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亟需实现三个转变

2022-09-1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国有企业的转型发展已经迫在眉睫。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与调整, 全面提升国有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新优势, 离不开党组织的正确引领与坚强保证。因此, 积极顺应新形势、新变化, 围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加快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转型与调整, 就显得特别重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 “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 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去年, 中央办公厅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进一步明确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方向、目标及任务, 就如何推动活动向纵深开展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及要求。在认真学习领会中央指示精神的同时, 结合国有企业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笔者认为, 当前国有企业要更好的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亟需做到三个转变。

1 立足发展, 实现由号召型向管理型方式的转变

对企业而言, 没有发展, 就失去活力;对党建工作而言, 服务发展、推动发展, 政治核心作用才有生命。当前, 国有企业已经到了转型调整的关键时刻, 关于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工作也已经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实践表明, 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核心作用, 最终体现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上, 体现在国有企业的保值增值上。面对新的形势与任务, 必须看到, 国有企业党组织围绕服务企业发展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是喊出来的, 也不是下几个文件就能实现的, 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将工作的重心下移, 积极融入企业的体内循环, 赋予党管战略、党管发展、党管人才等职能以新的内涵与要求, 切实推动国企党组织由号召型向管理型领导方式的转变。

一是进一步完善党管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前, 要进一步明确党的领导不是在公司治理的体制之外, 以所谓的外力去实现, 而是要在建立和完善公司治理的全过程中旗帜鲜明地明确党委在公司治理架构中的角色、位置、职责和权限, 全面落实党管战略、党管发展的职责。因此, 应认真对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从健全领导体制入手, 继续完善规范“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有关规定, 从源头上为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扫清障碍。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 是企业党组织的重要职责, 是企业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 实现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有效制度和措施。因此, 要充分认识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策的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及办法, 进而明确重大问题决策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 广泛听取意见, 组织进行可行性分析论证, 最终形成党组织的意见。要开好党政联席会议, 在各项决策中, 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要注意体现党组织的意图, 引导和推动会议形成正确的决策。决策实施后, 党组织要发动广大党员职工认真贯彻落实, 并及时了解和反馈决策实施情况, 加强对决策的监督, 及时纠正偏差, 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因决策失误而给企业造成损失。

二是进一步完善党管干部的选拔与任用工作体系。党管干部是企业政治核心地位所决定的, 也是实现党对企业政治领导的必然要求和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重要体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因此, 要不断更新观念, 树立现代人才观, 着眼于建立市场化用人机制, 积极探讨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在此基础上, 管好干部政策, 保证党的干部路线在企业中的贯彻落实;把好任用关。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唯才是举的原则, 不拘一格, 大胆起用思想品德好、工作业绩突出、职工认可的人, 使那些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人得到提拔与使用。抓好干部的培养与教育, 充分利用好党校、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等良好的资源, 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干部学习党的理论和现代管理等知识, 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完善干部队伍监督、考核机制。对不适应岗位要求和不称职的管理人员, 提请党政集体讨论决定, 予以调整和撤换, 对业绩突出、综合素质高的管理人员进行表扬、奖励和提拔使用, 不断优化企业干部队伍的结构和素质, 真正实现企业人才价值的最大化。要坚持党委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贯彻党管人才的原则, 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 通过制定人才发展规划, 定期召开人才工作会议, 研究采用绩效考核等现代工具, 逐步建立健全按贡献大小实施分配的薪酬体系, 全面推进人才强企战略。

三是进一步健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体系。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表明,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是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工作模式由传统工作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型的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中央确立的目标, 离不开扎实有效的领导与组织。因此, 建议全市能够就国有企业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出台专门的指导意见, 并逐级成立组织领导机构, 通过建立调研制度、调度会制度、定期通报制度、考核奖惩制度、典型培树制度等, 实现对活动的全过程控制。继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层层建立经常性的发现、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工作机制, 定期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开展摸底排查, 按比例倒排确定整顿对象, 建立工作台账, 采取领导督办、组织调整、结对帮扶等方式进行集中整顿, 促进转化提高。强化督查考评。按照“六有”目标, 科学制定考评体系和考核办法, 突出对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能力和业绩的考评, 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 定期通报相关情况, 激发其联系服务群众的热情和动力。

2 准确定位, 实现由指令型向服务型工作模式的转变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调整的不断深入, 企业在产权结构、组织架构及管理流程等方面都将会发生很大的变革。企业党建工作随之也面临新的变化, 很多传统的工作方式亟需进行新的调整。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启动, 因为强化了党组织的服务功能, 而将更加关注来自于企业一线的呼声、每一名党员干部职工的需求, 在组织资源的配置、活动的载体设计等方面, 也必然会更加突出差异化与个性化。特别是大批90后员工开始走上工作岗位, 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 显然正成为倒逼企业党建工作转型的重要因素。因此, 围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将工作重心向无线网络、移动通讯、微信微博等现代媒体的转移, 才能更加贴近基层, 贴近实际, 承认职工群体中的差异化和个性化, 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中更多的资源向一线集聚, 培树更多接地气的一线典型, 为企业增加正能量。因此, 企业党组织要把服务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 着眼解决服务企业、服务党员、服务职工“最后一公里”问题。

