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2022-11-13

第一篇: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1.德育功能

第一、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第二、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优美的校园环境同样能规范学生的行为,试想:你会在地面光洁、环境优美的场所乱扔纸屑、随地吐痰吗?你会在雪白的墙壁上乱涂乱画吗?不会!这些不良行为都会自动消失。

第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注意学校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这种来自外部环境的压力和自身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生处理好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以建成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反过来,一个充满理想、团结友好的集体会使学生亲身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体会到集体力量的伟大,从而树立个人要服从集体、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集体主义思想观念。

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学生渴望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中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长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树立一个真实、完整、积极的自我意象,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当今中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校园环境中会感到心旷神怡而暂时逃离“神经紧张,甚至心烦意乱”的境地,在轻松的心境下,心窗打开,可增强进取心,从而自愿接受困难的挑战。丰富多彩的活动一方面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并找到知心朋友,扩大胸怀;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因沉浸在欢乐或业余爱好中,因注意力转移而冲淡和忘却不愉快的心理因素,就不至于“越想越别扭,越想越伤心”了,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

2.美育功能

爱美是人的天性,中学生也不例外。但由于处于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中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他们追求美,却不善识别美,常把新、奇、特视为美,甚至误以

丑为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追求内在美,往往认为仪表的漂亮就是美,而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深刻有内涵。而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

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美丽安适的校园建设,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抢,以及校园空气的净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在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学生会认识到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劳动创造的;感受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深刻内涵;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这些词汇的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创造美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

3.实践功能

随着分配制度、就业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青年学生面临着人才市场和优化劳动组合等种种考验。因此,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努力也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以创建活动、达标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及各种竟赛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树立强烈的竟争意识、参与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增强了学生的竟争意识,又使学生在争创活动中受到锻炼,提高竟争能力。

未来社会是一个人际广泛交往的社会,社会对未来人才社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娇生惯美,在外不会主动地正确地交往。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学校自然要成为培养交际能力的主阵地。而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交往的信心,各种活动的开展既给学生提供了广泛的交际场所,又提高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可以磨练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创建校园文化发挥育人功能

江泽民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一文中指出:“要切实保证学校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的育人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一所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更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作用。因此,良好的校园文化的形成,能更好地塑造美的心灵,充分发挥育人的作用。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精心营造文化育人理念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旗帜和灵魂。建设校园文化必须有明确的、健康的方向,树立全新的育人理念。为此,我们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加快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研究确立了“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特色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思想,树立了“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一个都不放弃”的办学理念,坚持“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事事皆楷模”的育人原则,明确了“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名好学生”的教育评价机制,努力实现“人人成才”的教育追求。根据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研究制定了《阳光小学校园文化发展规划》、《阳光小学校园文化发展目标》,并将办校思想、办学宗旨、育人目标等都在显著位置布置出来,让每位教师都知晓本校的工作目标,准确把握校园文化的思想性、教育性、导向性、激励性,让校园文化成为阳光小学凝聚人、鼓舞人的力量,成为探索素质教育过程中最大的精神支柱。

二、优化学生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起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我们在进行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 精心规划制定了“让每一面墙壁说话,每棵树木寓意,每一个景点启智”的绿化工作总体目标,先后筹措资金200余万元对校园进行全方位绿化设计,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美的体现:布局上错落有致,疏密合理;色彩搭配高雅和谐,极具整体美;楼梯口、走廊中、草坪里一句句富有人文色彩、充满睿智哲理的名言、警句和话语,给人以思考、启迪和激励,使得学生有意无意地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心理品质等方面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和影响。走进校园,那象征“追求”的洁白雕塑时刻昭示着全校师生,追求教与学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知与行的和谐。漫步在校园中,儒雅肃穆的教学楼,平整的操场,芬芳的花香,绿茵茵的小草,让你感到身心的愉悦。楼内德育长廊的设计,更是起到“春风风人,夏雨雨人”的效果。一楼的养成教育“上课铃响怎么做”、“节约一字歌”等;二楼的爱国主义教育,呈现出了从“古老的中国——近代的中国——当代的中国——新世纪的中国”;三楼的法制天地,布置了一些法制小常识,认识消防、交通标识,知道火灾逃生九要诀,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法制意识;四楼的环保教育专栏,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关注生态、爱护环境、净化心灵、美我家园”。每一款设计都非常有感染力和亲和力,不仅让小学生易懂、易记,在无形中受到了启示和约束,更达到了环境育人的目的。

