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与审计程序的关系范文

2023-09-20

审计风险与审计程序的关系范文第1篇

(一) 审计风险的内涵

审计风险表示的是当某机构的会计报表中有着重大的错报, 经过审计人员进行审计过程后给予的错误的审计意见的概率。在这些风险中, 以下风险不包含在内:审计人员经审计过程后误认为某机构的财务报表中存在着重大的错误。发生上述情况后, 经过审计机构将实质性程序范围进行扩大, 并且相应的增加审计程序后, 往往就可以得到正确结论。

(二) 审计风险形成原因

关于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由两个部分组成, 一方面是主观原因, 另一方面是客观原因。其中,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个人原因是造成审计风险的主观原因。审计人员的个人原因包括对审计过程的专业胜任能力较弱、职业道德水平低以及责任心较弱, 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相关措施来进行规避和控制的。然而客观原因是不可控制的, 这是因为客观原因的形成主要受到被审计单位以及进行审计环境的影响。客观原因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被审计单位中存在着复杂性;二是存在着审计期望差距;三是进行审计的过程中抽样方法也有着相应的缺陷。针对上述客观原因, 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要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审计人员要心中有数。

(三) 审计风险的基本特征

客观性:在上述关于审计风险成因中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中客观原因不受审计人员的控制。与此同时, 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 往往是采用抽样方法, 通过抽样来得出整体的审计结果, 这是由于审计过程有各方面的限制, 譬如时间以及经费等。然而抽样得到的部分特征和整体之间会存在一定的误差, 虽然误差可控却做不到完全消除。

普遍性: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 审计风险从始至终存在。审计的每个步骤都难以避免的存在审计风险以及误差。在审计中, 最终得到的审计结论往往会与预期偏差表现出不同的结果, 并且该结果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 因此审计风险就存在普遍性。

潜在性:假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不受约束而且对于审计结果不承担责任, 这样就没有审计风险存在。假设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与客观事实不符, 然而对审计结果未造成不良影响, 这样审计人员不需负相应的责任, 因为上述过程尚未产生实在的风险, 这样对审计结果来说存在潜在风险。

偶然性:在审计过程中, 审计人员无意造成了与相关事实并不符合的结论, 导致审计风险。在审计中审计人员会做到竭力规避风险, 审计风险对审计人员而言, 并不是一定会遇到, 因此偶然性也是审计风险的一个特征。

可控性:审计人员在审计中会选取适当的方法来尽力做到规避风险, 与此同时审计人员要做到不惧怕风险, 迎难而上, 这样才能实现审计风险可控。

二、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

(一) 固有风险

有的风险对于会计报表审计而言, 是独立存在的, 而且对于注册会计师来说, 做不到降低这些风险的实际水平, 这便是审计的固有风险, 在审计过程前就有可能发生重大错报, 这类风险固定存在, 并且经过审计后也未能降低。

(二) 控制风险

被审计单位在审计前, 可能尚未找到其财务报表中的错误, 这类风险是审计风险中的控制风险, 和被审计单位是相关的, 与此同时与注册会计师是不相关的。因此, 控制风险犹如固有风险, 这类风险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做不到降低这些风险的实际水平, 该类风险相对于审计过程是独立存在的。

(三) 检查风险

在审计过程中, 注册会计师未发现重大的错报而导致了审计风险, 这类风险属于检查风险。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往往不对报表中存在的所有事项造成, 这样一来就可能产生错报以及漏报。检查风险由两部分决定, 一是审计程序设计是否具有合理性, 二是执行是否具有有效性。对于检查风险而言, 这是注册会计师唯一可以控制并且实现规避的风险。检查风险相对于上述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 是独立存在于审计过程中的。

(四) 审计风险组成要素之前的关系

关于审计风险组成要素有如下关系: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的两大组成部分是重大错报风险以及检查风险。假如在审计中无重大错报风险, 这样一来就不存在审计风险以及检查风险。有重大错报风险存在的前提下, 将其更正就可以将审计风险排除在外;但是存在检查风险时, 仍旧可能存在审计风险。而且, 对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明确的检查风险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反比例。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 建立风险责任制度

