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023-03-06

审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测控技术与仪器;入学教育;专业导论课;实验室

1 引言

经过了高考的洗礼,许多学生如愿进入大学校园进一步学习。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新生对本专业了解不多,很多学生对专业很陌生,特别是对于调配志愿的学生,如何引领新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过渡,开启专业认识的大门,建立专业的启蒙教育,建立团队工作的概念,是高校学生工作者和专业任课教师等多数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为了促进新入学学生对专业进行有效认识,和许多兄弟院校一样,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为新生开设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程,以期提高新生对专业的认知,以便更好地进行后续专业学习,尽快融入大学生活,建立团队协作完成复杂项目的工作意识。本文是在参考兄弟院校和总结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导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入学教育、专业介绍、专业导论课教学、微型科技作品引领四个方面,对有效提高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导论课教学质量进行探索。

2 入学教育

大学入学教育是专业教育和开启大学生活之前的重要教育活动,也是结束高中学习和高考假期状态,正确开启大学学习生活的重要教育环节。作为大学教育的开端,特别是对2018级的新生,入学教育对大学教育回归本质,特别是强调本科教育质量对国家整体教育质量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严抓本科教育质量的教育部精神指引下,在本科教学回归人才培养,回归专业高水平建设,改变轻轻松松就能毕业的情况这一前提下,通过大学入学教育,使新生收心,结束高考之后的假期状态,摒弃“混”大学的不正确思想,重新认识大学是为国家培养相关人才的地方。入学新生虽然通过了高考的选拔,但是不认真对待大学的学习生活,也最终将被大学淘汰。

入学教育的目的是使新生能够顺利、平稳、有效地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进一步树立和巩固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以后的大学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并且在讲述大学生活丰富多彩的同时,入学教育要强调良好的生活作息规律、良好的学习态度以及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对大学生活和专业学习的重要性,帮助新生进行前期的学业规划,从大一开始就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

3 专业介绍

新生入学报到后,经过入学教育的短暂状态调整,军训前即安排进行专业介绍。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专业介绍由三部分组成。

首先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测控、机电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精密机械设计、智能仪器仪表设计、传感器应用开发,能在测量与控制设备产品和系统设计制造、应用研究、生产组织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具体培养目标为:掌握一定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掌握信息获取、信息处理的基本理论和控制应用方法,掌握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测量、测试与测控仪器和系统开发设计能力,具有测控系统设计与集成、运行维护和技术改造能力;掌握精密机械设计的基本方法,具备设计专用传感器的基本技术和技能,具有使用现代化工程工具的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发展动态、与本学科领域相关的国家政策与法规,能够阅读本专业的英文书籍和资料,具有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专业信息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团队合作、组织管理、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生毕业时应在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问题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与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和交流、项目管理和终身学习方面达到学院培养方案的要求。

其次是专业师资及实验室建设情况,通过介绍,使新生对接受专业教师的培养有信心。本专业内容涵盖了精密机械、工程光学、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学习较为困难,要求师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要强,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专业学习中需要新生特别重视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重视机械制图等基础课程。

最后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研究生招生情况,为有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指引。

4 专业导论课教学

鉴于入学新生特点,学院设置16学时,安排专业教师和班主任辅导员组成导论课程教学团队,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完成专业导论课程教学。

理论教学 在入学教育专业介绍的基础上,较详细地介绍专业的来源以及专业的内容和课程体系,主干学科包括仪器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和控制工程,主要课程有工程力学、工程光学、电工技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控制工程基础、精密机械设计基础、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测控信号分析与处理、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测控电路、检测技术、精密仪器设计等多门类的主干课程,专业课程对应工业生产的多领域。因此,导论课程理论课程安排自动化生产线认识、测控技术实现途径、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数控技术,共八个学时;介绍其中的传感器、测控技术及仪器仪表的应用,了解相关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分类以及性能指标等,了解数据处理涉及的课程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等学习内容,了解课程体系,理解课程的前后衔接关系。

实践教学 理论教学比较生硬,学生不便理解。因此,在导论教学中安排八个学时的实践教学,将课堂设置在专业实验室中,通过对机器人实验室、数控技术实验室、测量实验室、三坐标测量机、疲劳试验机等的现场教学,使学生理解仪器仪表使用环境、寿命、精度、厂家、成本以及后续处理的要求。在实践教学的同时,就学生感兴趣的技术的背景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议题涉及仪器仪表的应用、就业、学科在社会上的作用、专业、工作、前景等。在讨论中加入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明确学习目的。实践教学现场如图1所示。

5 微型科技项目引领

项目设置 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室中的实践教学,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动地理解。鉴于入学第一学期专业知识涉及不多,在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大学生合理“增负”的前提下,提升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在导论教学后,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学生分组安排涉及专业知识的微型科技制作,進一步加深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认识,为相关课程的后期开展进行预热。

