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意见范文

2023-06-24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意见范文第1篇

关于做好2009学法安排意见

2009年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区普法办的具体指导下,我分局认真开展“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全区各级干部学法工作,现就2009我分局学法工作安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干部、职工法律意识,为促进我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法制基础。

二、工作任务

1、根据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区普法办公室《关于做好2009全区各级干部学法安排意见》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明确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现状,结合实际,研究法制教育和依法治理的主要途径和最佳形式。

2、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有重点、有针对性、有实效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开展以《宪法》为核心、广泛

深入地学习和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国土资源信访规定》及《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使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制理论水平、依法行政能力不断增强。

3、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在普法教育的过程中,坚持贴近工作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开展以国土资源法律法规为主的宣传教育。以我局的网络为载体,及时更新内容,增强教育的实践指导,分析国土资源治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开展与群众生活工作和部门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针对性教育,以强化普法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方法步骤

(1)以提高国土资源系统干部职工法律知识为目的,坚持自学与辅导相结合,以自学为主,大力开展学法、守法、用法活动,不断提高国土资源依法行政水平,建立和完善依法行政工作制度。

(2)下半年举办一期“乡镇、村级领导干部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围绕中心工作,开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社会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和媒体向社会各界宣传国土资源的法律法规。

(3)为保证《土地管理法》及土地治理工作深入人心,提高广大干群对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这一基本国策及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重要性的熟悉。精心预备认真开展6〃25”全国土地日宣传活动,在城区繁华地段设立土地法律法规知识咨询台,发放宣传单,提供法律咨询,并向广大群众解答有关土地法律知识。在主要街道悬挂宣传标语。充分利用报纸、有线电视等媒体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于2008年6月1日起施行,我分局将把学习宣传《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放在今年普法教育的重点,一是安排分局全体干部职工参加的集中学习会议,原文传达学习《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的具体内容,并结合矿区国土资源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注意要点,分局办公室及时将《办法》下发,做到全体干部职工人手一份。二是及时将国家实行《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的情况向区四大班子领导进行汇报,并对区直各单位和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通报,进一步增强区、乡两级领导依法依规用地的意识。

四、考试考核

严格按照区委组织部、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的组织参加今年第四季度的全区各级干部法律知识考试。

五、组织领导

我分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普法办的具体指导下,以分局党支部为核心,实行统一领导和治理,专

人负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确保普法学习计划的全面落实,确保普法工作顺利开展。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意见范文第2篇

w.5Y k J.cO m文秘 公司各党支部(总支):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事关企业发展大局的系统工程,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做强做大的客观需要;是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建设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促进企业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于确保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凝聚力和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思想,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电力企业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现代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目标,整体策划,分步实施,合力推进,充分运用文化的价值导向、力量融合、精神激励,行为约束和形象塑造功能,努力建设符合公司发展方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丰富管理内涵的企业文化,促进公司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企业文化建设要紧密联系企业经营发展的实际,坚持以人为本、规范管理,以创建学习型企业为切入点,坚持整体推进,重点突出,体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代性,扎实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做到领导干部率先垂范,员工广泛积极参与,真正起到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促进企业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确保“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目标的实现。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符合公司发展战略要求,反映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进一步内强素质,外塑形象,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文化与公司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企业文化优势与竞争优势的和谐统一。要围绕国家电网公司“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文化,打造供电企业的理念文化;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形象识别系统的推广,打造供电企业的形象文化;围绕国家电网公司集约化管理的导向,健全管理机制、修订规章制度、规范员工行为,打造供电企业的行为文化,在公司上下和员工之间建立起基于共同愿景和共同价值观的强大文化纽带和感情纽带,用事业鼓舞人、用理念引导人、用规范约束人、用环境陶冶人、用真情关心人,为“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各基层单位要按照“实事求是、总体规划、积极稳妥、逐步深入”的方针,扎扎实实地抓好各个阶段的工作,大力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明显成效。

第一阶段(2006年):以认同公司理念,塑造供电企业品牌为重点的全面引入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健全组织,完善机制、制定方案,逐步引深;进一步规范公司标识系统应用;建立和完善工作标准、岗位规范、行为规范等;重新编撰《企业文化建设纲要》、《企业文化推广实施方案》和《员工手册》等。开展企业理念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让广大员工熟知认同企业理念;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加强服务文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服务文化建设指导意见》;在公司范围内广泛开展“岗位是窗口,员工是形象”主题活动,使服务文化深入人心,总结推广先进经验,促进优质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阶段(2007年):以完善公司规范体系为重点的溶化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化“岗位是窗口,员工是形象”主题活动;加强执行力建设,开展责任和执行力教育,对员工进行各项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教育培训,让广大员工熟悉执行标准,增强执行意识,做到有章可循;深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建设,积极培育、树立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建设先进典型,总结推广经验。

