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发展研究范文

2023-09-21

县域发展研究范文第1篇

摘要: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由原来的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重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不断升级转型,从原来的投资驱动、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在这一背景下,县域经济也必须相应的进行变化调整。同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县域经济的概念不断扩大,内涵越来越丰富。当前的县域经济与农民工返乡创业、美丽乡村建设、生态安全、绿色经济、国家粮食安全等国民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越来越紧密,亟待推进县域经济转型,振兴县域经济。

关键词:县域经济;经济新常态;产业升级

1.县域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从我国的历史记录、行政区划和未来发展来看,县级是我国地理区划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行政区域单位,县级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同时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综合来看,县域经济是指基于我国县级行政区划的特定地理空间内的区域经济,其概念包含县域范围内所有的行为活动、生产环节和经济要素。县域经济内既有集体经济和国有经济,同时也有非公有经济和民营经济;既有通过招商引资吸引而来的外来企业,更是包含本土发展起来的企业。县域经济是化解三农问题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關键点,同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也将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潜能和机遇。

2.县域经济的问题及现状

2.1发展模式粗犷,产业层次较低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县域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其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也在不断提升。但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县域经济的发展开始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由于县域经济自身体量的局限性,通常过于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致使县域经济大多是粗放的、单一的、要素驱动型的发展方式。与城市经济相比较,县域经济通常多是传统产业,整体处于价值链和生产链的低端。其中大多以资源输出、传统农业、传统服务业和初级加工为主,科技含量较低,产业链条较短,能源消耗较大,总体效率较低。大部分县域经济存在产能过剩、产业同质化严重、产业结构类似等问题。因而,我国县域经济尚处于初级阶段,总体竞争力不足,同质化竞争严重,总体产业层次较低。

2.2县域经济发展缺乏动力

近年,我国经济下行趋势明显,全国经济增速放缓,给县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冲击,所受影响较城市更为突出。在新的经济背景下,传统的要素潜力已挖掘殆尽,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已基本释放殆尽。过去,县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农业资源、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自然资源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初级资源日渐稀缺,劳动力流失严重,用人成本增加,高端要素不仅缺少流入反而流失严重。这些因素导致传统促进县域经济增长的动力不断减弱,新动能缺乏,无法弥补传统动能流失的缺口,从而引发县域经济的增长乏力,县域经济的发展进入瓶颈期。

2.3县域经济发展缺乏特色支撑

受自然地理、行政区划和自然资源等因素影响,不同县域的经济发展应当根据当地的要素特征,走特色发展的路径,才能实现效益最大化。但近年来的县域经济发展普遍招办典型县域经济发展办法和沿用附近城市发展办法,缺少契合自身的特色发展方式,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县域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简单套用城市发展的方式,简单的把推进城镇化建设等同为单一的建设城镇,在大力发展城镇的时候,忽视对人口的规模扩张和对人才的吸引挽留,导致县域工业化建设始终落后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始终落后于土地城镇化,使城乡二元矛盾更为严重。二是在县域经济的工业化发展中,除了东部沿海省市的部分发达县域以外,大多数县域的发展模式较为粗犷,在发展过程中只关注短期效益,普遍采用以产业园区为平台吸引外来资本入主,而忽略培植本土企业发展,导致本地企业难以吸收外来资本,外来资本与本土企业的关联度较低。另一方面,一些县域经济发展缺少谋划,对招商引资的目标种类不明确,盲目的引进外来资本,导致本地的产业园区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产业集群,难以辐射和带动本地产业的发展。三是县域经济过于追求短期的经济规模扩张,缺少对经济发展的深入思考和系统规划,忽视自身的要素特点和优势,热衷于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导致产业结构和产业种类同质化严重,加剧县域经济间的竞争,伤害了县域经济的整体利益。

3.县域经济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3.1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外部环境的复杂性提高县域经济发展难度

在国内,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由高速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经济发展动能转换为创新驱动,居民的消费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国际上,世界经济正处于世界金融危机后的复苏期和调整期,国际各主要经济体复苏分化趋势明显,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国际大宗商品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逐渐加剧,国内商品价格也由此受到影响。国内和国外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西安与竞争由价格竞争和数量竞争转向综合实力的竞争,发展存在多重风险。

3.2成本提高和环境约束导致传统模式难以为继

过去,县域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依靠低成本的竞争优势,如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和社会福利成本低。但是,随着劳动力,原材料,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这种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加速,初级产品的成本在增加。随着工业化和土地的发展,土地成本也在迅速增加。农民工的工资有了大幅度提高,长期依赖廉价劳动力的发展模式不再可行。同时,县域逐渐聚集越来越多的工业能力,这进一步增加了县域经济增长的环境压力和资源压力。许多地方的承载能力接近或已经达到当地环境承载力的上限。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是不仅要在环境条件的制约下促进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而且要加强对县域环境的污染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

3.3机制体制改革滞后制约县域经济发展

在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县域经济整体处于配角和附属地位,当前,许多县制都难以满足现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在行政机制上,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是城乡二元体系。 在经济发展机制上,县域经济缺乏灵活的投融资机制和工业用地供应机制。 就分散农业生产而言,也很难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求。

