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本毕业论文范文

2023-03-06

金融本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构建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师关心的重点,也是评判一个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从学生、教师、教学工具三方面分析了影响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的因素,强调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下如何通过构筑自主学习、多角度挖掘学生探究性以及建立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等几个方面提升教学质量,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效课堂 生本理念 教师 学生 教学工具

小学语文教学能否实现高效,依赖与三方面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一是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二是作为教学组织和实施者的教师;三是作为承载教学内容的教学工具。只有这三方面相互促进,形成一个良性闭合的循环系统,并且向着好的方面不断前进,才能够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有序。三者之间的关系,呈现如下状态: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在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依靠教师这一教学组织者和实施者通过教学工具来实现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高效与否,正是通过这三方面发生作用。如何才能提高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教学,可以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构筑自主学习、多角度挖掘学生探究性以及建立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等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愿望与能力

小学语文是其它各类学科的基础,也是今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不仅仅是传授语文课本知识,而是要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对学习产生兴趣和提升自学的能力。从而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并且有能力将这种愿望实现,为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服务。

学习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不竭动力,也是确保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前提条件。培养学生的兴趣就成为高效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性格特征以及个人爱好等多方面判断学生的兴趣点,通过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最终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方法是自主学习的保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传授语文知识,更要通过知识传授学习方法,从小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寻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为了能够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是关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仅仅围绕着两点来实现高效教学。

二、多种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多角度挖掘学生的探究性

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产生学习兴趣,并且学会学习方法,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各种手段不断丰富教学方式,从挖掘学生的探究欲望入手。

让学生积极参与,形成高效互动教学课堂氛围。学生参与互动的课堂氛围比教师单方面讲解传授更有效果,而且更能够引促进学生注意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学生的思考习惯是建立人本高效课堂的核心因素。有效而合理的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可以开发小学生的探究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在一些有争议的地方给学生设置一些回答的机会,在一些吸引人的环节让学生扮演参与,或者分组讨论,从而让学生通过踊跃参与提升探究性,为实现人本高效课堂教学服务。

实现多媒体教学,在丰富多彩中建立高效课堂。除了让学生多参与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使用多媒体这一类教学工具。通过多媒体教学让语文教学变得有声音、有画面、有故事情节、动感立体,从而让抽象的语文知识变得具体深动。多媒体的使用更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不知不觉有探究的习惯。

三、实现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及个人魅力的提升,从师生对立走向合作

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教学理念也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核心思想,决定了教师的教学高度和教学质量。教学环节中教师是组织者和实施者,也是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的主要成员。小学生因为知识面、人生阅历都比较浅显的情况下,很多方面还需要教师教诲和指引,教师的教学理念就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况。这钟情况下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不断改变和提升教学理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在这个教学理念的指引下实施课堂教学。只有本着为学生着想的教学理念,才能够支撑教师不断为学生丰富教学方式,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把原来简单的师生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教师不再是单方面的主观传授,学生也不再单方面枯燥的被动接受,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让教师从学生的对立面走到学生的身旁,成为可以信赖的伙伴、合作者,帮助学生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学习系统。教学理念的转变使教师关心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等等。

增强教师的个人魅力是影响学生的一个有效方式,也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途径。小学语文不仅仅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育德育人的学科。通过小学语文的学习,不仅能吸收知识,还能很好的启迪学生的思想,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在就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了比其它科目教学更高的要求,而教师的个人魅力是感染学生最好的方法,这就是所谓的言传身教的作用,通过润物无声、如沐春风的教学方式灌溉学生的心灵,增强教师自身的个人魅力也是让学生能够信任教师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愿意亲近教师,而且更愿意听从教师的安排,从而达到师生合作交流的目的。

总之,构筑小学语文教学人本高效课堂是一件长远而艰辛的事情,需要作为教学组织者的教师不断的探讨研究,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前提下,利用好教学工具,发挥组织者的教学能动性,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总结改进,最终构建起小学语文生本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刘勋.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J]. 学生之友(小学版). 2011(02)

[2]李亮. 阅读教学诘问——全国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观后[J]. 语文教学通讯. 2011(12)

[3]李大勇. 去除浮华 留住真实——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 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 2006

[4]陈丹. 优化语文作业形式,促进个性和谐发展——浅谈对课后作业的整合[A]. 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 2005

[5]郭素芹. 优化课堂,提高效率——关于高效课堂的一点思考[A].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阶段性成果集(华东卷)[C]. 2012

金融本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金融本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1 关注“对话”的过程, 保证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

保证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与交流的过程, 是学生主体的前提。《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解读》中认为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因此, 教学可以被理解为一种语言性沟通或语言性活动, 对话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特点。

曾有一天早上第二节已经上课, 由于本班刚考完试, 学生要上厕所。刚考完试后的学生非常兴奋, 边说边笑打算冲下楼去。笔者见状连忙喝住学生说:“轻点, 别班都在上课!”学生惊了一下, 战战兢兢地走下了楼, 不一会儿, 只听得二楼传来这群学生的说笑声, 正生气, 想把这群孩子找来好好教育一番时, 笔者脑里忽然冒出一年级曾学过的课文《轻一点, 再轻一点》, 灵机一动, 俯下身来, 轻轻地在身边一群孩子的耳边说:“嘘, 轻一点, 再轻一点, 别班的同学正上课呢!”此话一完, 顿时安静了许多, 只见学生已经悄悄地在同学之间“嘘”开了, 不一会儿, 连同刚才打算找来好好教育的那群孩子都轻轻地从楼下走来, 又轻轻地坐在位子上……忽然之间, 笔者看到了教师与学生真正“沟通对话”后的一种融合。在以上的“对话”过程中, 笔者先是严厉地喝止学生, 可并没有收到成效。然而改用了那轻轻的“一言”, 却扣击了学生的心弦, 学生不由自主地放轻了脚步。此时, 我们不得不惊叹教师蹲下身来与学生“对话”的实效性。教与学的关系就在沟通过程中相互作用,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就真正成为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 而这种交换性关系是通过教学的风格加以贯彻和达成的。就像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的: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 如今的教师, 已不再是用一根棒子来指挥学生的“权威”;要的是教师蹲下身来看孩子, 与有个体感受的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 争取产生心灵的共鸣。教师如能关注“对话”过程, 与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经常进行沟通, 那么, 教育功能将会事半功倍。把学生作为沟通的主体, 进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 关注学习的过程, 保证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

