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设计基础论文

2022-05-15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程序设计基础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阐述了当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当前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从端正学习态度、考核方式、合理控制设计进度及提高指导老师自身水平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供同行参考。

第一篇:程序设计基础论文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探索

摘要:通过对实际教学过程的分析和总结,提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中经常面临的一些典型问题。从教学的角度将这些问题归纳为教材选择问题、课堂教学问题、实验教学问题和评价体系问题4类,按照“以学生为中心、重在过程”的现代教学思想对各类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程序设计基础;教材选择;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评价体系

0 引言

程序设计基础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程,是传授程序设计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问题抽象能力和程序设计基本能力的入门课程。程序设计基础作为程序设计语言课和算法设计分析课的先导课程,为具体的程序设计活动提供所需要的算法思想,同时为各种算法分析提供大量实例。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

然而,教师在该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面临一些影响教学效果的问题,如教师偏重讲授程序设计的基本语法,使课程教学经常转变成讲解某门程序设计语言等。我们从教学过程的角度可将各种问题分为4类:教材选用问题、课堂教学问题、实验教学问题以及评价体系问题。这些问题贯穿全部教学过程,若不予以重视并妥善解决,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致使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以学生为中心是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内容。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有利于教师了解和贯彻各种现代教学观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分析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并制订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对现代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已有一些研究成果,文献1、2对该课程的总体要求作了较深入的探讨;文献3从教材的选用方面介绍了一些有效的方法;文献4、6从教学方法等角度对如何上好这门课给出相应建议,并在实际教学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文献7、8研究通过开放平台的使用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问题。笔者将针对上述各类问题逐一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建议和方法,以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1 改进教材选择机制

教材选择是程序设计基础课程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为学生选择一本适用性强的教材是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然而,实际的教材选择环节也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偏差大,学生不能进行有效地预习和复习;教材理论内容太多,没有对应的实践内容等。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相关书籍很丰富,可选的教材也很多。其中比较知名的有吴文虎教授主编的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程序设计基础》、Stewart Venit和Elizabeth Darke合著的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影印发行的《程序设计基础》、罗学科等编写的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程序设计基础》等。每本教材都有自身的特点,面向不同的读者群体。任课教师往往根据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判断哪本教材有利于课堂教学,将该教材作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指定教材,当然行政或商业因素往往也会干扰教材的选择。这反映出教材选择的一个本质问题——忽略学生因素。

教材是为学生征订的,因此教师在教材的选用上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改变以往的教材选择模式。在选择教材之前,教师必须与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对算法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该课程的期望以及希望教师为他们提供什么类型的信息等;同时还要查阅同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对以往教材选用的反馈意见,关注他们对教材选用的满意和不满意之处。通过对学生进行沟通了解,教师可以有效掌握授课班级的学生情况,在选定教材时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教材编写者可能并非教师,该教材内容与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可能并不完全相符,因此教师应在第一次上课时给学生指定本课程哪些内容是必须掌握的,哪些内容是需要了解的,哪些内容是作为扩展阅读的等。此外,教师在确定选用教材后,如果所选教材不能完全覆盖教学内容,那么教师应考虑指定一些参考书来弥补所选教材的不足。

2 更新课堂教学观念

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现在很多课堂教学仍以“填鸭式”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自我陶醉式”地讲解,往往忽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更谈不上让学生参与教学。结果是教师讲的“醉”,学生睡的“香”。程序设计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时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需要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重新认识课堂教学,更新教学观念。

2.1 认清课堂教学的主体

程序设计基础的课堂应是师生交流、对话、沟通和探究学问的舞台,只有师生共同参与的课堂才是真正的课堂,而改变以往教师对课堂主体的认识是实现真正课堂的关键。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学生的“学”。在课堂组织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允许学生打断教师的讲解以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观点或者想法。教师应该多创造一些学生与教师进行课堂对话的机会,对学生提出的想法进行分析和讨论,如果时间充足则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课堂。

