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研究论文范文

2023-09-16

审计风险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当前,随着市场经营风险的加剧,审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监督作用中日渐突出,审计风险也随之加大。如何加强审计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正愈来愈受到审计全行业及全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审计风险;审计人员;控制与防范

审计风险与审计工作同在,伴随着审计工作全过程。随着审计责任的加大,审计风险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普遍认为有效控制与规避审计风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防范审计风险已成为我们审计工作者必须不断探讨和努力规避的问题。

1 努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第一要素,审计队伍素质的高低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法制建设还不完善,审计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对进入审计机关的人员严格把关,以确保全体专业人员达到履行其职责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二是建立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针对审计工作需要,系统的、有计划的组织高层次业务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三是建立审计人员待遇与专业知识水平挂钩的制度。

2 努力转变思想观念,自觉增强化解审计风险意识

审计人员应具有一种客观辩证的哲学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具体地融于审计活动中,用正确、科学的知识论和方法论提高审计人员客观准确分析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地处理好审计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与矛盾,做好审计工作。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审计机关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及其损失。要认识到审计风险既是自身的职业风险,也会对审计人员自身形成政治风险。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冲破传统审计思路的束缚,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并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审计风险,自觉形成防范审计风险的思想意识。

3 努力规范审计行为,扎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提高审计质量是防范和减少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就要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标准、审计质量责任、审计质量检查、考评等制度体系。在信息化条件下,将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化、审计过错责任追究化,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包括:针对不同的审计阶段,建立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审计日记、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草案、审计信息发布和总结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流程,设置质量控制点,使审计质量监督更加规范有效;通过对审计机关外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检查来达到对审计质量责任的控制;建立审计项目质量为考核指标的导向制度,使审计人员逐步强化审计质量的意识;建立审计质量考核机制,监督检查审计项目质量,考评和追究审计责任,切实起到控制审计质量的作用。

4 积极强化内部管理,努力提高审计部门管理水平

建立审计部门质量监督体系,不仅包括加强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行业的执业监督的作用,还包括加强事务所的内部质量管理。在事务所内建立一套严密科学的质量标准、质量控制制度,并得到切实的执行,以保证审计人员按照规定的专业标准执业,达到质量控制要求,从各环节上控制审计风险。针对国家审计机关除了要建立健全强有力地内部约束机制外,还要不断完善和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以达到减少和规避审计风险的目的。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审计机关可按照机关管理的控制环节运用信息技术,对审计机关辅助办公系统(OA)进行完善,内容涵盖财务管理、文书管理、机关事务管理、审计业务管理、考核体系管理、人事管理、政务管理等各个方面,规范机关基础管理,避免管理工作的随意性,保证审计机关管理高质、高效。

5 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努力降低审计风险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审计工作的需要,当前计算机已同现代管理方法相融合,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明显地强化了工作手段,应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开展审计势在必行。审计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审计。首先要普及,并逐步的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其次,要开发设计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并在一些项目审计中进行试点,再经修改完善,提出需求,再推广使用。以审计方法的高科技含量达到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审计风险管理,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

综上所述,审计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相当风险的职业,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其所面临的风险因素更加复杂,风险存在于整个审计活动中,可以控制,却不能完全消除,因此,这要求审计人员要不断调整自我,并在调整中开发风险分析和防范方法,加强风险理论研究,深化审计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遏制风险的目地,才能更好地为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韩道琴,王淑晶.浅谈审计风险形成的主客观因素及防范.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No.01.

[2]邓芙蓉.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北方经贸.2010 No.03.

[3]吕博.论审计风险[J].宁夏审计.2000,(2).

[4]傅卫民.浅谈审计风险的防范[N].中国审计报.2000年.

审计风险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审计风险;风险控制

相对于传统金融行业,互联网金融由于门槛低、交易方式便捷及交易成本低等优势,满足了许多个人投资者及小微企业等对金融理财服务的多元化需求,因此它在我国能够快速发展。但目前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乱象丛生,平台质量良莠不齐。从2013年下半年以来,许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倒闭、跑路及其他丑闻事件的发生等情况都说明了加强监管的必要性。而审计是我国监管体系的组成部分,在监管活动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互联网金融审计,它应与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相关监管部门以及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内控制度一样发挥自身的独特作用。而由于互联网金融的特殊性,在开展互联网金融审计时,审计机构与审计人员都面临着很大的审计风险。鉴于此,本文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引入到互联网金融审计风险的研究中,是非常值得探讨的,并且具有很深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将系统论、战略管理论等运用到审计实践中,是审计模式的创新,也是未来各个国家审计发展的一种趋势。当前在许多国家的审计实践中,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已经得到了很多的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的许多学者和专家们也逐渐重视研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并推动它在我国审计实务中的运用。

