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的财务报告范文

2023-09-18

审计的财务报告范文第1篇

一、如何读懂一份财务报表

一份数字堆积的财务报表,反映了企业经营运作中的诸多问。只有读得懂财务报表,我们才能真正了解企业以前、现在和未来的发展状况,能够准确分析企业目前存在的困难,并决定是否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企业所面临的难题,更重要的是可以预测经营决策将会给企业带来何种财务上的影响。

财务报表对非财务专业人很神秘,但是,台湾知名歌星万沙浪先生,曾以一曲《风从哪里来》风靡海内外,若将这首歌的歌词稍微更动,把“风”字改成“钱”字,就变成说明财务报表的好口诀:“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有谁能告诉我,钱从哪里来?”前两句歌词指的是资产负债表,它的目的是陈述组织资金的来源及用途。后两句歌词是指其他三份财务报表,目的都在于解释企业财务资源或股东权益的变动。

企业现金流关呼企业生存,利润关呼企业的发展!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主要通过财务报表体现出来,看懂财务报表是企业领袖的必备素养, 每个企业至少有四张财务报表,依序说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股东权益变动表等四大报表的基本概念,并进一步讨论它们在企业管理上的应用。且看本书简明扼要、提纲挈领提升读者功力:

1、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它描述的是在某一特定时点,企业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的关系。简单地说,资产负债表建立在以下的恒等式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恒等式关系要求企业同时掌握资金的来源(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与资金的用途(如何把资金分配在各种资产上)。资产负债表是了解企业财务结构最重要的利器。

2、现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s):它解释某特定期间内,组织的现金如何因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及筹资活动发生变化。现金流量表可以弥补利润表在衡量企业绩效时面临的盲点,以另一个角度检视企业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表是评估企业能否持续存活及竞争的最核心工具。

3.损益表

又称为利润表,是用来解释企业的利润是如何产生,记载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收入、成本费用和非经营性的损益,从中可以看出企业产生的净利润(或净亏损)。损益表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有助于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判断企业价值,并预测企业未来盈利变化的趋。

4、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Statement of Stockholders’Equity):它解释某一特定期间内,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如何因经营的盈亏(净利或净损)、现金股利的发放等经济活动而发生变化。它是说明管理阶层是否公平对待股东的最重要信息。

每个中层都要练就一身高强的管理武功,而财务报表可以协助经理人锻炼出“五大神功”。这五大神功分别是:

1.坚持正派武功的不变心法:——财务报表的核心价值是实践“课责性”。

2.活用财务报表分析的两个方法:财务报表是利用“呈现事实”及“解释变化”这两种方法,不断地拆解会计数字来找出管理的问题。

3 、确实掌握企业的三种活动:财务报表最大的威力,是系统地呈现企业有关经营( operating )、投资( investing )与筹资( financing )这三种活动,并说明这些活动间的互动关系。

4、深刻了解四份财务报表透露的经营及竞争讯息:任何企业活动都可以汇整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与“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变动表”四份财务报表。

5、加强领导者必备的五项管理修炼:根据麻省理工学院著名的“斯隆领导模型”( Sloan Leadership Model ),领袖必须具有形成愿景( visioning )、分析现况( analyzing )、协调利益( relating )、尝试创新( inventing )及激励赋能( enabling )五项核心能力。

二、基本财务知识 1现金结算

国家对于现金结算具有严格的管理规定,明确要求不准坐支现金(已收抵付)、必须要钱账分离。根据《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允许现金支付范围仅限于:支付给职工个人的工资和各种工资性质的津贴及福利费、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按规定发放给个人的各种奖金、支付给各种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费用、个人收购农副产品和其他物资的货款、出差人员必须随身携带的差旅费以及现金支付限额(1,000元)以下的零星支出,除此之外,不可以进行现金结算。

2银行存款

对于银行存款我们,分为支票结算和汇款:对于支票结算,应明确日期(不能收远期或过期支票)、金额、不能涂改,另外收到支票≠收到账款。在收支票时需要核对印鉴,即是否齐全、完整、清晰,抬头是否正确,日期、金额、抬头是否顶格。对于汇款,单位可以撤销当天汇款,银行盖章≠款项已经汇出。如果填错汇款资料,无论是有意或无意,该汇款均无效。

3.发票及增值税

发票通常分为销售商品发票(即增值税发票,其中普通发票不可抵扣,专用发票可以抵扣)、运费发票、服务业发票、其他业务收入发票以及财政收据,以上均可以作为合法报销凭证

发票开具时不得涂改,项目填写齐全,要加盖发票专用章,不得开具虚假发票。

4.所得税 我们国家的所得税分为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其中企业所得税是税前利润(调整后的利润总额)× 所得税税率(25%)。

个人所得税指个人一切所得都应按规定交税,包括工资薪金所得、劳务报酬所得、偶然所得等11项内容。其中工资薪金所得是指综合费用扣除3500元,递增交纳,体现了多得多贡献的原则。对于偶然所得(如彩票等),起征点1万元,只有超过1万元才按20%的比例交纳。

三、财务问题关乎单位的发展大计

事实上,会计数字只是结果,管理活动才是组织创造价值的原因。关乎投资、筹资与经营,这三种活动的关系十分密切,成功的经营活动可能代表企业目前业务仍有广阔的投资空间,也会使得股东或银行乐于继续提供融资。因此,用治国安邦形容不为过。

汉高祖刘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创业家”,他创业成功的关键是“用对的人”。关于自己何以成功,刘邦作了个精辟无比的分析:“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

1 、策略规划活动(以张良为代表):企业的策略规划,具体表现在财务报表上的是投资活动( investing activities )。投资活动决定企业未来能否成功,正确的投资能使企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创造更高的市场价值;不正确的投资不仅会造成短命王朝,甚至会使“股王”沦落为“毛股”。所谓的投资活动,不只是指把钱用在哪里的决策,也包括把错误投资收回来的决策( divest )。

2 、后勤支持活动(以萧何为代表):后勤支持活动具体表现在财务报表上是筹资活动( financing activities ),也就是资金流。现代企业的“粮道”就是资金流。资金充足流畅,经营或投资活动就能可攻可守,员工及股东才能人心安定。

