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论文题目范文

2023-10-04

审计风险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摘要:加强对审计风险的研究并找出相应防范措施,是当前审计理论和审计工作中一个倍受重视的问题。文章首先研究了审计风险的定义及特征,认为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潜在性、过程性、可控性等特征;然后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分析形成审计风险的原因;接下来研究了审计风险的计量模型及审计风险与重要性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了采取建立健全审计法律环境、强化风险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应对审计风险的实际能力、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采用风险导向审计、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在对审计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中加强审计风险管理等几项措施来防范审计风险,使审计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审计风险 形成原因 防范措施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审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审计这一职业的责任也越来越大。而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由此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加强对审计风险的研究并找出相应防范措施,是当前审计理论和审计工作实践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形成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

1.审计人员的经验和能力的局限性。由于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和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加上近年来人们对审计意见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对审计人员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在审计过程中,很多方面需要由审计人员作出专业判断,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较高的判断能力。然而经验和能力总是有限的,由于审计人员的审计经验和能力不足,致使审计难以达到社会全部期望,这就无可避免地会在审计过程中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产生审计风险。

2.审计人员没能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审计准则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态度,进行合理的专业判断。然而由于审计人员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如果审计人员责任心不强,审计中没有保持应该持有的职业谨慎态度,势必导致不必要的差错或者应当执行的必要的审计程序没有得到执行,进而形成审计风险。

3.审计人员的工作失误。如果审计人员能够保证在审计过程中采取恰当的程序和方法,那么风险就会大大降低。然而审计人员的经验有高有低,驾驭审计方法的能力有强有弱,审计人员的差错和失误有时很难避免,它们可能来自于对审计事项的错误判断,也可能来自于对审计程序的错误理解等,这些都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4.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现代审计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健全的基础之上的抽样审计,所遵循的是成本效益相结合的原则,而这两者本身就是允许一定审计风险存在的。其一,它有些过分依赖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测试,虽然内部控制系统的建立可以减少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错弊,但因为内部控制系统本身固有的一些局限性,使其无法避免所有的错弊。例如审计单位发生未预料的经营状况,或者出现了比较特殊的业务,原有的控制措施无法适用;工作程序上本应相互牵制制约的工作人员串通作弊;管理人员滥用职权或责任心差致使控制系统失效等。所有这些都会使控制系统失灵,产生控制风险。其二,在抽样审计中,审计人员常常为了用有限的成本达到较高预期的效益,放弃了相当一部分的样本资料,这就更加大了给出正确审计结论的难度。以上情况均会造成审计结果出现误差。

二、形成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

1.审计责任的客观存在。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审计意见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人们的经济决策对审计意见和结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果审计意见有所不适当,与被审计单位的情况有所不符,则对使用者的判断和决策影响将会很大,使得审计风险也随之加大。

2.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及审计内容的广泛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生产经营过程越来越复杂,与此相应的会计信息系统也日益复杂,财务报表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此外,审计范围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审计范围扩大到今天,已远远超过了传统审计,增加了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审计的对象越复杂,审计的内容越广泛,审计的难度就越大,审计风险也就越大。

3.被审计单位外部和内部经营背景。经济环境、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特點、技术发展趋势、内部控制制度的强度、管理人员的品质和素质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经营风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审计风险。这也是审计风险模型中首先要考虑固有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现代审计首先要对企业内外环境全盘评估的理由。被审单位内外环境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可以从审计费用充分表现出来,西方审计职业界确定审计费用时,都考虑了审计风险,特别是固有风险和经营风险。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审计风险呈现出扩大化和复杂化的趋势,当前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在保证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前提下有效地防范和规避风险。

1.建立健全审计法律环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审计也面临着许多新课题、新任务。为此,必须有健全有效的法律制度和审计准则,才有利于合理地界定审计人员的责任。应继续制定和不断完善审计法律规范。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审计法律法规强化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审计操作、避免审计中的随意性、约束审计行为、规避审计风险,切实做到审计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风险意识。由于人们对审计期望的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审计部门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的完成审计任务,同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重视审计风险,冲破传统审计思路的束缚。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审计风险。

3.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应对审计风险的实际能力。审计是一种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的职业,且是一种综合性、高层次的经济监督,其工作不但需要一套系统的职业标准指导、规范和约束,同时,还要注意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责任心。各级审计机关均应建立责任过错追究制,坚持谁违法违纪违规谁负责承担其责任,包括一定的连带责任。其目的就是要增强审计机关、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责任心,努力把审计风险降至希望值之内。不论是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机构还是社会审计组织,都要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教育他们严格遵守审计法、审计准则和审计规范,坚持实事求是、廉洁奉公、客观公正,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成为一支具有一定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文化水平的审计干部队伍,从而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

4.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这是有效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重要保障。各级审计机关和相关审计主体都要在独立、客观、公正、廉洁、严谨、保密的原则下建立自律性的运行机制,倡导敬业精神,公正执法,不徇私情,同时还应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建立自己的质量控制制度,以期为遵循专业标准提供合理的保证。这包括合理运用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以保证所有的审计工作均遵照独立审计准则执行和合理运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程序,确保审计项目工作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等。

5.搞好审计风险预测,引入对客户的评价制度,慎重选择审计对象。首先,应树立只与正直客户打交道的原则。客户如果没有正直的品格,则出现差错和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就大,固有风险就比较高。即使扩大审计测试的规模,审计人员也难以使总体审计风险的水平降低到社会可接受的程度内,出现法律纠纷的可能性就比较大。因此审计人员在接受委托之前应当采取措施,如与前任审计人员联系,评价客户管理高层的品格,一旦发现委托单位缺乏正直品格就应尽量拒绝接受。