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位会计学教授,W.Robert Knechel,他认为由于现代企业的经济业务变得复杂,对应的审计环境也变得复杂,传统的审计方法、手段这时候已经难以发现企业的资产缺失等问题,而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却是解决这些问题有效的一种手段。

在我国,刘金星(2009)提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进行职业的判断,并评价相关的风险控制;进而确定出剩余风险,并执行追加的审计测试程序,从而将剩余性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谢志华,崔学刚(2006)则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审计的观念,或者说它是一种审计的战略性定位;而不是指一种具体的审计方法。

总的来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它是以企业的风险为导向,审计人员根据对企业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以此确定接下来应该采取的审计程序,以获取所需要的审计证据。而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却是以企业的内控为导向,根据内控测试的评价结果,从而采取相应的实质性测试程序。

二、互联网金融的审计风险

本文中所运用的审计风险计量模型为中国财政部2006年所颁布的注册会计师新准则中规定的模型(与IAASB发布的审计风险模型相同),该审计风险的计量模型是: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一)重大错报风险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主要指的是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财务报表在被审计前就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在对互联网金融进行审计时,审计人员应先根据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从整体上把握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而判断该企业重大错报风险的水平。

1. 互联网金融行业环境风险

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环境所带来的风险。从内部来看,互联网金融企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拖,自身的发展对技术的要求很高,并且产品的运作环节比较复杂。从外部来看,当前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也会使互联网金融企业大起大落。许多互联网金融企业其实发展很不稳定,在市场上存续时间很短,比如P2P网贷,截至2015年9月底,P2P网贷出现问题的平台累计达到1031家(其中仅今年增加的就有663家)。按所有的平台数量3448家来看算的话,相当于每三家网贷平台,就存在一个有问题的平台。

2.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息技术性风险

互联网金融企业依托信息系统运行,计算机信息技术渗入到了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生产流程、运营管理流程以及财务信息系统等各个方面,信息系统在很短的时间就会处理、生成大量的数据。因此它对现代信息技术高度依赖,由此导致了互联网金融特有的信息技术风险,具体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

(1)信息安全风险。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数据及信息每时每刻,都以极大的速度传播着,这就造成互联网金融在信息安全风险方面具有破坏性很强、影响广泛等特征。按以往的情况分析,主要是由于信息泄密及系统遭到病毒入侵导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信息安全性风险。虽然互联网金融企业一般都会采取各种手段对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以确保信息安全、完整。但如果技术遭到黑客攻击等原因被破解了或泄密所致,都会给企业及其客户带来严重的后果。

(2)操作风险。对互联网金融企业来说,都存在由于企业工作人员或投资客户操作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风险。例如,许多居心不良的平台在网络上发布一些虚假投资产品,往往收益率特别大,诱导客户登陆这些网站购买理财产品,从而获取客户的信息甚至盗窃客户的资金。不管是何种操作不当,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给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

3. 法律监管风险

由于我国互联网金融起步的时间较短,因此现有的关于互联网金融的法律还不完善,监管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互联网金融监管的主体不明确,力度不够。虽然央行在2015年7月份公布了《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但它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只是一个框架性的指导,比较宽泛,监管部门还没有出台具体的、针对各种模式的监管细则。这就会让一些道德品质差、居心不良的经营者利用相关监管政策存在的空白或漏洞,从而粉饰企业财务报表,造成企业重大错报风险比较大。

4. 互联网金融企业内控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

互联网金融企业自身内控的健全、有效,在一定程度上,对它经营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一般来说,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可以维护企业资金安全和完整,并且它还能有效的防范企业面临的经营风险。如果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不是健全有效的,将会给审计的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

(二)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是指当某一认定存在着错报并且该项错报单独或者说连同其他的错报是重大的,而审计人员却没有发现的可能性。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引入互联网金融审计中,就需要审计人员对互联网金融的审计风险具有很高的识别、评价能力,最终把风险降到可接受的水平。

1. 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

与传统得手工审计相对比,现在的互联网金融的审计风险,它多出了很多新的特点,比如说审计风险的隐蔽性较,还有可控性较差及破坏性大等很多特点。审计人员必须对互联网金融的风险有足够的重视,才能针对这些风险采取恰当的审计测试程序,从而更好的完成审计工作,实现审计目标。

2. 审计人员的素质要求

互联网金融审计是一项综合性审计,相对于传统的审计来说,它需要的知识面更广,采取的审计方法更先进。它要求人员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经营模式、风险控制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及知识更新比较快,当前的审计人员在知识结构上很难满足互联网金融审计的需求。另外,由于与互联网金融审计有关的审计准则不完善,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缺少相应的审计依据,由此也带来了一定的检查风险。