3 、市场占有活动(以韩信为代表):市场占有活动具体表现在财务报表上是经营活动( operating activities )。经营活动决定企业短期的成功,它的重点是营收及获利的持续增长,以及能由顾客顺利地收取现金。

审计的财务报告范文第2篇

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商业银行和地方银行在这几年里主导着中国银行业。中国建设银行成立于1954年10月1日,是股份制商业银行, 是国有五大商业银行之一。中国建设银行主要经营领域包括公司银行业务、个人银行业务和资金业务,中国内地设有分支机构14121家,在香港,台湾,墨尔本等地设有分行,拥有建信基金、建信租赁、建信信托、建信人寿、中德住房储蓄银行、建行亚洲、建行伦敦、建行俄罗斯、建行迪拜、建银国际等多家子公司,为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中国建设银行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与多个大型企业集团及中国经济战略性行业的主导企业保持银行业务联系,营销网络覆盖全国的主要地区,于2013年6月末,市值为1,767 亿美元,居全球上市银行第五位。贵阳银行成立于1997年4月,是一家总行设在贵阳市的大型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目前在贵阳、成都、遵义、铜仁、毕节、凯里、都匀等地设有34个省内外分支机构、100个营业网点,员工3000余人。截止2012年12月31日,全行总资产达1048亿元,各项存款达872亿元,各项贷款达467亿元。其存款规模和市场份额在贵阳市银行业中排名前3位,连续多年被评为贵州省纳税50强企业。2011年,在《银行家》发布的“2011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中,贵阳银行综合排名在全国200多家同等规模城市商业银行中位居第一。2012年,获中国金融研究院、中国金融网“2012中国城市金口碑服务银行”推荐。尽管现阶段银行业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稳定常态化的发展趋势,但是金融大案、不良资产的增加仍在发生,这无疑暴露出银行经营中存在着大量的不安全因素。本报告就银行的操作风险、信贷风险、市场风险方面浅析银行内部控制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措施和方案。通过对内部控制的研究,从而认识到只有完善银行的内部控制,才能有效的防范各种风险,才能让银行业更平稳上升的运行。

目录

绪论

银行内部控制的概述

2.1

内部控制的概念

2.2

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2.3

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

商业银行与地方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3.1

国内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3.2

国外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4

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4.1

操作风险内部控制

4.2

操作风险的类型

4.3

信贷风险内部控制

4.4

信贷风险的类型

4.5

市场风险内部控制

4.6

市场风险的类型 5

形成风险的原因分析

5.1

操作风险的原因

5.2

信贷风险的原因

5.3

市场风险的原因

银行内部控制的改进建议

6.1

改进操作风险

6.2

改进信贷风险控制机制

6.3

完善市场风险控制的方法 7

结束语

绪论

金融就是对现有资源进行重新整合之后,实现价值的等效流通。在金本位时代,黄金是世人公认的最好价值代表。金,指的是金子,融,最早指固体融化变成液体,也有融通的意思,所以,金融就是将黄金融化分开交易流通,即价值的流通。如今黄金已很大程度上被更易流通的纸币、电子货币等所取代,但是黄金作为价值的流通并没有变。离开了价值流通,金融就成为“一潭死水”,价值就无法转换。价值无法转换,经济就无法运转。同许多其它学科一样,金融学的本质是研究探索金融的客观规律,然而由于人类进入金融社会的时间还非常短,因此人类仍处在金融洪荒时代,距发现金融规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因如此,金融危机频发。

金融机构通常区分为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欧洲中央银行将金融稳定看作金融机构的稳定、主要是银行的稳定,或者可以理解为金融体系中主要和绝大部分的金融机构经营稳健而不影响市场信心。金融不稳定往往以金融中介的脆弱性或资产价格的异常波动为表现,这也正是监控金融稳定状况的主要依据。更重要的是商业银行早已发展成为包罗万象的“万能银行”,对一个国家的金融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的稳定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年来,国际金融领域的风险不断的显示出来,且有愈演愈强烈的趋势,严重威胁着金融业的安全发展。目前,银行的经营风险也在逐步的转变,从业人员的欺诈和越权而产生的造作风险,决策者缺乏管理理念造成的管理风险,以及市场变动来的汇率风险等,这些风险的产生,只是人们关注内部控制带来的防范体系。因此,加强银行内部管理方面问题的研究,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的长效机制,尽快实现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于维护我国金融体系安全运行、实现既定的目标和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都是至关重要的。

银行内部控制的概述

2.1内部控制的概念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方面。一般来说,企业资金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可以分为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1)事前防范。首先,企业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内控规章制度,包括《企业财务管理办法》、《企业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资金计划管理办法》、《企业资金授权审批管理办法》等一些与资金管理相关的制度。在企业的资金管理过程中,要合理设置职能部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各司其职,建立财务控制和职能分离体系。充分考虑不兼容职务和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各部门、各岗位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格局。另外企业还应当建立严格的审批手续,授权批准制度,以减少某些不必要的开支。明确审批人对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2)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主要体现在保障货币资金安全性、完整性、合法性和效益性资金安全性控制。其范围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应收应付票据的控制。主要方法有:账实盘点控制、库存限额控制、实物隔离控制等。(3)事后监督。 在资金管理过程中,除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环节之外,资金的事后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2.2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02年4月颁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定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把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分解为操作性目标、信息性目标和合规性目标。操作性目标不只针对经营活动,而且包括其他各种活动,强调各种活动的效果和效率。信息性目标包括管理信息,明确要求实现财务和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合规性目标也即遵从性目标,要求商业银行遵从现行法律和规章制度。商业银行应在相关职能和层次上建立并保持内部控制目标。内部控制目标应符合内部控制政策,并体现对持续改进的要求。在建立和评审内部控制目标时,应考虑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和其他要求,以及技术、财务、经营和风险相关方等因素,尤其应考虑监管部门的内部控制指标要求。内部控制目标应可测量。有条件时,目标应用指标予以量化。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规定,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全面性。银行的内部控制不是只针对某一方面进行的,而应当渗透到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岗位和人员。不能留有死角和空白,要做到无所不控。

(二)审慎性。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都应当体现“内部优先”的要求。

(三)有效性。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真正落到实处,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

(四)独立性。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立和执行部门,并有直接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2.3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风险