2.1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自主, 首先就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笔者曾听过一、三年级的语文课, 第一课时, 执教老师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 让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当时一个个学生都不敢举手。这便引发了笔者的思考:在课一开始就提这个问题的确是有些高难度, 老师这样一问, 打击了学生的热情, 缩小了他们参与的空间……如果此时这位教师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发挥, 可先让学生畅谈主要内容, 再引导学生用一句话来说。这样不仅扩大了学生“说”的范围, 再一次让学生一起回顾了文本, 还能让学生觉得有话好说, 体验到说得好的成功与喜悦, 那样自然就会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去, 主体性才真正得到落实。

2.2 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真正实现自主, 就是要给学生充分读的、想的、倾听和说话的时间

实现给学生充分读的、想的、倾听和说话的时间, 需要教师创设学生个体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环节。教师要在课堂上保证学生一定的与文本对话的时间, 学生只有充分与教材接触, 才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内心体验。以俞国娣老师执教的《夏天的歌》为例, 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充分读的时间, 笔者曾做过统计, 一节35分钟的课, 学生接触文本的时间竟多于16分钟, 正因为这样, 整节课学生学得轻松、自然, 丝毫没有平时上课时的拘谨与心不在焉, 他们在这样的文本与老师的感染下, 乐于学习, 积极发言, 非常自然地进入到情境之中。也因此使得整节课流露着生命的活力, 最后学生自然就体会到四季都是歌。与此同时, 笔者也对另一节课也进行了统计和观察, 统计结果, 一节课学生与文本接触的时间只有四分钟。结果, 那节课教学环节虽然设计得很好;创设的情境很美;教师素质也棒, 那优美的体态语言, 亲切的语言无不透露着教师的优势。然而, 在这么多教师特意设计的环节下, 却提不起学生学习的意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便学得辛苦。无奈, 整节课教师只好“多言”, 于是便教得吃力, 却“吃力不讨好”, 而那么美的教学媒体也成了一种公开课的花瓶, 教学效果可见一般。只有深入文本让学生有更深的自主思考的时间, 那样体会将会更加深刻, 见解也将更加独特。很多认为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活跃就是作为主动性是否发挥的标准, 笔者觉得这其实是走入了一种误区, 因为这种活跃也只是行为上的, 是浅层的。而思维的活跃, 思想的斗争, 矛盾的激化才是真正具有“主动性”的。

3 关注教学的过程, 保证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就要承认课堂的动态生成, 随时要做好根据学生的不同反馈改变自己的教学思路。不能因为教案是自己精心设计而不顾忌课堂的动态生成。记得笔者在上《威尼斯的小艇》时, 教学环节已到了学习“船夫的驾驶技术好”这个自然段, 忽然, 一学生举手说:“老师, 小艇为什么要造得又窄又深呢?”当时我如果制止了这个学生的质疑, 也就是无视于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于是, 我把问题重新抛给学生, 让他们再读课文, 讨论解决这一问题。由于是学生自己的疑问, 所以学习讨论得极为积极, 主动重新回归到文本中, 有的说:“造得窄是因为使船更灵活, 使得船夫更好地控制、驾驶小艇。造得深是为了更加安全, 避免船夫驾驶得那么快而让人们坐不稳掉进河里。”有的说:“造得窄还为了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 因为河道面积有限, 只有把小艇造得窄小, 船流量才大, 那么工作效率就高, 船夫也就能赚更多的钱……”这样精彩的理解, 如果没有笔者及时调整教案, 相信是接收不到的信息。

总之要实现关注各个“过程”,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单靠以上的几点是不够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心, 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 只有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加以改进, 才能促进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摘要:本文从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确立学生学的“主体”, 浅谈了三个教学策略:关注“对话过程”, 保证教师与学生的平等交流;关注“学习过程”, 保证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关注“教学过程”, 保证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

关键词:过程,自主,个体学习,平等交流,学习主体

参考文献

[1] 钟启全, 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解读) [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金融本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认为,智能制造是以“中国制造2025”为基础的企业创新的战略体现。智能制造与成本管理在企业的生产流程与经营活动方面具有高度的重合性,智能化成本管理是一种智能制造与成本管理相互融合的创新机制。智能制造借助于“互联网+”和“绿色环保”等手段实现智能管理,促进企业成本管理效率与效益的提升。在智能制造环境下,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低成本竞争向质量效益竞争转变,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等,将成为智能化成本管理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智能制造 成本管理 融合 创新

