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

2023-03-20

第一篇: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

企业文化五年建设规划

自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创立后,争取用五年时间,形成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符合企业战略的、反映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通过“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策略,全面打造企业素质和形象;通过“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策略,促使文化理念深入人心,促进员工自觉认知、认同和践行及养成习惯;通过“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的策略,转变观念,规范行为,优化面貌,建立具有凝聚力的人文环境。另外,以文化力驱动学习力,以学习力促进创新力,以创新力提升竞争力,达到企业超越力和发展力显著增强,实现企业管理品质的飞跃。总之,促成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的和谐统

一、企业发展与员工发展的和谐统一,永葆企业鲜活而恒久的生命力。

(一)第一年:构建体系,强化宣贯

1、目标

构建企业文化体系(含理念识别体系、行为识别体系和视觉识别体系);搭建企业文化建设平台(如成立企业文化部门);初步普及企业文化理论,宣传推广公司企业文化体系内容。

2、内容

(1)构建公司企业文化理念识别体系和行为识别体系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公司基业常青的基因密码。优秀企业文化体系的建立是打造优秀企业文化的开端,它明晰了企业文化的深刻内涵和科学内容,明晰了企业战略;是塑造优质的企业形象和形成良好人文环境的基础。因此,公司首先要通过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在总结、发掘、提炼与继承企业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形成公司具有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识别体系和行为识别体系。

(2)健全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机制

以文化理念为指导,重新审视、修订和完善公司原有的管理制度、企业规章和企业规范,把文化理念融入具体的管理规章制度之中,促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紧密结合。另外,建立企业文化管理机制(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如海尔集团先建立“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的质量理念,然后建立“零缺陷”的管理机制,促使质量理念的落地。

(3)构建视觉识别体系,提升企业视觉识别质量

根据企业文化理念,尤其是企业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构建企业视觉识别体系,并逐步在公司内部和对外宣传应用和推广,统一企业整体形象宣传,树立公司新形象。(4 )成立建设机构,完善企业文化宣贯渠道

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企业文化建设专职部门,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另外,多方面、多角度地完善企业文化宣传与推广的渠道,如企业文化宣传栏、橱窗、内刊、企业

文化手册、电视台、广播台、局域网等,促使员工全面接触、认知企业文化理念。

(5)加强企业文化学习,促进企业文化觉醒

理论培训和实践训练相结合,强化宣传、学习企业文化理论、企业文化理念及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掀起团队学习企业文化的热潮,促使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明确企业文化的内涵、功能、意义及企业理念的内涵,全面增强他们的企业文化理论水平,提高他们对企业文化理念的接触与认知。

3、重点

企业文化体系的构建;中高层领导的培训学习;企业理念的初步宣贯。

(二)第二年:加强学习,内化于心

1、目标

通过深入学习宣贯,促使全体员工初步认知、认同和确立企业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优化物质环境,激发员工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及员工的士气和归属感,打造企业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团队精神和活力,促使企业的凝聚力、形象力、创造力、竞争力明显增强。

2、内容

(1)构建学习型组织,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学习型组织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以学习力促进文化力,以学习力推动创新力,以学习力提升竞争力。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学习体系,从理念识别体系、行为识别体系、视觉识别体系、管理制度与机制等领域全面展开团队学习活动,形成由上到下的贯穿、由下到上的默契、上上下下的融合与共识的学习氛围和环境。

(2)重点培训,内化于心

在第一年强化企业文化理论教育和企业文化理念学习的基础上,实行重点培训,全面强化提高。培训内容以企业理念和行为规范为重点,采取专场培训、专题讲座、主题报告、共识讨论、模拟训练、行为演示、参观考察、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方式,狠抓培训。促使员工全方位接触企业文化理念,深刻理解与思考企业文化理念的内涵与价值,领会企业文化建设意义;促使员工掌握价值判断、评价、和选择的正确标准,掌握善待工作、珍惜工作、团队合作、共促发展及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和艺术。全面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理念的认同、传播和履行。

