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管理论文范文

2024-01-19

评估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筑行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住宅建筑节能施工控制,能够实现建筑节能效果。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住宅建筑工程逐渐增多,只有不断的加强节能施工技术革新,强化施工技术控制, 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贯彻落实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本文首先分析节能住宅建筑施工工艺的特点,然后从几个方面入手,探讨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供有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节能住宅;施工技术;控制

引言

随着近年来节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不断增加,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必须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特点进行管理工作的改革。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开展施工管理工作,以此保障节能住宅建筑施工质量。节能住宅建筑是利用现代节能保温材料以及科学的设计实现建筑物使用过程中节能目标的建筑。受其设计目标影响,节能住宅建筑的施工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以及管理工作的难度。例如:结合光伏太阳能利用技术的节能住宅建筑其施工过程中不仅需要对建筑主体结构进行有效控制,还需要对光伏技术应用基础进行管理。针对光伏技术运用中对建筑结构的需求进行强化控制,以此实现节能住宅建筑需求。在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中,施工企业必须针对其施工技术要点以及特点进行管理。针对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特点完善管理体系,实现管理工作目标。在对现代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特点的调研与分析中可以看出,节能住宅的施工中应用了更多的新型材料与新兴施工技术。

一、节能住宅建筑施工工艺特点

顾名思义,节能住宅建筑就是指利用节能材料,通过节能施工技术和科学的设计,实现住宅建筑节能效果。根据节能住宅建筑节能目标以及设计等因素,在节能住宅建筑施工过程中,具备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节能住宅建筑施工设计阶段,應该以节能为主要的设计目标。同时在建筑施工阶段,充分的考虑节能效果的实现,并满足节能施工要求;

2、根据对已经建成的节能住宅建筑研究发现,节能住宅建筑施工中会应用较多的新工艺、新材料等,导致在施工层面上与普通建筑施工有很大的不同,在进行施工管理以及建筑住宅管理过程中,必须结合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特点,合理的设计管理环节,确保建筑节能效果的实现。

在节能住宅建筑施工阶段,对施工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项目施工人员、设计人员,在施工前需要对施工图纸进行仔细的分析,根据具体的节能设计,制定科学的施工方案,并设置合理的质量控制要点;制定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并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相关规定施工,尽可能避免施工误差,确保施工在工期内完工。

二、节能住宅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分析

1、节能住宅建筑施工达不到节能环保的要求

目前有很多小区把施工重点也仅仅是放在绿化景观的设计方面,忽略了节能住宅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更缺乏对小区周围地理环境的考察。因此,有的节能住宅小区建成后并不是出于最近的方位,也没有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只是在外观上属于“节能小区”,实际上却不具备节能小区的功能,例如有的小区在道路的铺设方面以花岗岩道板代替渗透性混凝土,这可能引起“热岛效应”,不符合节能环保的要求。

2、节能材料供应不足,创新能力差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的节能材料一般是一次性能源,节能新技术的研发能力低下,节能新产品也并非真正节能,例如目前应用较多的外墙保温材料一般是用聚苯板等材料,但是至少需要两吨原油为原料才能生产出1吨聚苯板建筑材料,与此同时,在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中还可能产生大量废弃物,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生产成本巨大,对一次性能源的依赖性也较大,不适宜推广应用。

3、节能住宅的检测和验收方法不完善。

就目前对节能建筑小区评价的体系标准来说,只有现场测量建筑热工法,这种方法需要用的到的技术就是通过计算节能建筑物墙体内部的传热系数来对小区的室内外气温和热流量进行评估,在计算之前获取数据的方法主要是热流计和热电偶,测量方法的复杂,测量条件也必将苛刻,而且这种测量方法在测定过程中需要选择部分代表性的测点,但这些典型测量点的选择往往很难确定,即便有合适的测量点,测出的数据也常常无法代表整栋楼的墙体墙体热工性能,只能给出一个相对的定性结论。

三、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1、建立与完善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为了保证节能住宅建筑施工质量,施工企业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根据节能住宅建筑施工特点,不断完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强化对节能施工技术的管理;根据节能住宅建筑工程实际的特点,建立与施工技术相使用的技术管理体系。在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完善规程中,施工企业需要对施工图纸、施工方案、勘察资料等相关文件仔细的研究,充分的了解工程施工的特点,对原有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完善。

2、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

随着我国建筑节能意识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科技水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节能施工工艺、材料等应用到住宅建筑工程施工中。节能材料质量以及节能性能直接关系到整个建筑节能效果的实现,因此,需要加强对施工材料质量的控制,无论是材料的采购、运输、存储,还是材料的使用过程,都需要采取有效的材料管理措施,保证材料的质量以及节能性能。现阶段,施工企业需要充分的考虑工程实际要求以及节能施工特点,采用招标采购的方式,并加强对材料供应商的测评分析,不断的完善材料管理制度,为节能施工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对墙体保温施工技术管理

在墙体保温施工过程中, 节能设计主要体现在内侧或外侧。其中内侧墙体保温较为简单,但墙体外侧保温的效果更强。墙体保温层如果在外侧设置,保温面积增加,同时保温层的粘合性相对较低,如果施工不到位还容易引起材料脱离、墙体开裂等问题,并且施工成本也比内保温要高。所以,在具体节能住宅建筑工程施工中,需要根据用户选择、气候特点、材料、经济性等综合选择。单从保温施工技术来说,保温层施工一般采用黏贴、抹灰、喷涂、干挂等方式,保温材料一般以保温砂浆以及加入轻骨料的胶结材料为主。如果采用喷涂方式进行保温施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喷涂的均匀,并对保温层厚度进行严格的控制。

4、节能住宅建筑门窗安装技术控制

门窗是住宅建筑实现节能的关键环节,在门窗施工过程中,其技术控制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门窗水透性进行严格的检查,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同时验证门窗的空气渗透性、抗风压等性能指标;在具体安装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安装章程,避免出现门窗框变形、 缝隙过大等问题, 保证门窗安装的密封性;对门窗进行密封前,需要将接缝处的污染物清除干净,并保证其干燥。

结束语

总之, 现阶段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建筑施工必然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在节能住宅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节能效果的实现,首先需要根据工程项目实际的施工要求以及节能施工技术特点,不断的完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其次,加强对节能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为建筑节能效果的实现提供基础保障;再次,需要做好节能建筑门窗施工、墙体保温等施工的技术控制;最后,强化施工监督,完善工程施工验收体系,保证建筑节能效果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覃春怀.探讨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J].节能环保 ,2012,(7).

