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研究

2022-09-12

课题管理网络化是指在传统课题管理方法基础上, 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 形成以网络站点为依托的课题研究资料集合, 并对课题研究过程进行即时协助和管控的一种方法。其核心是以网络平台为媒介, 实施课题研究资料的远程查阅、上传、存储、下载, 以及交流。通过网络化的课题管理手段, 方便一线课题研究人员调阅参考资料, 即时呈现课题研究过程细节, 使课题研究的过程更透明, 可看、可学、可管、可参与;更提升了上级教科研部门实施课题管理的实效。

1 问题的由来

2008年以前, 江山市的教科研课题管理如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 主要以课题立项、结题评奖来督促基层课题研究。这样的方式抓住了课题研究的两头 (立项和结题) , 却难以顾及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事实上, 真正有效的课题研究应当来源于实践, 来源于教育教学的日常积累和潜心思考, 不应当是只注重“头部和尾部”包装的申报材料和结题报告。

随着国内教育科研工作的蓬勃发展, 江山市各级各类教科研立项课题呈现出有增无减的态势。除小课题之外, 江山市近年来教科研立项课题达到1529个, 相关研究成果2265个。如此庞大的课题数量, 如果监管不力, 会产生大量课题研究“应付两头、忽略过程”的现象。与此同时, 全市负责全市教科研管理工作的人员仅2人, 日常管理工作基本只有1人承担。如果沿用传统的课题管理方式, 即使是抓住立项和结题这两头都不太可能, 更何况还要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2 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策略的形成

为了方便广大一线课题研究人员交流学习, 方便课题过程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 江山市教科所于2008年定制和启动了全市范围内的课题网络化管理平台。经过几年的实践, 逐步探索和完善了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策略, 其基本架构为:在江山市教育主管部门搭建统一的课题网络化管理平台基础上, 立项课题成员通过平台进行第一级“自主管理”;网络协管员, 通常由学校教科室成员兼任, 通过平台实施第二级“定向协管”;江山市教科所实施第三级“全局督导”。这三级课题管理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点对点”“点对面”“面对点”交叉互动, 优化资源配置, 形成课题管理合力。该管理策略的设计旨在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促进课题研究与管理各方的“个体”“局部”“全局”之间交流互动, 提升课题研究的实效。

2.1 第一级: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课题“自主管理”

江山市课题网络平台已经为这样的“自主管理”做好了底层设计, 使得一线研究人员通过网络交流和上传资料如同发送邮件或撰写博客一样简单快捷, 也使得研究人员的“自主管理”没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课题“自主管理”是指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以自身立项课题为切入口, 借助课题网络管理平台,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主进行经验积累、尝试创新的教科研管理活动, 包括:呈现课题研究基础资料, 通过平台查询相关研究资讯, 提交疑问、寻求帮助, 适时发布研究动态, 对其他课题研究的局部或整体提供帮助或进行评价等。“自主管理”的好坏反映出研究过程虚或实, 影响到研究结果的优与劣。这是一个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课题“点对点”的管理过程。

2.2 第二级:网络协管员对下辖课题“定向协管”

网络协管员通常由学校教科室成员兼任。他们是教科研经验比较丰富的管理者。在县域课题网络化管理中网络协管员通过课题管理网络平台对课题立项人员实施“定向协管”。网络协管员身处基层, 对“草根”课题研究的掌控更加具体, 人手也比较多, 有效解决了县市级教科所人手不足的实际困难。

“定向协管”是指, 网络协管员借助课题网络管理平台, 对指定下辖的课题进行全程跟踪协助, 检查课题研究进度, 并向上级部门 (县市级教科所) 适时提供下辖的课题的研究动态统计数据或质量评估等, 为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或决策提供依据。这是一个借助网络平台进行课题“点对面”的管理过程。

2.3 第三级:教科所发挥网络效能“全局督导”

“全局督导”是指县市级教科所依据教科研工作整体部署, 借助课题网络管理平台对课题立项人员及协管员的开题、结题、日常课题研究或过程管理进行方向引领、工作督促、阶段检查以及综合评估等。强化教科所的服务功能和牵引作用, 控制辖区内课题整体进度和质量。这是一个借助网络平台发挥由“面”到“点”的“全局督导”过程。

2.4 课题三级网络管理交叉互动

课题网络管理过程中, 立项课题的“自主管理”、协管员的“定向协管”以及教科所“全局督导”不能各自为政, 互相割裂, 必须借助课题管理网络平台实现“点对点”“点对面”“面对点”交叉互动, 发挥资源优势, 形成管理合力。这就需要上述三级管理交叉互动、功能互补, 以平台为支撑, 课题执行者发现问题—通过网络平台呈现问题—网络协管发掘资源提供协助—教科所调动资源提供指导等课题过程管理交织进行、互相促进, 使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得到强化, 使课题间学习交流得到促进, 使课题研究实效得到提升。

