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2022-08-09

总结是一种事后记录方式,针对于工作结束情况、项目完成情况等,将整个过程中的经验、问题进行记录,并在切实与认真分析后,整理成一份详细的报告。如何采用正确的总结格式,写出客观的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遗传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总结(xiexiebang推荐)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伴性遗传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知识点总结:

伴性遗传的最大特点就是性状与性别的关联,这部分常考题目主要有伴性遗传的判断和相关计算。判断是伴性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常用同型的隐形个体与异型的显性个体杂交,根据后代的表现型进行判断。以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为例,如果为伴X隐性遗传,雌性隐性个体与雄性显性个体杂交,如果后代雄性个体中出现了显性性状,即为常染色体遗传,否则即为伴X遗传。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遗传病

常见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有以下这几种:(1)单基因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指、多指;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白化病、失天性聋哑

X连锁隐性遗传:血友病、红绿色盲;

X连锁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

Y连锁遗传:外耳道多毛症;

(2)多基因遗传:唇裂、先天性幽门狭窄、先天性畸形足、脊柱裂、无脑儿;

(3)染色体病:染色体数目异常:先天性愚型病;

染色体结构畸变:猫叫综合症。

单基因遗传: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较常见的有红绿色盲、血友病、白化病等。根据致病基因所在染色体的种类,通常又可分四类: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致病基因为显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之一突变,杂合状态下即可发病。致病基因可以是生殖细胞发生突变而新产生,也可以是由双亲任何一方遗传而来的。此种患者的子女发病的概率相同,均为1/2。此种患者的异常性状表达程度可不尽相同。在某些情况下,显性基因性状表达极其轻微,甚至临床不能查出,种情况称为失显。由于外显不完全,在家系分析时可见到中间一代人未患病的隔代遗传系谱,这种现象又称不规则外显。还有一些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病情表现上可有明显的轻重差异,纯合子患者病情严重,杂合子患者病情轻,这种情况称不完全外显。 常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1、多指(趾)、并指(趾)。临床表现:5指(趾)之外多生1~2指(趾),有的仅为一团软组织,无关节及韧带,也有的有骨组织。

2、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因:珠蛋白肽链合成不足或缺失。临床表现:贫血。

3、多发性家族性结肠息肉。病因:息肉大小不等,可有蒂,也可以是广底的,分布在下段结肠或全部结肠。临床表现:便血,常有腹痛、腹泻。

4、多囊肾。病因:肾实质形成大小不等的囊泡,多为双侧。临床表现:腹痛,血尿,腹部有肿块,高血压和肾功能衰竭。

5、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病因:长骨干骺端软骨细胞形成障碍,软骨内成骨变粗,影响骨的长度,但骨膜下成骨不受影响。临床表现:四肢粗短,躯干相对长,垂手不过髋关节,手指短粗,各指平齐,头围较大,前额前突出,马鞍型鼻梁,下颏前突,腰椎明显前突,臀部后凸。

6、先天性成骨发育不全。临床表现:以骨骼易折、巩膜蓝色、耳聋为主要特点。

7、视网膜母细胞瘤。临床表现:视力消失,瞳孔呈黄白色,发展可引起青光眼,眼球突出。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致病基因为隐性并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性状是隐性的,即只有纯合子时才显示病状。此种遗传病父母双方均为致病基因携带者,故多见于近亲婚配者的子女。子代有1/4的概率患病,子女患病概率均等。许多遗传代谢异常的疾病,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按照“一

基因、一个酶”或“一个顺反子、一个多肽”(one的概念,这些遗传代谢病的酶或蛋白分子的异常,来自各自编码基因的异常。

常见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1、白化病。病因:黑色素细胞缺乏酪氨酸酶,不能使酪氨酸变成黑色素。临床表现:毛发银白色或淡黄色,虹膜或脉络膜不含色素,因而虹膜和瞳孔呈蓝或浅红色,且畏光,部分有曲光不正、斜视及眼球震颤,少数患者智力低下。

2、苯丙酮尿症。肝脏中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苯丙氨酸不能氧化成酪氨酸,只能变成苯丙酮酸,大量苯丙氨酸及苯丙酮酸累积在血和脑积液中,并随尿排出,对婴儿神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并抑制产生黑色素的酪氨酸酶,致使患儿皮肤毛发色素浅。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皮肤毛发色浅,尿有发霉臭味,发育迟缓。

3、半乳糖血症。病因:由于α1-磷酸半乳糖尿苷转移酶缺乏,使半乳糖代谢被阻断,而积聚在血、尿、组织内,对细胞有损害,主要侵害肝、肾、脑及晶状体。临床表现:婴儿出生数周后出现体重不增、呕吐、腹泻、腹水等症状,可出现低血糖性惊厥、白内障、智力低下等。

4、粘多糖病。病因:粘多糖类代谢的先天性障碍,各种组织细胞内积存大量的粘多糖,形成大泡。临床表现:出生时正常,6个月到2岁时开始发育迟缓,可有智力及语言落后,表情呆板,皮肤略厚,似粘液水肿,可有骨关节多处畸形。

5、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病因:肾上腺皮质合成过程中的各种酶缺乏。临床表现:女性患者男性化,严重者可呈两性畸形;男性患者外生殖器畸形,假性性早熟,可合并高血压、低血钾等症状。

三、X连锁显性遗传病X连锁显性遗传

一些性状或遗传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其性质是显性的,这种遗传方式称为X连锁显性遗传(X-linkeddominantinheritance),这种疾病称为X连锁显性遗传病。目前所知X连锁显性遗传病不足20种。

由于致病基因是显性的,并位于X染色体上,因此,不论男性(XAY)和女性(XAXa)只要有一个这种致病基因XA就会发病。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不同之处是,女性患者既可将致病基因传给生子,又可以传给女儿,且机会均等;而男性患者只能将致病基因传给女儿,不传给儿子。由此可见,女性患者多于男性,大约为男性的1倍。另外,从临床上看,女性患者大多数是杂合子,病情一般较男性轻,而男患者病情较重。

