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中期规划

2023-03-20

第一篇:企业文化建设中期规划

企业文化建设中期规划

企业文化建设中期规划(2007—2009年)

为建立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全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特制订本中期规划。

一、重要性和紧迫性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是企业共同价值观的内在凝聚和外在表现。我省农信社成立五十多年来,历经风雨;自2005年管理体制改革到位及2006年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后,加快培育、规范、规划、推进全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已势在必行。

加快推进农信社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增强全体农信人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广大客户对全省农信社品牌的认同感,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社会知名度,对于推动“全省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的形成,树立现代金融企业经营管理理念,促进全省农信社又好又快发展,都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全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弘扬企业精神和理念,加强制度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内铸精神动力,外树企业形象为主要内容,深入开展理念、行为、视觉三个层面的建设工作,围绕中心,积极建设,逐步深入,注重实效,形成健康活泼、富有生机的企业文化,实现企业的内部和谐、企业与社会的和谐,推动企业凝聚力、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公信力的提高,为农信社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全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是:

1、尊重历史,着眼未来。既要将我省农村信用社五十多年来凝聚的优秀精神品质发扬光大,更要积极吸收现代金融企业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

2、以人为本,凝聚合力。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企业文化建设要着眼于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农信社做大、做强、做优提供精神动力。

3、重在创新,贵在持续。创新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要善于总结广大员工在实践中产生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做法,加以提炼、完善,在全省农村信用社推广。同时,要围绕既定的目标,一以贯之、务求实效,使企业文化建设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4、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既要有全省性的规划要求、实施标准、建设目标,也要发挥地方文化底蕴,各具特色。必须坚持全员参与,上下互动,层层推进。

三、目标和重点

全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服务全省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为宗旨,培育员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提高企业知名度、文明度、美誉度,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力争通过三到五年的建设工作,建立具有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公众形象的金融企业,形成具有福建农信特色的企业文化。

全省农村信用社要围绕五大重点,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

1、理念系统。要确定全省农村信用社统一的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市场定位、发展战略、宣传口号、农信之歌,使之成为广大员工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2、行为系统。建立符合农信价值观的行为准则、文明优质服务规范,使员工的行为规范化、服务标准化,逐步符合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实施有效的员工管理,加强团队建设,创建学习型企业,建立良好的行为文化。将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与员工的行为视为理念传播的符号,通过行为系统传达企业的理念、塑造企业的形象。

3、视觉系统。全省农村信用社的企业形象、品牌形象、机构网点形象及员工形象等一切形象表现,都要追求统一的格调,追求有亲和力、正规化的企业形象,大力实施特色的品牌竞争战略,体现企业精神和理念。

4、规制系统。建立共同遵守的制度和规范,形成一致的行为判断标准和统一的管理规范、业务流程,强化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形成相互配合、相互衔接、有序作为的局面。强化内部控制,建立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建设合规文化。

5、宣传信息系统。宣传信息工作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媒体、户外广告、会展促销、宣传用品等各种传播形式,大力宣传和弘扬农信企业文化。

四、步骤安排

为实现上述目标和建设重点,必须统筹规划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总体上坚持“每年一主题,三年一循环,五年一大步”,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一)2007年主题:企业文化培育起步年

围绕这一主题,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确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构、工作机构。领导机构负责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及重大决策,督促、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

2、以征文和演讲活动为主要活动形式(此活动三年一循环),在全省农信系统大力开展“我为农信树形象、农信因我而增辉”征文及演讲比赛。

3、制订中期规划,召开全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座谈会、专题动员大会,作总体部署和动员。

4、征集并形成全省农村信用社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印发全省农村信用社组织学习,在广大员工中形成共识,用以指导、规范各项工作。

5、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动用各种宣传手段,加大企业文化建设宣传报道,做到“墙上有理念、橱窗有图片、报刊有版面、网站有页面、广播有声音、电视有影像”,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6、进一步规范VI识别系统的使用,实施全省上下统一的标识系统,规范营业网点装修标准,使全省农村信用社从标志、服装、用语到服务流程等,以崭新的形象出现在公众面前。特别是统一营业网点的门面标识,凡列入文明规范服务示范单位,以及各联社地处城区、国道、省道沿线的营业网点,争取在2007年内按标准完成改造。

7、开展文明规范服务示范活动,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治理和检查工作,保持社容社貌美观整洁,公共场所整齐清洁,卫生设施完善,塑造良好的企业环境形象。

8、以“从业人员培训年”为突破口,着力提高职工队伍综合素质,开展多形式的职业教育培训,全面实施人才战略,为全省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2008年主题:企业文化推进年

在2007年的基础上,努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各部分的落实、见效,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以健身、技能比赛为主要活动形式(此活动三年一循环),举办全省性的“迎奥运”员工健身运动会、岗位技能大比拼活动,营造爱岗敬业、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充分展示全省农村信用社员工在强身健体、业务技能方面的良好形象。

2、对全省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一次检查评比,适时召开阶段性的工作经验交流会议,协同推进全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取得实效。

3、督导实施全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理念系统、行为系统和视觉系统。

4、抓好典型引路,带动全局的工作。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形成学赶先进、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要将典型培养、选树、宣传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培养选树典型的面要宽,内涵要深化,既要有能体现新时期农信精神、展现农信形象的典型,又要有各岗位各基层单位体现自己工作特色的行业典型和岗位明星,充分挖掘体现新时期农信精神和农信理念的模范人物及典型事件,形成农信文化的品牌资源。

