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2023-03-01

叹岁月流逝太快,转眼间便到了年底,一年的辛苦工作中,我们留下了太多的难忘时刻,也在不断的工作积累中,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为了记录这一年的工作成长,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校本课程教学总结》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一篇:科学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新民小学田淑云

经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诵读与背诵竞赛,孩子的语文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写作能力也着实有了长足发展,现对校本课总结如下:

一、总动员调动孩子诵读古诗文的积极性

开展诵读古诗文活动之前,我班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总动员, 教师谈感受,孩子谈想法,亲身的经历,更具有感染力。古诗名句,在文章中不但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且更能显示出作者本身的文化底蕴和写作底功。

二、赏名句激发孩子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为培养孩子诵读经典的兴趣,师生一起搜集了引用古诗文名句的文章,重点朗读,体会作者的妙用之处,来引发孩子诵读古诗文,引用古诗文的兴趣。

三、觅方法加强孩子诵读古诗文的指导

首先本着“直面经典,不求甚解,但求背诵,终生受益”的思想,引导孩子多读,即可朗朗出声地诵读,也可低唱慢吟地诵读,让孩子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人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完全适合孩子古诗文的诵读方法。

其次采用了同类连块诵读法,也就是把描写同一类事物或情感的古诗文归类加以比较,再进行分块记忆,这样不但孩子记得快而且记得准,不混淆。比如:描写思念亲人的有王勃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静夜思》;描写具有个性植物的有王安石的《梅花》、陈毅的《青松》;描写朋友间友谊的有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赠汪伦》;描写珍惜时间的有《长歌行》;还有描写春、夏、秋、冬、爱国将领等等。人常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也是完全适合儿童诵读经典的好方法。

最后,亲身感受法,诵读古诗,一方面是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去观察,在体验中感悟一些东西,如:《草》、《锄禾》。

四、多步骤引发孩子诵读古诗文的热情

针对校本课程,为能有效持续地开展,我班分三步走:①背诵;②讲解;③引用。以多种多样的形式来引发孩子诵古诗文的热情。

首先按照《学校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计划》进行诵读竞赛活动,通过小组、个人层层竞赛,从面到点,从点到面,从量到质,从质到量都有显著的变化,各种评比和评价激励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创设了良好的开端。

这仅仅只是开始,我们要把它贯穿于我们教育教学的始终,真正地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文化,为熏陶和感染新一代的少年,让我们携着孩子的双手沉下心来——读经诵典吧!

2014.7

第二篇: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小学二年级2014年下期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这个学期我担任二四班校本课程教学工作,结合本校特色,我们二年级的校本课程以《生命成长》为教本,重点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积极的心态,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一个学期以来,通过教育教学,孩子们各方面均有了很大的进步,教学相长中,我自己也有了很大的收获,现总结如下:

一、钻研教材,做好课前准备

《生命 成长》课是一门新学科,它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它既有教育的一般性质和特点,又具有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教材篇幅短,文字叙述少,课时量也未几,但涉及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美学诸多学科方面的内容,教材内容有较严密的科学性、先进性、可读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为了上好这门课,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查找资料,研究教法,为上课做好充分的预备。

1、熟悉教材的编排体系。现行《生命 成长》教材是以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过程为依据的,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全套书既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又力求用简明的文字,生动形象的画面,突出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环境等方面的教学内容。教学时,以教材为蓝本,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实适当内容。

2、在讲授健康教育知识时,我运用图片、游戏等乐学的方式进行教学课前做知识的预备和教具学具的预备。

3、根据本地区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差异灵活处理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情况,我不拘泥于教材的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懂得与环境和谐相处,能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有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注重因材施教

1、现身说法联系实际

在生命成长教育中有很多内容可以采取联系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如讲授《不说谎话》时,让学生自查“你说过谎话”吗?“说谎话会有什么结果?”。

2、穿插游戏寓教于乐

在导进新课时我总是采用猜谜语、听故事、看录象等形式一激发爱好;在讲重难点时采用分组讨论、猜一猜等形式来化解难点;在巩固训练时采用读童谣、找朋友等形式加深印象,使学生在娱乐中学习,在游戏中巩固。如:教学《四季变化》这一课,首先放录像,让学生说说你最喜欢的季节,喜欢的理由是什么?以这种形式引出课题,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效果很好。

3、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

二年级的学生,由于把握文化知识少,理解能力较弱,偏重于形象思维,他们爱听故事,看图画,好模仿,因此我在教学中利用实物投影,多媒体等直观教具,采取教童谣、歌曲、做游戏、讲故事、实物操纵等方式进行教学,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使他们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学期通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实践,增进了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生命意识,形成了积极健康的人格,是学校生命、心理教育的深化。

第三篇: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承担着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为了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推进下步工作,现将本学期校本课程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编制教材内容,提高教学水平。

为了有效促进校本课程有序运行,健康发展,在学期初依据新课改有关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了校本课程实验教材的内容。

二、在教育教学上,探究方法,严谨执教

(一)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探究校本课程教学方法。

把学生教好,让学生成功,是每位教师最大的心愿、最高的荣誉。作为一名校本课程教师,最紧迫的问题是具有新的教学理念,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礼仪的基本内容,就不能使用单一的说教法,教者不但要探索教法,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积累。在备课中,力图体现校本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体验性.

