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体育教学范文

2023-09-10

课堂体育教学范文第1篇

信息技术是应用在信息加工和处理中的科学、技术与工程的训练方法和管理技巧。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有效地检索、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在我国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目的就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应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撑合作学习以及终身学习的手段,为适应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中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是培养和提高青少年信息素养的主要方式。

一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教学过程是个体对信息技术工具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中心,教师来引导。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由于对信息技术接触的程度不一,各地区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也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能够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高每个学生的能力。

(一)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方法选择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学内容是认识的客体,教学方法和手段是认识的中介,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对客体的认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这四个要素相互作用、缺一不可。根据多年来教学教研经验,总结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 讲授法

讲授法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能保证教师传授知识的系统性、主动性与连贯性,有利于教师掌控全局、控制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时间。但不足之处是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培养自学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

2 教练法

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教练法主要体现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课堂练习。第二种形式:上机实践。上机实践若想达到理想效果,除了学生的认真态度,对老师还有几点要求:

(1)明确上机目的与要求。上机前,教师必须事先布置好上机内容、说明目的和要求。学生应事先做好准备,以充分利用上机时间,提高上机效率。(2)精选上机内容。上机内容要根据上机目的、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学习上的实际需要加以选择。在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也要注意创造性练习。(3)正确的上机方法。上机练习要按照明确的步骤进行。教师要事先发给学生上机报告单,表上应有“目的要求”、“操作步骤”、“达到效果”等,要求学生上机操作的同时及时填写。(4)加强指导。上机时,教师要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对于大部分学生不懂的问题,可由老师示范操作。(5)要对学生进行遵纪守法、爱护公物、注意公共卫生和互相协作精神的教育。上机结束后,要求学生整理机房、关闭电源,教师要做好机房安全检查工作。

3 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实践活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特点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并能相对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4 探究式学习教学法

探究式学习教学法也叫研究型教学法,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合作学习教学法

合作学习教学法也称为协作学习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这一教学法要求教师具有新型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学”为“主”,同时积极为学生创建协作学习环境。信息技术课本身是技术课,信息技术是一个大的概念,细化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乃是由一项项设置,一步步操作组成,很适合学生在协作学习中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创设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互助、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既解决了老师难以面面俱到的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学习兴趣,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6 基于信息资源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软件一般具有界面生动活泼、形式新颖、直观效果强、个别化学习效果突出、操作性和交互性强等特点。如果教师能利用这种软件辅助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中获得认知的意义建构。教学软件中内容的组织方式也多种多样,有专业公司针对某一模块内容专门制作的学科教学软件,如打字练习软件、单词学习软件、益智游戏等;还有教材出版社制作的与教师用书配套的教学软件等。

信息技术课本身具有技术上的优越性,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因此备受教师关注,是这一门课程常用的教学法之一。这种方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其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使用教学软件,为所讲授课程内容服务;其二,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教学软件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但无论是哪一种形式,教学软件只是教师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工具,教师只有做好充分的教学设计,才能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充分地为教学服务。

(二)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

1 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是教学方法选择的起始点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把总的教学目标归纳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共同构成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培养目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

虽然教学目标是综合性的,但就每节课的教学活动内容来说,它的目标则更为具体,可能是一项具体知识的学习,一种技能或者方法的掌握等,因此教学方法就有选择的必要。

2 对学情的分析是教学方法选择的关键

对学生知识水平差异的分析和认知结构不同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决定教学过程中的许多问题与应急措施。同时,学生过去学习的方式是否过于单调,决定了是否需要采取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来逐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对教学实施条件的适应性分析是教学方法选择的基础

教学实施条件包括课堂学习的条件与课时条件。例如,合作学习法必须有网上交流的条件;此外,课时条件也要充分考虑,一些探究式学习必须要有较充分的课时。

我们如果能根据教学方法的各项选择原则合理、精心地选择教学方法,我们讲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 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作为老师,在上课以前我们是否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日常应该如何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良好地控制课堂秩序?怎样营造出令人满意的学习环境,使教师得以表现自我?