6.采用风险导向审计,降低审计风险。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的均衡,抽样审计方法和分析性复核方法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的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误差。所谓审计抽样,是指审计人员实施审计时,从审计总体中选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的结果,推断审计总体特征的一种方法。在抽样审计过程中,决策者是否具备设计和使用抽样方案的能力,离不开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而在审计时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要由审计人员正确的判断加以解决。但审计人员对抽样结果很难进行质量和数量上的评价,很难达到一定的精确程度。风险导向审计是将审计风险概念全面应用于审计过程的一种审计模式,它通过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来确定审计风险是否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它主要运用分析性复核的方法,不仅对客户的控制风险进行评价,同时更要对产生风险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和重点。这样就使审计风险与整个审计过程密切联系起来,起到降低风险的作用。近年来,风险导向审计在世界其他国家已广泛使用,其原因就在于从审计准备阶段开始就考虑审计风险,并把它控制在最低水平,从而减轻审计人员的法律责任,降低审计风险。

7.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规避和降低审计风险。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八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的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把握这种反向关系可使审计人员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在接受审计任务时,一方面要考虑审计工作量及成本的大小,另一方面考虑审计风险及影响的高低,合理地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以期达到规避和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8.在对审计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中加强审计风险管理,防范和降低審计风险。审计主体在基本的规范要求下,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对审计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提高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中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从本质上说,审计作为两权分离的产物,是所有权对经营权的一种监督,审计方法是由审计目的和对象决定。在审计方法环节中,审计效率与审计风险的矛盾十分突出,但面对现在复杂而大量的审计工作,客观上是对审计效率的一种挑战。从审计主体与审计客体两方面来看,对审计效率有共同的要求,在这种矛盾运动中,审计风险,准确地说是审计检查风险就更加明显地凸显出来了,审计实践的矛盾在运动中达到平衡,既可以提高审计效率,又可以避免或降低审计风险。

总之,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最关键的是增强审计机关领导和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及时建立相关机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要能正视风险,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风险,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避免风险。

参考文献:

1.张新华.论财务造假与审计风险的对应性.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2.王春.试论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及防范措施.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5)

3.庄启龙.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发展研究,2005(11)

4.禹阿平.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7)

5.邹建军.审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措施.现代商业,2009(5)

6.陈思维,王会金,斐文英.审计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沈阳建筑大学 辽宁沈阳 110000)

(责编:若佳)

审计风险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审计风险评价为中心的审计程序,其内在思想是任何审计业务都必须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风险水平内。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下属的国际审计和鉴证准则委员会(IAASB)适时地对原有的准则作了一系列的重大修订(IAASB,2005):引入了“重大错报风险”的概念,将审计风险模型重构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进一步明确了审计风险与报表总体及账户余额(认定层次)之间的联系。与原有的审计模式相比,现有准则强调将对客户情况的了解作为整个审计工作的先导、前提和基础,通过深入剖析被审单位及其经营环境(包括内控制度),来评估财务报表总体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并以此为导向,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从而将整体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我国已于2007年1月开始实施《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因此,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产生可以理解为,审计师需要有一个框架或者模型来帮助其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主观的评估并形成适当的审计策略。

一 审计风险评估研究回顾

所谓风险,根据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D)的定义,是指“正面或负面影响项目内容的不确定事件或条件”,风险与不确定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审计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对称,特别是存在管理舞弊时,采用正常的审计程序难以形成可靠的审计结论,从而为审计执业带来高度不确定性,也就是审计风险的根源。

(一)审计风险评估的实务探索对审计风险的评估处于探索之中,出现了多种经营分析和风险评估框架,如COSO,COCO、平衡记分卡、波特五力模型、全面质量管理、系统思想、竞争性战略、战略系统审计等,这些工具和技术形成了早期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审计师利用这些工具和技术去理解客户的价值和定位,理解客户面临的风险,以此增强对非抽样风险的控制,同时也为客户提供增值性的非审计业务。大型的会计师事务所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都开始探索自己的风险审计方法或战略系统审计(sSA)框架,但各个事务所的名称各不相同。

(二)审计风险评估的理论研究我国一些学者也对审计风险的评估技术进行了研究,如王桂兰(2006)提出了将案例推理引入到审计风险评估研究中,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构建审计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框架,同时将先进的计算机审计技术应用于多样性的分析性复核中,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系统以便较为准确地识别、评估审计中的风险因素,以期达到有效避免盲目审计,合理分配审计资源,有针对性地执行审计程序,发现重大错报,从而实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顾晓安(2006)以新国际审计准则中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体系的内容为基础,针对如何将从企业及环境了解到的风险因素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的重大错报相联系,提出了首先通过业务循环来进行风险因素的识别、筛选和初步风险评估,再将业务循环的风险同报表认定层次相对应的两阶段风险评估法,并设计和描述在专家系统平台上实施该风险评估系统的系统结构、功能模块和操作流程。目前,这些方法仍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其名称和内容虽然并不完全相同,但本质都属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之前的着重于静态风险评估不同,本文建立了动态评估方法体系,研究审计风险评估的过程步骤,从每一步骤人手,分析其风险组成,并进行归纳、分层,提出一个审计风险评估的三维分析概念模型,由此建立审计风险与审计策略的关联关系。