抗维生素D佝偻病(vitaminDresistantrickets,VDRR)可以作为X连锁显性遗传病的实例。VDRR是一种以低磷酸血症导致骨发育障碍为特征的遗传性骨病。患者主要是肾远曲小管对磷的转运机制有某种障碍,困而尿排磷酸盐增多,血磷酸盐降低而影响骨质钙化。患者身体矮小,有时伴有佝偻病等各种表现。患者用常规剂量的维生素D治疗不能奏效,故有抗维生素D佝偻病之称。从临床观察,女性患者的病情较男性患者轻,多数只有低血磷,佝偻症状不太明显,表现为不完全显性,这可能是女性患者多为杂合子,其中正常X染色体的基因还发挥一定的作用。男性患者(XHY)与正常女性(XhXh)结婚,所生子女中,儿子全部正常,女儿全部发病;女性患者(XHXh)与正常男性(XhX)结婚,子女中正常与患者各占1/2。

X连锁显性遗传病病种较少,有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等。这类病女性发病率高,这是由于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获得这一显性致病基因的概率高之故,但病情较男性轻。男性患者病情重,他的全部女儿都将患病。

常见X伴性显性遗传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1、抗维生素D佝偻病。病因:甲状腺功能不足,影响体内磷、血钙的代谢过程,致使血磷降低,且维生素D治疗效果不好。临床表现为:身材矮小,可伴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的各种表现。

2、家族性遗传性肾炎。病因:肾小管发育异常,集合管比常人分支少,呈囊状,远曲小管薄,但近曲小管变化轻。临床表现为:慢性进行性肾炎,反复发作性血尿,1/3~1/2患者伴神经性耳聋。

四、X连锁隐性遗传病

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上,性状是隐性的,女性只是携带者,这类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子代中的男性有1/2是概率患病,女性不发病,但有1/2的概率是携带者。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子代中男性正常,女性都是携带者。因此X连锁隐性遗传在患病系中常表现为女性携带,男性患病。男性的致病基因只能随着X染色体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称为交叉遗传。

常见X伴性隐性遗传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1、血友病A。病因:血浆中抗血友病球蛋白减少,AHG即第Ⅷ因子凝血时间延长。临床表现:轻微创伤即出血不止,不出血时与常人无异。

2、血友病B。病因:血浆中缺乏凝血酶成份PTC,即第Ⅸ因子。临床表现同血友病A。

3、色盲。临床表现:全色盲对所有颜色看成无色,红绿色盲为不能区别红色和绿色。

4、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因:为原发性横纹肌变性并进行性发展。临床表现:初为行走笨拙,易跌到,登梯及起立时有困难,从仰卧到起立必须先俯卧,双手撑地,再用两手扶小腿、大腿才能站起。进行性肌肉萎缩,但一般不累及面部及手部肌肉。隔代遗传

隔代遗传从遗传学的角度看,致病基因的传递是代代相传的,一个个体一旦没有从亲代继承到某个特定的致病基因,那么,其后代一般也不必担忧此种致病基因所带来的遗传病。

伴性遗传病患儿绝大多数为男性,追踪其家族发病的情况时可以发现,患者的母亲是正常健康人,但其外祖父却是本病患者。从中可以总结出两个特点:

①伴性遗传病是从外祖父传给外孙,跳过母亲这一代,有明显的隔代遗传现象;

为什么这种伴性遗传病都是隔代遗传的呢?是因为这种病是隐性遗传病,并且都是通过女性传递的。女性虽不发病却是伴性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并将这种病传递给其子代中的男性。比如甲型血友病,它的发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第八凝血因子突变所致,是一种典型的隐性遗传病,其发病者均为男性。由于父亲遗传给儿子的性染色体只是Y,传给女儿的则是唯一的一个带致病基因的X染色体,所以患血友病的男人,他的儿子完全正常,女儿虽然表型正常,但全部为致病基因携带者,她们结婚所生男孩约有一半将患有外公所患的遗传病。由此可见,伴性隐性遗传病虽有隔代现象,但致病基因都是通过患者女儿传递下去的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核酸

一、核酸的种类

细胞生物含两种核酸:DNA和RNA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DNA);一类是核糖核酸(RNA)。

二、核酸的结构

1、核酸是由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CHONP)。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核酸初步水解成许多核苷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2、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连构成。

3、核酸中的相关计算:

(1)若是在含有DNA和RNA的生物体中,则碱基种类为5种;核苷酸种类为8种。

(2)DNA的碱基种类为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3)RNA的碱基种类为4种;核糖核苷酸种类为4种。

三、核酸的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观察核酸在细胞中的分布: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试剂: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原理: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结论: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第二篇:遗传与进化高考知识点

书是随时在近旁的顾问,随时都可以供给你所需要的知识,而且可以按照你的心愿,重复这个顾问的次数。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遗传与进化高考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遗传与进化高考知识1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1.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作等位基因。

2. 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 假说-演绎法: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4. 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后期随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等位基因分开,分别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中。

5.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6.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叫作基因型。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7.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8.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

9.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10.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11.同源染色体: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母方。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

12. 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染色体不再复制。

13. 男性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叫交叉遗传。

14. 性别决定的类型有XY型(雄性:XY,雌性:X-X)和ZW型(雄性:ZZ,雌性:ZW)。

第三章:基因的本质

15. 艾弗里通过体外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16.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7. 凡是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18. 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功能特点是:

(1)DNA分子是由两条链组成,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9.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解旋酶、DNA聚合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20.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生物体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DNA分子上分布着多个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

21. 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

22.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排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遗传与进化高考知识2

1.格里菲思的体内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 R型活细菌 转化为 S型活细菌。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得出的结论是:DNA 是遗传物质,蛋白质等不是遗传物质。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4.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5.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思路是:将 DNA、蛋白质等组成生物的各种物质分离开,单独地、直接地观察它们的作用。

6.DNA 分子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 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7.科学家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采用假说—演绎法,证实了 DNA 以半保留方式复制。8.DNA 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了遗传信息。

9.DNA 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半保留复制的特点,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需要有模板、原料、酶和能量。

10.DNA 复制需要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参与。

11.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其主要载体是染色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基因。

12.RNA 与 DNA 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在于:RNA 中含有核糖和尿嘧啶,DNA 中含有脱氧核糖和胸 腺嘧啶。

13.转录是以 DNA 的一条链作为模板,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以 4 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14.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以由多种密码子来决定。

15.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不止61 种,反密码子位于tRNA 上。

16.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有两条途径,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二是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17.转化的实质是基因重组而非基因突变: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是指 S 型细菌的 DNA 片段整合到 R 型细菌的 DNA中,使受体细胞获得了新的遗传信息,即发生了基因重组。