(3)打造品牌,重点突破

把企业质量理念,内化于员工的心中,外化于员工的行动,以及大力提高员工技术水平,以优良的工作品质与高端的工作标准,保证优良的产品质量。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产

品质量,以优良的品质,打造优秀的企业产品品牌。实施优质服务的客户满意策略,全方位提升企业的服务文化,为广大客户提供高标准、超价值的服务,使客户体验到物有所值、物超所值,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和树立企业形象。加强产品品牌的推广力度,全面提高企业产品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如此,通过优质的产品与服务,以及合理的品牌宣传,提高企业产品的忠诚度和美誉度,全力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打造企业知名品牌。

(4)全力以赴,增强企业效益

以文化理念为指导,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掘员工的潜能与智慧,增强企业的活力。另外,促进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市场营销和人力资源开发等相互融合,通过文化理念的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行的过程,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的融合统一,促使员工既有价值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约束,制度标准与价值标准协调同步,激励约束与文化导向优势互补,增强企业经营效益。

(5)反复宣贯,营造企业的文化氛围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出发,科学而合理地调整、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保障体系,统筹安排各种企业文化活动,如企业文化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技术比武、文艺演出、评选先进、树立典型等活动及理念故事化、故事理念化、理念漫画化、理念人格化等举措,反反复复地宣传与推广企业文化理念,确保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连续性。

3、重点

以学习型组织的深度创建为抓手,突出员工企业文化的重点培训。

(三)第三年:提升形象,深植内心

1、目标

企业形象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外显。塑造和提升企业形象,有利于企业价值观的内化和丰富企业精神文化。通过全面提升企业形象,不断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及员工的自豪感、自信心、士气和归属感,促使员工从内心深处自觉认同企业文化,把文化理念渗透于骨髓、流畅于血脉,自觉地把个人的价值追求统一于实现企业目标之中,外化于行,自觉践行企业文化理念,促使公司企业文化的贯彻变得流畅而坚实。基本形成和谐融洽的人文氛围,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

2、内容

(1)全面实施企业品牌战略,稳固提升企业形象

以企业文化理念为指南,以CS100客户满意信念为切入点,优化机制,完善管理,抓住重点,全面实施企业品牌战略。依靠科技进步,强化新产品的研制和开发,增强企业科研实力及垄断产品的市场机会,促使企业在科技引领下,市场领先,一路超越,凸现行业领先地位;打造强势营销队伍,强化营销力量,提升产品销量,促使产品某项指标位居行业地方、

全国、世界的前列,彰显行业地位;完善制度,优化流程,增强管理,促使企业经营管理的某项指标位居业内、业外的前列,显现企业的实力,全面提升企业形象,树立企业知名品牌。

(2)规范员工行为,树立企业人的形象

企业员工的经济活动、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等行为,时刻传播着企业文化,影响着企业形象,反映着企业的素质与实力,是衡量企业文明程度的基础。从仪容、仪表、仪态、言语、接人待物、公关礼仪、职业道德等细节抓起,全面规范员工的行为,树立企业整体的良好风貌与形象。

(3)优化企业环境,传播企业文明

致力企业全面进步,把企业理念融入“三个文明”建设之中,推进企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企业人、事、物的和谐统一,树立企业人、事、物的良好形象;强化基础建设,净化生产环境、优化办公环境和美化生活环境,努力建设花园式企业,塑造企业的文明公众形象。

(4)加强对外宣传,提升企业影响力

发挥大众传媒力量,以活动为载体,统一思想,统一形象宣传,加强企业对外宣传告知的力度,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现代宣传工具和传统的宣传方式有机结合,做好新闻舆论宣传工作,多渠道加强与中央、地方宣传媒体的联系与合作,及时、准确地宣传企业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

(5)深化宣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深化、细化各种企业文化建设的宣贯通路,反复加强企业文化宣传与推广力度,并强化个人学习、团队学习、组织学习,促使企业文化建设不断地向前推进与落地。