(一) 导课开讲

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对如何开讲多下工夫,认真琢磨。开讲的每一句话都要仔细推敲,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吸引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开讲”的方式多种多样,要根据学生特点、本节课特点、结合教师自己的特点,反复斟酌、灵活运用。导课开讲直接影响学生听课的兴趣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效果。有效的导课方式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二) 教学语言艺术

讲课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必须全力以赴把课讲好。要把课讲得深入浅出、有条有理、生动形象,讲课的艺术突显在语言艺术上,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语言表达和课堂教学效果息息相关。

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规范自己的语言。要让学生爱上信息技术课,教师要讲究一定的上课艺术或策略,尽量让语言准确和精炼,发出的信息十分明确,让学生一听就知道要怎么做;表达要清晰简练、富有节奏,能够正确运用不同的抑扬顿挫和高低强弱音调的技能来增强语言的表达力和感染力;要善于以表情、姿态、手势来作为辅助手段,使自己的语言更富有感染力,使学生听起来如沐春风。

(三) 善加利用提问功能

课堂提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之一,是提高学生课堂兴趣的重要措施,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在备课时把每节课的相关问题没计得多姿多彩,有反馈学生们对教学内容课堂掌握情况的,也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们创造性思考的,或者让学生弄清楚教师所讲授过的知识之间的内在关系的。教师只要在问题上精心准备,就能始终吸引学生的兴趣,同样有助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

(四) 有清晰而易明的对策去应付紧急情况

课堂教学都是教师根据预先做好的教学设计,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但是,由于教学对象是思维活跃、活泼好动的中学生,而信息技术课程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都是灵活多变的,所以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些教学计划之外的突发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作为教师不能回避,而要解决,这就需要根据课堂的具体情况,在瞬间做出判断,并想出妥善的解决办法。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要具备这种能力,就要求教师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在精通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同时也要谙熟教材教法。

(五) 作业提交与及时的评价反馈

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作出反馈,注意展示学生的作品,注意点评学生的作品。信息技术学科的作业通常是电子文稿,又由于往往一个信息技术教师任教多个班级,这都为批改作业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们往往采用下课前几分钟巡视学生上机操作,检查本课作业情况或抽取几个学生的作品点评的做法。这样做,虽然省事,但容易让不自觉的学生钻空子,对老师布置的作业马虎应付。在作业设计的时候花点心思,做出特色,让学生的作业每节课都有保留价值,也让学生们对老师布置的作业重视且感兴趣。

总之,教学方法和课堂管理问题是教师整体工作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要教师乐意并有决心,就一定能驾驭这方面的问题。只要掌握了这些技巧,教学中的乐趣与回报就会随之而来。唯有师生双方都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怀有激情,而且彼此尊敬、彼此理解,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们的学习和创造性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课堂体育教学范文第2篇

(一)反思教学理念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调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全面、多元地终身发展和最优发展。与传统教育相比,除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外,小学体育课程标准突出强调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教师需要明晰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并且尝试描述自身的教育行为。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与行为往往是教师反思的一个盲点,在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的时候,教师往往更多从客观环境的角度,从外在于自身的角度进行反思,而很少对隐藏在自身内部的,支配自己教育实践的理念进行反思,进而也很少对理念指导下的实践进行反思。反思教学理念理应成为教学反思的一个主要内容。

(二)反思教学目标

为了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达成课程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在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描述具体目标,并根据课程目标体系构建课程的内容标准。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归宿和依据,教学反思必须对是否达成教学目标作认真的反思。新课标要求我们在制定每节课(或活动)的教学目标时,要特别注意体现“三个维度”的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来讲,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其适用性更广泛,持久性更长,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体育教学反思的内容》。 许多体育知识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遗忘,只要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就可以通过许多渠道获取知识。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必须有机地融入到体育教学内容中,并有意识地贯穿于体育教学过程,使其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反思教学目标,首先需要反思所设定的教学目标,看其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反思自己之所以如此设定目标的原因,以及如此设定目标是否合适,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其次是反思如何达成教学目标,为达到设定的目标需要进行怎样的教学设计,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如何进行教学。再次需要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也就是反思实施教学后的效果问题。