三、利用校园网络资源,拓展德育新天地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网络正以其神奇的速度介入世人的生活,也闯入了我们的校园,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那么,如何让网络成为积极向上的主流教育资源,是我们小学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是教育和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勒令禁止。因此,我们通过上网指导和训练,为同学撩起网络这层“神秘的面纱”,让孩子了解更加广阔的领域和空间,满足他们对网络的好奇和对知识的渴求,让学生懂得上网不仅仅是“聊天、游戏”和“交友”,还可以阅读、欣赏、创作和学习。通过加强上网指导和训练,使网络这块德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一是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不断增强,学会了如何正确识别是非、真假、美丑;二是学生的欣赏品位进一步提高,积极主动地吸纳那些对自己身心发展有利的信息;三是学生的法律知识和网络责任感得到强化;四是学生的道德意志力明显增强,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诱惑,自觉规范网上行为。

四、创建和谐人际关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而且能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因此,我们从三方面入手,着力创建和谐的人际关系。一是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师生间只有建立融洽和谐的关系,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在实践工作中,我们要求全体教师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让教师融入学生中去,融入学生心里去。如:开展师生来信活动,让学生把心中的不满、委屈尽情倾诉,教师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进行正确

及时的心理疏导;开展的主题队会、运动会、诗歌朗诵会等,教师都要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同孩子们一起承受快乐、成功、失败。二是创建融洽的同学关系。要求教师在活动中注重促进学生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大扫除中引导学生团结互助;运动赛场上鼓励学生公平竞争,充满自信;红旗班评比中教育学生互相督促、互相提醒;知识测试中提倡学生互帮互学,共同进步。三是加强制度建设,营造文明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有较强的规范作用。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校园一日常规》、《校园十不准》等制度,成立了红领巾监督岗,选举环保小卫士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监督。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时,他们会互相提醒,互相监督,自我调节矫正。

五、实施目标管理,提升教师文化底蕴

教师是校园文化的主力军,教师的文化素质是教师精神力量的核心,是学校最宝贵的一种资源。

为了让全体教师以优质的服务关爱学生,以亲和的态度影响学生,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学生,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学校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确立了“激励、赏识、参与、期待”的教风,树立了“讲忠诚、比奉献”的工作目标,制定了德、能、勤、绩的量化考核细则。平时要求教师多看书、多积累,鼓励教师向高一层次学历进修,积淀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此外,每月开展一次工会活动,每年搞一次联欢活动,每学期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师德演讲”、“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教师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为培养教师和学生热爱学校、尊师爱生的道德情操,我们结合学校的教育特色,设计了校标,编写了校本德育教材《煤》和1—2年级的《小故事、大启发》、3—4年级的《小道理、大行为》、5—6年级的《小哲理、大作为》,使全体师生在教与学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总之,我们在创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力求让育人功能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项活动、每一个细节、每一节课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不断开发其育人的功效,促进学校逐渐向品牌校、精品校迈进。

第二篇:如何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上指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所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特别是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传授知识、倡导学生行为文明、活动文明,营造文明风气,用高雅的校园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确保校校园文化建设朝着科学、快乐、向上的目标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校园文化是以社会文化为背景,在内部形成的特定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它的主体是学校的管理者和全体师生,通过师生共同参与,以多种学科、多种领域作为活动的载体的特殊的群体性文化。它既具有文化的一般特点,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校园文化建设,主要体现一个学校的个性魅力,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它包括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美观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丰富的活动、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校园文化建设是营造素质教育氛围的重要途径,是铸塑校园精神的根本。因此,我们要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绿化、美化、净化校园,建设优良校风、学风,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全面育人功能的作用。

一、建设良好的校园及周边环境

建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也就是一个学校的显性文化,是现实教育育人目的载体,是必要的物质条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支撑,包含一个学校的整体布局、校园绿化、校园美化等,就是能让校园的各个区域都会说话,给人一种幽雅、宁静的感觉,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底蕴。

