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投资基金论文范文

2024-02-09

产业投资基金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近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文化产业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美国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文化产业强国,其文化产业的投资制度及投资模式都值得各国学习与借鉴。美国文化产业完善的投资制度及投资模式的多样性,为文化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本文根据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结合现阶段美国的投资模式,进行一系列比对与分析,最终研究出最适合我国文化产业投资的方案。

关键词:美国文化产业;投资模式;启示研究

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型的知识技术行业,它具有极大的价值及创造力,又因为文化产业对环境污染较小,凭借着其发展潜力、经济效应和产业的“绿色”特性,成为了全球公认的朝阳产业。美国占据了世界上文化产业的主导市场,文化产业是美国最主要的经济部门之一,文化产业对推进美国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贡献作用。

一、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电影产业。电影产业作为过去文化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一种传播范围广泛的信息产业。美国电影行业相对比较集中,基本上由几家大型的制片公司占据了所有的电影市场,其中包括迪士尼、华纳、环球及派拉蒙等多家耳熟能详的制片公司。美国电影制片公司主要集中于好莱坞这一块地区,庞大的消费群众使得美国电影的票房成绩远超英、法、德、日等国家,美国荣获电影票房冠军当属实至名归。现阶段美国的电影市场是美国继军火产业以外最大的出口产业。

2.电视广播产业。自从数字技术引入电视产业以后,受到了电视用户的大量应用,再后来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美国的广播电视产业变为一种传播美国文化的媒介,美国的电视广播逐渐发展到世界各地。美国电视传媒公司凭借其创新能力及节目优势,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效应顺势创建产品,衍生出一系列周边产品经营多种例如广告、出版、产品等业务,以强有力的姿态占据了全球有线电视产业的市场。美国的广播电视产业取得如此卓傲的成绩,其中很大部分取决于美国信息产业完善的法律体制、版权保障以及相对自由宽松的政策环境。

3.动漫产业。美国发达的动画技术带动了美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由第一部漫画作品到第一部动画片的逐步过渡,美国早就发展成为世界动漫产业的支柱之一。美国动漫产业之所以一直占据着世界动漫产业的主导市场,不仅仅是因为美国动漫具有丰富的创意,亦或是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美国现在所拥有的相对成熟及完整的动漫产业管道。美国动漫产业之所以会兴盛,与其明确的市场分工、成熟的运作及制作管理机制、高技术高品质的保障机制等产业机制有着重大的关系。

4.音樂产业。美国流行音乐的潮流一直影响着全球的音乐流行趋势,美国的唱片业在全球唱片业具有很大的市场,音乐产业也是美国文化产业最主要的代表之一。随着全球唱片销售成绩不断的提高,美国唱片市场保持着稳定的市场成绩,美国音乐唱片始终占据全球音乐唱片市场百分之三十的份额。

5.出版产业。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出口国家,其一直是经济与文化的强国,虽起步较晚于欧洲其他国家,图书出版业却一直占据着强大的市场竞争地位。出版产业包含书本、报纸及期刊杂志等方面的出版,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时代的出版行业也不断随着科技在发生变化,美国采用了数字技术之后,其出版行业也逐步呈现出电子化、数字化的出版趋势。

二、美国文化产业投资模式

文化产业与房地产、建筑等经营产业的目的是没有区别的,既要保证产品增值又要实现最大利润。文化产业是否顺利发展与其资金是否雄厚有着密切的关联,可以说资金的完备程度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关键之一,文化产业投资风险较大,其投资回报也相对比较高。随着社会经济的推动,文化产业投资逐渐发展为更多元的投资模式。

1.政府投资。文化产业在起步阶段总会由于种种原因而影响企业的发展,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及投资风险等方面的限制,在一定时间内不具备获得资金的途径,而导致企业无法顺利发展。美国文化产业政府投资表现在直接和间接投资这两个方面,直接投资是指由政府直接财政拨款或由艺术基金等相关文化机构资助,用于建设文化产业的发展。间接投资是指政府采用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通过补息贷款、减税、免税、退税等多种措施,鼓励社会将部分资金积极的投入到建设文化产业当中。

