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企业生存发展环境

2024-05-09

优化企业生存发展环境(精选9篇)

优化企业生存发展环境 第1篇

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调查结果表明,58.5%的企业希望政府能够经常以招商、展览、咨询等形式为中小企业传输各种信息,52%的企业希望政府可以提供某些项目的减免,49.1%的企业希望创造民企与国企同等待遇公平竞争环境、31.6%的企业希望向民企开放某些垄断行业、28.1%的企业希望降低相应的进入门槛。由此可见,政府在中小企业创新支持上,不仅需要制定更多的促进性、鼓励性条款,更为重要的是选择有效的、合适的促进途径。

1. 加大中小企业创新的财政支持

通过税收优惠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增强中小企业竞争力。利用财政政策促进企业自觉提高创新能力,鼓励企业调整产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增加技改和研发投入,不断提高企业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产品市场的竞争能力,推进企业向科技型、环保型、节能型方向发展。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推动形成以特色产业或优势企业的产品品牌为龙头,以中小企业专业化合作和协同创新为特色的产业、产品配套链;鼓励中小企业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提高技术水平、降低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合作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允许企业特别是具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按其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科技开发基金,以弥补创新可能造成的损失;支持中小企业把引进、培养、使用、凝聚人才作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手段,抓好技术骨干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劳动者素质,培育素质人才,提高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

2. 加大中小企业创新的金融支持

解决制约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资金瓶颈问题,需要建立健全创新投资机制,推行中小企业投资公司试点,促进风险投资机构发展;引导各类金融机构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与产业化,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到境外上市,鼓励中小企业进入创业板市场,拓宽直接融资渠道;促进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开展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积极推进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开展针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多层次融资信用担保,加快建立有关中小企业信用的标准、评级、档案、公示等方面的制度;建立企业、银行和政府之间合理的融资风险分担机制,降低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门槛,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

3.推进中小企业之间、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

一方面,推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国外研究表明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往往着力于不同阶段。中小企业看重技术的改善和再发明,大企业在工艺流程改进、新发明和系统创新方面更有优势。加强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的创新协作,不仅可以弥补中小企业资源和能力局限,更可以在不同规模企业中形成统一的创新体系,加快社会的创新。

另一方面,加强中小企业之间的合作创新。因背景相似、机制灵活、反应速度快等特点,中小企业间的创新合作可以快速、高效运作,特别是在集群内的中小企业合作创新,更易于在集群网络基础上形成知识积累和互补,达到加速创新速度、优化创新流程、传播创新成果的效果。换言之,通过培育相关产业集群以方便中小企业间的合作创新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

此外,鼓励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创新。“产学研”是推动企业创新和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要途径。政府可以设立专门机构为中小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提供相关咨询,并为办理这种合作的手续提供更多的便利和优惠。

4.政府管理创新,进一步提高行政办事效率

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把行政审批、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纳入法制轨道,清理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规范审批行为。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加快地方政府信息化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集信息发布、网上办理、管理监督于一体的廉价、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用现代化服务手段实现服务创新。同时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抑制“三乱”等增加中小企业负担的行为。健全政府学习体系,提高政府学习力。构建学习型政府,要紧密结合政府部门的实际情况,把政府机关、部门、人员、办公系统等分别建设成有特色的学习型层面,形成从个人到集体不断研究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良好氛围,形成科学的政府学习体系,形成政府机构内部从上至下学习的良好局面。

增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

1.改善心智模式,树立创新意识和品牌意识

所谓心智模式是指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的反映。由于人们的心智模式是经过很长时间逐步形成的,而一旦形成就具有凝固性不易改变,因此,不良的心智模式必然会影响新的理念和好的方法的付诸实施,对掌握市场机会并推进组织变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模式极为不利。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追求出口规模的增长,满足于国外授权生产和贴上“中国制造”标签制造外国品牌,靠低价占领国际市场,形成了重产品出口、轻品牌建设的心智模式,这种心智模式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主流发趋势极不吻合,容易导致企业的短视行为。

目前,进入国际市场的标有“中国制造”的中小企业产品与日俱增,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成熟的加工技术使其比较优势凸现,但是缺少自主品牌。因此,中小企业必须检视和改善心智模式,摆脱产品竞争的思维定势,融入品牌竞争这一市场竞争的主流发展趋势,视品牌为企业的生命线,全力营造自主品牌。只有这样,企业才可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提高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企业

学习型企业源于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企业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企业。这种企业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美国学习理论专家哈瑞斯·欧文斯指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企业的主要目标是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以赚取利润。但现在,企业有了一项更优先、更主要的任务,那就是要成为高效的学习型企业。之所以这么讲,并不是说产品、利润不再重要,而是说,在未来社会,如果没有持续学习,企业将不可能赚到任何利润。因此,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结论:企业的主要工作是学习,其他工作都靠后排。”创建学习型企业,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最有力的手段,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创建学习型企业,单靠行政命令是行不通的,必须通过大力宣传、全员学习、层层推进,使企业全体员工特别是管理层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思维模式,自觉将学习列为个人和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第一要务,同时要深刻认识到:学习力将成为企业的第一竞争力;建立学习型企业,是知识经济浪潮的强烈呼唤,是提高企业竞争力、适应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的迫切要求,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企业全面、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3. 加强中小企业内部制度创新,提高组织的效率

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健全有利于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与激励机制,包括科学决策机制、经营管理机制、资本运作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建立良好的科研开发激励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建立按业绩分配机制,实行技术入股,在产权上确立知识要素的合理地位。不仅要培养人才,更要留住人才。中小企业要改变家族管理中“任人唯亲”现象,大力引进、使用和储备人才,建立有利于创新的人才管理制度。有条件的中小企业要适时进行股份制改造,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中小企业还要致力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以管理创新推动技术创新,进一步严格企业内部管理,扎实有效地推进企业管理现代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创新能力。

4. 培育创新型企业文化

创新型文化是企业培育持续创新的土壤。在企业中,某个创新的产生也许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创新的持续产生却必定不是偶然的,必然是由企业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企业创新的主体是内部员工,只有这些员工有强烈的创新需求、创新动力和创新的才能,并能得到其他成员的支持,创新才能持续产生。因此,企业要成功实现持续创新,离不开一个鼓励和激发创新的创新型企业文化。

弗洛曼(1998)指出,创新文化是一种培育创新的文化,这种文化能够唤起一种不可估计的能量、热情、主动性和责任感,来帮助组织达到一种非常高的目标。从理论上说,所有的企业成员都具有创新的可能和创新的能力,比如管理者具有管理创新及选择企业创新和实施创新的职责,一线工人可能具有工艺流程创新所需的经验;市场营销者和采购员容易获取有助于创新的市场信息,等等。关键是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其乐于创新、勇于创新,并善于创新。

为了保证持续地创新,中小企业更需要发挥全体成员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从各个可能的角度全方位地发掘创新机会,扬长避短,为企业赢得独特的竞争优势。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拥有一个创新型企业文化。同时,中小企业大多处于成长初期,处于企业文化的形成阶段,如果能在这个时期就有意识培育重视和鼓励创新的企业文化,会十分有利于企业今后创新活动的开展。

摘要:推动中小企业创新, 从中小企业外部来看, 不仅需要政府在政策上提供财政金融支持, 而且需要政府自身转变职能、推进管理创新、提高行政效率;从中小企业内部来看, 要树立创新意识、建立学习型企业、加强企业制度创新、提高组织效率, 以及培育创新型企业文化。

优化企业生存发展环境 第2篇

专业论文

减轻企业收费负担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减轻企业收费负担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一、我区出台减轻企业负担的政策措施情况

自2008年以来,国家和自治区共取消、免征和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10批次,涉及项目384项,年减轻企业负担20多亿元。2012年以来,各级政府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形势,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努力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一)免收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

自治区政府下发了《关于印发自治区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内政发[2013]61号),一是实行“零成本”注册,对注册登记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办理变更登记的,免收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预计每年减负约1亿元。二是免征小微企业地方教育费附加、水利建设基金等政府性基金以及气象、文物、绿化、消防、地震、质检等行政事业性收费,每年减负约2亿元。

(二)暂停和下调部分收费项目

自治区政府发布《自治区政府关于促进全区煤炭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关措施的通知》(内政发[2013]95号),暂停收取煤炭矿产资源补偿费自治区留成部分和煤炭维简费,减免部分铁路运杂费,下调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征收标准,预计今年减轻煤炭企业负担约12亿元。

