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休闲旅游发展论文

2022-05-03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地方休闲旅游发展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我国面临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旅游可通过纽带作用,将生态旅游、中医养生、休闲养老三者融合起来,使三个独立的问题转变成互相融合、优势互补的新产业。本文以防城港为例,分析了三者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发展优势,提出发展对策。

地方休闲旅游发展论文 篇1:

重庆休闲旅游产品开发对策研究

摘 要 进入21世纪,休闲旅游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将在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重庆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重庆休闲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休闲旅游的特点和重庆发展休闲旅游的现实条件,提出了重庆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

关键词 重庆 休闲旅游产品 开发对策

一、休闲旅游的概念

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收入的提高及带薪假日的延长,越来越多的游客已不满足于在各个旅游点之间疲于奔命的旅游方式,休闲出游的观念已经逐步代替观光旅游,休闲旅游也逐渐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和旅游市场发展的重要方向。休闲旅游,就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为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因此,休闲旅游以“休闲”为基本特征,休闲旅游产品也以情感需求、文化消费和娱乐体验为内涵,强调休闲和注重文化体验。

二、重庆市休闲旅游的现状分析

1.重庆市休闲旅游发展的成就

(1)休闲旅游景区建设取得成效

温泉旅游产业发展步伐加快,目前已开业迎宾的“五方十泉”重点温泉项目13个,日接待游客量超过3万人次,“温泉之都”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基本完成;三峡旅游提档升级,2010年9月,投资1亿元建造的中国内河最豪华的五星级三峡游轮“世纪宝石”号下水首航;三峡旅游档次和质量再度提升。长江三峡豪华游轮达14艘,“十一五”期间,新增10艘。2010年1月至11月,三峡沿线各区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098万人次,同比增长44.2%;实现旅游总收入290亿元,同比增长43.4%。

(2)休闲旅游的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

旅游交通发展迅速。从交通前景看,重庆市将把发展旅游景区交通作为“畅通重庆”的重要内容。促进旅游公路与“二环八射”高速公路网络的连接,力争在3年内5A级景区一级路或高速公路直达,3A级以上景区公路建成三级以上油路;加快高速铁路建设,开行旅游专列;开通到北美、欧洲、日韩等主要大城市直航航线,加密台湾等主要客源地航班;支持万州、黔江机场向旅游机场转型,推进巫山等支线机场建设;规划并建设朝天门等邮轮母港和旅游码头,完善配套设施。

旅游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目前,重庆市五星级及其标准的旅游饭店已达26家。其中,已经挂牌13家,待评星13家。目前已有万豪、喜来登、艾美、威斯汀、戴斯、豪生、希尔顿、洲际、索菲特、凯宾斯基、温德姆、海逸、喜悦、维景、香格里拉等15家国际品牌酒店管理公司入驻重庆。作为重庆打造“山水都市”旅游精品“太阳”工程的重点内容之一,高星级酒店业正成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领域。

(3)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2009年第一届中国西部旅游产业博览会、2010年第一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先后在重庆成功召开,为重庆与西部各省区、与湖北省联合开展区域旅游合作迈出坚实的一步。“十一五”期间,重庆市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区域旅游合作,签署了《国家旅游局、重庆市政府共同推进重庆城乡统筹旅游改革和发展合作备忘录》、《西部旅游合作框架协议》、《京津沪渝粤旅游合作协议》、《重庆与大连、青岛旅游合作协议》等一系列区域旅游合作发展协议。区域旅游合作成为重庆旅游发展的一大显著特点。

2.重庆市休闲旅游发展的不足

(1)对休闲旅游旅游产品的认识不足

受传统观念影响,休闲度假旅游在我国国民大众之中还是较为陌生。再加上我国观光资源较为丰富,一说到旅游大众想到的就是观光旅游。另一方面我国消费观念陈旧,重视实际物质的消费而对服务等体验型的消费显得难以接受,所以现在国内游客中对休闲度假感兴趣的还不到10%。可见国民对休闲旅游的认知度不高,还未养成度假旅游的风气。在此情况下,重庆市目前旅游市场仍以观光旅游为主,对休闲旅游产品的认识不足。