银行办理业务或内部管理出了差错,必须做出补偿或赔偿;法律文书有漏洞,被人钻了空子;内部人员监守自盗,外部人员欺诈得手;电子系统硬件软件发生故障,网络遭到黑客侵袭;通信、电力中断;地震、水灾、火灾、恐怖袭击;等等,所有这些,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这一类的银行风险,被统称为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从广义上理解包括:制定和实施信贷政策,建立和健全内部授权授信制度,制定、贯彻和执行信贷操作程序,以及建立信贷风险监测和控制机制等诸多相互协调、制约的制度系统及其对制度执行效果的监督系统。狭义上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仅指贷款发放前的调查工作、贷款存续期间的管理工作以及贷款出现风险后的监督、控制和处理工作。本文采纳狭义的商业银行信贷管理概念,在分析当前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试图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实际操作对策。

商业银行市场风险是指因市场价格 - 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而使银行表内和表外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市场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市场风险可以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包括黄金)、股票价格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分别是指由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和商品价格的不利变动所带来的风险。利率风险按照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重新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基准风险和期权性风险。前款所称商品是指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某些实物产品,如农产品、矿产品(包括石油)和贵金属(不包括黄金)等。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是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风险的全过程。市场风险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将市场风险控制在商业银行可以承受的合理范围内,实现经风险调整收益率的最大化。商业银行应当充分识别、准确计量、持续监测和适当控制所有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确保在合理的市场风险水平之下安全、稳健经营。商业银行所承担的市场风险水平应当与其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相匹配。为了确保有效实施市场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应当将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与全行的战略规划、业务决策和财务预算等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机结合。

商业银行与地方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3.1国内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内部控制由于受目标管理的影响,普遍采用了内容控制的方式,过度地强调目标的实现与控制,忽视了规范化建设,结果造成了短期有效之后的长期失效或低效,并因内部控制机构的设置、控制活动的实施以及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大大增加了管理成本。因此,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低效的原因,是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基础,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内部控制的条件尚不够成熟

内部控制是一定的组织发展到一定程度提高管理水平的一种自然要求,它有许多基本条件的限制,主要包括:技术状况、管理水平、人员素质、组织文化、经营规模以及运营效率等,它们必须要达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有效。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受传统管理方式的影响,以及长期的国家统管或干涉,致使资本运营效率十分低下。目前我国银行业正在商业化改造过程中,市场营销的观念尚不够成熟,特别是严重的富余人员、臃肿的组织机构以及低下的工作效率,使得内部控制的效果大大低于这些问题所产生的费用超支,而使得内部控制必然产生低效。因此,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应随着控制环境的改善和条件成熟而逐步完善。

(二)忽视内部控制模式建设

内部控制是规范组织整体行为,提高整体管理效率和水平的一种管理方式,它的核心是构建一个有效的控制模式来规范和指导人们的控制行为和结果。商业银行传统的内部控制多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打补丁控制方式,缺乏整体的控制思想和控制框架,主要采用目标控制的方法,以控制具体管理活动的内容为目的,过多地强调结果,不能够注重内部控制的环境建设和过程建设,不能把内部控制要素与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模式来实现有效的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管理者的控制观念,致使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活动长期在非规范的环境下低效运行。

(三)传统的目标管理与控制框架产生矛盾降低了内部控制效果

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来看,产生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与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来约束管理者和业务人员的行为。商业银行在实施内部控制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受传统目标管理的影响,过度重视内部控制目标的分解以及控制结果的考核与奖惩,这就促进了内部控制人员舞弊的动机与行为。当内部控制目标实现与要素控制的要求产生冲突时,由于利益驱动的原因会使得管理者和业务人员为实现预期内部控制目标而不择手段,从而严重破坏内部控制的规范化建设,使控制活动常常失效,导致内部控制风险的产生。

(四)内容控制的模式必然导致内部控制的失效或低效

我国传统的内部控制制度,把具体的经济业务作为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把实现与控制预期目标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控制过程中将控制目标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通过定期的考核与评价检查内部控制的效果,这种以内容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方式与COSO报告的要素式控制方式存在着根本的不同。要素式内部控制模式把环境和过程的规范化建设作为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把构建内部控制模式作为内部控制的核心,注重的是长期控制目标的实现。相比之下可以看出,内容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方式虽有利于短期控制目标的实现,却忽视了内部控制环境和过程的规范化建设,失去了内部控制长期有效的动因。因此,最终必然会导致长期控制目标的失效。

(五)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标准和规范的控制程序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活动与西方国家相比起步比较晚,再加上多年来实施内容式控制模式,忽视要素式内部控制模式建设,存在着严重缺乏业务执行标准和综合评价标准的现象,管理标准也多以规章制度为主,缺乏控制标准,而且内部控制程序也因缺乏要素控制的要求表现出明显的不规范。根据COSO报告的要求,内部控制是以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标准为基础的规范化管理方式,以检查与评价管理者以及业务人员执行控制标准、修正与完善内部控制标准为重点,通过控制标准的制定、执行、修正与完善来规范人们的控制行为,通过人们行为的规范来实现控制目标。我国传统的内部控制方式因控制标准的不完善和控制程序的不规范,使内部控制不可能实现程序化的优化运行,也就必然会导致内部控制的失效和低效。

(六)内部控制的测试与评价系统不完备

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商业银行必须要及时进行内部控制的健全性测试、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以及综合评价,根据测试的结果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提高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现行的内部控制采用内容控制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存在忽视或缺乏内部控制的测试评价系统的现象,使得商业银行现有的内部控制系统低效或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控制目标考核评价系统,以完成预期目标为中心,主要考核和评价控制目标的完成程度,属于刚性控制,长期的刚性目标控制必然会导致控制活动的失效,这就是目标控制的短期行为。

3.2国外银行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

美洲银行拥有一套运行良好的组织架构与管理模式。首先从整体架构看,除了上述四大块核心业务外,美洲银行还设有技术、风险、战略规划、人事、市场营销、产品开发与质量、财务等7个支持部门。部门与职责的划分以业务为单元,各个业务单元实行垂直管理。

其次,美洲银行在总行之下的每个层面上,并不存在一个全面集中管理的机构,而是由各个业务单位或团队根据情况进行各自的设置,彼此并不是相互隶属而是合作关系。比如,被称为商店的美洲银行一线网点向上隶属于个人与小企业单元,即零售业务单元。