比如,教师在讲解冒泡排序算法时可以先给学生10个数,让学生考虑如何将其排序。经过引导,学生应该有2种不同的排序方法:冒泡排序与选择排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对冒泡排序方法进行较详细的讲解,而对于选择排序,可以安排选择这种排序方法的学生在下一次课中对自己的排序思想进行讲解。这样不但能够实现课堂主体的互换,而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索知识的积极性,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2.2 明确课堂教学的性质

课堂主体的确立是确定课堂教学性质的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课堂是引导和启发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让学生自主讨论的场所。教师在课堂上是知识的“引路人”,要在知识的“大道”上开启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知识的辩论。例如,教师在讲解枚举算法时一般会引用经典枚举问题“百钱买百鸡”,然后可以向学生提出要求:每个学生模仿该问题出一道类似的题,同桌同学互换题目进行试做,最后讨论各自出的题目有什么不足之处。

2.8 更新课堂教学的方式与内容

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影响下,程序设计基础的课堂教学方式也必然发生重大改变。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课堂教学在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模式下添加了投影仪,从而变得生动活泼,并且为教师节省不少板书时间。正因为如此,不少教师花很多心思做了图文并茂的PPT,但上课一味地让学生看PPT,过分依赖PPT上的内容,反而会使学生只关注每张PPT上的精彩画面,而没有注重内容是什么,更不会去听教师讲课的内容。最后,投影仪的引入没有提高教学效果,反而降低了原有的教学效果。因此,先进的教学手段并不是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充分条件,合适的教学方式和良好的课堂组织更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程序设计基础的课堂教学有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是引入算法思想;二是采用该算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算法思想是对同类问题的处理过程进行一般化总结,因此可以将其放到PPT中,以节约课堂中教师对算法思想进行板书的时间,但教师必须采用口语化的语言举出算法实例并进行讲述,不能只是照PPT读算法,必须做到让学生理解这种算法思想是为哪类问题而提出的,如何用程序设计语言将算法实现,而较难做到的是采用该算法思想解决同类型问题。对于平常使用较少的算法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先以实例进行讲解,再进行总结的方式开展教学,这样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如动态规划算法;而对于比较常用的算法思想,可以先直接讲述算法思想,再针对该算法思想举例加以验证。

3 改革实验教学模式

对于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很多院校并没有在思想上树立正确的认识,经常错误地认为该课程实验就是把教材上的个别例子再录入并进行验证的过程,仅注重学生在上机编程时是否能够得出“正确”的结果,而忽略程序设计技能的培养。事实上,该课程实验的过程是将算法思想应用到具体问题的过程,是通过解决问题对算法思想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的过程,是学生对算法从理论认识到实践认识的升华,是学生在问题解决时进行团结协作的训练过程。因此,我们必须改革实验的教学模式,并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实验项目的分层次设计;其次是实验过程的工程化管理;第三是实验结果的反馈与反思;最后是开放式教学资源与平台的充分利用。

3.1 精心设计实验项目

教师在程序设计基础的实验项目设计中,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抽象思维、接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有效解决实验过程中“一类学生吃不饱,一类学生刚刚好,一类学生吃不了”的现象。在提供实验项目种类时,一般可以分两类:一类是给出程序,让学生阅读程序并对程序进行注释,分析程序的功能;另一类是给出具体问题,要求学生编程解决该问题。第一类实验项目重在让学生一方面理解别人的思维过程,通过分析别人的思维过程,体会该程序的优劣之处,这是训练个人编程思维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另一方面通过对他人程序加注释的方式发现不良编程习惯造成的影响,以有利于在编写程序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教师可以提供多个实验项目并对每个项目规定相应的难度系数,以将其作为实验结果评价依据之一。