(2)休闲旅游产品品牌建设程度低

世界著名度假地,都有特定主题和独有的文化底蕴;以玛雅文化为中心的“古老文明”与“现代休闲”有机结合是墨西哥坎昆旅游度假区的主题,以草裙舞为代表的土著文化是夏威夷海滨度假赖以成名的吸引物。在国内,杭州精心打造“东方休闲之都”产品品牌,利用优秀的休闲历史传统和“一湖两塔三岛三堤”的西湖全景等休闲资源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并借2006年杭州世界休闲博览会的成功,使杭州“休闲之都”的品牌深入人心。而重庆的休闲旅游产品开发还停留在利用单一的自然资源层面上,没有深度开发出文化层次的内容,形不成主体特色、内涵丰富的休闲旅游产品品牌,自然吸引力不强。

(3)休闲旅游产品市场定位模糊

目前,尽管重庆市休闲旅游市场已经有了初步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重庆的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仍处在一个只注重形式,而缺乏对目标市场的研究,缺乏对目标消费者进行消费行为分析,忽视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无法体现休闲旅游产品的差异性,不能开发适销对路的休闲旅游产品的阶段。尽管重庆市的休闲旅游资源丰富,但是来渝的国内外游客很多都是把重庆作为旅游的途经地和中转站,使重庆成为了游客前往四川、云南的过境游城市。

三、重庆市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

1.加强休闲旅游产品的宣传

休闲旅游产品具有深刻的体验性。休闲旅游产品可以满足旅游消费者情感的需求,增加旅游产品与自己关系的密切程度。针对目前旅游消费者对休闲旅游产品不熟悉的情况下,加强对重庆市休闲旅游产品的宣传,通过向旅游者传递各种有关休闲旅游产品的信息,增强旅游者对该产品的理解与感知,获得各种美感和知识;让旅游者亲自参与休闲娱乐活动,甚至参与产品的设计、生产过程;使互动更加具体、深刻,使休闲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从表层体验到中度体验,最后到达深度体验的层次,对不断增强重庆休闲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对重庆市开发休闲旅游产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打造个性独特的休闲旅游产品品牌

每一个休闲旅游度假区所在地都拥有着其自身独特的地理地貌特点、历史文化内涵、和民俗民风,旅游度假区在建设时应该注重旅游度假地形象的建立,应突出当地地方的特色,因地制宜,挖掘历史遗迹,开发内涵深刻的主题形象。重庆观光旅游产品向休闲旅游产品转型升级、换代过程中需要深层次的创新,打造个性独特,独具一格的休闲旅游产品品牌。例如:通过高科技等手段增强重庆红色革命游的体验性,丰富旅游者的知识和历史认同感,满足人们主动追求精神生活享受的行为,打造重庆市特色休闲旅游产品的一张名牌。

3.以市场为核心,围绕旅游者需求多样化开发

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同时兼顾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需要。在开发国内产品时,应根据我国的国情,认真研究大众消费需要,开发出既能满足大众口味的中档休闲旅游产品,又能设计出适合休闲旅游高端市场需要的产品。在开发国际休闲旅游产品时,应充分研究客源国的旅游消费需要。通过借助国外游客普遍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这个优势,深挖休闲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质,开发出有特色和有优势的国际化品牌产品。

同时,适应当前旅游需求由大众观光游览型向个性化、多样化、参与性强的方向发展趋势;要根据休闲旅游者的不同需求进行市场细分;并根据市场细分结果将消费者需求与客观条件相结合,找准产品定位,强化休闲旅游的不同核心利益;形成产品的特色与差异性;开发不同档次、不同规模、适销对路的休闲旅游产品。

在具体产品开发时,要加强现有休闲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优化产品结构。在完善精品景区、精品线路的基础上扩大资源开发的辐射面,深层次开发特色景区,注重科技创新和环境保护,有效地将潜在休闲旅游资源转化为现实的休闲旅游产品,使各区域旅游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缓解热点线路的旅游环境压力,在时间和空间上保证休闲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哩.重庆休闲旅游发展模式分析.农业考古.2010(03).