18.加热并没有使 DNA 完全失去活性:加热杀死 S 型细菌的过程中,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是内部的 DNA在加热结束后随温度的降低又逐渐恢复活性。

19.并非所有的 R 型细菌都能被转化,只是小部分 R 型细菌被转化成 S 型细菌。转化效率与 DNA 纯 度有关,纯度越高转化效率越高。

20.体内转化实验不能简单地说成 S 型细菌的 DNA 可使小鼠致死,而是具有毒性的 S 型细菌可使小 鼠致死。

21.含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因为病毒营专性寄生生活,所以应先培养细菌,再用细菌培养噬菌体。

22.35S(标记蛋白质)和 32P(标记 DNA)不能同时标记在同一个噬菌体上,因为放射性检测时,只能检测到存在部位,不能确定是何种元素的放射性。

23.对于某一种生物而言,遗传物质只有一种(DNA 或 RNA),不能说主要是 DNA。

24.配对的碱基,A 与 T 之间形成 2 个氢键,G 与 C 之间形成 3 个氢键,C-G 对占比例越大,DNA 结构越稳定。

25.DNA 复制的场所并非只在细胞核,真核生物中,除细胞核外还有线粒体、叶绿体;而原核生物中, DNA 分子复制的场所有拟核、细胞质。

26.DNA 复制发生于细胞分裂间期和在 DNA 病毒繁殖时,其中的细胞分裂并非仅指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27.DNA 分子并非全部解旋后才开始进行 DNA 复制,而是边解旋边复制。

28.遗传效应是指基因能够转录成 mRNA,进而翻译成蛋白质,能够控制一定的性状。

29.DNA 分子中还存在着不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在真核细胞中这部分片段所占比例很大,这些片 段不是基因。

30.通常的基因是指双链DNA 片段,而 RNA 病毒的基因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 RNA 片段。

31.转录的产物不只是mRNA,还有 tRNA、rRNA,但只有 mRNA 携带遗传信息,3 种 RNA都参 与翻译过程,只是作用不同。

32.翻译过程中 mRNA 并不移动,而是核糖体沿着 mRNA 移动,进而读取下一个密码子。

33.转录和翻译过程中的碱基配对不是 A-T,而是 A-U。

34.并不是所有的密码子都决定氨基酸,其中终止密码子不决定氨基酸。

35.tRNA 含有几十个至上百个核糖核苷酸(碱基),不是仅由3 个核糖核苷酸(碱基)构成。

36.每种氨基酸对应一种或几种密码子(密码子简并性),可由一种或几种 tRNA 转运。

37.一种密码子只能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 tRNA 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38.密码子有64 种(3 种终止密码子和 61 种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而反密码子理论上有61 种。

39.不同细胞中的中心法则途径:高等动植物只有DNA复制、转录、翻译三条途径,如根尖分生区细胞等分裂旺盛的组织细胞中三条途径都有;但叶肉细胞等高度分化的细胞中无DNA复制途径,只有转录和翻译两条途径;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无信息传递。RNA 复制和逆转录只发生在被 RNA 病毒寄生的细胞中,而在其他生物体内不能发生。

40.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都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网络,精细地调控着生物体的性状。

41.体现某性状的物质并不一定是“蛋白质”:如甲状腺激素、黑色素、淀粉等,则该类性状往往是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遗传与进化高考知识3

1.诱变因素不能决定基因突变的方向:诱变因素可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但不会决定基因突变的方 向,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

2.基因突变时碱基对的改变可多可少:基因突变是 DNA 分子水平上基因内部碱基对种类和数目的改 变,只要是基因分子结构内的变化,1个碱基对的改变叫基因突变,多个碱基对的改变也叫基因突变。

3.基因突变不会改变 DNA 上基因的数目和位置:基因突变发生在基因内部,只是产生了新的等位基 因或新基因,并没有改变 DNA上基因的数目和位置。

4.基因突变的利与害取决于环境或研究对象的不同,如小麦的高秆对小麦本身有利,但对增产不利。

5.如果是有丝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

6.如果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姐妹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则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的结果。

7.自然条件下,原核生物一般不能进行基因重组。但是特殊情况下可以,如肺炎双球菌的转化。

8.基因重组只产生新的性状组合,不产生新性状。

9.基因突变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属于分子水平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缺失属于细胞水平的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能观察到。

10.单倍体不一定仅含 1 个染色体组:单倍体所含染色体组的个数不定,可能含 1 个、2个或多个染 色体组,可能含同源染色体,可能含等位基因。

11.单倍体并非都不育。由二倍体的配子发育成的单倍体,表现为高度不育,而多倍体的配子若含有偶数个染色体组,则其发育成的单倍体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就可育并能产生后代。

12.“可遗传”≠“可育”。三倍体无子西瓜、骡子、二倍体的单倍体等均表现为“不育”,但它们 均属于可遗传变异。

13.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相比,前者能产生新基因,创造变异新类型;后者不能产生新基因,只是实 现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

14.诱变育种尽管能提高突变率,但仍然是未突变个体远远多于突变个体,有害突变多于有利突变,只是与自然突变的低频性相比,有利突变个体数有所增加。

15.正确理解育种中“最简便”与“最快速”:“最简便”着重于技术含量应为“易操作”,如杂交育种,虽然年限长,但农民自己可简单操作。但“最快速”则未必简便,如单倍体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其技术含量却较高。

16.正确理解“单倍体育种”与“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育种包括花药离体培养和秋水仙素处理等 过程;花药离体培养只是单倍体育种的一个操作步骤。

17.“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18.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了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抗药性个体进行了选择。

19.两个个体能够交配产生后代,但子代可能高度不育,例如马和驴虽然能够产生子代,但子代不育, 因此马和驴是两个物种。

20.物种的形成不一定都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产生。

21.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即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但新物种一旦形成,则说明生物肯定进化了。

遗传与进化高考知识点

第三篇:高中生物可遗传变异知识点

-遗传变异是指生命是在遗传的基础上,同一基因库中不同个体之间在DNA水平上的差异,也称“分子变异(molecularvariation)”,也是对同一物种个体之间遗传差别的定性或定量描述。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生物可遗传变异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生物可遗传变异知识点1

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即R型细菌转化是S型细菌)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是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部分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注意其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来完成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的。

9、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10、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所以,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并由蛋白质分子直接体现的。

11、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12、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1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4、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1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6、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即雄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后代性别由父本决定),另一种是ZW型(即雄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ZW,后代性别由母本决定)。

