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的防范控制论文

2022-04-22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审计风险的防范控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高度风险的行业,理应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防范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应优化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工作的各项社会环境,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管理,提高注册会计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同审计工作相适应的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文化水平,从而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

审计风险的防范控制论文 篇1:

浅析企业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摘 要:审计服务于企业,又约束限制企业。审计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审计又规范着企业的各项工作活动内容,与生俱来的担负着保障和提升企业经营成效质量的使命。企业的审计活动,由于企业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风险隐匿于审计过程以及各项审计事件中,对企业审计的整体目标有着负面的威胁和干扰。企业对这些风险应该进行分析、辨识,制定相应对策,进而保证审计的高质高效。

关键词:审计风险;企业行为;会计信息披露;会计信息失真

一、企业的审计风险与影响因素

(一) 企业审计风险的含义

随着国内企业发展模式逐渐的多样化,其财务活动的复杂性也越来越凸显,随之企业的审计风险的防控也愈加有难度。国际审计准则定义审计风险为:“审计风险是指企业中,明显包含关键偏差的会计报表信息,被企业审计专职人员给出了不恰当的意见的风险。”国内独立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定义为:“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存在严重漏洞或重大错误的财务报表,却在严格审计后,给出了不恰当审计建议。”因此,结合现代企业的发展形式,以及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发展现状,可以归纳审计风险为:“企业的审计风险,存在于企业审计活动的各个环节。审计过程中由于外部宏观政策、环境,以及内部微观方法、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一些容易被审计专职人员遗漏或者忽视的问题与事件,从而对企业的审计结果产生了影响和扰乱,得到了与企业事实相偏离的审计结论和意见的风险。”

(二)企业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

企业是一个由多种经济元素组成的复杂综合体。审计活动面临的各项环节和事项,都是企业的内部元素,审计本身也是企业结构和运转的组成元素。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组织的改革,审计逐渐成为企业战略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企业决策人员对审计结论具有绝对依赖性,同时审计工作本身也依赖于企业的发展。企业面临着审计的风险,审计自身也有多重挑战。审计工作是对多项会计结果的再次认定,因此审计风险的防控责任,不仅是由专职人员来承担,准确的说,企业审计风险的防控,是一个由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组成的体系。包括审计工作的环境,方法,技术,审计对象,审计操作者等,这些因素表现在不同的环节和方面影响着审计活动的效率和质量,从而左右了审计风险的高低。体系内部,企业行为和会计监管,会计方法技术等等,都决定着企业审计风险防控的程度。动态和反复是审计风险防控过程的特点,处理风险前,应该同时考虑风险所处于的步骤实体,影响审计结论的事项原有的方法或程序,是否需要进行改变,从而来消除风险。

二、企业审计风险的研究分析

(一)企业行为、会计信息披露与审计风险

随着全球经济圈的逐渐建立,国内经济也在加快步伐,上市已经成为国内众多公司企业的发展趋势。上市使企业的资产组成更加战略化,经济行为更加灵活化,也使其财务活动更加复杂化。企业实行战略化经营,出现不同的战略方案以及不同的经营预估成果,这些都要靠会计信息披露来衡量和掌控。企业行为越来越复杂,尤其是上市公司涉及投资股票和重组等,很多小动作以及行为,影响会计信息披露,滋生审计风险。

传统的会计系统建立在传统的企业环境和经营方式之下,对现代新型企业行为,尤其是上市公司,涉及到投资、股票和资产重组等,企业内部存在很违规动作和人为干扰事件。传统会计对此缺乏适应性,不能准确表达信息,从而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决策方向,以及项目的操作执行,进而造成了审计风险的产生。传统会计信息披露缺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会计统计信息的历史性缺陷,只体现过去已发生事实;2.会计信息覆盖面缺陷,没有涵盖企业其他非财务信息;3.会计信息滞后性缺陷,不能对新型企业行为做出反应。因此,在现代经济的形式下,应对由于新时代企业行为与旧时代会计处理方法之间存在偏差而产生的审计风险,应该加大防控措施。