三、互联网金融审计风险的防控措施

(一)加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内控的测试

审计人员要充分运用询问、观察、利用计算机开展辅助审计等多种审计方法,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内控制度进行有效的测试,检查其中的风险控制系统是否有效、是否存在薄弱环节、人员的操作是否恰当等。此外,审计人员还可以利用企业内部审计的资源,必要时获取他们对企业自身风险的评价资料,从而减少自己的工作。

(二)实施以现代风险为导向的审计程序

在开展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审计时,审计人员自身应具备足够的风险意识。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经营风险的评估、测试上,分析风险形成的原因,从而采取恰当的测试程序。具体来讲,审计人员首先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相关信息和资料,并结合整个行业的政策经济环境,来判断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审计风险因素,并对风险因素进行初步的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而确定接下来用什么样的测试来获取所需要的证据,从而执行相应的审计测试程序工作;并且审计人员还要重点对一些高风险的领域开展测试程序,从而提高审计的效率性、效果性。

(三)完善互联网金融善监管细则和相关法律

相对于传统金融业严格的监管体系来说,互联网金融由于出现的时间较短,因此面临着“监管滞后”和法律不完善的问题。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者钻法律的空白、踩着监管的红线,走在法律的边缘。对于政府而言,要促使有关监管部门明确各种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主体,尽快出台相应的监管细则以及加强保障互联网金融投资者的权益。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行业的自律显得尤为重要,而且需要尽快出台针对各种模式的行业规范。对于互联网金融审计来说,相关的立法机构要完善与互联网金融审计相关的审计准则,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时有法可依,从而提高审计的质量并确保审计人员自身的权益。

(四)提高互联网金融审计人员的素质

为了进一步满足对互联网金融审计的需求,必须对现有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体系进行全面提升、拓展。审计机构应加强对相关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开展审计工作能力的培训;审计人员自身要多关注互联网金融,多参加有关互联网金融的讲座;学校等教育组织在审计课程的设置中增加有关互联网金融审计的知识和案例;社会上一些审计职业考试,如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审计教材中也可以多增加有关互联网金融审计的内容等。此外,开展互联网金融审计时,必要时可以借助其他相关的专业人士,如风险控制有关的专家、信息系统审计方面的专家、公司治理专家等,让实施审计工作队伍的专业结构更合理化,从而使审计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

四、结论

在国家支持金融创新的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由于入行门槛低、交易方式便捷等原因得到快速发展,但同时由于身存在时间较短,许多模式发展还不成熟、行业监管不到位、经营者道德品质差等原因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为了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及保障投资者的权益,互联网金融审计也应发挥监管的作用。本文把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理念引入到互联网金融审计风险的研究中,促使相关审计人员能够确立风险的意识,重点针对一些互联网金融企业中高风险的领域开展审计测试程序,从而把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实现审计的目标,最终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咏梅,吴建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发展及运用研究[J].审计研究,2005(06).

[2]刘金星.风险导向审计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2009(04).

[3]谢志华,崔学刚.风险导向审计:机理与运用[J].会计研究,2006(07).

[4]申俊玲.基于模式创新的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其在我国应用[J].财会通讯,2012(03).

[5]方琦.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互联网金融审计初探[J].财经界,2015(09).

[6]占如冰.互联网金融审计的挑战与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02).

(作者单位: 南京审计大学)

审计风险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随着国内经济形式不断发展,在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对外部审计的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态势较好。但是在展开审计工作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审计风险,所以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加强对审计风险的控制研究。会计师事务所也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能够快速发展必须加强控制审计风险,但是少数会计师事务所在控制审计风险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加大研究力度,有效控制审计风险。

关键词:会计师事务所 审计风险 研究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以及特点

(一)审计风险含义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包括委托审计的企业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中有漏报、错报的问题,若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过程中未能及时找出这些问题,则导致审计结果受到影响。审计风险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固有风险,二是审查过程中的风险,三是控制层面的风险。固有风险指的是会计事务所在经营管理方面的风险,审查过程中的风险是指应被检查出的风险却未能被检查出,审查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会计师事务所造成的[1]。

(二)审计风险特点

审计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外部审计的企业单位存在的风险以及审计工作中的失误都是致使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审计风险存在于审计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会计师事务所需要通过有效对策进行解决防范。审计风险大部分都是人为因素造成,比如审计委托方谎报财务数据、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都可以通过相应的对策进行解决,因此审计风险是可控的。审计风险具有一定的潜在性,不同风险也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少数审计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和专业能力不足

进行审计工作过程中存在多种干扰因素,影响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及正确性。会计师事务所的少数审计人员风险控制意识不足,给审计工作带来极大的损害。审计工作环节较多且琐碎,审计人员不具备风险方法意识,使一些潜在的审计风险不能被发现,给会计师事务所以及委托企业单位的发展都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展开审计工作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审计人员,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影响较大,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为了减少经营成本选择降低审计人员的薪酬,导致人员流失情况严重。另外,还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一味重视人才引进,但是缺乏有效的培训,使新入职的审计人员对当前的审计知识了解不充分[2]。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还需要掌握与审计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行业发展。