一、引言

随着“中国制造2025”规划的实施,在“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现代移动技术的支撑下,智能制造正在快速地推进实体经济与虚拟世界的融合,产品的销售方式也发生显著的变化。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智能制造能够促进增值服务能力的提升,使商业模式实现持续创新,为成本管理与控制拓展成长空间。传统的成本管理由于受技术手段与会计制度规范的约束,主要计量与控制的是企业购买或雇佣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体现出的是显性成本的本质特征(谢志华,2016)。在智能制造的环境下,以往难以计量与控制的一些隐性成本,如企业所有者自己提供的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的机会成本,也能够通过智能化的成本管理加以充分体现。从智能制造到智能管理,再到智能化成本管理,体现的是物质流、价值流与信息流的整合效应;智能制造情境下的 “互联网+”“绿色环保”等创新要素进一步丰富了成本管理的新内涵,并给当前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带来新的动力与活力。

二、智能制造与智能管理

智能制造与智能管理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智能管理促进了智能化成本管理的转型升级。上个世纪的智能化成本管理最直接的体现是适时制(Just-In-Time)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SIMS);本世纪对成本管理智能化影响最直接的是智能制造所表现出的技术等因素,如全要素生产率、绿色制造与服务制造等。

(一)智能制造的特征

以“中国制造2025”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是与德国“工业4.0”相衔接的创新概念。以“工业4.0”为例,其实现的主要标志是“网络与智能化”,其主要成果是“实现智能化和个性化:未来10年,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 CPS)的智能化,产品全生命周期和全制造流程的数字化以及基于信息通信技术的模块集成,将形成一个高度灵活、个性化、数字化的产品与服务的生产模式。” 智能制造的生产方式可以用“6C”来定义:(1)连接(Connection),主要指传感器和网络;(2)云储存(Cloud),即任意时间和需求的数据;(3)虚拟网络(Cyber),包括模式与记忆;(4)内容(Content),指相关性及其含义;(5)社群(Community),包含分享和交际的能力;(6)定制化(Customization),指个性化的价值和服务(夏妍娜等,2015)。其基本特征:一是互联化。具体包括生产设备间的互联、设备与产品的互联、虚拟与现实的互联等。二是集成化。具体包括纵向集成(企业内部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的集成)、横向集成(通过价值链以及信息网络实现资源的整合)、端到端集成(重构产业链各环节的价值体系)。三是数据化。综合利用各种数据,包括产品数据、运营数据、价值链数据等,通过内外部数据的运用,进行实时的精准分析。四是创新化。具体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业态创新和组织创新。五是表征化。具体表现为从大规模生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型,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

(二)智能管理与智能化成本管理

“智能制造”是要将人工智能应用于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减轻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产品的质量与生产的效率。为了准确把握“智能管理”的本质与意义,需要深入探索“智能管理”的两种基本理论,即复杂性理论与异质性理论。复杂性理论是由比利时学者普利高津(Prigogine)率先提出的,是继“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与控制论)与“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和突变论)之后的第三代系统科学观(蔡志兴,1996)。“异质性”表示的是所考察对象之间差异化程度的概念,它的一个技术表达是“多样性”。一个系统能够进行何种程度的管理,取决于其本身以及现有管理手段的复杂性。为了实现对复杂系统的控制,控制行为必须能够处理系统的多样性。在管理复杂性时,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问题是应对外部的复杂性。为了处理外部的复杂性,需要合理选择能够处理的环境。只有充分认识管理对象的复杂性与异质性,并合理地配置其人工智能,才能有效地实现“智能管理”。

智能管理将促进智能化成本管理的发展。智能化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在智能制造环境下的功能扩张,要求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关注智能化的生产环境,强化智能化的成本规划、优化成本战略和成本评价,并将智能化的成本信息贯穿于整个智能制造的决策过程中。智能制造对成本管理的动因理论也将产生促进作用,即通过智能信息系统合理配置企业的成本结构并提高成本执行的效率与效益。传统的成本结构主要包括规模、范围、经验、技术及外部的复杂性因素等,智能制造环境下的成本结构将发生新的变化,从智能化的高度来分析企业的成本构成、成本动因,实施智能制造环境下的成本控制和改进。由于智能化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尚不完善,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系统整理和提炼。即通过制定明确的智能制造目标,使各种不同的成本管理理论与方法发挥综合作用。同时以案例的形式加以总结,使其在相关行业或不同企业中得到推广与应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智能制造是一种以智能管理为核心的经营创新系统。从管理会计角度观察,智能化成本管理应包括以下能力:对企业成本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保持或获取成本竞争优势的能力;及时发现新领域或随环境变化制定成本战略的能力;将企业嵌入更大系统且实现可持续性成功的成本控制能力等。

三、智能制造对成本管理的影响

智能制造以战略的眼光从企业或产业的供给端入手,加强生产流程和设备的整合与创新,并从源头识别创新驱动的影响因素,通过优化价值链和供应链,运用智能管理等手段为企业的成本管理等提供智能化的战略信息,促进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和核心竞争力的培植。成本管理通过价值流管理,为智能制造的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等控制提供实践支撑,为智能化管理提供技术方法上的保证。智能制造对于成本管理的效率与效益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智能制造对成本管理效率的影响

与“智能制造”相适应,成本管理要实现智能化管理。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只有适应智能制造的新环境并加以提炼与升华,才能提高智能化环境下的成本管理效率。智能制造对企业的要求是,必须清楚掌握产销流程,提高生产过程的可控性,减少生产线的人工干预,及时正确地搜集生产线数据,更加合理地安排生产计划并掌控生产进度等。从产品开发到设计、外包、生产及交付在内的整个生产制造中的每个阶段,都必须实现高度的自动化、智能化,并且实现各阶段信息的高度集成。企业或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工业软件系统,对于实现生产工序及系统组件间的交互起着积极的作用。这种交互不仅在生产层面,还作用于业务层面,并实现虚拟与现实的融合,使内外部组织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发展思路上,只有充分认识企业经营环境的新变化,并与企业战略进行有机融合才具有现实可行性。成本管理要围绕企业的智能化管理,结合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制定与实施相应的成本管理策略。一方面,借助于成本信息支持系统,对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成本结构、成本行为进行全面的了解、控制与改善,探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增值新路径,并获取企业的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在成本管理的控制系统方面,积极关注企业价值增长的战略空间、管理过程、控制绩效,加强不同战略选择下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措施与对策,努力实现企业成本的最小化与效益的最佳化,增强成本管理的系统性、有效性与针对性(楼继伟,2014)。