(二)会计信息失真与审计风险

企业中会计信息的表现形式包括财务报表,汇总报告,以及其他附加说明等材料,信息传递给的对象为企业高层决策者,股东,生意合伙人或者其他相关需要参照财务信息的人员,传递给他们的内容为企业运营情况和资金资产状况。会计失真是行业历史中的诟病。会计信息失真从不同角度,表现出不同形式。从企业结构角度,分为流向失真和流量失真;从人员角度,分为无意失真和有意失真。无意失真,可能是人员操作过程中的疏忽,或者会计方式方法的选择错误,而导致的信息输入输出不一致,从而出现信息虚假。有意失真则是会计信息失真中比较严重的行为,往往是人员通过欺瞒、舞弊、伪造等手段,扭曲事实,篡改企业财务信息;也有因为领导高层意志的干涉和干预,传达给财务操作人员定向的命令或指示,造成会计信息的错误。

会计信息的失真导致错误信息的传递,随之带来的则是后续连续效应,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进而给企业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失和威胁。企业中审计职能部门以及专职人员,一定要加强重视。会计信息的可信程度与审计风险的高低成反比,同时专职人员的道德水平、职业素养也同样是反比例的影响着审计风险的大小。消除在当下经济发展形式下企业中由于会计可信度引发的审计风险,是企业审计风险防控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审计风险预防与控制的建议

(一)研究企业行为,深度理解掌控。

随着中国股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企业的运转面临的宏观环境不断变化,风险不断增加,同时企业作为审计的大环境,也处于不断发展转变的阶段,带来了审计风险的与日俱增。企业需要审计的规范监管,同时审计也需要建立在掌控企业全面信息的基础上。研究企业行为,深度分析,全面把控,从而调整相应会计披露的时效性和精准度,改善审计风险的防控,三者起到相辅相成,相互扶助,一并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的作用。

(二)实行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个种类,是专门针对会计信息的正确披露,财务流程对企业行为的监管,审计风险的降低和消除,而制定的一系列调控方案、执行流程及监管措施。内部会计控制保护企业资产完整安全,为审计工作提供绝对的便利条件,是所有企业实现高效运作,保护投资者权益的重要构成因素。风险管理和控制是内部控制五要素之一,一般采用事前预防,事中防控,事后奖惩三个环节,有效发挥综合防控的作用,保证审计顺利的开展,减少审计风险发生,防止风险发生后续效应。企业实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企业提高审计质量,提升审计效率,防止资源浪费,保护企业资产的保证条件。

(三)加大法制法规力度,加强规范、监督和惩罚

首先加强针对企业财务约束的法制建设,专注完善与国内政治与经济实情相符合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企业审计专职人员提供工作参照准则,以及法律约束和保护的政策条款。其次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监控要素的建设,使企业内部监督流程规范、及时,具有监管预警体系,防止人为造假欺诈等犯罪事件。同时和政府的审计、税务等监察机构合作,内外呼应,全面提高财管质量,预防审计风险。再次,改进相关监管法律中赔偿机制以及惩罚条款,保护企业资产,惩罚犯案人员。特别对人为故意造假、坑害企业利益,诈骗国家钱财者,绝不姑息,严厉打击,用法律的威严震慑,保障审计风险的防范。

(四)注重专职人员道德素养教育,加强组织队伍建设

企业在普法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养德。企业内部控制、财务体制、审计风险防控等一系列措施,最终还是要靠人来操作执行完成。因此提高人员的整体素质,重视加强组织队伍建设,是降低审计风险的必要条件。首先企业开展后续教育及专业知识培训,使专职员工理论结合国内实情,与时俱进,精益求精,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技术,丰富知识结构,提高自身专业化业务能力和国际化技术素质,从审计主体上降低审计风险的几率。其次,注重组织团队塑造,加强组织内部文化建设,树立尽忠职守,清正廉洁之风。做到企业各层级,知法守法,不越权,不干涉,尤其是对于涉及企业财务管理,坚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及谨慎性,保证审计的流程合法,结论公正,坚决维护审计的使命,降低审计风险。