再次,美洲银行的各级管理团队精干高效。各层管理团队的负责人不设副手,或者说,其副手直接就是下属各团队的负责人。“六西格玛管理模式”最初只是一种产品质量控制程序,如今已经演变为一套系统的业务改进方法体系,旨在持续改进企业业务流程,实现客户满意。美洲银行用此办法来改善成本、服务、销售乃至合并整合的各个方面和所有环节。从2001年开始的3 年间,通过节约开支和增加营业收入,美洲银行的利润增长了数十亿美元,而且客户满意度迅猛提升。“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在美洲银行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效益。

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4.1操作风险内部控制

在不少金融机构中,操作风险导致的损失已经明显大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因此,国际金融界和监管组织开始致力于操作风险管理技术、方法和组织框架的探索与构建,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是,从国内银行业情况来看,对操作风险的认识和管理还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次,监管当局关注的焦点一直定位在信用风险领域,监管资源过分倾斜于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以至于银行操作风险近些年呈持续上升趋势。

因此,关注操作风险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不可回避的话题,操作风险是当前银行业风险管理的重中之重,银行职员操作权归属不清是操作风险产生的根源,整合IT平台清晰界定操作权是国有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4.2操作风险的类型 (1)内部欺诈

有机构内部人员参与的诈骗、盗用资产、违犯法律以及公司的规章制度的行为。例如内部人员虚报头寸、内部人员偷盗和在职职员的账上进行内部交易等。 (2)外部欺诈

第三方的诈骗、盗用资产、违犯法律的行为。例如伪造、计算机黑客入侵等。 (3)风险事件

由于不履行合同,或者不符合劳动健康、安全法规所引起的赔偿要求。 (4)客户、产品以及商业行为引起的事件

有意或无意造成的无法满足某一顾客的特定需求,或者是由于产品的性质、设计问题造成的失误。 (5)有形资产的损失

由于灾难性事件或其他事件引起的有形资产的损坏或损失。 (6)经营中断和系统出错

例如,软件或者硬件错误、通信问题以及设备老化。 (7)涉及执行、交割以及交易过程的

例如,交易失败、与合作伙伴的合作失败、交易数据输入错误、不完备的法律文件、未经批准访问客户账户,以及卖方纠纷等。 4.3信贷风险内部控制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防范,主要是不良信贷的防范。工商银行的信贷手册里有一段名言:“我们收取的利息再高,也难以弥补信贷本金的损失! ”中国2002年全面实行信贷五级分类制度,该制度按信贷的风险程度,将银行信贷资产分为五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不良信贷主要指次级、可疑和损失类信贷。银行信贷风险是指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在银行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实际收益结果与预期收益目标发生背离,有遭受资产损失的可能性。信贷风险是指借款企业因各种原因不能按时归还信贷本息而使银行资金遭受损失的可能性。银行信贷业务中占比重大的是信贷业务,信贷具有风险较高、收益突出的特点,对整个银行的经营举足轻重。因此,研究信贷风险意义重大。 4.4信贷风险的类型

(1)基础管理工作薄弱,信贷档案资料漏缺严重。主要表现为借款人和保证人的财务资料、贷款抵押凭证、贷后检查报告、催收通知书等资料的漏缺。信贷档案是银行发放、管理、收回贷款这一完整过程的记录,它的漏缺,尤其是有些法律文件不全,不仅对贷款的风险分析造成困难,也构成了依法收贷的障碍。 (2)没有严格执行贷款审贷分离制度。主要表现为:审贷分离机构设置迟缓;审贷分离机构流于形式,如信贷人员常常在贷款审批前已填好贷款合同、借据等法律文件和放款凭证,出现合同签订日期和贷款借据日期早于贷款审批日期,贷款金额和期限与审批金额和期限不同等现象。

(3)贷款“三查”制度不落实。主要表现为:一是贷前调查流于形式;二是贷中审查报送不严;三是贷后检查对贷款人贷款使用情况跟踪表面化,忽视对借款人贷后资信情况、抵押物、质押物的变化情况以及保证人经营情况和或有负债的变化进行跟踪调查。

(4)贷款经办人员法律知识薄弱,法律意识不强,贷款失去法律保护。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⑴保证人主体资格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⑵一些商业银行未对抵押物、质押物的合法性、有效性进行认真审查;⑶按照《担保法》规定必须办理抵押登记的,未按法律规定办理抵押登记,造成抵押行为无效;⑷变更主合同主要条款、延长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加重主债务人债务数额,未征得保证人书面同意,致使保证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⑸不能充分运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的规定,维护银行的依法收贷权。 4.5市场风险内部控制

市场风险实际上是由于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价格变化导致银行损失的风险。顾名思义,市场风险实际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市风险和商品价格风险四大部分。由于我国银行从事股票和商品业务有限,因此其市场风险主要表现为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整个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风险。由于利率是资金的机会成本,汇率、股票和商品的价格皆离不开利率;同时由于信贷关系是银行与其客户之间最重要的关系,因此利率风险是银行经营活动中面临的最主要风险。在我国,由于经济转型尚未完成,市场化程度仍有待提高,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刚刚起步,利率风险问题方才显露。虽然以存贷利率为标志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已经推进,但是目前我国基准利率市场化还没有开始,影响利率的市场因素仍不明朗,而且市场仍然没有有效的收益率曲线,利率风险将逐步成为我国金融业最主要的市场风险。 4.6市场风险的类型 (1)利率风险 基准风险也称为利率定价基础风险,也是一种重要的利率风险。在利息收入和利息支出所依据的基准利率变动不一致的情况下,虽然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的重新定价特征相似,但是因其现金流和收益的利差发生了变化,也会对银行的收益或内在经济价值产生不利的影响。 (2)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的不利变动而导致银行业务发生损失的风险。汇率风险一般因为银行从事以下活动而产生:一是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外汇交易服务或进行自营外汇交易活动(外汇交易不仅包括外汇即期交易,还包括外汇远期、期货、互换和期权等金融和约的买卖);而使商业银行从事的银行账户中的外币业务活动(如外币存款、贷款、债券投资、跨境投资等)。 (3)股票价格风险