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然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建设过程中既整齐美观,又大方实用;既着眼于近期使用,又考虑到长远的发展。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对象和主体,学生的参与程度,决定了文化环境建设的成功与否。学校要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监督和指导,使学生积极参加校园环境建设,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可以使学校的绿化与学生的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学生在参与绿化管理的劳动过程中,既学到了劳动的知识、技能,又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还培养了自治、自理和热爱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加强校园硬环境建设,用优美的校园熏陶每一位学生,创建花园式学校。校园的规划要合理、谐调,讲求科学布局,创设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校园的每一处空间的作用。设置相应的宣传栏、图书角、学习园地、表扬栏、竞赛栏、卫生评比栏等,充分利用黑板报、壁报、雕塑、图书馆、荣誉室、团队活动室等形式和专用场所,精心设置育人环境,渲染育人气氛,将会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给师生以美的享受和熏陶,营造和谐、优美的校园,提高师生在校生活的质量,让文化氛围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中发挥作用。

二、营造奋发向上的校风,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显著特点,体现了这所学校的特有精神风貌。主要表现在校训、校歌、校徽和校旗上;同时做好教风建设,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起“团结协作、勤廉高效”的工作作风,为促进良好校风的建设奠定基础,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加强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习,确立正确的质量观和人才观,明确现代人才的衡量标准,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教师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表率给学生树立榜样。

校风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好的校风能激发学校成员的内在动力,使不符合环境气氛要求的心理和行为时刻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对不良的心理倾向和行为具有强大的抵御作用,形成集体成员心理特性最协调的心理相容状态。

三、加强学风建设,建立以人为本,优化发展个性、培养特长的活动环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这有助于广大师生之间达到密切合作,形成团结高效的集体,更好的发挥整体效应。过各种载体和形式将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启迪、熏陶、感化和塑造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在学生中形成良好风气。

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这是推进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培养师生能力的载体,包含学校的各种活动,如文体活动、教学活动、健康教育活动、主题班会、综合实践活动等,达到活动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应寓思想品德教育于生动活泼、形象具体的校园文化活动中,这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还可以结合形势,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还可以开展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系列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学校和家乡的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情况,激发了热爱学校、家乡的情感。

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寓意深刻、富有情趣,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教育活动具体、生动、形象,易于学生由道德感知向道德情感转化,使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品德素质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

总之,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应建设优美和谐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建设和谐校园。

第三篇:中小学充分发挥校园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

工作工作计划 网络已成为当代学生获取知识、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如何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创建校园网络文化品牌,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育人功能,是新形势下加强与改进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

一、加强规划、培养队伍,把握网络文化育人的主导权

校园网络是弘扬校园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是师生思想交流与信息沟通的重要平台。如果先进的、主流的思想文化不去占领这块阵地,落后的、腐朽的思想文化就必然会去填充。加强网络思想文化的主阵地建设,培养和锻炼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网络思想教育工作队伍,把握网络思想文化育人的主导权,是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关键。要实现这一目标。

二、完善制度、依法管理,建立网络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完善的制度是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科学的管理是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抓住这两个关键问题,构建长效发展机制。

三、联系实际、开展教育,增强网络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认识来源于实践,联系实际开展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而且也容易增强网络教育的吸引力、感

染力。校园网络因具有生动性、趣味性、灵活性和快捷性,而凸显特殊的育人功能。利用网络平台,可以打破时空限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

四、以人为本、贴近学生,提高网络文化育人的针对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中小学生的发展愿望和多样化的需求,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增强其感染力的内在要求。校园网络的发展为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坚持“以引导广大同学成人成才,服务广大同学全面发展”为根本宗旨,在内容形式方面要紧密联系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用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多彩的内容来吸引中小学生;另一方面,在网站的定位与内涵建设上,要以培养中小学生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为核心,注重把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与中小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相结合,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着力提升网络文化育人的针对性。

五、突出特色、强化内涵,提升网络文化育人的思想性

校园网络文化的特色,是指校园网络在长期的建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网站的办网风格、独到的育人理念以及在人才培养方式、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特色。校园网络的内涵建设是围绕学校育人的本质属性而进行的平台建设和能力建设,它

旨在提高校园网络文化育人的能力与水平。内涵建设是特色形成的基础,而特色是内涵建设的结果与体现。校园网络文化的内涵建设要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加强以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和艺术素质为主题的特色网站建设,努力形成一批具有高校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充分发挥网络文化在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提升校园网络的文化品位和思想教育价值。