(五)引入电子管理系统,科学创新设置财务系统

企业内部运用电子管理模式,将现代科学技术引入审计系统,改进其方法和手段,应用相关计算机技术,开发匹配程序软件,经过项目测试,修改完善,达到列入使用,推而广之。科学创新设置新型财务系统,提质提效,规避风险。一方面可以建立企业数据库信息平台,进行数据库管理,通过电子索引等方法,保证审计所需信息流通快捷准确,便于审计人员快速获得审核数据,提高审计效率。另一方面电子财务系统包含审查企业内部相关会计软件的功能,检查会计使用技术附件是否合法正规,从领域上,向前延伸了审计覆盖面,保证了审计的提早监控,同时消除数据资源方面的审计风险隐患。

审计工作依托在企业这样一个多元化综合体之下,肯定具有不可预测的多变性。审计工作涉及到企业很多板块、环节,以及相关人的利益利害关系,因此审计客体出现受企业行为,会计信息披露方式,以及会计信息失真等的影响,而产生的审计风险则是不可避免的。掌握审计风险的问题根源,从外部环境到内部技术,多角度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保证审计既得到约束规范,又受到保驾护航。净化企业血液,保证审计“主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使我国企业的审计事业充满正能量。

参考文献:

[1]张永国,叶忠明.审计学,首都经济贸易出版社,2002(02).

[2]贺丽萍,张秀岩.论国家审计风险防范控制,北方经贸,2004,(06).

[3]姜虹.企业行为、信息披露与审计风险控制,当代财经,2004,(05).

[4]曾令如.会计信息失真对策与审计风险防范,国际经贸探索,2004年,(20.04).

作者:刘海娜

审计风险的防范控制论文 篇2:

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摘要: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高度风险的行业,理应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防范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应优化注册会计师行业审计工作的各项社会环境,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管理,提高注册会计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提高同审计工作相适应的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文化水平,从而达到主动控制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审计风险;防范;控制

审计风险虽然是普遍客观存在的,但同时它还具有可控性,这就说明了,审计风险是可以通过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小甚至避免的。从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中可以知道,降低审计风险还要从其产生的原因入手,将其防范和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审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对维护审计秩序的正常运行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一)增强会计师事务所的独立性

具有本身的独立性才能够合法合理的开展审计工作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必备条件,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会计师事务所在展开任何一项审计任务之前,都应当充分、客观地对独立性进行评估与确认,思考能否该当承受该客户的委托进行审计工作。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必须是实实在在的毫无利害关系,其承担的是对整个社会大众的责任,这就决定了注册会计师必须与委托单位和其他组织之间保持超然的独立关系。因为在审计客户和审计机构之间存在着审计委员会,审计机构可以更好地保持独立性而不会受审计客户的直接影响,能够独立地开展审计业务,确保审计质量,控制审计风险。同时,必需严格按照审计准则要求对独立性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在审计过程中对审计工作各程序进行严格控制,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合规、内容完整、方法恰当,以此确保事务所及其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以防范审计风险。

(二)健全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制度

审计质量关系到会计师事务所的生存和长期发展,加强事务所质量控制的建设,也是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关键方法。关于审计质量控制制度的建设,首先事务所应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质量控制制度,把对质量的控制贯彻到事务所的方方面面,例如审计人员的薪酬不应与其完成的业务量相联系,而应把審计质量放在考核员工业绩的第一位。同时事务所应在内部形成重视质量的文化氛围,并通过信息传达和行动示范使质量控制制度在事务所内得到很好的落实。其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底稿应实行三级复核制度,以对审计质量做最后的把关。三级复核制度是保证业务质量和控制审计风险的重要工作,因此事务所应全面认真地执行该项制度,不可流于形式,仅仅以签字代替审核[1]。审计人员在具体审计过程中要处理审计风险和审计重要性、审计证据的关系,保持职业怀疑态度,执行严密完善的审计程序和办法,提升审计质量。

(三)完善审计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目前实务中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忽视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要求,有必要予以纠正和规范,以更好的控制审计风险。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在审计的每个阶段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不能只凭经验或者只是老客户就省略掉该程序;二是要做审计计划工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审计计划有助于审计人员关注重点审计领域,对审计项目组成员进行恰当的分工和指导监督,这对于控制审计风险和顺利完成审计任务具有重要意义;三是不可因为审计成本、时间和其它困难而满足于说服力不足的审计证据或省略掉必要的审计程序。审计不是照搬模式和版本,做表面功夫,而是要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重视审计风险的存在,通过完善审计程序和方法,把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