(二)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不合理

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正处于发展阶段,在组织形式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条例,会计师事务所一般都是合伙制或者有限责任制。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都采用的是有限责任制形式,有限责任制对社会公信力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导致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增加,影响事务所的审计工作,不利于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

(三)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不强

社会企业或事业单位通常选择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外部审计工作,两者之间是委托与被委托关系。业务委托往往都伴随着经济交易,进而也带来一定的风险问题,审计工作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最终的审计报告可信程度不高,尤其是成立时间较短、在业内名气较低的会计师事务所面对的这种风险问题较多。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竞争逐渐激烈,大多数会计师事务所往往通过降低费用、简化审计过程的方法吸引更多客户,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名誉极为不利,同样也会使整个行业的发展受到损害,严重破坏市场秩序,影响行业稳定发展。

(四)风险评估存在问题

会计师事务所与委托单位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会计师事务所能够准确获得委托单位企业的各项数据信息,但是委托单位企业并不熟悉会计师事务所的运行机制。会计师事务所内部不能有效实现信息交流,信息存在滞后性,使审计工作的出错概率增加,会计师事务所存在较大的风险评估漏洞。

三、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升审计人员风险控制意识,强化专业能力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增强风险意识,在展开审计工作过程中要深入分析风险的形成原因,准确预测风险,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带来的影响。会计师事务所需要针对审计人员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的情况展开培训,强化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控制意识。会计师事务所内可以定期开展座谈会,通过交流探讨深化审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3]。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针对性培训,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在事务所内部定期组织专业能力强且经验丰富的会计师,与专业能力相对较弱的会计师进行交流,全面提升会计师事务所员工的专业水平。除培训专业能力之外,还需要对审计人员加强职业道德培训,提升其职业道德修养,确保审计工作的开展符合规范。

(二)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

国内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形式应该适当的参考借鉴国外优秀事务所,采用合伙制的组织形式,能够保证会计师事务所的快速发展。结合当前的发展形势,运用合伙制组织形式,是会计师事务所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审计人员必须根据自身事务所的审计特点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会计师事务所选择组织形式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将有限责任制与合伙制结合,使合伙制更加完善,有效避免审计风险。

(三)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会计师事务所应该适当扩展业务范围,通过这种方式增加事务所的资金来源,减少会计师事务所与客户之间的利益牵扯。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管理,合理调整审计人员的薪资福利,通过丰厚的福利待遇招揽更多优秀人才。加大对新入职员工的培训教育,在让其适应工作的同时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改进事务所的工作氛围。重视员工的思想变化,树立正确的企业文化,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保证员工在工作时能有一定的规范约束,减少工作失误的概率。政府相关机构需要对新建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严格的考核审查,针对其业务能力、名誉情况进行综合考核,确定其都能满足标准后进行审批通过。同时,政府需要对监管体系进行完善改进,防止与审计相关的法律条例出现纰漏。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生违规行为的员工要进行严惩,提升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四)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

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审计工作中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评估,借此预测风险的发生概率,并且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发生概率,确保审计工作能够正常進行。会计师事务所在对委托企业单位展开审计工作前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以及积累的相关经验选择合理且正确的审计方法,详细制定审计方案,保证审计工作的精细化,要及时与委托企业单位进行交流联系,防止发生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不仅需要与委托企业单位进行沟通,还需要加强事务所内的沟通交流,使审计工作过程透明公开。会计师事务所需要让委托企业单位详细了解自身的运行机制,加强信息沟通。事务所内部需要建设快速的信息交流平台,保证审计人员的信息交流畅通,确保信息的时效性。

四、结束语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并且审计风险可以通过有效措施进行控制。会计师事务所需要改进审计管理,提升会计事物所工作的独立性,加强对员工专业能力以及职业道德修养的考核,确保审计工作的合理性以及规范性,保证审计结果可以促进委托企业单位的发展。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仍然需要国家法律政策的支持,会计师事务所要将审计过程透明公开,保证委托企业单位能够了解审计全过程。会计师事务所要接受内部、政府、委托单位的监督,有效避免审计风险,确保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严格符合相关规范。

参考文献:

[1]郭春光. 河南大汇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管理问题的调查分析[J]. 经贸实践, 2019(02):236.

[2]杜丽. 基于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管理行为影响的研究[J].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209(12):181-182.

[3]贾佳.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研究——以福建金森并购连城兰花为例[J]. 北方经贸, 2019(8).