由于新生对专业所学知识了解不足,在开展科技小项目时,对项目的复杂程度要严格把握。项目复杂,新生开展过程无从下手,难以融入,会严重打击对专业学习的信心;项目过于简单,新生将对专业发展缺乏信心。因此,选择适合新生开展、可以引领专业学习的题目,需要专业导论团队认真讨论和选择。

学院在认真分析新生兴趣和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选择设置霍尔转速传感器的制作与调试、土壤湿度传感器的安装与调试、简易酒精检测仪的制作与调试、压电式简易门铃的设计与制作等题目,由学生自由选择组队完成。

团队精神培养 新生进入课程学习时间较为紧张,在小项目的引领下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强调项目不是由个人单独完成的,需要项目组每位学生都付出相应的努力。项目虽小,也要做到任务明确、目标明确以及规划路径明确,并依据项目进展安排分类进行,遇到问题分组讨论;按时间节点进行检查,定时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寻求指导;在专业教师的引领下更深入地探索,希望通过人人参与的方式,在思考题目的同时理解专业。

项目验收是重要环节。虽然项目验收时不是所有组队全部完成,但是经过一学期的努力,通过这样一种形式,学生加深了对专业、对项目工作方式的理解,大大提升了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创新精神,确立了学习目标。项目分组讨论和分组指导现场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6 考核方式

专业导论考核与课程考核有较大不同,课程考核需要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而专业导论考核主要是为了解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也无法进行量化的处理,仅仅反映学生对专业认识的理解程度。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导论课程考核方式,由课程论文与科技作品中的工作总结两部分组成,形式不僵化,了解学生对专业认识程度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良好的科学工作态度,在不唯分数论的前提下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建立相应的知识体系,投入对专业的理解和对四年学习的规划。

7 结语

专业导论课对很多新生来说是专业学习前的启蒙课程,是大学四年学习以及将来职业规划的基础,具有重要作用。经过入学教育,专业介绍、理论和实践课组成的专业导论课教学,以及科技小项目在内的引领,使新生竖立了正确的大学学习生活态度,建立了学业规划,初步建立了专业知识体系,了解了课程先后衔接关系,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来源及发展前景也有了专业认识,了解了一定的专业内涵。专业导论课为新生未来四年的学习提供了规划意见,提出了建立学习目标以及继续深造的建议,也解答了学生对未来就业职位的困惑。

参考文献

[1]施昕昕,黄家才.跨专业选修课“机器人学导论”课程建设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8(12):68-70.

[2]王平.测控技术及仪器专业导论教学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5):119-120.

[3]鄢泰宁.为新生开设专业概论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J].中国地质教育,2008(2)76-77.

[4]刘光明,于斐,周雅,等.大学低年级课程中开设专业导论课的探索[J].高教论坛,2007(1):37-39.

审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毕业实习实习考核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张尧洪(1962-),男,浙江嵊州人,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应用及教育与教学管理。(浙江金华321000)

一、会计专业毕业实习管理的内涵

1.成为合格员工的实习管理。企业方面,首先要收集国家涉及该企业业务有关的各项财经方针、政策和法规,单位规章制度、主要业务环节、业务内容和内部控制程序;其次单位领导和实习主管就实习事项做好沟通工作,把学校专业和指导教师电话告知主管,提交学校的实习计划书。学校方面,毕业生要定时向指导教师汇报实习单位信息、主要岗位以及工作内容,使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环境,从而锻炼学生融入实习单位的能力,形成与实习单位沟通交流的平台。我们以毕业实习手册的形式,告知单位领导、指导师傅、学生个人和指导教师各自应完成的工作,尤其提醒学生必须加强与实习单位、指导师傅与学校老师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2.具体实习单位与岗位调查和管理。通过对学生实习内容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实习主要内容包括:完成具体的会计核算业务,填审会计凭证、登记明细账簿等,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28.76%;完成出纳业务,办理现金结算、登记日记账、编制银行结算凭证等,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24.05%;完成税务控制及申报业务,使用税控软件、红字冲销发票等,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23.85%;完成仓管岗位业务,办理盘点、出库单和保管账登记等,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20.71%;完成工作量统计、定额计算、费用分配等数据统计工作,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17.51%;操作办公软件,制作WORD文档、编制EXCEL表、制作PPT等办公软件操作工作,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17.33%;完成非会计方面的工作,如营销员、人力资源管理等,占全部学生实践活动的20.18%。从学生实习的具体内容调查,学生的毕业实习内容随着单位与岗位的变化而变化,并不能简单地按专业对口和岗位贴近度进行规范,应按就业为导向原则,先就业后择业的顺序,强调学生必须认真对待每一次实习机会,不懂就问,提高实习就业的成功率。