4.县域经济振兴的对策建议

4.1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思维

一是县域经济发展要有追求速度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县域经济要改变以往主要依靠数量、价格、要素投入的粗放发展模式,追求经济增长的效益、质量和速度协同发展,加强科技支撑和制度推进。二是县域经济眼转变主导主体。县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政府在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和发展方向等方面都承担着主导作用,县域经济由此贴上政府主导标签。但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县域经济发展要转向市场主导,当地政府要加大市场培育力度,优化市场环境,发挥市场的创造性和积极性。当地政府要简政放权,推进“放管服”实施,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创造力和活力。

4.2优化县域经济发展方式

一是培植本土企业,合理招商引资,促进外来企业和本企业和谐发展。相比于外来企业,本土企业具有更强的内生动力和根植性,与县域经济的关联度更高。并且扶持本土企业发展的代价比招商引资小,收益比招商引资更高。因此,要在优化招商引资的基础上,通过推进本土企业发展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二是吸引人才,引导民工返乡,承接城市产业专业,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我国县域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科技、技术、信息、人才等高端要素匮乏的问题,需要通过吸引本土人才留乡、引导外地农民工返乡和承接城市产业转移相结合,推进各类生产要素向县域集中,进而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三是要依托当地特点,发展特色产业,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极。县域经济发展应基于本土禀赋条件和基础资源,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试行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战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以点带面形成特色產业集群,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

4.3完善县域经济发展制度

县域经济普遍存在发展质量参差不齐、发展模式雷同等问题的原因之一,在于县域经济的发展缺少战略指导和顶层设计。促进县域经济发展首先要加强县域经济的设计和指导,可以借鉴山东等地区的先进经验,由中央和省级成立专门的县域经济领导小组,分别从省级和中央两个层级对县域经济发展进行规划和计划,加强县域经济间的联动合作。同时,进一步赋予县域经济发展自主权,促进财力向县镇倾斜,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加强县级政府同市、省、中央的对接,同时推进县级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从而使县级政府合理利用下放权限。

5.结语

壮大发展县域经济既是促进城乡融合的载体,优势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更是稳定国民经济的关键基石。新世纪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但是受国内经济转型和国际经济形势多变的影响,特别是你经济新常态下,县域经济的发展变缓,遭遇的困难不断增加。县域经济既是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连接点,又是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交汇处。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推动县域经济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武海涛,许雅慧,刘守义.县域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035(003):39-41.

[2]占海明.新旧动能转换下,县域经济如何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J].经济研究导刊,2019(21).

基金项目:

本文属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基于县域经济视角下的特色农产品品牌化研究—以蚌埠怀远为例》(编号:S201910378641)阶段性研究成果,指导老师:刘刚。

县域发展研究范文第2篇

一、合阳县在黄河金三角中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 又称为态势分析法, 是一种能够较客观、全面、准确地分析和研究实际情况的方法, 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一) 自身优势 (S) 分析

(1) 区位优势突出。合阳县位于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和关中一天水经济区, 与韩城市、大荔县和潼关县共同成为陕西“东大门”建设的中流砥柱, 京昆高速、大西高铁、108国道、西安侯马铁路、黄韩侯铁路运煤专线穿境而过, 黄河浮桥连接秦晋, 半小时可到达山西, 与工业城市韩城接壤, 距离运城90公里。

(2)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作为陕西省旅游关中东北线、省外沿西禹高速发展轴线和晋陕豫旅游大环线的重要节点, 合阳县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源和自然生态资源, 洽川风景名胜区是国内最大的湖泊型湿地风景名胜区, 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是黄河金三角地区著名的“生态绿肺”, 与武帝山风景区共同形成合阳县“西山东水, 山水相融”的生态旅游格局。全县境内共有旅游景区25个, 其中国家级4处, 省级5处。合阳县历史悠久, 人杰地灵。《诗经》开篇《关雎》描绘于此, 《百鸟朝凤》唢呐吹奏传承发扬地。

(3) 自然资源丰富。合阳有着良好的资源优势。已探明矿产资源40多种, 是渭北“黑腰带”重要组成部分, 煤炭远景储量52亿吨, 探明储量17.78亿吨, 优质动力煤开发前景广阔。地处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衔接地带, 光照充足, 气候适宜, 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和生产基地县。盛产小麦、玉米、红薯、苹果、花椒等农产品, 畜牧发展基础较好。洽川乌鲤、合阳红薯、九眼莲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合阳红提葡萄获“中国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五十强”。

(4) 绿色发展优势厚植。近年来, 我县坚持以“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宗旨, 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下大气力植绿、治水、治污, 着力抓好污水和生活垃圾集中处理, 加强湿地资源保护, 建造环城宽幅林带, 持续改善空气质量。2017年, 我县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达到9.16%,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9%, 两项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一;绿化覆盖率42%, 排名全省第8;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89.86%, 排名全省28位;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54%, 排名全省51位, 全市第二。2017年在陕西省生态建设强县排名第二位。