股票价格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持有的股票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 (4)商品价格风险

商品价格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所持有的各类商品的价格发生不利变动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风险。这里的商品包括可以在二级市场上交易的某些实物产品,如农产品、矿产品(包括石油)和贵金属等。

形成风险的原因分析

5.1操作风险的原因

(1)操作风险内控理念缺失,目标设置不当

银行相当一些机构不能正确认识业务发展与内控管理的关系,只强调业务的拓展,忽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严格执行。下级为了局部利益,把主要精力用于本单位所承担的各项目标及临时性营销任务方面,甚至把加快发展与强化对立起来,为了完成目标,片面地把一笔业务以有没有风险和有没有损失作为决策的依据,以他行怎么做做参考,虽然不少行的机器风险显现,但破坏规矩,制度观念当然无存,内部控制机制失灵,埋下了严重的风险隐患。 (2)有章不循,操作风险控制制度形同虚设

理过程中部不讲制度,制度执行力差,不讲标准,不讲程序,有章不循,违规操作,部分柜员甚至有的高管人员在工作中执行制度意识淡薄,以操作习惯、人情、信任代替制度,满足于“习惯”做法。如重要岗位超期未轮岗,属于交流的管理人员超期不交流,该双人会同的却一个人独立操作,该定期更换的长期保持不变,该实行专任管理的没有落实专门人员,该实行岗位分离的却一人兼任等。 (3)运营环节薄弱

这是从建设银行具体业务流程方面考虑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技术缺失、电子平台的脆弱性、业务链不完善等。业务相关技术的欠缺会引起产品瑕疵或者工作人员因判断失误而采取不正确的交易策略,或者在紧张的交易环境中操作失误。银行业务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依存度越来越高,对支持业务运作的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硬件、电力、动力输送等配套环节的约束常常导致银行业务中断或系统失败,也构成了银行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银行业务的矿大及分工的专业化,业务的非主要环节往往容易受到忽视部门间的交流协调难度加大,业务链容易出现真空地带,进而引起操作风险的产生。 5.2信贷风险的原因

(1)思想认识不到位,防范意识不强。由于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导致银行风险防范意识薄弱。信贷人员工作作风不实,责任心不强。特别是实行客户经理制后,客户经理只一味的追求效益,不注重风险的防范。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把关不严。建行对额度较大的贷款,不与信贷员一起深入企业参与调查,了解企业经营情况,而是坐在办公室里听听汇报,在审批贷款时,不认真审查资料的合规性和数据的准确性,拿到材料只知履行签字手续,导致一些上报的材料很不规范。 (2)中国惯常的人情大过于事理的风俗习气导致了贷款审批时的不严格、不按程序审批等恶劣情形。

(3)银行常通过指标管理方式,将各项信贷资金、利润、费用等计划指标层层分解下达,基层行为完成计划指标,人为调整账务,自下而上编制虚假报表,为完成贷款考核指标,以借新还旧、不合理的贷款置换等手段掩饰不良贷款状况。 5.3市场风险的原因

由于市场风险对于银行来讲史变幻莫测,存在很多的不可控因素,市场价格的变动、汇率的变动、利率的变动,都不是单单某一家银行所能决定的。正是由于市场的不可控性,银行对市场风险控制并没有做出更多的努力,虽然规定市场风险测度的技术很全面,但没有具体在分支行落实,并且在对市场的管理控制方面存在很多的欠缺,现阶段很多银行没有设立专门人员对市场风险进行评估、预测和分析。

银行内部控制的改进建议

6.1改进操作风险

(1)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我国商业银行要建立规范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制度,设立独立董事,构建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行长经营层之间的权力划分和权力制衡有效结构,通过高级管理层权力制衡,抑制“内部人”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

(2)按照“机构扁平化、业务垂直化”的要求,推进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再造,从根本上解决操作风险的控制问题。 (3)改革考核考评办法。正确引导分支机构在调整结构和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提高经营效益,防止重规模轻效益。要合理确定任务指标,把风险及内控管理纳入考核体系,切实加强和改善银行审慎经营和管理,严防操作风险。不能制定容易引发偏离既定经营目标或违规经营的激励机制。 6.2改进信贷风险控制机制 (1)修订、完善各项信贷管理制度,保证各项制度之间的协调、配合和制约,确保各项信贷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首先,从制度上完善信贷档案管理。尽快制定、实施《信贷档案管理实施办法》,就信贷档案的收集、交接、检查进行明文规定,指派专人负责,并定期检查、考核执行情况。对企业财务资料虚假问题,可以考虑建立“四相符审核”和“财务报表审计失实责任赔偿制度”。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银行本身对借款企业的总账、明细账、原始凭证和重要实物进行核对,做到“四相符”;另一方面可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合同,委托事务所对银行贷款申请人的财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作为银行审批贷款的依据,并同时在合同中规定,如因其报告不实而致使贷款损失,注册会计师本人及其所在事务所负责全额赔偿银行因此而受到的损失。

(2)建立健全信贷专门管理机构,防止信贷权力的过分集中,实行信贷决策民主化、科学化。首先要真正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尽快将贷款的审查和批准权分别落实到不同的职能部门,明确贷款审查部门的工作范围、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规范贷款审批部门的工作制度、审批内容、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和审批责任。 6.3完善市场风险控制的方法

(1)在整个市场风险管理过程中,应以风险管理理论为灵魂。以风险管理部具体牵头,相关部门结合本行具体情况,确定要采取的市场管理指导原则和方针,为以后的具体工作确立参考依据。

(2)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管理处于核心地位,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非常重要。建议项目的实施情况直接由风险管理委员会监督,具体协调和领导可以由一位常务副行长负责,以保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能达到银行人、材、物等各方面的最佳配合和协作。

(3)市场风险管理的结果涉及银行的各个部门的经营,所以,重视项目后期维护也是非常必要的。建议由系统的使用部门牵头,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人员出席,各个相关部门定期就市场情况和风险管理情况进行交流。

结束语

审计的财务报告范文第3篇

2、谈谈会计报表的审计问题

3、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审计问题探究

4、舞弊审计:审计的理性回归

5、区块链技术反舞弊审计理论研究

6、舞弊及舞弊审计的理论分析与现实思考

7、反舞弊审计五步法的应用

8、法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司法会计和舞弊审计比较

9、浅谈我国注册会计师舞弊审计准则及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10、基于舞弊导向的高风险客户识别及审计策略