第三阶段(2008年):以完善评估体系,树立标杆为重点的升华阶段。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供电企业分公司2006—2008年企业文化建设指导意见》的落实情况,对所属各单位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绩效测评;修订《供电企业分公司企业文化手册》;树立、宣传、推广、表彰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典型,推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四、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1、健全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理顺企业文化领导体制是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的根本保证。建立健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共同策划、分工落实、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公司成立企业文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办公室,由公司领导担任主任、副主任,经理工作部、思政部、人资部、财资部、营销部、安监部、输配电部、农电部、监察部、工会、科信中心、客服中心、电视中心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思政部。负责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决策、规划、指导、检查,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考评办法,充分调动各部门和广大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2、以重塑企业文化为契机,营造上下同欲、团结同心的人文环境。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历经萌芽探索、构建导入两个阶段,在理念识别和视觉识别等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培育出了“领导文化、安全文化、服务文化、班组文化、社区文化”等五大优秀文化。但是,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企业文化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管理从契约型向文化型转变的需要,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升华重塑。

企业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领域,即使你不做它也客观存在。重塑企业文化是一个用心锤炼的过程,自醒自悟比学习借鉴还重要。我们要对企业愿景、行业特点、企业个性和员工认同度等多个要素进行综合考虑,进行企业文化内容体系、组织体系、推行体系和评价体系的创新性设计。

尤其要对企业文化精神层中的共同价值观进行重塑。通过梳理企业对员工的义务,员工对企业的义务,企业和员工的共同义务,修正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彼此期望和互惠承诺,并以此来解决当前公司改革过程中,决策层和员工层思想不统一,各项规范管理推行乏力,影响公司快速发展等关键问题。

在市场份额相对稳定、队伍建设渐趋成熟的情况下,公司全体干部职工要始终坚持以人智为本、人才为本、人心为本、人和为本的“四本”思路,紧紧围绕企业与社会、企业与电力客户、企业与职工和谐共赢的工作方针,进一步重塑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要努力把人心为本作为重塑企业文化的重要基础,全面打造努力超越、追求卓越,勇于创新、甘于奉献,埋头苦干、扎实敬业的员工队伍,形成优势互补、充分信任、上下同欲、团结同心的优秀团队,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要努力把人智为本作为重塑企业文化的可靠保证,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班组活动,进一步激励学习动力,提高学习能力,培养学习毅力,切实加强岗位培训、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逐步提升整体的学习力和创造力。

要努力把人才为本作为重塑企业文化的坚强动力,坚持以理想和目标激励、精神和物质激励、关怀与支持激励相结合为导向,以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探索发现、培养人才的方式、方法和途径,善于识别人才、培养人才和凝聚人才。

要努力把人和为本作为重塑企业文化的共有平台,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和上下沟通,通过树立典型,弘扬先进,改善生产、生活和工作环境,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进一步陶冶职工的道德情操,营造一种团结、协作、竞争、拼搏的良好氛围。

2、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企业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指针,为企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企业理念就是企业的哲学观念,亦经营之道。加大宣传力度与内化的力度,让企业理念得到全体员工的认识与认同,让企业理念人格化,根植于心,并养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行为习惯,成为公司全体员工的行为指南。2006—2008年公司各单位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要体现以下基本理念:

企业宗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电力客户、服务发电企业、服务社会发展。

企业精神:努力超载、追求卓越。

企业发展目标:“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现代公司)。

企业工作思路:“三抓一创:(抓发展、抓管理、抓队伍、创一流)。

企业内部建设:提高“五方面素质”(安全素质、质量素质、效益素质、科技素质、队伍素质)。

企业形象建设:塑造“五方面形象”(认真负责的国企业形象、真诚规范的服务形象、严格高效的管理形象、公平诚信的市场形象、团结进取的团队形象)。

企业价值观:诚实守信、服务领先

企业发展观:在发展目的上坚持服务性、在发展战略上坚持前瞻性、在发展布局上坚持系统性、在发展方式上坚持集约性。

企业安全观:抓基础、抓基层、抓基本功,用“三铁”(铁的制度、铁的面孔、铁的处理)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杜绝“三高”(领导干部高高在上、基层员工高枕无忧、规章制度束之高阁)。

企业服务观:服务理念追求真诚、服务内容追求规范、服务形象追求品牌、服务品质追求一流,推广“95598”客户服务系统,打造“供电企业”服务品牌。

企业经营观:管理创新,提高效益(加快科技进步和工作机制创新,实施集约化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企业领导班子建设目标:创建“四好”领导班子(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

企业领导干部能力建设目标:“五个提高”(提高战略决策的能力、提高经营管理的能力、提高市场竞争的能力、提高企业创新的能力、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企业干部队伍建设目标:政治坚定、业务精通、勇于开拓、作风优良。