(三)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

2013年,自治区发改委继续开展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落实《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取消和免征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降低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取消涉及我区的铁路用地管理费,降低了出入境检验检疫费,减轻企业负担5000万元。2013年8月2日,国家又降低了14个部门20项收费标准,预计可减轻企业负担1000万元。

(四)下调部分铁路运输价格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效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自治区发改委下调了珠贺、贺东、伊白和郭白铁路运输价格,共计减轻企业负担3000万元。

(五)降低银行收费

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优化和调整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的通知》,并于2月25日开始执行,预计年减轻企业负担11.5亿元。

(六)加强口岸经营性收费管理

开展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经营服务性收费工作,暂停地方审批的经营性收费项目。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关于取消和免收进出口环节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财综[2012]71号),取消各口岸收取的海关监管手续费、落实了自2012年10月1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对所有出入境货物、运输工具、集装箱及其他法定检疫检验物免收出入境检疫检验费的政策。我区取消了海关部门收取的进出口货物报关单、海关施封锁成本费、进出口货物免税证明费等收费。对策克口岸参观门票价格从每人次30元下调至20元。以上取消和降低收费政策落实后预计减少收费总额2000万元左右。

(七)降低和取消房屋、土地权属档案信息查询证明服务收费标准

2012年自治区发改委降低了自治区房屋、土地权属档案信息查询证明服务收费标准。2013年9月6日,取消房屋、土地权属档案信息查询证明等五项收费,预计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1200万元。

二、我区涉企收费基本情况

(一)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情况

从调研情况看,我区各级发改部门通过逐年治理整顿,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行为渐趋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大幅减少,收费项目从2007年的600多项减少到2012年的306项,其中,国家设立的228项、自治区设立的7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总额233.22亿元。各种利用职权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等违规收费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遏制。目前,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81项,其中,国家设立的70项、自治区设立的11项,2012年收费金额合计156.29亿元,与2011年相比减少10.76亿元,同比下降6%。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总额占地方财政总收入6.26%,占地区生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总值0.9%。

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主要集中在国土、交通、住建、水利、农业、卫生、工商、质检、人防、环保等部门,其中,交通收费约97.6亿元,占总额的62.46%;国土收费24.4亿元,占总额的15.61%;环保收费13亿元,占总额的8.31%;技术监督收费4.5亿元,占总额的2.87%。金额较大的收费项目是政府还贷车辆通行费、建安工程社会保障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排污收费等项目。

(二)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情况

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形成收费标准的经营性收费项目,管理权限已经放开,收费标准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具有垄断性质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和政府部门设立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国家实施政府定价和指导价。这些收费重点集中在银行、铁路、交通、国土、住建、公安、消防、环保、工商等相关职能部门。截至2012年底,我区实施政府定价和指导价的涉企经营性收费31项,包括国家管理的20项、自治区管理的10项、盟市管理的1项。2012年收费金额合计236.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7%。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经营服务性收费行业不断增多,如消防远程网络服务收费、数字证书服务费、税务防伪税控系统技术维护费和土地使用权交易服务收费以及近年开展的能评、环评收费等,这些收费项目虽然是根据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需要而设立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负担。

三、涉企收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仍然存在乱收费问题

一是依托行政管理职能设立的行业协会强制收取会费,标准高,缺乏必要的监管。例如:运输企业协会、私营企业协会、中小企业协会等以会员费名义收费,存在强制企业入会收费问题。工商部门在办理企业登记时收取会费,税务部门在为企业办理报税时按照企业工资总额的2%代收工会会费等。二是行政机关指定中介组织进行项目可研、评估、技术指标检测等服务,垄断收费,标准偏高;两个以上收费部门同时享有收费权,致使重复收费,增加企业收费负担。例如,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国土资源部门和住建部门在土地和建设审批过程中,测绘、放线、验线方面存在重复收费。三是个别部门由于工作职能设立的涉企收费项目偏杂,收费频次偏多,标准偏高。

(二)部分行业负担较重

从行业方面来看,在煤炭生产、流通、销售环节收费项目较多:一是生产环节税费多。根据对乌海市庆华企业的调查,生产过程中缴纳的税费达27种,其中,税收8项,基金2项,收费17项,总额8017万元,占总销售收入的8.7%。二是铁路运输收费杂,调查企业实际发生的费用达35项。即使铁路实施“一口价”后,杂费也还有46项。从鄂尔多斯调研情况看,生产环节每吨块煤的费用为24.98元,占售价的23.5%,煤炭生产企业负担偏重。

(三)垄断行业收费偏高

一是银行收费杂,捆绑收费多。如交通银行2012年收费项目就达312项,但实施政府指导价的仅有12项。二是技术监督部门开展的计量器具检定、产品质量检验和特种设备检验收费标准高,个别收费标准已经高于产品本身价格,同时,检验频次也偏多。三是消防产品检验和消防远程网络监测收费标准偏高。四是涉房收费项目多。商品房建设手续费又高又多,主要有新增建设用地费、土地复垦费、土地登记费、征(土)地管理费、房屋所有权登记费、建安工程社会保障费、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城市排水设施有偿使用费、铝合金门窗生产许可检验费、审图费、绿化费、噪声超标排污、消防安全检测收费、环境影响咨询收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收费、建设档案审查费、放线费工程质量监督费、工程监理费、物业管理基金等20多项收费。

(四)流通环节不合理收费偏多

一是铁路运输杂费多。据调查,铁路部门在运价和杂费之外,还制定了许多其他收费,如抑尘费、护路费、过磅费、装卸费、保价费,滥收攒堆费,故意拖延手续办理时间收取超时费。二是公路收费站点多,收费公路逐年增加,流通成本加大。三是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工作进展缓慢。

(五)项目立项审批环节多

项目立项审批前(包括需要年检的项目),需要由中介机构出具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评审报告等强制性前置条件的各种评审、评估(包括环评、能评、安评)、决算报告环节较多,中介机构收费标准高,企业负担较重。如,乌海市某煤矿进行采矿证变更履行的手续达43项,缴纳评审费、验收费等多达21项。

(六)经营性服务收费底数不清

一是由于没有及时修改《政府定价目录》,而收费项目在不断变动,我区存在对哪些经营性服务收费项目实施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管理,哪些收费项目应当实施市场调节价管理界定不清的问题,未能按照目录进行管理,管理不够规范。二是由于国家没有建立经营性服务收费统计制度,存在实施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管理收费项目和金额总数不清的问题。

四、减轻企业收费负担的政策建议

对企业反映较大,存在问题较多的行业、部门的涉企收费进行重点清理,组织力量开展成本调查和研究。针对不合理收费,根据管理权限,权限在国家的向国家提出合理化建议,权限在自治区的采取暂停征收、降低标准、减免或取消项目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不必要、不合理的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一)加大清费减负力度,取消暂停降低部分收费

1.取消和降低部分国家设立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对企业反映比较强烈的铁路、国土、房管、消防、技术监督、环保和煤炭等管理部门的收费进行梳理,提请国家取消一批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一批偏高的收费标准。建议取消农电管理费、利用档案咨询资料费、利用档案资料证明费、邀请工本费、组团计划名单工本费、两院院士评审费、自费出国人员高等教育培养费、公证处注册费、公证员注册费、基层法律机构注册登记费、商服业用地年地租最低限价、计划生育手术收费、节育手术按例承包收费等。

2.降低一批收费标准。一是降低技术监督部门收取的部分产品监督检验费、计量器具检定检验费、特种设备检验费,减少计量器具检定检验频次,产品监督检验市场抽检不得收费。二是气象部门收取的避雷针检测对风力发电企业继续由每检测点收费250元降低至每检测点90元,每个风力发电机组按6个检测点收取;对其他建筑物避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雷针检测收费标准实行减半收取。三是建设部门收取的审图费及社保部门开展的技能鉴定费实行两年内减收50%。四是消防远程网络监测收费标准按减半计收。

3.免收和暂停部分收费项目。结合国家和自治区政府取消和暂停的收费项目,尽快下发我区《关于减轻企业负担取消和降低部分收费项目的通知》。

4.取消搭车收费。禁止有关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代征或代收行业协会会费、培训等项目收费。