[2]张静.我国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现状及对策分析.生产力研究.2006(11).

[3]康保苓.杭州休闲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研究.商业研究.2006(12).

[4]黄沛,匡永一.我国休闲旅游现存问题及对策研究.江苏商论.2008(12).

[5]宋东宁.黑龙江省休闲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东北林业大学.2008硕士学位论文.

作者:李湘龙

地方休闲旅游发展论文 篇2:

关于地方“生态旅游+中医养生+休闲养老”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考

摘要:我国面临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旅游可通过纽带作用,将生态旅游、中医养生、休闲养老三者融合起来,使三个独立的问题转变成互相融合、优势互补的新产业。本文以防城港为例,分析了三者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发展优势,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生态旅游;休闲养老;中医养生;融合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初期,由于特定的时代和国情,以破坏生态环境来发展经济造成了生态资源的严重破坏,在这种背景下退休后的老年人有迫切的生态环境优美的休闲养老需求。据《“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预测到2020年中国60岁以上老人将增到2.55亿,占比17.8%,我国面临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面对老龄化问题和生态环境保护问题,把旅游和养生贯穿其中,将地方生态旅游发展、山美水美的休闲养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中医养生相结合,推动三大产业融合发展,可促进地方旅游和经济的繁荣。

1 三产发展状况分析

生态旅游不同于一般的大众旅游,它要求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来开展旅游活动,在旅游的各个环节都体现环保意识。生态旅游所特有的保护性使之成为一种可持续性的长久绿色旅游方式,不仅让游客赏心悦目身心受益,而且有利于国家循环可持续经济发展。森林游作为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学者认为: “森林生态旅游是以森林生态系统为对象,通过旅游者对森林主体的生物圈内各生物群体、结构现象的观感,体验自然、了解自然、享受自然和回归自然,从而自觉产生保护自然的责任感。它是一种文明、高雅、科学的旅游方式”[1]。目前我国的森林景区发展态势良好,以防城港为例,防城港东兴屏风雨林公园,防城港上思十万大山森林公园游客人数逐年上增。

伴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当今的社会热点向养老、旅游、医护、养生等方面转移。传统的养老方式已经跟不上老年人群体的养老需求,特别是老年群体多患有慢性病、职业病等病症,更需要具备医疗养护、养生健体等方面的养老服务。从老年人视角出发,将生态旅游、休闲养老和医护养生相结合,会更能吸引老年人进行良性消费。

2 三产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2.1 生态旅游是老人养老的康体锻炼模式

对一些相对年轻的老年人来说,常规的居家养老模式单一,生活单调,不能激发老年人运动的热情。生态旅游对游客来讲,就是亲近自然,融入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目前老年人一代,经历了社会动乱、贫穷饥饿、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在山清水秀中畅游,既增添老年人的生活乐趣也能释放心情增加青春活力。游览时,从生活琐事中解放出来,融入自然,享受原始生态美景,精神振奋,在漫步美景过程中,无形锻炼体魄增强体质和愉悦心情。

2.2 中医养生是老人养老的康体保健模式

中医养生,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延年益寿的一种慢性的医学活动。中国人讲究未病先防、未老先养。对于身体机能逐渐下滑的老年人而言,最怕的就是生病住院。中医博大精深,各种针灸按摩、药浴药膳等中医养生保健深受老年人的信任和喜爱。在庞大的养生市场下,打造地方的中医药特色理疗品牌,提供地方特色的养生产品和养生服务,为老人定制个性化养生服务,同时通过打造养生文化氛围,例如茶馆、药庄、大讲堂滿足老人对养生服务的更多了解和选择。