审计风险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本文首先阐述了我国注册会计审计风险的现状,然后分析了注册会计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审计风险防范的对策:一是增加审计程序、二是顾客选择、三是建立危险意识严格遵守职业规范、四是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务实加强审计风险的微观控制并提供自己的微薄之力。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关于注册会计师风险等方面的问题也越来越完善。我国注册会计师的发展也是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出现了很多会计师审计面临的一些风险问题,并减少这样的风险发生,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我国注册会计审计风险现状分析概述

(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概述

关于审计风险的重要性,IAS第25号定期定义“导入和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风险管理和管理不足。这些都是相关的财务信息,是“风险”的财产,有谁不注意就不太合适。有三个控制因素,最主要的风险是确定领导层的冒险性。在下面的情况下,您可以在账户中对报表进行存查或者查到空白处在这一点上,它是不同的。风险仅发生在预算类别或交易或其他类别。预算和事务,但没有足够的控制。反作用的风险是可能的,而不是一个单一的控制,一个党或交易,或跳过的情况下,預算或交易类别或其他帐户或交易类别,高优先级或通行证,导致实质性审计无法发现的重大违规或遗漏。

(二)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问题表现

1.注册会计师素质较低

审核员的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两种。这两个因素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是风险控制的重要变量。注册会计师应该认真评估,一般来说,通过考试的人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2.企业内部制度局限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导致数据收集上的错误和某些企业可能存在的欺诈行为。因此,企业中的会计报表如果不准确,注册会计师的报表与实际不同,这样提出的审计意见一定也是不同的,从而导致复核风险显著增加。

3.审计行业制度不完善

审计行业对审计风险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我国会计公司的管理体制和不正当竞争对审计行业的负面影响。当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普遍的存在一种现象,那就是低价竞争,高价回扣。在一些行政部门的参与下,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不平等竞争的恶劣环境。

三、审计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增加审计程序,降低内在风险

审计公司知道公司的会计机构可以移存经营风险,应根据监查机关的迁移计划降低预想的危险水平。需要经验丰富的检察员来进行选择,确保有效的程序。对于监查程序和监查业务文件,三个层面建立严格制度,减少风险,确保总体失效危险,合理降低。

(二)顾客选择

评委必须通过管制和防范风险进行有效的解雇者选择。顾客的品质是面对登记会计师剪刀试验的重要因素。正确的客户选择是防止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为了了解顾客意图的品质,顾客的精神成果,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可能性。

(三)建立危险意识,严格遵守职业规范

审查风险可以被识别,估计,评估,控制。虽然不能准确确认风险何时发生的结果,但审理师。防范风险概念是确定了适当的风险概念,强化风险意识。许多内部和外部事务对我们来说,危险意识不足会导致一定的风险,我们在监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法律。

(四)建立危险保障机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师行业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会计师监查失败事例正在增加。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界限风险越来越严重,目前我们会计公司的会计公司对风险进行了禁止出题。但由于企业的规模不同,在经济补偿过程中他们无法承受领先的补偿。因此,有必要建立风险保险制度。

(五)加强审计风险的微观控制

企业要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和风险责任制度,并且实行高度的否决权制度。注册会计师注册制度和法定审计师否决权制度,从质量和风险因素入手,引入不同的定期评价。提高各级审计质量的方法和奖惩。审计风险是由于审计人员不了解委托的实体以及行业的生产和活动,这就需要对资产进行专业化和分组。

四、结语

风险是包罗万象的。它与公司的整个生命周期共存。从公司成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都伴随着风险,这是每个公司和注册会计师都必须面对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目前,审计风险保险制度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是在一些城市进行试点。因此,要加快对审计风险与保险制度的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要想发展得更好,就一定要加强对会计的审计风险的建设,从而更好的防范风险。(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

审计风险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本文从内审机关的角度,结合实际工作,针对内审机关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了降低和防范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联合审计 风险分析 风险防范

随着国家对气象事业的投入不断增长,工程项目不断增加,给气象部门内部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们尝试联合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事务所)开展审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在审计实施过程中由于事务所的内部治理差异、审计专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参差不齐、审计方法本身的局限性、被审计单位审计环境和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以及评价标准的不完善等原因,联合审计也面临诸多风险,如何防范、减少和控制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联合审计风险分析

(一)从选择事务所分析风险

联合事务所参与气象部门内审工作,能有效整合审计资源,弥补内审人员的不足,但是在确定事务所和审计人员方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1.事务所内部治理的差异。在现实社会中,事务所的整体素质、对风险的认知、对审计质量的控制极不平衡。部分事务所在承接业务时基本不对被审计单位进行考查,也不考虑自身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风险,一味以低价承揽业务,特别是中小型事务所在这些方面表现更为明显。而过低的审计收费使得中介机构要么缩短审计时间简化审计程序,要么委派低素质的审计人员,审计风险也就由此产生。

2.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的差异。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审计报告质量,优秀的审计人员应当具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准确的专业判断力,也意味着高收费。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审计报告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事务所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参差不齐,对于气象部门的风险普遍认识不足。