(二) 县域经济发展的内部劣势 (W) 分析

(1) 经济综合实力——经济体量和规模偏小, 财政收入总量少、增速缓慢。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财政收入与周边地区有差距。2017年, 合阳县地区生产总值 (GDP) 92.45亿元, 低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 (127.64亿元) 35.19亿元, 排名全省41位。在周边地区中排第四位, 仅高于澄城县和延安的黄龙县。地方财政收入1.86亿元, 在周边地区中排第四位, 仅高于大荔县和黄龙县。全县工业增加值19.94亿元, 工业增加值占比21.6%, 在周边地区中排第四位, 仅高于临猗县和黄龙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不到60亿元。周边的县市除韩城是工业经济强市, 其余县均属于工业小县, 经济综合实力不强, 依靠着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 大力发展农业和服务业,

(2) 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偏软, 主导行业体量大、效益低。从三次产业结构上看, 我县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49.8%, 比全市高7.5个百分点, 但第三产业中占比较大的是非营利性服务业, 对经济的有效带动不足, 无法从根本提升经济的质量和效益。制造业普遍处于产业链低端, 附加值低, 对财政、税收及生产总值贡献率低, 规上工业总产值、利润、税收等结构性效益指标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全县“五上”企业年平均工资只有43902元, 是城镇在岗职工平均水平的86.84%。从业人员收入水平的低层级导致单位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含金量不高。

(3) 税收收入质量——税收对GDP支撑减弱, 财政占GDP比重下滑。从地方财政收入与GDP增长的弹性系数看, 2012-2014年分别为1.98、1.72和1.36, 且均大于1;2015-2017年分别为0.85、-3.96、0.42, 均小于1, 且2016年为负, 财税对GDP增长支撑度下降。2017年, 我县地方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01%, 不足全市 (4.44%) 的一半。从2012年以来我县占比数据看, 比重从2012年的2.98%上升到2013年的3.23%、2015年的3.45%, 2016年下降至2.29%, 财政收入下滑会严重影响财政转移支付用以保障民生福利的力度, 影响民生幸福感指数的提升。

(4) 投资结构——投资对GDP的拉动质量不高, 投资结构不尽合理。2017年, 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72亿元, 是GDP的1.72倍, 远高于中、省、市平均水平, 表现出我县的固定资产投资质量较低。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基础建设占投资总额的一半以上, 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仅占15.64%。

(5) 居民收入——城镇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偏低, 差距逐年拉大

2017年我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5498元、27600元、9122元, 在周边地区分别排名第6位、第5位和第6位。从近三年周边六个县市两个收入看, 合阳的居民收入水平与韩城差距愈来愈大。2015-2017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分别为3753元、3755元, 4089元、4289元, 4416元、4820元, 表现出县市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逐年扩大, 区域经济的差距越来越明显。

(三) 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O) 分析

(1) 政策规划支持。随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的发布实施, 黄河金三角地区将逐步在壮大中西部地区经济实力、推动黄河流域快速崛起、带动中西部加快发展、促进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发挥核心作用。

(2) 投资项目带动。随着《规划》的批复, 已经明确发展重点和建设项目有3大领域21个项目, 估算投资633亿元。其中, 西韩城际铁路项目, 途经富平、蒲城、澄城、合阳、韩城, 线路全长176公里, 项目总投资310亿元, 计划2020年建成后从西安到富平阎良只需要15分钟, 合阳一小时内到达。在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项目带动下, 韩合机场及航空产业园项目也正在如火如荼的施工中。

(3) 大旅游圈发展战略。由于黄河金三角地处三省交界处, 生态环境优美, 植被覆盖率高, 山清水秀, 文化厚重, 随着沿黄公路的建成, 沿途美景重迭, 三省之间往来更加快捷方便, 大旅游推动大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旅游带动战略正成为黄河金三角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四) 县域经济发展潜在的威胁 (T) 分析

(1) 县域发展趋同, 融合发展不足。受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因素影响, 县域发展有一定的趋同性, 趋同性对经济整体规模的快速形成具有推进作用, 但由于缺乏有效融合协调机制, 使各县之间追求短期利益, 造成县域之间的无序竞争。

(2) 内生动力不足, 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目前我县大部分企业延续着以粗放经营、简单加工、贴牌代工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 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总体上还不够活跃。2017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R&D经费投入强度平均水平仅0.92%。

二、促进合阳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主动融入黄河金三角圈, 加快经济有效协作

结合国家对黄河金三角区域发展空间布局规划为契机, 依托果畜、光伏、煤炭等资源优势和良好的地理位置, 准确定位自身, 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加强信息化建设, 力争跨区域合作项目, 加快融入区域经济达到产业共建、发展共享。

(二) 增强自身内生动力, 具备转移产业的承接能力

准确把握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机遇,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壮大自身经济实力, 凭借有力的区位优势和地理位置, 率先开放政策优惠条件, 抓住黄河金三角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 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 推动经济扩大规模, 提升产业层次, 把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

(三) 做大做强现代农业, 农业产业提档升级

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 对无灌溉条件的村庄想法设方打井灌溉, 按照稳粮、优经、扩饲的要求, 加快构建粮经饲协调发展的三元种植结构。聚集现代生产要素, 建设“生产+加工+科技”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发展设施农业、观光旅游农业、农副产品加工业, 带动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专业大户, 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四) 克服工业经济短板, 提升经济综合实力

依托我县丰富的煤炭资源, 加快推进煤炭产业转型升级, 延伸煤炭产业链条, 逐步形成“煤-洗煤-煤电联产-煤建材”的百亿能源上下游产业体系。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 着力减轻企业负担, 搭建银企平台, 鼓励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