5、全面推进外化宣传,着手开展文化营销,进行外部宣传工作的整合,以体现企业文化纲要的语言文字和系统化的视觉符号,向外部大力宣传全省农村信用社的文化品格,着手开展文化营销。进一步激活社会关系资源,广泛开展与客户、新闻媒体、政府部门和单位的交流活动,打通相关联系渠道,增进相互理解和支持。

(三)2009年主题:企业文化完善年

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逐步完善各部分的建设。在企业文化由认知向认同推进的同时,把企业精神、价值观、经营理念等融汇到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机制和工作体系中,以科学的制度体系规范员工行为,以有效的制度创新推动管理升级,推进企业文化“落地生根”。

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以“全省农信社文艺汇演”为主要活动形式(此活动三年一循环),举办全省各市县联社参加的大型文艺汇演活动,充分展示文化建设的丰富成果。安排好一线员工业余文化生活,不间断地组织群众性文娱活动,支持职工群众自发组织各种业余文化兴趣小组。

2、认真总结各市县联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盘点一批优秀成果,召开全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命名表彰先进。

3、编辑出版反映全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内容的书刊、手册。

五、保障措施

加快全省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关系到全省农村信用社发展大局的战略工程,必须从机制、组织、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

1、建立完善的领导机构、健全的执行网络。自本规划下发起,各市县联社(合行)要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日常工作和上下协调、指导、检查以及考核工作。

2、经费保障。鉴于全省农信社基本完成产权制度改革,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正待培育、规范,为保证全省农信社宣传信息及企业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除省级统筹使用的以外,各市县联社也要根据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安排专项费用列支,确保企业文化建设正常开展。

3、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及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工会、共青团等要发挥群众组织的优势,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开展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要正确处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建设、宣传信息工作之间的关系,使其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4、各市县联社(合行)应结合地方实际,建立本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运作机制,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网络。找准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相应制定出本单位的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形成有计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有奖惩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制度。

5、加强对企业文化的培训和学习。利用各种教育阵地,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企业文化的有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

第二篇: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农业局)

2011年以来,围绕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突出现代农业五区建设这一重心,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提升组织化水平,加快新型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主要成效

一、粮食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以粮食高产示范区建设为载体。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完善水利等基础设施,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探索我县粮食优质高产新路子。近年来,以赵店、赤眉、王店等乡镇为重点,扎实开展小麦、玉米、水稻高产示范创建创建活动,每年创建高标准示范田4万多亩,通过良种良法、良技良制、农机农艺技术的有机结合,统防统治植保措施有效落实,真正把我县高产示范区建成高标准粮田建设的样板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的展示区,农业机制体制创新的试验区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先导区,示范带动全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全年粮食种植面积95万亩以上,总产3.3亿公斤以上,较好实现了“十二五”末全县粮食生产能力3.3亿公斤。被国家财政部、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产量产粮大县。

(二)生态高效示范区建设特色明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突出茶叶和蔬菜两大特色。生态高效示范区规模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优质茶叶生产以我县乍岖永青山、赤眉琴溪湖两大片区为核心,成功招引融侨、花慧等公司纷纷入驻内乡,投资优质茶叶基地建设,共同做大我县茶产业开发,2011年以来新发展优质茶3850亩, 1

全县总面积突破8000亩,积极打造优势茶品牌,不断做大优质茶产业。三是在以灌涨镇为重点,积极推进高标准日光温室高效蔬菜基地建设,建成日光温室100个,建成日光温室蔬菜基地500多亩,亩产值万元以上。

(四)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显著提升。牧原公司晋升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全县建成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2家、市级10多家,初步建成以牧原公司为龙头,以河南龙大为骨干的生猪产业化集群一个,龙头企业在引领产业发展方面作用日益明显。全县已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30多家,注册资金2亿多元,入社社员4000多人,辐射带动农户近10万户,培育认定国家级示范社2家、省级示范社5家、市级示范社20多家,生产组织化程度逐年提升。

(五)农产品质量安全逐步提高。全县以蔬菜水果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明显提升。农业部门积极组织开展无公害、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研究制定和示范推广,我县已建成以粮食、林果、蔬菜、油料为主的10类作物无公害生产基地82.35万亩,年产各类无公害产品30多万吨。初步健全了我县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管安全体系,有效减少我县农业生产化肥农约用量,减少农约、化肥残留,减少农业生产投入品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七)科技长入步伐明显加快。一是县、乡(镇)、村,三级农业技术、农用物资服务体系较为健全。全县农资、农技、信息、植保等方面的乡村级服务网点400多个,科技培训、农技推广、信息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越来越多的先进适用技术被群众掌握使用。201

2年按照中央、省政府安排部署,启动了《内乡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在全县8各乡镇分别建设农技推广服务区域站1个,通过项目实施,力求最大限度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中诸多难题。二是扎实开展技术服务,加快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在农业生产应用。先后实施了“绿色证书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农民技能培训”等,年培训农村青壮年农民近万人次以上,提升农民技术技能水平和增收致富能力。三是加快优质良种、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累计推广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病虫综合防治等农业实用新技术20多项,每年年引进推广优质良种10个左右,全县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科技对粮食增长的贡献率达50%以上。