11、浅谈我国上市公司管理舞弊审计问题

12、循序渐进推动公司治理审计

13、从利润舞弊到现金舞弊的机理揭示

14、上市公司会计报表舞弊及审计对策

15、内部控制与企业财务舞弊行为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16、中美舞弊审计准则异同研究

17、浅议如何结合当前内审形势提高审计效率

18、法务会计:基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探索

19、浅谈商业银行舞弊及反舞弊建设

20、提示审计风险,中注协约谈瑞华、立信

21、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

22、康芝药业财务舞弊案引发的思考

23、企业会计舞弊与审计对策探讨

24、从康芝药业财务造假案例看职业怀疑在关联方交易舞弊审计中的运用

25、法务会计的职业定位与能力规格研究

26、浅析企业的一项非常规内审工作

27、浅谈企业隐瞒收入的主要手段及防范企业隐瞒收入的措施

28、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审计风险识别与应对

29、基于审计视角非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治理

30、集团公司财务信息控制的博弈分析

31、对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应对财务舞弊审计风险的思考

32、基于区块链技术下上市企业舞弊审计的研究

33、加强对企业会计舞弊的审计

34、营业成本舞弊审计的程序、方法与案例

35、加强内部审计防范会计舞弊

36、风险导向下房产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完善措施

37、财务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

38、企业内部反舞弊审计的应用分析

39、审计职业怀疑的现状分析与提升策略

40、目前关于财务报表舞弊及其审计问题的思考

41、财务报表舞弊审计探析

42、浅析会计舞弊的成因及其防范

43、关于审计准则中关联方交易的思考

44、试论企业内部审计对财务舞弊的揭露及预警

45、我国企业财务舞弊审计对策研究

46、大数据时代财务舞弊审计方法的改变

47、对审计责任的理性认识

48、恒逸发展中的审计全覆盖

49、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舞弊的审计策略研究

审计的财务报告范文第4篇

1 农村审计工作的作用

1.1 摸清被审计村的资产家底,为村干部的工作业绩提供客观依据

通过农村审计,核实了集体资产的存量,清理了债权债务,解决了集体资金被长期拖欠、无偿使用等问题。特别是对村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其任期内的财务管理和相关经济活动,作出中肯的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予以揭示和提出改正意见,从而为村干部的工作业绩提供了客观依据。

1.2 有利于整治农村财务的混乱,推进农村财务公开

通过农村财务审计,对被审计对象的财经法纪的遵守和执行情况进行了监督,对审计出来的乱账、错账、不入账等问题采取边审边改的方法进行处理。并对不合格的财务人员建议给予撤换,同时督促制定完善村级财务制度。加强村财务监督小组的监督力度,理顺财务关系,为农村财务的公开和规范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农村审计可以提高农村财务的透明度,增强广大干群民主理财的意识。特别是对审计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进行处理,清除了某些村不敢公开、假公开的障碍。

1.3 提高村干部的财经法纪观念

通过农村审计,对财经法纪的遵守情况进行监督,对贪污舞弊,侵吞集体财产和其他违法乱纪行为的村干部进行教育和必要的惩戒。同时农村审计过程也是宣传相关财经法纪知识的过程,从而增强了村干部学习和遵守财经法纪的紧迫性和自觉性,提高了他们的财经法纪观念。

1.4 有效地化解干群矛盾,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

当前,导致农村信访的主因是反映财务不清、管理混乱。农村财务问题成了农村工作的敏感问

题,严重影响着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审计,对农村财务实行即时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理,给群众以明白,还干部以清白,消除了群众的种种疑虑,从而有效化解干群矛盾。同时通过农村审计,有利于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民主意识,完善民主议事制度,加强监督,双向沟通,以“群言堂”代替“一言堂”,从而有利于密切农村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2 影响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因素

2.1 农村审计队伍力量薄弱

一是农村财务审计人员数量不足,机构不健全,区、乡两级无专职的审计人员。以黄岩区为例,全区有556个村,19个乡镇街道,乡镇一级没有农村审计机构。区一级虽成立了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所,但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所与农村经营管理站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全部在岗人员只有6人,肩负着农村经营管理的“三大管理”和“三项指导”的工作任务,尽管农村财务审计也是其中的一项内容,但因目前农村经济呈多元化发展的势头迅猛,涉及农民负担监督和土地流转及财务体制改革等工作任务繁重,使农村审计工作方面往往有重点的对部分村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无法开展常规性农村财务收支审计。二是农村财务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有规范的操作程序,要求审计人员必须熟悉审计专业知识。以前农经工作人员对村级财务监督偏重于财务检查和清理,现在要进行财务审计,业务知识存在一定差距。

2.2 审计主体职能偏差

根据农业部的农村审计暂行规定,农村审计工作由县级以上农村经营管理部门承担,浙江省经管处是行政单位人员为公务员序列,而市县的农经机构则较混乱,有的为行政单位,有的属事业单位,黄岩区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在单位性质上属于事业单位,隶属于农业局,事业单位从法律意义上讲只能做事务性或业务性的工作,无行政执法权。审计职能的性质要求其机构有行政执法权,具有相对独立性。而机构性质归属的混乱导致了农村审计机构与其职能要求发生偏差。目前农村财务审计一般归类于内部审计,审计操作也基本以事后审计为主。审计过程中往往只停留于查清事实,出具审计意见书,很难对被审单位审计意见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对非党员村干部的经济责任,很难进行有效处理。审计力度远不及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

2.3 村级财务管理仍较混乱

黄岩区村级财务现在虽然已全面实行乡镇委托代理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制度,但村级财务仍然存在不规范现象。一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财务工作职责不分,有关会计资料分散在村长、书记、会计手里。有的村无出纳日记账,无村集体资产台账、档案,村干部人人都有现金控制权,村集体收入谁收谁支。二是项目支出繁多,无法准确核实。有的用款单位的支出仅凭自制的领款单作为项目支出,大量的白条使资金真正用于项目的可信度大打折扣。三是村级财务人员不稳定。受农村三年一次换届选举的影响,有的村存在“一朝天子一朝臣”的现象,使用自己信得过的人管理村级财务,频繁更换村级财务人员,让不懂账的人管账,他们在报账过程中不能准确地填写财务收支中资金来源性质、开支渠道,造成会计核算不准确,而且部分村因村换届造成财务人员变动后,由于前后任矛盾,被撤换者拒不交清相关的财务资料,造成村级财务资料不连贯,使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产生的审计风险不可避免。