2.3 休闲养老是生态旅游和中医养生的最强推力

受市场利益驱动,不少鱼龙混杂的服务侵害老年人的利益,各种旅游是“处处生态游,人人森林浴,各种项目打着高科技的幌子,行中医养生之骗,旅游市场泛化严重,生态旅游不生态,中医养生不医学,这些行为违背了人们融入自然,享受自然,养老养生的美好初衷。老年市场的需求是巨大的,老年人能带动的影响的也是巨大的,以生态意识较强的老年人为参与主体的生态旅游和对养生服务需求刚性的老年人为参与主体的中医养生的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以上问题。当生态旅游、中医养生和休闲养老三者相融合,那些在20世纪目睹生态环境由优转劣的这些老年人,极有可能成为环境保护的教育者、生态理念的倡导者和环境污染的战斗者,从而促进生态旅游市场的规范[2];其次广大的中医养生刚需的老年人群体是长期的服务受体者,对中医养生的功效和品质有深切的感受,无形中成为养生品牌的战斗者和宣传员。另外,家庭、社会和政府对老年人的关爱也可能加速生态旅游和中医养生市场规范。

3 三产融合发展优势---以防城港为例

3.1 资源优势

防城港地处中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海岸线达580公里,有丰富的海景资源和渔业资源,背靠十万大山森林氧吧,有良好的原始生态环境和清新的空气。防城港市下辖的东兴市与越南山水相连,可便捷领略异国风情。东兴市处于北回归线之南,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全年气候温和湿润,东兴的百岁老人占总人口的10.34%,与广西巴马一样号称“中国长寿之乡”。防城港上思依托十万大山“中国氧都”“天然药库”的良好生态环境和资源优势,正稳步加快中成药产业开发,积极培育发展特色制药业,例如,2018年启动的中国壮医药健康产业园项目正在稳步推进。

3.2 区位优势

防城港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与越南山水相连,有5个国家级口岸,是发展对外贸易、边境贸易、现代物流、跨国旅游等产业的理想之地,区位优势明显。

3.3 政策优势

2017年4月习近平视察广西,指出“广西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全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2018年3月,防城港市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城市之一入选国家首批边境旅游试验区。所有这些,都给边海山特色城市的防城港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例如:防城港体育小镇建设、东盟-防城港国际马拉松赛等体育旅游项目都成为防城港生态旅游新名片。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保护为主旨的旅游形式,兼具对游客进行环保宣传和教育,但其功能单一;中药养生是老年人普遍接受和喜欢的一种养老养生方式,但还欠行业的成熟和规范,不能满足老人诉求;休闲养老也是城市产业发展的模式之一,还未充分开发和形成产业链[3]。借助防城港独特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三者有机融合协作共赢,共促防城港旅游产业大发展,也能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山清水秀、养生康体、赏心悦目的养生养老胜地。

4 三产融合发展对策分析

“青山绿水、碧海蓝天”就是防城港的金山银山。“生态旅游+休闲养老+壮医养生”是一个创新的融合发展模式,不仅能满足老年人群体的旅游和养老养生需求,有效缓解国家老龄化社会的压力,也能为城市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新的動力。

4.1 科学定位

面对市场前景广阔的“银发产业”,防城港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立足防城港,胸怀广西,放眼全国,多行业多部门协同联动,定位精准,目标明确,逐步将“生态旅游+休闲养老+壮医养生”融为一体,形成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健康产业。

4.2 专项规划

防城港的城市发展起步较晚,经济欠发达,生态旅游和养生养老等方面还面临不少困难。因此要专项规划,面对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人群精心布置。对于本地普通老年居民,以“养老院”和“公寓式社区养老”为主;对于“候鸟人”,以旅居养老为主,通过打造旅游+养老地产的形式,促进房地产发展;对于高消费养老群体,以高档次服务养老为主,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此类型人群客源市场量庞大,需要通过打造度假酒店、特色小镇,并规划现代化高科技软硬件设施,形成养老+服务的一体化[4]。

4.3 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要找到适合本地生根开花的新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实践总结提升。因此,我们首先要培养和引进养老产业的专门人才到医养结合机构工作,对高层此次人才在特设岗位、项目聘用、职称晋升、薪资待遇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其次我们要做好顶层研发,通过成立产品研发中心、博士工作站等方式搭建研发平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新对策,才能逐步实现科技创新成果的落地生根发芽。

