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2-09-13

一、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展特点

(一) 地域特色明显, 物产优良

县域农业的生产以特定的地理、气候、人文环境为基础, 区位特征明显。在推广上, 充分挖掘县域农产品的优势, 以独特优良的选品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县域农产品在电子商务的拓展上已打破了传统的选品准则, 挑选具有高附加值、易于保存的产品打通线上平台。

(二) 突破传统的时空界限

在未打通互联网平台时, 县域农产品的由于信息闭塞, 交通不便等限制, 销售近辐射周边, 易受客观的环境影响。当与互联网相连接时, 则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物流及配套设施让优质的县域农产品销往全国, 甚至跨境, 辐射到更多的消费者, 让经营户收益。

(三) 农产品资源集中, 生产规模有限

县域农产品受到区位因素的限制, 种植品种相对单一。生产规模多以家庭为单位, 大规模集约型模式较少。农民对创收并无过高的要求, 投入不高, 生产规模小, 销售的范围也仅限周边地区。

二、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 组织形式

县域农产品电商发展的组织结构涣散, 尚未形成体系。多由经营户自行向农户收购农产品再进行贴牌销售。产品的质检和推广上线都有经营户自己完成, 缺乏专业知识和政策配套。生产线和电子商务无法达到有机的统一, 效率低下, 无法集中发力, 线上线下对接困难。

(二) 销售模式

县域农产品生产规模有限, 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商平台的销售。目前的销售渠道多采用“微商”、“微店”平台, 以口碑相传的方式拓宽销售量, 见效慢, 渠道窄、缺乏完善的营销体系都是面临的瓶颈问题。对于像“京东”、“淘宝”这样的大平台, 县域农产品又有其脆弱性, 影响力有限, 推广费用极高让经营户们望而却步, 电商平台的销售推进称为困难。

三、县域农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 农产品安全性低, 质检困难

目前, 大多数生产者缺乏检验农产品的意识, 消费者也忽视了农产品是否合格这一重要的问题, 因此, 在农产品的检验方面存在巨大的漏洞。县域网销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 大多数农产品在种植的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病虫害, 在具体操作上难以实现生物灭虫或人工除虫, 从源头上无法真正保证农产品的安全性, 从而在食品安全方面没有保证。另一方面, 质检成本对于普通农户来说较为昂贵, 并且质检也无法对农产品进行全过程追踪检测, 所检测的结果具有片面性。

(二) 电商推广成本高, 经营户各自为阵力量薄弱

中国市场下具有垄断性质的电商平台对于县域内小规模的农产品商户来说推广成本较高, 就普通商户而言, 他们手中握有高品质的农产品, 但并不具备电商方面的专业知识, 所以在用电商推广的道路上走了许多弯路, 也花费了与收入不成正比的推广费用。就大多数农产品本身而言, 它们具有季节性, 易损坏, 存储期短, 不便于携带等的特点, 受物流制约。县域内经营户的数量极其庞大, 除发展成熟, 规模较大的农产品营销公司外, 大多数经营户属于散户类型, 他们采用传统的方式经营自己的土地, 自耕自种自销, 因其区域的限制性和销售途径的单一, 无法实现其利润最大化。

(三) 缺乏电商人才和电商技术

县域内老年人口基数大, 留守儿童与贫困户占一定比例, 大部分年轻劳动力流向城市, 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致使农产品电子商务主体素质参差不齐。就目前而言, 农产品电商发展并不成熟, 大部分电商人才倾向于优质的电商企业, 不愿意去工资待遇低, 工作、生活条件艰苦, 又缺乏激励和管理机制的乡村去开辟关于农产品方面的电商。县域内电商运营人才极度缺乏, 尤其是受过专门教育培养, 掌握农业信息化、电子商务技能、推广营销的人才严重匮乏, 大部分农业经营户文化素质不高, 不懂得专业的电商技术, 想要运用电商推广产品, 扩展销售途径却力不从心, 农村电商培训水平参差不齐, 打击了农户参与电商的积极性。

四、加强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的策略与建议

(一) 让实体经济与电子商务相辅相成

农产品电子商务有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优越性, 正是因为如此, 消费者在购买前接触不到实物, 无法建立消费信任。想要拓宽电子商务的销路, 必先以实体经济为依托, 重视消费者体验, 从而线上线下同步创收。

(二) 在选品和目标客户上下功夫

初级农产品已经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为提升生活品质, 高质量的农产品在市场上更受到青睐。选择电商平台的大多是年轻人群, 瞄准高质量农产品的也大多是高收入人群, 如何将县域农产品做大做强, 需要在前期就选定适宜电商销售的优质产品, 瞄准目标客户, 建立长期的订单合作关系, 实现双赢。

(三) 政企合作, 加强质检和政策引导

县域农产品多由私人经销, 规模和投入资金都十分有限。为给电商销售增加筹码, 经营户们多会选择出具质检报告, 然而私人去质检则存在渠道范围远, 费用高的问题, 让这一环节成为经营者的负担。在此方面应当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采取投入, 为农产品质检提供便利。同时, 让农产品更具有公信力, 为县域农产品打好口碑。另一方面, 相关部门也应该将农户开展电子商务的惠农政策传达到位, 积极开展电商培训, 激发农户的积极性。

(四) 新型经营主体品牌打造

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存在分散、脆弱的特点, 想要谋求发展, 势必进行资源整合。选择优质又具有地域特色的产品打响品牌, 让品牌效应去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实施县域农产品品牌打造, 能充分打通流通环节, 也使县域农产品的发展更能匹配电子商务网络销售的模式, 消费者买到更为放心的产品。

摘要:农业在我国经济创收中占据重要地位, 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 互联网+农业发展势必占据重要地位。本文以县域行政区划作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电子商务开展的现状及特点。目前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开展已有一定规模, 为解决农产品上行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同时, 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也存在诸多局限, 发展尚不完备, 文章的后半部分则是基于现实情况提出策略与建议, 为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路, 实现农民增收贡献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电子商务,县域,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丹, 王雅鹏.推进农业电子商务向纵深发展——机遇湖北省现状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 2018 (10) .

[2] 陈慧芝.浅论高端农产品营销中寻在的问题与对策[A].营销策略, 2014 (6) .

[3] 孙新亮.高附加值农产品体验营销应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5.

[4] 王倩.县域农产品电子商务主体创新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 2016.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糖化血红蛋白筛查和诊断糖尿病最佳切点的研究进展下一篇:来宾地区油茶低产林抚育改造成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