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教学论文范文

2024-03-09

遗传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遗传学是高校生物科学大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但是由于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就遗传学课程体系的建立、教学内容和方法等问题展开探讨,以期探索最佳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等教育;遗传学教学;教学质量

遗传学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从生命个体向群体、细胞、染色体、基因等宏观和微观层次纵深发展,形成了许多诸如群体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学科分支。遗传学目前是生命科学领域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尤其近年来生命科学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方法不断的应用于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研究,研究内容不断深入。在高等院校的生物大类专业中,遗传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课程之一,但是由于教学课时的不断减少和教学内容的急剧增加,使得高效遗传学课程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遗传学的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是故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利用有限的课时将遗传学的经典、精华知识和最新进展一起高效的传递给学生,是一个在遗传学教学中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作者根据本人在《遗传学》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体会,从以下几方面对遗传学课程教学的改革浅谈一些建议。

一、课程体系的建设

《遗传学》课程应该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人为本,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为宗旨,建立相应的课程建设目标和探索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遗传学》课程大纲的制定要能充分的体现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充分囊括和体现本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和发展趋势。在《遗传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学生主体性、开放性和多样性等教育理念,充分做到教学互动,培养学生的遗传分析能力,使学生更好的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理论、概念、规律和研究方法。在教学内容方面,要规避与已开设课程的重复内容,及时将遗传学的新知识、最新研究成果和新案例及时补充到教学中,使课程保持新鲜的活力。

二、教材的选择

教材是一门课程的重中之重,为了保证《遗传学》教学所使用教材的前沿性,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搜集了国内外多种遗传学教材,结合我校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最终我们选择的教材是刘庆昌主编的《遗传学(第二版)》,本教材的章节安排由浅入深、由经典遗传学到现代遗传学、章节之间融会贯通、逻辑性较强;同时辅以朱军主编的《遗传学》(侧重植物和农作物遗传)、刘祖洞主编的《遗传学(第三版)》(侧重人类遗传)和徐晋麟主编的《普通遗传学》(侧重人类遗传)等教科书,多本教材的相互结合以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三、组织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和备课建议

(一)组织教学内容

遗传学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化学等其他生命科学课程紧密联系、知识之间存在相互渗透和交叉,导致课程内容重复现象的存在。例如在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章节中,“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这一知识点学生已经在分子生物学中学习过,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对该知识点以学生预习、教师课堂提问为主开展讲授。由于不同生命科学课程间知识的重复,要求教师在授课时既要注意交叉学科知识的衔接,又要与相关课程的教师积极交流,同时要及时关注学生反馈,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教学重点,有效节约时间,把有限的教学时间集中到遗传学课程的特有内容上。

(二)制作教学课件

在现代教学中,多媒体课件是上课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绚丽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能为一节课增色不少。遗传学多媒体课件要做到知识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在总体上要符合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难点、实现教材内容与课件表现的有机结合,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培养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我认为在教学课件中,除了必要的重点知识外,其余的内容尽量利用图、表等形式展现,这样既可以避免因为文字过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情况发生,又可以通过对图、表等的讲解带领学生学以致用。

(三)备课建议

上课前认真撰写教案、备课也是上好一门课程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教案要尽量撰写得详细,不仅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要明确,教学重难点要把握准确,对于教学过程更要详细撰写。撰写教学过程时,可以预设教学场景,包括对每个知识点如何导入、如何讲解、讲解后学生会有何种反应、如何处理学生的不同反应、重难点如何着重讲解等。教师在撰写教案时还需要考虑到如果学生无法准确回答问题时,应该如何引导他们从遗传学角度出发去寻求每个问题的答案。教案撰写得越详细,教师就越能在上课前对本次课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做到提前预知,以便在讲课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处理问题,更好地引导学生听课,推进课程进度。

四、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对于《遗传学》课程而言非常重要,《遗传学》课程的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遗传分析能力放在首位,建议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为主。因为遗传学大部分内容的学习和掌握都需要教师的引导、推理和学生的想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抓住关键问题,精心设计情景,适时的引入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以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自交纯合和近交系数”时,可以通过 “在婚配时,亲上加亲是否可取?”这一问题导入;根据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你为什么赞同/不赞同亲上加亲?”;根据学生的解释引入并讲解自交纯合的概念和纯合体的概率,从而对“赞同亲上加亲” 观点进行遗传学解释;然后再继续引入并讲解近亲婚配时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基因的近交系数这一知识点对“不赞同亲上加亲”观点进行遗传学解释;最后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从遗传学角度再一次思考并阐述“亲上加亲是否可取?”这一问题,然后继续引导学生从遗传学角度解释我国婚姻法中关于“禁止三代以内旁系血亲结婚”的规定。这样既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又能让学生及时的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