达布达尔乡小学

2011年9月

第四篇: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及实现途径

摘要:高校学生公寓是思想政治教育阵地的延伸,公寓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尤为重要。本文从公寓文化建设育人功能的目标、内容和作用入手,分析了现阶段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存在的四个方面主要问题,提出以加强学生党建进公寓、利用网络与现代信息技术、强调学生主体意识、加强公寓文化外部建设以及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等五个方面为抓手,实现公寓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高校;公寓文化建设;育人功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选拔大学生骨干参与学生公寓网络的教育管理,发挥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教育效果。”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公寓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生公寓是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大学生公寓文化是一种以学生公寓为主要载体,形成、体现和传播各种文化现象的总和,伴随大学生思想、任职、性格、追求的不断碰撞、磨合甚至互相融合,最终形成极富凝聚力的文化氛围。公寓是大学生停留时间最长的场所,大学生平均每天有近一半时间在公寓里度过,如何利用好这一平台,全方位开展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新的课题。

一、高校公寓文化建设育人功能的主要内涵

公寓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特定的场所文化,公寓文化以大学生为主体、以公寓活动为主要内容,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和走上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大学生公寓文化具有导向、育人、规范、激励等多项功能。高校可以利用大学生公寓全方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育者经常走进学生公寓,与学生进行思想、人生、学习和生活等方面问题面对面交流,克服了开大会、作报告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拉近了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距离,使大学

1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教育,教育工作变得更加亲切,效果也更加明显。[1]同时,学生党建的许多日常工作都可以依托公寓这一平台来实现,使得党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更加务实高效。

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形成、行为习惯养成、人格塑造、个性发展等方面都将产生直接的或间接的重要影响,这更加突出了优秀的大学生公寓文化的育人功能。高校要善于利用公寓文化建设,来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文明举止、养成教育、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把大学生培养成有丰富的知识素养、广博的思想内涵、成熟的实践能力、充沛的创造激情和高远人生追求的一代新人。

二、现阶段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重管理,轻教育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过多强调公寓管理的控制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忽视了大学生公寓文化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激励功能。他们只把公寓文化看做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把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等同于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从而使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层次上,没有把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的大背景来操作实施。[2]同时,许多高校在党建进公寓方面仍然是空白点:无组织机构、无活动场地、无制度保障,学生党员干部在公寓内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大大降低了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2.重硬件,轻内涵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高校公寓的硬件设施和基础建设配套日趋完善,后勤社会化使得大学生公寓日常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很多高校大学生公寓的硬件非常好,但软件跟不上,无法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例如:活动室、阅览室、名人名言宣传板等内涵式的精神文化在许多高校的学生公寓建设中尚显不足。

3.科学管理的意识不强,措施不到位

公寓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单靠学生工作部门或后勤物业来进行。它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群策群力、相互协调、相互合作,但在实践中,又往往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导致公寓文化建设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问题不能及时有效解决,

这直接影响到公寓文化建设的效率和效果。具体表现在:没有统一的、长远的切合实际的公寓文化建设目标;未能把公寓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学风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部门之间缺乏和谐的、制度化的协商、沟通机制等。公寓管理亟待科学化和规范化。

4.大学生主动参与公寓文化建设的热情不高

在公寓文化建设上,由于多方面原因,大学生往往处在被动的角色,导致其主体意识不足,加之大学生学习课业任务较重,课余时间少,不能够积极地参加到公寓文化建设中;在参与的一些公寓文化活动中,经常出现自己不想参加,但却被要求参加的情况,被动参与过多,久而久之,一些同学会对公寓文化建设产生抵触情绪,参与热情不高。

三、实现高校公寓文化建设育人功能的有效途径

1.扎实推进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让公寓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

将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根植于学生公寓,对于引导学生党员干部直接面对学生、服务学生,提高其责任心和工作能力,活跃学生公寓文化,引导学生自觉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养成良好行为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以党建为龙头”思想的指引下,要加强党建进公寓的组织保障、条件保障、制度保障和方式创新。