17、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18、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19、基因重组的两种方式: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所以,通常只有有性生殖才具有基因重组的过程。而细菌等一般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的基因重组只能通过基因工程来实现。

20、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物可遗传变异知识点2

1. 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子女的。

2. 我国金鱼种类多样,金鱼不同的形态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

3. 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叫做生物的性状。

4. 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5.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6.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7. 变异是指亲代和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

8. 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9. 对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下去的不是性状,而是控制性状的基因。

10. 转基因超级鼠的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鼠的个体大小,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从而使身体生长速度变快。

11. 用人工的方法取出某种生物的某个基因,把它转移到其他生物的细胞中去,并使后者表现出转入基因控制的遗传性状,这样的技术叫做遗传工程。

12. 生物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亲子间传递的桥梁,基因大多有规则地集中在细胞核内染色体上,而且每一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13. 除生殖细胞外,生物体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它们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因此,后代个体具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

14. 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是: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基因是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15. 人体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包含46个DNA分子。

16. 父母的性状是通过他们生殖细胞遗传给子女的,在染色体上决定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

17. 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近亲是指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亲。

18. 人的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决定,XY是男性,X-X为女性。

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23对,可写成22对+X-X或22对+XY,则精子中的染色体可以写成22条+X和22条+Y。

19. 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是:

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一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分子,DNA分子中的特定片段称为基因,每条染色体上含有无数个基因。

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46条,含46个DNA分子,大约有3-5万对基因。

20. 由遗传物质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叫做可遗传变异;

由于环境条件改变,而遗传物质没有改变而产生的变异,叫做不可遗传变异。

21. 有的变异有利于它的生存,就叫做有利变异;

有的变异不利于它的生存叫做不利变异。

22. 生物的遗传特征,使生物界的物种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变异使生物个体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至于形成新的物种。

23. 因为有可遗传的变异,就能不断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生物就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由此可见,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可遗传变异知识点3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3.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4.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5 . 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6.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

3.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4.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5.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

6.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而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平,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7.生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同种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为N,体细胞的则为2N,如人的染色体数目,在体细胞和受精卵中是23对(46条),在精子和卵细胞都是23条。

染色体的传递规律: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 1/2体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1)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

(2)实验过程: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豌豆(或相反),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结果杂交后的种子发育的植株都是高杆的。孟德尔又把杂交高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高矮之比为3:1)。

(3)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矮豌豆)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豌豆)的,其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

高中生物可遗传变异知识点

第四篇:SZU遗传学期末总结

绪论

1. 遗传与变异的定义、遗传学研究内容及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遗传指生物繁殖过程中,亲代与子代以及子代各个个体之间在各方面相似的现象,保证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在世代之间的传递、延续。

变异是指亲代与子代各个个体之间总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有时子代甚至产生与亲代完全不同性状的表现。

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1遗传变异现象普遍存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伴随着生物的生殖而发生,是生物生存与进化的基本因素。

2遗传和变异之间是相互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是辨证统一的关系。 3遗传是相对的,保守的,变异是绝对的、发展的。 2. 先成论和渐成论、魏斯曼的种质论

荷兰科学家Jan Swammerdam (1637-1680)提出每个精子中带有一个小人,精子在雌性子宫的保护和培养下可以长成一个婴儿,称为先成论 瑞士解剖学家Kolliker提出渐成论,主张婴儿的各种组织器官是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魏斯曼认为多细胞生物可分为:种质

体质

体质种质的变异导致遗传的变异,环境引起的体质的变异是不连续的。个体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本,一半来自母本

3. 如何认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理论? 基因突变引起酶的改变,一个基因控制着一个特定的酶。

第二章 孟德尔定律及扩展

1概念:性状、等位基因、不完全显性、纯合体、杂合体、基因型与表现型、自由组合定律。 性状是指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和。如形状、颜色、高度。 相对性状不同的个体在每个单位性状上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称为相对性状

等位基因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可以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形式,这每一形式叫做等位基因。

在一定的座位上带有两个相同的等位基因的个体是纯合体;在一定座位上带有两个不同等位基因的个体为杂合体。

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

自由组合定律。两对及两对以上相对性状(等位基因)在世代传递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互关系。

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

表现型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性状特征的总和

2 对孟德尔实验成功原因的分析。 选材得当;

提出自己的判断; 设计新实验验证假设; 将所得结果认真分析记载;

3 n对基因独立遗传产生的配子类型、F2

基因型种类、F2表现型种类。

4独立分配规律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实例。

1.可以通过有目的地选择、选配杂交亲本,通过杂交育种将多个亲本的目标性状集合到一个品种中;或者对受多对基因控制的性状进行育种选择; (集合优势性状) 2.可以预测杂交后代分离群体的基因型、表现型结构,确定适当的杂种后代群体种植规模,提高育种效率。

5概念:表现度、外显率、表型模写、致死基因、复等位基因,显性上位性、隐性上位性 表现度:把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称为表现度。

外显率: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一群个体中,表现出该基因型所控制性状的个体的百分数,称为外显率。

由环境因素引起的表型改变与某基因突变引起的表型变化相一致的现象称为表型模写。 致死基因是指那些使生物体不能存活的等位基因。

群体中的不同个体, 在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存在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种等位基因在遗传学上称为复等位基因

n个等位基因,可以组成 n + n(n-1)/2种基因型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而且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如果起遮盖作用的基因是显性基因,称为上位显性基因;其作用称为显性上位性作用。 如果起遮盖作用的基因是隐性基因,则称为隐性上位性基因

6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 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 共显性 镶嵌显性 超显性 7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的六种类型和比例关系(填空) 互补作用

9:7 显性上位性作用 12:3:1 隐性上位性作用 9:3:4 抑制作用 13:3 叠加作用 15:1 积加作用 9:6:1

8试解释为什么“基因型+环境=表现型”,可举例说明。

有关卡方检验的计算题

对于计数资料,先计算衡量差异大小的统计量x2 x2 测验的一般步骤:

(1)明确理论假说,根据总数和理论上预期的比例求理论值。 (2)求差数并计算x2 值。

进行x2测验可利用一下公式(O是实际值,E是理论值,∑是总和):

