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审计范文

2024-04-03

资产审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一、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本质特征及其审计的作用和意义

固定资产投资是和固定资产再生产联系在一起的,其本质就是固定资产再生产。它的范围包括基本建设、技术改造、车船飞机购置和其它固定资产投资,也就是通过新建、扩建、改建、恢复和更新改造等形式来实现的一切固定资产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固定资产投资是挤照自己的活动规律来实现其固定资产增殖的,与工农业生产比较,它有许多特殊性。

1.固定资产再生产的质和量是生产力发展的时代特征,它是实现社会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再生产的规模和水平。正因为如此,固定资产投资活动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它的一举一动不仅会涉及到国计民生,同时对未来社会的发展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每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具体体现,并且与宏观经济直接相联系,其投入产出直接影响宏观经济效益。

2.固定资产投资是一种周期长、消耗大、并且有很强综合性的经济活动。固定资产役资项目一般说来构造都比较复杂,形体也校为庞大,建设周期少则二、三年,多则七、八年,一些特大型项目需要的建设时间则更长。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通常需要由国民经济许多部门提供产品和服务才能最后完成。有的项目在建成以后还需要大量的配套基础设施和辅助项目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因此、进行固定资产投资要有计划有秩序地连续加以综合组织,任何形式的混乱和中断都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和浪费。

二、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

1.总体审计策略

总体审计策略是用来确定审计范围、审计时间和审计方向,并指导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的。

审计范围。审计人员应当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包括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特定行业的报告要求以及被审计单位组成部分的分布等,以确定审计范围报告目标、时间安排及所需沟通。为了计划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审计的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的性质,审计人员需要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时间表、于管理层和治理层就审计工作的性质、范围和时间所举行的会议和组织工作、讨论预期签发报告和其他沟通文件的类型及提交时间、通过审计工作进展及审计结果的方式、项目组成员之间预期沟通的性质和时间安排、是否需要跟第三方沟通等事项。

2.具体审计计划内容

总体审计策略与具体审计计划的制定过程紧密联系,总体审计策略是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的指导,而制定具体审计计划反过来又会影响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比总体审计策略更加详细,其内容主要是为获取、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以接受的低水平,项目组成员拟实施的审计程序、时间和氛围。具体包括风险评估程序、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和其他审计程序。

三、建设项目投资决策审计的内容:

1.审计前期决策程序的合规性(完整,前后呼应,符合建设要求,与建设程序一致)

2.审计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与审批单位的资质和级别的合规性(审批合法营业执照和资格证书,甲级:全国范围内大中型,乙级:地方或行业范围内中小型)

3.审计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的完整性和编制深度的到位程度(技术、经济、生产布局可行)

4.审计投资决策文件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财务评价是否可行(财务赢利能力,清偿能力,财务外汇平衡能力)

四、建设项目质量管理审计要点:

1.审查施工单位工程活动是否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应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

2.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单位,是否将建设工程肢解发包

3.审查施工单位是否依法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进行招标

4.审查施工单位工程项目是否是按规定实行建立的建设工程,建设单位是否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工程监理单位进行监理

5.审查施工单位在领取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前,是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工程质量监督手续

6.审查施工单位采购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是否符合合同约定,建设单位应当保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

7.审查施工单位在涉及建筑主主体和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施工前,是否委托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方案;没有设计方案的,不得施工

8.审查施工单位收到建设工程竣工报告后,是否组织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有关单位进行竣工验收。

五、完成审计工作

审计人员在完成各财务报表项目的审计测试和一些特殊项目的审计工作后,应进行更具综合性的审计工作,包括: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表,执行分析程序,撰写审计总结以及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等。在此基础上,应评价审计结果,在与被审计单位双方沟通以后,确定应出具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和措辞,进而编制并致送审计报告,终结审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廖 洪: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现状和对策.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5.

[2]杨争媛:企业审计案例与分析,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年.