3.2 工程化管理实验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以工程化的思想对实验过程进行管理。学生从教师给出的实验项目中选好所做的项目后,在实验过程中要完成3项内容:解决方案文档化、程序注释化、实验数据用例化。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按要求对程序或者问题进行分析,把问题所采用的算法、抽象的数据关系、各种公式等用文档的方式记录下来。学生从程序设计起步阶段就要开始练习软件设计说明书的基本书写方法;接下来分析程序功能或者对所给项目采用相应的语言编程实现,此时必须对程序中的关键语句及程序功能进行注释,以提高程序可读性并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最后在程序运行过程中,要对实验用到的测试数据进行记录,写明采用该数据的目的和数据输入后的实际运行效果等。通过对测试数据的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逐步掌握软件测试的方法,为进一步提升编程能力打下基础。

3.3 重视实验结果的反馈

对于实验课的实验结果,教师要及时分析整理,并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等情况及时给出反馈信息,通过反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教师对实验结果的反馈要给出两方面的信息:一方面是正面的、积极的反馈,这种反馈一般肯定学生的所学和所练,鼓励学生加强学习的信心;另一方面是负面的、错误的反馈,要给出一些出现错误的情形,如对问题进行抽象处理时出现的变量抽取错误、程序逻辑错误等问题。这也就是要求教师不要一直讲正确的,同时要讲一些出现错误的案例,使学生可以通过对比更加明确问题所在。教师可以将这些错误分配到每节课中,也可以在一节课中集中处理。实验结果的负反馈可以让学生掌握程序调试中的相关技术和技能,加强程序调试能力。

3.4 充分利用开放性教学资源与实验平台

当前网络上有关程序设计基础的教学资源是丰富的,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课程进行自学,掌握利用网络进行学习的方法。另外,ACM大赛是对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检查的一种手段。ACM大赛采用的是ACM在线评测系统,该系统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南阳理工学院等均建有相应的平台,并且大多是开放的,外校学生一样可以注册并进行测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每讲过一种算法思想,就可以列举一些能够使用该思想解决的ACM大赛题目,并让学生登录系统测试对这种算法的掌握情况。

4 革新考核方式

程序设计基础课一般通过“笔试+上机实验”的模式考核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情况。在这种模式中,笔试成绩的比例通常比较高。从一定程度上讲,这种考核方式适合层次相同和识记能力较强的学生。而对于不同层次、动手能力较强但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不太适合,这也正是理科类学生的特点。这种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模式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更不利于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们必须对课程考核方式进行必要的改革。

4.1 考核内容的改革

在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考核体系中,教师要注重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的比重。例如,将平时学习成绩比例设为20%,考核内容包括课堂问题回答、讨论、课堂表现及作业完成情况等;提高实验成绩在总成绩中的百分比,将实验报告比例设为30%,包括平时实验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将期末笔试成绩比例设为30%,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概念的掌握情况;将期末上机考核成绩比例设为20%,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这种考核体系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算入期末考核总成绩中,同时考查学生对于平时实验的完成情况,使得考核的内容更全面和更科学。

4.2 考核结果的反馈与反思

在课程考核结束后,学生将得到一份成绩单,以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学生一般只关注自己的分数,而教师则有很多事情要做。如果教师不对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进行反思,那么教学水平将很难有质的提高,同时教师也很难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得到学生的成绩单后,要对学生在试卷每道题上的得分情况进行统计,还要将统计出来的问题与学生平时考核出现的问题结合,看是否相符并分析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哪;走访学生,听取学生对出现的问题的反馈;对学生的分析进行记录,为下一年的课程开设做备案,防止同样的问题再次出现。

5 结语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不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可以改变教师本位的观念,进而促进教师积极探索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有效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无论是教材选择机制的改变、新教学观念的树立还是新试验教学模式及新考核方式的采用,都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指导下的创造性探索。这些方法源于教师长期的教学实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到检验。黄淮学院学生代表队在2011年ACM大赛河南赛区中取得可喜成绩,说明这些方法对提升教学效果有明显作用。时代在发展,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断变化,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的模式和手段也要不断变化,但人才培养的大方向是不变的,教师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仍会有许多新的、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这正是课程改革需要不断深入的内在要求和动力。