二、审计风险的动态评估过程

Knechel教授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应由两部分组成,即风险的评估和根据风险评估证据确定用什么样的测试来获得证据。据此思路,可将审计风险的动态评估划分为:确定审计范围、寻找审计风险点及相适合的审计技术、评价审计风险与对策方案、实施审计策略这四个相互关联的步骤(如图1)。

(一)划定审计范围审计人员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状况及商业经营环境进行评估,结合审计业务约定数,划定审计范围。该范围不是一旦确定就固定不变的,应随着审计人对被审计对象的了解加深而不断调整。

(二)寻找审计风险点及相适合的审计技术一旦审计范围确定,就必须根据审计师的个人经验判断及审计专家系统提示的信息来寻找风险点,如将各风险因素分配到业务循环中,在业务循环层次上筛选和分析风险因素,由此将风险具体化,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对风险点进行筛选后,选择适合的审计技术,如风险分析技术或实施计划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等对策方案。

(三)评价审计风险与对策方案按优先顺序排列,再根据审计力量、审计目标、内部控制状况、商业经营环境等加以评价。

(四)实施审计策略着重于如何以一种特定的战略姿态将审计方案付诸实施。体现了审计人员对不确定性预见与自身能力和资源调控能力的反复结合,是一个动态调整和不断发展的过程,这也是其与传统静态技术评估方法相比的最大不同。动态评估过程本身对审计人员就是一种学习,而这种学习又充实了这个过程。

三、动态评估过程中审计风险的识别

风险识别贯穿动态评估的全过程,要找出所有评估过程中的风险组成,即不确定事件和可能导致重大错报的原因和条件。按照动态评估的4个基本步骤来识别审计的风险所在。

(一)确定审计范围中的风险审计范围确定的过程又可以称为审计战略定位,审计师需要根据业务约定书,结合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历史、财务状况,以及审计师自身的技术能力来确定审计范围。这一范围的确定过程中,审计师的经验判断是主要依据,因此存在诸多的不确定性。首先不同的审计师对审计范围的理解可能会有差异,审计师对被审计对象的了解有限,确定错误的审计范围有可能加大重大错报的风险;其次被审计对象存在管理舞弊的可能,会刻意引导注册会计师进入错误的审计范围,从而阻碍注册会计师通过风险导向审计将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和经营风险联系起来从而发现会计报表的错报。

(二)寻找风险点及适合审计技术过程中的风险风险点的识别需要借助一定的技术,如重大错报案例研究技术、业务循环控制缺陷识别技术等。限于审计力量,审计师更有可能采用经验判断来寻找风险点。寻找到风险点后,审计师需用敏锐的眼光识别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根据内部技术储备和外部技术可利用情况来寻找和发现适合的技术去消除审计风险点,揭示其中关系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这一步骤的风险表现为:(1)审计师寻找到了错误的风险点,导致审计工作无效果;(2)审计师能力不够,不能采用或者执行适合的审计技术;(3)审计技术不完善,存在固有缺陷,导致采用该技术后不能获得理想的审计成果。

(三)评估过程中的风险按照质量控制的原则,对审计风险及对策方案的评估应该由不同的审计师担任。这是一个将审计资

源技术能力、审计范围与风险点相匹配的过程。审计机构内的评估小组必须仔细研究每一项审计技术是否能用于审计风险点揭示,如何服务于审计范围,是否在审计师的技术能力范围内等。该步骤的风险主要来自评估小组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对审计师所处的被审计对象微观环境的判断和理解,以及如何与审计师自身资源和能力相匹配所带来的风险。

(四)实施审计策略的风险审计策略的实施贯穿审计全过程,使用动态评估过程技术,需要审计师根据审计情况来调整审计策略,这一过程的风险有:审计师调整审计策略能力风险,审计师能否关注审计风险早期信号,特别是对这些信号及其变化的认识和理解的差异性。由此及时调整策略,这样可以节省审计成本。

四、审计风险的三维分析

通过上述动态评估过程主要环节中的风险识别,不难看出审计风险的评估过程也是一个风险识别的过程,其风险具有系统性、多维性和动态性的特点。但风险总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通过一定方法测量或预测的,可从风险来源的角度,将过程中错综复杂的风险按经营及内部控制风险、财务风险、审计技术风险三个方向进行归纳,建立三维分析模型,但由于各种风险的远近、程度不一样,还须进一步对每个方向上的风险进行分层分析。

(一)经营及内部控制风险新国际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了解企业及其环境,包括: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及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被审计单位的目标、战略以及相关经营风险;被审计单位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价。从相关内部控制情况,评估可能的重大错报风险。

(1)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可能造成重大错报的行业状况、监管环境以及其他外部风险因素,包括竞争环境、供应商和客户、技术进步、适用的财务报告准则、法律和政治环境以及与行业和企业相关的环保要求等。

(2)企业性质,包括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企业性质包括产权结构、组织结构、经营项目、筹资和投资。对于企业性质的了解可以使审计人员理解财务报表中交易的类型,并对账户余额和披露产生预期;对于所有权人之间及与其他企业之间关系的认识可以发现关联方交易并合理地进行评估;如果企业有复杂的组织结构,则要考虑合并报表中可能发生的错误;了解企业对于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考虑是否适合于企业经营性质,与相关行业所用的会计制度是否一致等。这些考虑和关注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都有着重要作用。

