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高中历史论文

2022-05-08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新文化高中历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历史有较为独特的地位。当历史科目的教学效果得到充分加强时,将会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高中历史教材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的描述,将其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向学生进行展示,帮助他们从历史角度出发,形成对社会、自然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识。

新文化高中历史论文 篇1: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浅谈

【摘 要】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史料主要包括历史记录、历史著作和各种历史文物等。史料教学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的重点研究对象,也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趋势。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史料的作用,锻炼学生通过史料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笔者结合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以及对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研究,为广大同行提供有效的高中历史史料教学借鉴。

【关键词】高中历史     史料教学方法     应用

在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还要求培养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正确的价值观。而史料是了解和认识历史知识的重要材料,一切历史结论都离不开史料。所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科学地利用史料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一、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分析

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主要特点是,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史料让学生探究历史和学习历史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主动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有利于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缺陷。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主要以教师和教材为课堂中心,讲解历史知识时以灌输与传授为主,没有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而史料教学则能够克服这一缺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史料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探究历史知识的兴趣,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历史知识学习中,并且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次,高中历史史料教学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史料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亲历历史,回归历史现场,寻求历史真相,从而学习到更多的历史知识。高中历史教材中含有丰富的史料,这些史料可以真实地还原历史情境和发展规律。教师在教学中要使用代表性较强的史料,不仅使历史知识具体化,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再次,高中历史教学中使用史料教学方法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要求教师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史料的优势与特点,改进和提升教学方法,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所以,高中历史教师使用史料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够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二、高中历史史料教学方法的具体应用

1.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科学地选取史料

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的历史,留给后世的史料极其丰富,数量庞大。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史料的时候要有一定的目的性与科学性,选择那些代表性较强并且容易理解的史料,使学生能够更加容易接受和学习。教师在使用史料教学方法时,可以利用这些史料顺利引出教材知识重点,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到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知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辛亥革命》这部影片,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多方面地了解辛亥革命时发生的历史背景,能够真正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情境,回顾历史现场。所以,高中历史教师科学地选取史料,对提升历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作用,让学生通过影视作品与历史教材内容的相互补充学习,使其在欣赏历史影片的同时,对历史知识有着更深刻的认识理解与记忆掌握。

2.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当地提问解读

高中历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使用史料教学方法,不能只注重研究史料表面的历史知识,还应该深度挖掘史料背后的深层历史背景与知识。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创设问题情境,科学合理地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进行独立自主地思考,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历史知识。同时,高中历史教师还应该及时地给学生解读史料,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讲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时,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知识重点搜集相关的素材,包括图片、文学著作、影视资料等。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图片,著名文学家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也是以这一时代为背景的。教师可以提问“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五四运动有什么意义”等,学生可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同时教师还应该对这些史料进行适当地解读,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史料背景,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这些历史知识。

3.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及时地总结归纳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的归纳与总结也十分重要。高中历史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和史料的归纳总结,能够帮助学生尽快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对于学习和掌握历史知识十分重要。例如,高中历史教师在对《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进行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相关史料,分析当时我国的国情,包括国防、农业、工业和经济等,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另外,高中历史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自主归纳总结,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层次地认识和掌握高中历史知识。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科学合理地采用史料教学方法十分有必要,对提升高中历史教学效率十分有利。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教材内容合理选择史料,两者互相结合,在课堂上及时地对学生提问和对史料进行解读,然后归纳总结,全面提升学生的高中历史学习效率,进而提升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参考文献】

[1]郭玉保. 新课改形势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

[2]周蒙. 浅析新课程改背景下高中历史史料教学[J]. 高考(综合版),2014(11):18.

[3]廉旭光.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历史之史料教学[J]. 教育教学论坛,2014(05):54-55.

作者:韩颖

新文化高中历史论文 篇2: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育人功能探析

【摘 要】在高中学习过程中,历史有较为独特的地位。当历史科目的教学效果得到充分加强时,将会为学生今后的发展起到关键作用。高中历史教材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的描述,将其中蕴含的文化知识向学生进行展示,帮助他们从历史角度出发,形成对社会、自然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识。

【关键词】高中历史 育人功能 爱国主义

现阶段,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新课程标准》全面实行,教师的教学任务不仅局限在对历史知识进行讲解,还应帮助学生提升其人文素养,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而其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要求教师就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等内容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能够对我国的近代史以及古代史有较为清楚的了解,从而使其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一、充分运用教材资源,提升学生的爱国精神