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目标:专业、忠诚(企业员工都应当通过行动证明自己是本专业的行家里手;员工对企业忠诚热爱、对客户尽职尽责)。

3、规范使用企业形象视觉识别系统。继续宣传推广和统一使用《供电企业分公司视觉识别系统规范手册》,通过标志、标准字、标准色、象征图案等要素的融合表现,延伸应用于企业各种媒介、用品之中,达到风格统

一、形象鲜明的视觉效应,强化企业外观形象。

4、完善企业规范体系,建立公司常态管理秩序。企业规范是企业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公司经营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要根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要求,建立并完善与企业相统

一、与企业工作实际相结合的各项管理制度。对公司现有规章制度等进行全面审视,符合理念要求的就坚持、保留,不符合理念要求的要进行修改或废止,补充建设新的科学管理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员工道德规范》,修订工作标准和岗位规范,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

5、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形象是企业内在素质的外在表现,要全方位加强内质外形建设,精心打造“供电企业”品牌,进一步提高公司在社会公众中的美誉度及信任度,让政府放心,让群众满意。在加强服务文化建设,在创新服务行为、创新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氛围、创新服务手段上下功夫。要处理好与政府、社会、用户的关系。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公司发展的关心和支持,热心参与公益事业。积极主动地和新闻媒体建立良好关系,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不断加强供电服务窗口和办公场所建设,为客户和员工创造简捷、和谐、温馨、规范的服务环境和工作环境。

6、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员工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整合企业文化资源,完善职工培训中心、新闻媒体、传统教育基地、职工文化活动场所等企业文化设施。创新企业文化建设手段,丰富和优化企业文化载体设计,注重利用网络、报刊、闭路电视等媒体,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提高员工文化素养,扩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覆盖面。注重发挥相关职能部门和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的作用,依靠全体员工的广泛参与,形成企业文化建设的合力,保持企业文化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7、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加强安全文化建设,通过安全文化的培育和宣传,树立生产安全、经营安全、政治安全、形象安全的“大安全”观,变安全生产的被动管理为员工遵守安全的自觉行为。加强服务文化建设,牢记“四个服务”宗旨,完善优质服务常态机制建设,充分发挥95598客户服务中心的一口集中调控作用,完善供电所、营业站网络化多点抢修报装服务的客户服务系统,提高营销服务自动化、数字化水平,打造“供电企业”服务品牌,让“优质、方便、规范、真诚”的电力服务走进千家万户。加强班组文化建设,以优秀的班组文化夯实企业文化建设基础,确保企业文化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强社区文化和家庭文化建设,大力倡导和弘扬高尚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完善的社区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创造优美的社区环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教育和引导员工正确认识网络,帮助员工形成良好的网络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让员工通过网络,更快更好地学到知识,提高素质。重视和加强各种业余文化社团的管理引导,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营造健康、祥和、温馨的文化氛围,满足员工求知、求美、求乐的精神文化需求。

8、加强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夯实公司企业文化的基础。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是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下,建设既有统一性又有创造性的企业文化,展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活力和魅力。要有重点地加强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廉政文化、学习型组织等建设,不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莲山 课件 w w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意见范文第3篇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下简称创新基金)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一项专门用于支持和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府专项基金。2010创新基金将贯彻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要求,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目标,继续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机构补助资金项目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项目。

---------------------------

第一部分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

第一章 项目类型及基本要求

一、支持对象

(一)支持的项目需符合以下条件:

1.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技术含量高,创新性较强,知识产权清晰,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2.自主研发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3. 必须是以生产、销售、技术服务和盈利为目的,产品或服务有明确的市场需求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符合《2010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以下简称《项目指南》)要求的项目。

(二)申请支持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备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中小企业;

2.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或服务业务,且申报的项目必须在其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规定的经营范围内;

3.管理团队有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和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并有持续创新的意识;

4.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30%以上,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10%以上;

5.有良好的经营业绩,资产负债率合理;每年用于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的经费不低于当年营业收入的5%(当年注册的新办企业不受此款限制);

6.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

7. 企业须由中方控股,但由具有外国身份的留学人员个人控股的企业除外,须提供留学身份证明。

二、不支持的对象

1.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

2.无自主创新的单纯技术引进项目,低水平重复项目,一般加工项目和单纯的基本建设项目。

3.知识产权不清晰或有权属纠纷的项目。

4.已列入国家科技计划并得到国家科技经费支持的、目前尚未验收的项目。

5.实施周期过长或投资规模过大的项目。

6.对社会或自然环境有不良影响的项目。

7.《项目指南》中明确不支持的项目。

三、项目类型及申报条件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分为创新项目、重点创新项目两类,具体要求如下:

(一)创新项目

1.无偿资助的创新项目

用于技术创新产品在研究、开发及中试阶段的必要补助。申报的企业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注册的实收资本最低不少于30万元;

(2)职工人数不超过300人;

(3)资产总额不高于5000万元;

(4)年营业收入不超过5000万元;

(5)申报的项目,目前尚未形成销售规模;

(6)项目计划新增投资在1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确定,投资结构合理。在项目计划新增投资中,企业必须有与申报地方资金、创新基金数额等额以上的自有资金匹配;一般情况下,企业申报资助数额应不大于企业的净资产数额。

项目执行期为两年,项目计划实现的技术、经济指标应按满两年进行测算(执行期从项目申报之日起计);一类新药项目的执行期可以适当放宽至三年,药品项目完成时可以没有营业收入等经济指标,但必须有明确的、可以考核的目标,如:受理通知书、临床批文、新药证书等,详见《项目指南》生物、医药领域相关要求。

2.贷款贴息的创新项目

用于支持产品具有一定的创新性,需要中试或扩大规模,形成批量生产,银行已经给予贷款的项目。申报的企业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1)注册的实收资本最低不少于30万元;

(2)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

(3)资产总额不高于8000万元;

(4)年营业收入不超过8000万元;

(5)项目计划新增投资额一般在3000万元以下,资金来源基本确定,投资结构合理,项目执行期为二年以上、三年之内(执行期从项目申报之日起计)。

2010贷款贴息项目以2009年1月1日起至项目验收之日止,企业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和付息单据为准。

3.根据中小企业发展的特点,按照企业工商注册成立时间,申报创新项目的企业划分为初创期企业和成长期企业。

(1)初创期企业是指2007年7月1日以后在工商注册成立的企业(即成立时间在36个月以内),创新基金支持金额一般为50万元,地方立项支持金额不得低于20万元,西部地区可以减半。

(2)成长期企业是指企业工商注册成立时间超过36个月的企业,创新基金支持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地方立项支持金额不得低于30万元,西部地区可以减半。

4.在西部欠发达专项三年试点的基础上,创新基金2010年专门针对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宁夏自治区、新疆自治区、贵州省、广西自治区、甘肃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9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西部欠发达地区申报创新项目作了说明,内容详见《项目指南》。海南省参照执行。

5.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包含软件产业基地)等中小企业专业孵化机构内的初创期企业的创新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指在校大学生、研究生以及毕业不到两年内的大学生研究生创办的初创期企业的创新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二)重点创新项目

围绕相关产业或行业发展的重点需求,选择对产业或行业有影响、带动作用的关键技术和关键创新产品作为突破口,创新基金对具有较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重点创新项目必须符合《项目指南》的支持方向和范围。

1.重点创新项目采用无偿资助方式,资助金额为100万-200万元。推荐单位根据重点创新项目申报条件立项后推荐给管理中心,地方立项支持金额不得低于60万元。

2.重点创新项目的申报条件:

(1)企业职工人数不超过500人;年营业收入不超过30000万元;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0万元;至少有三年的运营时间;

(2)企业具有较高的成长性,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150%;最近一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5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2007营业收入不少于1000万元;

说明:①近三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2009营业收入-2006营业收入)÷2006营业收入×100 %。

②最近一年的营业收入增长率=(2009营业收入-2008营业收入)÷2008营业收入×100 %。

③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09净利润÷2009平均净资产×100%。

(3) 企业已承担过创新基金的创新项目,且最近一个创新项目验收合格;

(4)已获得发明专利的项目优先支持,已获得过创业投资或风险投资的项目优先支持。

第二章 项目申报及有关事项

一、项目申报的管理单位

(一)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简称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受理各推荐单位(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的项目。

(二)推荐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省级城市的科技主管部门以及国务院批准的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高新区管委会。

职责:归口管理辖区内创新基金项目的组织工作,向创新基金管理中心推荐辖区内项目。

(三)区县科技主管部门负责企业注册信息的认证。

二、项目申报材料

1.企业提交区县科技主管部门的注册资料:

(1)加盖企业公章的注册承诺书、注册信息表;

(2)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国税登记证、地税登记证、企业章程、验资证明等。

2. 企业交给推荐单位的资料:

(1)网上提交的电子申报资料;

(2)经区县科技主管部门认证的注册资料:

①书面认证意见;

②加盖企业公章的注册承诺书、注册信息表;

③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国税登记证、地税登记证、企业章程、验资证明等复印件(加盖企业公章);

(3)相关附件:

①经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企业2008、2009的会计报表和相应的审计报告(含会计师事务所营业执照、注册会计师证书的复印件),申报前最近一个月的会计报表。申报重点创新项目的企业须增报2006、2007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会计报表必须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报表附注等;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每页需加盖审计单位印章(或盖骑缝章);

