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审计中风险评估论文提纲

2022-08-16

论文题目:R软件企业IPO审计案例研究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完善和扩张,越来越多的企业希望通过上市来筹集资金,但是IPO审计需要审计人员执行的审计内容多,对注册会计师的要求也更高。同时由于企业上市后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因此资本市场屡有通过财务舞弊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寻求上市的情况发生。资本市场的严峻形势使得注册会计师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国内外针对软件行业IPO审计的研究现状为背景,从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业务的角度出发,结合与软件企业IPO审计的相关理论,通过梳理Z事务所对R软件企业执行审计业务的审计过程,包括审计计划制定阶段、风险评估、进一步审计程序、完成审计报告阶段,分析此次审计过程中存在的缺陷以及原因,最后根据分析的结论提出完善本次IPO审计的建议与对策。希望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本篇文章,为事务所识别审计过程中的风险点、开展业务自评、提高审计质量提供参考。通过本文研究,提出用于完善此次IPO审计的几点建议:在实施审计程序阶段,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流程和框架、利用风险预警系统实施风险评估两种方法实施更为充分的风险评估程序;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针对审计人员开展内部控制培训工作提升审计人员执行内部控制评价的有效性;在执行具体审计程序时,强调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实施审计程序,尤其要重视通过函证程序获取的外部审计证据,此外还应当从审计目标入手,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在执行审计程序的过程中还应当利用专家的工作,利用IT技术执行审计工作,最后,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复核制度对审计人员执行的审计工作把好最后一道关。

关键词:IPO审计;R企业;风险导向审计

学科专业:审计硕士(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2 软件企业IPO审计的概述

2.1 IPO审计的基本背景情况

2.1.1 IPO审计的定义及特点

2.1.2 IPO审计的目标

2.2 软件企业IPO审计的现状

2.3 软件企业IPO审计的要求和基本策略

2.3.1 软件企业IPO审计的要求

2.3.2 软件企业IPO审计的基本策略

2.4 软件企业IPO审计的难点

2.4.1 软件产品收入确认存在难度

2.4.2 成本审计风险较高

2.4.3 研发支出资本化与费用化界限难以区分

2.5 相关理论介绍

2.5.1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2.5.2 审计质量控制理论

3 R软件企业IPO审计案例概况

3.1 案例背景

3.1.1 R软件企业基本情况

3.1.2 拟募集资金与用途

3.1.3 Z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

3.2 Z会计师事务所对R软件企业IPO的审计过程

3.2.1 审计业务承接阶段

3.2.2 风险识别与评估阶段

3.2.3 制定审计计划阶段

3.2.4 控制测试阶段

3.2.5 针对高风险领域实施实质性程序阶段

3.2.6 审计完成阶段

3.3 Z会计师事务所对R软件企业IPO审计的结果

4 Z会计师事务所对R企业IPO审计的不足之处及成因分析

4.1 未执行充分的风险评估程序

4.2 未关注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及运行存在的缺陷

4.3 针对收入未执行充分的审计程序

4.3.1 未利用运维收入与销售产品收入的关系获取审计证据

4.3.2 未充分执行询问、检查程序

4.3.3 分析性程序执行不充分

4.4 未对应收账款执行充分的实质性程序

4.4.1 函证地址核查程序不充分

4.4.2 替代程序执行与记录不充分

4.4.3 大额应收账款核查程序执行不到位

4.5 未充分利用专家的工作

4.5.1 针对人工成本的审计,未合理应用专家的工作

4.5.2 针对销售价格存在的风险,未充分利用专家的工作

4.6 未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审计

4.7 事务所的质量控制不严格

5 完善R软件企业IPO审计的建议

5.1 实施充分的风险评估工作

5.1.1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建立严格的风险评估流程和框架

5.1.2 会计师事务所利用风险预警系统,提升审计效率

5.2 重视评价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性

5.2.1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建立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5.2.2 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内部控制培训工作

5.3 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实施实质性程序

5.3.1 重视函证程序的运用

5.3.2 根据审计程序的目标,设计和实施审计程序

5.4 充分利用专家的工作执行审计工作

5.5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审计,培养复合型人才

5.6 实施更加严格的质量控制复核制度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物理模型建立处理论文提纲下一篇:企业管理变革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