(编辑:宋文婷)

作者:杨锋英

第二篇: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研究

摘要:阐述了当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及当前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从端正学习态度、考核方式、合理控制设计进度及提高指导老师自身水平等方面提出改革措施,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闫存富(1972-),男,河南安阳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副教授,工程师;孔令云(1966-),男,河南安阳人,黄河科技学院工学院,教授。(河南 郑州 450063)

基金项目:本文系郑州市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21PYEZX179)、郑州地方高校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工程(项目编号:ZZJG-C6022)、河南省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编号:豫教高[2012]186号)的研究成果。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的一门很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其课程设计是在学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结束之后,进行的一项综合性课程设计,是机械类专业学生一个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设计是使学生根据老师给定的题目和要求,通过自己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结构设计、理论计算、绘制相关图纸并最后写出设计说明书。以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能力、独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基本技能为目的。在课程设计中,不仅要使学生得到基本技能的训练,还需提高他们的工程设计及创新设计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毕业设计及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一、当前课程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结合教学经验,总结当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中主要存在的几方面问题。

1.学生先修课程基础较差,课程设计质量得不到保证

在课程设计中,要涉及到工程力学、工程制图、互换性与技术测量及机械原理等先修课程的知识,由于这些课程学习时是分开单独学习的,在设计中则需要综合应用,此时问题就会暴露出来了。该方面问题在图纸上表现特别突出,主要表现为制图时不知道先画中心线、标题栏位置不对、图中箭头画法和一些零件的简化画法错误等,其他如正确标注装配图和零件图中的尺寸公差和位置公差错误,图上的技术要求临时凑上一些内容等问题;工程力学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不能很好地应用工程力学知识去对轴、轴承及其他零件进行强度校核,有些学生在设计计算时不知道什么是截面法等;机械原理方面则主要表现为对有些常用机构的特点不清楚,如有的学生在设计时将蜗轮设计为主动件去带动蜗杆转动,根本就不知道蜗轮蜗杆传动具有自锁性。另外说明书书写不规范,有些图、表和相关符号标注不符合相关规定等问题也是很常见的现象。

上述问题常见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先修课基础知识掌握较差。学生反映说是在学习时有些知识点老师没有讲或没有重点讲,再去问老师,老师则说课时太少,没时间讲,此类问题就需要指导老师在设计前给学生补充讲解一下。

2.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缺少思考,盲目照抄现象严重

目前我校“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课题都采用减速器作为设计题目。指导老师给出已知数据,由学生完成拟定传动方案、选择电动机、计算相关参数、设计主要零件、绘制装配图和主要零件图及编写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的题目单一,设计过程大同小异。虽然在课程设计结束时,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设计任务,但学生大多是机械式的模仿设计,缺乏主动思考。加上多数学校都是将课程设计集中安排在2~3周内完成,学生又是初次接触设计,没有经验,在时间安排上不重视,到后面真正去做时才发现很多问题。如果老师又催得紧,这时候有些学生就会去拷贝、复制别人的东西。有些学生还会有选择地作一些轻微改动,而有些学生则干脆完全照搬过来,只改纸上的姓名、学号,其他数据计算和结构设计都相同,抄袭现象特别严重。

3.学生对课程设计不重视,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工作任务,但是有一部分学生根本就不重视课程设计。他们认为反正自己将来不从事这个专业,所以就没必要下功夫去做,只把课程设计看成是一次大作业。而且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这种设计型任务,在刚开始设计时,往往不知如何入手,时间安排上很松散,效率不高。而等学生慢慢入门以后,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以至于在最后几天加班加点,随便抄袭别人或一些书中的现有设计来应付交差。有些老师把关不严,使得这种现象更为严重,这种做法就会影响到下一届的学生,造成恶性循环。