在组织保障方面,各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托公寓,在楼宇内以年级为单位成立学生党总支,以班级若干个公寓为单位成立党支部,以公寓为单位成立党小组,切实保障党组织在公寓文化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学生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条件保障方面,注重大学生公寓各种现代化配套设施的增加以至完善,在公寓设立阅览室、活动室、宣传栏和公示栏等,切实保证公寓党建活动的有序开展;在制度保障方面,高校可把大学生在公寓里的表现进行量化,将其纳入对大学生思想品德考核的范畴,以督促学生遵守各项制度。同时要规范各种公寓制度,督促大学生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在方式创新方面,可在公寓内开展党员“一帮一”活动、红色图书漂流活动、党员公寓挂牌和支部民主生活会等活动。

2.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与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

现阶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获取知识和信息

的渠道越来越丰富快捷,如何利用网络阵地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抢占大学生思想领域,开展富于成效的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是高校必须正视的一个问题。目前许多高校的学生公寓基本都实现了“数字化”,包括网络进公寓、数字化电视进公寓、数字化管理服务、移动通讯网络全覆盖等,已经具备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大学生思想活跃,接受新事物快,是BBS、网络QQ、手机飞信、微博主要用户群之一。公寓文化建设要突出软件建设,积极开展探索和创新。例如:可以制定大学生公寓上网制度,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和生活作息;建立公寓QQ群,管理者和大学生广泛互动,及时沟通,提高服务效率;建立公寓手机飞信群,定期发布公寓活动、公寓防火防盗安全提示、生活常识、通知要求等等;通过校园BBS、微博,为广大学生提供反映公寓问题、抒发个人见解、形成理性认知的平台。

3.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学生,公寓中心可以成立“大学生公寓自治委员会”,充分调动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其聪明才智,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3]同时,树立团队意识,培养大学生相互帮助、精诚合作、共同提高的“团队精神”,以公寓为家,建立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民主、文明、温馨、舒畅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空间,团结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大学生公寓文化建设中来,使大学生公寓文化成果惠及全体学生。

4.以文明公寓建设为抓手,齐抓共管,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营造公寓文化建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主要体现在评比激励、个性化服务和齐抓共管等三个方面。在评比激励方面,要形成文明公寓奖惩制度,积极开展文明公寓、最佳公寓和文明公寓先进学院和班级的评比工作,同时也要把文明公寓评比纳入到学生工作先进单位的评比中去;在以人为本,提供个性化服务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公寓内大学生学习、娱乐、休闲等场所,同时,高校公寓还要为学生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年龄的学生特点,为他们提供“个性化”服务;在齐抓共管方面,学校决策层应加强宏观管理,各部门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形成学生工作部门、后勤物业部门、公安保卫部门以及学生所在院系的联动机制,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5.围绕校园文化主旋律,开展丰富多彩的公寓文化活动

公寓文化对学生具有强大的心理影响、文化熏陶和思想感染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公寓文化能使学生受到启发,易引起共鸣,只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充分调动大学生参与公寓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会对学生产生强大的教育作用。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公寓学生文化活动建设,通过开展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如公寓文化节系列活动、床头设计大赛、趣味运动会、卫生评比等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凝聚力,增进同学间的交流,创造和谐如家的气息,激励广大同学人人树立爱舍如家的良好风尚。 [4]

四、结束语

高校公寓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持之以恒长期不断的建设,它对高校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所高校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好的公寓文化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乃至对其以后的工作生活都有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因此,大力开展高校公寓文化建设影响深远,它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的深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国义.大学生公寓文化的育人功能及其实现形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4):138-139

[2]殷伟敏.高校宿舍文化与学风建设的实践性研究[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6(4):62-63

[3] 刘维,王慧琦.大学生寝室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理论界,2006(8):105-106

[4] 郭邦礼,常伟东. 大学生参与学生公寓管理的理论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09

(6):87-89

第五篇: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

2.0

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

学号:201003699554姓名:管丽华指导老师:连莲

【摘要】:校园文化既是有形,也是无形客观存在的,是学校教育理念、特色的体现,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塑造人。是学校教育不可忽视和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笔者将结合所任教的赣县古田中心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点看法。

作者单位:赣县古田中心小学

【关键字】:校园文化建设必要性内容和方法育人功能

随着新一轮的课改不断深入,新的教育理念渗透到了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对于管理、育人来说是多么重要。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氛围,以期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一个整洁优美、文明健康、融洽和谐、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校园文化,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催人奋进,教人文明,给人以“夜雨瞒人去润花”的熏陶和感染,使全体师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笔者就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及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谈点看法。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基础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转向素质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问题,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走向。素质教育的内容包括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让学生主动发展,在学校接受教育的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学生引向歧路。