二、会计专业毕业实习教师的指导管理

1.重视毕业实习前的组织发动和教育。学生毕业实习,要求学生尽快适应岗位,接受从学生角色转变为学生+员工这一双重身份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强调毕业实习的目的,明确毕业实习的责任、义务和权利,注意毕业实习期间的安全,了解毕业实习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的处理流程,加强学生对实习单位和对自己的工作岗位的认识,缩短不适应期。

2.加强毕业实习的组织与管理。为保证高职生毕业实习顺利、有序地进行,保证工学结合教育培养富有成效,学校建立校院二级、院企双元的毕业实习管理机构,派督导专人监控毕业实习教学质量。学校广泛征求合作企业的意见,共同制定并完善《毕业实习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会计专业根据专业技能训练和就业导向等要求制定与完善毕业实习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大纲。学校规定学生毕业实习指导必须实行“双导师制”,明确企业兼职指导教师及学校指导教师的各自责任。具体管理流程设计如右表所示。

建立专门的实习管理教室,充分利用现代通讯、MSN、QQ及视频窗口等现代网络手段和文件管理发布系统,教师可以在实习管理教室进行实习管理操作,记录实习管理过程。

三、毕业实习教育结果的考核管理

毕业实习课程评价与考核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毕业实习成绩考核由校企指导教师共同完成,学校将毕业实习的考核成绩作为学生获取相应学分和毕业证书的必要条件。考核评价指标由平时出勤表现、工作态度和业绩评价、实习体会和实习总结报告四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依次为20%、20%、30%、30%。企业和教师根据学生顶岗期间的表现、与单位师傅、学校指导教师的联系,进行实习的纪律、态度端正、资料的正确和完整性的考评,其中企业评价占全部成绩的40%,教师评价占全部成绩的60%。毕业实习结束后进行小组评优,学生以口头形式汇报实习的工作与心得体会,锻炼学生表达能力,以20%比例评选毕业实习优秀学生,并由学校和企业共同颁发“工作经历证书”。

四、毕业实习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反思

根据麦可思公司对我校毕业生的实习就业跟踪调查,会计专业半年内的就业单位与实习单位一致性大致保持在45%,同学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认识清晰,有近63.71%的同学认为沟通表达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毕业实习典型交流材料反映最多的是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妥善处理各种关系。

人才培养方案应当提出沟通表达能力的训练要求,把它切实落实在各课程中,特别是对案例讨论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交流的积极性,增加管理学基本原理、数学及统计学应用的要求,可以针对学校周边店铺进行各种主题调查,进行数据调查分析,注意调查过程中的交流沟通设计;加强人文素养课程的设置,增加人文素养的训练,丰富学生的职业文化修养;将学生的学习及工作态度的训练作为每一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提高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的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

[2]马树超,郭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历史的抉择[M].北京: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孔德军.基于工学结合构建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

[4]林慰平.高职会计实习方案设计[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3).

审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 英语国际教育硕士 课程设置 MTESOL MTCSOL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经济快速发展,汉语国际推广工作不断深入。尤其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影响下,为了满足全球对国际汉语教学师资日益增长的需要,我国教育部开设了注重培养实践教学能力、面向海外汉语教学的专业硕士学位——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即面向非母语学习者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英文缩写为MTCSOL)。汉语国际教育是以汉语语言知识、二语习得、跨文化交际、中华文化与传播、汉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法及外语心理学等为理论基础的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且有待研究的学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发展可借鉴并吸收发展较早且已有自身特色的英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Master of Teaching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英文缩写为MTESOL )。MTESOL和MTCSOL专业一样均为面向非母语学习者的第二语言教学。

1.英语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情况

1.1招生对象与培养目标

在专业层次设置上,MTESOL专业面向全世界招生,招收对象大部分为外国留学生,英语母语者所占比例很小。我国开设的MTESOL专业招收的几乎全部是中国学生。

MTCSOL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课程设置以实用性强的课程为主,如“汉语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理论性较强的语言类课程和研究方法类课程的数量相对较少。MTCSOL专业还注重学生中华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和MTCSOL专业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关系。因为MTCSOL专业的学生主要到国外课堂进行实习和教学,学生不仅要传播中华文化,还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适应海外的生活并与当地人交往,所以文化类课程在MTCSOL课程设置中的比例也不小。

MTESOL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水平研究能力的教学专家,教师不仅是语言知识和文化的传播者,还是具备较强分析能力且能解决实际教育问题的研究者。MTESOL的课程设置中较为重视研究方法的课程,这些研究方法课程主要是研究语言学、教育和教学的方法。MTESOL很注重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开设了“语言学课程”“第二语言教学及习得理论课程”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

1.2学习年限和课程设置

MTESOL专业的学制分为全日制学习(12个月)和非全日制学习(24个月)。学生需在1到2年内修满学分,并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和答辩。MTCSOL专业的学制基本是全日制学习(2年—3年)。研究生第一年主要学习专业课程,第二年主要进行专业实习,第三年再完成学位论文的写作和答辩。也有部分院校要求学生在研究生第二年完成专业实习及学位论文写作和答辩。