(五) 突出县域特色经济, 扬长避短协同发展

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制定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划措施, 上承国家和省市层面战略, 下启“一县一策”、“一县多品”、促特色发展, 大力度拓展对内对外开放新空间, 将我县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增长点。

摘要:本文对当前合阳县在黄河金三角中的情况进行了SWOT分析, 并结合实际从五个方面探索性提出促进合阳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以供参考。

关键词:经济社会发展,SWOT分析,资源,对策

参考文献

县域发展研究范文第3篇

三、国内外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动态与理论研究

国内对县域工业发展的研究虽然起步比较晚,但近些年以来,研究成果较多,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一)产业发展理论

1.工业化的概念。早在20世纪40年代初,留学美国的张培刚把工业化定义为“一系列基要生产函数连续发生的过程”。他说的基要生产函数是指在整个经济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的生产函数,亦即“联系效应”很大的生产函数,它的变化能引起并决定其他生产函数的变化。在张培刚教授的定义中,工业化不仅包括工业部门的发展,在,而且还包括“工业化了的农业”的发展。工业化的实质是经济结构的转化,是农业份额的下降和在非农业份额的上升,这里的份额中既有产值份额,也有就业份额。

2.工业化发展过程。工业化不仅是一个国家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的转变过程,而且也是工业部门内部结构的变化过程。一般认为,工业化的发展过程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优先发展,并在工业结构内部中占据优势地位;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加速发展,消费品工业发展速度趋缓,但资本品工业尚不足以取代消费品工业居于工业中的优势地位;第三阶段,以消费品工业和资本品工业发展达到平衡为开端,资本品工业逐步取代消费品工业而占优势地位。工业化发展这三个阶段的演化代表了工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3.工业化发展模式。综观世界工业化发展的历史,从经济体制的角度看,世界各国的工业化模式大致分为4种,即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工业化模式、资本主义不完全市场经济工业化模式、社会主义中央计划经济工业化模式以及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市场经济模式。

(二)产业发展生命周期理论

县域工业经济增长是一个渐进发展过程,单个具体产业的生命周期一般可分为待开发、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

1.待开发阶段。这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初始阶段,工业所占比例很小,而且一般与当地资源密切相关。

2.成长阶段。这个阶段的形成是以区域经济增长迈入工业化的起点为标志的,这了阶段成长迅速,市场规模扩大,工业逐渐超过农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部门。

3.成熟阶段。工业化达到了较高水平,生产的成本和生活费用大大增加,第三产业获得了较大发展。

4.衰退阶段。原有的增长产业发展势头丧失,衰退产业和衰退的经济占产业和区域的比重大,经济增长缓慢。

我国也有专家把农村工业化进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我国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组织农民走合作化道路,使建设农村工业化有了良好的开端。

第二阶段,1958年大跃进、196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及1970年代的人民公社发展,为农村工业化发展提供了条件,以手工作坊式社队企业为主,是农村经济的副业。

第三阶段,1980年代至2000年的改革开放。鄉镇企业大发展,经济转轨为农村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2000年至今的新型工业化时期。农村县域工业化进入中后期,向生态化和集约化、智慧化迈进。

(三)发展模式研究

我国有专家总结出七种主要发展模式:

1.“苏南模式”。大力发展乡村集体企业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典型的引进发展型,通过建立工业园区,以强势政府和有效政府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土地换资金,以空间求发展。充分发挥主导产业的集聚作用,带动全市的经济发展。比如,2016年,昆山市拥有1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1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其中千亿级集群IT产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实现产值4918.76亿元,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58.8%,继续保持总量领先的优势。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引擎与支撑作用。比如,江阴市全市工业百强企业全年完成产品销售收入3883.7亿元,实现利税392.7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68.0%和78.5%,较好地支撑了江阴全市经济大局。培育新兴产业,做强县域经济基础。以张家港市为例,“十二五”以来,张家港市实施重大产业项目157个,竣工投产40个,累计完成工业投资2029亿元,其中新兴产业投资1010亿元。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五年提高21.5个百分点。持续提升创新能力,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比如,常熟市深度融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开展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常熟市的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2.45%,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加至23.5件,高新技术企业347家。注重借助资本市场的杠杆,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比如,仅仅2015年,张家港市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22家,累计33家。

2.“温州模式”。以发展个体、民营经济带动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在温州地区形成的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小商品,大市场”的产业聚集发展模式。其重要意义在于它直接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个民间自发的遍及全国与世界的流通。“以商带工”则是对温州经济发展中用市场化带动工业化的高度提炼。温州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快、比重大目前,温州民营企业的数量占全市企业总数的98.8%;民营企业第二、第三产业的产值分别占全市的90%和92%;民营企业的从业人员占全市职工总数的80%左右。著名农村经济专家杜润生曾经指出:“温州经济,民办、民营、民有、民享,它是自发的,又是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秩序。”通过劳动替代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收益积累的过程,实现农村工商业资本的原始积累,适合经济发展初期。在发展初期既无政策扶植,又无外资投入,国有经济又少,国家的补贴也相应较少,温州就是在生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温州人经济:一是资本流动跨区域化,二是家族企业现代化,三是企业发展国际化,四是经济发展自律化。近几年来,温州市约有1000家企业到上海建立总部或研发中心,以上海为平台,建立人才、技术、信息上的优势。其中,整体搬迁到上海的企业约有500多家,温州流到外地办厂、置业、买房等的资金约1000亿元。温州人敢冒风险、勇于创业。目前,侨居在世界上81个国家与地区的温州人有50多万,在法国巴黎的温州人已达十多万。