(三)反思教学过程

作为教学核心的教学过程,无论是教学理念的落实,还是教学目标的达成都要通过它来落实。体育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反思主要应考虑以下一些问题:一是要反思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学生的认知、体能、技术水平。在内容方面,应反思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法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和谐的统一体。在教学方法上,要反思如何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利用体育现象、运动竞赛、体育游戏等为学生创造合作、创新、探究的机会,并设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学生认知方面,应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反思如何设计问题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才能使学生达到跳一跳、能摘到的理想状态。二是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犹如建设高楼大厦的图纸,是精品工程的第一步。反思教学设计就是要反思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扫除独角戏、学生被动接受等现象,设法为学生创造合作、探究的学习情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三是反思教学现象。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产生一些教师未曾想到和意识到的突发事件,教师往往会因为这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种灵感要比自己事先的设计宝贵得多。此外,反思突发事件还能使教师及时主动地调整教学方案、教学策略,从而使教学达到高效和高质。

(四)反思教学状态

高中体育课程标准强调,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新课改的核心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围绕“以人为本”的中心任务,体育教师要随时对教学状态反思。反思教学状态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反思教学中的互动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与物”关系,而是“人与人”关系;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都作为平等的一员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二是反思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是否确立,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地、主动地探究。教师是否创设了民主、活泼、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在这个环境里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的、快乐的,他能和同学、老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三是反思教学是否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必须反思如何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秉赋优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性格、体能、技术水平各异的学生争奇斗艳,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施展才能的天地与机会。换言之,成功的课堂教学,均应“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体育教师只有认真反思教学状态,才能让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和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我们的体育课堂才能成为学生舒展身躯的舞台、亲近自然的窗口、放飞心灵的天空,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体育的天堂。只有这样的教学状态,才是我们每一个体育教师和学生所追求的理想状态。

课堂体育教学范文第3篇

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摘 要】教育的目标旨在学生的发展,发展是教育的目的和结果,也是衡量教育水平和成效的重要标志。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是现代教育观的重要观点之一。在体育教学中采取了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转变教师传统角色,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注重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形式,力争灵活多样等方法,优化体育课堂教学,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关键词】优化 体育教学 主动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在新课标中提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都要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重视和提倡学生主动学习,在人类教育发展过程中具有悠久的历史;进入现代教育阶段,它更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内外种种课程实践和改革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是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

那么,在当前影响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怎样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呢?从当前的现状来看,我们的体育课,通常采用两种教学形式:“填鸭式”与“咀嚼式”。要么是教师我行我素,以我为中心,我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要么是教师将知识和技能吃透,再来将结果传授给学生,唯恐不细,怕学生消化不了。这两种常规教学方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把学生当作需要接收教育的被动者,学生被动应付,失去主体意识。教师主要是依靠重复、强化和外在诱惑甚至肉体的威胁来维持学习活动,产生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活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它不仅使学习质量和效益降低,更严重的是压抑了学生作为人所必须具备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学生主体性教学思想,真正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那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呢?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

心理学家罗斯认为:学生创造能力的高低与周围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孩子从小到大都生活在压抑,循规蹈矩,一成不变的环境中,孩子的创造性便被扼杀。因此,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新课标下的课堂要改:“一言堂”为“群言堂”,“以师为导,以生为本”的思想,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热情,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教师要打破直接给结论,学生进行单纯的听一看一记一练的方式,要形成在教师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用耳听,用眼看,用口说,用脑想,身体力行,亲身体验从而发现总结出教学重,难点内容。要提倡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已有的知识结构,质疑发问,探究性的学习,对难点开展讨论与争鸣,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尽管“教”与“学”是双边活动,但重心在“学”。“学”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被动接受,二是主动获取,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所获取的知识只能表面的浅层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所以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多练,允许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对学生异议要予以鼓励,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主观努力获得成功时,才会感到无限乐趣。如在加速跑练习中,如果每节课都采用直线跑,纠正动作跑等几种常见的办法,学生就会兴趣寡淡。如果组织他们进行组与组、队与队之间的“迎面接力赛跑”、“团结接力赛跑”,课堂就会出现你追我赶,争上游的活泼气氛。再如中长跑教学,采用变换队形跑,不同形式的接力跑、追逐跑、赶超跑、分组对抗赛等,也能使学生兴趣增强,情绪高涨。学生在这种有趣、活泼的情境式活动中,个个争先恐后、积极参与,在欢快的游戏中锻炼了身体,活跃了身心,真正实现了自主参与运动的愿望。