MTESOL专业和MTCSOL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MTESOL的课程分为“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核心课程”由“主干课程”和“非主干课程”构成。“主干课程”包括“语言类课程”(包括语音、形态、词汇、语法和句法等语言知识方面的课程)、“第二语言教学及习得理论课程”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语言教学方法与技巧,旨在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从“核心课程”中的“主干课程”的设置中可看出,MTESOL专业不仅重视增加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还注重学生的语言教学理论基础和语言教学实践能力。

目前开设MTESOL专业的高校设置了以下“主干课程”:

(1)语言学课程(普通语言学、英语语言学、语言、话语及社会、语言与语言学导论、英语语法及话语、TESOL语言意识等);

(2)第二语言教学及习得理论课程(第二语言习得、语言教学法及课程论、语言与学习者、TESOL教学法、语言学习原则、语言教学与TESOL教学的核心问题等);

(3)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课程设计及作业、课程及教材设计的原则、教育领域的职业咨询、课堂观察实用课堂技巧)。

不同于MTESOL专业的“核心课程”中“主干课程”多而“非主干课程”少的现象,选修课程中的“主干课程”和“非主干类课程”一样多。“非主干课程”是以研究方法、教育和文化为主的课程,目前英语国家高校开设的课程有:教育研究方法、TESOL研究方法、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语言学与英语教学研究方法等。具有以下特点:1.重视教育学类课程,英语国家的高校希望学生能运用教育学中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发现当今英语教学中存在的现象和问题;2.开设国际视野类课程。作为第二语言教学,MTESOL注重培养学生国际化和多元文化的视野,以此让学生理解多元语境下的英语教学,使英语教学与本地化相结合;3.注重英语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4.除了培养英语教师外,还注重培养教育管理人才;5.虽然设置文化类与跨文化交际类课程,但数量较少。

MTCSOL专业由三类课程构成:“核心课程”“拓展课程”和“训练课程”。“核心课程”主要有5门,其中3门为“主干课”,2门为“非主干课”。“主干课”有第二语言习得(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及习得理论课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和国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屬于“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另外,2门“非主干课”分别为中华文化与传播和跨文化交际,以跨文化、文化类课程为主。从MTCSOL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高校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比较注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课程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以及跨文化、文化类课程。对于语言类课程并不是十分重视。

我们再看看“拓展课程”,主要包括:汉语语言要素教学、偏误分析、汉外语言对比,这三门课程是“语言类课程”;外语教育心理学,属于“第二语言教学及习得理论课程”;课程设计、现代语言教育技术、汉语教材与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与管理、国外中小学教育专题和国际汉语推广专题属于“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中国思想史、国别与地域文化、中外文化交流专题、礼仪与国际关系属于跨文化、文化类课程。在拓展课程中出现了“语言类课程”,但MTCSOL专业的课程设置依然以“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和跨文化、文化类课程为主。

训练课程有四门,分别是课堂观察与实践、教学测试与评估、教学调查(这三门课程属于“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与分析和中华文化才艺与展示(文化類课程)。由此可见,“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最多,文化类课程次要之。虽然训练中的“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针对的主要是教学活动本身的方法,并不是以研究方法为核心的课程,但因为训练课程教学中,包含了学习使用研究方法进行调查的内容,也具备研究方法课程的特点。但不像MTESOL专业那样重视“研究方法类课程”。

从MTCSOL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首先“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课程”最多,其次是跨文化和文化类课程,最后是“第二语言教学及习得理论课程”。没有单独开设“研究方法类”课程,但研究方法相关的内容会在训练课程中有所体现。

1.3就业前景

英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主要来自非英语国家,学生获得MTESOL学位后,大部分选择回国从事英语教育工作,就业前景良好。中国学生获得MTCSOL学位后,只有少数毕业生能以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身份被派到国外工作。即便外派,任期也不是无限的,学生回国后依然要面临二次就业,并且在海外任教的这段工作经历并不一定能为学生回国后的求职增加“砝码”。由于不容易找到与专业对口的工作,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在国内就业,主要去向是中小学或企事业单位。即使就业与专业对口,学生能去的单位主要是面向外国人的汉语培训机构。在国内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招聘中,中小学更加青睐师范院校中文系的毕业生。只有少数MTCSOL专业的毕业生能去小学或初中任教,进一步增加了MTCSOL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难度。造成这样就业困境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专业面狭窄,就业面受限。MTCSOL专业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满足海外汉语教学的需求,传播中国文化,增强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较为单一的职业培养目标,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学得多却学不精,学科基础薄弱,什么都懂一点,但专业基础不够扎实。第二,国外汉语教学需求并不一直都是长久稳定的,当地的华人华侨、在华留学回国人员、孔子学院的专职教师及当地汉语培训机构的老师,已经满足了海外汉语教学的部分需求,导致就业机会减少,就业市场饱和。目前国外主要需要的是汉语教学志愿者,汉语教学志愿者只是在海外进行短期任教。海外汉语教师并不是一份长久稳定的工作,这也是不少MTCSOL专业毕业生望而却步的原因之一。