5 结语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已然成为当前的世界性旅游的潮流,其独特的生态保护和教育功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在中国超老龄化的发展态势下,中医养生被广大老年群体喜爱推崇。因此,生态旅游、中医养生、休闲养老三个产业相互交叉融合,将单兵作战变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形成新的产业发展动力。因此,在新形势下,以防城港独特的优势,通过合理科学的定位、规划、创新,三产融合将会助推防城港产业升级、经济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马剑平,戴艳平.健康养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问题研究——以广西为例[J].学术论坛,2016(8).

[2] 李泓沄,储德平.安养乡村、乐享田园:养老型乡村旅游地新机遇基于养老旅游、乡村旅游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5,31(4):493-496.

[3] 郭娜,崔家善.论“生态旅游+中医养生+中药种植”三产融合发展——以黑龙江省为例[J].学术交流,2018(9):133-140.

[4] 韦义勇.关于打造桂西北健康休闲养老和医养结合示范区的思考——以河池市为例[J].创新,2018,12(4):110-118.

【通联编辑:张薇】

作者:韩明英

地方休闲旅游发展论文 篇3:

北京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刍议

休闲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为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休闲旅游是旅游得以丰富发展的产物。北京地区经济发达,旅游市场比较成熟,周边区县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具备了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良好条件。本文主要研究的就是北京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北京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现状

北京郊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些年来,通过自筹和招商引资等方式,各区县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如自然风光、长城文化及其遗迹、宗教寺庙、陵墓等资源,陆续开发建成了一些景点,旅游景区和宾馆饭店接待服务都达到了一定规模。目前,全市郊区已有2000多个观光农业园区、220多个民俗旅游村、2万多民俗旅游户,乡村旅游的交通、餐饮、旅游条件都大为改善。2004年,北京仅观光农业收入就超过30亿元,从事民俗旅游和观光农业的农民将近10万人,接待民俗旅游客人893.9万人次;郊区民俗旅游收入达到7.57亿元。

北京乡村休闲旅游业的发展,对郊区经济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它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它放大了农业产品价值,增加了农民收入,并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就业渠道。它还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交通运输业、建材、餐饮业、文化娱乐业、商业服务业、食品加工业、信息产业等的发展。

二、休闲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北京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总体态势很好,但毋庸置疑,休闲旅游发展的实践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这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规划缺乏可操作性,总体经济效益较差

科学有效的旅游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秩序和效率。各区县目前大都完成了旅游规划设计工作,但旅游开发基本上仍处于乡自为战、村自为战、户自为战的阶段,缺乏统筹规划、统一管理。这些规划目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1)重视形象、理念的设计,对具体景区如何根据自身特色,进行旅游规划建设,缺乏可操作性。(2)规划的实施没有落到实处。(3)规划层次低,缺乏可视性、动态性,没有利用计算机GIS、技术,将规划结果展示给领导决策者和技术人员,达到两者的互动和意见的反馈。这些问题的存在,就造成一些地方的乡村旅游因开发密度过高和重复建设等问题而惨淡经营。还有一些地方的投资者只注意旅游资源本身的旅游价值,而没有考虑旅游要素的空间匹配和组织,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

2.管理机构不健全,经营秩序不规范

在有些地方,乡村休闲旅游在一定程度上处于管理的真空状态。这种状况一方面与乡村休闲旅游经营的分散性有关,另一方面是现行旅游管理体制造成的。在我国现行管理体制下,乡村旅游资源分别隶属于农业、林业、水利等多个部门,而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后所形成的成果作为旅游产品又是旅游管理部门管理的对象。由于法律规章的阙如,从而造成了经营者经营无法可依,游客的权利无法得到保护,政府行政部门管理无章可循,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