二、存在主要问题与挑战

1、农业经济的弱势地位依然存在

受到城镇化、工业化影响,农业在整个县域经济中的弱势地位并没从根本上有所改观,农业资源的刚性约束矛盾日益突出,农业用地不断减少,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所占比例不高,在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作用不够明显,发展空间受到一定制约。

2、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相对滞后

近年来,尽管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与建设现代农业要求相比,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仍然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和服务功能不强;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市场开拓

能力和带动力较弱。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3、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我县属全省和全市经济发展水不高县之一,总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周边发达县、市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地方财政实力不强,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上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造成农业发展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内乡现代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4、农业与农村生态环境亟待改善

由于内乡县及周边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内乡县的资源环境承载力面临巨大压力。近年来,为积极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为推动县域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县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工程建设,全县环境总体质量有所好转,但大中型养殖场等局部污染源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农业养殖与种植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5、科技推广应用能力不强

主要表现在:农技推广人员队伍老化,传统农技推广机制、推广模式已远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新的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亟待健全,全县缺乏固定的农业科技实验、示范场所,新技术、新品种、新农艺推广遭受诸多因素制约;同时,大批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致使农村农业生产者老龄化现象相当普遍,综合素质较低、对新技术接受

及应用能力较弱,导致农业内源发展动力不足,农业经营管理水平偏低。

6、农产品质量安全任重道远

2011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能,先后成立了内乡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2008年6月,县人政府以内政[2008]56号文件形式,下发了《内乡县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农业、食品卫生等有关职能部门,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要求,积极开展农产品市场安全大检查,努力确保群众生活消费安全,通过近两年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讲,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管工作,刚刚开始,技术力量较为薄弱、仪器设备有待争取上级项目扶持、经费不足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深入有效开展,。

7、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薄弱。

全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仍然十分薄弱。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全县西部、北部大面积岗坡丘陵地,水资源缺乏,水利设施薄弱,频发旱涝灾害历来是农业及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最大制约因子。

四、建议

1、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发展重视程度,尽可能从政策层面和资金方面加强对农业这一基础产业的支持力度。

2、加大粮食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建立支持粮食生

产和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长效机制。

3、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给予农业技术服务推广必要的人员、经费、设施条件保障,强化农业科技支撑体系。

4、强化农业 产业化工作组织领导,要县级建立专门工作机构,强力推进各项工作目标全面落实。

5、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努力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群众消费安全。

第三篇:镇“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十二五”时期(2011年-2015年)是我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推进“富民强镇、科学跨越”的攻坚时期。为确保“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根据隆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隆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隆政办函〔2013〕45号)要求,现就“十二五”规划中期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一、“十二五”规划目标执行情况

“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全面实施“工业强镇、项目立镇、产业富镇、生态秀镇”战略,狠抓招商引资和小城镇建设,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十二五”规划中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为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奠定了基础。

(一)经济建设目标。到2015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规划目标3.9亿元,年均增长12%,2011年完成2.8亿元,2012年完成3.6亿元,预计2013年完成3.9亿元,三年平均增长11.6%。财税收入规划目标480万元,2011年、2012年、2013年上半年分别完成375万元、316万元、158万元,均超额完成县核定任务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目标2亿元,预计2013年完成2.8亿元,占规划目标值的140%。

(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规划目标为2500元,年均增长12.5%,2012年为2172元,占规划目标值的86.8%。

(三)生态环境改善目标。森林覆盖率规划目标达65%,目前为60.2%,占规划目标值的92.6%。农村沼气入户率规划目标达10%,目前全镇沼气用户430户,入户率达4.4%。已建成3个垃圾处理场和1个垃圾中转站,农村垃圾等污染基本得到治理。

(四)社会事业发展目标。人口规划目标为总人口控制在4.2万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6‰以内,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0:110以内,截至2013年6月,全镇总人口4.1万,人口自然增长率7‰,人口性别比100:112。新农合参合率、新农保参保率规划目标均达到90%以上,2012年参合、参保率分别为91.7%、87.3%。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等事业不断进步,目前,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中小学教师合格率达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0%,28个村(居)全部完成农家书屋建设,有线电视入户率达38%。

(五)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小城镇建设规划目标为城区面积拓展到3.5平方公里,拓展区域的规划、征地、国有土地出让工作均已完成。镇政府综合办公大楼续建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2013年8月份动工,2014年全面竣工。新张公路硬化工程已申请立项,预计2014年完工。已完成星月、石塘、张家庙开发区的街道亮化。农村公路建设实现了村村通的目标。

二、“十二五”规划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一)大力推进项目建设

1.农田水利项目。“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先后对拱桥、新潮、碧山、长塘、中车等村损毁严重的水渠进行了维修。完成了苏河等五个村的土地整理和米家村的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章几塘、碧山、永宁、星子坪等村3.9km2坡改梯与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已完成验收。建成沼气池80口,在建30口。完成碧山、水西、长塘、新潮等村的安全饮水工程,铺设管道82km,共解决1.1万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已完成16个村的农网改造。金银花种植渐成规模,面积达500余亩;烤烟生产基地扩大至2200亩,涉及11个村,年均产烟5000担,2011年以来共建成烤房119座,其中湘密烤房84座,普通烤房35座。新建养猪场6个,其中规模养猪场2个,新发展100头以上规模养殖户4户。完成退耕还林4900亩。同时,完成了新东村种羊基地项目、双江村大鲵养殖项目、万亩油茶丰产林基地建设项目、土鸡生态技术研究项目、优质大米加工建设项目等6个项目的包装。此外,邵阳市第一水源东风水库工程、田心桥至中车6.8km的河堤改造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启动。