智能制造有助于减少能源消耗,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远程服务,以及支持客户定制、突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等特点,并推进成本管理信息支持与管理控制系统的建设(黄世忠,2015)。信息化是成本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手段。在智能制造时代,工业机器、设备、存储系统以及运营资源可以利用网络通信技术连接起来,能够实现良好的信息集成功能,并借助于开放的成本管理控制系统使技术与经济紧密结合,实现成本管理与控制活动的横向沟通与纵向交流,使企业财务与业务有机结合、敏捷运作,从而实现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及时和高效。智能制造大大扩展了成本管理的视野,提高了成本控制的效率与效益。能够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分享,依据“互联网+”进行独立的自我管理(自组织),并进一步实现成本控制的理想目标,即“既要关注外部市场机会带来的‘开源’效应,也要注重内部成本管理与控制能够获得的‘节流’效益”,最大限度地促进成本管理效率的提升。

(二)智能制造对成本管理效益的影响

智能制造促进了成本管理的智能化,提高了成本管理的效率与效益。在智能制造环境下,成本管理的数据和信息能够提高战略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以增进企业的价值增值能力,保持可持续的竞争优势。通过决策成本概念框架(CFDC)、作业成本管理(ABC/ABM)、资源消耗成本管理(RCCM)等,将智能化理念融入成本管理实践活动中,突出智能化成本管理的意义。智能制造对成本管理的影响表现在:成本结构发生变化(如机器折旧与研发费用增加);成本控制方法有所改变(如采用以作业组为中心的形式,关注设备的正常运行及相关的维护费用等);计算机智能推动了企业成本管理的创新(如产品设计的优化等)。同时,智能制造通过企业成本向社会成本的转化,将变动成本转变为可变成本,即借助于“互联网+”,另一方面,使固定成本变得不固定;一方面,加强与物流资源的整合,使物流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展示,并创造出更高的效率与更多的效益。如通过成本管理中的价值链思维使生产供应网络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价值需求。此外,智能制造还通过以下途径加强成本管理:通过适度的投资规模来降低成本;围绕市场调研确定为顾客提供服务产品多样化的广度来降低成本;通过合理的研究开发政策,按照所得大于所费的原则降低企业总成本;通过合理的劳动力投入来降低成本等。

以“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为指引的智能制造,使企业成本管理的重心开始从生产制造成本转向产品研发成本,成本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被广泛重视。以生产线的设计方案为例,通过仿真技术实施验证等得到普遍推广,当生产线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时,使用仿真技术能够帮助企业发现设计方案中的问题,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与效益。智能制造为成本管理效益提供了机遇,如传感器价格和互联网连接成本已经大幅下降,而宽带的飞速发展基本实现了网络全覆盖;随着技术的进步,各种商业标准软件的实施费用更是大幅下降,新的工业大数据技术给成本管理智能化提供了基础和保障等。早期的成本管理围绕成本习性,将企业的成本管理按照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进行分类,并据此加以管理与控制。智能化的成本管理则以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成本信息等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为企业经营活动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评价等具体管理提供积极的支撑。智能化成本管理既是一种侧重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重要技术与方法,同时又是企业管理活动不可或缺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四、智能化条件下的成本管理创新

智能制造与成本管理的融合体现在工业制造与“互联网+”和“绿色环保”等的联结与拓展层面,智能制造与成本管理的创新则体现在“智能”“整合”等环节中。经济新常态促进了成本管理的发展,在当前经济结构升级的背景下,通过创新驱动来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通过成本管理,实现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智能制造与成本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智能”,即成本管理的智能化。通过价值链(包括虚拟价值链)与供应链(包括网式供应链)中的智能化成本管理,使企业线上与线下经营活动紧密衔接,传统的JIT(适时制)等成本管理工具从时间驱动向时间与空间驱动的融合创新方向转变;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移动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融合,使企业的有形成本要素与无形成本要素得到充分发挥。传统的资本、劳动、土地等要素的投入成本已面临“管理瓶颈”制约,借助于创新驱动,充分发挥无形成本的内在潜力将成为成本管理智能化的内在需求。一般而言,组织创新由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构成,这是一种创新的“双核模型”(Daft,1978)。在智能制造的环境特征下,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适应性和可选择性成为智能化成本管理的一项重要战略。如对于低度专业化(Professionalism)、高度规范化(Formalization)和集权化(Centralization)的企业可以从管理创新入手加以研究,反之则有利于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加以研究与探讨(Damanpour,1991)。