资产审计范文第2篇

摘要:在充分掌握了解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审计主体、审计内容等后得出,无论是中介组织还是社会公众,实际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变为审计主体。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进行了相关探索研究。

关键词:领导干部 自然资源资产 离任审计

当前,深入分析和研究强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的离任审计调查的手段,提高党委、政府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合理利用,促进利用效益最大化,对加快审计工作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一、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审计主体

(一)中介组织接受委托,参与对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实际中,我们应从自然资源资产的数量、质量、成本等角度出发,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力度,而由于在职审计工作者能力有限,目前还无法解决这些专业性强的问题,并且由于审计机关及相关机构的审计能力不强,要想确保审计的科学性、有效性,同时,全面了解自然资源资产使用过程中领导干部的监管能力,这就需要国家审计机关及审计机构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及时提供一批技术过硬的自然资源资产人才。

(二)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通过发挥社会作用能够更好的维护资源环境,而由此构建行之有效的生态保护协同机制,已经成为了目前国际比较常用的手段。在当前颁布实施的《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国际环保文件中均明确指出加强培养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审计机关应积极鼓励社会提供大量完善的关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项目计划,确立审计方案时,必须全面落实公众的实际所需,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聘请一定数量的群众担任审计员,在审计评价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提高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阶段性审计结果、最终审计结果等手段的透明化,以确保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有社会公众的全面参与,同时发挥其监督生态环境的职能作用。

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内容

(一)审计自然资源资产法规政策执行情况

首先,对现行的公共政策及自然资源资产规划目标实施过程进行审计;全面检查实际运行的自然资源资产规划是否达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否有效完成了环境治理及保护目标等任务。其次,加强对生态保护及修复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严格管控违反规定的资源开发项目,加快生态环境的修复力度,积极构建生态功能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

(二)审计自然资源资产重大决策事项

对自然资源资产重大决策事项的实施流程、执行过程、最终效果和领导干部在决策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科学评价,从而确保所有领导干部都能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开展决策活动。

对生态功能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实际中使用的环境规划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及时了解生态环境发展中经济活动带来的不利因素,了解生产、流通、消费几方面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相关绩效目标的落实情况,加强占据主导地位的环境项目的运行成效评价工作。

(三)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

一是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建设情况;审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情况,从而明确其是否清晰划分了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的职责权限,有没有加大对自然资源资产总额、覆盖面积、作用的管理,有没有全面发挥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各项权利,在现行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中是否涵盖了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情况及使用效果指标等。

二是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界定情况;实际进行审计时,应充分考虑各自然生态空间是否做好了确权登记,是否构建了完善、监管有力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否存在由于国有产权弱化而引起资源大量耗费的现象等。

三是自然资源资产生态补偿情况;审计中,对自然资源资产补偿机制的建设情况加以了解和掌握十分有必要,确保其严格落实“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涉及开发和保护区域间、上游和下游区域间、生态受益和生态保护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如果实际确立了具体的生态产品受益者,应查看其有无落实各区域间横向发展的生态补偿制度,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成本。如果生态产品受益者还未进一步确立,应查看上级政府部门在购置所需的生态产品中是否采用了公平公正的财政转移手段,在遇到生态产品受益者就是审计对象本人时,应深入分析了解其有无严格根据补偿机制来完成付费过程,如果生态产品生产者是被审计人,那么应保证其在规定时间内获取一定的补偿,同时生产各种类型的生态产品。

三、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若干措施

(一)开展审计试点

首先,明确具体的标本,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通过有效的方式手段,充分反映某一类自然资源资产,积极探索研究审计目标、内容、方法等各项内容,以确保内容趋于完善。其次,提高审计的真实度;时刻关注各个区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情况,审计过程中必须清楚获悉某一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数量。最后,针对不同的类型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以确保领导干部充分发挥自身职责权限。

(二)建立工作机制

各级审计机关应和国土资源部门、水利部门、环保部门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贯彻落实切实可行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协调机制,以及联合审计、审计结果利用等各项工作制度,落实信息的共享目标。地区党委、政府应不断强化政绩考核范围内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各项指标,由审计机关独立完成自然资源资产?x任审计的监督工作,同时在审计结果的基础上开展相关考核工作。

(三)加强队伍建设

现阶段,由于相关审计人员的能力不足,对审计机关强调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不能完全实现。这就要求各级审计机关通过一系列高效的方式方法,努力培养一批熟知环境科学与工程、投资等过程的人才队伍。不仅要充分掌握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技术手段,而且还应加强审计技术手段的创新力度,将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审计填海、绿化造林、占用农田等工程中,切实保障审计工作的高效率。