5.取缔行政机关开展的经营服务性收费。行政机关不得从事有偿经营服务,不得收取任何经营服务性收费。

6.降低流通费用。研究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工作方案,推进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工作开展。降低部分地区较高的铁路运输价格,取消或暂停部分收费,推动铁路杂费 “一口价”政策在全区实施。加强口岸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

(二)加强收费监管,开展对涉企收费的专项检查

一是要求涉企收费单位必须进行收费公示,特别是在向企业收费时,必须出示收费的文件依据,并在收费票据上标明收费的项目、标准和金额,增加收费的透明度。二是着力强化日常巡查、涉企服务和举报受理,采取与纪检、纠风、审计等部门联合检查的方式,选取技术监督、国土、安监、工商、环保、交通、公安等重点部门、行业协会以及中介组织开展涉企收费专项检查。三是着力加强对垄断行业包括电力、铁路、公安、交警、消防、电信、银行、有线电视及住建部门的监督检查,进一步规范收费项目,严厉打击各种违法收费行为,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三)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收费管理制度

1.进一步规范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对实行政府定价和指导价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要分别纳入政府定价目录,明确收费标准和收费范围,着力加强政府宏观指导。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定价目录,由自治区政府公布。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在门户网站上公布涉企收费具体项目目录和标准,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建立实施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管理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年统计制度,摸清底数,规范管理。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加强对中介服务收费监管。开展对各类中介组织、行业协会收费清理,重点清理以转移职能为主的各种违规收费和乱收费行为。对部分管理部门指定的评审费、评估费(包括环评、能评、安评)、审查费等收费纳入监管,必须领取经营性服务价格收费证,并降低收费标准,能减免的一律减免。

3.加强基础建设。一是充实收费管理人员。收费管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应当尽快补充人员,以保证收费管理工作正常运行。二是保障经费。收费年审、证照印制目前均缺乏经费保障,建议各级财政将管理经费列入预算解决,保障经费,解决困难。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纪检组长)

责任编辑:杨再梅

优化企业生存发展环境 第3篇

一、组织机构优化措施

电力企业生存发展中优化组织机构是确保企业发展战略顺利实现的有效途径。业务与管理流程的高度集中、科学、高效及简约, 内部资源的合理分配, 业主效益的最大化实现, 企业职能作用的有效强化,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等, 通常都需要依照组织诊断、完善业务、管理流程以及调整组织机构等几步进行。评价与分析当前的组织机构和企业发展目标的匹配性、经营模式调整对组织机构的需求、组织机构效率高低和其职能作用发挥情况和怎样降低组织工作成本等均在组织诊断的范畴之后。通过对电力企业劳动组织的诊断, 可以科学定位企业的企业的组织管理方案, 挖掘出企业业务及管理流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症结, 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优化组织机构的有效思路。优化电力企业的业务及管理流程是依照企业战略发展需求, 理清主要业务、辅助业务、其他业务及其相应的管理流程, 然后通过分拆、增加、合并与撤销等方式清理组织机构中的重叠、缺少、多余及低效等流程, 接着理顺已经调整好的各种业务及管理流程的各个层次与环节, 使其有机衔接与融合在一起。最终, 依据优化之后的业务及管理流程确定电力企业的劳动组织模式, 重新界定各个部门的责权, 并调整其中不够合理与科学的地方, 这就是完整的优化电力企业组织机构的过程。

二、人员配置优化措施

借助恰当的方式推行竞争机制, 使电力企业职工都能提高危机意识与竞争压力, 从而显著增强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及理性程度。有研究结果表明, 企业职工所面临的竞争力越大, 拼搏精神与斗志就越能被激发出来。但是, 如果竞争压力超出他们的承受范围之后, 电力企业职工就会对自己的未来失去希望, 甚至会产生负面思想及消极观念。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 电力企业职工会觉得他们即便再努力工作也不会有很多收获, 从而使他们产生得不偿失及放弃的念头, 因此, 企业应确保给职工造成的压力应适度。但是, 当前, 电力企业普遍存在竞争机制不完善甚至缺乏竞争机制的问题, 这就使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很难被激发出来。构建与健全企业内部岗位竞争制度, 是企业有效激励与恰当配置人员的有效措施。电力企业可在优化组织机构与恰当配置人员的前提下, 建立健全的竞争上岗和岗位动态管理等管理方案。具体的竞争上岗方案的实施, 可先从电力企业的某个部门开始试点, 然后将试点中获得的成功经验在整个电力企业其他部门普遍推行。通常情况下, 竞聘工作是依照三个步骤完成的:首先, 个人提出具体的岗位申请, 然后接受对应部门的资格审查及业务考核, 最终决定是否聘用。其次, 对未竞聘上的职工进行轮训管理, 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及培训计划, 培训结束后再次组织考核, 考核达标后重新参加缺岗的竞聘。最后, 对所有职工进行动态的岗位管理, 从而将那些综合素质低下和工作能力不高的职工筛选出来, 进而使每个岗位职工都具有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能力。

三、配套改革优化措施

当前, 电力企业的劳动组织人员结构缺乏合理性, 分工过细、岗位繁杂与工资低效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劳动效率的提高与优化, 并且不利于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 只有实施配套改革才能切实提高职工的工作热情, 才能激发出职工的工作潜力。在实际操作中, 应做好以下几点: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电力企业中, 企业文化是灵魂, 是其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也是企业的核心指导思想。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为职工创造出优越的工作环境, 才能引进与留住优秀人才, 从而为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奠定基础;引进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在我国电力企业处于垄断地位, 具偏低的市场程度, 这就使其和国际接轨过慢, 导致电力企业的管理思想十分滞后。而引进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 可为企业吸引到优质的电力人才, 并有助于劳动组织作用的高效发挥;优化电力企业公众岗位的各种配套工程。优化工种岗位是实现劳动组织优化的主要策略, 优化劳动组织之后, 先前的劳保福利、安全规程、技术标准和工资待遇等不一定满足新工种、新岗位的特点, 因此应及时对其配套工程进行优化与调整, 以确保其与新岗位、新工种等完全相符。

四、结语

优化劳动组织可显著降低电力企业的生产成本, 可大幅提高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因此, 电力企业应全面了解并大胆改革当前发展生产中劳动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以推动我国电力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摘要:劳动组织优化是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核心内容, 恰当的劳动组织可显著提高企业竞争力与优化企业经济效益。当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电力企业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供给企业, 面临巨大压力, 因此只有最大限度优化其劳动组织, 才能切实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利用率及生产效率, 确保企业占据优势竞争地位。笔者将从组织机构、人员配置和配套改革等方面详细探究优化电力企业生产发展中劳动组织的策略。

关键词:电力企业,生存发展,劳动组织

参考文献

[1]刘伟, 陈爽.浅析电力企业劳动组织优化[J].经营管理者, 2016 (3) :159.

[2]刘兆娟, 杨沈同.浅析电力企业劳动组织优化与薪酬制度调配[J].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4 (11) :82.

全区优化企业发展环境表态发言 第4篇

屈原管理区营田镇党委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经济要发展,环境是关键”。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深化行政服务效能是区委区管理为加快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作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作为全区实施提质扩容的核心区域、主战场,我镇将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管委关于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工作的安排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工作力度,创造良好环境。为此,我镇将坚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坚持政企联点,构建平安网

我们营田镇辖区内共有民营企业13家,其中7家为区属重点企业,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的要求相对来说任务更重、责任更大,特别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我镇将清醒认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化企业周边环境综合治。一是进一步强化责任。对所有辖区内的企业我镇将实行干部联点、责任挂牌制。每一个企业由1名党政领导牵头,配备1至3名干部组成企业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小组,各治理小组负责维护联点企业的正常运转,协调处理企业周边矛盾纠纷。二是进一步明确职责。各治理小组成员将把企业联点工作与部门工作、包村工作摆在同等位置,重点做好三项工作:定期走访企业,每月走访一次,听取企业负责人的意见和要求;实地监察环境,对产生噪声、污染的源头向企业敲响警钟,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开展民情调查,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发现和化解不稳定因素。三是进一步优化服务。进一步完善首问责任、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各治理小组切实履行职,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时刻以“一张笑脸迎人、一把椅子相让、一杯清茶相待、一句好话相送”,努力打造优质、高效的服务形象,坚决摒弃“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正之风,对在为企业办事过程中出现的效率低下、服务态度恶劣的行为,以及行政执法人员乱收费、乱罚款、以权谋私、索拿卡要等违法违纪行为,坚决予以查处,依法依纪追究责任,切实完善企业服务平安网络。