2.交通设施项目。全面完成所有村(居)的通村公路建设。不断完善路网体系,2011年新建村道4公里,2012年新建村道5.4公里。新潮至张家庙公路硬化工程、远山危桥改造工程、丁洞公路建设工程,已在积极筹备。全镇交通状况得到有效改善,内畅外联、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公路运输网络初步形成。

3.城镇建设项目。经总归修编,城区面积扩大至3.5平方公里,新开发占地30亩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一条街,建成***国土资源中心所、占地面积达4200㎡的新潮大市场、标准化的新潮垃圾中转站,新安装315千伏安变压器一台,并逐步改善了张家庙、星月、石塘开发区的路灯、绿地、下水道、高低压线路等基础设施,镇政府综合办公大楼续建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预计2014年完工,有效改善了城区整体面貌,进一步增强了城镇中心区的吸附力,实现了扩容提质的总体目标。

4.社会事业项目。建成新潮安全饮水工程,碧山中学受益人口达800人。建成***中心小学教学楼、五星中学教师周转房,完成星子坪小学教学楼加固维修,中心幼儿园建设、中心小学整体搬迁前期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全面落实了学生营养餐计划。镇文化广播站办公大楼已投入使用。镇卫生院公卫综合楼项目已开工建设。

(二)狠抓工业招商

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工业强镇”战略为指导,努力将瀚森纸业、金鑫化工厂、永宁环保砖厂等企业打造成***镇的骨干企业和纳税大户,鼓励其改进生产技术,强化管理,提高效益和竞争力。目前,镇内现有企业均运转良好,且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工业经济对全镇经济发展的推动和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瀚森纸业、金鑫化工厂已成为一般纳税人。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放宽路子,鼓励发展;放活政策,保护发展;放松环境,引导发展;放胆扶持,加速发展”的策略。“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共引进芳诺竹筷厂、东湾混凝土搅拌站、立峰制衣厂等私营企业8家,完成投资1080万元;新增规模养殖户4户。此外,2012年,瀚森纸业投资180万元新增加了一条生产线;2013年又投资2000万元开办分厂,并入驻隆回县工业园。

3.落实节能减排责任制。建立健全节能目标责任制,将节能目标逐项分解落实到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单位,加强督促检查,对能耗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认真督办和严格考核,推进以节能减排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逐步淘汰落后的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型企业,加大对节能技术、可再生资源和新能源的推广力度。尤其强化对瀚森纸业、金鑫化工厂之类企业的管理,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提高污染物处理技术,群众反响较好。

(三)突出农业农村工作

1.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13年,启动1个国家级重点贫困村建设。新建村道9.4公里。累计完成危房改造182户,在建58户。累计解决1.1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沼气入户率达4.4%,新增太阳能利用户130余户,农村人居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经过努力,2011年至2012年,我镇均被评为农业农村工作先进单位。

2.特色产业得以巩固。我镇已基本形成烟叶生产、双季稻种植、金银花、养殖业为主的特色农业产业。烟叶种植面积2200亩;种植双季稻500亩,粮食生产保持稳定,年均产量12000 吨以上;金银花种植面积500余亩。加强了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步伐,共发展各类专业养殖户69户,其中湘慈旺旺养猪场规模达3700头以上,2012年底牲畜存栏2.3万头,家禽存栏21万羽。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镇外出务工人员达到1.1万人,实现打工收入2750余万元。

3.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十二五”以来,累计兑现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两项制度帮扶资金、家电下乡补贴、农村低保五保补贴等各类涉农资金1800余万元,政策的兑现落实,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四)加强财源建设和作风建设

1.积极培育财源。大力支持重点骨干企业节能减排和自主创新,进一步壮大了支柱财源。“十二五”以来,通过农村信用社为烟农、乡镇企业、返乡创业人士等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累计达2400余万元,以支持农业产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对财源建设的高度重视,确保了各年税收任务的完成,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财政保工资、保运转、保重点项目支出和保社会稳定的四保目标得到较好实现,特别是财政对惠教、惠农、支工和社保等民生支出的保障力度明显加大。

2.改进干部作风。以全县治理干部走读活动、实施党员能进能出机制为契机,创新党员、干部管理方式,落实最严格的指纹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竞争上岗制度、下乡跟踪举报制等,从根本上提升了干部作风。同时,加强对便民服务中心、群工站的管理与考核,干部以更好的服务态度、更优的服务质量,切实为民排忧解难,干群关系更加融洽。

(五)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建立健全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动态管理。到2013年6月底,累计发放低保资金370.4万元,低保人数764户、1164人;累计发放五保资金 53.5万元,五保人数146户、152人。继续完善救灾救济工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到2013年6月底,共发放救灾专项资金45.3万元。加大投入,改善敬老院食宿环境,现敬老院入住老人25人,身体均较健康。已完成危房改造182户,在建58户。2012年,新农合参合率、新农保参保率分别达91.7%、87.3%,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居民看病贵的问题和养老问题。