综上所述可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任重道远,对于审计工作者来说,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水平和完善的知识储备,积极参与国家治理活动中来,不断强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力度,提高审计质量及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2015

资产审计范文第3篇

以创新精神推进大型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模式转型是以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为理论基础,创新现代审计监督理念,紧抓固定资产投资重要内容及关键环节,强化战略导向与质量保障,着重审前调查、审计风险评估、审计测试、报告和后续检査等重点环节,通过现代审计与管理方法的结合,实现面向未来的一体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监控,从而降低固定资产投资风险,提升固定资产投资效能,切实改善企业运营的一种管理创新。

创新大型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模式不仅要突出以增加企业价值为导向,以业务流程为主线,以原因剖析为重点,以团队协同为保障的战略思路,还要着眼于企业全局,高点定位,整合企业各方资源画出最大“同心圆”,扩大审计监督范围,提高审计监督能力。遵循全局性与具体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适用性和特点相结合、风险与效益均衡、及时性和动态监督管理等“五项”基本原则,保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高效高质量完成,以达到投资效益、效果最大化。

树立风险导向理念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的先决条件

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创新管理,就是要把建立促进优化投资建设,防范投资风险作为审计监督的核心任务,积极吸收现代先进理念和方法,结合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条件,“以精益生产”原理为指导,以风险导向为核心,构建起从审前准备、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和后评价各个阶段具有科学性、规范性的监督管理模式(见下图),实现效率及规模效益的提升。

(一)实施全面立体的审前调查。在正式实施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之前,对固定资产投资涉及的单位进行调查。调査要求体现全面立体主要从投资决策及投资管理和风险管控、业务流程层面,资金层面等三个层面开展。同时,要听取企业高层意见,了解高层对项目投资建设期望与要求;深入企业财务、生产、技改等部门调查,了解固定资产投资提供的总体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了解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建设前期立项、审批和投资过程中情况以及风险、内部控制情况,取得第一手资料,制定有针对性的审计工作方案。

(二)识别和评估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风险。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识别、分析可能遇到的各种面临的、潜在的风险源和风险因素,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风险特性进行判断、归类,并鉴定其风险性质进行风险评估,评出重大错报风险并根据风险关系原理确定检查风险,以支持审计监督采用的审计测试和审计行动。

(三)实施基于风险导向的审计测试。根据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目标,并考虑重大错报的可能性,通过实施控制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两个环节,确定重要固定资产投资问题和重点审计领域,合理确定审计监督程序的时间、范围内容、性质。通过审计测试,得出审计结论揭示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事项,及时向企业管理层汇报,并实施审计问题整改落实,保障投资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四)实行“双报告”模式。在组织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时,采用“双报告”模式。即:在对投资进行审査时,组织与固定资产投资涉及经营计划部门、投资项目主管的技术改造部门、设备基本条件建设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的单位部门,根据投资建设的计划、设计、批复、财务、验收等内容进行联合自查,规范表格、编报自查报告。审计工作组结合各单位自査情况,通过开展现场审计根据审计目标以及审査结果,出具审计报告,报送董事长或企业负责人审批。

(五)实施后续审计监督的闭环管理。揭露问题不是审计的最终目的,通过审计发现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促进整改,推动固定资产投资的健康发展,才是审计监督的根本宗旨。因此,在审计报告完结后,后续审计是实现监督闭环管理的重要一步。通过考察审计决定执行情況与审计效果,即审计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是否被落实,审计结果是否转化为被审计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实际行动与效果,从而促进组织改善经营,化解风险、减少损失,达到为组织增加价值的目的。

实施“双路径”重点内容是推进

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的关键环节

围绕固定资产投资的战略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审计和工程建设项目监督“两条路径”开展。根据两条监督路径,有针对性地明确其重点内容,分别对项目竣工(财务)进行管理审计和对投资项目在预(结)算阶段进行工程建设审计,并全程参与工程项目的监理管理。