4.课程设计学生多,指导教师偏少,影响课程设计质量

随着招生规模的增大,学生人数比以前增加了许多。而在设计过程中负责指导的专业课教师有限,经常是一名教师指导一个班或两个班的学生,教师在指导课程设计时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教师在设计时也就很难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直到课程设计结束,交图纸和说明书时才发现问题。而有的学生在设计过程中不懂装懂,老师不催,他们也懒得做,直到最后老师催缴课程设计时,才匆匆整理一下,凑出一个设计交上来。这样的课程设计,其质量可想而知,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很难得到提高,课程设计的目的也就难以实现。

二、课程设计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在课程设计教学中提出如下改进措施:

1.加强与前修课任课教师沟通,夯实基础,保证课程设计质量

通过与前修课的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将课程设计中发现的专业课问题适当提出来,在上课时作为重点来讲,提前为课程设计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在课程设计开始前要将设计过程中容易出错的部分给学生提前强调一下,将错误消除在萌芽状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检查学生的进度和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督促学生改正。

2.课程设计题目多样化,杜绝抄袭现象

数十年来,课程设计的选题大同小异,都以减速器或皮带机为设计题目,每届学生都重复同样的设计内容,会影响教师的创新精神。而有的学校在制图课的测绘练习时也选择减速器,使得课程设计的题目过于重复。所以指导老师最好能深入现场发掘新的题目,给学生提供多个题目,尽量避免设计题目的重复,从源头上杜绝抄袭。

3.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指导老师专业水平

课程设计实际上是学生第一次独立的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一次演练,在此之前学生对实际工程设计了解很少,作为指导老师自身应该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和一定的设计经验,这样在给学生指导时才能直奔主题,使学生少走弯路。而现实中由于近几年学校扩招,有工作经验的老师相对较少,所以有些学校就只有让一些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去带学生的课程设计。而这些教师自己就对实践设计知之甚少,只有跟着前辈们“依葫芦画瓢”,可以想象这样的老师能带出什么样的课程设计效果。即便是凑合着带着学生做出来了,课程设计的质量又如何得到保证。

4.严格设计进度,保证设计质量

另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是一项较复杂的工作,包括大量的计算、设计、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需要查阅有关设计手册和资料,并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设计进度过快,在设计过程中就会缺乏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出现不求甚解的现象,难以保证设计质量;若设计进度过慢,就会出现前松后紧现象,到后期会出现抄袭现象,同样也无法保证课程设计质量。所以应由教师提出一个设计进度计划,明确设计过程中各阶段应完成的内容,要求学生基本上按着该进度计划进行设计。

5.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改进考核方式

那些认为反正自己将来不从事这个专业,所以就没必要下功夫去做,不重视课程设计的学生,可以给他们解释课程设计不仅仅是让他们完成一次设计任务,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独立做事的能力;同时通过独立完成课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独挡一面的能力,为学生的将来奠定基础。由此提醒学生,那种将课程设计仅仅看成是一次大作业的看法是极端错误的。

由于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一样,当前各个学校采取的考核方式也不完全一样。大部分学校采用指导老师一人说了算的考核方式,而有些老师平时又对各个环节把关不严,在最后验收时又没有详细审查设计内容就匆忙给个成绩了事。这样致使比较努力的学生得不到好成绩,而有些完全照抄过来的学生却能得到好的成绩,造成部分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即使不认真做最后也能合格。所以笔者建议对课程设计的考核采用分段给分制,即可将总成绩分为平时成绩、成果的质量和答辩成绩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平时的考勤及设计过程中与设计的计划进度的符合程度,成果的质量包括设计说明书和绘图,答辩成绩即最后由答辩评委给出的成绩。

三、结束语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作为机械类专业学生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之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无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采用何种方法和手段,但目标是统一的。学生先修课程基础差、在课程设计中缺少思考、对课程设计不重视、参与课程设计的学生多、指导教师偏少等是影响课程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采用提高先修课程的上课质量、课程设计题目多样化、提高指导老师专业水平、严格设计进度、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及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等措施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易传佩.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融人课堂教学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7,(14):20-22.