[2] 吴泽光.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8).

[3]邹秀柏.浅谈节能住宅建筑施工技术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0).

评估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开展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为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制度,政府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并把政策评估纳入职业教育评估体系之中;建立相对独立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组织,培养一支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队伍;确定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标准,并严格遵循科学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程序;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的信息系统,选择与使用适切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方法。为推进职业教育政策评估,政府还要为职业教育政策评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职业教育政策;评估

作者简介:陈取江(1972—),男,浙江宁波人,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管理与职业教育政策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建设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1JYA001)成果,主持人:董仁忠;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一般项目“现代高职院校制度研究——基于高职院校与政府、社会关系的重构”(项目编号:10YJA880026)成果,主持人:董仁忠。

公共政策是指以政府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机构针对社会公共问题的解决,通过民主政治程序制定和执行的行动方针和行为准则[1],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法律形式的政策和非法律形式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是政府的基本职能。政策制定是政府决策最重要的方式,是政府决策的核心。[2]规范、科学的政策评估既是政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提高政府决策质量的重要保证。职业教育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政策评估是政策评估理论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伴随着职业教育地位的日益突出及其规模的迅猛发展,进行职业教育决策,实施职业教育行政,开展职业教育管理,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制定和执行职业教育政策,开展规范、科学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则是政府不可回避的重要责任。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然而,不管是从理论研究中还是从实践层面来看,漠视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对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缺乏理性认识,没有建立起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的体制机制,则是不争的事实。这既无助于提高职业教育决策的质量和水平,也不适应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要求。因此探讨职业教育政策评估问题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提出要加强职业教育政策评估,探讨开展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的意义,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制度的举措以及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环境设想。

一、开展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的重要意义

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制度建设,是未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的效益、效率和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3]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包括职业教育政策方案评估、职业教育政策系统与政策过程评估、职业教育政策效果与效率评估以及职业教育政策信息、标准与方法的再评估。开展职业教育政策评估不仅是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有助于推进职业教育制度建设的科学化。

(一)检验职业教育政策运行的效果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政策评估的大忌。出台任何职业教育政策都旨在解决特定的职业教育问题。然而,不管预先如何针对政策设计进行科学论证,由于政策设计者认识的局限以及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影响,政策效果往往不可预测。而要检验职业教育政策的效果到底如何,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的预期目标,就需要开展规范、科学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通过评估,有助于准确把握职业教育政策运行的可靠信息,总结制定职业教育政策的经验,为决策者修正、完善职业教育政策提供依据,提高职业教育政策的质量和水平。

(二)决定未来职业教育政策的走向

因应情势变化,一项教育政策总会呈现一定的走向。职业教育政策评估不仅可以检验职业教育政策的效果,评判职业教育政策的价值,而且有助于发现职业教育政策的问题(尤其是方案设计和行政执行中的问题),决定职业教育政策是继续、调整还是终止。如果某项职业教育政策指向的特定职业教育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没有大的变化,那么就有必要继续原有的政策;如果某项职业教育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新的情况,就有必要对原有的政策进行调整,以适应新的变化;如果某项职业教育政策的环境发生大的变化,原有政策已明显不能解决问题,或者原有的职业教育政策已经达到目的,其政策目标已经实现,就有必要终止原有的政策。

(三)合理地配置职业教育政策资源

任何政策都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分配或再分配,而职业教育政策资源(包括人、财、物等)配置合理与否对职业教育决策者、职业教育决策执行者、广大职校生而言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政府的职业教育政策资源有限(尤其是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但是同时又要在校企合作、实习实训设施和教师教育等诸多方面采取政策举措。这就要求合理地配置职业教育政策资源(各自优先顺序及其比例)。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结论则可以为合理地配置职业教育政策资源提供依据。通过开展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可以确认某项职业教育政策的实际价值,评判职业教育政策资源配置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而据此决定和调整各项政策的资源分配顺序和数量,最大程度地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以取得最佳的政策效果。

(四)强化利益相关者职业教育责任

职业教育政策评估既可以检验职业教育政策制定者工作的成效,也是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成效的评价,还能增强行业企业履行职业教育责任的意识。它不仅可以为决策者、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企业等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提供职业教育政策的相关信息,而且有助于强化各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感。在一个问责制的政治体系中,可以把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结果作为对各职业教育利益相关者制定、执行职业教育政策进行问责的依据。有效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体制机制,将促使政府主动以寻求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政策为价值导向,增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成员的责任意识和凝聚力,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属于职业教育政策理论研究的范畴。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实践不仅能发现职业教育政策评估中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成因,有助于解决问题,推进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实践,提高职业教育政策的质量和水平,而且还可以通过反思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实践,总结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经验,增强对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的理性认识,探寻制定、执行职业教育政策的规律与特征,推动职业教育政策理论的科学化进程。

二、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制度

推进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工作势在必行。然而,由于受到政治制度、教育制度、文化传统以及其他多种因素制约,职业教育政策评估未能提到政府的议事日程,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理论研究极为薄弱,因此推进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工作任重道远。推进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采取若干举措,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制度。