3.气象部门自身选择范围的限制。由于气象部门规模小,机构少,很多大型事务所根本不愿意承接联合审计业务,因此供选择的基本都是中小型事务所,而这些事务所的执业水平和能力与大型事务所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同时在这些事务所中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熟悉气象行业特点和经济活动的审计人员非常匮乏,导致专业胜任能力不足。

(二)从联合审计现场管理分析风险

审计现场管理是审计质量的基础,科学的现场管理是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通过几年的联合审计实践发现,尽管我们非常重视审计现场管理,也采取了相应措施进行规范,但是由于仍然存在一些不科学、不规范的地方并由此带来现场管理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审计目标内涵理解不透。由于联合审计的特殊性,一般情况下,审计目标和审计方案都是由内审机关确定,然后传达给事务所及审计人员,这造成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对审计项目的行业背景、急需解决的问题和目前面临的困惑等背景资料了解不透,对审计方案要求重点关注和调查的事项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由于社会审计的特点,他们往往只重视与财务相关的资料,基本集中在会计凭证、明细账、总账等会计资料上,而对与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有关的重大事项的决策过程、国家宏观政策的落实情况、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政策法规有待完善的地方等关注不够,审计停留在表面和浅层次,无法发现深层次的问题。

2.现场职责不明确。由于审计组成员既有内审机关的审计人员也有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审计组成员之间的审计方法、手段以及对审计证据的理解都存在差异,互相之间并不了解,无法扬长避短,分工存在不合理,各自为政,时常形成谁都有责任,谁都不负责任的情况,在审计过程中遇到技术难题或各方意见相左时,部分事务所审计人员往往采取消极应对、回避矛盾的方法,在需要做出专业判断时往往疏于作为,存在“反正有内审机关把关”的心理,加大了审计风险。

3.现场复核不到位。现场复核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时间和审计成本的限制,现场复核往往流于形式,审计证据的真实性、适当性和充分性不能保证。

(三)从联合审计结果分析风险

内审机关联合事务所开展审计,内审机关既是组织者、管理者又是参与者,许多基础性工作、技术性工作是事务所审计人员完成的,如果他们采用了不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或错误地判断了某一审计事项,并由此作出了与事实不相符合的审计结论,在审计报告阶段将很难发现,由于审计结果最终由内审机关出具,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审计风险都是由内审机关来承担,事务所即使在报告阶段发现审计证据不足或错误,一般情况下他们也不会主动提出追加审计程序,这种信息的不对称客观上导致审计风险难以预测。这对内审机关而言,将承担更大的审计风险。同时对于事务所而言审计报告一经作出,审计过程即告结束,但内审机关还得依据审计报告作出整改通知和审计处理决定。这些由审计报告错误产生的后续风险都将由内审计机关承担无疑更进一步加大了审计风险。

二、联合审计风险防范

(一)着力培育事务所降低审计风险

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中介组织得到了迅猛发展,会计师事务所日渐增多,尤其是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因其灵活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成立时间较晚,规模小,人数少,易受到大所的排挤,发展较为困难,因此他们愿意为气象部门这样的“小业务”服务,这为我们培育事务所提供了机遇和更多的选择机会。在选择时,我们应该优先选择那些执业质量过硬、治理机制科学、发展势头良好的事务所,并有意识的选择那些有实力、讲诚信并愿意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事务所。在合作中,内审机关应该有意识的帮助事务所提高执业质量,完善治理机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优秀事务所更多合作机会和更优厚的审计经费。同时,我们还应该帮助事务所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风险意识,向他们介绍气象部门行业特点,以往的内审情况及经验教训,让他们了解气象业务,熟悉内审的目标,组建一支既有技术又有道德且熟悉气象部门特点的高素质审计人员队伍,从而降低联合审计风险。

(二)强化事务所责任分担审计风险

内审机关在联合事务所审计前应同事务所认真协商,分析风险,按照公平原则和风险收益对等原则签订联合审计协议,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强化事务所及审计人员违背约定程序和违反职业道德所承担的经济、法律责任,对事务所及审计人员形成足够压力,促使其主动追求高质量,最大限度避免审计风险。科学合理的协议能够使内审机关既能依法履行职责又能让事务所认清责任,严格执业,从而分担审计风险。

(三)充分发挥内审机关主导作用控制审计风险

内审机关联合事务所开展审计,应当充分体现内审机关与事务所的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内审机关的主导作用,保证审计风险可控。

1.内审机关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做好审前调查,设计好审计实施方案并与事务所进行广泛沟通,明确任务。首先,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利用熟悉行业管理政策、业务程序、经营活动和人事状况,熟悉单位的组织文化、业务过程和风险控制方面的优势,对被审计单位的有关情况进行充分的审前调查,做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力争审计实施方案科学、合理、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审计的内容和步骤要有较强的操作性。其次,要与事务所审计人员进行广泛的沟通和交流,对于人员构成和分工要明确,对各个具体审计事项的难易程度、复杂程度要心中有数,合理分配工作量,尽量发挥每个成员的特长,有效地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审计的重点和程序要讲清、讲透,体现内审机关的意图。