3.旅游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项目功能单调

乡村休闲旅游的内涵本来非常丰富,理应具有旅游观光、度假休闲、参与体验、增长知识、增强体质等多种功能。但在实际上,不少地方把乡村休闲旅游等同于“农家乐”,把“农家乐”等同于到农家去吃饭。目前北京乡村休闲旅游的主体方式是观光旅游,而可供游人参与的农业生产活动和娱乐活动很少,整个观光过程缺乏知识性和趣味性;同时,丰富的各种旅游资源未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对其深度的挖掘不够,使活动形式过于单调。另外,部分经营者盲目追随其他成功经营乡村旅游的地区,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搞特色经营,没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竞争优势。

4.郊区区县基础设施薄弱,旅游配套服务不规范

当前制约部分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问题之一是基础设施落后。道路、停车场、洗手间、工具室、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如怀柔山区部分发展农家乐的乡村至国道的公路路面狭窄,在路面改造过程中,乡村愿意自筹资金将路面拓宽,但有关部门未加以考虑(鄢毅平,2001)。另外,因为城乡生活方式差异等原因,从乡村休闲旅游兴起之日起,其卫生状况就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在服务方面,很多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从未受过正规的服务培训,对旅游行业的服务规范和要求知之甚少,服务意识不强,服务程序不规范,经常引起游客的不满甚至投诉。

5.营销意识不强,营销手段落后

市场研究不足,宣传促销力度不大,且方式单一,是制约北京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另一个主要因素。由于乡村旅游地域分散、经营规模小,而且资金不足,专业人才匮乏,致使乡村旅游经营者无力从事全面的市场调查研究。从而导致乡村休闲旅游营销乏力,缺乏系统性,更没有充分利用“绿色营销”、“文化营销”和“网络营销”等新的营销方式。尽管有不少经营者在互联网上设立了宣传网页,取得了一定的营销效果,但由于网页的知名度有限,再加上信息量少、网页内容更新缓慢等原因,还无法对乡村休闲旅游形成强有力的支撑。这就使得乡村旅游的经营者和旅游者双双蒙受效率损失。

6.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阻碍了休闲旅游业的发展

虽说乡村休闲旅游投资相对较少,见效较快,但并不是说不需要资金,尤其是建设上规模、上档次的乡村旅游区,既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又需对外宣传促销,必须有一定的资金保证。目前郊区旅游投资基本上是村集体、农户自筹,与日益兴旺的休闲产业相比,家庭单门独户经营,规模有限,信息缺乏,没有能力也不可能拿出多余的资金进行广告宣传和基础设施建设。

7.旅游带来的环境问题急待整治

资源与环境保护问题是伴随旅游业同步发展的老问题,乡村休闲旅游也不可避免。古老村落的村民为更多的接待游客增盖民居,威胁着村落的传统结构和应有的风格与环境氛围;固体垃圾、污水对水源的污染随着游客的增多日益加重。

三、北京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对策分析

要解决上述突出问题,保证乡村旅游健康、持续发展,可采取以下方面的措施:

1.遵循乡村休闲旅游开发的规律,用大产业大系统的观点对乡村休闲旅游进行科学规划

将整个郊区休闲旅游作为郊区经济一个支柱产业,建立整体的框架体系。应由政府牵头,做好北京郊区休闲旅游宏观规划,各区域有各区域的特色,避免雷同和重复建设;山区、平原休闲重点应有不同,农业观光旅游和民俗旅游也要有不同。各区县由政府出面,采取逆向思维方式,对本区域的旅游业及产品进行整体的策划、设计和包装,对分散的旅游路线尤其要通过合理的组合,形成主题鲜明的旅游产品。

2.加强对乡村旅游的管理,规范其经营行为

乡村休闲旅游区政府职能部门要把乡村休闲旅游的管理纳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要明确责任,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要强化、协调、管理、服务职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可制定旨在规范乡村休闲旅游经营行为的法律法规,明确政府主管部门的作用和权限,从法律上保证政府主管机构有效地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使乡村旅游的发展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道路。组织地区性的乡村休闲旅游同业公会,制定乡村休闲旅游经营公约,通过行业自律来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