3.“珠江模式”。依托“三资企业”发展起来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模式。一是产业集群带动工业发展模式,主要是利用当地的工业和手工业基础,再加上当地政府有意识的扶持,促使相同或相关产业在一定的经济区域内加快集聚,形成的一个或若干个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小企业密集的产业集群,从而实现县域工业快速发展的一种工业发展模式。该模式主要是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原则组织企业抱团发展带动当地经济产业升级和相关产业发展。其最大优势在于分工精细、技术精湛、劳动生产率极高、规模经济效应强,同时企业之间可以形成互担风险、共拓市场。具有代表县(市),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家用电器产业集群、浙江宁波、温州地区的服装产业集群、福建闽东地区电器、制鞋产业集群。二是外需拉动型工业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利用本地区的比较优势,生产外需产品,作为支撑当地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当前很多县域的贸易方式仍是加工贸易,依靠的是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这种发展模式受外需、汇率影响较大,风险较大。具有代表的县(市)是我国沿海县(市)。

4.“济源模式”。以抓好县属工业发展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模式。济源市是河南省18个省辖市之一,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曾经是“全国五小工业”(小煤矿、小冶炼、小电力、小建材、小化肥)的典型,现在济源市成为全国最大的铅冶炼加工基地、亚洲最大的铅冶炼生产基地,铅冶炼技术代表了国际先进水平,资源综合利用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形成了极富特色的“济源模式”,有力地推动了济源市工业绿色转型发展。经济发展主要依赖重化工业驱动,经济结构以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占比较小,生产的工业产品也大都销往外地市场,是典型的原料、市场“两头在外”的加工制造型城市。济源模式,体现了工业发展要集约发展、循环发展、集聚发展的趋势,是推动工业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路径。特征是:以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利用为突破口,以技术创新作为产业发展引擎,以产业集聚区作为绿色发展载体,以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以发展再生铅缓解资源环境约束。

5.“晋城模式”。通过开发当地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资源型县域经济,是指通过开采本县域内丰富的资源如矿产、森林、牧场等来带动与该矿产资源相关的行业的发展从而全面拉动全县经济的发展。例如黑龙江省鹤岗市、山西晋城、河北省灵寿县、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县等均属于该种发展模式。

6.“义乌模式”。通过兴办专业市场发展起来的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模式。市场先发、商贸主导,利用市场先发优势和集聚功能,发展以小商品流通为主的商贸业,不断积累资本、扩大经营规模,促使商业资本向制造业和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扩张,实现市场与产业、城市的联动发展,推进区域经济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进程。坚持“兴商建市”总体发展战略,以持续、全面的创新为根本动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城市功能完善提升、社会和谐稳定进步、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区域协作互惠互利,依靠和发挥商贸优势,推进城市向创新能力强、商贸优势大、国际化程度高的创新导向的国际商贸名城迈进。义乌模式是浙江模式的缩影,地方性特色主要是:具有根植性、内生性、群众性的创业文化与企业家精神,“民办、民营、民有、民享”的经济体系。

7.“长沙模式”。以工业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也称工业园区集中发展型,是依托工业园区优越的基础设施环境和优惠的法规政策,招商引资,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快速向县区工业园区聚集,实现同类企业聚集、资源共享、客户共享、专业分工协作,避免了重复建设,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且能够共創品牌,形成群体优势的发展模式。现在很多县域都在积极组建工业园区,其目的就是通过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增加经济总量。具有代表性的县(市),如湖南长沙、大连市瓦房店等。

我国也有专家将我国的农村工业化发展模式,分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闽南模式、其他较为有特色的模式还有广汉模式(四川省广汉市)、平定模式(山西省平定县)、窦店模式(北京市房山区窦店村)、大邱庄模式(天津市静海区大邱庄村)、泉州模式(福建省泉州市)、阜阳模式(安徽省阜阳地区)等10种模式。

(四)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基于目前我国县域经济的现实情况,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坚持以开放为突破口和发展基础,积极招商引资,内引外联,以此弥补县域资源、技术、资金的不足,为新型工业化发展开创空间,另外一个重要思路是新型工业化必须通过农业化结合起来,发展特色产业建立“一县一色、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工业经济体系。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具体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突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为要素,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四化”转变,实现“四提”发展,通过传统产业提质效、新兴产业提规模、跨界融合提潜能和品牌高端提价值,大力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产城融合、军民融合,增强“四融”新优势。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做到:坚持按生态和经济规律办事,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实事求是、因县制宜,用新型工业化的理念和举措,大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必须科学认识我国的要素禀赋,坚持以提高人力资本积累水平和城镇就业率为抓手,正确处理好产业发展与就业容量的关系,始终把就业这个民生之本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未完待续)