智能制造离不开信息物理系统的支撑,通过将计算机与信息系统嵌入实物运行过程中,实现与实物过程的密切互动,从而给实物系统添加新的能力。从技术创新的角度看,信息物理系统正是嵌入式系统进一步优化的结果,而通过通信网络,将所有设备互联的智能工厂是其中最好的体现。在“互联网+”的智能制造环境下,成本管理中的创新驱动表现出若干新的趋势:一是由集中式成本控制向分散式成本控制转变。其目标是构建一个权变式的个性化和数字化成本管理的智能化模式,使成本管理体现出无界化、小型化等的基本特征,许多新产品、新技术、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将在更广泛的领域合作,产业之间高度融合。同时,传统的成本要素驱动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基于智能化的成本要素创新将得到推广与普及。二是由单一企业成本管理向企业群成本管理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企业竞争优势的获取越来越关注经营活动的结构性动因与执行性动因,并依赖所嵌入的关系网络,企业及其业务开展过程中的伙伴关系将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智能化成本管理能够在企业群组织间寻找出一种更为有效的合作方式,减少不确定性。结合智能制造的发展方向,企业群成本管理需要配合制造业的细化分工、生产协作,使集群的组织间成本信息支持系统向市场、设计与生产等环节渗透;通过成本管理的控制系统向柔性、精细方向发生转变;借助于组织关系的智能化管理实现内连企业群内部组织,外连供应商与销售商等外部组织,优化内外部组织间的成本行为,提高经营合作的成本效果,如利用大数据信息来增加信息的共享和减少组织间的循环时间等成本费用。

基于创新驱动的成本管理,要求围绕智能制造从经营成本向成本经营转变,通过企业物理资源的有形成本要素,向外部无限资源与管理创新的无形成本要素进行对接,将企业成本社会化,使社会资源为己所用。借助于成本管理的供给端创新,充分利用外部廉价的制造能力,把企业的固定成本转化为可变成本,提高成本的资源配置效率。通过将企业内部的固定成本转变为企业外部的可变成本,使自己的固定成本变成别人的固定成本。用别人的可变成本替代自己的可变成本,置换出自己的可变成本,并集中于创新业务的经营上(李海舰等,2008)。从我国的创新导向选择上看,采用管理创新,通过组织与制度创新来提升无形成本要素的生产率是一种明智的选择。智能化的成本管理不只是简单的降低成本,而是要通过定向智能管理,也就是结构性成本控制手段来鼓励现有企业提高生产能力,促进生产要素的增长。同时,利用国家对企业创新驱动的优惠政策,如定向减税和免税等政策加快产品的技术研发,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二)通过智能成本管理,实现低成本竞争向质量效益竞争转变

企业智能制造有多种表现形式,网络经济、数字经济是其中最重要的表现特征。在“互联网+”的制造环境下,企业产品由线下转到线上,并通过相互协调使企业或国家间的联系由“数字”加以体现或转换。低成本竞争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在产品设计开发阶段,将目标成本与预测成本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成本信息确认差异,制定制造过程的“成本标准”;其次,在产品生产阶段,将这种“成本标准”与市场价格或内部转移价格进行比较,确定不同阶段的“目标利润”,并与预算或预测的利润目标值进行对比。其目的是寻找“成本差异”,实现成本领先的战略要求。智能制造与成本管理的结合,企业的成本或利润不仅仅是“量”的要求,更需要谋求“质”的提升。即通过智能化的成本管理将生产环节的成本管理进行事前、事中与事后控制的融合,将基于前馈与反馈的长期整体控制与短期整体控制进行有机融合,同时进一步将成本控制划分为战略控制、经营控制与操作控制等不同的层级。

借助于智能化成本管理,使企业各项生产活动嵌入供应链、网络链的全部环节,实现实体价值链与虚拟价值链的结合。如构建资源共享平台,由代加工向代设计与出口自主创新品牌转变等,进一步提升产品的质量与生产效率。这种形式,通常称之为“智能工厂”。在智能工厂中,每个人都将参与到分析、解决问题的工作中,即随着工业机器人的普及,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中,劳动者与管理者的界限将变得越来越模糊,人机交互以及机器人之间的对话变得越来越普遍,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逐渐被智能机器所替代,人在其中的角色也由服务者、操作者转变为规划者、协调者、评估者、决策者。然而,要实现低成本竞争向质量效益竞争转变,提高人的“智力”与“智能”变得至关重要。通过在智能制造活动中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促使企业认真思考员工在教育、经验和技能集合上的差异,从而增强个人和企业双方的创新能力,成为智能制造环境下成本管理创新的重要课题。在实现“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道路上,人才软实力与智能设备的硬实力同等重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利用政府对智能制造的引导作用与政策效应,加快企业全要素的转型升级。通过“互联网+”促进智能制造与成本管理的融合,能够对各种生产经营环节中的成本要素进行优化,改变以往仅凭经验与直觉的成本管理决策,使生产过程中的时间效率大大提升,生产经营效率与效益显著改善。

现阶段智能制造与成本管理的结合有助于“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与行为优化。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首次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智能成本管理不仅可以运用于成本核算与控制的需求端管理,还可以在市场动态变化的预测等方面发挥供给端的管理效果。如结合市场预测,对初始工艺路线与生产设备进行优化,灵活配置工艺与设备,以节省投资成本和优化生产价值流(如自制还是外包等);对于计划单独建线的产品,可以严格按照生产要求配置设备;对于支持多产品的柔性生产线,需要在关键设备前增加缓冲时间,让排在前面的非关键设备适当加快生产节拍。同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辅助制造资源的准备属于不增值的环节,加强柔性工装和激光定位的应用,以提升生产线成本价值流的积极效应,是智能成本管理的客观选择。柔性工装的目的是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免除装配各种零部件时所使用的专业定型架、夹具,从而降低工装制造成本、缩短工装准备周期、减少生产用地,且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激光定位技术能够结合三维制造模型和室内GPS定位数据,准确定位到加工或装配的位置,从而引导机器人完成自动加工或装配。