2.启示与思考

2.1调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设置

为了满足“一带一路”建设需求,我们应调整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专业设置。首先借鉴国外MTESOL的培养方案,有计划地适量增加硕士和博士的培养点,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知识基础、优秀的二语教学能力和出众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层次汉语教师。其次,适当调整招生对象,除了中国生源外,还需考虑招收外国留学生,加大外国留学生的比例。外国留学生可通过这些方式来华留学:本国政府资助、中国政府提供奖学金或个人自费。再次,与外派汉语教师相比,全球各地的华人华侨都是潜在的汉语国际教育者,国内大学可进一步通过合作办学的形式在海外开设更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培养海外优秀的汉语教师。

2.2调整汉语国际教育的课程结构

重视汉语语言知识方面的课程设置,增加语言学课程的比重和数量。语言学课程是MTESOL专业中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在MTCSOL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并没有把语言学理论课设置为必修的课程,只设置了与语言学理论相关的“现代汉语”“偏误分析”和“汉外语言对比”等选修课,即拓展课程。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语言学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学科体系的理论基础。语言学的理论既可以解决汉语教学中相关理论和实践问题,又可以支撑和推动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汉语国际教师如果不够清楚汉语中的语音、汉字、词汇和语法的形成规律、结构规律与发展规律,那么仅仅依赖母语的语言直觉,很难科学有效地进行汉语要素教学和汉语技能训练。语言学知识是MTCSOL专业的基础,是语言要素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前提。而且目前大部分MTCSOL学生的本科专业并非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基础较差。薄弱的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理论基础使他们在专业领域的研究中感到寸步难行。因此,我们应该把普通语言学和汉语语言学类课程设置为核心课程,并加大此类课程的数量和比重。

MTCSOL专业可适量增加研究方法的课程,给学生提供观察问题的不同视角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提高研究能力,使学生不仅是未来的汉语知识文化的传播者还是汉语国际教育方面的研究者。

再次,应在训练课程中增设“教育领域的职业咨询”相关课程。关注未来国际汉语教师的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MTESOL专业秉持了英美国家高等教育理念,即注重学习者的个体需求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让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知识的同时,提早进行职业规划。明确自己的优劣势,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尽早找到自己擅长的专业领域和感兴趣的发展方向。MTCSOL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求职方向主要有:孔子学院的专职教师、汉办的志愿者教师、国际学校的教师、面向外国人的汉语培训机构、出版社的编辑等,但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并未从事国际汉语教学相关工作,而是选择进入国内的中小学或企事业单位。可在国内中小学语文老师的竞聘中,师范院校中文系的毕业生比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更具竞争力。即便是汉语国际教育的硕士毕业生,也面临就业困境。为了培养更有职场竞争力的教育人才,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结合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培养目标和方案。高校不应仅仅关注学生相对短期的海外汉语教学需求,还应注重学生长远的个人发展和职业规划,结合学生在专业背景、知识结构、未来的职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在课程设置中体现出对“人的发展”的重视。

3.结语

MTCSOL的培养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借鉴和吸收MTESOL专业的培养经验,可以丰富和完善我国MTCSOL的培养体系。我们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发展需要,不断及时更新专业理论和思想,更有针对性地培养汉语国际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过国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新趋势及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9(07).

[2]文秋芳.从英语国际教育到汉语国际教育:反思与建议[J].世界汉语教学,2019(03).

[3]赵世举.汉语国际教育类专业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教学大学,2017(06).

[4]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16(04).

[5]文秋芳.基于英国MTESOL课程体系对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课程设置的思考[J].世界汉语教学,2012(02).

审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环境审计信息质量是环境审计理论和实务研究的重大问题,从环境审计信息的产生过程研究分析了环境审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环境审计主体、环境审计客体以及环境方面。

关键词:环境审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

环境审计信息是直接生成于环境审计行为活动过程中的审计信息,而且还包括除此以外的凡与审计事物变化和特征有关的审计信息。环境审计信息质量指的是环境审计信息“产品”能够满足“顾客”需要而应具备的特性。既包括生产过程的质量,也包括生产结果的质量。因此研究分析环境审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必须对环境审计信息的产生过程及结果进行全面把握。环境审计信息作为环境审计主体的一种“产品”,经过“信息取得—信息加工—信息输出”三个环节生成。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审计信息质量主要受到环境审计主体、环境审计客体、环境方面三个因素的制约。