五、教学效果的及时检验

《遗传学》的许多知识、理论、规律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生利用所学的遗传学知识解决遗传学问题的能力时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除了在课堂上进行启发和引导之外,布置习题也是一种有效的检验教学效果的手段。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教材的课后习题或者要求学生解释生活实例(例如“两个B型血的人结婚生的孩子必须是B型血吗?”)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解决课后作业时,应鼓励学生自行讲解或大胆阐述个人观点,培养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以外,考试则是检查教学效果的终极方法,但是在考试考核时,建议命题应该多出“分析”、“论述”、“理解”题,着重测试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遗传学问题的能力。

六、重视实验教学的辅助

实验教学是遗传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能力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作风。我校的遗传学实验是在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进行,该实验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良好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很好的保障了遗传学实验的顺利进行。遗传学实验课的任课教师由《遗传学》课程教师担任,这样可以使任课教师在教授实验课的过程中检验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明确学生对相应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的进行课堂教学调整。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应认真备课、开展预实验,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解答和处理,同时要引导和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结果。例如我们开设的“人类PTC味盲基因测定”的实验,可以很好的辅助并巩固“哈迪-温伯格平衡群体判断”这一知识点的教学。

遗传学学科是快速发展的一门学科,这对于高校遗传学教学来说是一个挑战,对于如何做好遗传学教学、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遗传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根据遗传学的学科特点,立足实际、放眼未来,以新教学理念为宗旨,潜心研究教学工作、探索最佳的教方案,以适应新世纪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杨秀芹.农业高校遗传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安徽农业科学, 2007(35).

[2]石春海, 马秋兰, 吴建国.建设遗传学课件体系 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J].遗传,2006(28).

[3]张丽杰, 孙晓梅, 江红霞, 周永斌.浅谈高校《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科技教育创新,2010(11).

[4]张丹, 徐崇志, 邹洪军.浅谈《遗传学》教学改革[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1(24).

[5]石春海, 吴建国, 马秋兰, 肖建富, 洪彩霞.《遗传学》课程的建设与优化[J].遗传, 2005(27).

[6]柴新义.高校遗传学教学改革探析[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9(31).

[7]胡文明, 徐翠莲.探讨遗传学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效果[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0(9).

遗传学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亲子鉴定作为一门严肃的生命科学,以前只是作为司法审判中的法庭证据、刑事侦察中的身份确认以及医院进行血型配对需要而用。自从全国人大2005年“2·28”决定面向全社会开放以来,社会各界争议很大,观点褒贬不一。可以说,小小的DNA鉴定实验室每天都在上演着一幕幕人间悲喜剧,而它所折射出的人生百态正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科学与社会、法律与观念等诸多问题发生碰撞的一个浓缩。

关键词:亲子鉴定;法律;DNA;鉴定机构

亲子鉴定是近代法医学术语, 原是指用医学、生物学以及遗传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技术来鉴定有争议的父母与子女间是否存在着亲生血缘关系。因多数情况下孩子的母亲是确定的,而要鉴定有争议的“可疑”父亲与孩子之间的亲缘关系,故亲子鉴定又称父权鉴定,或者亲权鉴定。因常与财产继承权、子女抚养责任有关,故有此称谓。

亲子鉴定分为司法鉴定和个人鉴定。所谓个人鉴定,就是在非司法的情况下,在充分尊重鉴定人隐私的情况下进行的DNA亲子鉴定。所称司法鉴定,是指在诉讼过程中,为查明案件事实,人民法院依据职权,或者应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申请,指派或委托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专门性问题进行检验、鉴别和评定的活动。

根据我国法律之规定,公民在合法机构进行个人鉴定时,无需公开个人身份。公民个人在亲子鉴定方面的要求以及参与亲子鉴定的行为属于隐私范畴,受到法律的保护。在个人参与鉴定时,采样可以在非公开场合、无公证人员在场的情形下进行。DNA样品的邮寄以及结果的反馈过程均可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但个人鉴定的结果在法律上是不受到认可的,法院也不会承认这样的证据。

