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关于加强干部监督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2-09-10

一、JK集团在干部监督工作中的实践探索

为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组织工作会议精神, 建立干部从严管理体系, JK集团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的干部管理理念, 注重把提醒函询诫勉工作作为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健康成长的有力抓手, 注重日常、抓早抓小, 进一步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

(一) 坚持整体覆盖与重点监督相结合

一是在监督对象上, 按照干部管理权限, 实施分级分层管理, 确保集团公司员工都纳入干部监督体系中, 无一漏项;同时注重加强对主管以上人员和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管理, 抓好“关键少数”, 从而提升示范引领作用。二是在监督时限上, 把对干部的监管触向“八小时以外”, 干部监督工作由工作圈延伸到干部的社交圈、生活圈、休闲圈, 强化干部的自律意识。三是在监督环节上, 注重加强对干部的经常性管理监督, 把从严贯穿到人才培养, 干部选用, 监督评价, 激励约束等干部工作各环节和全过程, 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 让干部随时受到组织的严格约束。同时聚焦重点问题重要节点, 在省委巡视、选人用人专项整治、干部集中调整、考察考核等时间节点, 对干部进行及时有效的提醒监督, 带动干部监督工作整体提升。

(二) 坚持规范标准与强化执行相结合

一是贯彻落实《关于组织人事部门对领导干部进行提醒、函询和诫勉的实施细则》, 绘制对领导干部提醒、函询和诫勉流程图, 为开展干部提醒函询诫勉工作打下基础;二是制定了《领导干部人员谈心谈话暂行办法》、《关于进一步严格落实组织工作重要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的通知》、《关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集团公司中层管理人员选拔任用操作规程》等一系列制度规定, 为全面加强干部监督管理, 提供了制度支撑。三是推进干部监督与中心工作、日常管理和年度考核的“深度融合”。对在直属单位改革攻坚、队伍建设、党建发展等主要活动过程中, 对少数领导干部出现态度不端、推诿扯皮、不主动承担责任的情况及时提醒, 督促迅速整改;对在干部考察、班子运行情况等工作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提醒, 对提醒效果不明显的, 及时进行组织调整;在年度的考核与评价过程中对于工作完成情况较差, 年度考核分数靠后的干部, 经组织研判后, 给予取消当年绩效薪酬、诫勉谈话、调整交流等组织处理, 切实强化运用干部监督结果, 促使干部担当作为。

(三) 坚持严格监管与关心激励相结合

一是综合运用干部考察考核、巡视、选人用人检查、专项整治、档案专项审核、信访举报等成果, 抓住苗头, 找准病灶, 不断增强干部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在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上, 党员干部要针对巡视巡察反馈、接受组织约谈函询情况进行说明, 对个人、家庭和亲属的重大事项进行报告, 自觉接受监督。三是进一步拓宽干部监督渠道, 整合纪检、党务、审计、信访等部门重要监督信息, 健全完善干部监督信息报送、沟通、协作机制, 为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观察识别干部提供参考。四是注重把提醒函询和诫勉工作作为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健康成长的有力举措, 实施函询反馈机制, 向函询对象发送“对你所作的说明予以采信”的书面告知函, 为干事创业的干部正名, 改变了以往“一函了之”、“一函无果”的状况。通过登门谈、个别谈等方式, 对受纪律处分的党员干部开展“全覆盖”回访教育, 重点了解受处分人员的思想认识及改正情况, 引导其放下思想包袱, 把精力放在工作上。

二、干部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 存在监督意识淡化现象

少数单位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对干部监督工作重视不够, 看重营收、利润、资产、负债等硬指标数据, 对干部监督等软指标关注较少;在少数干部中还存在着监督太多就是束缚住干部的手脚, 不利于发展的错误思想。

(二) 存在监督主体弱化现象

随着干部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也在不断扩大。但是监督主体结构呈“倒金字塔”形, 越到基层, 机构越缩, 人员越少, 特别是在基层, 兼职人员多, 专职人员少, 监督往往“鞭长莫及”。