2、在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应特别重视精神文化建设。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比如乡镇小学,物质文化硬件建设相对要差些,所以需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在乡镇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既要注重学生智力因2.0

素的培养又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既要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又要注重间接情景的暗示。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要求我们乡镇小学在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应特别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

3、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学校不但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育人的阵地,它担负着培育一代“四有”新人的历史重任,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作为育人阵地的学校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4、由学校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有的学校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这种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总之,在乡镇小学硬件建设相对较差的情况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不落后于城市中学,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其潜在的教育功能将是长远的、全面的,要相信,健全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校园文化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这里主要谈谈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特色文化、舆论文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陶冶科学情操

物质文化是一种直观性的文化,它直接表现出师生所处的文化氛围,有较强的直观性,如校园布局、教学设施、环境卫生等。我校校园建筑布局合理,环境优雅。鲜明地分成了教学区、运动区、教工宿舍区,给人既幽静又活泼之感;室内,领导办公室有学校的规划,工作计划,岗位职责等内容的牌板;教室里有学风、班风、标语、学习园地等牌板建设;在学生视线所及的墙面上展示着学校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教室外建有多个宣传橱窗、板报。在校园每一个角落都合理地栽上花草树木,在通道两旁用不同造型的花木衬托,更显出幽雅别致。

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可以刺激孩子们的审美器官,引起他们的乐趣,从而激发美感,陶冶情操。我们在建设整洁优美的校园硬环境基础上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我校虽然是一所老校,但在格局布置中又处处体现出我校的科技教育特色,寓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体。充分利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德育的良好环境和氛围,使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从本地自然环境和条件出发,在校园内栽花种草,绿化、美化校园。”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

(二)、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健全管理机制规范师生行为

校园制度文化是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制定教师学生管理常规,建立健全教学、科研、德育等规章制度,重视民主管理,建立教代会制度和校务公开制度,设置意见箱和“知心姐姐”信箱,畅通师生倾诉渠道,每学期末,我们都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积极采纳教师对学校工作的好建议,真正做到民主管理。而对学生,我们除制定了“古田小学学生在校、在家一日常规”等,同时,还进行了既民主又严格的常规管理检查评比。

为了使广大师生了解和掌握各项规章制度,用知识竞赛或考试的办法,督促学生学习掌握制度的内容,使大家明白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违反了规定要受到什么处罚,合符条件将得到什么奖励,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真正特质的校园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是一个不断建设完善提高的过程,是一个精心培育和营造的过程。目前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困难很多,它需要大量的物力财力,更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但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相信随着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随着社会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必将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三)、加强特色文化建设——开展多彩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要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科技、文娱、体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结合学校的传统与实际,让健康、高雅、生动的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以寒暑假、重大节日和各种纪念日为契机,开展传统性教育活动,如元旦书画比赛、二月植树活动、三月学雷锋系列活动、五一劳动赛、六一艺术、教师节、迎国庆歌咏比赛、法制宣传日等;开展经常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每年校田径运动会、读写大赛活动、手抄报比赛、书画作品展评、歌咏比赛,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展示才华的平台,让学生心智得到放飞,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发挥,激励每一个学生自信地走向成功。

总之,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变命令式为倡导式,变禁绝式为诱导式,变接受式为参与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组织,主动参与,寓教于乐。充分开发学生的禀赋与潜能,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同学们在优美的校园参加丰富的兴趣活动,学校为他们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台,促进了学生的心理发展,使学生的发展节律与教育节奏更加协调。

(四)、加强舆论文化建设——创设和谐氛围塑造健康人格

小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可塑性强,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将有利于其终身的发展。因此,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对学生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校在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基础上十分重视舆论文化建设,我们强调“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职员工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我校领导从自身做起,要求全校教工以师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我们把教书育人的师德表现作为工作考核重点,通过考评树立师德标兵,教育批评直至处理违反师德规范的人,从而形成“敬业爱生、务实创新”的教风。 加强舆论文化建设首先是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注重养成教育。通过校会、晨会、级会、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政治文件、法规制度、道德修养等文章;其次,要加强“爱校”教育,使学生自然生发出强烈的荣誉感、自豪感、从而产生凝聚力,形成学校精神;第三是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以培养正确的舆论; 第四是针对倾向性问题或热点文化,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纠正错误观点,引导正确舆论。第五是抓好宣传阵地。充分发挥广播室、黑板报、宣传橱窗、名人名言警示牌的作用,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舆论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