(三)通过环境成本管理,实现资源消耗大、污染物排放多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

企业转型升级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技术条件既定的情况下,促进制造业工艺改进实现生产流程的绿色发展,同时围绕供应链管理,优化价值创造的环境系统,构建循环经济链;二是通过技术的创新驱动,开发和推广节能、节材和环保产品、装备、工艺,实现企业或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型。无论是上述哪种形式,加强环境成本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传统的粗放制造向绿色制造转变是一种客观的战略选择(周守华等,2012)。智能制造中的“绿色环保”理念促进了环境成本管理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在环保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财力与精力,企业作为社会中的成员,必须主动承担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积极开发与利用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向绿色制造转型。当前绿色制造已经成为企业或产业是否有潜力的重要标志。智能制造与环境成本管理相结合,是要充分利用以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先进智能设备,积极构建智能化工厂。即通过优化生产环境,让机器人去执行人所不能或难以完成的事情。人与机器、信息物理系统的分工将转变为人类设计产品并决定产品规则和参数,机器、信息物理系统基于这些指令,触发、比对路径并选择、优化生产。即通过智能的人机交互传感器,人类可借助物联网对工业机器人进行远程管理。这种机器人还将具备生产间隙的“网络唤醒模式”,以解决使用中的高能耗问题,从而使制造业向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升级。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工业机器人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 FMS)、主动化工厂(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中重要的自动化工具,并且工业机器人的种类不断丰富,功能越来越强大,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也显著提升。广泛采用工业机器人,不仅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与产量,而且对保障人身安全、改善劳动环境、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及节约原材料消耗和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环境成本的角度看,智能化设备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环境成本的管理效率,也促进了企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过去立足环境管制手段来防范诸如环境污染等方面的风险,效果并不显著;现在通过环境成本的嵌入,增强了企业绿色制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了环境等资源的生产效率。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政府通过环境管理的行为主导(如政府补贴等),引导企业主体采用环境成本管理手段自发地减少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的生产活动,调动了企业市场自主性的积极作用。智能制造与智能管理促进了环境成本创新,使企业更有效地利用从原材料、能源到劳动力等的全要素投入,从而抵消企业在环境维护等方面的成本耗费,这种资源生产率的提高不仅不会削弱企业或产业,反而会增强企业或产业的竞争能力(冯圆,2014)。

(四)通过精益成本管理,实现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精益成本管理是精益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益成本管理是企业将精益思想与其成本管理活动融合而形成的管理模式。具体目标是:通过精益成本管理,强化经营控制,消除浪费,追求最小价值流成本;提供精确、及时和易懂的信息以促进企业精益生产的实施,增加顾客价值,促进公司成长,提高获利能力,增加公司现金流等;通过激励员工、提供相关和可控信息支持精益思想,使组织在任何层面都能实现不断的改进。精益成本管理的本质特征就是用小批量生产模拟大批量生产,并提高企业的投入产出比(冯圆,2015)。精益生产不只是个别企业的选择,现在已经上升为政府部门倡导的一种重要管理手段。“精”体现在效率方面要快速高效,质量方面要“尽善尽美”;“益”体现在成本方面要尽可能地节省,即精益生产着力创造一种“完善、周密、高品质、高效益”的生产模式。精益成本管理包括拉动式的即时生产系统(JIT)、全面质量管理、团队工作法(Teamwork)、并行工程(Concurrent)、成本企画等内容,是一种成本控制与质量控制相结合并贯穿始终的管理体系。其核心是“五个少”,即要求以较少的人力投入、较少的占用空间、较少的资金投入、较少的生产时间和较少的质量缺陷而能够精确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智能化时代的精益成本管理通过搭建交互用户的平台,借助于大数据分析等按需为企业提供定制等服务,将生产型制造转变为服务型制造,在为客户提供全流程个性化体验的同时,实现企业价值增值。网络化、数字化、物联网等都是服务于精益成本管理的技术手段,通过精益成本管理,能更加有效地保证智能制造的实施。精益成本管理可以改变企业粗放经营的现状,提升组织的敏捷性,维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流程的标准化与成本管理的创新(罗宾斯,2008)。同时,智能化的精益成本管理还有助于塑造共同愿景,构建灵活柔性的企业文化体系。企业管理当局要从战略的高度,规划企业实施精益成本管理的顶层设计,制定出公司的中长期经营计划,塑造持续改善、全员参与的精益文化,使制造业由大规模流水线生产转向定制化的规模生产,实现产业形态向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型制造业转变。

五、结语

智能制造与成本管理的融合与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客观必然。就智能制造本身而言,是政府导向性与企业生产的市场自主性相结合的产物。智能化成本管理作为一种智能管理工具,代表着企业成本管理的未来。智能制造通过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等手段传导智能管理,智能管理又进一步借助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实现成本管理的智能化。智能制造与成本管理在企业内部流程与内外部价值链的管理环节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通过成本核算可以促进智能制造的数字技术发展,优化或再造企业的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经营的成本管理效率与效益。“互联网+”和“绿色环保”理念又进一步促进了智能化成本管理的创新与发展,提高了企业设备与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了企业物质流、价值流、信息流等环节的有机融合和生产活动中全要素的相互整合。同时,智能制造通过智能信息系统合理配置企业的成本结构,提高了成本执行的效率与效益,为政府的“供给侧改革”提供实践数据的支持。

智能化成本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体系是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对智能化环境下成本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优化智能成本管理的结构性动因与执行性动因,需要成本管理工具的整合与创新。智能化成本管理需要从信息支持系统和管理控制系统两个方面入手,开展“链式成本管理”与“网式成本管理”的深入研究。同时,结合“互联网+”、大数据及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在“供给侧改革”的引领下,提高智能制造环境下成本要素利用率,并进一步促进整个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发挥出最高的效率与效益。

参考文献

[1] 周天勇.传统经济模式的增长困局[N].学习时报,2013(9).

