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探讨

2023-01-31

1 工程概况

该工程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设计供水规模34.95m3/d、12.91m3/d, 该工程主要建设任务是:新建水源引水廊道2处 (各15m) , 铺设输供水管道20.15km, 10m3清水池2座、30m清水池1座。修建各类控制 (分水) 、检查、消防井10座。

依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表1.0.3集中式供水工程类型划分, 本工程的供水规模在200m3/d~1~000m3/d之间, 因此本工程类型为Ⅳ型;根据我国的防洪标准, 本工程的建筑物为4级, 次要建筑物为5级。工程的结构设计依据《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以及有关规范进行。地下引水廊道和输水管道在块石砌筑与输水管敷设后即进行回填, 不永久性占用耕地。工程主要建筑物占用土地很小。

2 调节建筑物设计

2.1 分水、检查井设计

为了使得方便管理线路的配水、分水以及调水, 要在主、支管道的分水处建立分水井, 同时如果两个分水井之间的距离已经大于800m, 就要在中间设置检查井, 共设分水、检查井10座, 为圆形, 井口内径1.0m, 深度2.2m, 井壁为M10浆砌石砌筑, 顶宽0.3m, 底宽0.5m, 井底用0.1m厚C15砼浇筑 (无水) 或用0.3m厚砾石铺筑, 距井底0.2m处接PE管, 井内设爬梯, 井盖用钢制保温盖板, 厚度10cm。

2.2 清水池设计

清水池设计根据《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输水管道和设备等维修时不能满足基本生活用水需要Ⅲ型工程, 本工程最高日用水量1~150.42m3/d, 调节构筑物的有效容积可按最高日用水量的20%~40%计算, 取40%。经计算, 参考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圆形钢筋混凝土清水池》04S803型, 有效容积为500m3圆形钢筋砼清水池1座, 池内径14.0m, 池深3.5m, 池底埋设C15砼垫层, 池体全部采用C25现浇钢筋砼。

排污井设计设计为钢筋砼矩形结构, 池长2.32m, 池宽2.1m, 深3.1m, 池体全部采用C25现浇钢筋砼。

3 防洪和抗震

对于防洪的设计, 本工程的设计标准为10年一遇, 根据《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1997, 本工程所在区域的地震烈度不小于8度区, 从GB18306—2001图A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上查得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3g, 相应的地震烈度为8度。

4 水质处理

常规处理工艺即混凝-沉淀-过滤-消毒, 是20世纪初建立起来的净水工艺, 主要去除水中的浊度、悬浮物、胶体、色度、微生物, 该工艺使介水传染病流行得到控制。一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调查结果显示, 农村集中供水规模较小, 完全处理工艺所占比例较低, 水处理设施不够完善, 运行管理不到位导致水质合格率较低。

膜处理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水处理技术, 以压力为推动力、利用不同孔径的膜进行水与水中颗粒物质如离子、分子、病毒、细菌、黏土、沙粒等筛除分离的技术。常用的膜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 与传统的水处理工艺相比, 膜处理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节能、环保、对原水水质变化适应性强、分离范围广以及分离效果高等优点。针对农村不同的水源水质, 选用不同的膜技术进行分离、截滤、去除水中的有害污染物。在本工程的地下水源中含有高毒性或有害的离子如氟、砷仍然普遍和严重;纳滤能有效去除地下水中离子, 特别是高价态离子, 纳滤系统可除去大约67%氟化物, 砷的去除率大于93%。经净化后的水样, 各项检验指标均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G/T5750~-2006, 产水口感好。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也在不断的深化, 其中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是我国政府尤为重视的一个项目, 随着中央财政补助的不断加大, 各级政府也在不断加大对于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 但是由于农村饮水工程量比较大, 因此研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设计尤为重要。

摘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 有效改善我国小康生活分布不均的情况、实现小康生活的平均化是当下主要任务。在饮用水方面, 城市的饮用水净化程度较好, 是高品质的生活用水。与城市相比, 农村的饮水问题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当下需要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设计, 让农村居民喝上干净放心的水。本文主要介绍了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 该工程主要建筑物占用土地很小, 地下引水廊道和输水管道在块石砌筑与输水管线铺设后即进行回填, 不永久性占用耕地, 也保障了农牧民群众的日常饮用水。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设计

参考文献

[1] 吴晓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效益分析[J].水利技术监督, 2016, 2401:50-52. (2016-01-05) .

[2] 保加兴, 李艳芳.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的设计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 13:19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数字电子技术》课堂教学趣味性方法的探讨下一篇:妇科阴式手术并发症的临床治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