2.计生、教育、文广卫等工作协调发展。计划生育工作有序推进,人口自然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出生缺陷率明显下降,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2011年、2012年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解决了碧山中学8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完成***中心小学教学楼建设和五星中学教师周转房建设,完成星子坪小学教学楼加固维修,田心桥小学已通过了县教育局的合格制学校验收;***镇农校再次被评为全省示范乡镇农校。全镇28个村(居)全部完成农家书屋建设,建成标准化综合文化广播站,通有线电视的村22个,通宽带的村20个,通自来水的村23个,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和农民健身工程有序推进。医疗救治体系进一步完善,镇卫生院不断改进医疗队伍结构和基础医疗设施,公卫综合楼已于2013年开工建设,全镇28个村(居)均设立了村卫生室。

3.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保稳定。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认真实施“牵乡守护”工程,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未发生一起重大安全事故。重视信访稳控工作,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及时调处矛盾纠纷,一批重点信访和老信访问题得到依法妥善处理。以“六五”普法工作为重点,扎实推进依法治镇工作,全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

4.加强劳务输出工作。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以职业技能和专业技术培训为重点,共开展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各类培训达4800余人次。加强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用人单位的联系和协调,及时发布用工信息,尽力帮助需外出务工人员找到合适的工作。

三、“十二五”规划目标完成情况预测

“十二五”中后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各项规划目标、奋力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镇党委、政府将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预计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亿元,超规划目标15%。财税收入达到486万元,完成规划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8亿元,超规划目标9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736元,超规划目标9%。新农合、新农保覆盖率均达100%,超额完成规划目标。总人口4.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100:110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稳定在95%,均完成规划目标。森林覆盖率达到68%,高出规划目标3个百分点。农村沼气入户率达10%,完成规划目标。

经评估,到2015年,***镇“十二五”各项规划目标能够圆满完成。

第四篇:小学 长期、中期、近期发展规划

小学长期发展规划

一、整体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执行教育法规,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努力实现辅导小学提出的“打好基础,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不断提高学校的知名度,把学校办成一所有名气的学校。

二、分项目标

(一)学校管理方面

1、 端正办学指导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明确办学目标。

2、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学校管理形成规范化、制度化。各项工作分工合理、责任明确。做到工作有计划、有检查、有条理。

3、 重点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实现辅导小学提出的“考勤、考评、考绩”的“三考”方案,让教师工作内容明确,工作目标明确,使教师考核制度真正成为指导教师工作的重要标准和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手段,使考核工作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量化规范,可操作性强。

(二 ) 德育方面

“学校的校风、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是学校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在实现辅导学校提出的“三风”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我校的“求实、创新、文明”的校风;“爱岗敬业、勤奋进取”的教风;“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学风。以科学、民主、个性化的管理来促进学校“三风”的建设。

(三)智育方面

1、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在教学改革中实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努力实现辅导小学提出的课堂教学三个转变: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 以“自主参与、交流合作、探究发现”为专题,在各科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落实学校课程改革实践方案,扎实有效长期地开展教学研究工作,促进教师,学生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4、力争各年级语文、数学、体育三科合格率达到85%以上,常识、音乐、美术等学科合格率达到86%以上。

(四)体育卫生方面

1、 学生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身体素质符合各项指标。

2、 学生在参加各项体育竞赛中均能得到好的名次。

3、 学生能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

(五)美术、音乐方面

1、 每个学生在毕业时均能掌握简单的乐谱知识。

2、 绘画、书法实现各有所好、各有所长的目标。

3、 学生具有初步的审美观念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六)劳动教育方面

1、学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2、 学生具有初步的劳动观念,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三、校园建设方面

1、 努力实现辅导小学提出的“三化”:净化、绿化、美化。

2、实现保“三无”,即校园无脏话,地上无碎纸,墙上无脏痕。倡“五美”,即:美化校园,美化教室,美化办公室,美化语言,美化行为。

小学中期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及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素质教育,本着全面育人,以人为本的思想,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有个性、有创造性、开拓型的新人。力争在两年内跻身包水乡前三名,眼光向内,学校确实的近期发展目标是:规范办学、规范管理,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成为名符其实的书香校园。

二、阶段目标及主要内容: 2008-2009年度工作目标及内容:

1、德育工作。努力抓好师德教风建设,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学生方面以文明礼议和爱心教育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培养学生成为知书达礼的社会小主人。

2、科教兴校。做好学校的写字与阅读两个教学实施方案,在写字与大阅读方面走出自己的特色。写字将成为下一步的重点工作,同时,全乡范围内倡导大阅读,也是不容忽视的任务,教师与学生的阅读同样重要。学校继续开展“读书节”、“读书月”、“读书周”等活动,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

3、校园文化。努力营造书香校园的氛围,从文化气息,到书香墨香,校园环境建设,都将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

2009—2010年度工作目标及内容:

1、教师成长。通过理论学习与行动研究,实现教师的素质全优化,让学校教师成为政治合格、业务能力强、有特长的适应新形势的新型教师。继续推动名师带动战略。

2、特色建设。(1)巩固学生的写字和阅读成果,尝试循环日记、学生周记本。(2)增设毛笔书法课,进行专门的书法辅导。

3、规范管理。加强常规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迈进,用精细化的管理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三、实施措施。

1、继续深化师德教风建设,在加强广大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的同时,强对广大教师政治思想学习与教育,以确保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配合上级组织的“师德标兵”评选等,组织教师学习、演讲,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办学思想。