DNA亲子鉴定的准确性如何?专家说,DNA亲子鉴定是目前最准确的亲权鉴定方法,如果小孩的遗传位点和被测试男子的位点(至少1个)不一致,那么该男子便100%被排除血缘关系之外,即他绝对不可能是孩子的父亲。如果孩子与其父母亲的位点都吻合,我们就能得出亲权关系大于99.99%的可能性,即证明他们之间的血缘亲子关系。亲子鉴定,作为一项新型的科学技术,常常被当作检验家庭道德的试金石,正在越来越多地肩负着科学之外的感情和责任。

一、提起亲子鉴定的情况

提起亲子鉴定的情况,绝大多数发生在夫妻之间,一般发生在离婚案件和追索抚养费案件中。如丈夫怀疑妻子有“第三者”而起诉离婚或拒付抚养费,一方或双方要求鉴定子女是否丈夫亲生。这种情况在审判实践中发生较多,男方提出申请亲子鉴定的目的或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可以在处理婚姻纠纷中处于主动地位;二是可以不承担小孩的抚养费,可以不抚养小孩,有的甚至对以前抚养小孩的费用要求女方支付;三是有的男方认为可以因此解除其小孩是否为其所生这一“心病”。

另外,在涉及婚姻案件时,妻子主动提出其婚内所生小孩不是其丈夫所生,若男方不予认可,女方即提出申请,要求作亲子鉴定。其原因主要是:一是妻子要抚养小孩,且其有一定的经济能力;二是妻子另有隐情,如该子女的亲生父亲为抚养小孩对其提出要求等。这种情况在审判实践中较少。

还有在收养案件中,妻子怀疑丈夫所提出收养的孩子系其在外养下的“私生子”,企图通过合法的收养手续认领回家,故女方出于追究男方与该收养孩子之间是否存在血缘关系的动机而申请亲子鉴定。

未婚男女婚前同居或者发生性关系,女方怀孕,男方不认账或怀疑自己的父亲身份,男方要求亲子鉴定。

已婚妇女与“第三者”或未婚妇女与已婚男子之间发生抚养费纠纷,女方怀孕,男方坚决不认账,而产生诉讼,生下子女后,起诉要其承担抚养费,男方要求作亲子鉴定;有的是已婚妇女为继续与“第三者”保持通奸关系不成,提出子女是与“第三者”所生,要其承担抚养费,男方要求作亲子鉴定;也有的是妇女与丈夫离婚后,告“第三者”称子女为其所生,要其承担抚养费,同时提出鉴定要求。还有的是种种原因造成“抱错”孩子的,父母带孩子做鉴定。

二、亲子鉴定结论的合法性

亲子鉴定是司法技术鉴定的一种,在证据学上是一种独立的证据,对于这一特殊的证据,要能够在诉讼中发挥证明作用必须具备合法性。要使亲子鉴定结论具有合法性,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鉴定程序合法,二是鉴定机构、鉴定从业人员合法。

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只有申请权,而是否启动鉴定程序是由人民法院决定的,那么即使是为了满足丈夫的知情权,如果男方私自进行亲子鉴定,也是违反法定程序的。对于违反程序而取得之证据不具有证明力,也就不能作为丈夫一方要求妻子在物质或精神方面进行赔偿或者要求离婚的依据。如今民间机构所从事的亲子鉴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是由人民法院委托的,因此民间机构出具的鉴定结论不具有证据效力。

鉴定机构合法,就是要求鉴定机构的主体资格符合法律规定。因为亲子鉴定结论具有极强的科技性和先进性,能够直接影响判决的结果,于是对于鉴定机构和鉴定从业人员有很高的要求。在鉴定机构从事鉴定业务的自然人须满足以下条件方可进行鉴定活动,否则其结论因不具有证据所应具备的合法性而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第一,鉴定机构的条件。法人或者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组织申请从事鉴定业务的,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有明确的业务范围,可以接受法院的委托从事司法鉴定业务;(2)须具备从事业务内鉴定活动所需的仪器、设备;(3)须具有在业务范围内从事鉴定活动的依法通过计量认证或者实验室认可的专门的检测实验室;(4)须具从事鉴定业务的三名以上鉴定人;(5)须在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或在省级以上司法行政部门登记,未经登记不得从事亲子鉴定活动;(6)须有专门的场所。