(一)政府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并把政策评估纳入职业教育评估体系之中

推进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工作,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在观念和战略层面,政府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政策评估,明确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在职业教育制度建设中的定位,并把政策评估纳入职业教育评估体系之中,统筹规划。其一,政府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同等重视开展职业教育政策评估与制定、执行职业教育政策。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制定、执行职业教育政策有多重要,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就有多重要。其二,职业教育政策评估是提高职业教育政策质量、确保职业教育政策实效性的关键举措,它既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也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职业教育制度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三,政府应该把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纳入职业教育评估体系之中,统筹考虑,但是与职业教育办学质量评估以及其他类型评估相比,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又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深入研究并严格遵循职业教育政策评估规律。

(二)建立相对独立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组织,培养一支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队伍

职业教育政策评估主体在整个职业教育政策评估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它既可以是组织也可以是个人。在组织和人力层面,要建立相对独立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组织,培养一支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队伍。其一,要发挥政府的作用,因为不管是从资金投入、人员配备、评估开展还是从结果采纳等来看,职业教育政策评估都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同时,为确保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结果的可靠性,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组织又要具有相对独立性,尤其不能隶属于制定、执行职业教育政策的机构。因此要建立半官方的、相对独立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组织,集评估与研究于一体。其二,由于评估者的评估理念、评估态度、评估经验、职业伦理、能力水平等都对评估结果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因此需要培养一支专业化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队伍。职业教育政策评估者不仅要全面把握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深刻理解职业教育政策及其评估的规律与特点,具有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秉持公平、公正的职业伦理,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评估技术。其三,可以把政府关注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问题设计成研究课题,面向全国进行公开招标。这既能充分调动广大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唤起人们关注职业教育政策评估,也能为职业教育政策评估提供另类视角,有利于准确、全面地把握职业教育政策过程。

(三)确定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标准,并严格遵循科学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程序

职业教育政策评估标准是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的基本依据;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程序事关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的质量和信度。在依据和程序层面,要确定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标准,并严格遵循科学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程序。其一,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实质上就是一种价值判断,然而,职业教育政策评估标准是决定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结论的重要因素,评估标准不同,得出的评估结论就会迥异。因此要确定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标准,主要包括发展性标准(“质”和“量”)、效益标准(政策结果对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效率标准(政策效益与政策投入之间的比例)和回应度标准(满足政策目标群体需求的程度)。为使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具有可操作性,还必须将评估标准转化为可观察、可测量的指标。其二,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切忌主观随意,要求严格遵循科学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程序。只有这样,才能从程序上确保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结论的正确性和可靠性。政策评估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了解政策基本内容及相关背景;(2)确定政策相关方;(3)界定政策目标;(4)构建政策影响模型;(5)设计研究方案;(6)收集资料;(7)分析资料;(8)撰写和提交或发布政策评估报告。[4]职业教育政策评估过程同样大致如此,只是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不同而已。要根据具体职业教育政策的内容和背景及其他因素进行科学设计。

(四)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的信息系统,选择与使用适切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方法

某种程度上说,职业教育政策评估过程就是收集、整理、分析和使用职业教育政策信息的过程;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的成功取决于评估方法选择与使用的成功。在信息和方法层面,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的信息系统,选择与使用适切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方法。这是开展职业教育政策评估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促进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其一,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健全覆盖全国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信息(包括政策问题、政策投入、产出和外部环境变化等)快速反馈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决策层、评估者、职业院校和其他政策相关方之间的有效沟通,最大限度地确保信息的真实、全面,并适时向社会传播,增强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的透明度。其二,政策评估方法数量众多,各有特点,评估者要在整体把握政策评估方法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具体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目的与特定的职业教育政策特点,选择与使用一种或多种适切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方法。

三、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环境

公共政策评估在西方国家已有悠久的历史。这是与西方国家特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等分不开的。一直以来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在我国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外部条件不成熟,未能为职业教育政策评估营造出良好的外部环境。要推进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工作,不仅取决于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制度本身完善与否,而且有赖于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法治环境等)。

(一)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行责任化职业教育行政

这是就政治环境而言的。西方国家三权分立、权力制衡的政治原则要求建立责任化政府。作为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的主要工具,公正政策评估在西方国家备受推崇,以增强公共政策在政治方面的公众回应度。尽管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被认为是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其制定和执行职业教育政策始终体现和充分反映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但是由于决策权被少数人垄断以及责任化政府体制不健全等原因,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并不必然意味着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实际上,制定、执行职业教育政策往往与社会大众的需求和利益存在较大落差,不能较好地实现公共利益。为此,就要改革政府管理工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行责任化职业教育行政,加大职业教育问责力度。这是提高职业教育政策的质量和实效性并使其最大程度实现公共利益的政治保障。而开展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则是推行责任化的职业教育行政的需要;只有推行责任化的职业教育行政,开展职业教育政策评估才能体现其价值。

(二)全面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加快职业教育法治化进程

这是就法治环境而言的。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法治意味着法律的统治,强调依法办事,法律要得到普遍的服从和遵守。“法”意指“良法”,法治意味着良法的至高无上。[5]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对于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具有重要的价值。“法律是无情的理性”,具有内在的评判功能。完善的法治环境不仅有助于规范职业教育决策者的行为,限制职业教育政策相关者的行为选择,而且可以据此判断职业教育政策的正当性、合法性,还可以保证职业教育政策评估结论的采纳与使用。长期以来我国由于法制不健全并且与人治相结合,使得政府权威居于第一位,这正是包括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在内的公共政策评估得不到重视的重要原因。因此为推进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工作,亟待全面推进政府依法行政,加快职业教育法治化进程。

(三)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强化企业的职业教育责任

这是就经济环境而言的。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体制的转型,以及市场本身存在的弊端,都使得政府管理面临着诸多新的问题,需要不断地调整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作用机制的关系。作为一种分配或再分配资源的方式,包括职业教育政策在内的公共政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现代企业不仅应是独立的经济实体,而且理应成为具有法人资格的伦理实体,要承担其包括参与教育在内的社会责任。由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要求,因此加快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强化企业的职业教育责任,不论是对职业教育发展还是职业教育政策评估都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可以想见,如果行业企业不愿意或没有深度参与到职业教育政策过程之中,那么职业教育政策评估定难取得实质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骚.公共政策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8.