2.内审机关必须科学安排审计时间,控制审计进度,根据审计情况,适时调整审计方案和计划。在现场审计中,内审机关要统筹安排各审计事项的审计时间,控制审计进度并对可能追加的程序留出足够的时间,同时要防止遗漏审计事项以使现场审计在整体上服从项目的总体安排。

3.内审机关应当加强质量监控减少风险。首先,建立现场信息沟通机制,审计组成员之间信息共享,特别是重要事项要及时汇报,内审机关要集思广益,必要时应请示领导,找出最佳的应对措施,降低审计风险。其次,内审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审计复核制度,重点关注审计中带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审核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并确定是否需要延伸审计。

(四)建立内审机关独立复核制度控制风险

在审计报告出具前,内审机关安排审计组成员以外的具有较高水平和权限的人员独立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客观检查审计证据是否充分,审计结论是否正确,为审计质量把好最后一道关。

(五)建立考核激励机制降低审计风险

为了进一步提高联合审计的水平,保证审计质量,内审机关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促进事务所加强内部自身管理,提高业务质量,防范风险。内审机关在保证审计费用、审计时间及注册会计师的独立性基础上应结合审计现场监控和被审计单位反馈情况,评价事务所及参审人员执业水平,对于审计质量高的应给予适当奖励并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对于审计质量差的应中止合作关系。

(六)努力提高内审机关人员业务素质

内审机关及人员作为联合审计的组织者、领导者和参与者自身素质和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审计项目质量和水平。打铁还需自身硬,内审机关及人员只有自身具备专业胜任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和风险意识才能主导联合审计组的工作,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综上所述,联合审计风险是内审机关必须面对和无法回避的现实,虽然我们不能消除审计风险及由此带来的损失,但是只要我们理性地分析其利弊,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内审机关的主导作用,加强监控和自身能力建设,不断总结经验,相信联合审计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美华.浅议中介机构参与政府投资审计[J].工业审计与会计,2010,(1).

2.朱旭隆.审计机关聘请中介机构参与投资审计的研究[J].建筑经济,2011,(1).

3.吴娟,关岩.如何完善审计现场管理[J].中国审计,2010,(7).

审计风险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在探讨审计风险涵义的基础上,对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CPA)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审计环境的影响、审计技术的局限性、审计内容的复杂性、审计人员素质和事务所管理等是构成审计风险的主要成因。为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从行业管理,会计事务所及其注册会计师自身建设以及其他方面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审计风险,以保障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研究

1 前言

1980年12月23日,财政部颁布了《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标志着着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正式恢复,自此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大体上经过了1980年至1986年的起步、1986年至1988年的创业和1988年至今的稳定发展三个不同时期。在二十几年间,中国会计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社会对审计的期望越高,使得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也越来越大。

世纪之初,安然轰然倒塌,连带着安达信的一齐毁灭,震惊了世界,也起了人们对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关注。四年的时间己悄然逝去,社会和经济环境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当年被判定为有罪的“安达信”被戏剧性地平反,“欧版安然”意大利帕马拉特案件又浮出水面,国际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模型有了新的修订,我国出台了新的法律法规对注册会计师的行为进行规范。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下,注册会计师所面临的审计风险和几年前的也有了很大不同。因此,立足现在,探析审计风险的定义,结合国情,分析目前造成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各方面原因,借鉴国外,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控制措施,对于我国注册会计师在执业过程中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2 审计风险的含义

审计是一种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由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可变性,审计活动几乎都是在某种程度的不确定状态下进行的。审计人员无时无刻不处在潜在的职业风险当中,一有疏忽,这种潜在的风险就会转化为现实的损失。然而,审计风险在现实中是不可能消除的,审计人员随时面临着赔偿或诉讼的可能。

对于审计风险的概念,国内外许多学者进行了积极的探讨,但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结论并不完全一致。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 2006 年公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中对审计风险定义为:所谓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这里对审计风险的阐述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注册会计师认为公允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即已经证实的会计报表实际上并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或以被审计单位或审查范围中显示的特征表明其中存在着重要错误而未被注册会计师察觉的可能性;二是注册会计师认为的错误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是公允的。它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3 审计风险的类型

3.1 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是指由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管理体制变化等外部原因造成的、事务所自身无法抗拒的风险。主要包括体制风险和规模风险。

3.2 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事务所内部管理体制的创立与运作所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客户维护风险、 市场开拓风险、收支运用风险和员工管理风险。