路径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审计。主要包括: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开工前情况、审计固定资产投资竣工决算及投资执行情况两个重点方面。其中,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开工前情况主要是审査固定资产投资立项情况及项目的可行性、合规性以及决策的科学性;审查投资项目设计以及概算是否按程序报批并获相应批复,相关手续是否完备;审查项目建设资金来源的恰当性、项目资金是否设置了专户存储等3个方面的重点内容。审计固定资产投资竣工决算及投资执行情况主要是审计项目投资建设情况;审计项目投资建设批复执行情况;审査项目资金管理以及成本费用核算情况;审计项目投资法人管理情况;审查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情况;审计投资建设资产交付情况;审计投资资产形成的生产能力和效率效果等7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路径2:工程建设项目监督。主要包括:以审查工程项目的工程量计算、定额单价选套、工程类别划分、材料价差调整、计算是否准确,是否合规、合法为重点的工程建设预(结)算审计和以招标选择工程监理,实施工程监控项目负责制,对监理公司的检査考核,参与对工程施工现场的监督工程监理监督等重点内容。

坚持质量控制是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的核心基石

(一)实施全过程审计质量控制。通过层层推进方式,优化流程,分步骤在审计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终结阶段的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使审计目标更加明确,审计方案更加可行,审计实施更有针对性。通过强化全过程质量控制,强化审计质量检査与考评。以审计质量检查、审计项目评优、审计项目点评、审计质量控制辅导为载体,使质量控制落实到每一环节、每一关键控制点,促使审计结果得到有效落实对提升审计质量和防控风险起到较好作用。

(二)实行三级复核制。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执行以审计现场组长一级复核、审计组长二级复核及审计工作领导为主导的三级复核。审计复核的内容包括审计过程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及意见结论、重大审计事项等。通过执行三级复核,实现审计报告、证据及重要事项的层层把关,使审计质量得到更好保证。

(三)审查相关制度规范。为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的顺利开展,使审计监督质量得到保障,审计组要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复盘”,尤其是对现有审计制度标准规范、固定资产投资相关的业务制度等进行审査。同时,实施审计监督的流程规范和程序编制,规范审计监督相应的工作表格和标准化审计报告格式,进一步提高审计监督的质量和效率。

完善审计监督环境是创新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的有力保障

(一)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信息系统

应用。为了与先进的技术发展配套,完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环境,在企业逐步建立信息化工作手段,引进和推进审计监督系统的应用,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达到信息捕捉精确、反映敏捷的效果。通过购置和使用浪潮辅助审计软件对财务竣工决算进行计算机辅助审计,实现审计分析、数理统计等的系统化数据收集和分析判断,使数字化审计信息技术和能力跨上新台阶。

同时,要基于系统原则,以审计监督业务为主体,强化审计数字化信息管理。通过构建大数据审计平台,对审计监督的每类数据规则、基准、字段、内容进行逐一定义完善,充分运用外部信息和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和模式识别等智能化分析技术,为应对风险决策提供可靠依据。通过构建复杂的审计分析模型,开展大数据分析,为现场审计提供问题线索,揭示出各类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有助于发现更隐蔽、趋势性的风险因素,进而提升审计的广度、深度和精度,使审计监督得到有力保证。

(二)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人员配置与业务能力。为保证固定资产审计监督的有效进行,审计部门要加强对审计人员工程、财务、管理等专业的培训,促进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拓展审计人员的知识面及提高审计工作人员的职业能力。同时,实行优势互补的人员配置原则,针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专业性强的特点,从企业内部挖潜,形成工程、生产工艺、计算机及财务等相关单位方面的资源专家队伍,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自查。而对于部分重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部门则根据公司规定,对工程(含招标)结算或包干预算等审计,采用外部专家委托中介外审或内审与外审结合方式,有效补充人才资源。

(三)强化责任意识,严肃审计追责问责。为进一步促进审计成果的有效运用,不断提升审计的监督功能和增值作用,审计部门要按照国资委37号令关于“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理”的内容情形,落实“三个区分开”,坚持“追责问题零容忍”与“容错纠错”并重,建立健全容错免责工作机制。对审计发现的在固定资产投资过程中未按规定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风险分析;项目概算未按规定进行审查,严重偏离实际;未按规定履行决策和审批程序擅自投资;购建项目未按规定招标,千预、规避或操纵招标等情形,要在査深査透的基础上,有效使用追责问责手段,对资产损失频繁发生、金额巨大、后果严重、屡禁不止、顶风违规等行为,坚持尺度不松、范围不减、不打折扣,依法依规严肃开展责任追究,强化审计监督震慑,倒逼责任落实,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效发挥审计监督对加强企业固定资产投資项目管理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四川成都青羊区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资产审计范文第4篇