工商登记注册时间在18个月以内(2009年1月1日以后成立)的申报企业,只需报送企业验资报告和申报前最近一个月的企业会计报表、以及2009的财务报表(2010年新成立的企业不报2009财务报表);

②可以说明项目情况的证明文件(请企业认真阅读《项目指南》,按相关领域的具体要求提供相关的附件或说明,如技术报告、查新报告、鉴定证书、检测报告、用户使用报告等);申报贷款贴息的创新项目,企业需提供2009年1月1日起至项目申报之日止与银行签订的贷款合同、对应的付息单据复印件。

③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限高新技术企业提供);

④国家专卖、专控及特殊行业的产品,须附相关主管机构出具的批准证明;

⑤留学人员投资(含独资和控股)创办的企业,须提供留学就读学校出具的学位(学历)证书、本人有效身份证明、投资资金证明或股权证明、中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或省级以上留学人员服务中心出具的证明留学身份的文件;

⑥能说明项目知识产权归属及授权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如: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技术合同等)。企业与技术持有单位合作的项目签定技术合同时,技术持有单位必须是具有法人资质的单位;

⑦与项目和企业有关的其它参考材料 (如环保证明、奖励证明、用户定单、产品照片等); ⑧曾列入国家科技经费支持的科技计划项目,必须提供有关的立项批准文件和验收结论证明(申报重点创新项目需附创新基金立项和验收结论证明)。

3.推荐单位提交给创新基金管理中心的资料:

(1)网上提交的电子申报资料;

(2)项目申报函;

(3)按以下顺序装订成册的书面资料一册(推荐单位装订至少二册,一册邮寄到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一册由推荐单位存档。书脊必须有项目名称及推荐单位名称,所有资料须在一册内装订完成,不得使用文件夹装订):

①按电子申报资料打印的书面申报资料;

②企业提交的全部书面材料(包括经区县科技主管部门认证的注册资料和相关附件); ③推荐意见表、地方专家评审表;

(4)地方立项文件、经财政部门备案的项目汇总清单(对推荐的重复项目加以标注);

4.企业及管理单位要认真核对所需的申报材料,做到真实、完整。一经推荐到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不再接收任何补充材料。所缺部分,视同无法提供。

三、注意事项

1.推荐单位推荐的项目,其地方基金立项支持的总金额不能超过其辖区内全部地方基金在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备案的总额;

2.推荐单位推荐的创新项目数量不能超过该推荐单位辖区内2009在科技部创新基金立项数(含初创期小企业创新项目和一般创新项目)的120%。

3.2009创新基金未立项而推荐单位认为需要再次推荐的项目(即重复项目),必须补充说明项目的最新进展情况和在本次申报资料中所做重要修改(或补充)的内容。重复项目的推荐数量不得超过本推荐单位推荐总数的10%。2008年以前(含2008年)未立项的项目需在地方科技主管部门重新立项后方可再次推荐。

4.对2009地方科技主管部门已立项而未推荐创新基金的项目,如要推荐2010年创新基金,需提供地方2009年立项文件及2009年资金到位证明。2009年地方立项支持的资金作为项目新增投资,视同为2010年地方创新基金立项支持资金,地方立项项目的支持资金额度、推荐要求与2010年一致。

5.同一个企业在同一内,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只接收一个项目;未列入重点创新项目立项的项目,不作为创新项目立项;已获得过重点创新项目支持的企业,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不再受理其项目;已得到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支持的企业,创新基金管理中心不再受理其项目。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意见范文第4篇

一、督查反馈工作机制

(一)对督查的事项,督查部门要实施询问、催促,时限长的事项要定期催办,掌握进度。

(二)承办部门要及时向上级机关报告督查事项的办理情况。

(三)局督查组成员单位要及时汇总督查事项的办理情况,向督查组汇报。

(四)督查组要向局有关领导报告督查工作情况,报告要全面、详实、准确,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完善的建议和意见。

(五)对未按时限完成督查事项的单位,要查明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促其尽快落实。

(六)对限期办结的督查事项,要按期报告办理结果。如因情况复杂,限期内难以办结,要及时报告进展情况。

(七)向上级交办部门报送办结报告要一事一文,由领导签发,并注明上级交办函件编号。

三、督查反馈工作的责任落实

(一)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局属各单位主要领导为督查反馈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按督查事项分工负责的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对局做出的各项重要工作部署和决定事项,局属各单位要按职责要求主动进行落实和督查。

(二)局属各单位(部门)要认真负责地抓好本部门的督查工作,组织落实好上级机关交办的各项工作,局长办公会议、局党委会议及厅领导批示涉及的有关办理事项,有明确时限要求的,有关单位(部门)要按照规定时限予以落实;没有时限要求的,应在两周内回复,回复不了的要说明原因,否则视为失职。