(3)目标和战略以及相关的经营风险。经营风险是指对企业经营目标和战略的实现造成影响的事件和状况,大多数经营风险最终都会有财务后果,会对报表产生影响,但并不是所有的经营风险都会造成重大错报。

(4)企业财务业绩的衡量和评估方法。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的业绩评估都会对企业产生压力,从而使得管理人员改善经营业绩或者直接对财务报表进行粉饰。对于企业业绩衡量方法的了解可以使审计人员判断管理层行为是否会增加重大错报的风险。

(5)内部控制。控制活动可能对于某项特别性质的业务或者账户余额的单个认定产生影响。如企业建立的用来保证其员工准确地计算和记录存货的控制活动就直接同存货账户余额的完整性和存在性认定相关。

(二)财务风险来源财务风险来源分析是通过常规财务分析、财务失败风险分析、财务舞弊风险分析三个部分来完成的。常规财务分析主要通过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等的五力分析模型来完成,分析评价常规的财务指标。财务失败风险分析主要通过z模型等来完成,对财务情况进行预警。财务舞弊分析是审计风险分析需重点关注的内容,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自从净资产收益(ROE)作为上市公司申请配股的依据之一,上市公司在ROE数据上存在着明显的操纵行为;而单位负责人又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主体因素。管理舞弊是管理层试图以舞弊财务报表为手段获得更多的机会利益,独立审计师如不能查出这种舞弊行为,就须承担法律责任,管理层与审计人员之间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因此管理层不可能真正地配合独立审计师有效地实施审计工作,由此带来巨大的审计风险。

(三)审计技术风险来源现代审计已形成系列的技术方法,用于审计师对重大错报风险(RMM)、重大缺陷风险(RMW)和检查风险(DR)的评估。较常用的如审计抽样技术,该技术存在抽样风险,即审计师依据抽样结果得出的结论与对审计对象总体执行同一审计程序所得到的结论可能不相符合。又如,业务实质性测试,该技术目的是确定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是否相符、账务处理是否正确,而“一条龙造假”表现为假账真做,特别是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大量的单据是电脑自动生成的,均能做到账证相符、账务处理正确,账表相符,因此就电脑账下审计人员再实施交易业务实质性测试,验证账账、账表是否相符也便失去了意义。再如,分析性测试,该技术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目的是评价业务和余额的总体合理性。我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1号——分析性复核》指出,“如果分析性复核使用的是内部控制生成的信息,而内部控制失效,注册会计师不应该信赖这些信息及分析性复核的结果”,并且分析性程序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提供有用的实质性证据,还取决于其在具体情况下的可靠性。

(四)审计风险三维分析模型 上述三个审计风险来源方向构成三维分析模型(如图2),审计师根据不同维度上的风险组合来评估选择适当的审计策略。当分析确定三个方向都是高风险后,审计策略应该更加详尽,能够尽可能审查出风险;当分析确定三个方向都是低风险后,审计策略则可以相对简单。通过策略与审计风险的不断匹配,审计师可以形成一批相对固定的,针对不同风险状况的审计策略从而为以后的审计风险与审计策略的准确匹配提供依据。

21世纪的审计是证据驱动的、基于判断的风险评估过程。而风险评估过程又是一个循环递推的过程,需要反复评估和获得反馈,直到审计师的目标实现即建立充分合理的判断。风险导向审计的关键是审计风险的评估与审计策略的确定,可以将审计风险识别与分析模型转化为审计风险分析专家系统的功能逻辑基础,并通过技术及辅助技术的实现,更加快捷地帮助风险导向审计的实施。

(编辑 熊年春)

审计风险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摘 要: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随着国内经济形式不断发展,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对外部审计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态势较好。但是在展开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审计风险,所以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加强对审计风险的控制研究。会计师事务所也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能够快速发展必须加强控制审计风险,但是少数会计师事务所在控制审计风险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加大研究力度,有效控制审计风险。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风险 研究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以及特点

(一)审计风险含义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包括委托审计的企业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中有漏报、错报的问题,若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及时找出这些问题,则导致审计结果受到影响。审计风险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固有风险,二是审查过程中的风险,三是控制层面的风险。固有风险指的是会计事务所在经营管理方面的风险,审查过程中的风险是指应被检查出的风险却未能被检查出,审查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造成的[1]。

(二)审计风险特点

审计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外部审计的企业单位存在的风险以及审计工作中的失误都是致使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会计师事务所需要通过有效对策进行解决防范。审计风险大部分都是人为因素造成,比如审计委托方谎报财务数据、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都可以通过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因此审计风险是可控的。审计风险具有一定的潜在性,不同风险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少数审计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和专业能力不足

进行审计工作过程中存在多种干扰因素,影响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及正确性。会计师事务所的少数审计人员风险控制意识不足,给审计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害。审计工作环节较多且琐碎,审计人员不具备风险方法意识,使一些潜在的审计风险不能被发现,给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委托企业单位的发展都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展开审计工作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审计人员,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影响较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减少经营成本选择降低审计人员的薪酬,导致人员流失情况严重。另外,还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一味重视人才引进,但是缺乏有效的培训,使新入职的审计人员对当前的审计知识了解不充分[2]。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还需要掌握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行业发展。

(二)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不合理

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正处于发展阶段,在组织形式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条例,会计师事务所一般都是合伙制或者有限责任制。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都采用的是有限责任制形式,有限责任制对社会公信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导致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增加,影响事务所的审计工作,不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