国尚有国法, 家也有相应的家法。因此对于审计工作来说, 也要建立完善的风险责任制度, 由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相关审计人员的权利以及行为规范。假如审计工作出现了问题, 要做到查实具体责任人。这样一来, 审计人员才会尽心尽力地严格完成审计工作, 这样就有效的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二)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综合能力

对财务进行审计的工作人员是审计人员, 因此提高其综合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关于注册会计师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专业水平, 其次是心理素质, 最后便是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以及责任心。注册会计师保持其社会责任感以及崇高的执业道德, 严守法律底线, 并且对审计要高度谨慎, 这样才能做到规避风险。

(三) 增强风险意识

在进行审计时, 注册会计师要时刻关注审计风险, 不断地增强风险意识。对于以往的审计习惯, 审计人员要敢于突破传统, 要从更深层次的、本质上理解审计风险, 与此同时在进执业过程中, 要不断地探索更为有效的方式方法来降低审计风险。

在审计过程中降低审计风险不只需要审计人员的规避防范, 也需要被审计单位来进行协同防范。

摘要:当今社会, 各种机构的财务都发现了许多诸如造假、对利润进行虚构等方面的违法行为, 因此, 对财务进行审计就愈发凸显出其必要性。审计, 这一名词表示的是通过专设机关在相关法律许可下对有关机构施行审查的过程, 其性质为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审查机构虽作为一类风险防范机构, 但是在该行业中也存在其特有的风险。这些风险中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方面为重大错报风险, 其组成又包含两部分, 分别是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另一方面是检查风险。对于审计人员而言, 其职责就是防范以及规避各种审计风险。

关键词:审计风险,组成要素,防范措施

参考文献

[1] 任建军.财务报表审计风险及防范措施探讨[J].现代营销 (下旬刊) , 2019 (01) :211.

[2] 高志芬.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研究[J].财会学习, 2018 (29) :143+145.

审计风险与审计程序的关系范文第2篇

审计岗位是从会计岗位不断演变的过程当中分离出的, 其工作主要是针对报表、凭证, 附件等多种财务资料, 二者都是公司为更好地实现内部控制, 进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经管水平的重要岗位。同时, 会计岗与审计岗的工作依据都是以会计资料为主要依据的, 其对会计资料的处理与应用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管理的质量与绩效。

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 会计与审计, 它们有什么关联性

两者的工作对象都是会计信息, 例如财务报表、财务凭证、财务账薄;两者和企业内部的具体制度关系密切;都能促使企业的科学发展。

(二) 客观根基的同一性

不管是会计公司, 还是审计公司, 都是依据同一个企业已经实现了的经济业务履行各自的职责。即:两者反映与监督的都是同一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所以, 它们的客观依据是一样的。

二、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 它们有什么区分

(一) 责任主体不一样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得责任主体不一样。会计责任是被审计公司管理层和治理层对其所编制的会计报表所承担得责任, 故其承担责任的对象是被审计公司的管理层与治理层。审计责任是审计单位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过程中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其责任对象是审计公司的注册审计师。故, 从概念上就可以看出, 这二者的责任对象明显不同。

(二) 责任得内容不一样

从上文的概念就可以看出, 会计责任的内容指向被审计公司的管理层与治理层的会计业务和其根据法律法规所编制的会计报表, 其主要内容有:履行法定义务、遵守相关法规、建立且实施内部管控、遵照有关准则和制度编报会计报告、保持会计资料的真实与完整。审计责任的内容是指向审计公司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方式与所依法规出具的审计情况, 其主要内容是:对被审计公司财务收支、财政收支及有关经济业务实施单据审计并做出审计报告。

(三) 适用得法律不一样

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界定所依据的法规不完全相同。会计责任主要依据《会计法》, 而审计责任的界定和问责则主要依据《注册会计师法》和《审计准则》等。