二、坚持厂地联谊,架起连心桥

为促进厂地交流,增进双方友谊,营造和谐的周边环境,镇党委、政府将积极起到联系纽带作用,架起连心桥。一是强化认识。大讲企业兴邦、富甲一方的辉煌前景,使广大企业周边群众领悟企业发展壮大是社会繁荣的重要因素,是全社会的共同财富,是带动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努力在群众中形成维护企业就是维护发展的科学发展共识。二是广泛宣传。进一步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有效手段和形式,将有关法律、政策广泛告知群众,增强群众法制意识,使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中来,成为经济环境的维护者和受益者。三是组织联谊。充分利用茶话会、座谈会等形式,安排企业和周边居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群众了解企业,让企业融入群众,切实融洽双方关系,让企业与群众相互支持、相互尊重,达到“共赢”局面。

三、坚持干群联手,把好监督关

在周边群众认识不断提高的基础上,我镇将进一步强化机制建设,坚持把《化化企业环境四不准》落实在工作中,一是不准无理取闹,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二是不准强行要求企业集资、赞助或承担当地摊派费用;三是不准以个人名义向企业提出任何要求;四是不准要求企业向指定的单位和个人发包工程和业务。为杜绝上述行为,镇党委将实行行政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在镇机关明确两名老同志担任行政效能监察员,负责对政府的服务效能进行监督,每个企业从周边居民中挑选1至2名思想素质高、正义感强的居民担任信息员,密切关注新的动向,随时向治理小组提供线索。对于有违反上述规定的人,我镇将由司法所予以训诫、教育、制止,对屡教不改者移交公安政法部门追究其法律责任,对情节严重者予以重点打击。

领导、同志们,营田镇是屈原招商引资的大窗口,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阵地,肩负着率先开发区域经济的重任。在今后的工作中,营田镇将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为己任,牢固树立三个意识:一是树立大开明的意识。放宽眼界,开拓视野,克服狭隘的本位主义,形成领导带动、镇村主动,部门联动的优化格局,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树立大开放的意识,打好对外开放牌。敞开镇门迎客商,坚持一切为发展让路,一切为发展放行,一切为发展服务,凡落户营田镇的企业,从签约到投产,一律实行全程优质服务。我们衷心希望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界人士为营田镇牵线搭桥当红娘,让更多的企业和商业落户营田镇,我镇将不负众望,努力为辖区内企业建造

一个温馨的家园;三是树立大开发的意识。我们将始终保持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不畏艰险的勇气,争创一流的志气,直面困难,攻坚克难,高标准、高速度、高质量抓好企业周边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路通、电通、水通、群众思想通,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我们相信:有区委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有优惠的企业扶助政策,有全镇广大干群的不懈努力,营田镇辖区内的企业将率先崛起于屈原这块热土上,并以其强劲的走势促进屈原管理区的经济发展跃上一个新的高峰。

优化企业生存发展环境 第5篇

1 连锁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 业态类型较多,各业态发展差距分化较大

连锁企业的业态丰富,包括专卖店、便利店、商超、百货、购物中心等形态,同时涉及多种行业,全面覆盖零售业。由于互联网经济的渗入,使不同业态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大。

第一,从行业角度看,餐饮业、服务业、金融业的连锁企业因电子商务及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这几个行业找到了O2O结合的最佳方法,对行业的迅速发展起到了积极推进的作用,实现了行业的转型升级。然而,零售业却为之相反,在电子商务及移动互联网的影响下,行业的销售毛利率逐年下降,据调查显示零售行业内的连锁企业由于受到网络销售平台的冲击,加之实体店成本逐年递增,不少连锁商超百货及专卖店减少了门店数量,特别是外资连锁企业通过实现与互联网公司的融资与线上业务合作来减轻自身的成本负担。

第二,从业态角度看,社区型的小型门店,如便利店等发展相对较稳定,虽受线上冲击,但因其有社区消费的地理优势及人群优势,能成为线上电子商务物流及服务需求的线下落脚点,较好地与线上业务对接。大型门店,如商超、百货及购物中心因其租金成本大,其业务及市场受到线上平台的冲击,竞争对手从线下增加到线上企业,使这类型的连锁企业加大对门店推广运作的投入,整体运作成本与业绩之间差距较大,利润出现大幅度下滑。

1.2 连锁企业巨大的运营成本及萎缩的市场容量已成为发展的主要阻碍

连锁企业在不同的业态及行业中虽呈现两极化发展的状态,但在发展趋势较好的行业或业态中同样面临着急速增长的运营成本与萎缩的市场容量之间的矛盾。目前由于互联网环境的影响,使连锁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互联网影响下的连锁企业生态环境具体变化如下:(1)同类型竞争对手增加;(2)商业信息透明;(3)消费行为更善于比价比货,更趋于理性化、视觉化;(4)交易手段多样化,实体终端交易已不是唯一途径。以上变化都会刺激连锁企业为获得竞争优势加大对企业运营的投入,但是无可避免的客观市场环境就是,实体终端市场容量被线上市场及线上线下竞争对手瓜分,市场份额迅速萎缩。

1.3 连锁企业运营管理人才的缺失

目前连锁企业的管理人员普遍文化层次较低,多为初高中学历,人员具备的是初级操作能力,能适应现有电子商务环境的高层管理人员缺口也很大,因此行业整体人员素质、能力都难以适应现有商业环境的变化。

1.4 连锁企业依赖规模效应的旧传统理念与互联网思维的冲突

连锁企业盈利的根源是规模效益的彻底实现,而互联网的冲击及运营成本的增加,限制了规模效应的发挥,在商业环境产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连锁企业继续沿用规模效应来获取市场的经营思维对连锁企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思维障碍,这与当下的互联网思维形成严重的冲突,互联网思维并不是以做大及扩张作为主导的经营思路,而是以做强、做细致、全方位满足客户需求为主导思路,因此,这两种经营思维如何选择或如何兼容成为连锁企业家们必须解决的难题。

2 连锁企业生存与发展战略

笔者根据连锁企业现存在的问题对其生存与发展策略提出如下建议。

2.1 迅速转变经营思维是连锁企业升级改造的首要任务

连锁企业的最大特点就是统一形象、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服务,重视选址与店铺开发,实现规模效应带来的规模性盈利。由于“互联网+”环境的形成,使互联网思维成为商业主流经营思维,规模所要求的低成本在“互联网+”的环境中已实现不了,同时面对产能过剩的整体经济环境,“互联网+”的时代要求企业从产品、服务、体验上都必须创新,而不是在规模上的突破。因此,连锁企业的经营思维应从传统的以扩张策略为主导的思维,转变成以创新升级转型为主导的经营思维,将更多的成本与战略重点投放到对消费群体、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渠道创新等方面,从而取代以往以门店管理为核心的战略思想。这是连锁企业适应当下商业环境并能突破企业发展瓶颈的首要前提。

2.2 挖掘消费者的线下购物新需求,实现区别于线上更高的消费价值

互联网环境的形成导致消费行为有了质的转变,主要呈现了如下特征。

(1)购买决策过程复杂化。购买决策过程分为问题识别、信息收集、方案评估、购买选择、购后评价五个步骤,网购与移动商务使消费者在一个平台上能迅速进行信息收集,且信息量要比无网络平台的情况下大几倍,在信息量巨大的情况下备选方案个数大幅度增多,这将增加方案评估的难度,使消费者在评价对比产品做出购买选择前,影响判断的制约条件增加,导致决策过程要比一般决策过程长且谨慎。互联网环境下对虚拟产品特有的决策复杂程度,使消费者在进入实体门店的零售终端时,也会习惯性地对实物产品与之前在网络上收集的庞大信息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随着移动软件的发展也为现场比货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条件。消费者现有的消费决策过程中方案评估过程要比以往复杂且耗时,且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更注重功能价值。消费者在互联网环境下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对产品进行对比选择,说明在这种环境的作用下,消费者更注重在消费过程中获得功能价值。功能价值是指追求产品功能效用,以功利为主的购物体验,主要体现在对产品价格、种类、质量、服务效率、时间成本高低上的要求。因此在实体门店消费,消费者对是否实现功能性的体验十分敏感。