(三)局督查组是督查工作的领导机构,其成员的单位是督查工作的实施部门,负责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和领导批办事项贯彻执行情况的督查及汇总报告;其他业务部门具体负责有关日常事项的督查,各司其职发挥整体督查功能。

(四)各承办单位(部门)是督查事项的具体落实部门,对交办的督查事项,要按规定的要求抓好落实,自觉维护督查工作的严肃性。

四、督查反馈工作采取的主要方式

(一)催报。对规定需要落实的事项,采取电话、口头、发催办函等形式,督促有关部门按期以书面形式反馈上报贯彻落实情况,对重点工程承办单位要向局主要领导或督查组一日一报,重大突发事件或紧急事件各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向局主要领导或督查组随时反馈汇报。

(二)专项督查。对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按问题分解立项。确定专题督查内容,提出办理要求,专项督促有关部门按规定的时间抓紧落实反馈。

(三)实地调查。对重要督查事项,局督查组派人配合有关部门,进行实地督查。

(四)联合督查。督查委员会会同纪检监查等有关部门,根据督查事项,进行联合督查,并由主办单位负责反馈汇报。

五、督查反馈工作的审核办结

(一)审核办结反馈报告,主要看事实是否查清,问题是否解决,结论是否恰当准确,处理是否符合政策、规定,文书格式是否规范。不符合要求的,要提出意见并退回承办单位继续办理。

(二)督查事项办结后,属于领导批办的,填写督查事项报告单,报送原批办领导,同时抄报有关领导阅知,如有新的批示意见,要继续办理。属于基层反映的问题,办结后应及时反馈给该基层单位。

六、督查反馈的结果及处理意见

(一)督查反馈工作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督查结果要在规定时限内向局班子反馈。

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意见范文第5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现就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重大战略任务,对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极大提升了文化产业的作用和地位。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主导力量。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是文化行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内在需要,是文化行政部门顺应时代发展、转变自身职能、服务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和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呈现出健康向上、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增势强劲、规模扩大、质量提升,新兴业态迅速崛起,正在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引擎和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同时要看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活力还不强。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思想认识不足,工作力度不够,与文化建设“两大一新”的战略任务要求还不相适应;产业总量和水平偏低,对国民经济贡献和影响偏小,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合格的市场主体和骨干文化企业偏少,产业集中度偏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相适应;文化产业领域科技应用和现代传播手段使用较少,与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及广泛应用还不相适应;对外文化贸易中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产品,与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新形势不相适应。切实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促进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已经成为摆在文化行政部门和文化行业面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当前,文化产业正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化需求日益旺盛,文化消费快速增长,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党和政府高度

重视,文化产业政策不断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科技迅猛发展,为文化产业创新业态、扩大传播、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利条件;文化传播渠道不断拓展,为以内容创作生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全球性金融危机凸显了文化产业逆势而上的特点,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为中国文化产业提供了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平台。文化行政部门必须抓住机遇,迎难而上,锐意进取,有所作为,推动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要求,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培育市场主体,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创新,扩大文化消费,实现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壮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质量,提升产业效益;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为文化产业发展创造良好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创新文化生产、传播、流通、消费方式,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社会效益优先,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三)主要目标。文化产业发展速度明显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实现主要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07年翻两番。文化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布局更加科学,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多彩,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更加健全,文化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体系更加完备,文化产业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涌现一批深受人民

群众喜爱的文化精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演艺、动漫、游戏等行业的发展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逆差状况,显著提高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影响力。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培育一批文化上市企业。建设覆盖全国主要城市的文艺演出院线,培育一批跨地域的演艺集团公司,打造一批可供市场长年演出的剧目,建成2-3个国家级动漫游戏产业综合示范园区,推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华文化主题公园,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

的文化会展、节庆活动,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动漫和网络游戏企业。

三、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

(一)演艺业。繁荣舞台艺术创作,鼓励和支持投资兴办演出团体、演出场所、演出经纪机构和举办演出活动。按照整合资源、调整布局、优化结构、提高效益的要求,大力推进资源重组,提高演艺产业整体发展质量和水平,提高演艺业的市场化程度。加强演出网络建设,促进演出院线与有关服务业的合作。推动演艺与旅游、会展、传媒、科技等结合,打造富有特色的演艺项目。大力推动演艺产品走向世界。

(二)动漫业。鼓励创造具有中国风格和国际影响的动漫形象和动漫品牌,占领国内主流市场,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使我国动漫产业跻身世界动漫强国行列。实施国产动漫振兴工程,提高原创动漫产品质量,增强动漫艺术、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形成创作、生产和销售环环相扣的产业链。积极发展网络动漫、手机动漫等新兴业态。鼓励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动漫服务外包。