(四) 监管公司不一样

在对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的监控和问责过程中, 其具体的监管机构也不完全相同。对会计责任进行监控和问责的单位有财政、税务与审计等, 而对审计责任进行监控和问责的单位有财政、注册会计师协会与证监会等。总的来说, 这些监管机构也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法规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中。

三、会计与审计得认识盲区

(1) 被审计公司的认识盲区, 被审计公司一般存在这样一种认识盲区, 认为既然审计公司已经对自己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并出示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说明, 就说明审计公司对自己的会计报表已完全认可并且为此承担相应得责任。一旦会计报表仍被查处问题, 被审计公司频繁会以此追查审计公司的责任, 而推卸它自己应承担的责任。

(2) 利益相关方得认识盲区, 因为财务信息对利益相关方经济业务的重要性, 故利益相关方也很注重审计公司对被审计企业的审计活动。因为对会计与审计并没有深刻的认识, 利益相关方大多数时候认为只要审计公司出具了审计说明, 而后又被发现有问题, 就应该是审计公司的问题并进行上诉和问责, 往往疏忽了由被审计公司会计责任执行不力、审计公司由于信息不匹配难以及时发现而造成会计资料失真等情况, 导致审计公司频繁被推上被告, 而被审计企业则经常免于被问责。

(3) 被审计企业得认识盲区导致一些注册会计师不愿、不想出具审计证明, 认为一旦自己出示了审计证明, 就意味着自己对被审计企业财务报表的认同, 就有可能要替被审计企业承担责任。而有的注册会计师则正好相反, 一旦在他自己出示审计证明后仍被查处会计报表有问题, 他们会想尽办法将责任推给被审计企业, 声称是被审计企业的会计责任执行不到位而造成的, 从而推诿自己的责任。

四、实务中科学划分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一点建议

(一) 改变企业治理机制

企业治理机制失效会造成很多严重问题, 会计与审计责任得混同仅是其中之一。我认为, 应着手处理"内部人员控制"问题, 重新构建权力制衡制度;合理规划经理层的工资。

(二) 协调法律人士的认知

首先, 法律人士应对审计的局限性有充分认知。其次, 无限连带责任就可充分维护社会大众的利益, 但也可能会"罚不当罪", 导致违法所得独自拥有, 风险受罚共担, 可能消极得成就了企业管理层的财务资料造假行为。

(三) 改变细小层面

(1) 建立完整得被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的重心是内部牵制制度, 具有维护资产安全完整、保证财务资料真实可靠的作用, 有助于会计与审计责任的划分。

(2) 提高会计人员的认知。会计人员受聘于企业管理当局, 本来就处于渺小地位。在管理当局财务造假和利益操纵的压力下, 很可能实施违规行为, 但会计人员依然可以发挥功能, 如跟管理当局深度沟通就是一种不错的策略。

(3) 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审计人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形形色色的人员、错综复杂业务和层出不穷的舞弊手段, 务必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增强交流等多方面的能力。

(4) 协调社会大众的认知。社会大众应保持正确的投资观念, 提升自身素质, 有效使用会计和审计报告

五、结语

审计与会计责任是注册会计师审计活动中经常面对的两个概念,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注册会计师行业不断地前进, 进一步分辨清楚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合理划分各自的责任区域, 对发挥审计在现代经管和市场经济发展中, 有着重要意义

摘要:会计和审计责任虽然有不同的含义, 但是应为会计与审计责任之间存在着亲密的关系, 致使两者的区别比较困难。在业务中经常会由于岗位职责不明确而引起争论, 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对有些会计与审计责任范围划分不清所引起的。本文主要对会计和审计责任进行具体的剖析, 提出实务中科学划分两者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责任,审计责任,联系,区别,建议

参考文献

[1] 王仓民.对企业负责代写论文人员与会计人员行为责任的经济学分别[J].经济科学, 2000.