(三)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不强

社会企业或事业单位通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外部审计工作,两者之间是委托与被委托关系。业务委托往往都伴随着经济交易,进而也带来一定的风险问题,审计工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最终的审计报告可信程度不高,尤其是成立时间较短、在业内名气较低的会计师事务所面对的这种风险问题较多。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竞争逐渐激烈,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往往通过降低费用、简化审计过程的方法吸引更多客户,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名誉极为不利,同样也会使整个行业的发展受到损害,严重破坏市场秩序,影响行业稳定发展。

(四)风险评估存在问题

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单位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准确获得委托单位企业的各项数据信息,但是委托单位企业并不熟悉会计师事务所的运行机制。会计师事务所内部不能有效实现信息交流,信息存在滞后性,使审计工作的出错概率增加,会计师事务所存在较大的风险评估漏洞。

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升审计人员风险控制意识,强化专业能力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在展开审计工作过程中要深入分析风险的形成原因,准确预测风险,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带来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需要针对审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的情况展开培训,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控制意识。会计师事务所内可以定期开展座谈会,通过交流探讨深化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3]。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在事务所内部定期组织专业能力强且经验丰富的会计师,与专业能力相对较弱的会计师进行交流,全面提升会计师事务所员工的专业水平。除培训专业能力之外,还需要对审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提升其职业道德修养,确保审计工作的开展符合规范。

(二)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应该适当的参考借鉴国外优秀事务所,采用合伙制的组织形式,能够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的快速发展。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运用合伙制组织形式,是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必须根据自身事务所的审计特点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会计师事务所选择组织形式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有限责任制与合伙制结合,使合伙制更加完善,有效避免审计风险。

(三)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会计师事务所应该适当扩展业务范围,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事务所的资金来源,减少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之间的利益牵扯。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管理,合理调整审计人员的薪资福利,通过丰厚的福利待遇招揽更多优秀人才。加大对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教育,在让其适应工作的同时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改进事务所的工作氛围。重视员工的思想变化,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保证员工在工作时能有一定的规范约束,减少工作失误的概率。政府相关机构需要对新建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严格的考核审查,针对其业务能力、名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确定其都能满足标准后进行审批通过。同时,政府需要对监管体系进行完善改进,防止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条例出现纰漏。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生违规行为的员工要进行严惩,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四)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评估,借此预测风险的发生概率,并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发生概率,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正常進行。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委托企业单位展开审计工作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积累的相关经验选择合理且正确的审计方法,详细制定审计方案,保证审计工作的精细化,要及时与委托企业单位进行交流联系,防止发生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不仅需要与委托企业单位进行沟通,还需要加强事务所内的沟通交流,使审计工作过程透明公开。会计师事务所需要让委托企业单位详细了解自身的运行机制,加强信息沟通。事务所内部需要建设快速的信息交流平台,保证审计人员的信息交流畅通,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四、结束语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并且审计风险可以通过有效措施进行控制。会计师事务所需要改进审计管理,提升会计事物所工作的独立性,加强对员工专业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修养的考核,确保审计工作的合理性以及规范性,保证审计结果可以促进委托企业单位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仍然需要国家法律政策的支持,会计师事务所要将审计过程透明公开,保证委托企业单位能够了解审计全过程。会计师事务所要接受内部、政府、委托单位的监督,有效避免审计风险,确保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严格符合相关规范。

参考文献:

[1]郭春光. 河南大汇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问题的调查分析[J]. 经贸实践, 2019(02):236.

[2]杜丽. 基于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管理行为影响的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209(12):181-182.

[3]贾佳.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研究——以福建金森并购连城兰花为例[J]. 北方经贸, 2019(8).

审计风险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注册会计审计风险的现状,然后分析了注册会计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审计风险防范的对策:一是增加审计程序、二是顾客选择、三是建立危险意识严格遵守职业规范、四是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务实加强审计风险的微观控制并提供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关于注册会计师风险等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发展也是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会计师审计面临的一些风险问题,并减少这样的风险发生,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我国注册会计审计风险现状分析概述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概述

关于审计风险的重要性,IAS第25号定期定义“导入和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风险管理和管理不足。这些都是相关的财务信息,是“风险”的财产,有谁不注意就不太合适。有三个控制因素,最主要的风险是确定领导层的冒险性。在下面的情况下,您可以在账户中对报表进行存查或者查到空白处在这一点上,它是不同的。风险仅发生在预算类别或交易或其他类别。预算和事务,但没有足够的控制。反作用的风险是可能的,而不是一个单一的控制,一个党或交易,或跳过的情况下,預算或交易类别或其他帐户或交易类别,高优先级或通行证,导致实质性审计无法发现的重大违规或遗漏。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问题表现

1.注册会计师素质较低

审核员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两种。这两个因素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是风险控制的重要变量。注册会计师应该认真评估,一般来说,通过考试的人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2.企业内部制度局限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导致数据收集上的错误和某些企业可能存在的欺诈行为。因此,企业中的会计报表如果不准确,注册会计师的报表与实际不同,这样提出的审计意见一定也是不同的,从而导致复核风险显著增加。

3.审计行业制度不完善

审计行业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我国会计公司的管理体制和不正当竞争对审计行业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普遍的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低价竞争,高价回扣。在一些行政部门的参与下,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不平等竞争的恶劣环境。

三、审计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增加审计程序,降低内在风险

审计公司知道公司的会计机构可以移存经营风险,应根据监查机关的迁移计划降低预想的危险水平。需要经验丰富的检察员来进行选择,确保有效的程序。对于监查程序和监查业务文件,三个层面建立严格制度,减少风险,确保总体失效危险,合理降低。