2、建立由学校、家庭、社会一体的德育体系,成立家长委员会。学校经常要求教师采用家访、联系卡等形式,开展家庭与学校教育的联合。

3、突出学校的艺体特色,发挥乒乓球特色的同时,加强音体美人才的培养,走出校级,向乡、县级迈进,形成学校的特色,力争在县级比赛中获奖。

4、强化环境建设,营造书香校园。抓好教师与学生的阅读,规范阅读行为,设立专门的读书笔记,巩固学生的大阅读成果,形成常规。手抄报、读书卡、专门的写作信纸,将成为书香校园的一部分。

5、坚持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力争在乡有一个骨干教师当选,骨干教师的研修与培训经常化。

6、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为契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7、定期查找问题,对学校的每一项工作,定期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认真组织好每一项工作。

小学近期发展规划

按照评估细则的文件精神及县局、中心领导讲话的具体要求,我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创建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校,努力实施学校各项建设工程,进一步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党的十七大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施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挖掘内涵,提高办学条件和水平,提升学校品位,努力创造品牌学校。

二、总体目标:

根据学校实际,以特色求生存,以领先谋发展,以“理念与行动统一,形象与信誉相连,特色与质量共荣,发展与品牌共享”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

三、具体措施:

1、管理工作:

管理工作以民主与科学为宗旨,以学校发展目标为指针,以服务全体师生为指导思想,按照职责明确分工不分家为原则,观念新,指挥灵,行动实,分步实施,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学校继续秉承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使教师气顺、劲足、质高,学校工作井然有序,全面提高,使校园整洁有序,校园文化建设底蕴浓厚

为追求目标,把建设学校特色与现代化学校结合,在“发展内涵;提升层次,办出特色上形成自身的思路和经验。

2、德育工作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全体教师务必树立“先成人后成才,不成人宁无才”的育人观,德育工作要坚持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原则,要有紧迫感、危机感,坚持低重心高要求,稳步有效地推进德育工作,适应新时期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以培养合格公民作为学校德育的主要任务。

(1)加强德育课程建设。(2)强化各类课程的德育功能。(3)规范班级管理,使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落到实处。(4)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拓展德育阵地。(5)创设和谐的育人环境,陶冶学生的良好情操。(6)大力开展课外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

3、教学工作

学校教育离不开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事业发展永恒的主题,全体教师必须树立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命的观念。必须树立素质教育离不开教学质量的观念,必须树立“人无全才,人人有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的观念。

(1)让学生学会和掌握如何寻找和创新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全体教师的首要任务。

(2)做好各年级学生学业成绩的全面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3)课堂是教学主渠道,精心组织安排课堂教学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在课堂教学中既重视教师作用的发挥,又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内心需求,使探究成为学习的内驱力。

(4)因材施教和鼓励冒尖,要树立“人人有才,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教师要有慧眼识珠的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使每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

(5)加强现代化教学设施的使用,更新教学手段,转变教学模式,创造传统与现代化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

4、师资队伍

学校继续引导教师发扬和传承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知难而上,开拓创新的精神,培养“师德高尚、敬业乐业、一专多能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校高一级学历培训,提升文化修养和业务水平,以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进取,开拓创新,适应时代,超越时代。注重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将始终作为教师自我培训的主基地。

(1)积极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2)创造条件,搭建舞台,鼓励探索。

(3)通过城乡手拉手活动,支教教师的示范帮教来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水平。

5、校园文化

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风、学风和教风,塑造一种形象,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钱,通过装设伟人像、英雄人物

像、名人字画、名言警句、座佑铭、书法、诗词等建设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以健康活跃的气氛感染人;以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人,培育校园精神,注重发挥校园的德育和美育功能,达到美化和净化新校园的目的,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温馨的校园环境,陶冶了学生的思想情操,强化了学生行为养成教育。

第五篇:妇女儿童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报告

2005年是实施《××县妇女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县儿童发展规划(2001年-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第五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既定目标任务,我县上下各级组织齐抓共管,全面推进,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和完成《规划》的总目标与主要

任务,从《规划》实施进程的监测结果看,《规划》得到了有效执行,我县妇女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卫生保健及法律保护等方面的权利进一步实现,妇女的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高,参与社会发展的层面不断提升。同时,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和推进,妇女事业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下,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不断推动和促进我县妇女事业的健康、快速、全面发展。

一、经济社会环境概况

2005年,我县积极贯彻落实宏观调控各项措施,使我县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活力明显增强,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主要表现如下: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增长。2005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2968元,比2000年增长了93.2%,财政总收入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2005年,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01元,比2000年增加359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980元,比2000年增加1487元,增长42.57%。

二、《规划》实施的进展情况

我县的妇女儿童发展监测评估以《××县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确定的终期目标为主,从妇女儿童与健康、妇女儿童与教育、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儿童与法律、妇女儿童与发展环境等六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妇女儿童发展六大领域主要目标的预期完成情况是:

(一)妇女儿童与健康

我县妇女儿童享有各项医疗保健服务和计划生育权利,妇幼保健工作有新进展,具体表现为:

一是儿童营养水平明显提高,体质明显增强。2005年,我县共有人口49.28万人,其中女性24.37万人,出生婴儿4619人,其中女性2301人,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0.74,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78‰,婴儿死亡率为6.5‰,比2000年下降了1.53个千分点,5岁以下婴儿死亡率为8.23‰,比2000年下降了1.05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为4。各项指标均完成了预定计划。

二是孕产妇保健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我县孕产妇保健覆盖率、妇女生殖保健知识普及率、婚前医学检查率已超前完成了规划目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到了92.67,孕妇产前医学检查率为100,孕妇死亡率降至为0,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7。