3、重点

以企业行为规范为切入点,全面实施企业品牌战略,竭力提升企业形象。

(四)第四年:践行理念,养成习惯

1、目标

通过完善企业文化宣传与推广体系和保障体系,全面践行企业理念,并养成行为习惯,形成企业文化氛围,促使员工行为与企业文化的和谐统一,从心所欲不逾矩,全面激发企业文化的力量,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2、内容

(1)完善体系,全面履行

全方位完善企业文化建设的宣传与推广体系和保障体系,以保证各种企业文化宣传通路畅通无阻,让员工随时随处都能接触、感受和体验到企业文化的气息,从而促使他们不知不觉地把理念当成工作的指南,自觉履行企业文化。

(2)创新制度,形成习惯。

在原有企业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基础上,以企业理念为依据,根据时代发展、企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企业管理体制与机制,全面满足员工不断增长的需求,从而更好地促使员工坚持履行企业文化理念,并养成了行为习惯,实现企业文化自觉。

(3)强化道德,提高自律。

道德是人们内心中深层次的永恒需求,它拥有了强大而深远的约束力。但良好的道德观念的确立和升华。需长时期培养。加强员工的道德修炼、学习自省、行为自律,从更高层次上提升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促使每个员工,上至企业领导,下至普通员工,从内心深处认同、履行企业文化理念,全面提升与完善自己,紧跟企业的发展步伐,与企业共命运、同发展。

(4)深入研究,文化整合。

从企业文化发展历史、最新成果和国内外著名成功并购案例出发,结合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深入研究总结,把握不同企业文化相互融合统一的客观规律。在企业兼并过程中,采取措施,促进文化融合,减少文化冲突,求同存异,优势互补,实现企业文化的平稳对接,促进企业文化的整合与再造,推动兼并、重组的创新发展,为企业资本运营、投资并购、快速扩张、多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

3、重点

制度的创新和企业文化理念的践行,并养成行为习惯。

(五)第五年:全面总结,规划发展。

1、目标

通过全面总结,充分展示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增强员工成就感、自豪感,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员工发展的高度统一,实现企业管理由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跨越,以及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下一个五年规划。

2、内容

(1)总结成绩,自我诊断。

全方位地对企业文化理念识别体系、行为识别体系、视觉识别体系、宣贯落实体系、保障体系,以及培训体系、考核体系等进行归纳总结,从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纠正失误、

吸取教训,形成自主发展、诊断、完善和创新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2)展示成果,凝心聚力。

通过各种渠道,如局域网、宣传栏、橱窗、电视台、内刊等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示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果,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士气、自豪感、成就感和归属感,推动企业文化深度发展。

(3)吸取经验,制定新发展规划。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系统工程,而不是一劳永逸的工作。企业要在总结前五年发展的基础上,明确新方向,厘清新思路,把握全局,统筹安排,制定企业文化下一个五年发展规划。

(4)协调发展,永葆生机。

与企业文化建设成果的展示相适应,协调安排各种宣传与推广活动,大力宣传与发扬企业文化建设的个人和集体典型,发挥典型与先进的力量,永葆企业文化建设的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3、重点

总结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和制定新的五年企业文化发展规划。

第二篇:如何科学制定企业文化五年发展规划

- 1

(一)2004年前企业文化体系达到效果

1、完善企业文化理念识别体系(MIS);

2、管理制度与文化理念相适应;

3、企业环境具有初步的文化内涵;

4、企业良好形象得到公众较好认可;

(二)2005年的定量指标

1、产生品牌价值,企业无形资产达到XXXX万元;

2、对稳定和提升股票价格、形成小盘绩优股产生直接作用;

3、85%以上的员工体验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与个人发展所起到作用;

(三)2008年前的定性指标

1、2005年,在区域范围内,企业文化建设形成“排头兵式”的影响力;

2、2008年,在全国范围里,企业文化建设达到行业里的“海尔”影响力;

五、主要实施方案

(一)健全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机构和管理职能部门

- 3

1987年由中国建筑业联合会设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加强管理,搞好工程质量,争创一流工程,推动我国工程质量水平的普遍提高。鲁班奖是我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方面的最高荣誉奖,作为建筑业的企业,必须获得一项此奖项,才能综合性说明本公司的工程建设和管理能力和水平。 B、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大禹奖)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面向全国水利行业的科学技术奖,2003年1月1日开始实施,主要是奖励在水利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其目的是鼓励水利科技创新,充分调动广大水利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加速水利现代化建设。 (2)体现公司传统奖励项目