3.优化休闲旅游产品结构,多元化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乡村自然原始的生态环境和传统文化本是有别于城市景观的最突出特征,也是乡村休闲旅游得以兴旺发达的根基。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过程中必须认真分析旅游乡村的历史发展过程,挖掘其特色魅力及其表现形式,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出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乡村旅游产品。同时要多元化地开发休闲旅游产品项目,以供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选择。

4.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促进服务标准化

交通、水电、餐饮、住宿、通讯等行业与乡村旅游业相互促进,相互制约。要加大对设施方面的投入,加强乡村休闲旅游区公共设施与食宿设施的建设。应与交通部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城市市民游客出游提供方便。在食宿设施建设上,要注意旅游环境和接待设施的卫生标准。要通过职业培训使从业人员熟悉并掌握从迎客到送客的礼节和用语,了解一定的旅游常识和风土人情知识,促进乡村旅游服务的程序化、规范化和人文化。通过提高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的素质,改善乡村旅游的管理和服务,为旅游者提供一个更安全、更卫生的旅游环境。

5.加强包装和宣传工作,采用现代化的营销手段

强化旅游促销理念,有重点、有步骤、多渠道、全方位地利用好旅游宣传媒体,拓展乡村休闲旅游客源市场。建议由地方政府或乡村旅游的同业公会进行统一的宣传促销,在有影响的宣传媒体开辟一个栏目,分年度或季度(月)专门宣传郊区整体的休闲旅游形象,穿插介绍一些经营得较好的景区、观光园区。除了通过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多种渠道进行促销宣传之外,还应该充分考虑到游客朋友之间的口碑宣传,如利用Web2.0技术构建旅游信息交流网上社区等。

6.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乡村休闲旅游的投资力度

资金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要条件之一,资金缺乏制约了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从而影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乡村旅游开发可通过四条渠道筹集资金:第一,由政府部门统筹,把对旅游业的扶持列入财政预算方案中,确保旅游业的扶持资金能够持续。第二,通过不同形式的招商引资,给乡村旅游开发注入新鲜“血液”。第三,鼓励村民出资合股联营,这有助于增强村民的责任感。第四,建立民间贷款信用制度,简化办证手续。在整体规划的指导下,充分利用有限资金完善旅游设施。

7.加大环境治理力度,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乡村休闲旅游是以生态、观光农业为背景或载体的旅游形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尤为重要。一方面要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激发其对所在社区和地方文化的自尊、自爱和自豪感,提高其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对游客要加强尊重接待地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宣传教育,以保持乡村休闲旅游在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可持续发展。可以根据景区内植被、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划分核心区、缓冲区、旅游区。核心区严禁游客进入,缓冲区允许部分科研人员进入,而一般旅游者只允许在旅游区内活动。核定旅游区的环境容量,在旅游旺季超过环境容量时,实行旅游者预约制度。

休闲旅游作为旅游活动的高级层次,目前正成为北京市民的主要旅游活动内容。由于休闲旅游活动的初创性,活动区域的特定性,活动内容的特殊性,活动时间的经常性,如何使这项活动能够健康、有序、持续发展,推动郊区经济发展,还需要做多方面的基础研究,多部门的通力合作。

参考文献:

[1]伍延基:休闲、旅游及其相关概念辨析.旅游学刊,2006.12

[2]刘丽丽李红:北京郊区休闲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4.2

[3]黄郁成顾晓和郭安禧:农村社区旅游开发模式比较研究.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6

[4]王宏星崔凤军:我国乡村旅游产品体系及其影响研究.西藏大学学报,2005.1

[5]梁明珠:观光农园旅游开发问题探讨.暨南学报(哲社版),1999.6

[6]林伯明:关于发展桂林乡村旅游的思考.社会科学家,1999.4

[7]高谋洲李红岩:我国乡村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商业研究,2006.21

[8]龙茂星张河清: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析.旅游学刊,2006.9

[9]赵承华:辽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农业经济,2007.1

作者:郑治伟 王崇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汽车物流企业研究论文下一篇:国有企业风险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