(四)加强对客户的甄别和判断

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不仅要从审计人员出发,而且在客户方面,也要加以甄别和判断。从现实的案例上来看,因错误的选择审计客户所造成的损失,特别是名誉受损,会对事务所陷入诉讼甚至是破产的境地。事务所应该选择诚实守信、正直的被审计单位,重点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盈利能力较好而存在财务支付困难的问题。另外,会计师事务所应该主动与前任注册会计师进行沟通,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变换会计师事务所的原因,看是否有购买审计意见的情况存在,谨慎考虑是否应该接受业务委托,以保护自身和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利益。对接受客户委托前的甄别和判断不仅只针对新客户,对于老客户如果存在重大变化和异常现象,应该从新评估其审计风险,并考虑是否还可以接受业务委托。

二、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预防和控制

高审计质量和低审计风险都是在审计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实现的,因而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审计工作的好坏。执行审计业务的项目组成员应该不仅要拥有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而且在职业道德方面要严格要求自己,不可违反独立性原则和客观、公正原则。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

当前的审计业务涉及到很多技术性知识,不光要求审计人员精通审计、会计、税务及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较强职业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在风险评估、计划和实施审计程序、收集审计证据和形成恰当的审计结论时,都会涉及到职业判断,因此具备较高的专业胜任能力也意味着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能够保持职业怀疑的态度和较高的风险意识。现代会计、审计等知识的快速更新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变化,要求审计人员要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自觉地养成更新专业知识、扩宽视野范围的习惯,同时会计师事务所和监管机构也要对事务所的资质和注册会计师的能力进行严格的审查,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培训和后续教育,以应对形势发展的需要,有效地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

(二)加强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教育

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与专业胜任能力的增强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要求审计人员遵守以下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诚信、客观公正、独立性、保密、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良好的职业行为。纵观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失败的案例,大都由于缺乏责任心和谨慎的工作态度,如“琼民源”案件是因为海南中华会计师事务所未对琼民源惊人的业绩增长保持应有的职业怀疑态度,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未对天津广厦审计业务进行应有的分析和函证程序,这些只要注册会计师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操守,是可以避免的。同时审计人员应该随时把发现的违反审计独立性原则的情况和事实,向项目组进行报告,严厉贯彻执行审计回避制度,使审计工作在良好的职业环境下进行,能够更好地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

三、加强审计工作监管力度

审计过工程的控制,可以说是控制审计质量的中心环节。强化监督在审计质量控制中的作用,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现行的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下,对会计师事务所承担监管职责的部门主要有注册会计师协会、财政、审计、税务以及证监会等。注册会计师协会作为一个行业自律组织,主要对注册会计师的任职资格和执业情况进行年度检查。监管机构应该在对注册会计师执业情况进行检查的基础上,还需要建立一套严密、完整、切实可行的检查监督力度,不应该将其作为一种随意性的而工作,要形成对全部事务所覆盖的定期检查以及同一互查制度。从其他监管机构来看,各监管机关应该对审计报告进行全面核查,不能够各自为政。就法律规定的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注册会计师的职业操守做出的规定要严格执行,并尽快的形成专门监督会计师事务所对公众公司信息披露事项的制度。(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王伟.试论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规避[J].企业导报,2011,(11):123.

[2]杨素娴.论注册会计师存在的审计风险与规避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3,(13):174-175

作者:高攀 关锐

审计风险的防范控制论文 篇3:

浅析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生产经营风险系数也随之上升。因此也更加凸显了财务管理与审计在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审计工作,其在企业发展中的风险难以避免或根治。本文将就企业财务审计风险的成因以及防范与控制进行分析以便于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制度相应措施,降低审计的风险系数,提高企业的经营目标。

【关键词】审计风险 防范 控制

一、 审计风险简述

所谓审计风险指的是审计师对含有重要错误的财务报表制定了一些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的风险,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早在1996年就公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其中就对审计风险作出了: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的定义。而《柯勒会计词典》把审计风险解释为:一是已鉴定的财务报表,实际上未能按公认会计原则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可能性;二是在被审计单位或审计范围中存在重要的错误,未被审计人员觉察的可能性。《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的观点是:审计风险是审计程序未能觉察出重大错误的风险。