三、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可见如果没有良好的环境氛围,学生时时处于被动、压抑状态,谈什么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我们教师首先要深入了解学生、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经常参加他们的游戏活动,做学生的“大朋友”,例如我在教授初一年级的足球教学中时同他们一起做“老鹰捉小鸡”、“飞飞机”……游戏时我时而是老鹰,时而是鸡妈妈,时而又是一架大飞机……这时我不再是一名教师,而是孩子们的大朋友,我们一起欢笑,一起玩耍。

其次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树立团结、协作意识。例如:我校初二(2)班学生葛某属随班就读,他协调能力相当差,以前,做任何动作都掌握不了,经常惹得全班哄堂大笑,大家越笑,他动作越笨拙,最后不管做什么他都孤零零地站在一边。我接该班的体育课后,在教学中我时常对他进行个别辅导,做游戏时鼓励其他同学帮助他先学会游戏动作,再逐一进行练习,等他把动作掌握熟练后,最后再进行游戏。使他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信心大增,不再自卑自弃,协调性也有很大提高。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来自同伴的关爱和友情。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融洽、和谐、民主、轻松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四、转变教师传统角色,注重学生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最大的浪费在于儿童在学校中不能完全自由地运用已有的经验,采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取知识。”因此,现代教学中我们要转变传统角色,改主讲为主导,变传统的组织者、指挥者为引路人。教师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法,引导学生会学。例如:我在教学“后滚翻”时,我先让学生复习前滚翻,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前滚翻的动作要领,尝试后滚翻。学生争先恐后,有的在原地打转,有的偏离“航道”,但也有的虽然没按照动作要领却也滚动自如。接下来让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说说成功和不成功的原因,再让学生根据交流、探讨出的方法去实践,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辅导,结果绝大多数的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动作。又如,在跳远教学中,可先向学生设疑提问:“原地起跳跳得远,还是助跑跳跳得远”学生经过练习和体验,便知道助跑起跳比原地起跳跳得远,教师接着问:“你觉得助跑的快慢与跳的远度有关吗?”学生经过比较就能得出跑得越快,跳得越远的结论,最后,教师概括补充答疑让学生获得跳远的助跑方法和要领,通过设疑答疑法,可以挖掘和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觉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同时也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注重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新体育课程是面向全体学生,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评价的实施,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力求使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得到满足,并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和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从而提高每一个学生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所以新的教学必须释放学生,还其以自由的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去讨论,去探究,去实践,去预见未知,去发挥想象,去创造新的答案,新的方法,新的动作,新的形式,新的组合。如:一堂武术课,教师可以只教会学生基本手型与步型,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加工创编一套简单的组合拳术,学生可根据个体差异自由结伴,通过讨论、探究、实践完成任务,再与各组进行交流、展示,最后进行评价。

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在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应强调层次性,让强者更强,能吃得饱,让能力弱者,也能通过从低层次的练习逐渐向高层次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扶持学生的独立见解,促使学生对问题高度敏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勇于设想,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习惯,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立个性,展现自己的创造力,展现自我在实践中的创新和成果。例如:我在教前滚翻教学中设计了由易到难的四组练习:1组:有斜坡的前滚翻,(要求头后部着垫,团身起立),2组:正常的前滚翻,(要求同第1组),3组:有宽度限制的前滚翻,(在2组要求的基础上滚直线),4组:有远度限制的前滚翻(要求在3组基础上,不分腿,且有一定的远度支撑,完整滚翻)。当学生们学得很好的时候,我提问:“前滚翻大家都翻得不错了,下面我们能不能把它稍稍变化发展成新的动作呢?”“你发明了几种新动作?能为大家表演吗?”这两个问题适应了学生学习和创造新的动作的需要,符合学生的好胜心,并给学生设立了创新的空间,学生表演了前滚翻不用手,前滚翻头不着地,连续前滚翻等自发动作,教师随机点评,指出有的动作太危险,这种发明不太好;有的动作与体育专家发明的一样,这种发明值得提倡。通过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开展课程资源,拓展教学形式,力争灵活多样