第二,鉴定人的条件。在鉴定机构从事鉴定业务的自然人须满足以下条件方可进行鉴定活动,否则其结论因不具有证据所应具备的合法性而不能作为证据使用。

(1)可以从事亲子鉴定活动的人员具有与所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与所从事的司法鉴定业务相关的专业执业资格;或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并从事相关工作2年以上;或从事相关工作10年以上,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2)不得从事亲子鉴定活动的人员:因故意犯罪或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受过开除公职处分的,以及被撤销鉴定人登记的人员。(3)具有相关的法律知识,良好的个人品德和执业道德。以上诸项只有本条需要编制鉴定名册的单位或部门仔细审核,以确保鉴定能依法、科学、公正地进行。

鉴定的结果是要负法律责任的,而我国目前却没有一个统一的部门对国内的亲子鉴定机构进行管理,对鉴定程序方面、鉴定机构的资格、设置也没有规定,有时候造成当事人重复到不同地方做几次鉴定的现象。

三、亲子鉴定的适用的

父亲怀疑子女是否为自己婚生,要求做亲子鉴定,在被女方拒绝的情况下法院能否委托有关部门做亲子鉴定?

据德国《星期日世界报》报道,德国每年进行的亲子鉴定约3万例,专家估计其中约5%是私自进行的。根据德国现行法律,私自进行的亲子鉴定在法庭上不能成为可信的证据。

从法学角度,笔者认为,亲子鉴定是有积极意义的。亲子鉴定应该得到提倡,它是诉讼阶段所需要的一项重要技术;有助于侦查审理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客观性;利于解决缠诉问题,减少诉讼时间,降低诉讼成本。

一些婚恋家庭专家对亲子鉴定提出质疑,虽然亲子鉴定这项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但运用它来调整婚姻家庭方面的伦理关系,使传统家庭观念受到公开挑战,会不会引发更多夫妻之间的相互猜疑?会不会导致家庭体系的崩溃?笔者认为,科学的应用必然产生一个与情感、与习俗不相适应的问题。

许多法官在应用中也采取审慎的态度,不过,无论人们对亲子鉴定如何认识,如何评价,这项高科技技术都在越来越多地介入法律,走进人们的生活。

有人担心,亲子鉴定会作为检验配偶是否忠贞的试金石而被滥用,甚至担心亲子鉴定会增加婚姻的解体,因而主张予以限制。对此,笔者认为,在法律日益健全的今天,以无司法机关委托为由,便将公民个人申请拒之门外是不妥当的;做亲子鉴定与家庭破裂、婚姻解体并无直接关系。“凡是为证实配偶是否忠贞而来做鉴定的,说明夫妻间早有猜疑或不信任了,即使不做亲子鉴定,该破裂也得破裂。”

我们应当理性对待亲子鉴定,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大力提倡,而应当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进行,否则将使整个社会诚信度下降,使人们感到信任危机,这与社会文明是不相符合的。作为鉴定机构来说,也应当慎重对待亲子鉴定,必须在接受相关的委托或履行相关的法律手续才能进行亲子鉴定。

参考文献:

[1]什么是亲子鉴定.百度快照.www.lady.163.com/lady2003/editor/sight/041101 ... 68K 2008-4-16.

[2]亲子鉴定带来了什么?__湖南律师服务网|湖南律师门户网站|长沙律.百度快照. www.hn48.com/ShowArticle.shtml?ID=2007

111 ... 24K 2008-1-5.

[3]德国:私自进行亲子鉴定引发社会许多争议.百度快照.www.law-star.com/cac/30005692.htm 19K 2007-7-15.

[4]拒不作亲子鉴定的法律后果.百度快照.www.haolawyer.com/article/View_15370.html 27K 2008-6-15.