2.慈善基金会投资。慈善基金会是指不由政府组织,拥有自身资产,目的不是为了谋取利益的机构,主要用于维护和帮助公共福利的相关活动,由慈善基金会的理事或代理人负责管理及主要活动。基金会由美国创建并流传下来,美国的慈善基金会活动包含了许多方面,例如社会、宗教、教育等,美国慈善基金会类型主要有四种具有代表性,分别为独立、运作、公司、社区等基金会。美国文化产业的建设与慈善基金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美国文化产业离不开慈善基金会的帮助与扶持。慈善基金会为文化艺术企业所提供的资助,使得慈善基金会获得了良好的声誉,而在另一方面又促进了文化艺术企业的发展。

3.风险投资。风险投资是指通过专业的机构或人员采用股权融资的方法,选择一些才刚起步却具有无穷潜力的企业,将资本运用到企业发展当中,并积极参与企业管理经营的投资方式。投资的企业大部分都是一些具有风险性较高、发展迅速、高科技水平的中小型企业。只有发展迅速的中小型企业才会在风险投资的支持下快速成长壮大,风投者则可以通过企业上市、并购等方式转让股权或退资,以获得较高的回报。

4.文化企业间并购。美国并购的发展有百年多的历程,其中经过了时代经济的变迁,并购由横向、纵向、混合转变为如今的战略并购。战略并购是指在世界范围内,跨国企业集团进行资源配置,根据产品价值规划新的产业布局,参与并购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及进行资源整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时代经济不断向全球信息化发展,并购逐渐也渗入到美国的电影及出版产业等领域,文化企业间的并购使美国的电影及出版产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美国电影及出版产业的规模发生了变化,文化企业间的并购最终促使美国文化企业的迅速发展。

三、美国文化产业的投资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文化产业能够充分体现国家经济发展的实力,如今世界各国对文化产业予以高度关注,通过对于美国文化产业投资模式的分析研究,有益于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1.投资主体的多样性。文化产业投资与其它产业投资有着相同的基本特性,文化产业投资还具备相当浓烈的政治与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产业投资需要依靠法律、经济及政府行政手段的支持。我国文化产业的投资模式主要是政府投入,与美国文化产业相比较我国文化产业投资模式较单一。政府应该采用一些比较优惠的政策去吸引企业和个人投入资金,又或者转向海外鼓励海外资产的投入,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而施行的一系列政策,改变从前由政府负责文化产业投资的现象,根据我国文化产业投资模式的多样性,使文化产业在政府政策的扶持下实现全面发展。

2.发展资本市场,完善投资渠道。文化企业的资金由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这两种方式获得,中小型文化企业难以通过间接投资而获得资金,大部分文化企业并不具备获得间接投资的资金来源。而间接投资是文化产业从市场获取资金最快捷、成本最少的方式,资本主义市场对于文化产业的投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我国文化企业的上市集资,利用多渠道的直接集资获得资金,还有一种方式是通过股权集资的方法吸引外资对我国文化企业实行并购。发展资本市场建设文化产业投资平台,为实现这一目的则需要通过国家提供一系列完善的法律法規及政府政策支持,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从而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3.打造文化企业集群发展模式。由于现阶段我国文化企业还处在发展中,我国文化企业与美国文化企业相比,存在着诸多亟需改善之处,如何在文化行业当中脱颖而出,占据有力的市场地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在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都相对有限,欠缺市场的竞争实力,要想解决这些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问题,首先我国应建立起文化产业集群模式,全面发挥产业集群效果,集中各文化企业间的资源及技术,实现资源整合从而节省信息交易、物流成本,共享各文化产业结构等,利用各文化企业自身的优势共同进步,从而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慧娟.美国文化产业政策及其对中国文化建设的启示[J].中共中央党校,2012(4).

[2]修远.中国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 .