有一次我带领学生去春游时,无意中发现学生在外面竟欢呼雀跃,兴奋无比。他们相互追逐、嬉戏,有的在草地上打滚,有的在草地上做侧手翻,有的做头手倒立,有的用小石片打水漂,学生童趣尽露无疑。对呀,何不利用校园现有开发课程资源环境,拓宽体育教学的内容和手段呢?于是我每周总要带领学生上一节特别的体育课,有时利用草坪做前滚翻,有时利用特有地形进行冲坡比赛,有时利用可乐瓶进行投掷练习,有时组织学生在操场上拣垃圾,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将体育教学与美术、常识等学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使体育教学打开封闭的大门,突破狭小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在美丽的大自然中进行体育锻炼,陶冶情操,学会自我锻炼方法,使其具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优化课堂教学,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并不是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重学轻教,进行“放羊式”或“纯开放式”体育教学。而是教学着眼于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得以主动、全面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优化课堂教学,既要打破传统教学中不利于使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又要继承传统教学中优良的教学形式并大胆改革探索创新,一层不变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仅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也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只有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由原来的被动思维变为主动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挖掘创造潜能。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猜想、想象,让学生带着想法、疑问去尝试验证,而教师则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气氛中尝试、体验、讨论、验证、从中体验成功的感受,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让学生享受了体育带来的乐趣。

七、结论。

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每位体育教师都应对此做出积极的反应,投身到教学改革的大潮中去,积极探索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组织好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的共同参与性。重视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把课堂教学创造得丰富多彩、生动活泼,使学生愿学、乐学、会学。“攻玉可借他山之石”,“在教学中,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这样才能真正实施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学生社会化、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课堂体育教学范文第4篇

在新课程改革中,数学成为开发儿童潜能的重要工具,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数学主要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这一切使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那么,作为教学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如何才能组织有效的课堂教学呢?

一、给学生以自由的空间

新课程倡导“课堂应给予学生选择与自由的空间”。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我上过这样一堂课,课题是《有几棵树》,在不同的班级进行试教,其中一个班级的学生确实很守纪律,双腿并拢,身体坐端正,除了教师规定的动作,如举手发言、拿书、写字外,其余动作都是多余的,甚至连教师让他们讨论问题或提出问题,举手发言的学生甚少。而另一个班级的学生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但跳着、喊着、抢着回答,还提出不同的看法,请看学生是如何算“8+6”的——生1:把6分成2和4,8+2=10,10+4=14。生2:把8分成4和4,6+4=10,10+4=14。 生3:把8分成5和3,把6分成5和1,5+5=10,3+1=4,10+4=14。 生4:把8放在心里,往后数6个,得14。生5:摆学具。先摆8个,再摆6个,一共14个。 生6:我早知道6+8=14,所以8+6=14。 生7:我会算9+6=15,所以8+6=14。 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学习效果,一个班级的学生“太守纪律”,根本就不敢问,也根本谈不上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权利,学习效果也不会高,而另一个班级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却很愉快,学习的效果也大大提高。 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课堂切实需要纪律,课堂讨论也要有秩序、有规则,一个吵吵嚷嚷、秩序混乱的课堂,很难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七嘴八舌”也不是个性发展。可是,守纪律是否就要两手背后,双腿并拢,身体坐端正,除了教师规定的动作外,不做其他动作呢?这显然不是课堂教学所需的必要条件,而是为了防止个别学生影响教学而采取的一种预防手段。只要学生在思考和体验,必然伴有丰富的情感、情绪的变化和丰富的语言动作,甚至会不由自主地站起来跳跃,如果教师把这看作是防碍教学,以纪律为名去强行抑制,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就会受到压抑。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一个能让孩子体验感悟的场所。是孩子身心完全放松的课堂。学生可以两手自由摆放,两脚随便活动,而且可以离开座位与同学讨论,还可以找教师请教,没有喧闹声,但有激烈的讨论声,有时还伴随着表达喜悦、遗憾或沮丧的动作和声音。

二、认真对待学生的“两极分化”