(三) 存在监督效果虚化现象

主要表现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只见表面, 难见本质, 有的存在选择性监督, 对与自身有利害相关的, 则回避监督。同级监督怕伤“和气”, 存在“老好人”思想, 监督检查走过场, 即使通报也是不痛不痒。下级监督往往比较难, 由于层级制的缘故, 下级不敢监督、不愿监督, 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事不关己, 高高挂起。

(四) 存在监督手段单一现象

对干部的日常监督渠道主要依靠考察、信访、检查等, 难以综合反映其履职能力、思想状况、工作和生活作风, 对于干部最容易出问题的八小时以外的“生活圈”“社交圈”监督存在盲区和漏洞。事后监督较多, 事前监督较少, 干部的一些严重问题往往都是在被查处后才得以暴露, 在平时的跟踪与管理过程中体现的问题往往相对较少, 对干部出现问题的可预见性差, 无法做到事前、事中的有效监督。

三、对干部监督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 提高认识, 强化监督意识

现如今国企改革进入重要阶段, 无论是受监督的党员领导干部, 还是监督主体, 都要充分意识到干部监督工作对于国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都有非常大的意义, 因此要强化监督意识, 特别是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意识, 正确行使监督权利。国有企业内部各级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监督, 要身先士卒, 主动接受监督, 乐于接受监督。只有强化被监督的意识, 方能筑牢防线, 守住底线, 不越红线。

(二) 强化政治监督, 抓住监督重点

要突出政治标准, 强化对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的监督问责, 对政治上不合格的“一票否决”。要抓住关键少数, 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 要加强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的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要注重抓早抓小, 加强干部日常管理监督, 严格落实请示报告、谈心谈话、提醒函询诫勉等制度, 对出现苗头性问题的干部及时“咬耳扯袖”, 促进其自警、自律、自查、自纠。要紧盯重要时间节点, 提前做好宣传、敲响警钟、打好“预防针”工作;要注重在应对突发事件、完成重大任务等重大活动中考察和识别干部, 及时掌握干部日常表现。

(三) 丰富监督手段, 健全监督体系

推进传统监督手段与现代信息手段深度融合, 探索运用大数据思维和信息化手段做好监督工作。建立干部监督信息档案, 通过谈心谈话、专题调研、综合考核、任期考核、民主生活会、述德述职述廉等方式, 综合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信访、党内集中教育、培训、奖惩等方面情况, 加强综合分析研判, 全面掌握和记录干部的日常表现。加强与纪检监察、审计、信访、巡视等部门的协作配合, 完善定期通报、信息共享机制, 构建全方位从严监督体系。

(四) 压实监督责任, 优化监督队伍

要强化各级党组织的主体责任, 一把手的直接责任, 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的监督责任和配合责任。建立从严管理干部责任制, 根据干部管理权限, 厘清干部管理各个环节的责任主体和责任内容, 哪个环节出问题就追究哪个环节管理主体的责任。“律人先律己”, 要加强干部监督队伍自身建设, 注重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 大力弘扬“安专迷”的精神, 传承严格严谨的作风, 坚守公道正派的品格, 努力树立新时代良好形象。

摘要:我国党是领导核心, 在国家的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对党的治理十分重要。党要管党, 首先是要管好干部, 从严治党, 关键是从严治吏。本文以国有企业JK集团为例, 介绍在干部监督方面的实践探索, 提出如何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对党内干部进行监督。

关键词:从严治党,监督管理,领导干部,实践思考

参考文献

[1] 李元平.织密干部管理监督网[N].中国组织人事报, 2018-10-10 (6) .

[2] 王世彤.推动干部监督走向严紧硬[N].中国组织人事报, 2018-10-24 (6)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Office自动阅卷评分模型的构建下一篇:猪高热症的综合防治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