全国青年文明号;省级青年文明号;市级青年文明号;全国岗位标兵或岗位能手等。

(3)内部先进人物的评比和表彰活动 (4)完善和实施奖励制度

(五)对文化理念进行梳理、补充、丰富及提升现行提倡的文化理念是公司的一笔宝贵财富,具有相当时期的指导意义,但不排除在适当

- 51)平面纸媒体:借助和利用与企业发展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行业报刊(《中国建筑业》、《施工企业管理》、《中国建设报》、《中国建筑业》、《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中国水利报》等报刊)、企业所在地方报刊(《安徽日报》、《蚌埠日报》、项目所在地报刊、公司目标项目所在地报刊),策划、撰写有助于企业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竞争和拓展、品牌推广等价值的文章。 (2)网络和网站:是展现企业形象的窗口,也是股民交流和反映意见的平台,网站的建设质量将直接反映到投资者对股票的信心,因此2003年要做到设计新颖,内容不断更新和丰富,形式活泼。 (3)企业宣传画册:由于公司最近几年的发展将是快速的,可设计成活页式的画册,以方便补充内容。

(4)电视媒体。用好几十万民工治理淮河为民造福的《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记录片,摄制安徽水建人建设蚌埠闸等淮河流域工程的记录片。

(5)鼓励和发现员工成才、当专家,编制实施“管理、科技类文章奖励办法”。

(6)编制《群英谱》: 每年编写反映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先进人物、先进集体的〈群英谱〉,作为企业历史记录。 (7)继续办好企业内部报纸,并每年编写《大事记》。

- 7(7)文艺、体育活动。

(十)视觉识别体系的建设

(十一)设计、赠送特色型具有文化品位的礼品

(1)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邮票汇编成册,其中以1990年10月14日发行“治理淮河四十周年”的邮票为核心邮票,作为礼品赠送给嘉宾;

第三篇:未来五年企业发展规划

未来五年集团发展规划

长春绿地开发建设集团就成立以来,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无论是员工的精神面貌还是员工的各项待遇都有了比较大的提高,项目的开展及对各部门的业务都在逐步完善。在今后的五年内,是企业的管理水平、业务发展、队伍建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抢抓机遇,促进企业全面发展,更好的响应国家实行生态城市,重视绿化的政策后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市场。企业能够良好的稳步的发展,现依据实际状况规划集团未来五年的发展纲要。

一、总体思路

各部门严格遵守纪律,逐步完善集团的规章制度,提高人员的薪酬待遇,加强员工的综合实力,以全新的面貌,来实现集团跨越式的发展。

二、规划目标

(一)总目标

未来五年内,在集团的领导下,通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逐步完善集团的规章制度;调整和提高高级技术人员的薪酬待遇:加强人员综合实力,对于非专业人员及时培训学习。

(二)具体目标

1、各部门恪尽职守,认真落实企业各项的规章制度、通知精神、有关精神;

2、全面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实用型人才计划,加强中层员工技术的实力以及非专业人员的培训学习;

3、对于集团高级技术人员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不够满足日常生活所需,应予调整和提高;

4、对于设计院未来五年的规章制度和绩效改革的建议。

三、详细规划

(一)各部门恪尽职守,认真落实企业各项的规章制度、通知精神、有关精神:

首先,一个企业的良好运行和发展,需要有一个合理适合本集团发展的规章制度和系统,并且全体员工都应认真遵守纪律,并且保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

1、关于早上打卡的问题,对于迟到的员工应该予以批评和相应的处罚,每个月满勤没迟到或者请假的员工给予满勤奖。

2、关于各部门业务接收文件问题,各部门在项目实施时,应该及时与本部门领导及同事沟通问题,在遇到变更问题立刻联系相关人员,保证与甲方或者相关联系人保持密切沟通,让项目顺利完成。譬如,每次客户发邮件或者打电话,发资料或者设计变动时应及时与领导汇报。在做设计的时候,应该对于甲方沟通,了解对方的想法和需求,以免耽误汇报时间和错误思路往下进行。