当前必须清楚地看到, 尽管教育实践活动对改进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作为一级组织, 长期形成的工作模式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一些国有企业党组织多年一贯制, 很多的工作模式还是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 习惯于开开会, 念念文件, 以会议贯彻会议。政工人员仍然习惯于坐办公室打电话遥控指挥, 而不是到一线, 到党员群众身边去, 与职工敞开心扉, 真诚交朋友。长此以往, 必然会造成党组织的很多工作与职工需求的脱节, 得不到职工的认同与积极参与, 往往是事倍功半, 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要切实转变观念, 拓宽思路, 加快实现由指令型向服务型转变。努力做到三个助力、做好三篇文章。

一是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做好结合文章。转型升级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国有企业的主攻方向。党建工作要紧密围绕这一中心任务, 重新研究设定企业党建工作的目标与具体思路。以推动企业文化建设为抓手, 通过对企业愿景、使命、企业精神等价值理念的宣贯与推广工作, 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职工自觉将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有机结合起来, 对企业文化理念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同时要积极探索“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新路子, 将党建、业务工作同布置, 同检查, 同考核, 同总结。

二是要助力企业和谐发展, 做好“聚合”文章。和谐稳定是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 因此, 党建工作要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利益主体日益多元化的新形势, 党政、党群合力, 建立职工思想状态定期分析制度, 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通过实施超前引导、同步开导、善后疏导, 引导职工群众培育奋发进取、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借助现代网络媒体作用, 沟通与职工群众, 尤其是年轻职工的所思、所想、和所需, 使他们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结构调整以及转型升级的理解者、支持者。通过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调研与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 推行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子等形式, 畅通党员干部与职工群众沟通路径, 真正从情感上亲近群众、言语上贴近群众、行动上靠近群众, 努力做到联系群众零距离。

三是要助力党建工作模式创新, 做好“渗透”文章。通过有效途径, 把党建工作渗透到企业“末梢神经”。借鉴技术攻关和工程立项的做法, 选择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群众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以及前瞻性工作作为项目, 以基层支部为单位, 采取项目申报、审定、实施、成果评估以及有效激励等程序, 实施党建工作项目化管理, 使党建工作在服务中成为企业价值链上的重要环节。

3 强化建设, 实现由技能单一型向复合型党建干部队伍的转变

当前, 国有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党建工作如果继续固守传统的工作思路与方式, 将很难适应企业的新要求。这就对党建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 必须看到, 一些企业之所以会出现党建工作被虚化的情况, 与党务工作人员自身知识结构单一, 缺少学习与创新意识有很大的关系。面对新问题、新挑战, 往往是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 因此造成企业党建工作举步维艰、左右为难。导致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企业没有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 对党务人员实施定向的培养与开发。党务工作人员长时间缺乏流动, 有个别同志从最初来企业工作就在党务工作岗位上, 一直到退休也没有离开。这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方面造成现有人员缺少学习与创新的动力, 知识结构单一, 能力不足;一方面导致政工岗位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 优秀人才吸引不进来。长此以往, 企业党建工作缺少活力是必然的结果。

队伍强, 则工作兴。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离不开一支政治素质高、党性强、有学历、懂业务的党务工作者与党员队伍。企业基层党组织书记和党员处在改革发展第一线, 是服务职工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骨干力量。要加强对他们的定向培养与建立定期轮岗的制度, 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 实现由技能单一型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一是建强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通过打造“受人尊敬、令人向往”的价值诉求, 重点在选拔配备、教育培训、考核评价、激励约束等方面打好组合拳, 着力建设一支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

二是建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对同职级的党务干部与经营管理人员实行同薪同酬同责任考核, 建立党务工作者与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同等地位的职业发展通道, 完善目标责任制, 为基层党务工作者做好思想解惑、工作解压、生活解困工作。

三是建强服务型党员队伍。借鉴企业管理中的精细化管理方法, 推行党员分层级分序列管理制度, 不断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坚持民主评议党员, 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 维护党的纯洁性。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注重把服务骨干培养成党员, 把党员培养成服务骨干, 引导党员在服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总而言之, 发挥政治核心作用, 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新形势下实现党建工作创新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是推动国有企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器, 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全力以赴推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职英语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发展路径下一篇:高等数学教学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