过去,教师对每个学生的要求是一样的,接受同样的学习任务,回答着同样的问题,做同样的作业,迫使这些学生在被动状态下完成任务。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转变,多了民主性、少了强制性、多了自主性、少了被动性、减少了机械模仿,没有了强制手段,减轻了学习压力,一部分自觉性差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学习,使原本已有的差距拉得更大。另外,教师指导教学的思路发生了变化,关注的是学生的探索、创新,是师生互动中出现的新问题。由于课堂的开放,教师随时都可能面临学生提出新问题的挑战,关注课堂的发展和变化,于是就无暇按传统的方式给学生更多的辅导和帮助,这些都促使个别学生向差的一极分化。所以,对于两极分化,应当具体分析。原来是齐步走,现在拉开了距离,好的更好了、更活跃了,一般能达到基本要求,就不能叫“两极分化”。有这样一道题:3盒彩色笔,每盒12支, 求一共有多少支?你会用什么方法算?学生反馈时有:算法一,(摆学具);算法二,(口算法)12×3=36。算法三,(连加法)12+12+12=36。算法四,(折数法)8×3=24,4×3=12,24+12=36。算法五,(数的分解组成法)10×3=30,2×3=6,30+6=36。这样教学,一部分学生只会用一、两种算法,而一部分学生每一种算法都能理解。我们应该看到,孩子本身是有差距的,我们不可能通过课改,让所有学生处在同一发展水平上。关键是要选择和运用好课堂教学策略,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也可以适当使用分层教学,尽量缩小两极间的差距,做到每一位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一位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是同步的提高;每一位学生都要合格,但不必是相同的规格。

三、注重课堂机智的运用

课堂教育机智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机敏而灵活地教育学生,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能力。 有一次,在上《时、分、秒》一课时,突然听到“啪”的一声,一个小闹钟掉到水泥地面上,玻璃碎了。 “刷——”,所有的目光倏地聚在这个学生的身上。接着许多学生叫了起来:“赔!要赔给阳阳同学!”于是,我接过学生的话茬,说:“赔?当然要赔!不过应该由老师来赔,因为这个闹钟是我要求带来的。”说完,我微笑着对她说:“现在,老师把班级的这个挂钟借给你。”然后转身对大家说:“事先申明,如果这个打碎,还是老师赔!”闻听此言,大家安静下来了,自信回到了女孩的脸上。这个片断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在那一瞬间,那个学生的神情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知道,学生无心打破闹钟,自责已经让她心情不安,如果再加以批评,那么这个学生探究的天性和热情,也许就这样会被压抑、被泯灭,她将无法继续安心上完这节课,甚至会影响她今后的研究和学习。所以当时我最先想到的是怎样尽快让这个学生从惧怕中走出来。 也许许多教师会这样认为,课堂出现意外就意味着教学效果不好,教学设计不到位。为了减少意外的发生,我们必须千方百计的把课“做”得圆满,不容许学生有出错的余地。其实,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要知道,“非预设性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特征。新理念下的课堂是鲜活的,随机生成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真实的生活经历。

总之,教师要进行成功的教学,不仅要学习课程标准理念、理解其内涵和意义以及操作方法,重要的还是要在情感上认同,大胆祛除传统模式化教学的束缚,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的理念将其自觉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主动地摸索、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尽快探索出适合自己教学风格的方法。

课堂体育教学范文第5篇

何谓“有效”, 最浅显的理解就是在运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他要求每一位老师必须紧跟时代的脉搏, 掌握新课程的理念, 加强有效的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 笔者发现体育这门课若想要达到效益的最大化, 不是仅仅取决于老师的教, 同时取决与学生的学与练。我认为老师提出简单明了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正确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兴趣;展开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创设合适的教学梯度;不断加强教与学的反思。下面我就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有效教学谈几点体会。

1 有效教学的根本:简单可达、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

教学是老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 在这一个活动的过程中, 老师与学生都必须有一个目标, 这个目标是老师想要教给学生并且能够让绝大部分学生在本次课堂中及时掌握的。我们的学生95%不是运动员, 他们学习体育的目标是强健身体, 因此, 教学目标不应该是针对于运动员所提出的高度, 而应该是符合全民健身的尺度。而且尺度要注意把握有度, 既能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水平高一点的有提高的余地, 又能让水平较低的学生在未达到目标时对目标仍保持希望。就以推铅球为例, 在初一新生学习推铅球时, 在课堂教学目标提出时不能一下子就提出推较远的距离, 也不能一下子就要求学生学习滑步推铅球等高难度的技术。