(二)全面培养企业发展所需的实用型人才计划,加强中层员工技术的实力以及非专业人员的培训学习:

一个集体的实力,不能仅限与某部分人某阶层的人员质量,而是全体人员的综合实力。为了不让企业有过多的闲散人员,对人员配备和培训方面,我们应当做以下改革。

1、每个员工都有可以继续深造和学习的空间,针对我们这类技术

要求高的行业,对于各部门的技术人员应该定期培训学习。具体计划:为了节省开资,资源利用。办公室:上网搜集相关文书、文字书写格式,正规文书通知学习等知识的资料做成PPT,挑选口才流利的人员带头领办公室人员学习,共同进步。设计院:根据每人都有特长及优秀的部分,填报特长项目,在冬闲和不忙时节安排每个人把特长项目做成电子版,做成一个技术交流的形式,共同学习和进步。绿化部土建部门也可以以同样的形式互相学习,不仅可以利用技术资源和会议室,也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同样的,部门和部门之间也可以互相学习,旁听课程。

2、关于非专业人员的安排:非专业人员面对不熟悉的业务时难免出现工作棘手,工作状态烦躁的情绪。不仅影响了项目的进度,也浪费了资源,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规划。比如:可以成立营销部或者业务拓展部门,专业要求不是特别高,上手比较快,又能为集团提供与市场联系的人员。同样,我们也可以面对每个部门的需要,培训出来所需的人员,例如,缺少做施工图的工程师,我们可以让其自学或者由会施工图的人员给其上课学习,从实习的阶段逐步学习发展。弥补部门技术空缺。

(三)对于集团高级技术人员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不够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人才流失,应予调整和提高:

集团成立至今,很多由毕业的大学生培养成为成熟的高级技术人员,可因为薪资待遇过低,离开了企业,是企业人才流失。反反复复,这样的不良循环,是集团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和空缺。针对薪资过低,人才流失的问题,我们应当给予调成和提高。

1、以每个人技术水平定制与现行业平等的薪资水平;

2、每个月绩效考核,满勤奖;

3、个人独立完成的项目,可根据项目的百分比给予奖励。

(四)对于设计院未来五年的规章制度和绩效改革的建议。

因为本人身在设计院,对于本部门工作内容及流程更加了解,想针对设计院内部规章制度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1、关于项目负责:建议每个项目可以分给个人独立完成,锻炼个人能力和想办法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适当的压力才能使人飞快进步和成长。

2、关于内部分工:例如,文件资料整理,绩效考核,项目记录统计,业务完成平面规划,建模,后期处理等技术要求比较强的明确均匀的分布开来,使责任归于个人,明晰职业规划,也给每位技术人员心里有个未来发展规划,哪里不足学习哪里。

3、关于任务期限严格执行:每个项目的初稿和汇报等阶段都有相应的期限,或三天或五天不等。认真严格执行,并且使项目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必须要院内人员积极配合,严格遵守。对于超出期限的人员,予以相应的处罚和记录,月底或每季度给予批评。

4、关于设计人员加强自身实力提高:现今社会人才济济,仅限于当前的能力尚不能满足并不能长久存于竞争激烈的市场。只有不断的学习和进步,才能知道自身的价值是多少。此建议,仅限于个人自觉能力,在不忙时节和闲暇阶段,可以自学和提高专业知识。古人曾说:“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时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未来的五年将是我集团顺应“富民强国”实现“富民强企”的新时期,做好这个时期的工作,对于实现“员工丰衣足食”的目标,完成“锻造一流的园林绿化企业”的愿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在集团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集团的整体优势,充分发挥集团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坚定的信念、高昂的斗志、扎实的工作,携手共创长春绿地集团更美好的未来。