(3)重视决策过程的购后评价及分享环节。互联网时代为消费者提供很多分享的平台和渠道,在这种环境作用下,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发生了改变,消费群体学会并逐渐习惯分享购后心得,也就是购买决策过程中最后的购后评价步骤能很好地实现到位,这对企业建立口碑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是互联网对消费行为改变的最重要的影响之一。

因此根据以上的变化,连锁企业应弥补线上消费过程中消费者对体验的缺失,根据消费群体的特点及消费期望,重新规划线下门店的环境、陈列、布局及品类和服务,提高消费价值。

2.3 实现全渠道战略

全渠道策略是连锁门店转型升级的重要武器,全渠道策略是连锁门店突破现有依靠线下经营模式,与线上结合的一种商业形式,它不仅仅体现了O2O的特征,更超越了以往对O2O的要求,既要覆盖pc端口的市场,又要覆盖移动互联网的市场,同时还要兼顾线下市场。全渠道策略是指:可实现多种订购平台、付款方式、提货方式的任意选择,线上线下无缝集成的零售模式。全渠道服务的六要素就是:随时,随地,随意,方便,快捷,便宜。同时做到四到:(1)知道:如何确保第一时间送达商品信息、变价信息、促销信息、推荐信息、会员活动等任何需要顾客知道的信息?(2)找到:如何帮助顾客找到最近的门店、找到想要的商品或促销品、找到朋友喜好的商品和推荐的信息?(3)买到:如何做到不缺货不断货、如何优化仓储配送和供应链?如何做到安全、便捷、快速的支付?(4)得到:发展全渠道零售时必然面临的一个问题——如何在顾客容忍时限内将商品安全地送到客户手中?

2.4 全面实施品类管理技术

品类管理技术是连锁企业能真正与供应商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双赢式内部管理技术。

实施品类管理,与供应商进行深度合作,既能保证有效的市场销量又能保持连锁企业原有的价格优势。如实施品类管理,连锁企业需要大幅度改革的就是深度的合作伙伴关系,以及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融合两方面,这两个改革重点都是现有连锁企业未能全面投入的领域,一方面是因为技术困难,另一方面是受资金的约束。(1)深度合作伙伴关系打破了连锁企业原有的零售终端的“平台”概念,零售终端不再只是一个货架或平台,它转型为负责某品类的市场业绩功能,真正为某品类的市场效果负责,等同于企业的销售部门,而供应商必须配合一线市场数据,改进产品同时及时调整产品库存,与连锁企业达成统一的品类战略共识。(2)线上线下的业务发展促使连锁企业在开展品类管理的同时,要大量采集市场数据,竞争对手数据和购物者研究数据等,因此,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是连锁企业成功的必然途径,只有解决了内部信息系统问题,才能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

3 结语

综上所述,连锁企业要适应当下商业环境,突破现有互联网的冲击,充分与互联网的环境融合,必须从改变经营思维转移战略重点,挖掘新时期的消费者市场,创新渠道模式或商业模式以及全面实施品类管理技术这四个方面扭转连锁企业当下面临的困局,保持原有的行业地位及竞争优势。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连锁企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连锁企业要与“互联网+”这一新环境相融合,必须改变经营思维、转移战略重点、挖掘新时期的消费者市场、创新渠道模式或商业模式、全面实施品类管理技术,从这几个方面扭转连锁企业当下面临的困局。

关键词:互联网,连锁企业,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林亚.体验经济与电子商务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4(1).

[2]陈慧,李远志.电子商务条件下消费者决策影响因素探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7(2).

优化企业生存发展环境 第6篇

国内中小商贸流通企业主要分布在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商务服务、居民服务、仓储运输等行业。其中, 批发零售是大头, 占77.6%, 其余行业的占比依次为11.9%、4.7%、3.7%和1.6%。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吸纳了全国包括农村在内就业人数的12.8%, 是下岗职工、大学毕业生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创业的重要渠道。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 我国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几乎已是清一色的民营经济, 有着经营方式灵活, 贴近居民需求, 便利百姓消费, 繁荣活跃市场等多方面的特色, 成为健康商业生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 在经历了八十年代大力发展个体工商户, 国有商业小企业“改转租卖”放开搞活的发展政策后, 九十年代中期政府开始“抓大放小”, 把政策的侧重点放在培育商贸流通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上, 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扶助政策一度十分薄弱。进入新世纪特别是近几年来, 随着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 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尚且感受到强烈的压力, 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更觉生存发展之艰难。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经营成本急剧上升。随着连续多年的物价上涨, 用工成本、原材料价格、相关劳务外购费用一路攀升, 商业的电价在实行峰谷计价后负担较之以前更重, 比工业高出20%-30%。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有许多是租赁商铺经营, 近几年商铺租金以惊人的速度上涨, 成为经营成本中不可承受之重。 (详情可参见本评述报告热点七)

(2) 融资渠道窄、成本高。我国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利润率低, 没有抵押物和担保人, 加上缺少信用记录, 有的账目也不健全, 很难从银行取得贷款, 除了自有资金、向亲友和同行拆借外, 不少小微商业的经营资金来自民间高利贷。相比之下, 商贸流通大企业除了可以得到银行授信, 还有上市直接融资、发行企业债券、占用供应商货款、发行单用途购物卡等多条低成本的融资管道, 而所有这些均与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无缘。

(3) 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小。有税务专家对比说, 许多国家或经济体对于小型企业均实行比基本税率低得多的优惠税率。例如, 韩国小企业的公司所得税率比普通企业低12个百分点, 美国则低20个百分点, 香港之所以小商店极度繁荣, 也是因为对小店的利润税仅为15%, 不赚钱则免税。而我国小微企业的所得税率与基本所得税率仅差5个百分点, 差距过小。

此外, 虽然国家有关文件规定对小型微利企业实行税收优惠, 但小型微利企业与小微企业并非同一个概念, 前者比国家相关标准界定的小微企业 (小型微型企业) 范围要小得多, 而且已核定征收所得税的小微企业无权享受税收优惠, 这使得许多应予以扶持的商贸流通小微企业遭遇到政策“玻璃门”。

近几年来, 中央财政设立了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 但数量规模太小, 仅相当于中小工业生产企业同类专项资金的4%。有业内专家评论说, 这是现实版“重生产、轻流通”的又一量化写照, 同是中小企业, 在扶持政策上“厚工薄商”的程度竞如此巨大。

(4) 缺乏公益性和商业化相结合的服务体系。与工业企业相比, 社会上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机构不仅数量少, 信誉差, 想要的服务得不到, 而且收费高, 服务水平低, 存在着没得用, 不敢用, 不愿用, 用不起的问题。

调查显示, 各级政府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主要是为生产企业服务, 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往往被边缘化。所幸的是, 近几年来中央政府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扶持政策从无到有, 从少到多, 从临时安排到长效机制建设, 占全国小微企业总数80.4%的小微商贸流通企业 (含个体工商户) 也搭上了政府专项公共服务的“快车”。其中产生明显效果的几项政策:一是运用中央财政资金, 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融资担保和内贸信用保险予以补贴。截至2012年底, 中央财政共支出15亿元, 帮助企业获得担保融资超过1500亿元, 保单融资超过200亿元, 支持企业开展内贸信用销售3200亿元, 为5万多家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解决了融资困难。二是运用中央财政资金, 支持中小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参加展览展销活动开拓市场。截至2012年底, 共安排3亿元资金, 支持2万多家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参加各类展会, 订单金额超过40亿元。三是中央财政资金还支持了500家中华老字号企业 (多数是小微企业) 开展商标注册保护, 技术改造和发展连锁经营。

据商务部介绍, 2012年, 国务院发出《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后, 商务部联合财政部等部门, 迅速启动了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这项试点, 针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突出困难和需求, 实行“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与“政府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商业化服务相结合”两大原则, 从支持地方政府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入手, 将政府与社会各类服务机构引入平台、加以整合, 与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需求开展对接, 提供包括创业指导、信息咨询、经营融资、市场开拓、技术应用、专业培训、管理创新等各类服务。2012年已有20个城市开展了这项试点, 2013年又有十多个省市纳入第二批试点范围。