(一)德育功能

1.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这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景致,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优美整洁的校园环境,已在我校形一种无形的教育。学生在校园内的学习、生活、行为已表现出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的态势,他们能自觉地把学校、教师的教育要求内化为个体需要,引发出正确的行为习惯。学生自觉地爱护校园环境,从不乱丢纸屑杂物和乱涂乱画;自觉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自觉地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园内除杂草、修剪花木、清洁卫生等。爱护花草,爱护大自然的思想已在我校学生心中扎了根。

2.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品行具有规范作用。当学生的思想言行不符合制度规范及集体舆论的要求时,他就会自我调节矫正。学生有时可能不接受老师的教育,但却不能反驳同学们的批评,谁都不愿意成为“众矢之的”。,我们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不仅养成了良好的教风、学风、校风,培养了大批合格兼特长的优秀学生,而且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进步,有力地推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不断地提高。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文化建设是以学校集体为单位,注意学校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必要时为了集体利益要牺牲个人利益,否则就会受到来自集体的人际压力。走入我校,你会看到大门口的“学一学、做一做”是学校每周对学生提的德育目标,进入门厅,墙面上醒目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映入你的眼帘,在实验室楼梯口有“进入实验区,请慢步、轻声”,水池边则有“水是生命之源,请节约用水”等提示语,随时都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个性,促进学生的心里健康。多彩的校园文化适应了中小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避免了对学生人格塑造单一化的倾向。使那些个性特点较突出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内容和形式,并在活动中看到自己的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自主性、自尊心和自豪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学习态度。当今学生的心里适应能力是比较差的,而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心理适应能力。

(二)、美育功能

校园文化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它把学生从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拉进一个群体,为形成和谐氛围提供了机会,由此使其产生群体的认同感、归属感、义务感、责任感。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人才的摇篮,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 “三育人”过程中发挥教师主力军的作用,树立起艰苦奋斗、团结协作、细心耐心的工作作风和治学严谨、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开拓进取的教风。认真抓好班级和团队工作,建设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快乐和谐、健康向上、争做主人的良好班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

环境美可以升华为情感美。美丽安适的校园建设,整洁漂亮的教室布置,朴素大方的服饰打扮,以及校园空气的净化、文明礼貌语言的使用、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均可诱导学生鉴赏美、追求美、创造美。在一系列审美活动中,学生会认识到美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劳动创造的;感受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的深刻内涵;真正懂得和体验到诸如“大方”、“优雅”、“和谐”、“风度”等这些描述美的有关词汇的含义,从而把这些词汇的内涵变成他们自觉的行为,使追求美、创造美成为他们生活的需要。

(三)、实践功能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想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树立竞争意识,努力地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以创建活动、达标活动、争先创优活动及各种竞赛活动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学生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参与精神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既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使学生在争创活动中受到锻炼,提高竞争能力。

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我校还将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种校园活动之中,加深和扩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有利于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寓德育与智育与轻松活泼的形式之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可以磨练学生的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

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未来社会还是一个人际广泛交往的社会,社会对未来人才社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稳定渐进的,要相信,优化的校园文化必然会结出人才成熟之果。

面对新世纪教育发展形势,我们将努力创造优美校园环境,共创和谐校园,树立全体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全部教学活动都是德育实施过程的意识。努力构建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全学科德育的模式,使我们的干部达到: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动态的管理模式;使我们的教师达到: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使我们的学生具备:行为规范的品德,牢固扎实的基础知识,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特征,从而起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古田小学将以“务实奋进、开拓创新、勇争一流”的精神,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创建文明怡园、人文学园、活动乐园、和谐家园,努力建设一个具有农村特色的校园文化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张素珍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6 第7期

胡金金 《江西教育:管理版》 2007 第7期

刘持忠 《改革与战略》 2005 第3期

阳旭 《教育与职业》 2009 第2期

罗校晴 《青海教育》 2010 第7期

张建明 李遵清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1 第1期

杨华文 《教育探索》 2009 第10期

董志伟 《江西教育:管理版》 2010 第1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信用社考试会计试题下一篇:校园足球与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