3 加强农村财务审计的对策及建议

3.1 健全农村审计组织体系

一是完善农村财务审计机构,强化农村审计的政府职能,建立健全县、乡镇两级村级财务审计组织,明确县级农村审计部门的职责,统一规范其部门归属。各乡镇建立相应的农村财务审计小组,对本乡镇的村级财务开展经常性的三年一轮审。村级以村民主理财小组为依托,行使本村内部审计监督职能。二是要提高农村审计工作人员的素质,通过各种途径吸收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的人员,逐步提高农村审计队伍的专职化程度。另一方面要加强业务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现有审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政策理论水平。

3.2 要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审计制度

建立和完善农村审计制度是搞好农村审计工作的当务之急。一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农村审计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村委会组织法、村集体经济会计制度,增加对村干部违法违纪行为的认定、处罚等相关内容的硬性规定,明确对有经济责任问题的非党员干部的处置措施。二是各级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方面的规章,要以国家和各级有关政策法规为依据修订村级财务管理相关制度,制定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重点项目招投标、村级债权债务、农村财务管理责任追究等制度。三是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控制制度。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要依据上级的规定,根据本组织具体情况,建立货币资金、财产物资、债权债务等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四是建立农村审计评价体系,确立审计指标的评价标准,使审计部门对被审计单位或人作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如对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参照国家审计,在集体财务指标完成情况、资产保值增值情况、投资决策及其效果情况、发展能力状况、财经法规制度的执行情况等方面建立审计指标体系。

3.3 把握农村财务审计的重点

农村财务审计要确立由“惩治于既然”向“防患于未然”转变的工作思路,要结合当前实际,突出重点做好审计工作。一是围绕村账乡镇委托代理、会计集中核算搞好财务收支审计,要从村级收入来源入手,审查村级各项经济收入是否纳入代理中心统一核算,有无截留挪用和私设“小金库”、“账外账”等违规行为的发生,审查各村是否建立健全支出的预算和审批制度,各项支出的内容是否真实、合法,支出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二是围绕村干部监督,搞好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现“四个必审”,即干部离任必审、干部调整必审、任职三年必审、村级换届必审,逐步实现审计的事后监督为主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立体式监督转变,做到干部权力行使到哪里,审计监督就跟踪到哪里。三是围绕维护基层政权稳定,搞好重大事项决策审计,通过审查村集体资产出租和转让、征地补偿金发放、村公益事业兴建等群众关注的重大事项,客观公正地评价各项事件的执行情况。

3.4 要及时处理审计发现的问题

审计的财务报告范文第5篇

障体系的要求,其中指出,加强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推进社会保障卡应用,实现精确管理。这与医院当前正在推行的财务业务一体化的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系统密不可分。对于传统的手工审计技术,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实施,审计对象也日益发生变动,从而使得医院的发展需要与之适应。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将初步探讨医院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建设的相关问题。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当前,内部审计正逐渐参与信息化建设中的风险管理,该技术将使得衡量潜在的可货币化或因暴露对组织产生的不利影响成为可能。其必要性主要有如下方面:

1.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内部审计职能的要求。内部审计,是建立于组织内部、服务于管理部门的一种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活动,它既可用于对内部牵制制度的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又可用于对会计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合法、完整,对资产的安全、完整,对企业自身经营业绩、经营合规性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价,从而帮助组织目标的达成。上述定义表明,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涉及与组织价值和运营相关的活动。为获得组织目标的实现,内部审计必须精确的对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在医院的内部审计中,从单纯的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发展成为以效益审计等增值审计为重,其职能导向从监督向管理转变,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必将成为未来内部审计的核心。

2.医院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管理具有独特优势。由于内部审计处在医院的内部控制环境下,具有其特殊的地位。就医院管理风格、医院文化、会计核算和控制程序等方面,均非常熟悉,并了解各方面业务开展的流程和关键点。对于外部人员和软件开发商来说,内部审计人员还需要更加熟练的掌握医院流程和高风险领域。由于内部审计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它能够凭借“局外人”的身份对医院的经营活动给予客观评价,充分汲取经营方面的情况,从全局出发,而非单个部门视角对医院的经营给予评价,从而对经营的洞察能够更加清晰,确保医院经营活动的开展。

三、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1.观念认识不足。观念方面,涉及医院在其内部审计信息化过程中,往往受思想观念的束缚,认识不到位。对于该问题,就管理者而言,医院的主要任务或主要职能在于诊疗,从而使得内审工作并不关键。因此,内审的信息化也在某种程度上缺乏足够重视;与此同时,在实践中,沿袭传统操作途径的内审工作[论文网 ]人员为数不少,缺乏对新形势下的内审信息化理念的深刻意识,从而延缓了组织推进内审工作信息化的力度。

2.工作表面化。在一些企业的内审部门中,对信息化的概念缺乏深入认识,缺乏对信息化本质是数据信息共享和交换的理念,从而简单的将笔变成键盘,计算器变成计算机,这种缺乏效率的做法还导致一些医院在信息化工作中负担的加重,对于审计人员来说,需要将人工完成纸质账目和电子账目同步实施。这显然是对信息化高效原则的背离。

3.信息共享欠缺。在医院内审部门中,尽管计算机均已接入网络,但当前适用于医院内审的成熟软件比较欠缺。在审计流程上,各种信息存在离散的状态,审计人员的信息均位于不同的电脑上,难以有效实现管理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在审计实践中,涉及到上级主管部门和内部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审计报告也需要相关部门的传达或批复,但这些批复大多以纸质形式下达,其信息化的处理相对滞后,从而延缓审计速度,影响结果处理效率,增

加成本。

四、加强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为使审计工作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及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必须加快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的步伐。笔者认为应从如下方面加强工作:

1.提升内部审计信息化管理的理念认识。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各部门通过广泛的技术应用,将推动医院整体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调整了审计的范围和内容、方式手段。医院的各级领导及内审人员,要认识到医院内部审计的信息化管理是保证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适应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以及加强内部管理的客观需要,有利于促进医院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善。

2.提升审计资源的信息共享力度。通过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达到对财政、财务收支等各项经济活动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从财务审计上讲,通过建立联网审计的信息管理,能够节约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减少审计成本。通过审计资源的充分利用,实现审计信息的共享,以达到规范经营行为的目的。

3.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作为审计人员,应当突破对一般办公软件、文档处理、数字输入的掌握,加强对现代审计手段,借助计算机技术的使用,提供审计信息加工处理的结果,为决策和管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此,要加大培训工作力度,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并通过引进专业技术人才逐步优化人员结构,实现人员配置的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石玮,李龙,. 对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1,(3).