[2][4]张金马.公共政策分析:概念·过程·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6,456-457.

[3]陈振明.政策科学——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309.

[5]董仁忠.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依法治理的基本条件[J].职业技术教育,2011(13).

责任编辑 韩云鹏

评估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目前,教育部正在对全国各高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伴随这项工作的开展,高校的“教学评估档案”应运而生。于是,有识之士开始探讨“教学评估档案”的管理模式,认为应在高校档案体系中单独设立“教学评估档案”门类。2006年年底,笔者所在高校刚刚通过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的评估,日前拜读倪丽娟同志的“高校教学评估档案的管理”一文,回顾近两年“迎评”准备阶段的工作实践,重温国家教委1993年发布的《高等学校档案分类法》(以下简称为《分类法》)和《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以下简称为《规范》),我认为“教学评估档案”不宜在高校档案中单独设类,在此笔者从 “教学评估档案”的构成,“教学评估档案”与高校其他档案的关联着眼,根据高校档案的分类原则,探讨单独设立“教学评估档案”门类的弊病,同时谈谈我对“教学评估档案”管理模式的认识。愿与同仁共同商讨,为今后《分类法》和《规范》的修改完善提供参考。

一、“教学评估档案”的构成

纵观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7个一级指标,19个二级指标和44个观测点的支撑材料(以本院“迎评”材料为例),按文件材料产生的原因,“教学评估档案”可分为:新产生的文件材料和利用档案复制的文件材料。按文件材料的来源“教学评估档案”又可分为:1)已归档的文件材料利用。既包括《规范》规定的应归档文件材料,如生源计划、学校规划等,也包括《规范》制定之时尚未被纳入到归档范围中,但随社会发展出现的新事物产生或随事物的发展逐渐完善的文件材料,如科研、培训、实习基地,校园网建设状况、“三下乡”活动等的相关文件材料;2)未归档的文件材料利用,包括《规范》规定应归档但因种种原因未归档或归档不完全的文件材料,如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和信息反馈等的相关材料;3)迎评活动产生的文件材料,包括以原有档案材料为依据进行汇集、统计、分析和提炼而派生出的文件材料,如校舍和运动场馆状况、学校定位、教育思想、办学特色综述等文件材料;4)评估活动新产生的文件材料,如学校为迎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制定的工作意见、实施方案、自评报告,以及接受专家考评期间形成的材料等。

二、“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类之弊

在《分类法》的编制说明中对高校档案分类的原则作了“体现思想性、符合科学性和重视适用性”的明确表述。“体现思想性”是分类原则的指导思想。“重视适用性”给予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高校以一定的自由度。“符合科学性”既界定了高校档案的概念,也明确了分类的基本规则,是分类原则的核心条款。下面分析为什么“教学评估档案”不宜在高校档案体系中单独设立门类。

1. 单独设类不符合档案分类原则。

《分类法》编制原则的第二条第四款规定分类应“做到各类之间,各类相同级位之间的划分标准一致。下位类目的外延之和,等于上位类目的外延。”根据成都体育学院借查档案材料的登记情况,2006年各部门在准备支撑材料时到档案室查阅的档案达1794卷,892份,所查档案材料的类别分布几乎涉及高校档案的各个门类,其形成时间从建校之初直至2005年。教学档案查阅量最大,共有34个观测点涉及,其中18个观测点是纯教学档案;党群和行政档案与评估支撑材料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22个观测点涉及党政档案,其中4个是纯行政档案,2个是纯党群档案;财会、基建和设备档案的运用,多是统计、分析和计算一些硬性指标,虽涉及的观测点不多,但是不可或缺的支撑材料。有9个观测点涉及科研、出版档案,虽说没有单纯的观测点,但也可见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历任学院领导办学指导思想和办学理念的形成也与这两类档案分不开的。由此可见,“教学评估档案”并没游离于高校十大门类之外。《分类法》规定,“同位类目之间界限清楚,不互相交叉和包容(着重号为笔者所加)。”若将“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立门类,表面看来“教学评估档案”集中了,但却与高校档案的其他门类 “互相交叉和包容”,尤其会使教学档案和党、政档案遭受严重肢解,这不是有违《分类法》的原则吗?

2. 单独设类造成归档材料重复不利馆藏优化。

在当今信息社会里,每天都会产生大量各类文件材料,优化馆藏成为档案部门不可忽略的问题。优化馆藏除了对馆藏结构的优化和对期满档案的鉴定销毁外,最不能忽略的就是尽可能杜绝重复文件材料的归档。“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类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它会造成大量的重复文件材料。

首先是与其他门类的重复。如果既要不破坏其他门类档案的完整性,又要保证“教学评估档案”的齐全、完整、系统,那么按照《分类法》“教学评估档案”至少会同教学、党群、行政、财会、设备等门类档案形成重复归档。大量重复文件材料就会充斥馆藏,这对馆藏优化极其不利。其次是评估档案各观测点的重复。有不少文件材料是从多个观测点来印证教学评估指标的,如领导的讲话、论著,学院各类会议记录、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优、教职工名册,任课教师名单、教改和毕业论文管理的相关材料,以及学生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材料都在两个以上的观测点出现。如果将“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立门类,当剔除了重复文件材料后,有些指标就失去了支撑材料,这样又不符合文件材料应“齐全、完整、系统”的原则。第三,院(校)级与院(系)级、教研室评估材料的重复。教学评估时专家不仅要看全院性的材料,还会深入到各院(系)和教研室,那么院(系)级的评估材料是否应归档。根据分类的来源原则和部门立卷制度,各院(系)形成的材料应由各院(系)归档。如若不归,则各院(系)的归档就会不齐全、完整和系统;如若归档,则有些材料又会与院(校)级的评估材料重复。