(二)注重学习,严谨执教

对于课程改革环境下的教师,光有一桶水是不够的,应该不断补充,成为拥有“自来水”的新型教师。在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抓住一切机会认真学习,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校内,虚心、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抓住学校安排外出听课的机会,虚心学习,不耻下问,及时消化,吸取别人的精华,在自己的教学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平时向书本学习、向身边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不仅在业务能力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总之,在这个学期的工作当中,有收获也有不足。在下学期再上一个新台阶。

校本课程总结

义井小学

2014.7

校本课程总结

义井小学

2015.12

第四篇:校本课程教学总结

三年级学校课程《合作活动》教学总结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

本学期,三年级对三年级学生对学生进行了合作学习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合作能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些合作、探究性的活动。

本学期结合学校的研究能内容,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根据学校课程开放方案和学校实际情况,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以活动为主,着重开展了以传统文化、劳动技能、科技为主题的合作活动。精选和钻研教材内容、重视对学生典型合作活动的设计,积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励学生的合作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从生活中去发现,去观察,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尽情游戏,在玩中获得相关的知识 。课堂上突出学生为主体,积极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事物的不足,并能提出有创造性的建议,并指导学生动手制作。进行适当的拓展性训练,让学生的合作能力运用到平时的生活和学习和中去。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观察发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并通过一些合作性的活动,使学生能主动合作、大胆学习、讨论、实践尝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1.学生能自主开展一些探究性的活动。 2.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3.学生学会了动手、动脑,能主动合作、探究。 4.通过一些活动,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思想。 5.学会了办手抄报、剪报。

6.了解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秋节。

当然。我们在进行合作活动的教学过程中,虽然有一定的成绩,但也有许多新的问题出现,具体体现在:

1.现已活动类型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的学生,个别学生有更新的需求。 2.有的同学不能完全融入到活动的过程中来,学习方式有待于进一步转变。 面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准备在下一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解决: 1.根据学生的需求、爱好,增加活动的内容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 2.多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3.尽量加强课程间的联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方面的渗透。

4.采取更为灵活的教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总之,在这一年多的合作活动教学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一 定要在各方面更加努力,争取把学校的合作教育推进一步。

2009年2月1日

第五篇:科学校本课程计划

科学校本课程课题:蚯蚓的饲养

活动小组成员:

张杰、赵辉、张妍、张纪康、孟爽、巩娜、朱梦

冉、程春山、杨鹤、王瑜贺、朱鹏宇、朱恒宇、李铭、刘新丽 指导老师:朱德宽、刘红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推广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以《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学校资源功能,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开创学校特色品牌,提高办学水平。

二、课程目标、意图

1、通过让学生亲身实践一些生活中所应用的科学知识和原理,更好的掌握知识,并培养他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让学生体会科学的魅力,知识的力量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浓厚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通过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蚯蚓的养殖意义

人工养殖蚯蚓工作是一项新兴的养殖事业,它能作为畜禽、鱼类等的蛋白质饲料,利用蚯蚓改良土壤,培育地力,还能处理城市有机垃圾,化废为肥,消除有机废物对环境的污染。蚯蚓的用途很广,有极

高的经济价值。

四、本学期设置蚯蚓养殖校本课程计划如下:

第3周:了解我国常见蚯蚓种类和分布;

第4周:了解蚯蚓的形态、结构特征;

第5周:了解蚯蚓生长、繁殖对环境的要求;

第6周:准备器材水槽3个,小铲1把、土壤少许、沙子、洒水壶、树叶若干,记录纸等。

第7周:了解采集蚯蚓的方法;

第8周:熟悉蚯蚓,分组实验;

第9周:了解蚯蚓的生长规律;

第10周:了解蚯蚓的人工繁殖技术,再生能力;

第11周:了解蚯蚓养殖的日常管理、饲料供给;

第12周:了解蚯蚓的天敌、病害及防治;

第13周:了解成蚓的采捕;

第14周:了解蚓粪的采收;

第15周:了解卵包的分离;

第16周:了解鲜蚓的运输

第17周:了解蚓粪的加工;

第18周:了解蚯蚓的加工;

第19周:介绍我国蚯蚓养殖产业发展前景和对发展蚯蚓养殖业的几点建议。

五、我们的收获

养殖是一项长期的观察、研究、记录活动,在这期间教师要给予活动成员充分的肯定,以这部分学生的研究热情去感染其他学生,使他们也产生参与研究的愿望,从而形成一股课外研究的热潮,使大家在研究中共同成长。这样就能有效实现科学探究活动从课堂到课外的延伸,从而展示科学探究的无穷魅力。在教学中进行各种形式的课题研究,学生不但兴趣很高,还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的合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活动有利于推动校园科技文化的发展,形成科技文化教育特色。

刘红

2012年9月11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课堂教学培养学习兴趣下一篇:课题实践总结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