3.3 职业风险

职业风险是指事务所执行某一项业务无意或有意即过失或舞弊而留下的隐患,日后通过报表使用者或行业检查而发现并受到处理给事务所带来的可能损失。主要包括鉴证风险和道德风险。

4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如何规避降低审计风险,一直是行业困扰的问题,笔者认为从以下环节着手:

4.1 提高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和管理能力

注册会计师方面,如果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就会造成审计方法混乱,影响审计质量,又制约审计工作效率,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应做到“ 三个结合”,一是定期培训与自学结合,二是理论研究与实践结合,三是应用法规文件时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同时应当树立和强化风险意识,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建立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审计业务,严格依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以确保业务质量。事务所要在独立、客观、公正、严谨、廉洁、保密的原则下务必使自已的工作既保证质量又提高效率。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须加强内部管理,特别要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事务所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结合事务 所的实际,制定、完善和不断落实审计工作程序和质量控制制度,规范审计工作底稿,认真执行复核制度,加强执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总之要与时俱进,提高执业能力,管理能力,从而减少执业风险。

4.2 完善我国目前现有审计相关法律规定

①财政部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和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尽量协调

为使我国目前有关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的规定更完善,以保护注册会计师的权益。协调《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证券法》《刑法》等法律规定对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不同规定,尽量使之趋同。确定“重大过失”“故意”等认定标准。要在强化法制环境的同时,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如目前未对被出具保留意见、拒绝发表意见及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上市公司做出任何处理,这是不利于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应尽快建立健全上市公司的退出机制,并加强对于会计作假的打击力度。

②注册会计师合理承担刑事责任

为使注册会计师合理承担刑事责任,对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在损失绝对数额的基础上增加相对比例数,损失的相对比例数应考虑被审计单位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等数据。

4.3 大力加强行业宣传和行业监管,树立严格执业的观念

中注协应强调按《独立审计准则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进行审计的重要性,加强注册会计师法律意识,同时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严格检查,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逐步建立事务所执业报备制度,利用行业信息网络,对事务所执业情况实施监管,加强各级协会监管机构建设,组建强有力的日常监管队伍;严肃监管法制,修订完善现行的年检办法和制度,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对行业质量实行监督,最终形成严密的政府、行业、社会监督网络。

4.4 实行过错推定制规避审计风险

实行过错推定,受害人只需证明注册会计师出具报告与实际情况不符,并给自己造成损失,便可要求注册会计师承担赔偿责任。此时,注册会计师必须证明自己出具报告的工作程序符合执业准则规定,即主观上无过错,否则便推定其有过错。对注册会计师适用过错推定,一方面免除社会公众的举证责任而有利于公众;另一方面又承认CPA举证反驳的效力,使没有过错的,CPA有机会免除责任,从而有效的维护注册会计师和社会公众双方合法权利,因此这一方法符合现行法律更为公允和灵活的需要。

4.5 建立风险保障机制

注册会计师即使有内部机制的约束,并严格执行审计标准,恪尽职守,但其审计行为很难绝对避免出现风险和引起法律诉讼。因此,通过提取风险基金、购买责任保险,尽管不能免除受到法律诉讼,但一旦出现风险,诉讼失败,就可以及时地补偿并避免会计师事务所当期的重大损失,不然可能大伤元气,一蹶不振,对注会行业信心也是一种打击。保障机制会解决后顾之忧,总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CPA事业要取得发展权,事务所要争得生存权,就必须谨慎地对待审计风险,认真及时地加以防范。

4.6 加强事务所审计程序内部监管,完善审计管理制度

在承接业务时,必须慎重地选择被审计单位。一是要选择正直的被审计单位。如果被审计单位对客户、职工、政府部门或其他方面的诚信度很差,则蒙骗注册会计师的可能性也很大。二是对陷入财务和法律困境的被审计单位要尤为注意。要进行风险评估,要判断自己可接受的风险。当风险超过了事务所的承受能力时,应拒绝接受委托。强化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严格执行各环节的审计工作规范,能够减少审计风险。

5 结束语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审计风险的形成既客观地存在于审计关系内部,又与现实的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降低审计风险,不但需要注册会计师自身强化风险意识,提高执业水平,同时也需要社会为其创造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不能只要求注册会计师保持绝对的独立性,而没有相应的社会和法制环境。审计风险的规避和防范需要全社会的关注、理解与支持,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方能出成效,所以本文从多个角度提出了防范与规避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措施。

参考文献:

[1]胡春元.审计风险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21-128

[2]徐政旦,胡元春.论民间审计风险[J].审计研究资料,45-48

[3]文硕.世界审计史[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96-105

[4]徐经长,孙征.审计风险与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6):21-24

[5]高伟.风选导向审计与独立审计准则的运用.审计研究.2004,(3)

[6]刘晓丽,审计行业专门化与审计质量 [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

上一篇:测绘专业论文范文下一篇:经济学年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