2013年9月9日冷雪

第四篇:煤矿企业第五个五年普法规划

“>煤矿企业第五个五年普法规划2007-12-17 16:28:20第1文秘网第1公文网煤矿企业第五个五年普法规划煤矿企业第五个五年普法规划(2)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第五个五年普法工作任务,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增强广大职工的法制观念,提高矿井依法治企的能力,现根据公司“五五普法”规划,结合矿井实际情况,制定《煤矿企业第五个五年普法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矿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任务,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广大职工的法制观念,推进矿井依法治企的进程,为生产经营工

作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总体目标:通过“五五普法”,使广大干部职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特别是有关煤炭工业的法律法规得到进一步普及,广大干部职工学法用法的自觉性不断增强,管理人员依法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不断提高,依法维护企业利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水平全面提升,社会主义的法制理念进一步增强。

(三)工作原则

1、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原则。紧密围绕矿井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任务,有组织、有步骤地落实“五五”普法工作任务,为矿井“双文明”建设创造良好的法制条件。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职工群众的原则。坚持普法工作为广大职工群众服务的根本宗旨出发,以职工群众普遍关心、与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和实效性。

3、坚持重点突出,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普法的基础上,结合工作性质有重点地进行学习,提高管理人员遵纪守法、依法治企的能力。

二、主要任务

(一)认真学习宣传宪法等国家基本法律,增强广大职工的民主法制意识。进一步学习宣传宪法等国家基本法律知识,主要学习内容有《宪法》、《民法通则》、《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劳动法》、《妇女权益保护法》等,培育职工的爱国意识、国防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促进职工依法履行义务、行使权力的自觉性,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文明的良好风尚。

(二)深入学习宣传与企业、职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重点学习宣传矿井安全生产、资源、环境、劳动和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主要有《资源环境法》、《煤炭法》、《矿产资

源法》、《煤矿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产品质量法》《税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内容。建立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制度,完善和规范企业运行机制,提高企业依法经营和管理水平,完善民主管理制度,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法制教育与诚信教育相结合,开展争创“诚信守法”企业活动,增强企业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公德意识,提高依法办事的能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矿区的建设步伐。

(三)深入学习宣传企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的法律法规,推动矿井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大力开展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中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主要有《公司法》、《经济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环境保护法》、《质量法》等内容,加强管理科学、决策民主、公平竞争、诚实信用体系建设,大力提倡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手段进行企业管理和服务,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程,促进矿井健康快速发展。

(四)深入学习宣传维护和谐稳定、促进公平正义的相关法律法规,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加强依法维权、依法信访等法律制度的宣传教育,内容有《信访条例》、《工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内容。引导广大职工树立民主法制观念,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提高依法解决各种矛盾纠纷、维护自身权益的自觉性,形成遵守法律、崇尚法律、依法办事的职业道德风尚。

(五)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利用法制宣传月、重大节假日活动积极开展法制宣传进矿井、到区队,进班组、到职工,进社区、到居民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对广大职工进行安全生产、交通安全、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会及民主管理等方面的法制教育,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的法律素质,促进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自觉性。

(六)坚持普法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建立文明、法制的良好局面。开

展《刑法》和治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积极开展法治实践活动,坚决打击“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和邪教组织,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活动,逐步建立起文明、法制的良好环境,促进文明和谐矿区建设。

三、普法对象及时间安排

“五五”普法对象是全矿所有职工,主要是各级管理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

普法规划从2006年开始实施,到2010年结束。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2006年)为宣传发动阶段。研究制定“五五普法”规划方案,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营造浓厚的“五五普法”氛围。

(2006年至2010年)为组织实

煤矿企业第五个五年普法规划

第五篇: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

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年)

《中共广东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省工作的决定》(粤发〔1996〕14号)实施以来,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治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基本实现了2010年目标任务。

2011—2015年,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迫切需要进一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管理体制建设,为新一轮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工作,加快法治广东建设,对于我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进一步开创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工作,加快法治广东建设,促进《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贯彻实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运行机制和有效实现形式。科学