一、环境审计主体

环境审计主体,是指在环境审计活动中主动实施环境审计行为,行驶审计监督权的环境审计机构及其环境审计人员。环境审计主体不仅要有动机从事环境审计活动,还应该具备特定的能力。中国现行的三大审计主体,即政府审计组织、内部审计组织和民间审计组织能够承担起环境审计的职责,则应成为环境审计的主体。环境审计主体贯穿着环境审计信息产生过程的始终,对环境审计信息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环境审计人员分析

鉴于环境审计的特殊性,环境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会计、审计等传统审计人员所需具备的知识及技能,还需要具备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等方面的知识及技能。环境审计人员是否具备足够的知识、技能、职业道德及态度来完成环境审计这项工作以及所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强弱,决定了环境审计人员对经济活动的审查监督不可能总是恰如其分的。环境审计人员按照自身对环境审计技术的理解行驶环境审计,相对不完美的理解与客观的经济活动相互结合,必然会造成环境审计主体的产品—环境审计信息的不完美性。所以说,环境审计人员认知与能力的有限性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减少却不能消除这种由于有限性而造成的环境审计信息失真的风险。

(二)环境审计主体组织结构分析

环境审计主体组织结构是指环境审计主体的组织机构及环境审计人员配备方式。环境审计组织结构的类型将直接影响环境审计信息的配置及其利用效率。面对复杂多变的审计环境,灵活、扁平化的组织结构类型能快速而经济地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即具有高效的柔性,有利于确保审计质量,所产生的审计信息科学有效;而僵化、垂直式的组织结构类型则对审计环境的变化反应迟缓,其柔性能力较低,无法确保审计质量。

环境审计机构是为了完成审查监督经济活动使命将环境审计人员所作的系统性安排,环境审计机构是拥有共同目标的环境审计人员的集合,通过不同的职责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环境审计信息的形成是一种集体行为的过程,通过环境审计人员的积极参与、有效协作,将凌乱的、无序的信息进行整理、整合,从而得到规范的、有序的环境审计信息。环境审计机构作为审计信息“产品”的生产机构,其人员分工和协调的效率直接制约影响着环境审计信息的质量。

二、环境审计客体

环境审计的客体,从范围来说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环境管理机构都能够成为环境审计的被审单位。审计的内容可以看作审计客体的内涵。环境审计的客体,从内容来说既包括对环境保护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的财务审计,又包括对有关组织的业务活动是否符合环境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的合规性审计,还包括对有关组织的环境管理责任及其工作成果进行的绩效审计。环境审计客体是环境审计行为的接受者,其本身也是影响审计信息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环境审计对象

相对于环境审计主体来说,环境审计对象掌握着丰富的信息,环境审计主体相对于环境审计对象是信息不对称的。由于环境审计对象的利己性客观存在,当环境审计主体对环境审计对象实施审计行为时,环境审计对象有可能提供虚假环境审计信息,或是销毁证据,或是遮短扬长,由于环境审计对象对环境审计主体的不支持,本身提供给环境审计主体的原始环境审计信息就是不全面的,甚至是虚假的,这就给环境审计主体搜集环境审计证据带来了许多困(下转162页)(上接155页)难,人为地增加了环境审计信息的风险性。同时,环境审计对象的复杂性一级审计内容的广泛性,给环境审计查证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审计结果与事实产生偏差,造成环境审计信息失真。

(二)审计对象与审计主体的配合度

按《审计法》规定,一切被审计单位均有向审计機构或审计人员提供资料,予以配合的义务。但在实际工作中,审计对象对审计主体的配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配合行为中存在着较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两者的配合程度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这种配合因素又连锁地反映到其他因素,诸如增加审计时间、增大审计成本、打乱审计方案等,严重影响了环境审计信息质量。

三、环境方面

(一)环境会计发展不充分

审计的发展离不开环境会计的发展,首先,环境审计的对象仍然是我们基于传统会计学理论所提供的反映企业环境保护和管理责任的环境信息,即环境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其次,环境会计本身所固有的一系列会计核算程序与方法为环境资源的确认、计量和披露提供了技术基础,同时也为环境审计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指南,是环境审计方法和程序的依据。但目前,环境会计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较多不完善的地方。

(二)环境审计法律法规不健全

中国虽然已颁布了6 部环保方面的法律法规,13 部与环境相关的资源保护法律以及395 项环境标准,基本上形成了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但与经济发展和环境优化相比,仍然存在漏洞和空缺,就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看,也缺乏环境审计的具体实施办法和统一的操作规范,在中国没有专门针对环境审计的规范。不健全的环境审计规程,审计人员对环境效益进行评价就缺乏审计依据,造成审计程序不规范。同时,虽然中国目前已颁布了多项环境指标,为环境审计的证据收集和专业判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标准,但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另外,对开展环境审计是否应遵守国际化组织对环境审计的规定,目前尚未达成共识。其次,中国目前环境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环境信息披露缺乏统一的规范、定量披露偏少、会计人员参与过程过低、导致环境报告难以突出环境会计信息的缺点,特别是有的信息甚至与环境审计无关等,直接影响了环境审计信息质量。

四、结束语

环境审计信息质量的保证和提高涉及诸多方面的因素,包括环境审计主体、环境审计客体以及环境方面,只有从不同层面科学、合理、有效的分析,才能真正把握环境审计信息质量本质问题。

参考文献:

[1] 范伟,杨少春.审计信息质量的决定因素[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4,(16).