账外资产是指单位或企业所拥有,但没有在财务账上反映,使得无法实施有效监督,容易流失的资产。按其性质可分为账外流动资产和账外固定资产。中瀚石林结合审计实践,按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办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真实性审计作一初步探索,以供商榷。

一看人员工资表,尤其是临时人员工资,看是否存在虚列工资,工资支出是否超预算,虚列的人员工资是否用于基建支出;

二看账实是否相符,对固定资产进行实地盘点,查明固定资产账与账、账与表、账与实物是否相符,审查固定资产购置、建设支出是否全额入账,审查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手续是否完备、账务处理是否正确等。如基本支出中有办公楼及住宿楼评估费,与账簿相对应是否有这些固定资产的记录;

三看工程审批手续是否真实,立项审批、投资预算和决算、设计、施工、监理等招投标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存在计划外工程;

四看全部资金转入、转出是否合规,有无隐瞒、截留、转移收入,支出冲销是否合规,是否存在多开列支出,形成账外资金的问题;

五看往来款项的冲销、下账是否合规、合法,有无以虚列费用支出手段,冲销往来款项、私设往来账的问题;

六看支出否合理,是否存在跨季节、行业、范围支出,财务资料是否存在字迹模糊、且笔迹相同等疑点;

七看关联方交易或关系。注重审核被审计单位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资金往来、与下属单位或商业企业的关联交易,从中发现蛛丝马迹。如审计发现某部门,采用要求供货企业多开计工程款的方法,把账内资金转出,成为账外资金。还从经费账上转出两笔工程款转入自然人成立的股份制公司,账目暂由其代管,便于账外资金支出。

“账外账”审计方法和技巧

摘 要:近年来,随着审计查处力度的加大,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及财务电算化的普及,被审计单位形成账外资产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也越来越具隐蔽性和欺骗性,传统和常规审计方法已达不到理想的审计效果。作为一名审计人员,如何运用自己职业判断和专业知识查出账外资金,保障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一直是审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账外账”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对国家、单位及个人产生极大的危害,已引起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但由于被审计单位形成账外资产的手段越来越高明,使得账外账审计工作变得非常困难和富有挑战性。审计人员必须突破就账查账的局限性,拓宽思路和视野,发挥创造性思维,才能将账外资产查个水落石出。我们结合十几年来的审计实践,就查证账外资金的审计方法与技巧,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寻找内部控制薄弱环节

每一家被审计单位都具有自身的行业属性与经营特点,进驻被审计单位后,审计人员应充分了解企业的内控制度、行业特点及财务核算等基本情况。通过对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的了解,审计人员可以了解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并安排适当的审计程序,有针对性地进行审计。如我们在审计某单位时,通过查看询问得知该单位本处理了一批淘汰的机器设备,但账内收入金额较小,于是通过与资产管理部门走访核对,发现其大量处置收入没有入账,而是转至账外并为职工发放了节日慰问品。

二、取得单位会议记录及相关文件,关注可能存在的账外资金活动

被审计单位的一切重要经济活动执行前都要召开会议进行决策,因此将形成相关会议记录,重大的事项还会下发相关会议文件。取得被审计单位会议记录及相关文件,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审计手段,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们对某一企业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发现其会议记录上面记载了对某常年合作客户的50万元赞助款分配方案,但账内并无该经济业务事项的记录。后经追查,其供出了50万元的存放账外银行账户,并以此线索查获了数百万元的账外资金。

如果您觉得我们的文章不错,能够受益,请您一定关注我们的认证空间(请点击这里)

三、向职工访谈,了解是否存在违规违纪行为

由于“账外账”孳生腐败,腐蚀干部,且容易造成单位资产的流失,早已被单位有正义感人们所深恶痛绝。同时我国审计监督性质早已被人们所自觉接受,而且单位一些个人因为自身既得利益的问题也会提供线索。所以在审计现场可采取设立举报箱、提供电子邮箱地址、提供电话号码等方式接受职工举报,因举报人一般为部门或者本单位知情者,提供数据情况详尽可靠,只要审计人员高度重视、保密措施得当,则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近年来的审计实践表明,通过群众举报进行询问追查已成为审计账外账的重要方法。

