如果房地产市场持续不景气,甚至大幅下滑,这些房地产信托项目将首当其冲。

全国政协常委、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尽快完善并出台《放贷人条例》。

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宗庆后:建议鼓励发展由民间资本控制与经营且责、权、利统一的民营银行。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证券业协会会长江连海:截止到2011年底,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82万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35万亿元,企业存款31万亿元,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存款近20万亿元。扣除58万亿元银行贷款,还有20多万亿元未派上用场。一方面股市低迷,嗷嗷待哺,缺乏后续资金;另一方面银行有较多的剩余资金。银行资金进入股市,关键是监管措施和手段是否有力和高效,是否能够控制银行资金盲目无序进入股市。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银监会主席助理阎庆民:银监会对于银行理财资金入市还要统筹研究,对进入资本市场的理财资金可能需要设定相应的比例限制和制度限制,要控制好风险。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银行业盈利在连续实现快速增长后将温和回落,呼吁建立小微企业信用保险基金,专门为小微企业贷款提供信用保证保险保费补贴和分担贷款损失偿还费用。

全国政协委员、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民生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整个贷款的比例超过40%,其收益率比对大企业贷款的收益还高出一到两个点。服务小微企业,银行需要转变传统的成本观念。“民生银行去年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达700多亿元,今年不会低于这一数字。”

全国政协委员、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商业银行参与期货市场是必要、必需的,这有助于我国国际定价权争夺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可以转变银行经营管理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河南新乡市糖烟酒公司董事长买世蕊:国有商业银行农村金融业务收缩,各大商业银行基本取消了农村乡镇网点,造成河南省农村资金外流严重,建议国家支持以河南为主体的中原经济区建设农村金融改革实验区。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副省长陈云贤:广东将全力打造国际金融、产业金融、民生金融三张王牌。广东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站,人民币跨境结算、内地企业到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资本市场和其他金融品种对接都是广东发展国际金融的重要课题。民生金融则是广东的首创。陈云贤认为要利用好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服务好“三农”,也可以探讨小额贷款、中小微企业贷款放款额度,设立农业发展基金,将金融手段作为政府财政转移支付手段的补充,作为农业产业化的支撑,也可以从金融角度来思考农村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商业保险也可以作为政府扶贫的重要补充,考虑到金融机构的逐利性,可以考虑成立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再担保的方式提供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社科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原主任张泓铭:建议建立一个住房保障主力融资渠道,例如中国住房保障银行。这个银行可以吸储,可以吸纳存款,为住房保障金放贷,如果银行亏本的话,国家可以不收它的营业税、所得税,保持它的低成本经营。不能把保障房建设的任务分解到一个企业或者某一个部门,成为个别部门的福利,应该在全社会范围内进行统筹,这样才能解决公平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前中国人民银行广东分行行长马经:银行业高利润,是由于银行业自身资本改善、资产规模扩张、资产质量提高,而不是市场普遍认为的垄断利差因素。2000年到2011年的11年间,国内中等企业利息支出占主营业务成本平均是11.7%,占中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41%。对企业影响显然也不像市场认为的那么夸张。

就目前银行业高利润原因,马经将之归结于三个因素:一是因为资本大幅改善,2003年以后通过剥离不良资产、国家注资、上市等动作,累计注入了约3万亿元的资本金,这3万亿元按每年3%的收益率保守估算,每年也能增加1000多亿元的利润;二是资产规模大幅扩张,从2006年的43万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111万亿元;三是资产质量显著提高,银行业不良资产从2003年的17.9%,大幅降低到2011年的2%。

财政部部长谢旭人:组建金融国资委一事,还在进一步调查研究过程中。

全国政协委员、交银施罗德基金副总经理谢卫:近些年来,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信用社等地方金融机构发展迅猛。这些机构,政府一股独大,制衡机制失灵。一些地方政府虽然不掌握股份,却能以政府的强势地位掌握人事任命权,这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相关的监管要求相去甚远。

上一篇:外科术后感染预防护理论文范文下一篇:全球地质矿产质量控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