1 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明显提高,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深入推进,依法行政能力普遍增强、法治政府基本建立,公正司法不断深化,监督机制更加完善,综治信访维稳格局总体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城乡群众自治机制逐步健全,公民法律素质全面提升,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全社会得到弘扬,法治文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到2015年,初步建成地方立法完善、执法严格高效、司法公正权威、法治氛围良好、社会和谐稳定的法治省。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人大的主导作用、“一府两院”的执法主体作用、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人民群众的有序政治参与作用。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

(二)坚持以民主法治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切实把法治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三)坚持以人为本。倡导阳光法治、法治惠民。立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使人民群众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有尊严。

(四)坚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观念,依法规范公共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五)坚持先行先试。继续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开拓创新,从法治层面突破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增创科学发展的法治新优势。

三、主要任务

(一)切实提高各级党委依法执政能力。进一步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模范遵守宪法和法律,严格在宪法和

2 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党委切实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立法、监督、人事任免、决定重大事项等职权,把有利于推动广东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和成功经验,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全省人民的共同意志;支持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支持各级司法机关公正司法;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二)完善推动我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法规规章。坚持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和立足本省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省、经济特区、较大的市、民族自治地区等立法主体的作用,加强实施性、先行性、自主性地方立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全面实施省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着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领域立法,推进以促进自主创新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重点的经济领域立法,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立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立法,推进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发展的立法,抓好《规划纲要》的配套立法。进一步完善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机制,不断提高立法质量。创新立法论证制度,规范立法论证程序;创新法规起草工作机制,完善委托起草和人大、政府、专家学者等各方联合起草的方式;创新公众参与立法方式,完善立法听证制度;有效发挥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在立法中的作用;创新法规规章清理常态化机制,建立健全立法后评估制度。

(三)基本建立法治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富县强镇和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大部门体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增强公共服务的能力。进一步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完善行政决策听取公众意见制度,推行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和重大行政决策实施情况后评价制度。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推进行政执法

3 体制改革,完善便民高效、制约有效的行政执法程序,提高行政执法能力。积极推进相对集中政府规章草拟权、行政许可权、行政处罚权、行政复议权、政府法律事务处理权工作,加强政府管理创新,提高行政效能。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加大阳光政务建设力度。加强诚信制度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做好行政应诉工作,自觉履行法院判决和裁定。强化政府法律顾问工作,防范法律风险,维护行政运作安全。建立健全依法行政报告制度,市、县(市、区)政府每年向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上一级政府报告依法行政工作。探索珠三角地区行政体制协调运行机制,建设法治政府示范区,取得经验后在全省推广。到2011年,基本完成《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确立的配套制度建设任务,基本建立法治政府评价指标体系;到2014年,全省基本实现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

(四)深入推进公正司法。积极稳妥地推进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努力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断增强司法工作的公信力、权威性,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促进上下级法院裁判标准统一。深入开展量刑规范化试点工作,探索推进量刑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积极探索繁简分流和速裁机制,研究建立轻微刑事案件快速审理制度,提高司法效率,降低诉讼成本。加强执行工作,建立健全执行威慑机制和执行联动长效机制,制裁违法规避执行行为。加强公安、检察业务建设,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刑事犯罪活动,积极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积极推进阳光审判、阳光执行、阳光检务、阳光警务、阳光狱(所)务制度建设,增强司法透明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司法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加强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的保障机制建设。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健全司法为民长效机制。

(五)强化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把党内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法律监督、政协民

4 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纵向联动、横向配合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工作,综合运用听取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询问和质询等形式开展监督,确保法律法规有效实施。支持各级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履行监督职能。制定并推行依法行政监督办法和依法行政评议考核制度,以执法监察为重点加强行政监察力度,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度,推进预防腐败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切实强化对刑事、民事、行政诉讼活动的法律监督。加强对刑事立案活动的法律监督,完善对有案不立、违法立案的监督机制,强化对侦查机关采取的强制措施和强制性侦查措施的监督,遏制刑讯逼供、暴力取证等违法行为;积极开展量刑建议试点,加强督促起诉、支持起诉等工作,强化对刑事、民事和行政审判的监督,探索开展民事调解和民事执行法律监督工作;加大对刑罚执行活动的监督力度,促进监管场所依法管理。健全人民陪审员、特约监督员和人民监督员制度,保障公民依法参与和监督司法活动。