[2] 范继芳.辨析审计与会计责任的关系[J].经管者, 2010 (22) .

[3] 付华, 董浩.审计责任划分理由剖析[J].商业会计, 2011 (26) .

审计风险与审计程序的关系范文第3篇

一、大数据时代对CPA审计风险的影响

(一) 大数据是抽样审计向全样本审计转变

由于在CPA审计的过程中, 通过对于每一笔交易进行全样本审计, 导致整个审计的效率低下, 为了能够保证审计的整体质量, 必须要进行抽样审计, 但是由于抽样审计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而且对于抽样的判断过于信赖或者信赖不足, 很容易导致抽样的结果与实际审计出现较大的偏差, 而通过大数据能够针对各种审计单位的数据资料进行全面的管理。通过对执行云计算的终端进行数据读取, 不仅可以实现快速存储的功能, 而且还可以将人力资源、物质资产以及信息技术进行充分融合, 只需要通过电子终端针对数据中心进行连接, 就能够及时地通过云计算方式获得云终端海量的数据信息, 这些数据信息不仅能够增强审计单位自身生产经营状况, 进行全面的了解, 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审计透明化的需求, 在大数据时代通过运用数字形象针对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整合, 不仅数据处理的速度更快, 而且数据类型也非常的多样。

(二) 大数据降低信息不对称发生的损害

在独立审计的过程中, CPA事务所审计单位以及审计委托人之间形成了审计业务的三方关系, 在信息不对称理论下, 通过正常的市场交易导致产品的买方与卖方之间的信息量存在明显差别, 造成一方的信息获得非常有利, 而另一方信息获取则相对不利, 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不仅会造成市场资源配置受到影响, 而且也会导致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 受到低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驱逐, 在审计三方业务关系中, 由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利益相关的主体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也不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准确的判断, 通过现代企业审核制度的两权分离能够促使被审计单位所有权与经营权都实现了分离, 而这一过程中会导致道德风险, 所以为了能够提高审计的整体效果, 必须要加强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者的信息情况。

二、大数据谁带队审计质量产生的影响

(一) 大数据能够实现CPA审计全要素管理

从目前来看, 数据审计包括与目标之间相关的任何信息, 通过对于这些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 也能够影响审计工作的整体质量, 伴随着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传统的审计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为此必须要加强对于审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通过对于数据挖掘的内容进行分析, 可以依靠统计学的数学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因子分析以及判别分析, 不仅能够节省审计的整体时间, 而且也能够增强数据信息审计处理的效果。

(二) 大数据实现CPA审计, 全方位管理

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 CPA审计能够针对审计工作的实施质量进行全程监管, 通过利用信息化数字化技术, 可以针对各种复杂的数据内容进行深度挖掘, 并且通过可靠的数据信息, 针对未来的审计工作进行全面预测, 同时也能够按照数据的分布特征以及相应的复杂程度进行判断, 提高审计的整体质量与水平, 在运用审计成果的过程中也能够与被审计单位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在审计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快速的信息化处理, 保证审计单位自身的整体质量和效果, 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三、结语

通过本文针对大数据时代下CPA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的影响探究进行分析, 能够明确大数据的积极作用, CPA更好地提高审计风险效果。

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 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CPA作为数据密集型的行业, 必须要针对各种复杂的数据信息进行深入的挖掘, 并且寻找到更加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 这样才能够提高整个数据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提高整个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 同时在新时期必须要针对CPA审计风险和审计质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并且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提高CPA审计的能力。

关键词:大数据,CPA审计,审计质量,影响分析

参考文献

[1] 熊俊秋.浅议加强银行审计风险防范提高审计质量[J].时代金融, 2018 (23) .

[2] 尹美群, 李文博.网络媒体关注、审计质量与风险抑制——基于深圳主板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18 (4) .

[3] 吴红虹, 彭文良.大数据时代对CPA审计风险与审计质量的影响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 (1) .