[3]邓靖.美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启示[J].创新,2012(5) .

[4]张彬,杜晓燕.美国文化产业投融资模式分析及启示[J].中国文化产业评论,2012(5).

[5]范建华.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6]袁玥.美国娱乐经纪公司商业运行模式分析——从中介视角透视美国娱乐产业[J].艺术百家,2010(7).

作者简介:吴佳晨(1980-  ),男,学士,浙江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创业教育;钭利珍(1978-  ),女,博士,浙江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产业经济研究中心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创业教育

产业投资基金论文范文第2篇


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已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目前园区已经基本具备成片开发和产业项目“即到即入园”的条件。

在2015年9月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上,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的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表现颇为“抢眼”,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与马中关丹产业园区联袂布展,共同亮相、共同展示,并首次面向全世界联合招商。“两国双园”共签下金额超过6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合作大单。

习近平主席指示:

打造成“旗舰项目”、“示范区”

“两国双园”是中国与马来西亚两国政府合作创新的典范。早在2011年4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马来西亚,与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达成两国政府共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的共识;2012年4月1日,两国总理共同出席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园仪式。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成为继中新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天津生态城之后,中外政府合作建设的第三个国际园区。

与此同时,根据纳吉布的提议,两国同意在马来西亚关丹市同步建设马中产业园区。2013年2月,马中关丹产业园正式开园,“两国双园”进入互动并进建设的新时期。

2014年11月,习近平主席参加APEC会议会见纳吉布时,提出要“将钦州、关丹产业园区打造成中马投资合作旗舰项目和中国—东盟合作示范区”;李克强总理在会见纳吉布时明确表示,“中国政府支持中马钦州产业园和马中关丹产业园建设,鼓励中资企业赴马投资兴业”。

园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高朴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在基本实现“3年打基础”目标后,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始进入产城项目为主推进的新阶段,希望建成具有自由贸易功能的中国第四代开发园区。“在打造面向东盟的国际产业合作高地进程中,发挥示范作用,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的重要探索和‘一带一路’战略先行先试的重要实践。”

管委会目标:

探索建设“中国园区4.0”

截至2015年上半年,中马钦州产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8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0亿元。目前园区已经基本具备成片开发和产业项目“即到即入园”的便利条件。

高朴表示,在开发建设过程中,中马钦州产业园区认真总结中国园区经济从工业集中型园区(1.0版)向产城融合型园区(2.0版)再到科教创新型园区(3.0版)的发展经验,以创建“中国(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契机,推进园区开发模式创新和政策创新,积极探索建设具有自由贸易功能的第四代开发园区(4.0版)。

为了支持园区开发建设,国务院出台了六大专项政策,批准园区在投资便利化、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管理法制化方面深化改革、先行先试。

高朴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介绍,第四代开发园区不是对前三代园区的否定,而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强调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既注重整合前三代开发园区的特征和优势,又突出了国际合作导向和开发模式的创新,致力于建设高端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科教和人才资源富集区、国际合作和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中国经济的国际化和转型升级提供持续不懈的发展动力。”

同时,中马钦州产业园改变传统园区以土地经营为主的开发模式,探索收益来源从土地经营向城市经营、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转变,引导投资者实现开发建设的综合收益。在投入财政资金时,也注重放大财政资金的投资带动作用,减少财政资金直接补助产业项目,强化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扶持,实现财政扶持资金的可循环、可回收和高效率利用。

“引进来”与“走出去”:

推动中国—东盟产能合作

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在产业发展模式上更加注重平台化、集群化布局,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跨境服务业集群,优先考虑与龙头商、先导商、集成商实施战略合作,整合相关技术、人才和资本要素,加快构建一批TFM(Technoligy-Finance-Manufacturing & Modern service,即科技—金融—制造与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平台,以“园中园”模式实施开发,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平台化、集群化、资本化发展。

在引进哪些产业入驻的问题上,中马钦州产业园区以推动中国—东盟产能合作为己任,重点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积极谋划建设“中国制造2025”示范园区。