(三)文化娱乐业。促进歌舞娱乐场所健康发展,扩大群众娱乐消费。积极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健康向上和技术先进的新兴娱乐方式,创新娱乐业态。调整优化娱乐场所结构,鼓励娱乐企业连锁经营。在大中城市积极发展集演艺、休闲、旅游、餐饮、购物、健身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娱乐设施。重点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科技含量高、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发展,防止盲目建设。

(四)游戏业。增强游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民族原创网络游戏的发展,提高游戏产品的文化内涵。鼓励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技术、电子游戏软硬件设备,优化游戏产业结构,提升游戏产业素质,促进网络游戏、电子游戏、家用视频游戏的协调发展。鼓励游戏企业打造中国游戏品牌,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五)文化会展业。发展各类综合和专业文化会展活动,重点支持覆盖全国并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会展活动,重点发展专业化、特色化文化会展活动。办好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等重大文化会展,打造文化产品展示交易平台,推动文化消费和文化贸易。办好2010年上海世博会相关文化活动及会展。扩大会展、节庆的文化消费。促进文化会展、节庆与旅游、商贸合作。鼓励国内企业、个人参加国外文化会展活动,推动海外文化推广活动的产业化运作。加强对地方文化会展、节庆活动的引导和规范。

(六)文化旅游业。促进文化与旅游相结合,以文化提升旅游的内涵,以旅游 扩大文化的传播和消费。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扶持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项目,建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扶持名录》和《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鼓励对演艺与旅游资源整合,在知名旅游景区打造高品质、有特色的演艺精品。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对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进行科学开发利用,合理开发传统手工技艺类和表演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提升品位,拓宽市场。

(七)艺术品和工艺美术。繁荣美术创作,促进当代艺术品产业健康发展,鼓励兴办艺术品经营机构,鼓励艺术品收藏,培育诚信画廊,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品的海外推广。支持传统工艺美术面向市场,鼓励工艺美术技艺创新。鼓励农民通过手工技艺增收致富。支持发展文物仿制产业,提高文物仿制技术和水准,开拓文物仿制品市场。

(八)艺术创意和设计。大力发展平面设计、外观设计、工艺美术设计、雕塑设计、服装设计及展览设计,提升设计创意能力和水平。支持具有民族传统文化特

色的设计产品的国内外推广。推动艺术创意和设计业与其他产业合作,提高其他产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效果。鼓励发展面向国际市场的艺术设计服务外包。

(九)网络文化。提高网络音乐、网络美术等网络文化产品的原创水平,提升文化品位,发挥网络文化产业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网络文化产业链相关环节的融合与沟通,创新营销推广模式。鼓励和支持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硬件企业和通信企业参与网络文化内容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继续稳步推进网吧连锁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经营。

(十)文化产品数字制作与相关服务。发展以数字化生产、网络化传播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数字内容产业。鼓励扶持对舞台剧目、音乐、美术、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献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大力采用数字技术传播文化产品,为各种便携显示终端提供内容,丰富文化表现形式和传播渠道。

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步伐,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国有文化企业,开展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迅速做强做大。

(二)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 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制定《文化部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引导、扶持、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积极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在资金扶持、项目审批、政府采购、职称评定、命名评比、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

(三)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着力培育一批有实力和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在演艺、动漫、游戏、网络文化、数字节目制作等领域发挥龙头作用。以合资、合作等方式大力发展股份制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

的上市公司。推动演艺业、动漫游戏业的资源整合,在全国形成一批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演艺、动漫企业集团。在全国形成若干有聚集效应和强大辐射力的演艺院线。

(四)不断延伸文化产业链。利用资本力量,加强资源整合,打通创意设计、研发生产、营销推广、衍生产品等产业链。积极整合创作、院团、剧场、经纪等演艺资源,形成剧本创意、演出策划、剧场经营、市场营销、演艺产品开发等紧密衔接、相互协作的演艺产业链。以增强动漫游戏原创能力为核心,通过形象和作品授权等方式,大力开发图书、音像、服装、玩具、文具、主题公园等相关衍生产品,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

(五)建设现代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建立一批高起点、规模化、代表国家水准和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积极争取在征地和税收等政策上给予支持。建立一批提供研发设计、信息咨询、生产制作、合作交流等便利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对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园区的规划、认定、调整和指导工作,明确认定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开展定期考核,实施动态管理,坚决防止一哄而上、盲目建设和恶性竞争。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合理规范,使基地和园区成为文化科技创新的孵化器、文化企业快速成长的助推器、文化产业集约发展的大平台。

(六)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以文化企业为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快建设一批具有重大示范作用和产业拉动作用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切实抓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中确定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落实。同时,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本地人才和技术优势,科学论证,认真策划一批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重大项目,并在项目立项、政策扶持、银行信贷、土地使用、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

(七)建设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健全门类齐全的文化产品市场和文化要素市场。建立新型文化产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积极推动全国文化票务网