审计风险与审计程序的关系范文第4篇

摘 要:审计风险是现代审计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当前,随着市场经营风险的加剧,审计在社会主义市场监督作用中日渐突出,审计风险也随之加大。如何加强审计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正愈来愈受到审计全行业及全社会的关注。

关键词:审计风险;审计人员;控制与防范

审计风险与审计工作同在,伴随着审计工作全过程。随着审计责任的加大,审计风险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普遍认为有效控制与规避审计风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保证审计工作质量,最大限度地防范审计风险已成为我们审计工作者必须不断探讨和努力规避的问题。

1 努力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审计人员是审计工作的第一要素,审计队伍素质的高低是防范审计风险的关键。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法制建设还不完善,审计所处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加强审计队伍建设要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建立职业准入制度,对进入审计机关的人员严格把关,以确保全体专业人员达到履行其职责所需要的专业胜任能力;二是建立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制度,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针对审计工作需要,系统的、有计划的组织高层次业务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以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三是建立审计人员待遇与专业知识水平挂钩的制度。

2 努力转变思想观念,自觉增强化解审计风险意识

审计人员应具有一种客观辩证的哲学思想,并把这种思想具体地融于审计活动中,用正确、科学的知识论和方法论提高审计人员客观准确分析问题、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确地处理好审计活动中的各种问题与矛盾,做好审计工作。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审计机关将会更加关心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及其损失。要认识到审计风险既是自身的职业风险,也会对审计人员自身形成政治风险。因此,审计人员一定要冲破传统审计思路的束缚,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并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控制审计风险,自觉形成防范审计风险的思想意识。

3 努力规范审计行为,扎实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提高审计质量是防范和减少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就要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标准、审计质量责任、审计质量检查、考评等制度体系。在信息化条件下,将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化、审计过错责任追究化,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审计行为,提高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包括:针对不同的审计阶段,建立审计准备、审计方案、审计日记、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草案、审计信息发布和总结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流程,设置质量控制点,使审计质量监督更加规范有效;通过对审计机关外部审计质量控制的检查来达到对审计质量责任的控制;建立审计项目质量为考核指标的导向制度,使审计人员逐步强化审计质量的意识;建立审计质量考核机制,监督检查审计项目质量,考评和追究审计责任,切实起到控制审计质量的作用。

4 积极强化内部管理,努力提高审计部门管理水平

建立审计部门质量监督体系,不仅包括加强注册会计师协会在行业的执业监督的作用,还包括加强事务所的内部质量管理。在事务所内建立一套严密科学的质量标准、质量控制制度,并得到切实的执行,以保证审计人员按照规定的专业标准执业,达到质量控制要求,从各环节上控制审计风险。针对国家审计机关除了要建立健全强有力地内部约束机制外,还要不断完善和提高内部管理水平,以达到减少和规避审计风险的目的。在当前的信息环境下,审计机关可按照机关管理的控制环节运用信息技术,对审计机关辅助办公系统(OA)进行完善,内容涵盖财务管理、文书管理、机关事务管理、审计业务管理、考核体系管理、人事管理、政务管理等各个方面,规范机关基础管理,避免管理工作的随意性,保证审计机关管理高质、高效。

5 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努力降低审计风险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的手工审计方法已不适应现代审计工作的需要,当前计算机已同现代管理方法相融合,广泛地应用到各个领域,明显地强化了工作手段,应用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开展审计势在必行。审计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审计。首先要普及,并逐步的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其次,要开发设计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并在一些项目审计中进行试点,再经修改完善,提出需求,再推广使用。以审计方法的高科技含量达到提高审计质量,加强审计风险管理,防范与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

综上所述,审计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具有相当风险的职业,社会环境的变化使其所面临的风险因素更加复杂,风险存在于整个审计活动中,可以控制,却不能完全消除,因此,这要求审计人员要不断调整自我,并在调整中开发风险分析和防范方法,加强风险理论研究,深化审计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遏制风险的目地,才能更好地为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快速稳定、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韩道琴,王淑晶.浅谈审计风险形成的主客观因素及防范.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 No.01.