[2]罗珍,. 会计信息化对医院内部审计的影响[J]. 财经界(学术版),2009,(12).

[3]江涛,. 医院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管理[J]. 广东医学院学报,2008,(5).

审计的财务报告范文第6篇

一、高级财务造假的层次

简单来说, 造假根据其困难程度划分,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一) 信息流造假

篡改纸质信息, 就财务而言为只篡改或假造原始单据等纸质收据, 使会计信息本身存在虚假性。如修改票据收入、虚报利润, 这是一种最低水平的造假方式。

(二) 信息流+现金流造假

从字面理解, 就是在篡改账本数据的同时, 同时对金钱的控制也在进行, 形成假的资金循环链。例如, A公司将自有资金以虚购或其他方式转给B公司, 而B公司再以销售回款或其他名义将钱转回给A, 同时A再将钱以同样的形式转给C、D......由于渠道复杂, 核实步骤麻烦, 审计师难以一眼看出问题。因此针对此类问题, 需要审计师擦亮自己的双眼, 及时、精确的发现问题, 避免因自己失误、判断不及时而未发现造假现象。

(三) 信息流+现金流+物流融合造假

这是造假的最高层次, 即“三流合一”, 常表现在:各种原始票据和单据完整且真实可查、从采购到销售, 现金交易为真实存在、并且对应实物都真实存在。由于难度高, 目前, 使用这种造假方式的公司寥寥无几, 但是, 审计师仍旧不可忽视该类问题。

由于高级公司财务造假水平不断提升, 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审计水平。具有更高的审计能力、制定更为严格的审计策略来坚决打击财政造假行为, 维护社会的公平与人民群众的公正。

二、高级财务造假原因

各大公司对财务可以进行造假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例如会计制度的不完善、会计审计体系的缺陷、信息公开程度不够完善以及监管部门监督不及时不彻底等等原因, 使得公司有机会可以制造假账;而公司内部管理人员为了自身利益, 靠不正当手段谋取经济利益, 个人道德失责也是公司造假的根本原因。

三、针对高级财务造假的审计策略思考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 及时发现问题, 提出策略来规避风险则显得至关重要。

(一) 造假风险评估

在审计进行前要首先进行造假风险评估, 避免出现“避重就轻”的现象, 忽视重大的风险领域。“舞弊三角理论”——压力、机会以及借口, 当企业面临巨大压力、极具诱惑时容易造假应急, 很多公司往往会铤而走险;财务造假需要合适的条件, 如造假成本较低利益较大、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严谨等原因;企业舞弊者为了自己的造假行为合乎情理, 会找一定的理由, 来伪装自己的真实目的来欺骗他人......经过风险评估, 审计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判断企业是否可能会存在造假行为, 然后利用侦探手段进行审计。

(二) 深挖关联方

对已经爆出的财务造假案进行分析, 分析出高级财务造假都是多个企业之间共同交易完成的, 因此, 找出关联方、打破交易循环则尤为重要。但由于关联方的隐秘性以及交易过程的秘密化处理, 找出关联方审计对审计师来说较为困难。可以给出的较好效果的建议是: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被审计公司股东、法定代表人及其亲属的个人信息以及兼职信息, 以及业务往来关系进行分析查出关联方;追查进行大额资金收付关系的个人, 搞清其资金循环的真相;查询贷款间的担保信息, 也是一种有效的挖掘隐藏关联方的方法之一。

(三) 多和同行业竞争对手进行比对分析

高级财务造假问题的企业往往不会是垄断型企业。其行业有很多优秀的竞争对手, 可以通过与竞争对手的一些标准的比对判断该公司是否存在资金异常的现象, 比如:毛利率、市场占有率、收入增长率等等。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 应掌握更为广泛的指标数据, 来判断、决策从而着手于调查该公司是否存在财务造假问题。

(四) 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

当审计师能够更多地了解该企业工作的内部运行模式后, 便可以清楚地判断其业务造假水平可能出现漏洞的地方, 大大降低了管理家可能造假的机会。

(五) 严格审查现金流水

由于造假技术较高, 查实较困难, 因此许多企业均采用信息流+资金流造假的运行模式, 因此, 在审计的过程中, 要特别的关注资金的流水往来——确保现金单据真实有效、注意大额或频繁的现金交易、高度关注异常的银行单据、多笔流水进行对比总结规律......要严格仔细的审查资金的去与入的状况, 避免让企业有机可乘。

四、结语

高级财务造假这一现象明显的危害了广大职业人员以及广大群众的利益, 所以, 审计师应该要不断地提升自己对造假风险的判断力、不断地提升自身能力, 更及时的发现企业的财政问题, 不让企业在造假方面有机可乘, 同时要提高审计水平, 使人民群众、企业职员相信政府、社会, 体会到每个人该享受的公平与社会的严谨, 保证人民群众最为广大的利益。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 经济水平也得到了迅猛的提高, 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变化, 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便是经济市场发展迅速。但由于我国经济制度的不完善, 导致一些上市公司有机可乘, 出现了多起高级财务造假事件。由于审计失败, 审计师以及政府的工作能力受到了群众质疑。如何及时的判断造假财务并采取有效措施, 及时规避造假风险, 则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政审计,财务造假,审计策略

参考文献

[1] 李克亮.审计, 请让“黑天鹅”走开[J].财会月刊, 2015 (13) .

上一篇:教导处工作思路范文下一篇:冰心写的短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