目前, 这项工作已被列为国务院中小企业领导小组部门分工重点工作, 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工信部、全国工商联予以大力支持, 试点省市政府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各类服务机构与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响应、踊跃参与, 首批试点进展顺利、成效初显。例如, 长沙市的中小商贸流通企业服务平台在组织供需对接、市场开拓、技能竞赛、专业培训和免费咨询方面活跃而有效, 受到企业欢迎和各界好评。又如, 试点城市依托服务平台, 通过与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联系, 采用商业合作社、合作基金、信用联盟、引入担保机构等多种方式, 已帮助中小商贸流通企业获得银行贷款254亿元, 授信额度188亿元。

优化法制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 第7篇

截至2008年底, 安徽省有中小企业17.6万家, 实现销售收入8582.8亿元, 同比增长32.2%;上缴税金436.2亿元, 占全省财政收入的32.9%;从业人员1600万人, 安排农村富余劳动力340万人。其中, 合肥市中小企业工业增加值424.49亿元, 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在GDP中所占比重已经超过50%, 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 安徽省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扶持和保护中小企业的发展,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制定有关政策法律。安徽省先后出台了《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推动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等地方性法规、文件, 着力整合各方面资源, 强化扶持和保护手段。

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合肥市建立了市政府与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在肥商业银行联席会议制度, 定期研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问题, 建立推动中小企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组织市中小企业局、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商业银行、担保公司等开展银企对接服务, 组织推荐了1312户优质中小企业, 帮助企业解决流动资金贷款41.5亿元;建立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主要投资于高新技术产业中具有高成长性的企业;对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出现代偿损失的, 按照一定比例给予补偿。

鼓励全民创业。安徽省应用技术研发专项资金择优给予贴息和资助, 支持科教人员的研究成果在省内转化应用。转业退伍军人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经济实体的, 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税费减免、创业扶持等就业优惠政策。高等院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或创办经济实体的, 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 按规定减免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

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安徽省财政每年安排150万元用于中小企业培训。中国中小企业网安徽分网已经建成并正常运行, 安徽省中小企业协会和安徽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也已建立, 它们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一些法制问题

在调研中了解到, 《中小企业促进法》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实施以来的7年是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最好时期。与此同时, 制约中小企业成长的一些体制、机制性的障碍依然存在, 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有关扶持和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制度需要进一步健全

《中小企业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范中小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法律。它的颁布和实施, 标志着我国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针对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 安徽省有关主管部门提出, 这部法律的大部分规定多为宣传、引导、号召的原则, 具体操作性不强。有关鼓励中小企业发展, 鼓励创业、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的金融支持、税收优惠等规定尚没有具体执行标准, 违反本法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明确。

《中小企业促进法》颁布实施后, 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相继制定了一系列配套规章和文件, 一些地方也陆续制定了有关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针对落实这些法规和文件, 安徽省有关主管部门提出, 由于尚未及时制定出一些较为具体的实施办法, 《中小企业促进法》中的一些规定难以落实。目前除《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已经发布实施外, 法律规定的有关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设立和使用管理办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尚未出台。在《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的34项职责分工中, 只出台了约20部配套文件。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制建设与中小企业快速发展的实际需要之间, 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在调研中了解到, 中小企业的行政管理体制近年来几经变化。在2003年的中央政府机构改革中, 原国家经贸委的中小企业司并入新组建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2008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 中小企业司又被并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 各地方的做法并不统一, 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体制的设计也各有不同。有些地方设立了独立的主管部门, 如合肥市在2007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 整合了原乡镇企业局、工商局的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局和经贸委的相关职能, 组建了合肥市中小企业局, 负责全市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工作。在其他未设立独立主管部门的地方, 中小企业的管理工作分属于发展改革、商务、质量监督、工商等不同的管理部门。一些地方主管部门认为, 这样的体制设计, 难以形成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合力,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有关法律政策的贯彻实施。

一些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不利于中小企业开展公平竞争

在调研中, 不少中小企业反映, 目前部分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 实际上排斥了中小企业的进入。比较突出的问题是, 在邮政、通信、电力、石油、金融等领域, 设置了实有资本、技术水平、从业经历等准入门槛, 形成中小企业进入该领域的一道道“玻璃门”, 看得见, 进不去。在某些领域, 即便市场准入标准设计比较合理, 在执行中也常常出现偏差。同时, 一些行业主管干部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不信任中小企业, 在具体工作中直接、间接地限制中小企业进入某些行业。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

中小企业融资难, 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各地采取了多种措施, 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但从整体情况看, 商业银行的贷款总额依然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据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的最新统计, 合肥市中小企业的贷款满足率为60%左右, 其中规模以下小企业的贷款满足率仅为40%左右。

当前, 安徽省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 融资方式单一。

据调查, 安徽省83%的中小企业融资依靠商业银行, 1%的企业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11%的企业靠亲戚朋友筹款或者借民间高利贷。

2. 融资效率低。

据中小企业反映, 目前从商业银行贷款需要经过几十个环节, 流程长、手续复杂, 一笔贷款从申请到实际发放, 少则几个月, 多则半年以上。

3. 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发展缓慢。

据了解, 安徽省只有2家村镇银行, 大部分县 (市) 没有开设典当行, 全省各类投资公司不到100家, 小额贷款公司刚刚起步, 数量少、注册资本小、融资功能有限。

4. 担保体系不健全。

由于中小企业资本实力不足, 资产总量偏小, 抵押、质押能力弱, 很难得到商业银行和担保机构的支持。目前, 安徽省中小企业资金需求达3000亿元左右, 担保融资仅占10%, 担保业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 再担保机构体系尚未建立。

5. 融资成本高。

中小企业在获得商业银行贷款的过程中, 需要支付审计费、抵押评估费、抵押登记费、担保费、公证费、保险费、法律意见费、信用评级费、工商查询费等十余项费用。同时, 由于中小企业贷款风险大、单笔贷款数额小, 大部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实施利率上浮, 一般高于基准利率的15~30%。

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有加重的趋势

在调研中, 一些中小企业反映, 虽然目前市场需求有所回升, 但利润并没有增加, 甚至还有所减少, 除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波动等因素外, 企业承担的各种税费较多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1.税收负担偏重。近一段时期, 国家建立了与资源消耗和环境损害成本相一致的税收征管机制。在调研中, 大多数企业对这一改革措施表示理解。但他们同时认为, 由于这项改革的调整幅度较大, 企业的负担加重。据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测算, 大城市的土地使用税由1.5元/每平方米调至30元/每平方米, 中等城市由1.2元/每平方米调至24元/每平方米, 小城市由0.9元/每平方米调至18元/每平方米, 县城、建制镇由0.6元/每平方米调至12元/每平方米。

2.社保费用增加。企业要承担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社保费用的支出。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分别按职工工资总额20%、2%、8%、1%的比例上交, 再加上生育保险等费用, 企业承担的社保费用综合缴费率超过31%。目前安徽省的中小工业企业从业人员约643.5万人, 按照人均月工资1000元计算, 共需支付社保费用达239亿元。

3.服务性收费不尽合理。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需要接受一些来自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或者指定机构的服务, 如计量、监测、土地房产评估、办理权属证明等。其中有些服务是强制性的。中小企业普遍反映, 这些服务性收费的标准偏高, 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大。

有关调整劳资关系的法律规定给企业造成一些影响

近几年来,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调整劳资关系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制度对保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 根据调研中大多数企业的反映, 也有一些规定给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 主要表现在:

1.鼓励高级技术人员和技工服务中小企业的法律规范缺失。不少企业指出, 现行法律规定, 企业职工辞职, 要提前一个月提出申请。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业技术培训的, 可以与该劳动者签订协议, 约定服务期。但在实际生活中, 一些掌握专业技术的员工在物色到更好的单位后, 领完工资便不辞而别。企业要么束手无策, 要么维权成本很高。例如, 合肥东方冶金设备有限公司曾经从某职业技术学院招收了30名学生。由于这些毕业生不能独立工作, 公司用半年多的时间对他们进行专门培训, 培训期间的生活费用全部由公司提供。但是其中大部分学生正式上岗后不久便纷纷辞职。大部分高级人才比较注重职称、级别等待遇, 而中小企业在这方面的工作没有政府主管部门去组织, 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高级人才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积极性。