[2]邓芙蓉.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北方经贸.2010 No.03.

[3]吕博.论审计风险[J].宁夏审计.2000,(2).

[4]傅卫民.浅谈审计风险的防范[N].中国审计报.2000年.

审计风险与审计程序的关系范文第5篇

一、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表现

(一) 外部利益关系造成的审计风险

一般情况下外部利益关系造成的审计风险, 一般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关系双方由于利益冲突而产生的风险, 一般是因为建设方试图降低各种成本的花费, 而关系的另一方试图追求更高的收益, 最终导致他们对实际的情况没有准确的说明, 存在主观的意志, 对合同及相关的签证等都有不同的理解, 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审计方在审计过程中做出错误的分析和判断。

另一方面是因为利益双方追求的一致所造成的风险。这种风险的存在双方一般都存在着利益的关系, 如果双方的实施人员存在互相串通的行为, 利用了审计的权威性, 采取多签证、乱签证、隐瞒施工等手段实施徇私舞弊的行为, 他们的目的是为了将自己的非法行为进一步的合理合法, 这就造成了审计的风险存在。

(二) 内部缺乏质量控制造成的审计风险

在审计的前期准备时期, 有些审计人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没有把相关的资料进行准确地整理和收集, 或者没有做好充分的记录等情况。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在工程造价审计中, 很有可能会产生审计风险。由于这种管理体制的缺陷和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疏漏, 都会影响在施工过程中, 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的缺失, 大多数时候都会存在敷衍应付的成分, 这些都会给审计造成一定的风险。

(三) 建设项目的敏感性、复杂性导致的审计风险

在建设项目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因为工程的项目投资规模比较大, 其中存在的可变动的因素也比较复杂;二是审计所涉及的范围较广, 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 而且跨度也很大, 并且审计的结论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三是建设项目的工期较长, 人工料的单价核算也比较困难, 这种比较烦琐的特点, 很容易造成审计过程中的风险。

(四) 审计人员素质带来的审计风险

许多审计人员在工程方面的认识不够高, 这方面的审计没有很高的业务技能, 甚至没有职业经验。一般情况下, 如果审计人员经验丰富, 就会很大程度上避免风险的产生, 但如果审计人员没有很强的责任心, 思想道德品质也有待提升, 甚至有些情况下, 在审计过程中遇到问题, 也没有及时汇报, 一些基层的审计机关没有较为专业的审计人员, 出现了一人多岗的现象, 当遇到问题时, 很难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 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会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五) 方法不合理增加的审计风险

纵观我国工程造价行业的审计, 其报告主要取决于公司所报送的相关资料, 依托的是事后审计, 许多公司中所报送给审计部门的相关审计资料, 并不够全面, 其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对工程造价过程中的一些变动没有做出说明, 这个情况就很容易造成审计结果与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这就会使审计人员对工程造价的审计质量出现问题, 利益的双方存在着目标的冲突, 因此他们会对相关的材料产生理解上的偏差, 这就使审计过程中出现很多错误的判断, 这些都会造成工程造价的审计风险。

二、控制工程造价审计风险的对策

(一) 多方位监督控制外部审计风险

第一, 审计单位及其审计成员必须要对国家的法律法规熟知, 同时也要提高审计的水平。在对工程造价的审计过程中, 首先应明确地方的相关法律规定, 在订立工程建设合同之前, 首先将审计的各个环节进行明确, 审计过程中要对合同的各个款项和相关的条款变更情况进行自己的审核, 并且要对合同中不适当的条款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第二, 如果其中存在的问题不能短时间解决的, 工程造价审计人员必须要树立风险意识, 对相关的数据进行严格的审查, 有必要的可以进行市场的调研, 严格地按照审计的条例进行审计, 在审计过程中要重视调查的证据, 同时要进行相应的取证。对于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的审计时应该要出具相关的报告证明文件, 同时要做出审计的意见。