2 有效教学的前提:加强情感交流来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和良好的学习兴趣

其次, 实施有效教学要解决好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培养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那么如何培养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呢, 我们老师就应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他们有发展, 有尊严, 有情感, 要让学生与老师密切配合, 我们老师就必须爱护学生, 关心学生, 尊重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和蔼可亲, 始终让学生在愉快与和谐的环境中学与练, 让每一位学生学着乐, 乐着学。这样学生的其实很多的学生都是很喜欢体育课的, 一般来讲, 他们最喜欢上球类的课, 但他们往往不喜欢上田径类的课, 特别是耐久跑等。我所教的一个学生叫孙斌的, 他不喜欢跑步, 曾经跟我很情绪化的说“跑步累, 我不跑了。”实际上课的时候也是这样的, 就是和你布置的任务不配合, 引起其他学生的跟风。但是我发现, 他喜欢打球, 球技也不错, 只是由于体力不如其他同学, 所以应有的球技未能发挥, 其他同学在球赛时把他视作鸡肋, 想要他的球技, 但是往往因为体力不支, 出色的表现只能维持五六分钟, 接下来就是平平谈谈, 最后整支球队就好像是少了一个队员在参赛, 同时这个也影响了他的心情及和其他同学关系。见到这种情况, 我主动和他交流, 指出他的问题, 同时耐心开导他, 说明耐久跑对于他的球技的帮助, 对于他在球队中的位置及以后的趋势, 功夫不负有心人, 再三劝勉之下, 他终于主动加强耐久跑的练习, 而且在我不断的表扬下他越跑越好, 经过一个学期的天天主动锻炼, 竟然耐久跑成了班里的第三名, 因为成绩提高兴趣也就提高了, 当然球队主力的位置也是无人可以撼动的。

教学时以爱为先导, 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培养起来, 让他们主动的学习和锻炼, 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无疑会使年轻的一代树立终生体育的重要思想,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成功了一半。

3 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目标明确了, 动机纯粹了, 兴趣培养了有效教学最大的主体, 教学方法的选用很是讲究。俗话说:水无常形, 教无定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是否在第一时间掌握各项知识、技巧很是重要。而且掌握技巧所需的时间对于保持兴趣的热度也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间久了, 自然而然兴趣就会减弱直至消退。例如, 在初一新生上了一段时间的排球课。第一节课, 学生初拿到球时很是兴奋, 拧球、挤球、压球, 私底下说:“排球比篮球容易多了。”“哎, 这个球还不痛。”按照以前的教学模式方法, 几节课后他们学会了自垫, 而且掌握还是相当好的。为了能使学生提高积极性, 我让他们试着来对垫球的初级比赛, 但是, 没想到刚一开始, 学生本来娴熟的技巧就都没了, 少数毅力强的拼命去抢了也得不到分, 有的甚至球自己垫出去也无法过网, 短短的十几分钟, 学生的情绪就低落下来了, 见此情景, 我脑筋一转, 索性网也不用了, 自垫到对方场地改为自垫和手抛两种方式, 以再次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果不其然, 同学们又回到了排球场, 我不失时机的把跑动和移动的要点教给学生, 场地上同学们积极地学了起来, 半节课下来, 半数的同学就学会了比赛时跑动和移动的要领。所以在新课程实践的过程中, 老师对教学的方法, 对教学效果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关系, 关键是要掌握灵活, 摆脱原有的模式和规则的束缚。

4 有效教学的保证:不断加强教与学的反思

现在的体育课一方面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形势, 另一方面又不能和考试相左。要改变这一现状, 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以后要及时地对课堂实践进行反思。为什么这节课要这么教, 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用, 怎样才能使学生真正的掌握;另一方面, 也要引导学生反思, 为什么要这么学, 下节课我该在什么地方注意和改进。只有反复思考, 深入研究, 及时调整, 才能提高每节课的效果, 真正做到有效的教学。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 结合体育教学课堂实践对体育课堂有效教学展开研究。提出如果不注意有效教学, 简单的拼命苦练, 会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 必定会适得其反。并从新课程的理念下进行和学生一起探究, 鼓励学生因人而宜地进行学习锻炼, 注重有效的因素。

上一篇:科学教学下一篇:三年级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