2.有关保守企业秘密规定的可操作性不强。一些高科技企业提出, 他们的生存基础就是技术秘密和技术诀窍, 而现行法律法规中关于员工有义务保守企业商业秘密、技术秘密的规定多为号召式的, 实践中很难实现。他们呼吁加大对高科技、创新性企业有关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行政执法不规范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1.行政审批事项仍然过多、过细, 特别是涉及中小企业设立、市场准入的审批事项过多, 未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审批层级设定过高、审批部门过多, 造成审批环节多、审批时限长, 削弱了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 审批标准、条件、时限及操作规程不够明确, 审批部门和审批人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2.针对中小企业的执法检查项目过多、过滥;检验抽取的样品数量过多, 明显超过合理需要, 这些都对中小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了严重影响。

3.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不规范, 增加中小企业经营成本。有的地方违反国家收费管理权限擅自设立收费项目, 擅自提高或变相提高收费标准;有的就同一事项, 没有合法的依据或者违反规定重复收取费用, 如个别地方环保部门对已交纳污水处理费的单位另行征收排污费;有些部门把行政职能转移到中介组织或者企业, 通过它们变相强制收费;利用行政职权以押金、保证金、集资等形式变相收费等。此外, 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在接受一些来自行政机关、事业单位或者指定机构服务时, 有些服务是强制性的, 如计量、监测、土地房产评估、办理权属证明等。中小企业普遍反映, 这些服务性收费的标准偏高, 程序不规范、随意性很大。

三、关于加强立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调研组认为, 中小企业在全国企业的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 但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有很强的生命力, 都应由国家来扶持和保护。应当得到扶持和保护的中小企业只能是那些高新技术企业、能够大量吸收劳动力就业的企业, 以及国家认为在一定时期内需要重点支持的企业。对这些企业采取一些鼓励、扶持和倾斜政策是必要的。对如何从立法角度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调研组提出以下建议:

1. 进一步完善有关扶持和保护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制度。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深入宣传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立法宗旨、基本内容和各项扶持政策, 继续抓紧中小企业促进法配套法规、规章的制定工作, 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的法治环境。中小企业情况不明、家底不清, 是制约我们有效地开展工作的主要原因。建议建立、健全有关中小企业的统计制度和统计网络, 开展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和分析, 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同时, 建议加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执法检查力度, 确保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得到落实。

2. 深入研究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体制。

为了给中小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和实施更加有效的行政管理, 有必要重新审视和研究中小企业行政管理体制问题。一些地方主管部门建议, 国家设立中小企业部或者中小企业总局, 省、市、县设立相应的部门, 作为中小企业部或者中小企业总局的派出机构。这一设想是否可行, 值得考虑。

3. 适当调整一些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

为了给中小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的市场秩序, 应当在中小企业的市场准入标准上确定与国有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同等的条件, 而不应有针对中小企业的歧视性规定。有些标准貌似平等, 但实际上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 是永远不可能达到的, 也应当适时修改这些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规定。

4. 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

建议国家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政策性银行或者在现有的政策性银行中设立专门机构, 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支持。为加强对信用担保业的监管和服务, 建议国家出台有关制度, 促进政府、企业、商业银行、担保机构之间的协作和沟通, 形成整体优势;规定税收优惠措施, 吸引社会资本出资设立担保机构;建立再担保体系。

5. 减轻中小企业的税费负担。

建议制定差别化的税率制度, 降低中小企业税率、减少税种, 清理针对中小企业的收费项目和标准, 从而减轻中小企业的负担, 鼓励更多的人去创业、去发展。

6. 转变观念, 保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

我们进一步完善调整劳资关系立法的宗旨, 应当是在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建立起互相依存、唇齿相依的和谐关系, 不能片面强调保护哪一方的权益, 而应使企业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都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7. 有效控制行政检查, 减少达标评比活动, 探索行政执法新方式。

各地方、各部门要控制和减少各类检查、达标、评比活动, 积极探索行政执法的新方式, 逐步推行行政指导制度, 切实增强政府的服务职能。

中小企业“生存危机”的环境分析 第8篇

国际环境压缩了中小企业生存空间

1. 外资的进入, 在很大程度上缩小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 中国政府逐渐放松外资进入中国的限制, 市场也进一步放开。大量的对外直接投资涌向众多中小企业所在的中国制造业, 这种行为为国内中小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及研发提供了较大的动力, 但同时给资金、技术、管理等各方面都不完善的中国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而且, 外资企业的进入打破了中小企业原有的竞争格局, 导致行业内部的竞争日益激烈, 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中小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际宏观经济环境。

2.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近来, 全球金融市场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诱发的金融动荡迅速在全球蔓延。由于中国国内的金融系统相对独立、资本项目下人民币不可完全自由兑换, 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直接影响比较有限, 但是间接影响却不容忽视。首先, 国际资本进入中国国内的不确定性增加, 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增加了额外的风险成本。另外, 中国经济对外贸易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出口, 而中国出口的主要市场是美国。然而次贷危机直接抑制着美国个人消费的增长, 使美国的经济前景更加难以把握,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贸易保护主义将会加剧中国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环境的恶化。

国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提升企业成本

1.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 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约为14%。本来仅靠某些资源优势维持生产出口的出口贸易型中小企业, 由于人民币持续升值, 大大地增加了企业出口成本, 导致一些优势消失, 出口受挫, 迫使大量工厂关门、工人失业。由于中小型出口企业在议价能力方面处于劣势地位, 这部分出口企业几乎无法采用提高出口价格的方式来应对人民币升值带来的不利影响。数据显示, 2007年中小型出口企业的税后利润率主要集中在3%以内以及3%-5%区间。在当前背景下, 大部分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利润率都比较低, 而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无疑在不断侵蚀这部分本已微薄的利润空间。其中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所受的冲击是最大的。数据表明, 这些行业84.07%的出口企业利润率集中在5%以内, 而利润率在15%以上的为0, 这充分说明了这些行业在人民币快速升值的背景下面临着最严峻的生存考验。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正是因为人民币升值而相继倒闭。

2.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重重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 其资金主要来自自有资金或银行贷款。而近一年来, 中国央行连续5次加息, 16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达到历史新高17.5%。银根紧缩, 使得大多数原本依赖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面临严峻的资金问题。据统计, 超过90%的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压力。由于银行收紧信贷政策, 而中小企业又没有办法满足银行所需的资产抵押、担保等要求, 市场缺乏有效的信用评估机构, 使得中小企业的筹资面临巨大的压力。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普遍资金紧张, 其中八成以上流动资金不能满足需求, 超过六成的企业没有中长期贷款。另外, 即使中小企业能从银行获得贷款, 也无法同大型企业一样享受优惠的贷款利率。据有关调查, 中小企业贷款频率是大企业的5倍, 而户均贷款数量仅为大企业的0.5%;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信息成本和管理成本是大企业贷款的5~8倍。

3. 要素价格上涨带来的生产成本迅速上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 我国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劳动力、土地、原材料、能源等生产要素的价格不断上涨, 极大地带动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特别是那些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常常是中小企业投资的重点, 随着工人工资的提高, 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 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也使用工成本增加。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 利润率极低。此外, 土地价格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也造成了中小企业的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由于物价、能源和人力成本等连续上涨, 导致中小企业生产成本持续加重, 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最后使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经营难以维持, 不得不退出历史舞台。

中小企业摆脱危机的应对之策

与大企业相比, 中小企业往往由于其规模过小或其所在行业、产品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而具有抗风险能力弱的特点, 因此, 中小企业在不断适应客观环境的同时, 唯有增强自己的核心能力, 才是明智选择。

1.增强中小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无论是大企业, 还是中小企业, 都要经受市场竞争的考验, “优胜劣汰”是不变的法则。对中小企业而言, 市场不仅是生存的起源, 也是成长壮大的动力。提高中小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应该是伴随着中小企业产生、发展、衰退乃至转型, 从一个生命周期到下一个生命周期始终不间断的行为。在中小企业创业阶段, 企业为了提高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务必对企业进入的行业、产品进行可行性的调研, 要对企业的发展做一个发展规划, 同时要做到与大企业及相关行业或产品的中小企业在产品定位、细分市场上有所差别, 使企业一开始就具有立足市场的能力。在中小企业成长期, 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业务特点, 适当地增加其在研发、生产运作、内部管理、销售等各方面的投入力度, 确保企业能够正常、稳定、快速的发展。进入成熟期, 中小企业在发展规模、产品市场份额、产品业务范围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企业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可能在生产规模上进一步的发展, 也可能会走向衰退。如果企业在经营过程中, 产品品质得到认可, 并且实现了多元化的生产, 则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势必增强。此时, 企业应该考虑建立自己的品牌, 增强自己的竞争优势。如果企业在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 企业的优势减小, 企业竞争能力下降, 此时便会逐渐进入衰退期, 为促使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 应该利用中小企业船小好调头的优势, 做到“一切围绕市场转, 市场需要什么, 就生产什么”, 看准商机并不失时机地抓住商机。根据市场发展, 适时地做出调整, 创造特色, 不断创新, 以提高企业内在的竞争实力, 继而占领市场, 赢得市场。