[2] 邵丽.政府环境审计风险成因及应对[J].财会通讯,2010,(1).

[3] 宋兆晴.基于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的环境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责任编辑 陈凤雪]

审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特色专业建设点的目标就是要把一个专业建设成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本文结合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建设审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实践,全面介绍了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方案的优化及实践过程,包括总体目标的确定、建设思路的凝练与实践、培养方案的优化、教学计划的调整完善、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改革等一系列实践措施。

关键词:审计学 特色专业 质量工程 教学计划 课程设置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是国家在“十一五”期间推出的一项旨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专项工作。具体项目包括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国家级教学团队、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9个项目。其中,特色专业建设点是指高校在一定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和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某一专业,在教育目标、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学条件和培养质量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办学水平和鲜明的办学特色,已产生较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影响,是一种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的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则表明该高校的此专业在国内具有特色,在全国具有优越性。

一、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概况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审计学专业于1986年设置并开始招生,后因国家专业目录调整与会计学专业合并按照会计学专业招生,从2003年开始又恢复独立招生,是全国第二家恢复开设审计学专业的高校(第一家为南京审计学院)。同时,也是河南省恢复设置审计学专业并且招生最早的高校,已经为国家培养了1 200多名审计优秀人才,目前在校生400人左右。

我校审计学专业于2009年7月被批准成为校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河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7月又被批准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这是河南省内唯一的省级及国家级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点。

二、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

基于我校的办学历史及学校背景,将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确定为:依托学校“管、工、经结合”的办学特色,构建审计学专业的“管理和生产并行”的知识体系,完善并强化“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实施精品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利用和挖掘教学资源,将审计学专业建设成为省内特色鲜明、国内有重大影响的国家级特色专业,成为河南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和航空工业发展的审计学应用人才培养基地,进入全国高校审计学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先进行列。

三、审计学特色专业的建设思路与实践

为了实现审计学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依据审计学专业发展趋势以及社会需求现状,以科学发展观及人的全面综合发展为主导思想,我校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为:围绕一个中心,彰显两大特色,协调发展三个专业方向,重点培养四种能力的“1234”发展模式及建设思路。

(一)围绕一个中心

“围绕一个中心”是指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与教学有关的其他活动都应该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服务,通过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材、培养方式、社会实践实训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提升教师队伍素质,改善办学条件等措施来促进审计学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彰显两大特色

“彰显两大特色”是指构建审计学专业“管理和生产并行”的知识体系和强化“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其中,审计学专业“管理和生产并行”的知识体系,包括面向企业的管理过程以财务审计、绩效审计、内部审计为主体的知识体系,以及面向企业生产过程以生产审计、基本建设项目审计、风险管理审计为主体的知识体系。审计学专业“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利用校内实验平台和校外实习基地,有步骤分阶段开展审计专业的金工实习、会计综合业务实习、审计业务手工及信息化实习、参与审计项目作业、参观生产与基建现场流程、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三)协调发展三个专业领域

“协调发展三个专业领域”是指在审计学专业建设过程中要协调处理好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内部审计三个专业领域。审计学专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政府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三个专业领域,而在培养目标确定及实施过程中,受到学制及教学计划等多方面的限制,不可能完全兼顾,面面俱到,而只能统筹协调,有所偏重,结合专业发展趋势及社会需求的现状,我校审计学专业建设着重以注册会计师审计和内部审计两个专业领域为发展重点。

(四)重点培养四种能力

“重点培养四种能力”是指按照“四种能力”建设的需要,调整和修订专业培养方案,以科技活动为载体,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扎实、知识结构合理、思想素质过硬,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和表达能力、较高的开拓创新和创造能力、较好的适应社会和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

四、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措施

(一)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育模式

本着“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兼顾学校“管、工、经结合”的办学特色,围绕审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1234”发展模式及建设思路,不断创新完善教育模式与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审计学专业原有的培养目标,因此,我校将审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管理学、工学、经济学、审计学等知识与能力,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掌握现代审计理论和业务技能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人才。学生毕业后能在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及社会审计组织中从事审计实务及相关管理工作。

该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并实行3—7年的弹性学制。学生在规定的学制时间内至少应修166+8.5(第二课堂)学分才可以毕业。其中各类课程应修的最低学分下限如表1所示。