园区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快构建跨国产业链和服务链,着力打造一批优势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材料与智能制造、北斗卫星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中国技术与产业“走出去”;以燕窝、清真食品、棕榈油深加工为重点,吸引马来西亚及东盟国家传统优势产业入驻园区。

在中马两国政府和有关方面共同努力下,建立了中马“两国双园”联合协调机构,组建了联合合作理事会,完善了司局级协调沟通机制。促进“两国”互动发展,建立联合招商推介机制,引导两国龙头企业入园。高朴常务副主任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园区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促进生物医药、光电产业、电子商务和燕窝、清真食品等一批重点项目在园区建成投产,同时推动“两国”开展“两国一检”通关便利化合作。

2015年以来,总投资6.5亿元的港青油脂项目已建成投产,总投资9亿元的慧宝源生物制药项目一期即将完成设备安装。同时已确定合作建设中国—东盟植物药与天然药研究与产业化基地、易通浩光电产业园、中国—东盟卫星应用产业化基地、弘信创业工场(物流电商平台)、中马科技园(创新孵化平台)等五个产业发展平台。五个平台项目总投资85.8亿元,建成后年产值可达336亿元。

产业投资基金论文范文第3篇

煤层气(Coalbed Methane –CBM,Coalbed gas),俗名瓦斯,主要成分是甲烷。合理开发利用煤层气,既有利于安全生产,又可以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局势。

一、煤层气开发投资金融风险较大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煤层气开发投资金融风险较大的现状

据高弟在2010年10月发表的《贵州3万亿立方米煤层气开发前景广阔》的数据推算,贵州省煤层气资源总量为3.15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煤层气总量的22%,排名全国第二。可以为贵州省1200万城镇居民供给4500年的总燃气量。但贵州省对瓦斯的利用率仅为12.4%,大部分被作为废气排放到空气中,既污染空气又浪费能源。

贵州省煤层气开发的金融风险较大的问题值得重视,其原因是贵州省中小煤炭企业在煤矿区占比最高:一是贵州民营煤矿由于企业规模一般较小、实力较弱、历史不长,所以金融风险较大;二是缺乏足够的融资支持和投资支持,导致中小型能源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金融风险高。当然,金融风险较大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只不过在贵州民营煤炭企业中体现得更为突出。由于贵州省煤矿瓦斯没有进行煤层气产业化和商业化投融资开采利用,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不足,所以导致贵州煤炭矿区瓦斯矿难频发。煤层气资源开发风险事故较多。

(二)煤层气开发投资金融风险较大的原因

1、煤矿权和煤气权没有理顺

贵州省的煤层气矿权基本被中石油和中石化登记,煤炭矿权有的属于中央,有的属于贵州省各地,无法理顺贵州省煤层气矿权和煤炭矿权重叠和分设的矛盾。因此,一要协调理顺“两权”的关系,使“两权”合作或统一,吸引融资和投资资金,便于煤层气的开发利用;二要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努力打造贵州煤层气产业,充分发挥中石化、中石油作为投融资主力在贵州煤层气开发利用中的作用。总之,煤炭是贵州省所有,煤层气矿业权是中央所有,两权主体分置,缺乏有效的统筹协调,这是导致贵州省煤层气产业投资金融风险较大的原因之一。

2、所在地银行信贷青睐国企歧视私企

安全经济学研究表明,安全投入总资金规模突破临界点限制才能使安全投资的收益大于安全投资的成本。因此,只有大规模开发贵州煤层气资源(煤矿瓦斯)才可以取得安全设施投资的经济效益。由于开采煤层气机械化程度很高,属资本密集型,而煤层气产业投资融资规模巨大,其银行信贷投资和抵押贷款投资都受到贵州省金融体制的限制,所以贵州省中小能源企业无法取得大规模银行投资融资的资本金。在贵州省,对待国有企业和私有企业的二元分隔的金融体制,互相参股煤层气开采的股份制制度尚未普遍建立,民间又短缺资金,因此无法聚集巨额资金来取得安全投资的经济效益。总之,贵州省金融体制改革没有到位,也是贵州省煤层气产业投资金融风险较大的一个基础性的原因。