[2]高路,陈民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11,(2):38-39.

[3]郝秀红,邱雪松,王琼,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教学改革初探[J].教学研究,2011,(5):51-54.

[4]尹延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存在问题与改革措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4):107-108.

[5]濮良贵,纪名刚.机械设计[M].第八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6]王旭,王积森,周先军,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王意琴)

作者:闫存富?孔令云?张崇杰

第三篇:高职院校《动态网页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摘要] 本文根据高职院校《动态网页设计基础》课程特点和性质,提出教学过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学中做与做中学”的有机统一,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设计理念。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动态网页 课程设计 培养目标

一、课程性质、作用和地位

1.课程的性质

《动态网页设计基础》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具有系统的网络设计、数据库技术、软件编程技术和网站构建方法与技术,实践性很强且面向实际应用的重要专业课。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ASP动态网页设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利用ASP技术开发动态网站的能力,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为适应职业岗位和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2.课程的作用

本课程是继《网页设计基础》之后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课,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ASP只是,根据实际问题进行ASP动态网站的创建与维护、ASP动态网页的编写、通过ASP动态网页访问数据库,使学生具有ASP动态网站开发的初步能力。

3.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

《动态网页设计基础》是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开设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动态网站制作能力及MIS系统制作能力,这一能力是用人企业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网站建设方向高职学生提出的核心能力,它综合了图片处理、页面设计、代码编写、数据库等知识,是网站建设方向高职学生就业的根本保障。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动态网页设计基础》课程的实施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工学结合特征鲜明。教学过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强调“学中做与做中学”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目标。

整个课程建设,以个人学习的特点,按照工作过程,施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5个学习情景来展开,教学过程即是项目实施的过程。

2.课程建设思路

建设思路:专业领域的技术要求→专业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标准。

建设原则:突出能力目标、项目任务载体、以学生为主体。

建设宗旨:进行基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和工作工作过程导向的《动态网页设计基础》课程建设。

建设过程:工作岗位需求→分析出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任务→归纳总结出典型工作任务→转变为行动领域→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

三、课程设计

1.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

①总体能力目标

具有动态网站总体设计与构建的能力;

能够自主开发留言板、BBS、聊天室等简单Web程序的能力;

② 单项能力目标

能够搭建ASP运行环境、访问ASP页面;

能运用html编写简单页面;

能够实现客户端的身份验证;

能使用Request对象获取客户端的数据;

能使用Response对象向客户端输出信息;

能够使用Session对象记载特定用户的信息信息;

能够使用Application对象记载所有用户的信息;

能够使用Server对象创建COM对象和Scripting组件;

能够创建数据库,会添加表和查询,会用基本的SQL语句;

能够连接数据库;

能够实现ASP存取数据库;

能够排序显示数据;:

能够添加不完整记录能够分页显示数据;

能够制作交替变换的广告Web页面;

能够批量制作超链接;

能够开发计数器。

(2)知识目标

掌握IIS的配置及运用的方法;

掌握HTML语言的基本知识;

掌握VBScript的基本语法及基本知识;

掌握ASP的5个内置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掌握ASP存取数据库技术;

掌握ASP组件的用法。

(3)情感目标

通过教师对具体实用的小项目演示讲解,学生动手完成项目任务,激发学生成就感,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学习兴趣、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学习习惯;

通过小组协作,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通过项目演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2.课程内容设计

(1) 知识模块划分

对现有知识点进行了解析与重构,划分出彼此之间联系紧密的4大知识模块。Asp基础知识;Asp内置对象;Asp存取数据库;Asp组件。

(2)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采用真实工作案例——基于ASP技术的留言版,将本课程能力点和知识点包含在项目中,并将该项目分解成若干个子项目渗透在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方式讲解ASP知识和训练项目。