遗传学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1 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遗传学双语教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教与学之间难以全面和谐。一是与教师有关的教学活动对外语有差别学生的知识接受 (或理解) 程度存在交错性。与教师有关的双语教学包括讲授时中英文比例、课件、考 (试) 核和教材选用或编制时双语使用。目前双语教学中中英文的使用主要四种情形:一是以中文为主, 专业词汇和术语等以英文表示;二是中英文并用, 教师用中英文穿插授课;三是所有教学过程全英文;四是以英语为主, 必要时辅以中文解释。四种方式用于教学时各有千秋。二是学生英文水平高低影响了其理解教学内容, 而这种差异在学习中不仅没得到减轻或消除, 甚至更为严重。

2 双语教学的改进思路

2.1 以学生为主体自由选课

以学生为主体让其自由选课主要缘于两方面考虑, 一是即使同一班级学生英语水平也有较大差异;二是双语教学的教师比较缺乏, 这不仅在农林院校存在, 在综合性大学也很常见。在试听2周后由学生自行决定是否选择双语课。从2008年起学校成立创新学院并开始招生, 创新学院是学校招收的高考尖子生, 是为培养农业优秀人才而设。因此, 所有对其开设的所有课程均为双语教学, 对我院基地班学生多数课程也采用双语教学。对于学院没有选择双语教学的学生可以旁听。

2.2 双语畏惧与循序渐进法

我们一直强调或很注重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教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完成任务, 而是为学生接收和理解知识搭建桥梁。无论是基地班还是英语一般的学生, 在突然性接收双语教学时都会有一种畏惧或者被强迫的感觉。让学生思想上乐于接收或主观上要求学习才是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关键。无论是高中还是大学一年级基础课教学, 各高校基本都以中文讲授, 突然性的双语教学需要给学生思想上一个缓冲过程。换位思考可使我们切实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境, 即使是我们教师在用非母语学习新知识时也同样面临思想和现实的种种困难。课堂上实时观察学生动态, 与其保持目光交流, 课后及时了解其需求, 建立有效反馈机制, 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重要举措。

基于上述学生心理学反应, “循序渐进”是引导学生进入状态, 实现双语教学目的的基本方针。对于英语水平不一的班级, 循序渐进的含义便有所不同。英语较好的如创新学院或基地班学生, 以中文为主起始逐渐向以英文为主的循序性过渡过程应该较短;普通学生的过渡期应适当延长。两者各自过渡期的长短由教师根据学生英语水平实际状况、教学效果和学生反馈而定。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克服学生畏惧心理, 并且不会出现因为开始时跟不上而导致后面自暴自弃或破罐子破摔的现象发生。

2.3 英文课件和中文解释的点面讲授法

课件是教师讲授知识的重要平台, 多媒体课件的普及使知识的传授更加丰富多彩。研究发现, 听觉学习效率10%, 视觉15%, 视听结合效率可达65%。双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 也要了解英文专业词汇。因此, 我们课件全采用英文, 对英语较好学生, 部分词汇或重点内容以中文稍作解释;对一般学生讲解时可采用更多中文。至于中英文使用比例仍由教师根据情况自行把握。

2.4 英文教材与网络课程互补

与采用英文课件道理一样, 增强视觉学习效果是双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国外优秀教材的影印版, 如2008年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遗传学基础》是我们当前使用教材。与普通教学一样, 直接从教材中选择内容讲授容易让学生觉得是照本宣科, 从而失去学习兴趣。在遗传学因发展迅速导致知识点增加, 而学时减少的情况下, 双语教学比普通教学面临更严峻的精选教学内容问题。加快和完善网络课程建设可使教师在选择“有所教有所不教”时更为从容, 同时也是有效解决课堂上多媒体课件广泛应用带来的学生笔记难记、复习困难等问题的重要方式。

网络课程建设的基调有两方面:一是从教材中节选经典和重要内容详细深入地讲解, 讲解有关于这些知识背后的细节、故事或事件;二是适当插入体现农林院校专业特色的内容, 如园艺、畜牧兽医、植物保护等。网络课程常见现象之一就是在讲述一个事件时, 可能会牵涉到更多事件, 而这些事件与本课程关系不大。这时我们留下相关链接网址, 供有兴趣的学生点击浏览。网络课程与教材相比的另两个优势为: (1) 可插入视频、录音, 甚至可以下载下来随身听; (2) 可实现内容的即时更新, 如添加当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背后的故事, 或报道的相关重大发现, 且形式和内容也可不拘一格。网络课程采用中英文对照格式, 协助英语较差学生对照学习。