四、与同行业财务指标及单位历史指标对比分析,寻找异常变动

每一家被审计单位都具有自身的行业属性与特点,除特殊情况外,其经营状况及各项财务指标应存在趋同性。若当被审计单位某些财务指标严重背离行业平均数据时,则存在舞弊的可能性。如我们对某水泥公司审计时,经测算的主营业务利润率远远低于该行业平均水平,且该公司供货客户与销货客户相对稳定,通过对收入及成本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单位产品的成本远高于单位产品售价增幅,也明显高于去年同期,存在较大的疑点。再用投入产出指标对单位产品成本延伸审计,投入产出指标即消耗的矿石、煤等原材料与最终水泥产品之间有一个正常的行业比率。经分析性复核发现,该公司按原材料乘以行业平均投入产出率计算出产品产量远远大于其账面实际产量,审计人员最终通过对差额的调查落实,查出该企业隐瞒产量2万吨并将其销售,取得产品销售收入400万元未入账的事实。

同样,每一家被审计单位不同间的各项财务指标也大体相当,如果出现异常变动,也应引起审计人员的高度重视。

五、向相关业务部门取得基础数据,与财务勾籍核对

财务部门各项财务数据的最后生成,都是源自于各业务部门的基础数据,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如果这种勾籍关系得到破坏,则可能存在着某种人为干预的可能。如我们在对某会展中心审计时,发现其本举办会展与往年相当,但收入出现明显下降,经抽查合同、核对发票等其他账内常规审计程序后,未发现明显漏洞。最后审计人员到门口警卫人员处取得该会展期间车辆出入登记簿,发现了会展期间多家财务账内未取得会展收入的单位车辆,经询问相关单位,证实他们大部分都是参会厂家,财务人员在事实面前也不得不承认将部分会展收入账外私存。

六、与关联企业核对资金往来相关银行账户,寻找账外资金来源

银行账户是单位最敏感的地带,一般情况每个单位在接受检查时搬出的一套账,很少有问题,而账外资产往往在另外一套账上的某一银行账户。

首先由被审计单位提供在银行开设的所有账号,然后进驻其关联单位,重点审察记录与被审单位资金往来相关银行账号,如果发现先前取得的被审计单位以外的银行账号,则极有可能是被审单位账外资金账户,据此进一步要求单位提供账证,进而顺藤摸瓜掌握账外资金的活动情况。该方法在集团企业间审计时颇为有效。如某集团公司总部知悉其下属单位经济效益较好,但每年上缴利润较少,一定有资金账外经营,但其内部审计部门用常规方法一直无法查明。我们接受委托后,开始几天也未查出蛛丝马迹。后来,我们记录下该公司所有银行账号,然后到其下属子公司延伸审计,重点检查该公司与下属单位往来的银行账户。功夫不负有心人,审计人员在翻阅了大量凭证后,终于发现了一个先前记录之外的银行账号,经返回公司核实并索取该银行账户对帐单,发现几百万元的帐外资金藏匿该户。

七、关注账内异常财务记录,分析资金来龙去脉

异常财务记录的发生,背后往往伴随着不可告人的舞弊行为,需要引起审计人员的高度重视。如我们对某村集体组织进行专项审计时,发现其每月末都会收到一笔几万元现金,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并在几日内以现金支票形式领出,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审计人员产生了极大的疑问,经再三询问,财务人员解释为该款项为村苗木基地承包方支付村集体雇佣部分村民工资,与村集体口头协商以支付工资的方式代替应上交承包费。经审计人员实地调查,该苗木基地为村集体一块优质资产,每年均有十几万元的利润,村集体既未与苗木基地承包方签订书面承包合同,又未将该苗木基地收支纳入村集体账内核算,属于典型的村集体资产账外经营。