[2] 冯圆.经济新常态下的成本管理创新研究[J]. 新会计,2015(11).

[3] 夏妍娜,赵胜.工业4.0[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4] 蔡志兴.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5] 楼继伟.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促进我国经济转型升级[J].中国财政,2014(9).

[6] 黄世忠.移动互联网时代财务与会计的变革与创新[J].财务与会计, 2015(21).

[7] 李海舰,郭树民.从经营企业到经营社会:经营社会的视角经营企业[J].中国工业经济,2008(5).

[8] 周守华,陶春华.环境会计:理论综述与启示[J].会计研究,2012(2).

金融本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金秋十月,记者慕名来到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拜访了荣获了2007年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的昌北二小校长黄少珍。

一见到黄少珍,就感觉春风拂面——她的风采、热情与激情,如一股强大的磁力,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黄少珍爽朗地笑着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与可爱的孩子们在一起,自然会精神焕发喽!”

“从事教育工作,是我一生的最爱!”

在访谈中,黄少珍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打心眼里热爱孩子,所以当教师是我一生的最爱!”

黄少珍的话是肺腑之言,少年求学的艰辛,使她对教书育人充满了神圣的虔诚。1962年,黄少珍出生在南昌蛟桥镇贫寒农家,兄弟姐妹众多,以至于到了学龄,父母却忘了送她去学校。6岁的黄少珍渴望读书,天天踮着脚站在教室窗外听课,风雨无阻。教师深受感动,牵着她的小手去见父母。父母也被感动了,第二天,黄少珍成为一名小学生。

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使黄少珍格外好学上进,也令她萌发了一个心愿,长大后成为教师,向孩子们传递爱与知识的火把。1978年高中毕业后,黄少珍如愿走上讲台,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村小校长。1986年,黄少珍作为优秀人才调入蛟桥镇中心小学(即昌北二小前身),又从普通教师、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做起,后提拔为副校长,2000年任昌北二小校长。

29年来,黄少珍多次谢绝了调入机关的机会,无怨无悔奋战在小学教育第一线。她爱校如家、爱生如子、敬业爱岗、勤于钻研,为了提高理论水平,她克服困难到南昌教育学院进修,获得了大专文凭。在业务上,她也精益求精,担任了南昌市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并获小学特高级教师职称。担任校长职务后,她更是勤奋进取,参加了市校长培训、市校长提高培训、省骨干校长培训、国家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训,使自己的管理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黄少珍的才干和无私奉献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与赞赏,获得了市优秀妇女干部、市优秀教师、市普法先进个人、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先进工作者、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优秀党员、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校长等光荣称号。今年暑假,她在省、市骨干班主任培训班上作了10场《好心态成就事业》专题报告,受到领导和学员的一致好评。

“奉献+爱心,是我们的服务宗旨。”

在采访中,昌北二小党支部书记黄兰英和其他几位教师先后来校长办公室商量、汇报工作,见了记者,黄书记和教师都异口同声称赞黄少珍:“我们的校长是位心胸开阔、很有事业心和爱心的人,与她共事非常愉快。”

黄少珍虽身为柔弱女子,事业心却不让须眉。自1978年从教至今,黄少珍担任了20年班主任,带了16届毕业班。无论是在条件艰苦的村小,还是在中心小学,每天早上7点,黄少珍用自行车带着两个儿子准时到校,直到天黑才回家,孩子的膳食和学习全交给在镇政府工作的丈夫。好在当过教师的丈夫知道班主任工作的辛苦,也清楚黄少珍的个性,毫无怨言全力支持妻子的工作。作为班主任,黄少珍对学生的关爱可以说到了体贴入微的地步。20年来,每学期的节假日她都要骑着自行车对全班学生(最远的学生家有20多里路)逐个家访,以便掌握孩子的生活背景,听取家长的意见、建议,然后针对具体情况因材施教。2001年,黄少珍已是昌北二小副校长,她从全国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结业回校后,不顾事务繁杂,坚持带了一个四年级的实验班,进行“小班化”试点教学。当时班上有名新转来的男生小雄(化名),顽皮好动,惹是生非,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有人劝黄少珍拒收这孩子,免得拖实验班的后腿,她却说:“只有不善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我是共产党员,又受过国家培训,怎么能把后进生拒之门外呢?”通过多次家访,黄少珍发现孩子的父母因为工作忙、管教方式简单粗暴,小雄基本上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养成了骄横、任性、懒惰、散漫等不良习性。小雄的亲情缺失,令黄少珍很心痛,于是她在课堂上对小雄格外关注,在课间与孩子亲切聊天,在课余予以耐心辅导。小雄的每一点进步,黄少珍都在班上大张旗鼓表扬,让孩子真切体验到了黄老师并没有歧视他、嫌弃他,而是如慈母般关爱他、帮助他。渐渐地,小雄转变了,不仅尊重他人、关心集体了,学习成绩也蒸蒸日上,毕业时考取了市重点中学。小雄的父母非常感激,多次来学校向黄少珍表达谢意。

黄少珍担任校长职务后,倡导以“奉献+爱心”作为教职员工的服务宗旨,并处处以身作则,不忘人文关怀,教师无论是生病还是过生日,都会得到校长的安慰与祝福。2003年12月,教师江萍住院做手术,黄少珍及时带领班子成员带上慰问品、慰问金前去探望,并安慰她说:“好好养病,你的工作我会安排好!”2006年1月,教师王洁因病做手术,考虑到校长工作忙,王洁一直隐瞒病情,只说请几天假。黄少珍知道真相后,当晚就与班子成员一道带上营养品去医院探望。同年2月,教师熊小静也住院手术,当时正值天寒地冻,没想到黄少珍竟冒着大雪前往医院探望,考虑到熊老师家生活较困难,还送上了慰问金和营养品。最能体现黄少珍爱心的是,学校有两位教师患有轻度精神分裂症,常年服药,一年中得入院三四次,黄少珍没把他们当成包袱,每次都上医院殷切探望,开导他们放下心理负担,乐观面对生活。