2.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可算是老生常谈。然而对这一问题至今仍是相关专家、学者乃至中小企业从业者关注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具体表现出如下一些特点:融资渠道狭窄单一;获得银行贷款难;股权融资受过多因素制约, 债权融资难以拓展。为此, 从中小企业自身角度出发, 首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提高中小企业实力, 增强内源性融资能力。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 归根到底还在于企业自身, 没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无论外界机构如何帮助, 融资难的问题始终是存在的。因此, 中小企业要树立内源融资的价值观, 提高企业的内部积累能力。 (2) 拓展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中小企业融资难不仅仅是贷款难, 事实上信贷资金仅仅是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一部分, 还应该包括股权融资、债券融资。上市直接融资是解决资本金不足的理想渠道, 但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现阶段, 这个渠道很难被广大中小企业所利用。股权融资、项目融资、企业债券、并购融资等新型的融资形式还没有在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中小企业的间接融资方式不仅仅是指银行贷款, 还包括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方式。但在我国, 在这几种间接融资方式中, 由于商业信用和票据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 发展相当滞后, 尤其是中小企业几乎没有通过票据贴现进行融资;由于经济体制和企业经营者思想观念落后等多种原因, 我国中小企业通过设备融资租赁进行融资的量也很小;银行贷款由于服务品种多样, 手续简单方便快捷, 则成为中小企业获得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因此, 中小企业应该适时地、积极地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3) 要加强中小企业信用制度建设。中小企业必须强化信用意识, 在企业内部提倡“信用文化”和实行思想道德教育, 培养企业家的信用品质;引进和培养信用评级专业人才;建立科学的财务会计制度, 加强财务管理, 信守合同, 依法纳税, 尽量按时还本付息, 有困难时与银行协商解决, 建立良好的银企关系, 为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生存发展策略 第9篇

1 新媒体的界定

“新媒体”一词产生于美国的哥伦比亚,近年来被广泛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数字信息技术逐渐出现,在这种环境下,新兴起来的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现阶段,对于一些比较热门的新型话题,其具有非常多的种类,因此人们非常需要一个概念可以统一称呼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专家开始对最新出现的电子设备进行研究,由于其所处的领域和看待问题的视角不同,因此,对于“新媒体”的概念和定义一直是众说纷纭。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发现新媒体一般属于以传播为目标发展起来的新网络交流技术平台,并且能够很快地被人们所接受[1]。

2 新媒体迅速发展的原因

传统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受众分流化现象,电视将信息传输给受众之后,受众没有选择的权利,其只能被动接受电视所播放的内容。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在接受平台发布的信息之后,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这主要是因为网络上发布的内容比较多,因而受众有了较多的自主选择。新媒体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局限,新媒体不再把服务的目标重点放在受众的数量上,而是把重点转移到了投其所好为受众服务上。这正是新媒体能快速被受众接受的主要原因[2]。

3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生存发展环境

3.1 电视的政治环境

传播媒介的本质是“社会”,在电视的发展过程中,政治环境对电视的发展有一定的约束性,一般情况下,这种约束指的是管理手段,其这种手段的实施会其对电视媒介产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的还有电视节目的发展运作情况。在政治环境之中,还存在着很多新媒体的运作模式,其也影响着电视的发展中产生的。一般而言,这种媒介在管理的过程中会受到政府的影响,同样,电视的发张展还也有赖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由此可见,电视的发展和政府制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电视在播出的过程中能够利用政府的资源,保证电视的内容能够受到大众的喜欢和接受,同时,政府制度也能够制约电视,避免其肆意发展,所以,政府和电视媒体之间也形成了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中,电视消息的传播也受到了最新媒体的强烈冲击。近年来,很多网络内容被政府使用,其在发布信息和解决问题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2 电视的经济环境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内媒体市场逐渐融入国际,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国际媒体的出现,不管是经济方面,还是其运作手法,都有着非常大的优势。近些年,媒体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争夺受众,因此,国内媒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抓住原有的受众群体,同时还要发展最新的受众。其中,电视的发展逐渐被媒体所忽略,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增长,电视的经济价值逐渐淹没,导致电视发展越来越落后[3]。

3.3 电视的文化环境

在电视的发展过程中,电视文化、消费文化等内容等内容都是现阶段受众所需要的,在我国电视媒介的商业范围内,电视和消费二者之间是一个共同发展的整体。因此,电视文化还需要按照根据市场的消费的情况不断的变革,这主要是因为在我国的文化市场中,电视的内容被受众所消费,一旦受众不再接受电视内容,电视文化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所以,人们的消费行为与电视文化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在电视发展的文化环境中,也会掺杂着消费的内容,这些都是受众的内心需求,也是电视文化的外部需求。

4 新媒体环境下提升电视影响力的策略

4.1 优化电视播放的内容

在我国电视新闻的发展过程中,在新媒体的环境下,还需要选择内容优质的电视节目,以便于能够快速的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在针对电视内容进行优化的阶段。首先,还需要选择收视率相对比较高的、制作比较经济的电视节目进行优化,观察受众在接收到电视节目之后的反应,从而制做作出更多优秀的电视节目。然后,还需要对于电视的节目进行设置不同的频道的设置,按照不同观众的不同需求,创建具有自己个性的电视节目。最后,为了能够保证凸显电视节目的优势,还需要保证电视内容的深度和创新性,这些都是电视节目的优化方式[4]。

4.2 增加与媒体的合作机会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电视想要想具有更加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更加科学的发展目标,还需要电视还需要能够和与其他的媒体进行合作。首先,就是电视媒体需要借鉴最新媒体的内容,发展挥出自身的优势,与此同时,还需要优化电视的传播质量以及传播的速度,这也是电视和新媒体之间的合作的重要方式。然后,在电视节目在宣传的过程中,还需要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渠道和传播方式,传播进行自身的内容的传播。这样的手段不仅仅能够提高电视节目的影响力,还能够在与新媒体合作的基础上提高自己的价值和水平[5]。

4.3 实现多样化的经营方式

传统的电视节目在的播出的结构上相对还比较单一,很多都是使用通过投入广告进行营利,现阶段,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传统的电视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导致了影响了电视的实际收益收到影响,同时,也抑制了电视的正常发展和传播。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之下,电视想要想取得长久发展,还需要实现多样化的经营模式。这也是电视在新媒体冲击下的最新发展策略。

5 结语

新媒体的出现超越了传统电视市场的边界,同时,电视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也正经历着一场艰难的变革。因此,电视要想取得跨越式发展,还要找到合适的发展规律,这也是电视在新媒体环境下能顺利发展的唯一路径。因此,电视的发展还需要从优点和缺点两个角度去观察新媒体,并且梳理新媒体的发展情况,分析其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基于上述内容,探寻电视在未来的发展之路。

摘要:现阶段,从我国的发展形势来看,电视在我国媒体行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随着我国新媒体的发展,手机、电脑等媒体电子设备不断涌现出来,电视的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因此,电视要想在新媒体环境中获得长久发展,必须加以改善和创新。本文对新媒体环境下电视的生存发展情况进行了简要分析,在了解了新媒体的概念以及其发展迅速的原因之后,提出了新媒体环境下对电视产生冲击的改进策略,以期能促进我国电视的长久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电视,生存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孙佳路.新媒体环境下电视体育节目的发展策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3(12).

[2]张戬,张利.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营销策略浅析[J].记者摇篮,2015(1).

[3]林秀瑜,张冰冰,张传永.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科教电视内容产业发展策略建构[J].新闻传播,2013(5).

[4]王俊芳,史有芳.新视频时代背景下传统电视媒体的生存焦虑与发展策略[J].媒体时代,2010(9).

上一篇:自主辅导法下一篇: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