八、取得被审计单位全部合同及协议,与财务入账金额核对

隐藏收入是单位账外资产的两大主要方法之一。在如何判别定单位收入的完整性方面,全面取得单位与外单位签订的合同及协议,并与财务入账金额逐项核实,是一项非常有成效方法和手段。如果发现合同、协议与财务入账金额存在巨大差异,同进又不存在书面变更说明,则很有可能有未入账的金额挪作他处。同时,我们在审计中发现,有的单位采取大头小尾的方式挪用资金,即发票存根联、记账联按小金额入账,但在给对方单位的发票联上按合同实际金额入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上述的合同与账务核对法则可以杜绝此类舞弊行为的发生,同时也切断了账外资产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如我们在对某工程咨询公司进行审计时,发现本业务部门提供的工程咨询合同合计数与财务部门确认收入数存在较大差异,除经我们核实的末执行合同外,发现其与A工程公司签订的15万元合同未得到执行,也未取得合同违约金,后经与A工程公司采取电话及函证方式查证,证实已经以一辆帕萨特轿车抵顶15万元工程咨询款,该工程咨询公司未进行财务入账,从而形成账外资产。

九、审查银行对账单,关注与单位银行日记账发生金额是否相符

主要是将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明细账进行核对,以确认企业银行存款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看有无将货币资金转出到其他银行,有无存在对账单上有而不计入银行账的现象,重点审查银行对账单上一进一出而企业银行账上未反映的事项。该事项很有可能是单位将收到款项迅速转移,并在财务账内不作任何记录,从而成为账外账的资金来源。如我们在审计某单位时,通过向银行寄发询证函,及核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均未发现异常现象。于是审计人员取得银行对账单,将其各月借方与贷方累计发生额与银行存款各月累计发生额进行核对,结果发现3月份银行对账单借、贷方发生额各大于银行存款明细账50万元,经向财务人员核实,该款项为收到某公司违约赔偿款,收付均未进行财务入账处理,被非法挪至账外进行证券投资,形成了一项账外资产。

十、盘点库存现金及实物资产,仔细分析盘盈盘亏原因

盘点库存现金要采取突击方式,盘点清查的范围不仅包含出纳办公室的保险柜,还应包含文件箱、文件柜等一些可疑场所。对于现金溢余或短缺,要进行仔细的分析,追查其发生的时间、原因。对于小金额现金溢余或短缺,不可轻易放弃,往往可以通过对其审计而发现账外账。

盘点实物资产时,同样需要将所有相关资产都纳入盘点范围,对盘盈及盘亏都要进行详细追查取证。因为盘亏很可能是将资产变卖未入账,并将出售收入转移至账外经营;盘盈则

可能是账外经营资产由于工作人员疏忽而未单独存放,与账内资产混在一起,审计人员正好以此为线索进行追查,从而寻找出账外经营资产的全貌。

十一、向往来客户发函询证,关注是否用往来隐藏收入

往来科目是许多单位隐藏收入的地方,主要是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四个科目。在审计时对这几个科目所涉及客户无论金额大小,均应发函询证,如果对方单位未回函或回函与账面金额不符的,要仔细核对并追查清楚原因,其差异很有可能就是账外账形成的资金来源。如我们对某公司会计报表审计时,对期末其他应付款的重要客户都进行了函证,但金额为20万元的B公司借款却迟迟未回函。于是我们进行替代审计程序,抽查了该20万元形成的原始凭证。经查证,该笔业务记账凭证后附一张银行进账单,付款单位为B公司,款项来源注明为货款。再到销售部门进一步核实,该款项确实为一项废旧材料销售款。为什么审计单位要将该笔收入作借款呢?经对该笔借款继续查证落实,发现该单位在次年2月以现金支票方式提取,名义是归还借款,实际挪至账外经营使用。

资产审计范文第5篇

摘要:在充分掌握了解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审计主体、审计内容等后得出,无论是中介组织还是社会公众,实际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变为审计主体。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进行了相关探索研究。

关键词:领导干部 自然资源资产 离任审计

当前,深入分析和研究强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的离任审计调查的手段,提高党委、政府对自然资源资产的合理利用,促进利用效益最大化,对加快审计工作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一、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审计主体

(一)中介组织接受委托,参与对领导干部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实际中,我们应从自然资源资产的数量、质量、成本等角度出发,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力度,而由于在职审计工作者能力有限,目前还无法解决这些专业性强的问题,并且由于审计机关及相关机构的审计能力不强,要想确保审计的科学性、有效性,同时,全面了解自然资源资产使用过程中领导干部的监管能力,这就需要国家审计机关及审计机构委托社会中介组织及时提供一批技术过硬的自然资源资产人才。