3. 单独设类必然导致高校档案分类无法保持相对稳定。

任何事物总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修改完善的,评估指标体系也会随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完善、提高。若“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立门类,那么,它的属类必然会出现随评估指标体系的变化而多变,这势必使高校档案的分类陷入极不稳定的状态。《分类法》编制原则的第二条第三款规定:“类目设置必须有相对稳定性。不受偶然因素、短期行为的影响,在较长时期内不随意改变。”所以我认为高校档案的管理还是应该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标准和模式,不将“教学评估档案”单独设立门类。

三、修改完善《分类法》和《规范》才是当务之急

笔者认为:“教学评估档案”的管理还是应按《分类法》原则,根据其材料产生的职能部门分属各自的门类。《规范》的归档范围中XZ11类的第9项专门列有“学校评估材料”,JX11类第4项列有“教学检查、评估和各级优秀教学质量评奖材料”,只需将为进行教学评估工作产生的材料归入其中,同时将各部门产生的文件材料规范地收集齐全、完整,无论评估指标体系如何变动,也无论今后怎样进行评估和检查,都可以不变应万变。

高校档案工作为教学、科研及各项管理的服务,不是体现在每出现一项中心工作就随意设置一个类别,而在于为出现的中心工作提供相应的优质服务,即利用库藏档案开发出更多更好的检索工具和编研材料。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各单位的档案部门人员配备不足,穷于应付档案基础业务工作,使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工作做得很不够。

综上所述,当务之急“教学评估档案”的管理不是单独设立门类的问题,而是修改完善实施了十多年的《分类法》和《规范》。随着《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施行,电子文件的普及,档案载体的多元化,以及《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的发布,《分类法》和《规范》再不加快修改的步伐,确实很难适应高校档案工作的发展,更谈不上达到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就此而言,教育部应尽快组织人员对《分类法》和《规范》进行修改完善,避免各高校对新事物形成的文件材料各行其是,造成不必要的混乱。

注释:

①《中国档案》2006年第12期,第49页

②③④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第2页

⑤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第35页

⑥教育部《高等学校档案实体分类法》与《高等学校档案工作规范》第48页

评估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中圖分类号 R95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6039/j.issn.1001-0408.2022.02.01

摘 要 中成药是我国医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建立行之有效、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以便科学地进行药品遴选,规范合理地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评价工作,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和南京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组织了本次专家共识的制定。共识专家采用文献研究法、头脑风暴法、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临床应用7个维度(一级指标),构建了包含24个二级指标、102个三级指标的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中成药品种的遴选和评价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推动各级医疗机构不断优化用药目录和用药结构,加快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导的“1+X”(“1”为基本药物,“X”为非基本药物)用药模式,促进医疗机构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中成药,从而提高药事服务质量,控制不合理药品的使用和费用支出,更高质量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

关键词 中成药;遴选;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专家共识

Jiangsu expert consensus on the forma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variety sele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n medical institutions

Jiangsu Soci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 Committee of Nanjing Pharmaceutical Society

ABSTRACT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 China.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establishment of an effect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variety sele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n line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o as to scientifically select drugs and carry out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valuation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n a standardized and reasonable manner, Jiangsu Socie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pecial Committee of Nanjing Pharmaceutical Society have organized the formulation of this expert consensus. Consensus experts have used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 brainstorming metho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Delphi method, etc. to build a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the selectio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including 24 secondary indicators and 102 tertiary indicators, from the seven dimensions of safety, effectiveness, economy, innovation, suitability, accessibilit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primary indicators).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decision-making basis for the variety selection and evaluation of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by the pharmaceutical management and pharmacotherapeutics committee (group)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promote medical institutions at all levels to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 medication catalogue and medication structure, and accelerate the formation of the “1+X” (“1” for the essential medicine, “X” for non-essential medicine) medication model dominated by essential drugs, promote medical institutions to use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scientifically, reasonably and safely, so a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harmaceutical care, control the irrational drug use and cost, and better meet the drug use needs of the people.

KEYWORDS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selection; clinical applic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expert consensus

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是以人民为中心、以药品临床价值为导向,利用真实世界数据和药品供应保障各环节信息所开展的药品实际应用综合分析,是药品供应保障决策的重要技术指导。探索并逐步完善基于政策协同、信息共享、主体参与、多维度分析需求的国家药品临床综合评价机制,可为完善国家药物政策、保障临床基本用药供应与合理使用提供循证证据和专业卫生技术评估支撑[1]。

中成药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处方和制剂工艺加工而成的中药制剂,其品种众多、剂型多样、临床应用广泛,是我国医药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2-3]。目前,在我国上市的中成药约有59 000多个[4],其中被《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以下简称“《国家医保目录》”)收录的中成药品种达1 374个[5]。当前,有关化学药临床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较多,研究方法包括卫生技术评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HTA)、客观评价分析(the system of objectified judgement analysis,SOJA)、多准则决策分析(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MCDA)等[6-9],且相关的药品综合评价政策文本也已发布[1],近期虽有学者针对中成药的评价体系作了有益探索,但大多引用化学药的评价模式,或方法简单、未体现中医药特色,并未形成系统的评价技术方法[2,10-11]。各级医疗机构在制定中成药用药目录时,亦缺乏科学、客观、规范的中成药品种遴选和评价标准。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医疗机构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上述背景,江苏省中医药学会与南京药学会中药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尝试构建了基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临床应用7个维度的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并初步形成了江苏专家共识,以期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中成药品种的遴选和评价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推动各级医疗机构不断完善中成药目录,优化和规范其用药结构,加快形成以基本药物为主导的“1+X”(“1”为基本药物,“X”为非基本药物)用药模式,促进医疗机构科学、合理、安全地使用中成药,从而提高药事服务质量,控制不合理药品的使用和费用支出,更高质量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