2.5 双语教师首先要讲好汉语课程

双语教学是在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时出现的, 但作为英语非母语国家, 以其作为教学语言讲授新知识, 对教和学而言都是一种挑战。比较理想的情形是, 由海外归国人员担任双语教师。但实际情况是, 即使在北京上海的很多综合性大学也尚不能做到如此, 更不用说西部和农林院校。相对而言, 从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中再筛选英语水平较好的进行培训, 上岗后再进行考察和让学生反馈教学效果比较切实各高校实际。对于难以适应双语教学或反馈效果较差的教师及时调离双语教学岗位。

摘要:遗传学是农林院校紧密联系理论与实际应用的主干专业基础课, 双语教学对提高学生深造率和提高科研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学生依据自身英文基础自由选课, 以循序渐进法克服学生畏惧心理, 英文课件和中文解释的点面传授作为双语教学方法。英文教材和中英文对照网络课程是改革后的重要手段。从汉语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中筛选双语教师, 并建立师生反馈和互评机制是提升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农林院校,遗传学,双语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 刘丕庆, 冯斗, 廖丽珍, 等.采用双语教学的方法讲授种植类本科专业遗传学的经验和体会[J].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2008, 27 (增) :111~115.

遗传学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 传统教学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讨

从我国目前高等医学教育的现实情况看, 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它的特点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及教学媒体的辅助, 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老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 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知识的地位。在这样一个模式下, 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 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 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 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 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 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严重弊病则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 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学习理论方面的基础是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学派主张心理学只研究外显行为, 反对研究意识和内部心理过程。根据这种观点, 人类学习过程被解释为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 而教师的任务只是提供外部刺激, 即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的任务则是接受外界刺激, 即理解和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1]。P B L (P r o b l e m-B a s e d Learning) 教学法称之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是基于现实世界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 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法有很大不同, 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 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讲授为主;PBL将学习与更大的任务或问题挂钩, 使学习者投入于问题中;它设计真实性任务, 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 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 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PBL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认为, 学习不是知识在师生之间的简单传递, 而必须通过学习者主动的意义建构活动而实现, 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建构过程的主体, 教师只是建构的促进者。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原则是以问题为核心驱动学习,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2]。

为了进一步适应当前临床医学对高层次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培养具有系统完整理论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创新人才, 建议对医学遗传学进行传统教学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双模结合”的教学模式:总论和必要的医学遗传学知识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采取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 选取与临床联系密切章节进行PBL教学, 既保证学生基础理论知识获得又充分利用有限教学资源, 克服了全程PBL教学资源不足的困难, 又便于调动学生学习讨论的兴趣和教师设计病例。将培养目标的实现寓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即确定一个中心问题作为教学主线, 沿着教学主线将每一堂课的内容以问题方式提出, 通过学生自学-集体讨论-老师辅导总结等环节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消化理解。

2 病例教学

医学遗传学是遗传学与医学相结合的边缘学科, 研究对象是与遗传有关的疾病, 涉及到遗传病的发病机理、传递方式、诊断、治疗、预后、再发风险和预防方法等, 是一门较难理解而又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学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所有的疾病都与遗传有关”, 而且典型病例也比较多, 每一病例的分析要涉及多方面的知识, 如遗传病的发生机制、传递规律及病理过程等, 学生可以在病例分析的同时了解和学习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 既可以为日后的临床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又克服了死记硬背理论而不会应用的现象,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病例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教师运用真实的病例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病例, 将学生引入特定的情景中, 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 提出问题, 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病例教学作为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形式, 既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也有利于实现教学方式从灌输式向启发诱导式的转化, 使学生自觉、主动、创造性的学习,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3]。医学遗传学授课应始终强调以疾病为中心, 以遗传为基础, 深刻理解遗传与疾病的内在联系。因此建议在讲授各类遗传病时, 建议引入临床真实病例, 使学生在分析讨论过程中理解和巩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 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而且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疾病本质的认识, 培养医学思维。例如, 在讲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时选取真实病例, 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家系系谱,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显性遗传病发病特点等讲授重点和难点。