在《新课程标准》全面渗透的今天,高中历史教师应在对其深入了解,并对其精髓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出历史的育人功能,使得学生能够有尊重历史、弘扬爱国情怀的认识。通过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让学生怀有民族责任感,了解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对于高中历史教学而言,教授相关历史知识固然重要,而在此过程中提高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也是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高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不应单单停留在表面,而应深入到学生内心当中,使学生能够自觉地约束自身的行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历史教材是教师以及学生依赖的重要教学资源。该教材由教育界的专家学者精心编选的,其中包含的爱国主义素材较多。当历史教师对此进行充分运用时,将极大提升学生的爱国精神。

例如,在對历史当中的侵华战争进行讲解的过程中,笔者常常会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作为知识链接。而在近代史讲解当中,应以日军二战当中的侵华战争为主。通过往日与今日的对比,使得学生能够体会到我国现今的强大,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二、科学运用优秀事迹,提升学生人生价值

高中历史的相关知识包含着众多的优秀历史人物。历史教师引导学生对该类历史人物的精神、品格等进行理解,则对提高学生的人文境界,提升学生的人生价值有着积极作用,并能够有效对其世界观的形成带来帮助。在现今的高中历史教材当中,讲解的历史人物多数具有爱国主义情操,拥有较高的道德水平。部分历史人物并非中国人,通过对其事迹的讲解,能够使得学生的国际主义精神得到较好的培养。例如,在对国内的历史人物进行讲解的过程中,笔者常常会以范仲淹、鲁迅、霍去病、岳飞等作为榜样进行教学。而在对国际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讲解时,通常会以白求恩为例子进行讲解。以历史人物作为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榜样,讲解严格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强调历史教学的针对性。此外,在对高中历史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加强其积极人生态度的培养,指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合理把握道德意识,强化学生的服务精神

在现今的高中历史教学当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相关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使其能够对历史发展情况有清楚的了解,并对历史事件所反映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总结,对历史文化进行传承。同时,当学生的历史学习程度得到一定提升之后,将会使学生对历史变迁以及各个时代的基本国情有详细了解,帮助其树立为我国的建设做出贡献的志向,提高学生为社会发展而服务的精神。例如,在对高中历史中的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将该运动的精髓进行讲解,如对儒家文化的反对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该历史事件进行认真的分析。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而儒家文化的影响相对较为久远,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对该运动以及儒家文化进行辩证分析时,使其能够对其中所包含的文化精髓有清楚的认识,并将其中的精华发扬光大。

四、合理运用实践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程度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当中,学生所接触到的知识多数局限在理论层面。因此,广大高中历史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根据学习的实际条件,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进而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用于实际锻炼当中。所以,教师应结合《新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就高中历史的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讲解,使得学生能够对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得到一定程度的了解。而当学生能够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时,则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坚韧的性格,使其拥有积极的人生态度。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掘教材当中的育人素材,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指导,使其能够为我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作者:何艳芳

新文化高中历史论文 篇3: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难题的破解

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初中历史是高中历史的基础,高中历史是初中历史的升华。但长期以来,初、高中历史教学基本上处于隔绝状态。客观原因是中学大多采用初、高中分离的小循环教学,一级达标中学已完成到独立高中的过渡,加上传统教材明显是初、高中分离。主观上初、高中历史教师缺乏沟通交流,在教学方面的相互了解很少。因此在高一历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很难适应的情况,这已成为困扰高中历史教师的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如何尽快破解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推进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成为一项很迫切的任务。

一、初、高中历史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的差异

1.教学目标

初、高中历史课程新标准均包含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科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以及注重结果和过程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要求”等方面的理念。但高中历史明显有进一步的提高,增加了“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和课程设置的多样性”等理念。同时,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方面,梯度要求差异较大。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初中历史要求掌握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注意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系统性。高中历史则要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注重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初中历史要求学生在探究与合作学习中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知识,初步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特征、基本规律。高中历史侧重于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如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会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初、高中历史均把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放到了首位。初中历史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科学态度、健全的人格。高中历史突出了对人文精神、世界意识的培养。

2.教学内容

初中历史侧重于对历史进行感性描述,中国史和世界史各自分块,着眼于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讲、听写、识图、阅读、理解和记忆能力等。高中历史则突出理性分析,必修内容以三大学习模块、25个专题的形式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反映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历史内容,更加关注了学生发展的均衡性和选择性,要求学生会多角度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认识历史与现实和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内在联系,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弘扬民族精神,进一步提高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辅之于多达六个模块内容鲜活、形式多样的选修内容。选修内容供学生选择,目的在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高中教学内容打破了历史学科传统的知识体系,改变了编年史体例,很明显,高中历史中外史合编的专题式教学模式取代了初中历史的通史式基础教学,具有容量大、跳跃性强的鲜明特点。