1 编制依据

本共识中,医疗机构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近年来我国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各类政策文件等作为指导与依据,如《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药品管理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的通知》《关于开展药品使用监测和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意见的通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规范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药品临床综合评价管理指南(2021年版试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等。

2 编制过程

本项目于2021年3月启动,首先成立了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专项工作小组,之后召开了8次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广泛征求江苏省及长三角地区其他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行业学(协)会的药学、临床及管理学等多学科专家的意见,经过10余次修改最终形成本共识。

3 技术方法

中成药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规定处方和制剂工艺加工而成的中药制剂,包括丸、散、膏、丹等多种剂型,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与自身特点,是辨证论治、君臣佐使等中医药理论与中医整体观的集中体现。因此,其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应首先基于中医药理论,全方位体现中医药特色,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其次,该指标体系还需具备科学、客观、规范、实用、快速五大优势,并尽量满足相关政府部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行业学(协)会对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的多元化需求。在评价方法上,本项目邀请多领域专家采用文献研究法、头脑风暴法、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参考《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医保目录》《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目录》《中国药典》和国家中药保密品种等,同时结合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等相关权威专业资料等,最终形成本共识。

4 主要内容

本项目基于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临床应用7个维度(一级指标),根据中成药的特点建立评价指标条目池,构建了包含24个二级指标、102个三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各评价指标进行阐述,说明参考资料来源和指标权重赋分依据。此外,本指标体系还根据医疗机构实际情况设立了“一票否决”的指标项,即对于不符合本医疗机构要求的药品或因质量问题引发群体性不良事件被召回的药品,实行“一票否决”制。本指标体系可供医疗机构进行中成药品种遴选或临床应用评价时使用:(1)当用于中成药品种遴选时,医疗机构在结合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医保谈判、药品集中采购等相关政策的同时,应基于循证证据,围绕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创新性、适宜性、可及性6个维度进行评价,同时应考虑本机构的实际情况,科学规范地开展医疗机构中成药品种的准入工作,合理制定本机构用药目录,建议使用本指标体系中的第1~6项一级指标进行评价;(2)当用于中成药临床应用评价时,医疗机构应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评价研究,并结合自身特点,对本机构的药品目录实施动态管理,建议选择本指标体系中的第1~7项一级指標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内容见附件。

4.1 安全性评价维度

安全性评价维度用于测评药品的使用风险。药品安全与否是决定其能否投入临床使用的关键前提和先决条件,设立全面、可操作的针对药品安全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至关重要。中成药上市后,随着用药人群的不断增多,可能因病情复杂、联合用药机会增加等,使得影响药品安全的因素逐渐增多,导致部分患者风险获益比难以明确。本指标体系的安全性评价维度指标涵盖了药品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处方组成、给药方法、特殊人群用药、上市时间、上市后再评价等各方面。其中,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是较典型、应用较广泛的被动监测手段,也是目前药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的主要手段,该方法的优点是监测范围广、时间长,没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较快得到药品不良反应的早期警告[12]。评价者的主要参考依据为药品说明书,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ational Medical Products Administration,NMPA)等网站发布的药物警戒、不良反应通报等信息,常见不良反应事件评价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 CTCAE),最新版《中国药典》中有关中成药的毒性、易成瘾性、妊娠禁忌、“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的相关内容,以及药智网(www.yaozh.com)中收录的药品安全性信息等。

4.2 有效性评价维度

有效性评价应遵循循证医学的方法,选择所有当前可获得的质量最优的相关研究证据作为有效性评价证据[13]。有效与否是药品临床价值的重要体现及临床应用的首要考虑因素[14]。本指标体系根据中成药组方依据、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证据级别/强度及临床使用情况等,考察待评药品的处方来源、国家中药品种分级保护情况及其在诊疗规范、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等相关权威专业资料中列出的推荐级别,并结合市场销量与医患认可度来评价其有效性。例如,在循证证据来源方面,开展有效性评价的数据应来源于所有当前可获得的质量最优的相关研究证据。由于当前可获得的中成药循证证据数量不多、证据级别有限,故本共识建议:首先,医疗机构可参考中西医诊疗方案,即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出台的相关用药指导性文件,如《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等;其次,可参考临床指南,即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成药治疗优势病种临床应用指南》标准化项目组等权威组织发布的临床指南;最后,可参考专家共识,即由各专业学会编写的专家共识。虽然目前有关中成药的循证证据较少,但NMPA已发布的《已上市中药说明书安全信息项内容修订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应主动开展中成药的上市后研究,并依据研究结果和不良反应监测数据等及时修订药品说明书等内容,提示开展中成药循证医学研究将是今后有关中成药评价的重要工作内容。另外,本指标体系对中成药有效性的评价包括了医患认可程度相关指标,拟通过待评药品的市场销量与临床应用情况来反映其被医患接受的程度,从而侧面反映该品种的疗效。

4.3 经济性评价维度

药物经济性评价是指不同药品成本与产出价值的比较,是对药品经济效益的评估[13]。药物经济学评价对临床决策以及《国家医保目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药品动态调整、药品费用控制、药品研发等均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旨在保证提高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同时,节约或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从而惠民利民[15-16]。中成药的经济性需要设置合理的评价细则。本指标体系中经济性评价维度主要通过比较同名同方药品(指通用名、处方组成、剂型、功能主治、用法及日用饮片量相同的药品)的日均治疗费用来评价其医疗成本,即通过计算江苏省药品采购平台中同名同方药品的日均治疗费用中位值,评估待评药品日均治疗费用的高低。与此同时,本指标体系还通过比较成分类似、功效相同药品的日均治疗费用来评价其医疗成本,计算方法与同名同方药品相似。而当暂无相同组方、类似成分、相同功效、相同剂型的待评药品时,该项评分统一按中位值计。