3)求自由度

自由度:指总数确定后,实际变数中可以变动的项数。常为总项数-1 (4)确定符合概率的标准

P 大于

0.05实际值与理论值差别不大 P 小于

0.05差异显著,不符合假说 P 小于

0.01差异极显著

(5)根据x2 值和自由度查x2 值表,可以找到相应的P值。 第三章 连锁互换与基因作图

1 概念: 相引相、相斥相、完全连锁、不

完全连锁、交换值、三点测交

甲乙两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甲乙两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相引相

相斥相:甲显性和乙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乙显和甲隐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称为相斥相

完全连锁:同一同源染色体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不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则二者总是连系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 不完全连锁: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地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测交后代中大部分为亲本型,少部分为重组型的现象。

交换值(Cv):指不完全连锁的两基因间发生交换的频率(百分率,平均次数)

三点测交 通过三次测验,获得每两对基因间交换值,从而估计其遗传距离,根据三个遗传距离推断三对基因间的排列次序。

2 三点测交确定基因位置的计算方法。

有关三点测交的解题分析步骤: 1)确定亲组合和双交换

2)比较双交换与亲组合,确定三个基因的顺序 3)计算基因间的重组值 4)染色体连锁图的绘制 5)干涉与并发系数

3 干涉及并发系数的概念及计算。

每发生一次单交换都会影响它邻近发生另一次单交换,这种现象叫干涉 我们把实际的双交换率除以预期双交换率的比值称为并发系数 4三点测交中,根据已知双交换值、并发率、计算实际双交换值。 例如两次双交换乘积=18.4%*3.5%=0.644%

实际双交换频率=0.09%

并发系数C=0.09/0.644=0.14

I=0.86 干涉与并发系数的关系I=1-C

5 顺反子观点中,基因最小的交换单位及最小的突变单位各是什么? 6连锁群、遗传图的概念

7计算:给出重组值、并发系数(符合系数),计算杂合体产生的配子类型及各配子的比例如何?

例如在杂合体ABD/abd中,基因顺序为A-B-D,若A-B间重组值为30%,B-D间重组值为20%,并发系数符合系数)为0.5,可产生哪些配子,各配子的比例?

第四章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概念:性别决定、 剂量补偿效应

性别决定是指雌雄异性的动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一般而言,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

1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三种类型,每种类型可举例说明。

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1)XY型 哺乳动物、线虫 (2)ZW型 鸡 (3)XO型蝗虫、蟑螂 2性指数决定性别 即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组数的比值。 果蝇 3 染色体组的倍性决定性别 蜜蜂、蚂蚁

4、环境决定性别类型

1温度两栖类 、鱼类 龟鳖 2 后螠的位置决定性别 2 什么是性指数?给你一个性指数的值可以判断出果蝇的性别。 性指数,即X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组数的比值。 性指数为0.5(如X/2A,2X/4A)时,果蝇为雄性; 性指数为1 (如2X/2A,3X/3A)时,果蝇为雌性; 性指数介于0.5-1之间,果蝇为雌雄兼性; 性指数<0.5(如1X/3A),果蝇为超雄; 性指数>1(如3X/2A),果蝇为超雌;

3 蜜蜂、蚂蚁的性别决定机制是什么?乌龟的性别决定类型,果蝇的超雌个体

4 环境决定性别中环境因子的类型:卵周围的温度、湿度、pH、激素等。不同温度下龟鳖卵的孵化性别。 低于28度,孵化的小鳖都是雄性; 高于32度,孵化的小鳖均是雌性;

28~32度,同时孵化出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 5 阐述温度决定性别的利弊。

有利的是可使一个物种的性别不是 1:1,从而促进了有性生殖。例如,鳄鱼的性别可达 10雌:1雄。

温度决定性别有利于人类对某些濒危物种的人工繁育。例如通过调节鳄卵孵化温度,完全可以控制人工繁育扬子鳄的性别比例。

温度决定性别不利于物种的生存,因为使物种得以生存的温度范围变得很窄。

6 后螠的位置决定性别是什么物质在起作用?(激素)始终在口吻端的个体发育为雄性。 7 伴性遗传例题分析。

8 从性遗传与限性遗传的概念,遗传性早秃属于哪种遗传类型。 从性遗传: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在表型上受性别影响而出现男女分布比例或表现程度上的差异的遗传方式。 限性遗传:一种遗传性状或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其性质可以是显性或隐性,但由于性别限制,只在一种性别中得以表现,在另一种性别中完全不体现,但这些基因均可向后代传递的遗传方式。 9果蝇性别分化中的基因级联反应。

10哺乳动物的性别决定因子是什么?(SRY)睾丸决定因子(TDF)

第五章细菌与噬菌体的遗传

1)细菌和病毒的三种遗传分析方法:转化、接合、转导获取外源DNA方式的差异。

在细菌中遗传物质有三种转移的形式:

转化(transformation):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裸露的DNA。

接合(conjugation):是DNA从细胞到细胞直接转移。

转导(transduction):对裸露的病毒基因组 DNA/RNA的吸收。

特点

(1)单方向转移;

(2)产生部分二倍体(partial diploid);

(3)基因只有整合到环状染色体上才能稳定

地遗传。

2)用图或文字描述Lfr、Hfr、F-、F’ 四种菌株的差异性。

4)噬菌体基因重组的特点、噬菌体重组实验三点测交,能根据三点测交结果计算基因间的距离。

5)顺反子的概念,顺反测验的结果判断

顺反子是指通过顺反测验所确定的遗传单位,是DNA分子的一段序列。

第六章 遗传重组 要点

1 同源重组的功能和基本条件; 同源重组的生物学功能:

(1)对维持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有重要意义

(2)在真核生物中,同源重组使染色体产生瞬间物理连接,保证了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正确分离;

(3)有助于损伤DNA的修复。

同源重组的发生应具有以下基本条件: (1)在交换区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序列; (2)DNA双链分子间互补碱基进行配对;

(3)参与重组反应的重组酶可保证重组的顺利进行;

(4)异源双链区的形成、移动、异构化是重组发生的基础条件。 重点 :2 Holliday模型(双链侵入模型),该模型对重组过程的解释; ①同源的非姊妹染色单体联会;

②在DNA内切酶作用下,两个同源非姊妹染色单体DNA分子在相同位置上,同时切开; ③切开的单链交换重接;

④形成十字样的交叉结构Holliday连接体;

⑤交叉点自发地通过碱基之间氢键的断裂和再连接发生左右移动(分支迁移),形成较长的异源双链DNA;

⑥交叉结构旋转180度,形成Holliday连接体异构体; ⑦通过左右切割或上下切割形成不同的重组体。

重点:3单链侵入模型的基本步骤;