络建设,以大中城市为主,尽快建成遍布全国的演出票务销售终端。发展文化经纪 代理、评估鉴定、版权交易、推介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引导其规范运作,

向品牌 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八)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协调金融监管机构,共同研究制定金融 建立健全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办法。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断扩大 合作领域。支持组建文化信贷担保公司,争取建立文化企业贷款贴息机制。支持组 建多种形式的文化产业创业、风险投资基金。通过改进无形资产评估和抵押办法, 促进银行开展文化企业授信工作,为文化企业融资创造条件。鼓励具备条件的文化 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票据等。积极引进实力雄厚的战略投资者,开 展多种形式的长期投资合作,增强文化企业资金实力。

(九)运用高新科技促进文化产业升级。加快文化与科技的结合,用现代科技 运用高新科技促进文化产业升级。 创新传统文化行业,催生新的文化业态。积极推广舞台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 虚拟技术、仿真技术、语言文字技术、声音技术、图形图像技术、动漫制作技术和 新材料技术。推动有关部门对大量运用高新技术的文化企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制 定“国家文化科技提升计划” ,加快演艺、动漫游戏等领域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 用。

(十)大力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化 大力推动对外文化贸易。 运作为主要方式的工作机制。加强文化行政部门与文化企业和商会(协会)之间开 拓海外市场的沟通及协作。开展对外文化贸易统计和信息研究。积极搭建对外文化 贸易平台,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铺设道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品牌意识,加强地 区间协调合作,防止中国文化产品在海外市场恶性竞争。积极扶持和指导文化精品 创作和生产,为进入海外主流市场,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创造条件。

五、完善文化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文 加强组织领导。 化产业,将其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进一步强化对文化产业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文 化产业专门工作机构的建设,在人员、经费等方面给予必要保障。

(二)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促进作用。各地要深入研究,全面、准确、系统地 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促进作用。 把握中央和地方制定的一系列文化产业政策,把优惠政策用好用足。鼓励各地结合 实际, 制定出台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优惠政策。 通过政策的引导、 调控作用, 促进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完善文化产业法制体系。把行之有效的产业政策,上升为国家或地方法 完善文化产业法制体系。 律法规,使文化产业纳入法制化的发展轨道。加强文化市场法规建设,进一步修订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文化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四)加强文化产业规划。做好《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 加强文化产业规划。 文化部《文化建设“十一五”规划》的评估检查工作,对照评估检查结果,有针对 性地改进工作,加强贯彻实施力度,确保“十一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各项目标和 重大项目的完成。同时,积极开展“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研究工作, 并将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纳入本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五)完善文化市场准入机制。建立和完善以许可制度、备案制度、进口文化 完善文化市场准入机制。 产品内容审查制度相结合的文化市场准入机制。加快文化产业各领域技术标准、服 务标准和管理办法的制订、宣传和实施。根据文化产业各门类的特点,开展文化企 业等级评估和资质认定工作,提高文化企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制定国家重点扶持 文化企业的有关认定管理办法, 为落实国家对文化企业的财税金融优惠政策提供依 据。认真贯彻《动漫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做好动漫企业认定工作。 》

(六)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坚持分工负责与齐抓共管、日常巡查与技术监管、 加强文化市场监管。 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建立健全统

一、高效、便捷的全国文化市场监控管理 体系。扎实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建立健全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以打击 盗版为重点,严厉查处和制裁破坏文化市场秩序的非法经营行为,净化文化市场环 境,维护诚信、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

(七)指导组建全国性、区域性行业协会。发挥好行业协会在行业规划、行业 导组建全国性、区域性行业协会。 协调、行业管理、行业自律、行业培训、制定行业标准、维护行业利益等方面的作 用,使之成为联系文化产业界的桥梁和纽带,努力形成文化企业、行业协会与政府 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文化行政部门由办文化为主向管文化为主的转变。 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激励约束机制。 《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目录》 开展

(八) 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激励约束机制。 和《国家文化出口重点项目目录》评选认定工作,对出口业绩突出的文化企业给予 奖励。研究制定完善文化产业基地、园区管理办法。建立文化企业信用档案和信用 评级制度,提高诚信企业的知名度和贷款授信额度。

(九)加强文化产业的人才培训及使用。建立健全文化产业在职人员业务培训 加强文化产业的人才培训及使用。 和继续教育制度。重点培养文化产业领域的领军人物、创意创新人才、专业技术人 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完善文化产业人才职称评定制度。鼓励文化单位与高等学校合

作举办研修班、培训班。鼓励在有条件的大型文化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鼓 励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基地。完善公平竞 争和分配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比照科技人才引进政策和 科技留学归国人才政策,加大引进文化产业人才的力度,促进高端文化产业人才就 业和创业。

上一篇:档案工作意见下一篇:中小学党建工作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