3 科研教学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 新知识、新内容、新观点不断涌现, 如何保持教学与科技发展的同步性, 从而将抽象的遗传学知识与丰富多彩的临床医学有机地结合, 突出以疾病为中心, 以遗传为基础, 已成为医学遗传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给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怎样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将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与当前医学发展相结合是当前医学遗传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参加科研任务, 将课本知识与科学实验结合起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在授课过程中, 应立足本学科特点, 充分发挥授课教师的科研优势, 适时地将教师的科研工作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会使相当数量学生对科研产生兴趣, 感到所学知识具体、实际, 感觉科研其实离他们并不遥远, 从而对学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浓厚的兴趣。教研室应结合其有特色的研究项目, 将部分难度较大、实用性较强、具有研究性质的实验内容发展为学生实验内容。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一个学期间, 通过开放的研究室和实验室, 可以长期做研究工作, 并鼓励他们发表科研论文。这样不仅增强了实验课系统性上的延续性, 也增加了实验的难度、探索性和对学生的吸引力, 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同时学生也增加了成就感, 激发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为使学生初步掌握科研的基本方法, 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可以考虑在医学遗传学的实验教学计划中开设科研训练课, 学生在在有科研经验的老师指导下, 熟悉科研选题设计、文献检索与综述、实验操作和结果观察、记录、数据统计与分析、学位论文撰写的科研全过程。

4 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

为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近几年来教育部多次下发文件, 要求高等院校要“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水平” (教高[2001]4号) , “加大教学信息化建设力度, 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教高[2005]1号) , “把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逐步实现教学及管理的网络化和数字化, 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教高[2007]2号) 。因此, 未来高校课程必将向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医学遗传学这门课程也应该顺应网络化的趋势。我们学校去年引进了由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该平台为师生搭建了一个探究式的教与学互动的网络空间, 教师可以在校内外便捷地使用、发布、维护相关课程的电子资源, 并实现与学生在线研讨、交互、答疑 (注:网络教学平台只有选修了本课程的学生有权限登陆、浏览, 教师的课件只供选修该课的学生查询使用, 保证教师的课件版权) 。通过该平台, 教师 (或学生) 可以在校内外随时布置 (或完成) 作业、答疑等。利用该平台, 教师可以将最新的医学遗传学的前沿的资料在网上与学生共享, 并且可以全天后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科知识, 回答学生的提问, 将学习的空间拓展到了课堂之外, 有利于医学遗传学教学活动的开展。

5 结语

综上所述,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特色鲜明和发展迅速的医学遗传学的教学需求, 改革势在必行。以学生为中心, 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的结合和适应课程网络化是医学遗传学教学改革的三个关键方向。本文倡导的传统教学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的教学方式, 教师的作用不单是讲授知识, 更重要的是启迪学生如何去学习。病例教学和科研教学方法的应用针对了医学遗传学这门课实践性强的特点, 合理的运用会加强理论知识与临床的结合, 并且可以紧跟本学科的发展前沿。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拓展了本门课的教学空间, 使学生和老师的联系更加紧密。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 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相结合, 灵活借鉴先进的教学模式, 形成医学遗传学特色的教学方法, 可有效地促进教学工作向着以学生为本的方向不断发展[4]。

摘要:医学遗传学是医学院校课程中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是医学与临床相结合的一门学科。目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它在新形势下的教学需要。本文从传统教学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病例教学, 科研教学以及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四个方面探讨了这四种方式相结合的医学遗传学教学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医学遗传学,PBL教学模式,病例教学,科研教学,网络教学平台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 (上) [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7) .

[2] 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 (下) [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8) .

[3] 岳丽玲, 等.病例分析教学模式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设计和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05 (7) .

遗传学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PBL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来自三个方面: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1.1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这是一种主张学生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活动的认知学习观, 是强调学生参与到学习共同体中的一种认知学习观点。该理论以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观点为基础, 并倡导以认知学徒制改进学习的复杂形式。维果茨基坚信, 儿童是在摆脱日常概念和成人概念的“张力”中学习科学概念的。如果仅仅将源于成人世界的预成的概念呈现给儿童, 那么他就只能记忆成人有关这一想法所说的一切。他强调, 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 社会可以对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支持和促进作用。