1.单链切断2.链置换3.单链入侵4.泡切除5.链同化(碎链吸收) 6.异构化——Holliday 7.分支迁移

4有关复制转座的描述

所移动和转位的是原转座子的拷贝。转座酶(transposase)和解离酶(resolvase)分别作用于原始转座子和复制转座子。TnA类转座主要是这种形式。

6 转座子的概念分类及遗传学效应; 转座子(transposon,Tn)是细胞中能改变自身座位的一段DNA序列,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位的基本单位。可引起基因的突变或染色体重组。又称可移动基因(Transposable elements, TE) 转座可以引起多种遗传变异: ① 转座引起插入突变:使基因功能受到破坏,例如产生营养缺陷、酶活性丧失等。 ②转座产生的染色体畸变:DNA重排(缺失、扩增、倒位)。 ③极性效应:若转座子插入到操纵子的上游序列中,可能会大大降低远离启动子一端的基因的表达。

④转座产生新的基因,引起生物进化。 7 比较同源重组、位点专一性重组、转座重组的

异同点。类型 需同源序列 需RecA蛋白 需序列特异性的酶 同源 + + - 位点特异性 + - + 转座 - - + 异常 - -

?

第七章染色体畸变 要点

1)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 2) 结构变异的4种形式(重复、缺失、倒位、易位)。

3) 4种结构变异各自包含的类型、识别特征、遗传学效应。 4)拟显性的概念、 罗伯逊易位的特点

拟显性的概念一条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缺失,导致同源染色体上的隐性等位基因(非致死)表现效应

罗伯逊易位的特点发生于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之间的特殊易位方式 5)双着丝粒桥产生于哪种倒位?臂内倒位

6)相互易位杂合体粗线期形成罕见的什么结构?(十字形配对)

7)什么是染色体组?染色体基数?染色体数目变异的类型?整倍体变异 非整倍体变异 二倍体生物一个正常配子中所含有的全部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染色体基数(x):一个物种染色体组的染色体数目 什么是一倍体和亚倍体,超倍体

一倍体由二倍体产生,具有一个染色体组,

亚倍体 个体丢失某一条染色体 单体 2n-1 双单体 2n-1-1 缺体 2n-2 超倍体数分裂时个别染色体的行为异常所致,例如某对染色体不分离,形成n+1配子,其与正常配子n结合,形成2n+1 8)多倍体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

多倍体细胞核、细胞体积增加,从外形看具有巨大性,表现为茎杆粗壮,气孔、花朵、果实等增大,叶片宽厚颜色深。

有些多倍体细胞体积不增大,个体器官大小无明显改变。

多倍体因每个位点有多个基因,基因产物增多,糖、蛋白质含量提高,但生长缓慢、生育期延长。

9)二显体AAaa形成配子的比例 形成的配子及比例AA: Aa:aa=1:4:1 10)单体、缺体、双三体、双单体的形成与判断?

11)常见人类染色体畸形核型的记述,超倍体的判断等。

+ 增加-

丢失 cen 着丝粒 del 缺失 dic 双着丝粒 dup 重复 ins 插入 inv 倒位t 易位

第八章

基因突变要点

1)关于突变率的描述:通常多细胞真核生物突变率高于单细胞原核生物,原核生物突变率高于噬菌体。

2)基因突变的一般特点有哪些?

1、突变的随机性

2、突变的稀有性

3、突变的可逆性与重演性 4 突变的多方向性 5 突变的有害性与有利性 3)复制错误的原因:由于碱基的互变异构体形成的碱基错配。

4)点突变对密码子的影响分为哪三类? A.同义突变 B.错义突变 C.无义突变 什么是颠换与转换? 转换:嘌呤碱基被嘌呤碱基替换,颠换: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之间的替换

5)常见的三种碱基修饰剂:亚硝酸、羟胺、烷化剂。常见的DNA 插入剂是吖啶类染料。 6)光裂解酶借助光能完成修复,称为光修复。

7)重组修复的特征:修复完成后并没有清除DNA 分子上的损伤。

第九章

细胞质遗传要点

)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的概念及特点 细胞质基因的遗传称为细胞质遗传 特点:

1、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

2)通过连续的回交能把母本的核基因全部置换掉

3)不出现Medel式的分离比

4)具有细胞质分离异质性与细胞质分离重组

2)线粒体与叶绿体基因的半自主性,紫茉莉的花斑遗传由叶绿体决定。

3)草履虫放毒型的遗传机制 共生体颗粒的遗传 不是细胞生存的必须组成部分,而是以某种共生的形式存在于细胞中。

4)植物雄性不育的概念,雄性不育中的三系不育系、

保持系和恢复系及其基因型、表现型的判断,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后代的育性判断 不育系:细胞质中存在不育基因(S),细胞核内没有相应的显性恢复基因(RfRf),基因型为S(rfrf),后代雄性不育。

保持系:即与不育系杂交后,仍能保持不育系雄性不育的特征品系,基因型为N( rfrf )。 恢复系:指同不育系杂交后,能使F1代花粉恢复正常可育的品系,基因型为

N( RfRf )。 恢复系N( RfRf )与不育系S(rfrf)杂交后,杂种F1核质基因组合为S( RfRf ),花粉正常可育

重点:5)什么是母性影响?

母性影响的特点?试比较:细胞质遗传、母性影响、伴性遗传的区别

又称母性效应,指子代的表型不受自身基因控制,受母亲基因型影响,其表型与母亲相同的现象

母性影响的特点母性影响的性状由核基因控制,由于杂交后代同母亲表型相同,表现出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试比较:细胞质遗传、母性影响、伴性遗传的区别细胞质遗传决定的性状在遗传过程中表现出连续性、稳定性、不分离,并且后代的表型总是和母亲一样的特点。

受母性影响的性状,虽然正反交结果不一样,子代的表型与母本基因型所控制的表型一致,但它是由核基因控制的性状,终究会表现出孟德尔遗传的特点。

短暂的母性影响,只影响子代早期的生长发育阶段,最终要表现出核基因控制的表型; 持久的母性影响会影响个体整个世代的表型,但在随后的世代中还会出现孟德尔遗传的分离比。

6)锥实螺外壳的遗传机制。

7)雄性不育是核质互作决定的,酵母小菌落是收线粒体决定的。

第十章

复习要点

1 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是什么?