三是育龄妇女享有生殖保健服务。我县已婚育龄妇女综合避孕率为89.35,已婚育龄妇女计划生育知识普及率达95以上。

四是疾病预防控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2005年合格碘盐食用率达98.96,计划免疫(四苗/全程)接种率99.36,乙肝疫苗接种率达99.92,均达到了指标要求。

(二)妇女儿童与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加强妇女教育事业是提高妇女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近几年,县委、县政府一直把国民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等法规,落实相关优惠政策,通过“春蕾计划”和“希望工程”的实施,使我县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女性接受教育机会不断增加,文化素质普遍提高,男女受教育程度的差异逐步缩小,女性受教育人数的比例不断提高。

一是基础教育平衡发展。儿童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了100,小学净入学率100,小学5年巩固率100,均已达到规划目标;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三年巩固率99.2,初中学生辍学率0.80,其中女性为0.48,均在规定指标内。我县已经普及了学前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

二是有步骤地普及高中教育。我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4,比预定指标差1个百分点。

三是农村妇女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2005年,参加女性专业技术培训的人数达10万人,农村妇女科学文化普及率达98,有劳动能力的妇女掌握实用技术达7万人,成人识字率为99.4其中女性为99。

四是特殊人群的教育得到重视。2005年,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91.6,比规划目标提高了1.6个百分点。

(三)妇女与经济

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调整,2005年,我县继续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保

护妇女平等就业的劳动管理机制,禁止招工、招聘中的性别歧视,切实保障妇女平等就业的权利,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县乡各级组织和劳动部门,积极开辟适合妇女特点的就业领域,为妇女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妇女就业途径不断拓宽,就业机会不断增加,参与社会经济建设程度越来越高。

一是女性就业人员逐年增加。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就业渠道越来越多,就业意识也逐渐转变。虽然单位就业率有所下降,但实际就业人员却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闲置劳动力越来越少,女性就业人员越来越多,她们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乐亭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和大的贡献。2005年我县城镇单位女性就业人员达到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

二是女性的社会保障水平继续提高。2005年,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2.95万人,其中女性1.3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2.04万人,其中女性为0.92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女性为0.37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6万人,其中女性为1.8万人。从参加各类保险的男女性别比来看,虽然逐年在缩小,但整体差距还较大,这将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三是提高妇女素质,促进再就业效果显著。县委政府十分注重解决失业妇女再就业和农村妇女富余劳动力向非农就业转移这一现阶段实施妇女发展规划的重点难点问题。首先妇联与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等部门携手合作,发动和组织妇女参加了实用技术培训、绿色证书培训;有计划、有系统地为妇女提供就业帮助。其次县妇联会同劳动保障局、农业局、司法局、卫生局、科协等单位深入农村基层,对妇女进行就业观念引导,在全县举办“更新观念,提高素质”专题培训。此外,县政府还制定了零就业家庭扶持、技能提升、岗位开发三项促进就业措施,安排扶持城乡就业的补贴及其他各类扶持资金,促使一大批失业妇女走上了新岗位。

(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

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管理国家社会事务是男女平等最高层次的内容,是体现妇女进步与发展的关键措施。我县广大女性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女性干部的参政比例和议政水平不断提高。到2005年底,列入《规划》监测指标的县级、科级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中女干部的配备率、乡镇党政领导班子及后备干部队伍中女干部比重、村(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等指标,均比2000年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是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女干部配备比例稳步上升。2005年,县级党委、政府、乡镇党委领导班子都配备了女干部。其中县委、人大、政府和政协县级领导班子中共配备5名女干部;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中至少配备了有1名女干部,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为11.7,居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重为80。

二是建立了后备女干部人才信息库,做好后备女干部的培养工作。为确保女干部队伍的发展壮大,明确并完善了培养女干部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措施、培养教育和领导责任,着力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和女党员干部队伍的建设。女干部队伍的发展壮大,为我县各项工作蓬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妇女参与社会事务决策、管理的程度增强。我县共有干部9282人,其中女性干部有4762人,占干部总数的51.3。2005年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分别是219人和171人,其中女代表和委员分别是42人和41人,分别占总人数的19.2和24。

(五)妇女儿童与法律保护

我县进一步强化全社会和妇女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制意识,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切实保障妇女的各项权利。公安机关加大执法力度,通过开展声势浩大的严打斗争和多次打击拐卖妇女儿童专项斗争,有效预防和打击了涉及妇女刑事犯罪的案件。大力开展对弱势妇女实施社会援助活动,切实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妇女的合法权益。

一是侵害妇女人身权益的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充分发挥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大力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风气,打击强迫妇女卖淫犯罪,做到即发即破,坚决保护妇女权益。加大了劳动监察力度,2005年,被劳动监管部门查处的童工数有2人,并对非法用工单位按规定给予了严厉的处罚,全年未成年人犯罪率为0.023。

二是加大法律援助力度,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继续扩大援助的范围,如增加交通、工伤事故赔偿、干涉婚姻自由、离婚财产分割、家庭暴力处理等法律援助事项,简化审批手续,缩短受理立案期限,制定实施了“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一次性告知制度”,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保护了妇女合法的控告权、申诉权及在诉讼中的各项权利。