(二)顾客选择

评委必须通过管制和防范风险进行有效的解雇者选择。顾客的品质是面对登记会计师剪刀试验的重要因素。正确的客户选择是防止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为了了解顾客意图的品质,顾客的精神成果,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可能性。

(三)建立危险意识,严格遵守职业规范

审查风险可以被识别,估计,评估,控制。虽然不能准确确认风险何时发生的结果,但审理师。防范风险概念是确定了适当的风险概念,强化风险意识。许多内部和外部事务对我们来说,危险意识不足会导致一定的风险,我们在监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法律。

(四)建立危险保障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师行业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会计师监查失败事例正在增加。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界限风险越来越严重,目前我们会计公司的会计公司对风险进行了禁止出题。但由于企业的规模不同,在经济补偿过程中他们无法承受领先的补偿。因此,有必要建立风险保险制度。

(五)加强审计风险的微观控制

企业要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和风险责任制度,并且实行高度的否决权制度。注册会计师注册制度和法定审计师否决权制度,从质量和风险因素入手,引入不同的定期评价。提高各级审计质量的方法和奖惩。审计风险是由于审计人员不了解委托的实体以及行业的生产和活动,这就需要对资产进行专业化和分组。

四、结语

风险是包罗万象的。它与公司的整个生命周期共存。从公司成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都伴随着风险,这是每个公司和注册会计师都必须面对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目前,审计风险保险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是在一些城市进行试点。因此,要加快对审计风险与保险制度的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要想发展得更好,就一定要加强对会计的审计风险的建设,从而更好的防范风险。(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审计风险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从内审机关的角度,结合实际工作,针对内审机关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了降低和防范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联合审计 风险分析 风险防范

随着国家对气象事业的投入不断增长,工程项目不断增加,给气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们尝试联合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开展审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审计实施过程中由于事务所的内部治理差异、审计专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参差不齐、审计方法本身的局限性、被审计单位审计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以及评价标准的不完善等原因,联合审计也面临诸多风险,如何防范、减少和控制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联合审计风险分析

(一)从选择事务所分析风险

联合事务所参与气象部门内审工作,能有效整合审计资源,弥补内审人员的不足,但是在确定事务所和审计人员方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1.事务所内部治理的差异。在现实社会中,事务所的整体素质、对风险的认知、对审计质量的控制极不平衡。部分事务所在承接业务时基本不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考查,也不考虑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风险,一味以低价承揽业务,特别是中小型事务所在这些方面表现更为明显。而过低的审计收费使得中介机构要么缩短审计时间简化审计程序,要么委派低素质的审计人员,审计风险也就由此产生。

2.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的差异。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审计报告质量,优秀的审计人员应当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准确的专业判断力,也意味着高收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审计报告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事务所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参差不齐,对于气象部门的风险普遍认识不足。

3.气象部门自身选择范围的限制。由于气象部门规模小,机构少,很多大型事务所根本不愿意承接联合审计业务,因此供选择的基本都是中小型事务所,而这些事务所的执业水平和能力与大型事务所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在这些事务所中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熟悉气象行业特点和经济活动的审计人员非常匮乏,导致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二)从联合审计现场管理分析风险

审计现场管理是审计质量的基础,科学的现场管理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通过几年的联合审计实践发现,尽管我们非常重视审计现场管理,也采取了相应措施进行规范,但是由于仍然存在一些不科学、不规范的地方并由此带来现场管理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审计目标内涵理解不透。由于联合审计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审计目标和审计方案都是由内审机关确定,然后传达给事务所及审计人员,这造成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的行业背景、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目前面临的困惑等背景资料了解不透,对审计方案要求重点关注和调查的事项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由于社会审计的特点,他们往往只重视与财务相关的资料,基本集中在会计凭证、明细账、总账等会计资料上,而对与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有关的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实情况、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政策法规有待完善的地方等关注不够,审计停留在表面和浅层次,无法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2.现场职责不明确。由于审计组成员既有内审机关的审计人员也有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审计组成员之间的审计方法、手段以及对审计证据的理解都存在差异,互相之间并不了解,无法扬长避短,分工存在不合理,各自为政,时常形成谁都有责任,谁都不负责任的情况,在审计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或各方意见相左时,部分事务所审计人员往往采取消极应对、回避矛盾的方法,在需要做出专业判断时往往疏于作为,存在“反正有内审机关把关”的心理,加大了审计风险。

3.现场复核不到位。现场复核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时间和审计成本的限制,现场复核往往流于形式,审计证据的真实性、适当性和充分性不能保证。

(三)从联合审计结果分析风险

内审机关联合事务所开展审计,内审机关既是组织者、管理者又是参与者,许多基础性工作、技术性工作是事务所审计人员完成的,如果他们采用了不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或错误地判断了某一审计事项,并由此作出了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审计结论,在审计报告阶段将很难发现,由于审计结果最终由内审机关出具,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审计风险都是由内审机关来承担,事务所即使在报告阶段发现审计证据不足或错误,一般情况下他们也不会主动提出追加审计程序,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客观上导致审计风险难以预测。这对内审机关而言,将承担更大的审计风险。同时对于事务所而言审计报告一经作出,审计过程即告结束,但内审机关还得依据审计报告作出整改通知和审计处理决定。这些由审计报告错误产生的后续风险都将由内审计机关承担无疑更进一步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联合审计风险防范