二、煤层气开发的金融风险分析和金融风险评估

贵州省是我国煤层气的重要产出分布区。煤层气是煤炭开发中引起矿难的主要因素,严重威胁煤矿的安全生产。随着煤层气开采技术和安全技术的进步,煤层气已成为一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洁净、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对煤层气及其化工商业化投资融资的金融风险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便于金融风险的识别和对不同的风险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所采取的金融风险控制管理措施,从而提高金融风险管理效率,降低金融风险控制的集约成本。

(一)煤层气开发的金融风险分析

对金融风险的管理是一个对各种工具资源的有效率的配置的过程。贵州省煤层气气田资源开发项目融资规模巨大,应该把贵州省煤层气开发项目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风险控制的关口前移。从非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视角分析,贵州省煤层气开发投资融资项目主要预防煤层气安全经营风险、本益比风险、煤层气投资无效的风险、煤层气相关用户的信用风险、煤层气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和贵州省煤层气投资融资项目决策的风险。

(二)煤层气开发的金融风险评估

在贵州省煤层气产业开发投资融资的金融风险管理理论模式上,建议参照张建平和张伟在《基于综合分类方法的金融风险识别与控制模式研究》的成果,动态收集整理金融风险形态识别的相关数据,选择恰当的金融风险管理的分析工具,进行金融风险的定量测试和回测,形成金融风险程度动态管理的综合策略集成,将现代金融风险管理技术、行业专家等进行集成,形成模块化的金融风险管理系统,以便于在金融风险分类分析后选择相应的策略集成,实现金融风险资源的高效益的配置。

总之,只要贵州省地面抽采技术取得突破,贵州省煤层气产业就会变成投资较大、回报期长、效益很好、投资融资的金融风险不高且能变废为宝的支柱产业之一。

三、降低煤层气产业开发投融资的金融风险的建议

贵州省煤层气开发项目要尽量避免和降低金融风险,建议采取如下方式融资:

(一)利用国际CDM项目融资开发煤层气

建议贵州煤层气利用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清洁开发机制),突破资金和技术瓶颈。在贵州省3.15万亿立方米煤层气回收领域,利用甲烷减排的CDM项目融资。CDM项目是贵州省向日本、德国和美国等国家的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融资的有效渠道。因为中国是目前最大的CERs(可核证的排放削减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s--CERs)提供国。发达国家的资金加技术买走贵州省3万多亿甲烷气体的“排放权”,实现和履行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清洁发展机制CDM”,允许就温室气体减排配额进行买卖,经合组织成员国通过CDM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做项目,实现温室气体减排承诺。利用CDM国际基金的国际融资方式以解决煤层气金融风险较大的问题,可以转移消化掉贵州省煤层气开发的金融风险。

(二)建立四位一体的金融模式

煤层气开发项目属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规模资金投入。以贵州省一个储量56万吨的乡镇煤矿为例,大约可采出30万吨煤,而前期投入就需1050万元。与瓦斯治理要求相匹配的安全生产系统,投入也需要上千万元。贵州省的矿难预防投资方案,应该是煤矿企业为投入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协同筹资的“四位一体”方案。

(三)利用基金管理公司

贵州省应成立煤层气产业开发投融资基金管理公司。这个基金管理公司内部云集着许多融资专家。他们精通项目担保融资、设备担保融资、ABS(Asset BackedSecurity)模式、LBO(Leverage Buy-Out)模式、OPM(Other People’s Money)模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模式、BT(Build-Transfer)模式融资,特别是要大胆尝试TOT (Transfer-Operate-Transfer)即移交——经营——移交投资融资模式。为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贵州煤层气开发产业,该基金管理公司可以全力推动贵州煤层气开发产业基金赴港上市或在沪深股市A股上市。