留言板是网站中常见的功能模块,对界面要求简洁美观,功能要求简单实用:对普通客户,能浏览和添加留言。对管理员,还要增加删除和回复留言功能,同时在页面中添加了计数器和动态广告显示功能。分为如下10个子项目:①搭建ASP运行环境、访问ASP页面;②留言板界面设计;③留言内容过滤;④数据库设计;⑤添加留言;⑥显示留言;⑦回复留言;⑧删除留言;⑨制作网站计数器;⑩制作交替变换广告Web页面。

期末项目作品选择的是网站中常见的功能模块在线通讯录,其开发技术与流程和留言板基本一致,界面要求简洁美观,功能有如下要求:有注册登陆模块;有添加新记录的表单页面;可以实现动态更新、删除功能;按时间降序显示。

(3)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内容分为四大只是模块:

一是Asp基础知识。对应的能力目标有:①能够搭建ASP运行环境、访问ASP页面。②能运用html编写页面。③能够实现客户端的身份验证;对应的知识点有:①动态网页概念、工作原理、添加IIS组件,设置主目录,添加虚拟目录;掌握访问动态网页的3种方法。②掌握HTML标记及对应的属性、语法。③掌握VBScript基础知识。

二是Asp内置对象。对应的能力目标有:①能使用Request对象获取客户端的数据。②能使用Response对象向客户端输出信息。③能够使用Session对象记载特定用户的信息。④能够使用Application对象记载所有用户的信息。⑤能够使用Server对象创建COM对象和Scripting组件。对应的知识点有:①掌握Request对象的方法和属性。②掌握Response对象的方法和属性。③掌握session对象的方法和属性。④掌握Application对象的方法和属性。文件Global.asa的功能与用法。⑤掌握Server对象的方法和属性。

三是Asp存取数据。对应的能力目标有:①能够创建数据库,会添加表和查询,掌握最基本的SQL语句。②能够连接数据库。③能够实现ASP存取数据库。④能够排序显示数据。⑤能够添加不完整记录。⑥能够分页显示数据。对应的知识点有:①Access数据库的基本操作,掌握Select、Insert、Delete和Update语句。②掌握利用connection对象和基于OLE DB方式连接数据库的方法。③利用SQL语句对记录进行查询,添加,删除和更新。④Connection对象的属性和方法。⑤Recordset对象的属性和方法。

四是Asp组件。对应的能力目标有:①制作交替变换的广告Web页面。②批量制作超链接。③开发计数器组。对应的知识点有:①掌握广告轮显组件MSWC.Adrotator的用法。②掌握文件超链接组件MSWC.Nextlin的用法。③掌握计数器组件MSWC.Pagecount的用法。

3.教学方法设计

(1)项目导向法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能力项目的开发流程为依据展开的。

(2)利用计算机技术中的动画视频等先进技术进行教学

利用动画手段,将网络程序复杂的运行过程以动画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逐步向学生进行介绍,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网络程序设计ASP的基本概念和网络程序运行过程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3)分组教学

因为本课程内容比较抽象,综合性、实践性都比较强,因此学习难度较大,采用分组教学同学之间互相探讨,相互帮助协作完成项目任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4)启发式教学

采用“布置任务→分组完成→提出问题→老师指导→解决问题”教学流程。

4.考核方法设计

学期总评成绩采用百分制,着重考核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期总评成绩由四部分构成:(1)学习态度、考勤占10分;(2)理论作业占20分;(3)平时训练子项目30分;(4)期末项目作品占40分。

四、结束语

总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过程,根据个人学习的特点,按照工作过程,施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习情景来展开,教学过程即是项目实施的过程,强调“学中做与做中学”的有机统一,实现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尚俊杰. 网络程序设计——ASP(第3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 尚俊杰.网络程序设计—ASP案例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 陈季. ASP 快速建站全程实录[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4] 明日科技. ASP 开发典型模块大全[M].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作者:罗正蓉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产品质量论文下一篇:设计课程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