质量性状:表型之间截然不同,具有质的差别,在群体中显现不连续变异,称质量性状。 数量性状:性状之间呈连续变异状态,界限不清楚,不易分类,用数字描述的性状。 2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联系与差别,并举例说明。 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联系:

控制性状的基因都存在于染色体上,都遵循孟德尔定律。

某些性状既有数量性状的特点,又有质量性状的特点(例如小麦的粒色:红对白)。

某些基因同时影响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例如三叶草)。

同一性状因杂交亲本的类型不同或基因数目不同 表现不同的性状。(如豌豆的株高) 重点: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区别 (1)变异的连续性 (2)杂种一代的类型 (3)环境变化产生的影响

(4)杂种后代中各种变异类型的个体数的分布 (5)支配性状的基因数目

3对阈值模型的理解。 当一些个体的易患性的达到一定阈值时,这些个体就表现出症状而成为患者。这样在连续变异的易患性的分布中,就被阈值区分出两个不连续的差别:患者和非患者

4多基因假说中的主基因与微效基因(例如谷粒颜色由6对等位基因控制,F1六杂合子自交F2代表现型的种类有多少?)。

主基因:控制某个性状表现的效应较大的少数基因; 微效基因:数目较多,但每个基因对表现型的影响较小 重点5多基因效应累加方式中算数级数累加的计算方法。

=

纯合显性表型值-纯合隐性表型值显性有效基因个数

6方差数值越大,群体变异程度越大,方差小的性状比方差大的性状遗传力高 。 7 遗传力及其估算中广义遗传力及狭义遗传力的含义及计算。有关遗传率的描述。 遗传率或遗传力数量性状遗传中,衡量群体中遗传因素所起作用程度的大小。 8近交系数的概念及配子概率推算法计算近交系数。

植物的Aa杂合体自交后代中纯合体的比例称为近交系数。

9杂种优势的理论基础。显性假说内容:认为杂种优势是一种由于双亲的显性基因全部聚集在F1引起的互补作用。 超显性假说内容:认为双亲基因型异质结合所引起基因间互作→杂种优势,等位基因间无显隐性关系,但杂合基因间的互作> 纯合基因。

第十二章 群体遗传与进化 要点

1 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概念及计算

重点 2 如何判断一个群体是否处于遗传平衡 算出Aa频率后,和已知的Aa频率比较,如果二者相等,说明该群体是平衡群体,所以本例是平衡群体

3 遗传平衡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影响Hardy Weinberg平衡的因素有哪些?

(一)复等位基因的遗传平衡

(二)伴性基因的遗传平衡 平衡的因素有哪些?突变、选择、迁移、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等,也有两种以上的因素共同发生作用的情况。

4 什么是遗传漂变及奠基者效应? 遗传漂变(genetic drift):群体内由于抽样误差造成的等位基因频率的随机波动。 奠基者效应(founder effect):遗传漂变的一种形式,指由带有亲代群体中部分等位基因的少数个体重新建立新的群体。

5 突变、自然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要素,也是生物进化的三要素

6 生物进化基本规律: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低等生物并不总会向高等进化。 7 Woese的三界学说把生物分为哪三个类群?(真核生物、真细菌、古细菌) 8 物种形成的方式(渐变、飞跃、人工合成)

9 关于生物进化及进化学说的描述,中性学说认为生物物种间在分子水平的进化速率是一致的。

第五篇:遗传的基本规律题型总结

一:对遗传中的一些概念及实验过程的理解

1.有些植物的花为两性花(即一朵花中既有雄蕊,也有雌蕊),有些植物的花为单性花(即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雌蕊)。下列有关植物杂交育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两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需要对父本进行去雄

B.对单性花的植物进行杂交的基本操作程序是去雄→套袋→授粉→套袋 C.无论是两性花植物还是单性花植物在杂交过程中都需要套袋 D.提供花粉的植株称为母本

2、“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 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B. 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C.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D. 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

3、小麦抗锈病对易染锈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种,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的小麦,下列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 )

A.甲ⅹ乙 B.甲ⅹ乙得F1再自交 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 D.甲ⅹ甲,乙ⅹ乙

4、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解决①~④中的遗传学问题 ( )

①鉴别一只白羊是否是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二:分离定律的实质及验证

5、下列现象或方法能够证明基因分离定律的是( ) ①F1个体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②F1与隐性个体杂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 ③用显微镜观察并计数F1的花粉(用碘液染色),不同颜色数量之比为1:1 ④由雄蜂的表现型及比例推测亲本雌蜂产生的两种配子比例为1:1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6、 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所含淀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的观察结果,其中能直接证明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A. 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碘全部呈蓝黑色

B. 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呈蓝黑色,1/4呈红褐色 C. 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 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三:相对性状显隐性的判断

7、 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两基因频率相等,每头母牛一次只生产1头小牛。以下关于性状遗传的研究方法及推断不正确的是(

)

A.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无角牛杂交,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有角为显性;反之,则无角为显性 B.自由放养的牛群自由交配,若后代有角牛明显多于无角牛,则说明有角牛为显性 C.选择多对有角牛和有角牛杂交,若后代全部是有角牛,则说明有角为隐性

D.随机选出1头有角公牛和3头无角母牛分别交配,若所产3头牛全部是无角,则无角为显性 四:自交和自由交配

8、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和玉米种子,其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均为1:2,分别间行种植,则在自然状态下,豌豆和玉米子一代的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比例分别为_______ _______ 9.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 ) A.1/9 B.1/16 C.4/81 D.1/8

10、 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F1雌雄相互交配得F2,F2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特殊遗传

(1)从性遗传-----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但性状表现与性别有关,杂合子在雌雄中的表现型不同。

11 人类秃发遗传是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b+b+表现正常,bb表现秃发,b+b 在男性中表现秃发,而在女性中表现正常;一对夫妇丈夫秃发妻子正常,生育一秃发儿子和一正常女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人类秃发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 B.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的基因型分别是bb和b+b C.若秃发儿子和正常女儿基因型相同,父母一定是纯合子

D.这对夫妇再生一女儿是秃发的概率是0或25%或50%(2)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可以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

①确定复等位基因之间的显隐性关系 ②写出每种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

12、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雄株,g基本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G对g g-是显性,g对g-是显性,如:Gg是雄株,gg-是两性植株,g-g-是雌株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雄株有3种基因型 B 一株两性植株的喷瓜最多产生三种配子