4.4 创新性评价维度

为解决近几年中药创新研发动力明显不足等关键问题,NMPA着力构建、完善符合中药特色的审评审批机制,依据《药品管理法》《中医药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希望通过中药注册分类等具体优化措施,尊重中药研发规律,突出中药特色[17]。因此,本指标体系也参考上述办法,通过药品的注册分类来评估其创新性,即按照2020年9月《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实施前后的不同要求作为中成药创新性的评价指标并赋予分值,意在鼓励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开展中药创新研究,推动已上市中成药的改良与质量提升,以充分发挥中医药原创优势,促进古代经典名方向中药新药转化。

4.5 适宜性评价维度

中成药适宜性体现在药品技术特点的适宜性和药品使用的适宜性两个方面[13]。首先,考察药品是否为《中国药典》收录品种,因凡是被《中国药典》收录的中成药品种,其技术特点、使用等适宜性方面均已得到学界广泛认可;其次,通过了解药品的给药剂量和给药频次,考察其使用的难易程度,进而判断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最后,考察药品的有效期,以评价药品的稳定性。

4.6 可及性评价维度

对于药品的可及性评价维度,本共识建议医疗机构可结合实际情况,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医保目录》收录情况、生产企业状况等方面进行考察。其一,基本药物是指满足疾病防治基本用药需求、适应现阶段基本国情和保障能力、剂型适宜、价格合理且能够保障供应、可公平获得的药品[18]。《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是各级医疗机构配备使用药品的依据[19]。《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8年版)收录的685个药品中,包含268个中成药(含民族药)品种,占39.12%。国家医保局自成立以来,不断优化医保药品目录结构,以更好地满足患者临床需求,基本实现了常用药品全覆盖,并加强了特殊人群用药保障。在近期公布的《国家医保目录》中,中成药品种达1 374个。因此,本共识认为,对中成药可及性的评价应首先考虑其是否被《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国家医保目录》收录。其二,为方便医疗机构了解生产企业的综合实力与产品及企业在消费者中的口碑,本指标体系还考察了药品生产企业在国内的排名与知名度。相关信息可参考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醫药工业百强榜或查询其他权威信息综合平台。

4.7 临床应用评价维度

临床应用评价是指对药品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价,以测评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而筛选出临床适应证明确、医患依从性好、生产企业信用佳的优势中成药品种,从而为医疗机构临床决策、品种遴选、医保目录更新等提供依据。临床应用评价维度主要从同行专家推荐、本机构中该药品超说明书使用情况、费用影响分析、供应管理分析4个方面进行评价,即通过临床同行专家对药品的认同度来评价其临床价值,通过本机构中该药品超说明书使用情况来考察其临床使用的规范性,通过该药品进院后对本机构药品费用的短期影响来反映其经济性,根据该药品在本机构中是否出现质量问题、供应短缺、滞销等情形来考察其供应管理情况,进而实现从生产供应到临床使用的中成药多尺度量化评价。

5 结语

202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指出,要“加快建立健全中医药法规、发展政策举措、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和标准体系”[20]。这提示无论是从国家政策层面还是从中成药科学发展的迫切需求来讲,构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中成药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都是非常必要的[12]。在构建中成药临床应用评价体系时,要充分借鉴国内外现有的普适性药品价值评价工具,结合我国医疗资源特点、医疗改革政策、药品政策等,从受益群体角度出发,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可操作性强、符合中医药特色的中成药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20]。一方面,科学有效地筛选出优势中成药品种,可为医疗机构药品目录制定、医疗卫生决策提供依据;另一方面,针对评价过程中对中成药各个维度的优劣势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可促进药品生产企业优化升级,从而提高中成药品种质量,保障人民健康。

本次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国内尚属首次尝试,希望可为医疗机构科学规范地开展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快速评价、合理制定并动态管理用药目录、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建议医疗机构在进行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时,宜在本机构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专业委员会(组)指导下,由临床药学、医学、行政管理等多部门联合开展;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药品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相关制度、流程、技术规范、质量控制标准等,并注重药品遴选与评价人员团队的建设与培养,如临床药学、临床医学、行政管理、循证医学、药物经济学等学科人才,使其全面掌握卫生技术评估方法学、循证方法学、卫生统计学等技术方法,以保障中成药遴选与评价的工作质量。

受编写人员学术及技术水平限制,本评价体系还存在诸多不尽人意之处,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本单位临床专科特点和药品配备要求对评价细则及权重作出相应调整,也可根据本机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某几项指标进行评价。随着中成药理论研究的深入、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实践证据的积累,本编写组还将继续优化上述指标体系结构,以探索形成具有中医药特色、客观性与科学性并举、实用性与创新性并存、方案简洁明了且便捷易行、可操作性强的医疗机构中成药品种遴选与临床应用评价技术方案。

参考文献

[ 1 ]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规范开展药品临床综合评价工作的通知:国卫办药政发〔2021〕16号[EB/OL].(2021-07-28)[2021-12-07]. http://www.nhc.gov.cn/yaozs/s2908/202107/532e20800a47415d- 84adf3797b0f4869.shtml.

[ 2 ] 党海霞,刘骏,李兵,等.中成药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新药杂志,2021,30(11):961-970.

[ 3 ] 刘静,朱嘉亮,冯磊,等. 2020年国家药品抽检中成药质量状况分析[J].中国现代中药,2021,23(5):755-759.

[ 4 ] 蔣宁,杜保民,杜冠华,等.新思路·新技术:中药复方新药研发相关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20,34(4):241-260.