(二)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通过发挥社会作用能够更好的维护资源环境,而由此构建行之有效的生态保护协同机制,已经成为了目前国际比较常用的手段。在当前颁布实施的《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国际环保文件中均明确指出加强培养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审计机关应积极鼓励社会提供大量完善的关于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项目计划,确立审计方案时,必须全面落实公众的实际所需,审计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聘请一定数量的群众担任审计员,在审计评价过程中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提高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阶段性审计结果、最终审计结果等手段的透明化,以确保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有社会公众的全面参与,同时发挥其监督生态环境的职能作用。

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内容

(一)审计自然资源资产法规政策执行情况

首先,对现行的公共政策及自然资源资产规划目标实施过程进行审计;全面检查实际运行的自然资源资产规划是否达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是否有效完成了环境治理及保护目标等任务。其次,加强对生态保护及修复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审计;严格管控违反规定的资源开发项目,加快生态环境的修复力度,积极构建生态功能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

(二)审计自然资源资产重大决策事项

对自然资源资产重大决策事项的实施流程、执行过程、最终效果和领导干部在决策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科学评价,从而确保所有领导干部都能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开展决策活动。

对生态功能保护区及自然保护区实际中使用的环境规划目标进行深入分析,及时了解生态环境发展中经济活动带来的不利因素,了解生产、流通、消费几方面的经济发展情况;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相关绩效目标的落实情况,加强占据主导地位的环境项目的运行成效评价工作。

(三)审计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情况

一是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建设情况;审计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情况,从而明确其是否清晰划分了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的职责权限,有没有加大对自然资源资产总额、覆盖面积、作用的管理,有没有全面发挥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等各项权利,在现行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中是否涵盖了自然资源资产使用情况及使用效果指标等。

二是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界定情况;实际进行审计时,应充分考虑各自然生态空间是否做好了确权登记,是否构建了完善、监管有力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是否存在由于国有产权弱化而引起资源大量耗费的现象等。

三是自然资源资产生态补偿情况;审计中,对自然资源资产补偿机制的建设情况加以了解和掌握十分有必要,确保其严格落实“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设一套行之有效的涉及开发和保护区域间、上游和下游区域间、生态受益和生态保护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如果实际确立了具体的生态产品受益者,应查看其有无落实各区域间横向发展的生态补偿制度,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生态环境成本。如果生态产品受益者还未进一步确立,应查看上级政府部门在购置所需的生态产品中是否采用了公平公正的财政转移手段,在遇到生态产品受益者就是审计对象本人时,应深入分析了解其有无严格根据补偿机制来完成付费过程,如果生态产品生产者是被审计人,那么应保证其在规定时间内获取一定的补偿,同时生产各种类型的生态产品。

三、推进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若干措施

(一)开展审计试点

首先,明确具体的标本,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通过有效的方式手段,充分反映某一类自然资源资产,积极探索研究审计目标、内容、方法等各项内容,以确保内容趋于完善。其次,提高审计的真实度;时刻关注各个区域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情况,审计过程中必须清楚获悉某一类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数量。最后,针对不同的类型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以确保领导干部充分发挥自身职责权限。

(二)建立工作机制

各级审计机关应和国土资源部门、水利部门、环保部门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贯彻落实切实可行的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协调机制,以及联合审计、审计结果利用等各项工作制度,落实信息的共享目标。地区党委、政府应不断强化政绩考核范围内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各项指标,由审计机关独立完成自然资源资产?x任审计的监督工作,同时在审计结果的基础上开展相关考核工作。

(三)加强队伍建设

现阶段,由于相关审计人员的能力不足,对审计机关强调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还不能完全实现。这就要求各级审计机关通过一系列高效的方式方法,努力培养一批熟知环境科学与工程、投资等过程的人才队伍。不仅要充分掌握有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技术手段,而且还应加强审计技术手段的创新力度,将先进的地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审计填海、绿化造林、占用农田等工程中,切实保障审计工作的高效率。

综上所述可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任重道远,对于审计工作者来说,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水平和完善的知识储备,积极参与国家治理活动中来,不断强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力度,提高审计质量及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方案》,2015

上一篇:采购制度下一篇:视觉营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