(六)妇女儿童与环境

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全社会关爱女孩、尊重妇女合法权益的公民意识不断加强,为我县的妇女儿童营造了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一是农村妇女生活环境不断优化。2005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63.18%,比2000年增加了13个百分点,但距离2010年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仍需要进一步努力。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0.65,超额完成了目标规定。

二是进一步加大教育、卫生和妇幼保健经费投入,为妇女儿童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2005年,用于教育事业财政投入10315万元,比2000年增加了5729万元,为教育事业提供了有利的保障。用于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2316万元,妇幼保健经费投入为1万元。自然环境的不断改善,生存环境愈来愈优良,妇女儿童的生活质量逐渐提高。

三、《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女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县女干部队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特别是农村女干部存在文化偏低、活力偏弱的状况。机关女干部中,本科以上学历不多,大部分是大专学历。女正职领导干部不多,懂经济、会管理、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女干部不多。

二是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还需进一步加强。女性就业、任职、提拔等诸多方面还不同程度的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现象,女职工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个别岗位女职工的特殊保护政策落实不好,特别是部分私营企业不愿与女职工签订或续签合同,甚至随意解除劳动关系,侵害女职工劳动保护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女职工劳动保护的执法监督力度还相对薄弱。

三是妇女儿童保健和妇女社会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五年来,我县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营养不良患病率偏高,社会保险中,男女比例基本为2:1,男女差别较大,农村基本社会保险十分不完善,城乡差距较大。

四是自来水普及率还没有达到标准,尽管我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比2000年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距规划指标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还有待于加快改进的步伐。

四、促进妇女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在今后的一段时期,要促进我县妇女事业的全面发展,必须继续坚决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推动妇女充分参与社会发展,促进妇女的全面进步,保障妇女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卫生保健、法律保护、环境等各个领域的权利,提高妇女分享社会资源的程度和生活质量。

(一)加强领导,突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为促进解决妇女事业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县、乡两级政府要加大统筹力度、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的问题,加强沟通与协调,从政策、人力、财力上给予解决和保障。各职能部门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通过常规或专项行政督查和执法检查,加大干预力度,加快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

(二)与时俱进培养选拔女干部

要正确认识和辩证看待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抓好女干部队伍建设和后备女干部队伍建设。要鼓励女干部勤于学习、勇于实践、敢于竞争、提高素质,奋发有为。积极扩大基层女干部的来源,乡镇、街道招聘或录用干部,县直机关招录国家公务员和机关工作者,女性都应占一定比例。要抓好基层女党员的发展工作,为乡镇和村居委会选拔女干部打好基础。要组织好女干部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保证女干部在各种干部培训中的数量和比例。同时要有意识地对女干部实施轮岗交流,提高综合能力。要抓住关键环节,不失时机地选拔女干部。要拓宽视野,可尝试定向、定位的选拔方式,为优秀女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条件。此外,要将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充分运用在女干部的推荐、监督、培养、教育等工作上,促进女干部选拔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大力提倡妇女婚育新风尚,提高妇女生殖保健水平

要继续深入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专题活动和在新闻媒体、报刊杂志、社区开办宣传专栏等形式,在全社会中广泛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宣传,促使广大婚龄、育龄妇女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新型婚育观念,努力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

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妇女病普查的工作力度,健全制度,组织开展妇科常见病健康教育讲座,普及妇女疾病预防、治疗等保健知识,筹措经费,落实专业人员,切实提高妇科病的检查率和治疗率。

(四)强化卫生行政执法力度,切实把维护妇女健康的权益落到实处

加大对卫生保健产品、机构和专业人员的监督管理,对法律规定的母婴保健技术实行执业管理和人员资格管理,依法查处危害妇女儿童身体健康的违法行为。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妇幼卫生知识,提高妇女儿童自我保健能力和利用卫生机构服务的能力。

(五)加强妇女职业培训,努力提高女性职业技能

一是强化就业培训工作。指导各类职业培训实体,在城乡妇女中大力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就业培训,积极开发适合女性就业的专业(工种),扩大招收妇女的总量,使失业女性通过技能培训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二是要狠抓下岗女工的再就业培训。要将再就业培训中心的培训重点转向下岗职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中介机构大力开展下岗职工的培训工作。三是继续抓好在职职工的培训。根据职业变化需求和妇女从业人员的特点,大力开展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岗位培训,提高妇女从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积极探索建立妇女终身培训体系。四是以引导和扶持农村妇女向非农业转移为重点,大力开展定点培训、定单培训和各类实用操作技能的培训,为农村妇女在非农业领域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六)拓宽就业领域,为妇女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充分考虑妇女就业的特殊需要,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主要是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社区服务业,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在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解决社会就业问题方面,适当对女性倾斜照顾。同时加强对妇女就业服务工作,扶持发展职业中介机构,开展对女性就业的服务引导工作,促进妇女实现充分就业。

(七)完善生育保险制度,不断提高服务功能

完善相关配套措施,扩大生育保险范围,保障女职工生育保险待遇,切实加大投入,改善基层卫生设施和人员培训,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建立健全妇幼卫生机构,提高基层妇幼卫生服务水平和保健工作的覆盖面。

(八)进一步加大对妇女儿童阵地建设的经费投入

加快妇女教育、培训和文化娱乐等多功能活动场所建设,力争在2010年建成乐亭妇女活动中心,健全完善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和城镇社区服务设施。进一步优化妇女生活环境。

××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二○○六年四月十八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所得税练习题答案下一篇:企业文化培训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