虽然上述定义不尽相同但审计风险却大致有两方面构成:一是来自审计人员的主观错误,认为财务报表没有错误而实际上却是不合格的;二是审计人员不接受财务报表中的重大错误,也就造成了实际上是公允的风险

二、 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审计风险形成的外部因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由于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不够完善,各项措施也实施不到位加上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企业审计人员的素质不够高在实际工作中也难以及时的发现审计中的风险。另外即使当审计人员发现被审计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不科学以及在关键环节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其提出的解决措施也不一定就能真正适合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这种修正案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风险。

(2)法律因素的影响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了相对完善的法制社会,依法行政,依法处罚,也一直就是我党的要求,但是这种前提就是必须制定完善的各项法律,使之有法可依。在审计工作中,法律就是其工作开展的依据,如果法律存在漏洞,也就加剧了审计的风险。从仅年来的诉讼案件中可以发现,由于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其“应有的职业谨嗔”和“适当的职业关注”已成为案件的关注点,也同时成为了社会的焦点,这些不仅增加此类诉讼案件的数量,也更加大了审计工作人员未来面临的风险系数以及工作难度。

(3)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因素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法制,会计电算化信息技术在许多企业普遍采用,不仅提高企业会计人员工作的效率,也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但是在带来财务管理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如存储在电脑中的财务信息就会很容易被人为的修改、删除或转移,而且并无明显的痕迹,从而增大了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形成的内部因素

1、审计人员整体素质因素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中涌出的问题也是多层面的,加上审计工作本身就是一项专业性和技术性要求较高的职业,其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同样是较高的。如果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技术较弱、责任心差、职业道德低的话,其带来的审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也是值得商榷的,因此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审计风险系数扩大化。

2、审计技术因素的影响

在当代的审计工作中,对审计成本以及审计风险的有着使之保持均衡状态的观点,也因此允许审计程序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也就促使审计人员须达到审计效率和效果之间的平衡。但是在具体实践中,他们往往采取把审计的关注点放在各个重要组成项目,并抽取部分业务进行审查,而抽取的样本与整体主观结论和客观事实之间的可能存在一定偏离,也就带来一定审计风险。

3、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因素的影响

被审计单位在自身的财务管理中,其内部控制管理和审计之间往往有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内在联系,虽然对财务管理工作在某些方面起着积极作用,但是部分企业却没有针对这一特征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进而也就影响到了其会计报表的真实性法性与从而加剧了审计风险。

三、 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1、提高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

由于审计工作的具体特征其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比较高,审计风险的高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受到从业人员素质高低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降低审计风险的系数,应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考核,并在后期工作中加强各方面的专业培训,使审计工作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开展,保障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2、优化审计方法

审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支持,这也是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采用当前最为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综合应用其他方法,来全面的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例如,使用审阅法来查明有关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合法和有效,此法应用于各种书面资料的检查。但是审阅法也有着一定的缺点,因为缺乏独立性它只能提高线索,为了更好地地获取审计证据,须将审阅法与其他审计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3、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

执法的前提是有法可依,而审计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准则就是审计人员工作的原则和依据,而在变化的市场经济中,各种不同的问题随时都有可能出现,而此时如果没有相关法律规定,即使及时被审计人员发现,也难以进行处理,因此在应不断的研究经济环境中的各种变化因素,及时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使审计人员做大有法可依,以更好的降低审计的风险。

4、加强监督力度

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不能够只顾经济问题,而要针对重大案件审计难度加大这个焦点问题,敢于揭露出造成“难度”大里面的权力问题。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就必须切实重视和监督对于审计出的经济违纪违法案件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特别是权力人的处理问题。如果审计出的案件只是停留在暴光上,而没有下文,不但对不起辛勤工作的审计工作者,而且审计在百姓中的公信力也会下降。要使审计切实能够发挥对于权力人的监督,就必须审计一起,对责任人和权力人处理一起,这样才能够把对于权力的监督落实到位。

参考资料:

[1] 王君南 陈微波 《劳动关系与社会保险》 山东人民出版时2004.6

[2] 吕学静 张寿琪 《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5.9

[3] 许天祥《如何做好内部审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作者:周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深基坑基础工程监理论文下一篇:高校执行力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