此外,贵州省还可以利用法律的、行政的和财税的其它手段,解决贵州省煤层气产业开发投资额巨大的筹资难题,降低投融资的金融风险。

参考文献:

①韦艳. 贵州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初探[J].理论与当代,2007年第5期第22—24页

②高弟.贵州 3 万亿立方米煤层气开发前景广阔 [J].当代贵州,2010 年10月下第8页

③张建平,张伟.基于综合分类方法的金融风险识别与控制模式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6月,第29卷,第2期第45—48页

④汤凌霄,郭熙保. 贵州省现阶段矿难频发成因及对策:基于安全投入的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2月第55页

⑤邹定斌. 发展贵州旅游业应设立主题性投资基金[J] 贵州农村金融,2010年第1期第8页

(邹定斌,1966年生,贵州财经学院金融学副教授、博士,在各类公开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50多篇。研究方向:金融风险分析与管理、投资融资。汪寒凝,1983年生,安徽安庆人,贵州财经学院金融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

产业投资基金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产业集群是大量的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形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系统的区域产业群落,它是产业组织的地域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取得了可喜成果。为进一步探讨河南省产业集群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之路,使之在中原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文章对河南省产业集群进行研究。

关键词:河南 产业集群 机理分析

产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产业集群是大量的相关企业按照一定的经济联系集中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形成一个类似生物有机体系统的区域产业群落,它是产业组织的地域创新。大量相关企业的地理集中,以灵活专业化为核心的社会网络,积极向上的良好创新氛围,建立在合作竞争基础上的互动机制以及路径依赖性,是产业集群获得成功并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基础。国内外经验证明,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产业集群健康有序、发展迅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中原崛起中发挥很大作用,取得了可喜成果。

一、河南省产业集群形成的机理与分类

综合来看,学术界关于产业集群的形成一般有两种路径:自下而上型与自上而下型。但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力量源泉,归根到底来自于企业为寻求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所形成的结盟。中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本和组织、技术能力实现“垂直一体化”生产,所以往往倾向于突破企业的边界与其他企业进行协作。大量相同或相近行业地理空间上的邻近,无疑将对这种协作造就相对优越的环境,使信息搜集、交易谈判、交易实施等交易成本下降,而且随着集群的扩大,环境绩效还将同步增长。因此,在现实的经济运行中,产业集群的形成因不同的区域状况、产业结构和社会状况而会有不同的集群形成机理。河南省的产业集群,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传统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按照产业的要素密集度,河南的产业集群可以分为传统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传统产业集群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前者如南阳玉雕产业集群,后者如郑州中牟汽车产业集群;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则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如郑州中部软件园和国家大学科技园。

2.第二产业产业集群与第三产业产业集群。按照集群主体产业的所涉及的产业次序,河南的产业集群可以分为第二产业产业集群与第三产业产业集群,其中大部分产业集群为第二产业产业集群,主要为制造业产业集群,除此外还有建筑业产业集群,如长垣防腐建筑产业集群;第三产业产业集群在全省主要表现为商贸流通业产业集群,又可以分为综合性产业集群和专业性产业集群,前者以洛阳关林商贸城产业集群为代表,后者则以郑州银基服装商圈产业集群为典型。

二、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分析

1.充分激发和保护全民创业积极性,使民众成为产业集群发育发展的主动力。构成产业集群的企业主体是民营企业,只有当地民众创业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种争先恐后、互相攀比的氛围,产业集群才能得以发育;只有民众在创业过程的积极性很好得到保护,任何压抑或打击这种积极性的制度性、观念性、能力性或物质性的消极因素,不管是来自集群内还是集群外的,都能得到及时而且有效地排除,产业集群才能得以发展。

2.优化环境,制定规划,有效发挥政府在产业集群培育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许多地方成功经验证明,政府是影响和推动产业集群发育成长的可控性最大的外部因素。因此,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是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关键,许多地方政府在土地、税收、政府服务、保护企业合法权益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促进本地产业集群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各地在发展产业集群过程中,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培育壮大拳头产品,进而形成有竞争优势和区域优势特点的主导产业,通过产业集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