(二)健全师资培养及使用机制

我校一直非常重视师资队伍的培养,定期选送骨干教师到国内外重点高校作访问学者,选送青年教师到国内重点高校进修学习,寒暑假选送教师到企业学习交流,到会计师事务所开展审计实践。还以重点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为核心,依托与中航工业企业的渊源关系及科技创新优势,加大人才交流力度,提高师资队伍和学术梯队的建设水平。继续执行和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及专业主干课程导师制,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和知识结构,使师资队伍形成合理梯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格局。

(三)科学规划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由于会计准则、审计准则、内部控制规范的完善与修订步伐较快,该校确定了教学计划每4年大调整、每2年小调整的要求,因此,该校也与时俱进地调整审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基于这些考虑,将审计学专业的基本课程体系设置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拓展选修和公共选修课程及实践教学环节课程等6大部分。

1.公共基础课程。按照教育部关于本科教学的相关要求,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各校差异并不大,并且全部为必修课,此处不再赘述。依据该校审计学专业培养方案,学生需要完成55个学分。

2.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设置的主要依据是教育部对于管理学科相关课程开设的统一规定,并结合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更高要求并做了细微调整,如表2所示。调整内容为基础会计学课程增加了16个课时的课程实验,即会计基础实验,提高学生对会计基础知识的感性认识。该类课程全部为必修课,学生需要完成21个学分。

3.专业主干课程。基于审计学专业与会计学专业的密切关系、专业发展领域以及专业培养方案确定的总学时容量,专业主干课程体系如表3所示。经过2—3年的实践,为了进一步突出内部审计的重点发展方向,后来又对这个体系做了微调,将内部审计和绩效审计两门课程的开设学期进行了对调。该类课程全部为必修课,学生需要完成18.5个学分。

4.专业选修课。以前的专业选修课不进行分组,根据先导和后导关系分学期依次开设,这样设置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学生选课急功近利,到第6学期末基本上修完了专业选修课所要求的学分,多数学生第7学期没有学习任务或者仅剩下1—2门必修课程,给日常管理带来很多困难。另外,学生选修课程主要以获取学分为主要目的,选课较为随意。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将专业选修课进行了分组,如下页表4所示。第Ⅰ组为限定选修课,学生至少应修满20.5个学分。第Ⅱ组为任意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学分累积情况及毕业要求的最低学分数自行选择,即至少选修14个学分即可达到毕业要求。

5.拓展选修与公共选修课程。此类课程的设置是为了着重体现该校“管、工、经结合”的办学特色,以及航空工业管理背景,同时,拓展学生知识视野。拓展选修课中学校特色课程包括机械制造工程、航空概论及机械制图,必须修满4个学分;艺术类课程包括美术欣赏及音乐欣赏,必须修满2个学分。公共选修课程门类较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完成6个学分即可。

6.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按照“六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四种能力”培养的要求,共计开设了8个实践教学环节,如下页表5所示。表中的总学时表示实践教学周数,共计25周,总计25个学分,全部为必修。其中,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在校外实习及实训基地进行,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其他实践教学环节全部在校内实验教学中心集中进行。

另外,第二课堂教学的8.5个学分虽然不计入总学分,但也是达到毕业条件的要求之一。其中,四大讲座全部为必修,总学分7.5个,包括形势与政策、国防教育、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及河南省省情农情专题。创新学分1个,通过社会调查和公益劳动获得,由学生所在的会计学院随机组织实施。

(四)深入改革实践教学和实验体系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尝试,审计学专业逐渐形成了“金工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及实践教学内容,涉及8个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时间总量已经达到25周。目前,结合学生规模扩张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我校还在不断地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优化以及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改进。

(五)积极开展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

截至目前,我校已经建成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3门省级精品课程,审计学原理、财务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等6门校级精品课程。与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了会计学系列精品教材共计21部,同时,与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了审计精品教材《审计学原理》《财务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等,这些成果都为审计学特色专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六)继续强化审计教育教学及学术研究

我校审计学科研创新团队最早于1986年已经组建,经过不断调整和优化,目前团队骨干力量雄厚,研究方向稳定,团队科研优势明显。已获得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0多项,这些项目的研究不仅提升了科研层次和水平,也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我校设立了科研奖励制度和学术交流资助办法,极大地促进了教师开展科研和学术交流的积极性。还将继续鼓励教师参与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学术水平,扩大专业建设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七)不断改进教学管理和服务体系

我校建有图书资料借阅管理系统、学术期刊检索系统、教师科研管理系统等教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经过资源整合和升级优化,又开发了OA自动化办公系统,集信息检索、成果登记、任务管理、制度查询、信息共享等功能为一体,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为审计学专业的全面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后还将利用数字化手段完善综合信息管理、网络服务等支撑服务体系,为审计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提供充足的软硬件支持。X

作者简介:

姚爱科,男,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审计、税务。

上一篇:审计硕士毕业论文下一篇:公司内部审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