1.2 杜威的“做中学”理论

关于知识与探究,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在回答“知识是什么”时, 始终认为知识是与过程、探究联系在一起的, 除了探究, 知识没有别的意义。杜威认为思维是明智的学习方法, 已有的、外在的知识必须通过个体的亲自参与, 才能成为个体自己的知识, 这样的知识才能成为进一步行动的工具。反映在教育中, 杜威提出的总的教学原则就是主张“从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 也就是“从行动中学”, 他说:“从教育上来说, 就是要使学校中知识的获得与在共同生活的环境中所进行的种种活动或作业联系起来。”杜威认为, 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应是课本中或课堂上传递的惰性知识, 知识只有应用到具体问题中, 才能变活、实用。通过“做中学”, 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 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 从而做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 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 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 在这一过程中, 学习者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

1.3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 也不是主观的东西, 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客体只是在它顺应或违抗主体在一个连贯的系统中的活动或位置的协调作用时才被建构的”, “只是通过被建构才被发现的”。因此, 认识并非大脑对于客观事物或现象简单的、被动的反映, 学习也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 而是一种主体主动的建构活动, 从中学习者学到越来越多的有关自己认识事物的程序, 即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 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的是学生的“学”,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 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

2 实施PBL的必要性

2.1 学生现状

职业院校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总体素质普遍下降、学习兴趣较低, 而他们毕业后大多数又要直接走向工作岗位。21世纪是信息社会, 知识更新极快, 竞争日趋激烈, 个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能力对于其生存与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就要求学生在学校里不仅要学会课本知识, 而且要学会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和方法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本领。面对现实, 找到一种最佳的学习模式, 使学生学有专长, 钻有兴趣, 用有本领, 学会终身学习, 能主动适应社会对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 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2.2 教学现状

现在职业院校授课基本上是传统的讲授法。教师上课是“满堂灌”, 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局限于课堂教学中:学习社群狭窄、学习资源的获取极为有限、反馈与评价效果不佳;提问仅仅局限于课堂中:由教师当堂提出问题, 当堂解决问题 (大多数是教师或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参与的很少) , 其结果是——“学生是没有问题来, 没有问题去”, 缺乏合作交流、学生未能亲自去学习, 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知识的获得与应用分裂, 所提出的问题不能伴随知识获得过程的始终, 不能激发学生深层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因此, 作为一名遗传学教师必须及时改变教学方法。

2.3 PBL的优点

PBL的突出之处在于:学习者作为自己知识的建构者, 在应用知识的情景中, 主动参与真实性的活动和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进行批判性和创造性的思考, 并在与小组其他成员的协商过程中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 在元认知水平上监视自己对知识的建构。

PBL主张: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中, 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真实性的问题, 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 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 并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教学程序为:提出问题;查找资料;讨论汇报;评估小结;练习迁移。其特色就是利用病人的问题作为学习内容, 促使学习基础和临床科学知识及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适合于以问题为中心的内容的学习。

2.4 医学遗传学的学科特点

随着人们对遗传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影响人口素质的遗传因素和非遗传因素的更多了解, 医学遗传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医学遗传学以生命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主线, 以遗传病的发生、诊断、防治为重点, 将人们密切关注的遗传病与医学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 从医学遗传学基础、遗传病、遗传与优生的基本技术三方面进行论述, 并且在每部分的内容中列举了许多有关的遗传病病例, 在病例中详实的描述了遗传病的症状, 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说每个病例就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符合PBL的特点。

在PBL中, 所有学习围绕的问题都源于真实的病例, 病例是学习的核心, 病例的解决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学生面对真实的病例, 参与到解决病例的真实体验中, 在解决病例的过程中, 学生面对能够激发思考的真实病例, 积极思考, 把所学的知识真正应用到病例的处理中。在处理病例的过程中, 检验了所学的知识, 确信了知识的有效性, 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 在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中实施PBL非常必要。

摘要:目前, PBL (Problem-Based Learing) 在医学院校的大多数基础课 (如:解剖、药理) 的教学中已经逐渐受到重视, 但在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中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从PBL的理论依据、优点以及医学遗传学的教学现状、学科特点等几方面来论述在医学遗传学的教学中实施PBL的必要性。

关键词:PBL,医学遗传学,必要性

参考文献

[1] 和震.知识:探究、反省与行动——杜威的知识观对教育的意义[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3, 5:11~12.

[2] 何克抗.建构主义——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 (四) [J].学科教育理论研究, 1998, 6:12.

[3] 张宏伟.在问题意识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1:26.

上一篇:美学研究论文下一篇:伦理学思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