(六)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推进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理顺政府与城乡自治组织的关系。完善社区管理体制,构建社区公共资源共享机制和综合治理机制,到20 12年珠三角地区所有镇、街建立健全社区政务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公共服务站建设,形成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站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体制;到2015年全省镇、街基本建立社区政务服务体系,农村基层10%建立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体系。创新治安管理与城市管理、市场管理、行业管理等有机结合的新模式。规范政府直接提供、委托社会组织提供和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形成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模式。逐步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

创新流动人口、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规范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深入开展综治信访维稳体系建设,完善工作平台,强化长效机制建设。推进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等的有效衔接,将调解工作和综治工作、信访工作有机结合,建立化解矛盾纠纷多元联动

5 机制。加强监所教育改造(挽救)工作,推进安置帮教基地建设和信息化管理,全面试行社区矫正。开展平安建设示范点活动,完善“打防管控”工作网络,整治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建设平安广东。着力化解信访积案,依法规范信访行为,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

(七)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城乡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实现政府行政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加强村委会规范化建设,深化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开展阳光村务活动,健全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民主理财、民主评议村干部等各项制度。逐步提高社区居委会直接选举比例,扎实开展“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居委会指导监督业主委员会的机制,形成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以及社区物业管理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工作格局。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动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积极开展各行业、各单位依法治理工作,着重抓好教育系统的阳光校务、依法治校等工作。

(八)深入开展法治广东宣传教育。健全法治广东宣传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整合资源、上下联动,构建法治广东宣传教育大格局。深入贯彻我省法制宣传教育条例,抓好“六五”普法规划实施,突出做好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学生、企业管理人员和外来务工人员、村(居)民等重点对象的普法工作,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多形式、多途径提高全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律素质,促进自觉守法和依法办事。搞好法治广东宣传教育周活动,办好“法治广东论坛”。加强高等学校法学学科专业建设,深化法治理论研究。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充分运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阵地,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鼓励公益法治广告、漫画等法治作品创作与宣传,大力繁荣法治文化。

四、组织保障

6

(一)健全依法治省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依法治省工作的领导,把依法治省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要议事日程。各级人大常委会要重视依法治省工作,发挥主导作用,结合人大的职能,有序推动本地的民主法治建设。各级政府要对本行政区域内的依法行政负总责,建立健全由政府“一把手”直接挂帅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统一领导、综合协调本地依法行政工作。法院、检察院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切实做到公正司法。各级政协要加强民主监督,积极为法治广东建设建言献策。不断拓宽人民群众参与民主法治的渠道,确保法治广东建设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在法治广东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强化依法治省、市、县(市、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的综合协调职能,充分发挥各自在依法治省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依法治省督促检查。抓好法治广东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促进法治广东建设在各个层面、各个部门的落实。完善市厅级领导干部民主法治考核指标,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好法治建设。深入推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建设珠三角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行区,每年推出一批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先进典型,对不重视法治建设、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予以通报。

(三)落实依法治省工作责任。各级党委在依法治省工作中负有领导责任,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定期研究本地依法治省工作的重大问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每年将依法治省工作任务和责任逐一分解到各个单位,抓好落实。建立依法治省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定期汇报工作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明确职责,加强协调、检查和指导,督促各地各部门完成依法治省工作任务。

(四)加强依法治省队伍建设。健全行政部门学法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意识和水平。严格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审查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

7 设。

重视和加强市、县(市、区)政府法制机构和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级政府法制机构在推进本地依法行政中的统筹规划、组织落实、督促检查、协调指导的职能作用。按照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提高法官、检察官和司法干警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完善法官行为规范,建立健全审判人员与执行人员违法审判、违法执行的责任追究制度。深入推进检察工作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基层检察队伍管理制度和机制。保障律师等法律服务工作者的权利,加强法律服务队伍建设。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企业年终工作总结多篇下一篇:企业文化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