4.围绕主导产业培育龙头企业和名牌产品,带动相关和配套产品的发展,不断提高优势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对于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加强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提高产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地在促进产业集聚中,高度重视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遵循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规律,采取多种方式,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

5.坚持以科技进步为主要手段,不断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水平。随着工业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各地区和企业更加重视科技在培育产业集群各环节的应用。不少龙头企业重视技术引进和自身研发能力的提高,注重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强化技术创新,延长加工链条,强化产业内部联系,推动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配套,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效益,为促进产业聚集,提高产业集群的整体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

6.把工业园区作为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载体。目前,河南省多数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基本是融为一体的。各级政府为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引导企业向园区和产业集群集中,改变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分散局面。产业集群通过产业链将企业紧密地聚集在一起,增强了企业间的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同时许多企业实现跨行业跨地区的分工合作,进入了区域分工协作的产业链,使产业集群具备了区域经济的特征,提高了中小企业发展水平。

三、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与产业集群发达地区相比,河南省产业集群发展相对滞后,总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集群效应发挥不充分,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

1.对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引导、规划和扶持不力。我国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已有20多年历史,对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和浙江省的地方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我国产业集群受到关注的时间较晚,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实践者对产业集群的诸多特性尚未清晰地认识,对产业集群如何培育与发展仍然仅限于实践者的探索之中,理论严重滞后于实践,而有关政府也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有些地方对发展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认识不够,缺乏正确引导、合理规划和政策扶持。对发展产业集群工作还没有明确的协调和管理机构。

2.专业化分工机制尚未形成。河南省产业集群多数仍处在初期发育阶段,主要表现在聚集度不高,产业链条不完整,上下游企业关联度低,社会化中介服务不足,集群内部缺乏细致的专业化分工,集群整体机制发挥不够等。目前,河南省的产业集群内企业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小、数量少,缺乏细致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

3.自主创新能力弱,产业能做大却难做强。由于缺乏高素质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配套不完善等原因,河南省产业集群大多尚处于模仿阶段,产品长期停留在低档次、老品种、粗加工阶段,直接影响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产业集群缺乏核心技术,产、学、研联合开发的互动机制尚未形成。产业集群内企业拥有的核心技术比较少,企业规模有限,研发投入十分不足。

4.产业集群内缺乏完善的中介服务机构。服务体系不健全,没有充分发挥各种行业协会、商会、中介机构等社会化服务组织对产业集群的服务作用。产业集群普遍缺少资产评估、项目咨询、人才培训、信息网络、产品检测、物流配送、物业管理等服务组织,现有的中介组织其服务水平、服务质量满足不了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直接制约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5.成本优势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产业集群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通过分工协作降低成本。但是河南省的产业集群大多基于企业内部的劳动分工,并利用国内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了优势,低成本优势远没有得到充分挖掘。这不但不利于利润的增加,而且还可能导致企业的向外转移、集群的衰弱。

6.品牌、诚信意识缺乏,短期化行为、无序竞争,严重损害了市场环境。不少企业品牌、质量、诚信意识淡薄,假冒他人商标、以次充好、压价竞销、仿冒、偷工减料、欺瞒等行为已不是个别现象,企业间相互封锁、相互防范、相互拆台、恶性竞争、老死不相往来的状况,与企业集群所需要的诚信互助、合作共赢、信息共享、荣辱与共、友好竞争的发展文化格格不入。

7.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大部分还处于起步阶段。河南省漯河市区及郊县,郑州市区及巩义、中牟、荥阳、新密等市县,新乡市长垣县,洛阳吉利区及偃师市,许昌市许昌县和长葛市,焦作孟州市、沁阳市、武陟县、博爱县等地产业集群发展速度较快、发展程度较高、集群密度较大的产业集群密集区,而全省其他地区产业集群发展则刚处于起步阶段,具有集群数量较少、发展程度较低、配套产业和设施缺乏的特点。