(一)着力培育事务所降低审计风险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中介组织得到了迅猛发展,会计师事务所日渐增多,尤其是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因其灵活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成立时间较晚,规模小,人数少,易受到大所的排挤,发展较为困难,因此他们愿意为气象部门这样的“小业务”服务,这为我们培育事务所提供了机遇和更多的选择机会。在选择时,我们应该优先选择那些执业质量过硬、治理机制科学、发展势头良好的事务所,并有意识的选择那些有实力、讲诚信并愿意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事务所。在合作中,内审机关应该有意识的帮助事务所提高执业质量,完善治理机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优秀事务所更多合作机会和更优厚的审计经费。同时,我们还应该帮助事务所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风险意识,向他们介绍气象部门行业特点,以往的内审情况及经验教训,让他们了解气象业务,熟悉内审的目标,组建一支既有技术又有道德且熟悉气象部门特点的高素质审计人员队伍,从而降低联合审计风险。

(二)强化事务所责任分担审计风险

内审机关在联合事务所审计前应同事务所认真协商,分析风险,按照公平原则和风险收益对等原则签订联合审计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强化事务所及审计人员违背约定程序和违反职业道德所承担的经济、法律责任,对事务所及审计人员形成足够压力,促使其主动追求高质量,最大限度避免审计风险。科学合理的协议能够使内审机关既能依法履行职责又能让事务所认清责任,严格执业,从而分担审计风险。

(三)充分发挥内审机关主导作用控制审计风险

内审机关联合事务所开展审计,应当充分体现内审机关与事务所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内审机关的主导作用,保证审计风险可控。

1.内审机关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做好审前调查,设计好审计实施方案并与事务所进行广泛沟通,明确任务。首先,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利用熟悉行业管理政策、业务程序、经营活动和人事状况,熟悉单位的组织文化、业务过程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优势,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进行充分的审前调查,做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力争审计实施方案科学、合理、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审计的内容和步骤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其次,要与事务所审计人员进行广泛的沟通和交流,对于人员构成和分工要明确,对各个具体审计事项的难易程度、复杂程度要心中有数,合理分配工作量,尽量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有效地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审计的重点和程序要讲清、讲透,体现内审机关的意图。

2.内审机关必须科学安排审计时间,控制审计进度,根据审计情况,适时调整审计方案和计划。在现场审计中,内审机关要统筹安排各审计事项的审计时间,控制审计进度并对可能追加的程序留出足够的时间,同时要防止遗漏审计事项以使现场审计在整体上服从项目的总体安排。

3.内审机关应当加强质量监控减少风险。首先,建立现场信息沟通机制,审计组成员之间信息共享,特别是重要事项要及时汇报,内审机关要集思广益,必要时应请示领导,找出最佳的应对措施,降低审计风险。其次,内审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审计复核制度,重点关注审计中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审核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并确定是否需要延伸审计。

(四)建立内审机关独立复核制度控制风险

在审计报告出具前,内审机关安排审计组成员以外的具有较高水平和权限的人员独立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客观检查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审计结论是否正确,为审计质量把好最后一道关。

(五)建立考核激励机制降低审计风险

为了进一步提高联合审计的水平,保证审计质量,内审机关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促进事务所加强内部自身管理,提高业务质量,防范风险。内审机关在保证审计费用、审计时间及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基础上应结合审计现场监控和被审计单位反馈情况,评价事务所及参审人员执业水平,对于审计质量高的应给予适当奖励并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对于审计质量差的应中止合作关系。

(六)努力提高内审机关人员业务素质

内审机关及人员作为联合审计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参与者自身素质和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审计项目质量和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内审机关及人员只有自身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才能主导联合审计组的工作,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综上所述,联合审计风险是内审机关必须面对和无法回避的现实,虽然我们不能消除审计风险及由此带来的损失,但是只要我们理性地分析其利弊,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内审机关的主导作用,加强监控和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总结经验,相信联合审计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美华.浅议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审计[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1).

2.朱旭隆.审计机关聘请中介机构参与投资审计的研究[J].建筑经济,2011,(1).

3.吴娟,关岩.如何完善审计现场管理[J].中国审计,2010,(7).

审计风险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摘 要】在探讨审计风险涵义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CPA)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审计环境的影响、审计技术的局限性、审计内容的复杂性、审计人员素质和事务所管理等是构成审计风险的主要成因。为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从行业管理,会计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自身建设以及其他方面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审计风险,以保障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研究

1 前言

1980年12月23日,财政部颁布了《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正式恢复,自此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大体上经过了1980年至1986年的起步、1986年至1988年的创业和1988年至今的稳定发展三个不同时期。在二十几年间,中国会计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会对审计的期望越高,使得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

世纪之初,安然轰然倒塌,连带着安达信的一齐毁灭,震惊了世界,也起了人们对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关注。四年的时间己悄然逝去,社会和经济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当年被判定为有罪的“安达信”被戏剧性地平反,“欧版安然”意大利帕马拉特案件又浮出水面,国际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模型有了新的修订,我国出台了新的法律法规对注册会计师的行为进行规范。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注册会计师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和几年前的也有了很大不同。因此,立足现在,探析审计风险的定义,结合国情,分析目前造成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各方面原因,借鉴国外,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对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2 审计风险的含义