县域发展研究范文第4篇

2004年广东 GDP总量为16039.46亿元,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4343.1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16.87亿元。充分表现出了广东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排头兵形象。但广东县域经济却发展落后,县人均财政收入156元,比全国县人均219元低29%,还有66.2%的县(市)的财政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相对于广东总体经济实力而言,广东县域经济发展落后、县级财力不足。这已成为广东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制约瓶颈。我们认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处理好财政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财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作用,是突破这一瓶颈的关键。

一、县域经济发展要确立好主导产业、建设好重点财源、调整好经济结构

综观我省乃至全国,大凡县域经济落后的地区一定是主导产业缺乏,无重点财源而经济结构又不合理。所以发展县域经济首先就要先择好主导产业,建设重点财源,调整好产业结构。如何才能选择好主导产业,形成财源重点,实现结构的合理呢?有三条标准必须遵循。首先,财源重点和主导产业必须是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产业。也就是说,我们生产的东西要能够卖得出去,销路好。用经济学家的话说就是我们生产的产品需求收入弹性要高,即产品要对消费者的收入变动很敏感。决定产品销路的因素有很多,比如产品本身的价格、人们的消费习惯等,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人们的收入水平。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总是在不断地提高。当人们的收入每提高1%时,产品的销量提高得比1%还要多,我们的产品就有了市场,就一定能形成重点的财源,县域经济就一定能够顺利发展。其次,财源重点和主导产业必须是生产率速度提高快的产业。也就是说我们要有能力生产,我们的产品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该搛的钱都能搛回来。用经济学家的话说就是我们选择的产业生产率速度提高要快。生产率速度提高快的产业都是科技含量高的产业,也都是资本、技术和信息集约化程度高的产业,由于生产率速度提高得快,单位时间和单位人工生产的产量就高,我们的供给能力就会很强,在市场的竞争能力也就很强,该搛的钱就都能搛回来,县域经济就没有不发展的道理。最后是我们选择的主导产业必须具有地区优势。符合需求收入弹性高、生产率速度提高快的产业有很多,但要根据当地的各项资源禀赋优势来选择最符合我们当地实际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这样我们就能驾轻就熟,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来最快地发展县域经济。

主导产业和重点财源的科学形成,事实上也是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合理的标志。拿三次产业来说,第一产业农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低,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服务业需求收入弹性高。农业是基础产业,没有不行,但要靠单纯的农业是很难致富的。要发财致富必须搞工业和第三产业。所以人们经常说“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就是这个道理。这也说明了合理的三次产业比例关系。平均来说,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例,大体是2%:32%:66%。呈现出一种三次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随着其序号而递增的趋势。这就是经济学家所说的合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趋势。综观全国和广东也是如此,大凡县域经济不发达、财力不足的县,其农业产值比例就高,二、三产业产值的比例就低。而县域经济发达、财力雄厚的县都是非农产业发达的县。非农产业就业机会多,非农产业收入水平高,这个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就高,这是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广东很多的县域产业结构不合理,这是我省县域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关键是要在选准主导产业和重点财源的前题下,坚持调整和优化县域经济的结构。首先要调整产业结构,主要是要稳定第一产业,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不断提高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再者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现在县域经济的发展差距,还表现在所有制结构的差距上。什么地方GDP增长快、有活力、财政日子好过、老百姓收入高,从县域经济来看,一定是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大,甚至是非公有经济的比重大。因此必须大力推进所有制结构的转变,尤其是积极扶持非国有的、非公有的民营经济的发展。

二、县域经济的发展要处理好财政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县域经济是地方财政的根基,是县级财政的坚实来源。处理好财政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财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是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发生了转变,县域经济发展和财源建设思路应按照政府与市场的分工和公共财政的性质,着重于宏观整体发展。或者说应着重于前面我们所说的县域主导产业和重点财源的确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在公共财政的框架下,财源建设的主体为各类市场,而不是政府,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白的。政府的职能主要是弥补市场的缺陷,提供公共产品和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硬环境。所以县级财政应积极转变支持经济发展的思路,采取新的手段和措施实现财政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是要以主导产业的确立作为财源建设重点,切实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对于广东多数欠发达县而言,较有针对性的做法,是要以一定的财力加强主导产业园区的建设,通过对园区水、电、路、通讯以及环保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通过建设一种良好的投资服务体制,形成一种外部经济的投资环境,以吸引主导产业的广大投资者。可以说,这具有一种抛砖引玉的功效,比较适合欠发达地区。具体工作中,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政策及资金手段,大力扶持园区发展。同时,还应当坚决避免重复建设、恶性竞争、浪费资源,突出园区建设的规模、质量和效益。在一个市或县范围内,可以集中建设好一两处园区。鼓励县、乡招商引资进园区,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财政体制合理地分配园区的财政收入,实现各方利益均占,调动各级、各方面的积极性。从而形成县域内全社会县域经济发展齐抓共上的良好氛围。

二是财政要加大县域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加强县域基础设施,扩大县城框架、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既是公共财政本身的职能,同时又能改善投资环境,调整县域经济结构,加快城市化的进程,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在具体的工作中,一方面既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前期的财政投入,各地又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开展城市经营,通过对城市有限公共资源的市场化操作,比如出让冠名权、经营权以及采用BOT、TOT、拍卖等多种方式,吸引外部或民间资本参加公共设施的建设,加快城市化建设的进程。另一方面又可以以财政政策工具引导县域产业结构调整。