二、有效衔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1.教学内容的衔接

对于初中已出现过的重点历史知识,我们在高中教学中既不能简单重复,更不能视而不见,避而不讲,而应从已知过渡到未知,充分利用原有知识,找到突破口,经过启发思考,进行深化和拓展,为高中教学服务。如在讲到必修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专题“新文化运动”内容时,笔者先设计了一个小专题式问题:1、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什么?2、辛亥革命完成了哪些民主革命任务?哪些没有完成?3、辛亥革命有哪些教训和启示?4、以后是哪个阶级何时如何完成的?经过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讨论,通过引导,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相关内容,初中历史知识灵活迁移到高中教学。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从初中简单地“死记硬背”知识,过渡到高中比较、联系和理解等新要求。

对于初中没有作为教学重点,学生了解不够的知识,而在高中阶段必须掌握的,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进行有效的补充,以利于掌握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于初中没有涉及到或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高一教学可增加感性知识,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如相关的电视、电影或科教片等的片段,创设一种具有历史真实感的特定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思维活动中的感知、想象、联想,产生共鸣。当然,如果能提供合适的情景材料,又通过设置新情景,提出新问题,进行启发诱导,在增进了解新知识的同时,又训练材料解析题的审题答题的方法,提高信息阅读、搜集、概括、分析和论证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不失为“一箭双雕”的好做法。

根据实际情况,开学时在高一新生中有针对性地进行通史知识的专题补课,也是一种可行的办法。

2.教学方式的衔接

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大差异,初中学生思维主要停留在形象思维或者是较低水平的经验型抽象阶段,初中历史强调学科的情感教育功能,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高中学生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逐渐趋向成熟,需要我们全面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同时,初中历史课程改革后,许多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师生交往、积极互动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而高中历史教师由于会考尤其是高考的压力,教学方式改革发展不均衡,可以说并没有真正突破瓶颈制约。知识和能力相辅相成,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的形成又是进一步获得知识的条件。笔者认为初中历史教学在创设历史情境、夯实知识基础的同时,要将能力培养一以贯之,分层次有步骤实施。高中历史教学特别要落实课程改革理念,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师生关系,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呼声的倾听者,让历史课堂充满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气氛。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新的学习观,引导学生认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对历史学习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勇于实践。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具备“我能学”的独立学习能力,提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一步一步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

3.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中历史内容较为简单,许多要求局限于理解和记忆的层面,机械记忆的旧方法在初中历史学习方式中还相当大的影响。高中历史内容多,跳跃性大,课时安排较紧,如果仍沿用老一套学习方法,学生倍感困难,无法适应。因此初中历史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首先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包括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回答提问、认真做笔记、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规范等一系列基本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历史的前提。其次,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如开卷考试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要教会学生勾划知识重难点、理顺基本的知识网络以及掌握相应的解题答题基本方法。高中历史教学在上述基础上,则进一步深化到学会归纳、分析、论证,学会探究和质疑,将学与问、学与练、学与用逐渐有机结合起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学会阅读,筛选历史信息,进行分析、综合、比较,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对情景材料的解题答题能力有质的提高。从被动学习的方法到主动学习的方法的积极过度,显得尤为重要。

4.初、高中历史教师的衔接

初高中历史产生了很大的“断层”,这是很令人遗憾的。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比高中历史课程改革早,但高中历史教师实际了解却很少,因为对初中历史课程改革没有深入调查分析,就谈不上了解初中历史的现状。不了解初中历史的现状,肯定会影响高中历史的教学。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自觉主动学习初中历史课标、教材,到初中听课,参加教研活动,与初中历史教师和学生多沟通,了解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和发展趋势。对初中历史教学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才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样,初中历史教师也应了解高中历史课标、教材、到高中听课,与高中历史教师和学生多沟通,了解高中历史教学,夯实初中历史的基础,为高中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总之,初、高中历史教师要在民主、平等的前提下积极主动相互交流,这一点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显得尤为必要。初、高中历史教师要共同努力,以良好的合作精神,才能促进初、高中历史教学中长期存在的“断层”问题的解决。

当然,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非一日之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在初、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层面上作通盘考虑,更需要初、高中教师站在发展历史学科的高度上来认识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是一项战略任务,勤于探索,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师生共同完成这项艰巨而又意义深远的工作。

(责任编辑:徐小敏)

作者:赖友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互联网金融税收论文下一篇:控制权创业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