[ 5 ] 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医保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1年)》的通知:医保发〔2021〕51号[EB/OL].(2021-12-03)[2021-12-07]. http://www.nhsa.gov.cn/art/2021/12/3/art_37_7429.html.

[ 6 ] DIBELLO V,TONTI G,BARLETTA G,et al. Introduction to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J]. J Cardiovasc Echography,2012,22(3):99-106.

[ 7 ] JANKNEGT R,SCOTT M,MAIRS J,et al. System of  objectified judgement analysis(SOJA) as a tool in rational and transparent drug-decision making[J].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2007,8(Suppl 1):S5-S14.

[ 8 ] ANGELIS A,KANAVOS P. Multiple criteria decision analysis(MCDA)for evaluating new medicines in 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and beyond:the advance value framework[J]. Soc Sci Med,2017,188:137-156.

[ 9 ] 宋子扬,尉耘翠,聂晓璐,等.基于卫生技术评估联合多准则决策分析建立我国儿童用药临床综合评价方法[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9,28(10):681-686.

[10] 张海力,焦丽雯,王永炎,等.基于综合评价方法的多维度多准则优势中成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1,27(3):403-406.

[11] 张强,王志飞,谢雁鸣,等.国外普适性药物价值评价工具对构建中成药药物价值评价工具的思考[J].中国中药杂志,2021,46(8):1973-1979.

[12] 李春晓,凌霄,李学林,等.中成药上市后安全性综合评价研究探讨[J].中医杂志,2020,61(12):1049-1053.

[13] 张强,王志飞,谢雁鸣,等.中成药临床综合评价技术规范[J/OL].世界中医药,2021(2021-10-25)[2021-11-29].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11.5529.R.20211025.0959.002.html.

[14] DRUMMOND M F,SCULPHER M J,CLAXTON K,et al. Methods for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care programs[M]. 4th edition. 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15:16-19.

[15] 阎伟.药物经济学分析方法综述[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1):16-17,37.

[16] 耿向楠,韩晟,胡豪,等.药物经济学循证方法浅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0,5(4):40-45.

[17] 韩玲,侯晨晨.中药新药研发与注册过程中的沟通交流[J].中国中药杂志,2021,46(3):730-735.

[18]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就《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EB/OL].(2021-11-15)

[2021-12-07]. http://www.nhc.gov.cn/yaozs/s7656/202111/068c31b85cb7486b9f77057b3e358aae.shtml.

[19] 张涛志,尹续续,李萌,等.国内各省关于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规定的比较研究[J].中国药事,2020,34(12):1359-1365.

[20]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21〕3号[EB/OL].(2021-02-09)[2021-11-12]. 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21-02/09/content 5586278.

共识执笔:

束雅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谭喜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田 磊(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共识专家名单(按姓氏汉语拼音排序):

贲彩虹(如皋市中医院)                                                                     窦志华(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费忠东(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医药学会)                付 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屬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过伟峰(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黄亚博(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医药学会)

蒋 辉(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江志伟(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李洪超(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李家宝(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医药学会)

李 莉(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南京鼓楼医院)                李 萍(南京药学会)

刘 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陆 超(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陆兔林(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马爱霞(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

缪丽燕(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邱召娟(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邵 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史海波(江苏省中医院溧阳分院/溧阳市中医医院)

束雅春(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譚喜莹(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田 磊(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田耀洲(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万伟忠(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王 东(南京市江宁中医院)

王 慧(徐州市中医院)                                                                     王小宁(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

王永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魏继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江苏省肿瘤医院)

吴德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                杨 静(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姚 毅(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郁 斌(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袁加才(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袁晓航(南京中医药大学无锡附属医院/无锡市中医医院)

张忠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仲 昱(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

朱建国(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评估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2、论集体林权制度的改革

3、校属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财务核心能力探析

4、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法律问题研究

5、优化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探讨

6、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及控制

7、宁夏评协公开谴责1家评估机构及2名评估师

8、关于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管理体制的研究

9、国外资产评估管理制度比较

10、PPP项目资产证券化风险管控研究

11、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管理 确保森林资源持续协调发展

12、广东省出台资产评估收费标准

13、盈余管理动机与方式分析

14、我国资产评估行业考试管理体制的构建

15、我国资产评估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6、资产评估本科学历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

17、关于当前我国资产评估学历教育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18、独立学院转轨期财务管理特征分析

19、从创新角度理解新的《资产评估收费管理办法》

20、商品质量检验与管理人才培养分析

21、农村民间借贷对正规金融机构的影响分析

22、房地产开发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3、资产评估机构备案管理有了细化规范

24、关于在创客情景下进行《房地产开发与经营》教学改革的思考

25、资产评估准则国际比较研究

26、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形成机制比较

27、应当重视和加强对行政性国有资产的管理

28、浅谈数字经济时代对资产评估行业的影响

29、浅谈资产评估业务信息化管理

30、浅议改制后资产评估机构的定性及组织形式选择

31、浅谈资产评估行业的发展与完善

32、企业无形资产经营管理探析

33、浅谈我国资产评估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

34、“1+X”证书背景下高等院校资产评估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的思考

35、谈房地产估价与房地产经纪机构协调关系

36、浅谈高职院校资产评估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37、我国资产评估管理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相应对策研究

38、财政部就评估行业财政监督管理办法答记者问

39、企业并购中资产评估的相关问题分析

40、风雨坎坷路 盘旋高歌行

41、资产评估学科发展的实践及问题探索

42、独立学院专业课教材建设调查分析

43、论客户关系价值的概念界定和评估方法

44、企业信息化环境中的财务管控模式设计和运行

45、无形资产涉税问题的研究

46、海南省出台资产评估收费标准

47、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及启示

48、中央管理的企业集团应承担的资产评估管理职责

49、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上一篇:风险评估技术论文下一篇:灾害防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