三是要改变财政主体型投资方式和直接支持竞争性企业的做法,采取间接支持方式、以诱导型投资特别是财政贴息促进民间、企业主体性投资,努力扩大财政投资的乘数效应,带动社会投资跟进增长。在具体工作中,一方面重点要放在培育市场,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上。发展民营经济,对政府来讲,风险小、收益大、好处多。提高县域经济的民营化水平,就是提高经济运行的微观基础活力,是从根本上来奠定县域经济发展的微观基础,所以应当成为财政支持的重点。另一方面还要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工作。招商引资不仅可以通过外部资本来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引资的同时也是技术引进的过程,是培育本地劳动力的过程,是加快县域城镇化的过程,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通过以上过程,可以改变县域生产函数的性质,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的发展。当然我们还必须注意既要从政策上、资金上保证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开展,又要注意招商引资的重点放到优化投资环境上来,坚决禁止无序恶性竞争。县级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不能与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相抵触,不能损害国家和全省的整体利益。

四是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税收政策为各种所有制企业、各级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竞争环境。所得税、营业税收入分享改革后,省级、市级、县级各级的财政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级企业都成为地方收入的重要来源。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县一级来说,要转变观念,不求所有、但求所得,对所有的企业都要一视同仁。只要能提供税收,给地方带来好处,无论是上级企业、地方企业,还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都给予支持,积极为其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源建设必须以市场为导向,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在财政资金的使用上,要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方式,放大资金的乘数效应。如对企业的支持,可以引入竞争择优机制,综合运用担保、贴息等多种方式,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以及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吸引作用。

县域经济是县级财政的根本,县域经济发展了,县级财政才有可能实现根本性的好转。但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处理好财政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充分发挥财政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职能作用,用好欠发达县有限的财力,发挥县级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就一定能实现县域经济和财政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中共韶关市委党校、韶关市曲江区财政局)

县域发展研究范文第5篇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充分释放资源效应。要注重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围绕域内现有企业,积极培育壮大规模企业群体,通过招商引资、嫁接改造、扩能升级等有效途径,加快推进企业战略重组,用高新技术推动向优势产业延伸,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要积极培育发展接续产业。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在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建设上实现历史性突破。要科学开发利用现有资源。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努力在促进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中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在对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中培育立县企业,在对资源的集群化整合中扩大园区规模,在延长产业和产品链条中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围绕矿渣、废料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开发,加快推进节能环保、新型建材产业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做大做强产业集群。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要依托资源优势,注重发展产业集群。要做优业已形成的产业集群。着眼于产品的提档升级和产业的规模扩张,通过招商引资促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骨干企业向集群集中,做大做强,创优品牌。要迅速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依托资源优势,实施资源型企业整合、兼并、重组,推动资源加工企业迅速扩大产能,延伸产业和产品加工链条,促进产品升级换代,促进就地转化升值,迅速形成市场竞争优势。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要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发展农业,用现代工业成果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提升农业。像建平县这样的地区,十年九旱,生态条件脆弱,应当把设施农业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措施来抓,加快推进设施农业建设。要按照“一县一品”的发展要求,重点发展畜牧业。推进乡镇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工作,加快实施交通干线产业带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扩大主导产业品种种植面积,促进龙头企业与基地建设高效互动。加快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积极发展行业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最大限度地把农户纳入到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中来。要加快建设农业龙头企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早日上市。

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必须加速发展文化产业。提高三次产业在整个地区经济中的比重,改变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发展工业、依靠传统方式发展农业的现状。积极依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题中应有之义。建平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更要做强文化这篇文章。要实施文化产业带动战略,结合城市扩面增容提质,

县域发展研究范文第6篇

近几年,**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已经站在了历史的高点。同时,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县同其它地方一样,放慢了发展脚步,整体上已经步入了一个发展的调整期,处在了一个发展的拐点上。今后一段时期,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落实“三保”措施,抢占发展先机,推进**县在更高层次上实现跨越式发展,笔者认为,必须主动融入中心城区,实施“三化”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水平。

一、**县面临的现状和机遇要求必须大力提升“三化”水平

1、从国内外发展经验看,大力提升“三化”水平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世界经济发展表明,实现现代化,都必须经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这个过程。工业化是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动力。农业产业化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是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的结果。离开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性作用,试图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是不可能的。同样,离开工业化的带动作用和城镇化的扩张功能,要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也是不可能的。作为经济欠发达的**县,在工业化、城镇化的任务尚未完成、农业生产力还不发达的现阶段,协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由之路。

2、从发展面临的环境来看,提升“三化”水平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这几年,**县经济社会有了跨越式发展,但是“三化”建设的水平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差距,比如,工业化、城镇化、

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规划欠完善;工业产业链条较短,高科技企业不多;城镇化建设水平较低,城市现代服务业的特色不明显,现代服务业没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等等。**县发展的差距在“三化”上,潜力也在“三化”上。因此,要在更高层次上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县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努力提升“三化”水平。