3 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实施效果

3.1 数量激增

江山市教科所实施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以来, 由一线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交到网络平台的课题总数达到1555个, 与课题研究相关的基础资料达到3142篇, 课题研究动态多达6972篇, 研究成果达到2282项。且上传资料的时段呈现正态分布, 不再像以往那样集中于立项和结题两头时段。这就充分说明该管理策略有效增强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控, 也有利于一线研究者开展研究工作。

3.2 内容丰富

受益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 计算机网络平台所能承载的项目越来越庞大, 项目表现方式也更加丰富多彩。在江山市教科所探索和实践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策略以来, 通过计算机网络呈现了越来越多格式的课题研究资料, 除了文本、图片、声音以外, 还逐步升级呈现了多种视频、动画及网络交互式课题研究资料或研究成果。多种形式的资料与即时信息还可以通过超文本的方式整合在一起, 极大地方便了课题过程管理, 也方便了一线教科研研究人员的学习与协作。因此, 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策略突破了传统的课题管理方式局限, 其包容性、集合能力和表现力更加强大, 使课题研究与管理“零距离碰撞”, 展现出更加多姿多彩的一面。

3.3 反馈及时

江山市教科所通过实施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 不仅以多姿多彩的方式呈现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和成果, 还利用网络技术, 在课题管理网站上设计多种交互式的途径, 方便管理者更加便捷地得到有关课题研究的反馈信息, 如电子邮件、即时投票、网上调查、网上征集、网上投稿等。通过这些手段不仅使管理者及时、迅速地获得反馈信息, 还可以提高一线课题研究人员的参与热情, 扩大反馈途径, 增加参与者。

3.4 推广迅速

江山市教科所通过实施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手段, 大大缩短了课题成果推广的时间间隔。传统的课题成果推广要等到项目结题之后才会以文稿形式展现, 然而通过课题网络化管理平台, 研究成果的展示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之中, 易于其他研究人员通过网络学习借鉴, 使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得到极大的加速, 研究成果的获得也更加便利。由于网络平台的即时性, 研究者的课题全过程均不仅可以及时地反映在网站上, 而且网站上各种信息和资料也可以及时地调阅到研究者手里, 通过网络可以及时、高频率地与其他相关人员交换课题研究相关信息资料, 使课题研究呈现出更大的活力。

4 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策略的未来

全球信息化发展带动了教育管理网络化建设, 由此推动了教科研课题网络化管理。当前国内较发达地区已经有不少网络化管理教科研课题的例子, 有的局限于学校内部, 有的由当地教育部门统一管理, 比起过去单机版的管理方式已经有了不小进步。然而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策略的未来在于移动交互式管理的开发和实施。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的网络化管理触角已经延伸到了个人无线智能终端 (手机、平板电脑等) , 使得信息共享、互动交流、工作流程监管等教科研日常管理更加便捷高效。当前国内的移动办公系统也在快速跟进, 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必须紧跟“移动交互式”这一潮流, 在基础设施的软硬件上加大投入, 在人员培训上加大力度, 为更进一步提高课题网络化管理效率做好铺垫。

摘要:为了以信息化手段提升课题管理效率, 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 促进课题间学习交流, 提升课题研究实效, 经过几年的实践, 江山市教育主管部门逐步探索和完善了县域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策略。基本架构为:由县市教育主管部门搭建统一的课题网络化管理平台, 立项课题成员通过平台进行第一级“自主管理”;学区网络协管员通过平台实施第二级“定向协管”;县市级教科所实施第三级“全局督导”。这三级课题管理通过网络平台实现“点对点”“点对面”“面对点”交叉互动, 形成课题管理合力。

关键词:课题,三级,交互式,网络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朱小琥.教育科研管理研究综述[J].江苏教育研究, 2011 (12) .

[2] 桂建生.论中小学教育科研管理创新的突破[J].教育导刊, 2012 (7) .

[3] 王仕琼, 徐骏基.于网络的科研课题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江苏科技信息, 2012 (6) .

[4] 许洸彧.课题研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 (11) .

[5] 钱建军.课题研究网络化管理中的“点”“线”“面”[J].教书育人, 2007 (2) .

[6] 徐燕萍.苏州市中小学课题网络化管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 2012 (4) .

[7] Woods Ronald.Barrow Robin.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of Education[M].Taylor&Francis.2006.

[8] Anderson Garry, Arsenault Nancy.Fundamentals of Educational Research[M].Routledge.199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VR沉浸式学习环境创设探讨下一篇:电力基建竣工决算过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