C 两性植株自交不可能产生雌株 D 两性植株群体内随机传粉,产生的后代中,纯合子比例高于杂合子 (3)致死基因:隐性致死和显性致死 配子致死和合子致死 完全致死和不完全致死

13、基因型为Aa的某植株产生的“a”花粉中有一半是致死的,则该植株自花传粉产生的子代中AA:Aa:aa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比为(

)

A、3:2:1 B、2:3:1 C、4:4:1 D、1:2:1

14、 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注:NN,XnXn, XnY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 ①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

②若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___。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N的频率为______. 六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验证

15、某单子叶植物的花粉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A、a和T、t位于Ⅰ号染色体上,D、d位于Ⅱ号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要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可选择①-④中任意两个作为亲本杂交验证

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只能选择①和④、②和④、③和④杂交验证 C.若要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选择①和③、①和④、②和④杂交验证

D.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将②和④杂交所得的F1的花粉直接于显微镜下观察,预期结果有四种,比例为1:1:1:1 七:自由组合的问题转化为分离定律的问题(分解法)

16 番茄红果是黄果的显性,二室果是多室果的显性,长蔓是短蔓的显性.现有红果、二室、短蔓和黄果、多室、长蔓的两个纯合品系,将其杂交种植得F1和F2,则在F2中红果、多室、长蔓所占的比例及红果、

多室、长蔓中纯合子的比例分别是(

)

A 9/6

4、1/9 B 9/6

4、 1/64 C 3/6

4、1/3 D 3/6

4、1/64

17、 豌豆中,籽粒黄色(Y)和圆形(R)分别对绿色(y)和皱缩(r)为显性,现将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9:3:15:5,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

A.YYRR yyrr B.YyRr yyrr C.YyRR yyrr D.YYRr yyrr 八:两对基因决定一种性状---9:3:3:1变式

9:3:3:1变式常见类型总结:双杂合自交结果和对应的测交结果

(1)自交9:7测交1:3 (2)自交9:6:1测交1:2:1 (3)自交15:1测交3:1 (4)自交9:3:4测交1:1:2 (5)自交12:3:1测交2:1:1(6)自交13:3测交3:1

18、 油菜的凸耳和非凸耳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甲、乙、丙三株凸耳油菜分别与非凸耳油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凸耳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甲、乙、丙均为纯合子

C.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2均表现为凸耳

D.乙和丙杂交得到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凸耳:非凸耳=3:1 九:基因的等价和累加效应

(1)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双杂合自交后代表现型有5种, 比例为1:4:6:4:1 (2)性状由三对基因控制,三杂合自交后代表现型有7种,比例为 1:6:15:20:15:6:1

19、 旱金莲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花的长度,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作用相等且具叠加性。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长为5 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长为2 mm。花长为24 mm的同种基因型个体相互授粉,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中与亲本具有同等花长的个体所占比例是( ) A.1/16 B.2/16 C.5/16 D.6/16 十:非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基因连锁

20 图甲、乙分别代表某种植物两不同个体细胞的部分染色体与基因组成,其中高茎(A)对矮茎(a)显性,卷叶(B)对直叶(b)显性,红花(C)对白花(c)显性,已知失去图示三种基因中的任意一种,都会导致配子致死,不考虑交叉互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植株均可以产生四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B.若要区分甲、乙植株,可选择矮茎直叶白花植株进行测交实验 C.由图判断图乙为变异个体,因此两植株基因型不同

D.甲、乙植株自交后代中,高茎卷叶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9/16和1/4 十一:伴性遗传的特点

21、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十二:X Y同源区的遗传

基因在XY同源区,雌性有3种基因型,雄性有4种基因型,雌雄共有7种基因型、12种杂交组合。属于伴性遗传的一种类型,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22、 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一

1、Ⅱ一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对结果分析错误的是(

) 组合一P:刚毛(♀)×截毛(♂)→F1全刚毛 组合二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 组合三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

A、通过杂交组合一,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

B、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 C、Ⅰ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D、减数分裂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Ⅰ片段 十三:遗传系谱图

23 有两种家族遗传病,它们的致病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一种先天代谢病称为黑尿病(A,a),病人的尿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就会变黑。另一种因缺少珐琅质而牙齿为棕色(B,b)。如图为一家族遗传图谱。

(1)棕色牙齿是______染色体 、____性遗传病。 (2)写出3号个体的基因型:________。7号个 体基因型可能有_____种。

(3)若10号个体和14号个体结婚,生育一个 棕色牙齿的女儿概率是___。

(4)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000人当中有1个黑尿病患者,每1000个男性中有3个棕色牙齿。若10号个体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男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个棕色牙齿有黑尿病的孩子的概率是_________。 十四:遗传实验 杂交组合选择的一些原则:

①若实验材料是大型哺乳动物,在选择杂交组合是一般用多对(因为产生后代少) ②优先选择是纯合子的材料(野生型、品系一般都是纯合子)

③除非题中有特殊说明,选择的都是某种表现型(且该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是唯一的) ④常见的杂交组合有:自交(植物) 测交 正反交 隐♀X显♂ 雌雄个体随机交配等 ⑤一次实验(即进行到F1)不能判断,可以设计二次实验(进行到F2)

24 鳟鱼的眼球颜色和体表颜色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现以红眼黄体鳟鱼和黑眼黑体鳟鱼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正交和反交结果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自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_________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____的个体本应该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黑眼黑体的性状。 (2)现有一条黑眼黑体的鳟鱼,用题中出现的其他鱼为材料,判断该鱼的基因型

25 野生型果蝇的眼形是圆眼,偶然发现一只棒眼雄果蝇,设计了下图(左)实验。雄果蝇染色体的模式图及性染色体放大图如下(右)。分析回答:

(1)若F2中圆眼:棒眼≈3:1,且♀、♂中均有圆眼、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位于___染色体上。 (2)若F2中圆眼:棒眼≈3:1,但仅在雄果蝇中有棒眼,则控制圆眼、棒眼的基因有可能位于X染色体的II区段 ,也有可能位于X和Y染色体的I区段。

(3)请从野生型、F

1、F2中选择合适的个体,设计方案,对上述(3)中的问题作出判断。实验步骤: ①用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交配,得到棒眼雌果蝇;

②用棒眼雌果蝇与_________交配,观察子代中有没有______个体出现。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______________,则圆、棒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II区段;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圆、棒眼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I区段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养蚯蚓创业计划书下一篇:移动互联网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