3、 从**县的发展定位和优势看,加快推进“三化”建设大有可为。要发展,关键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县的发展应该定位为“提升‘三化’水平,融入中心城区”。从工业化发展上看,**县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稀土和钨为主的矿产品加工业、以甜菊糖甙为主的食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特别是境内拥有华能电厂和居龙滩水电站,华能电厂已经可以实行对我县年用电1亿度以上的大用电企业直接供电。**县系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省财政直管县,享有有关优惠政策,商务成本较低,必将成为产业转移和各类发展资金的首选之地。从城镇化建设上看,**县有具大的潜力可挖。随着环城高速、瑞赣高速的建成,进入市区要道的进一步打通,**县的区位交通优势更加凸显,将是名副其实的赣州区位最好的县,是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最佳宝地。而且作为赣州城区的组团之一,市里有很多倾斜政策,推进**县的城镇化建设已不再是举全县之力,而是举全市之力,对于做大县城十分有利。从农业产业化上看,**县有全省唯一全国最大的甜叶菊加工龙头企业,能较好地带支该产业的发展。

二、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举措全力推进“三化”建设

**县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决战工业300亿元,决战城镇

30万人,决战农业产业化100亿元,决战三产200亿元,决战财政15亿元。具体做法是:

1、坚持规划为先,高标准做好各项规划。抓好工业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重点发展壮大钨产业集群、稀土产业集群、铝产业集群、食品产业集群四大产业集群,把**县建成全国重要的钨、稀土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甜菊糖甙生产研发中心、中部地区最大的特种铝板材深加工基地。同时,大力培育电子信息材料产业、LED产业、再生资源产业、模具和机械制造产业、新型建材产业、大用电产业等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县特色的新兴产业集群。抓好工业园区的规划。完善园区20平方公里远景规划,按照产业集中、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突出特色的要求,推进“一园多区” 建设。把红金工业小区一期、二期规划建设为有色金属产业园,红金工业小区三期规划建设为电子信息材料产业园,红金工业小区

四、

五、六期规划建设为机械产业园、铝产业园和LED产业园,洋塘工业小区规划建设为食品加工产业园、华能大用电产业园,储潭工业小区规划建设为冶金化工产业园。三是抓好城镇的规划。主动融入赣州特大城市建设,依托赣州环城高速、外环快速通道建设,将梅林、茅店、储潭纳入县城一体化建设,构建县城发展的新格局,拉开城市发展的大框架。

2、坚持市场运作,狠抓重点项目和工程建设。用市场理念建设园区,打造省级技术开发区。组建红金和洋塘两个工业小区开发公司,除财政提供一定的启动资金外,其余全部按照“自主经营、市场运作、滚动开发”的模式,鼓励公司市场化筹资进行土石方平整、主次干道

修建等“七通一平”市政建设,允许公司在园区内按照审定的规划,开发商住房、建设商业区,产生的收益由县财政全部返还给公司用于工业园区的滚动开发和公益设施建设。用市场理念经营城市,把县城做大做美。组建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和城市六大开发公司(分别成立一个开发公司,实行一个公司一套人马),由各开发公司对土地、空间、有形资产和无形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采取捆绑配套、BT融资、BOT运营、功能组合融资、合作开发、贷款贴息等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资金融资渠道,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增加城市投入,提高城市建设的品位。用市场理念搞活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重点建立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建立“农村土地流转中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用市场理念融资筹资,解决投入不足的难题。组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国有资产,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运作好财政担保公司,完善担保和信用体系建设。此外,积极争取支持,建立起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

3、坚持“内外结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内”就是要激活县内民间资本,推动全民创业。要放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同时,要在工业园内规划建设全民创业园,允许企业和个人在创业园建设标准厂房,今后每年开发的工业园区土地预留10%以上,用于建立全民创业孵化基地。“外”就是要突出招商重点,推动全民招商。组建专业招商小分队,做到一个园区、一支队伍,一个产业、一支队伍,重点引进产业关联度高的项目。鼓励干部职工和社会人员提供招商信息,

引进招商项目,对引进项目第一人给予重奖。

4、坚持“龙头带动”,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大力实施并购重组、靠大联强战略,支持优秀企业上市,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成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把红金稀土、中矿钴业、晶钛锂业、江钨钨合金、世瑞矿产等企业做大做强,扶持建立年加工40万吨橙汁企业1家以上,建立1-2家2万吨果品恒温储藏库,建立油茶加工企业2家以上。到2013年,力争销售收入超亿元或纳税超千万元企业达到50家。

5、坚持“放水养鱼”,着力优化发展环境。环境是品牌。为此,**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水平的决定》和13个配套文件,这些政策措施是县级所能给予的最优惠的政策。**县将投资建设行政服务中心大楼。把全县所有涉及审批的项目全部纳入,真正实现一站式办公、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简化审批程序和环节,推行预约审批、预先审批等。着力加强效能建设。对机关效能考核不达标的单位,按干部管理权限,对列倒数第一名的单位,一把手要就地免职;对列倒数第二名的单位一把手要进行通报批评;对列倒数第三名的单位一把手要进行诫勉谈话。

6、坚持以民为本,狠抓长效机制建设。抓“三化”建设最终目的是要推进**县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进一步完善城—乡—村规划体系,促进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一体化。大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城市入户条件,推进住房建设与改革。适当调低土地出让底价,推进一大

上一篇:火星语范文下一篇:优秀部门申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