第三, 国家要加强审计的监督管理制度, 对于审计水平较为低下的机构采取一定的管控措施。工程造价的所属单位一定要有一套完整的监督管理制度体系, 从图纸的设计方面到工程竣工的各个过程都要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 同时也要确保报送的审计资料是真实可靠的, 不存在任何的短缺现象。

最后, 在对工程造价的审计过程中, 要分阶段的进行审计, 同时要进行动态的监督管理。分期的审计不仅能随时观测到项目的进展情况, 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管理, 还能保证审计过程中的公平公正, 对于每个阶段进行审计, 就避免了材料的缺失及审计资料的造假情况出现。

(二) 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的素质占有很大的比重, 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对审计人员不仅要进行常规的技能培训, 而且还要对其素质进行提升, 并让他们对最近的政策有充分的了解。

要全面的提升审计单位及人员的业务水平, 定期对工程造价审计从业人员进行及时的知识更新。可以采取技能选拔, 定期培训或者绩效考核的方式, 加大审计的考核力度。最重要的是, 还要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 对先进的人物事迹进行定期的宣传, 传播先进人物的思想品质, 从而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三) 建立有效的监督体系

审计风险的防范管理体现在审计的各个环节, 我们必须要抓住最关键的环节, 有效地降低工程造价审计过程中产生的风险。首先要对工程造价审计工作进行严格的规划, 其次要对审计的程序进行严格的把控, 确保审计资料的真实性, 最后还要对审计结果严格把关, 从而建立完善的监督管理体系。

(四) 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

首先应规范工程造价计价规范, 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具相应的工程造价计价规范, 严格按照国家及地方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及政府性文件实施, 并对实际情况进行不断更新。

其次应规范审计报告的完整性。审计报告是审计工作终止的书面说明, 能够指出审计过程中发现的不合理工程造价问题。但一般的审计报告只是单纯注重报告审计结果, 而不标明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审计建议和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审计工作自身存在的问题, 不利于改正审计工作自身存在的不足。

(五) 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要确保审计质量, 完善内控体系是必然选择。并且建立合理的审计质量控制机制也有助于降低被审计企业存在错报等情况发生的可能。也有助于降低审计风险。其实, 质量控制本身也是工程造价审计中的重要内控机制之一。因此, 不管是国家审计机关还是民间会计师事务所等审计机构, 都应当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 尤其是质量控制机制。在实际的工程造价审计中也要严格按照标准执行, 并将其与审计员业绩考察相挂钩, 从而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摘要:工程审计实质就是审计部门对工程造价的所有往来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查, 由于个人主观原因或客观意志所产生的审计失误的现象, 从而对工程造价的审计出现风险。因此如何应对处理审计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我们必须要找到防范及应对风险的方法。对于建筑单位来讲, 在其遵纪守法、提高工程质量、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造价等许多方面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工程造价,审计,风险

参考文献

[1] 卞珅.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及其防范对策探讨[J].财经界, 2017 (26) .

[2] 李伟.浅析工程造价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 2011 (9)

[3] 赵欣.国际内部审计准则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比较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 2018 (5) .

[4] 许峰, 王彩云.分析工程审计对工程造价控制的作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8 (17) .

[5] 王光远.管理审计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6] 王光远.现代内部审计十大理念[J].审计研究, 2017 (3) .

[7] 王光远.受托管理责任与管理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16.