对学生,黄少珍的爱心就更是细致了。除了教学,安全是重中之重,她经常亲自到各班巡视,检查安全措施是否到位、隐患是否消除。若是有孩子生病住院或在玩耍时受伤了,黄少珍会带领班主任和班子成员送上慰问金或营养品,并一直关怀,直到孩子病愈或伤愈回校上课。

在黄少珍心里,昌北二小是一个大家庭,教师的家人有难了,她也照样挂在心上。2004年,教师江萍的丈夫和教师曾红的丈夫都在出差时不幸出了车祸,伤势严重,黄少珍听说后立即前往外地探望,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005年,教师熊小静的孩子生病住院,黄少珍自掏腰包嘱咐加强营养。2006年4月,教师范美菊的婆婆不幸辞世,第二天,黄少珍便驱车赶到进贤县吊唁。昌北二小女教师比例较大,每当年轻的女教师生宝宝或男教师当爸爸了,黄少珍都要带上礼品去祝贺。昌北二小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中午在学校用餐,为了照顾孩子吃饭和午休,教师们中午都不回家。黄少珍体谅教师的辛苦,积极想办法提高经济待遇,并为困难家庭的家属安排工作岗位。若遇上级部门漏发了教师工资,黄少珍不仅设法解燃眉之急,还主动向上协调,力争尽快解决。

访谈中,黄少珍谦虚地说:“这些事都是我应该做的,校长的职责之一,就是让教师没有后顾之忧。”校长以人为本、发自内心的点滴关爱,汇聚成一股强大的暖流,大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使二小“奉献+爱心”蔚然成风,赢得了不少锦旗和牌匾。去年,华东理工学院的一位干部犹疑着把孩子放在二小试读,今年,这位家长给校长写来感谢信,热情赞扬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责任心。

“打造明星学校,是我的目标!”

作为校长,黄少珍有一个雄心壮志——把昌北二小打造成明星学校。她套用“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格言,认为不想打造名校的校长也不是一名好校长。在担任校长伊始,黄少珍就带领班子提出了以“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办学宗旨;以“开拓创新,乐于奉献,争创名牌学校;善谋思变,发展教育,争创四个一流”为办学思想;以“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为办学目标,用科学的发展观来规范学校管理。

以德立校、以人为本,是治校的精髓。黄少珍十分重视师德建设,重视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要求教师牢记师德规范“八不准”。在昌北二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点,除设有“校长信箱”和“师德师风”举报箱,严格要求教师之外,还通过广播、墙报、宣传栏、班队会、学科教学等途径层层渗透。为了确保师生心理健康,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咨询室,成立了“综治办”,定期请心理医生和法制副校长讲课;邀请“八荣八耻”宣讲团来校开讲座,将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校办活动相结合。此外,黄少珍还注重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每年都利用节假日和开学初期举办家长培训班,请“知心姐姐”专家教育团来校作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使家庭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师资优良、文化丰富,是教学质量的保障。多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使黄少珍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她参加过南昌市数学学科试卷命题工作;她在指导学生参加“奥赛”和“华赛”中获得了“优秀辅导教师”称号;她的数学优质课曾获区竞赛一等奖;她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国家、省、市期刊发表并获奖。担任校长职务后,她还每星期坚持上一堂示范课,带领教师积极投入教研,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者”转型。近年来,她率先在学校开展了“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填补了区课改、课题研究的空白。身为校长,她还参加了南昌市关于教育部“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的子课题“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亲自撰写了省、市级课题计划及实施方案。在她的努力下,二小建起了学生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学生的网页制作、电脑绘画获全国三等奖,学校也被评为“全国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先进单位。如今的二小,已成为省教育学院在昌北地区设立的第一个教改实验基地,教师钻研业务蔚然成风,多名教师的论文获国家、省、市、区各级奖项,优质课也在竞赛中夺魁。为了做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昌北二小还通过办讲座、开课等方式,将优势资源向全区辐射,为村办小学培养了一大批青年教师,他们的论文和优质课也先后在市、区获奖。

丰富的校园文化,也是二小的特色,学校成立了“艺术团”“书画社”“红领巾”广播站。合唱团节目获省“金色童年”赛歌会表演铜奖,广播体操比赛获南昌市二等奖,田径运动获南昌市中小学运动会小学组团体第四名,书法绘画作品也多次获省、市奖项。

短短几年来,昌北二小走上了求真务实、团结奋斗、发展创新的办学之路,教学质量连年上升,先后获得了“南昌经济开发区教育先进单位”“南昌市德育示范学校”“南昌市教育先进集体”“南昌市教育经济工作先进单位”“南昌市诚信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由于学校名声鹊起,连家住火车站、半边街的家长也把孩子送来就读,学生人数翻番。黄少珍因此被区教办树为“校长身边的榜样”,2006年7月,在区教办校长研讨会上,黄少珍作了《感悟学校管理,体验成功快乐》经验介绍。

“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我们奋斗的岗位上,就在我们不断的追求里。”这是黄少珍的心声。她以无言的执著、无悔的追求,诠释了教育界的一句名言——“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本栏责任编辑 孙建平

E-mail:ncjianping@126.com

上一篇:金融学硕士论文下一篇:学金融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