审计是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可变性,审计活动几乎都是在某种程度的不确定状态下进行的。审计人员无时无刻不处在潜在的职业风险当中,一有疏忽,这种潜在的风险就会转化为现实的损失。然而,审计风险在现实中是不可能消除的,审计人员随时面临着赔偿或诉讼的可能。

对于审计风险的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但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结论并不完全一致。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 2006 年公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对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这里对审计风险的阐述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允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即已经证实的会计报表实际上并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或以被审计单位或审查范围中显示的特征表明其中存在着重要错误而未被注册会计师察觉的可能性;二是注册会计师认为的错误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是公允的。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3 审计风险的类型

3.1 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是指由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管理体制变化等外部原因造成的、事务所自身无法抗拒的风险。主要包括体制风险和规模风险。

3.2 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事务所内部管理体制的创立与运作所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客户维护风险、 市场开拓风险、收支运用风险和员工管理风险。

3.3 职业风险

职业风险是指事务所执行某一项业务无意或有意即过失或舞弊而留下的隐患,日后通过报表使用者或行业检查而发现并受到处理给事务所带来的可能损失。主要包括鉴证风险和道德风险。

4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如何规避降低审计风险,一直是行业困扰的问题,笔者认为从以下环节着手:

4.1 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和管理能力

注册会计师方面,如果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就会造成审计方法混乱,影响审计质量,又制约审计工作效率,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应做到“ 三个结合”,一是定期培训与自学结合,二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三是应用法规文件时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同时应当树立和强化风险意识,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建立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审计业务,严格依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以确保业务质量。事务所要在独立、客观、公正、严谨、廉洁、保密的原则下务必使自已的工作既保证质量又提高效率。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内部管理,特别要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事务所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结合事务 所的实际,制定、完善和不断落实审计工作程序和质量控制制度,规范审计工作底稿,认真执行复核制度,加强执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总之要与时俱进,提高执业能力,管理能力,从而减少执业风险。

4.2 完善我国目前现有审计相关法律规定

①财政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和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尽量协调

为使我国目前有关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的规定更完善,以保护注册会计师的权益。协调《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刑法》等法律规定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不同规定,尽量使之趋同。确定“重大过失”“故意”等认定标准。要在强化法制环境的同时,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如目前未对被出具保留意见、拒绝发表意见及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做出任何处理,这是不利于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应尽快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并加强对于会计作假的打击力度。

②注册会计师合理承担刑事责任

为使注册会计师合理承担刑事责任,对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在损失绝对数额的基础上增加相对比例数,损失的相对比例数应考虑被审计单位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等数据。

4.3 大力加强行业宣传和行业监管,树立严格执业的观念

中注协应强调按《独立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进行审计的重要性,加强注册会计师法律意识,同时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严格检查,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逐步建立事务所执业报备制度,利用行业信息网络,对事务所执业情况实施监管,加强各级协会监管机构建设,组建强有力的日常监管队伍;严肃监管法制,修订完善现行的年检办法和制度,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对行业质量实行监督,最终形成严密的政府、行业、社会监督网络。

4.4 实行过错推定制规避审计风险

实行过错推定,受害人只需证明注册会计师出具报告与实际情况不符,并给自己造成损失,便可要求注册会计师承担赔偿责任。此时,注册会计师必须证明自己出具报告的工作程序符合执业准则规定,即主观上无过错,否则便推定其有过错。对注册会计师适用过错推定,一方面免除社会公众的举证责任而有利于公众;另一方面又承认CPA举证反驳的效力,使没有过错的,CPA有机会免除责任,从而有效的维护注册会计师和社会公众双方合法权利,因此这一方法符合现行法律更为公允和灵活的需要。

4.5 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注册会计师即使有内部机制的约束,并严格执行审计标准,恪尽职守,但其审计行为很难绝对避免出现风险和引起法律诉讼。因此,通过提取风险基金、购买责任保险,尽管不能免除受到法律诉讼,但一旦出现风险,诉讼失败,就可以及时地补偿并避免会计师事务所当期的重大损失,不然可能大伤元气,一蹶不振,对注会行业信心也是一种打击。保障机制会解决后顾之忧,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CPA事业要取得发展权,事务所要争得生存权,就必须谨慎地对待审计风险,认真及时地加以防范。

4.6 加强事务所审计程序内部监管,完善审计管理制度

在承接业务时,必须慎重地选择被审计单位。一是要选择正直的被审计单位。如果被审计单位对客户、职工、政府部门或其他方面的诚信度很差,则蒙骗注册会计师的可能性也很大。二是对陷入财务和法律困境的被审计单位要尤为注意。要进行风险评估,要判断自己可接受的风险。当风险超过了事务所的承受能力时,应拒绝接受委托。强化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各环节的审计工作规范,能够减少审计风险。

5 结束语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审计风险的形成既客观地存在于审计关系内部,又与现实的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降低审计风险,不但需要注册会计师自身强化风险意识,提高执业水平,同时也需要社会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不能只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绝对的独立性,而没有相应的社会和法制环境。审计风险的规避和防范需要全社会的关注、理解与支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方能出成效,所以本文从多个角度提出了防范与规避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胡春元.审计风险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21-128

[2]徐政旦,胡元春.论民间审计风险[J].审计研究资料,45-48

[3]文硕.世界审计史[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96-105

[4]徐经长,孙征.审计风险与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6):21-24

[5]高伟.风选导向审计与独立审计准则的运用.审计研究.2004,(3)

[6]刘晓丽,审计行业专门化与审计质量 [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上一篇:西方美术论文题目范文下一篇:教育教学论文题目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