审计风险与审计程序的关系范文第6篇

关键词:会计责任;审计责任;关系

前言: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不仅是两个概念,还在对注册会计师和审计单位责任划分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影响法律责任的变化。随着我国注册会计师事业发展,会计和审计责任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 会计和审计责任概念

(一) 会计责任概念

会计责任主要是指没有遵守会计法律规则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不仅是会计行为主体开展工作的底线,也是法制与道德规范内在联系的共同体,一般是指企业或者个人在会计中的行为。

(二) 审计责任概念

审计责任一般是指针对审计单位编制的会计报表,根据我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具体要求,按照必要的审计程序,将审计证据作为基础,判断审计单位编制的报表与我国财务会计相关规定是否一致。

二、 明确二者关系的重要性

(一) 能够规范会计主体行为

随着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我国企业进一步发展,一部分企业追求更多利益,致使会计造假案件层出不穷,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离不开会计主体意识,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缺乏会计信息对企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市场经济良性循环。因此,明确会计与审计责任关系,能够让企业管理者以及财务人员明确自身承担的重要责任,促使其自觉遵守法律制度,规范自身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 规范审计行为

诚然,在审计业务约定书中,明确规定了审计单位的会计责任,突出了审计意见的合理保障作用,但是,事实上,这些约定并不能够减轻会计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责任,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将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区别开来,能够让审计人员明确对审计结果承担的责任,确保审计人员在工作时,认真履行工作,严格履行职责,有效提高审计水平,从而确保审计信息真实性、合法性[1]。

除此之外,会计和审计责任关系明确,还能够为司法公正提供支持,合理判定会计主体与审计主体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维护双方合法权益。

三、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之间的具体联系与区别

(一) 二者联系

1、拥有共同的前提。管理学与现代经济学理论表明,当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独立之后,二者之间形成了委托与受托的责任关系,然而,在实际会计报告中体现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真实与否,需要独立第三者进行证实,从而出现了另一种受托关系,也就是审计关系。注册会计师在接受委托人的审计委托之后,需要结合审计准则,对审计对象进行审查,并证实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履行审计责任。由此可见,审计责任是审计责任主体履行会计责任的具体表现[2]。

2、具有广泛的责任对象。会计责任主体在对投资人负责的同时,还需要对其债权人、政府部门等利益相关者负责,因此,注册会计师要向社会各个方面提供必要的会计信息,促使社会公众对其进行监督至关重要。另外,审计责任对象与会计责任一样,不仅限制于客户,还涉及会计资料等第三方。

(二)二者区别

1、主体方面的不同。我国《会计法》明确规定,单位管理者需要负责单位会计工作及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简而言之,单位管理者也就是会计责任主体。我国相关法律指出,审计责任是由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以及注册会计师承担,充分说明审计责任主体则是会计师事务所与注册会计师,会计与审计责任主体是不同的。

2、性质方面的不同。会计工作的最终目标是为企业管理者呈现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整理并分析相关信息,为企业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支持。因此,会计是企业信息的提供者,主要负责将信息整理并提供给相关人员。审计一般是审核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真实、合法性,进行审查工作,负责信息的审核和检验,两者在工作本质上存在不同。

3、内容方面的不同。会计责任工作内容是真实、客观的反映财务报表,会计主体需要严格遵守相关制度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而且,为了确保财务报表准确性,还需要加大会计报表设计、执行等内部控制力度。审计责任是针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查,判断其是否真实并报告,会计责任是财务报表提供者,而审计责任则是财务报表审核者,二者在责任内容方面表现迥异。

4、衡量标准不同。我国《会计法》、《会计准则》以及其他关于会计方面的法律规章制度是会计责任的衡量标准,而审计会计衡量标准则是《注册时会计法》等与审计相关的法律制度,由于二者在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性,致使二者的衡量标准截然不同[3]。

结论:根据上文所述,会计和审计责任作为会计的一部分,是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的两个主体,二者之间不能够互相替代和转嫁。为了确保责任清晰化,维护主体利益,区分会计和审计责任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从而避免发生会计与审计责任混淆出现的可能性。(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

河北省审计厅2014年重点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1]赵金凤,陈玉利.会计责任与审计责任界定的几点建议[J].会计文苑,2010,18(03):259-261.

[2]张久茹,王笑蕾.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比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0(05):12-14.

[3]曾永芳.浅析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的关系[J].经营管理者,2011,10(8):158-159.

上一篇:关于雪的现代诗范文下一篇:心理案件分析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