8.产业链不完整,上下游企业衔接不紧密。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产业集群的核心产业不完整、产业链条过短,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密,产品生产配套能力不强,产业集中度较低,市场销售较为分散,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较少,上下游和外围服务企业配套不紧密,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

四、河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建议

(一)切实加强对产业集群工作的指导

各级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发展产业集群的意义和作用,切实加强工作指导。

1.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发展产业集群意识。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及传媒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工作。引导中小企业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进一步掌握产业集群理论与知识、国家及省有关发展产业集群、扶持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政策,明确发展产业集群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加大典型经验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产业集群工作的认识。

2.要加大工作力度。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工作,经常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掌握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提出发展产业集群的工作意见。要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以及沟通企业与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对重大政策性问题,要及时向政府汇报,争取支持,保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稳定健康发展。

3.要努力提高现有产业集群的整体水平。各地要根据现有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加强规划和指导,引导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要以市场为导向,培育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强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产业合力;要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产业集群管理水平;要积极主动与国土、发改、建设、科技、财政、商务、工商、环保等部门协调,争取对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提高现有产业集群的水平和综合竞争力。

(二)根据产业发展的特点和优势,科学地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

各级主管部门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在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本地区产业集群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产业集群发展的思路、目标、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与产业结构调整、土地使用政策、城市规划等相衔接。

1.政府制定有效的产业集聚和发展指导目录及政策导向。在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时要明确重点发展的产业,确定产业发展集聚的区域等指导性、指令性目录。

2.明确发展目标,每个市县区至少培育1-3个产业集群,每个产业集群要有分阶段发展的目标。

3.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围绕特色产业、资源优势、区位条件、发展基础,认真规划引导,促进产业集聚,培育“板块经济”。

4.要按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思路,打破城乡和行政区域界限,统筹规划功能布局,形成区域分工有序、相互协作、前后配套、链接紧密、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5.在注重群体发展的同时,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不断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发挥大企业的“领头羊”作用,夯实产业集群健康发展的基础。

(三)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

龙头企业是推进中小企业集聚,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的关键。在现有龙头企业的基础上发展壮大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和大企业集团,既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应对激烈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因此,要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作为推进产业聚集的首要任务来抓,使之成为优势产业发展和产业聚集的支柱。积极引进和培育关联性强,带动性强的大企业大集团,发挥其产业龙头企业的辐射、示范,信息扩散和销售网络作用。

(四)促进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增强产业集群竞争力

加强上下游产业的纵向合作和产品研发、品种配套、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联合,形成专业化分工明显、企业间协作紧密、产业链完整、服务体系健全的产业集群。要引导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分工协作,鼓励中小企业主动为大企业配套,向高、精、专、新方面发展。鼓励大企业向中小企业转移零部件生产,建立以市场配置为基础的原材料供应、生产、销售,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协作关系,逐步形成以大企业为主导,小企业专业化、配套协作的产业组织体系,促进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五)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创建产品,企业和区域品牌,不断提升集群竞争力

品牌建设是产业集群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推进产业集聚过程中,各地和企业要把打造知名品牌特别是区域品牌,放在重要位置,改变过去那种不重视品牌培育、名牌产品过少的状况。要增强商标意识、品牌意识、名牌意识,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加强市场营销,扩大广告宣传。要重点扶持一批技术含量与附加值高、有市场潜力的名牌产品企业,鼓励企业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标识的策划活动。积极培育国家名牌产品,以政府引导、中介促进、企业自主结盟为原则,整合和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创立会展品牌,鼓励和支持企业参加各类交易会。要积极推行现代营销管理,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集群竞争力。通过扎实的工作,打造一批区域名牌,全国名牌和国际名牌,带动产业集群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壮大。

(六)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快企业科技进步

各级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引导产业集群内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服务机构,完善科技项目风险投资机制,改善技术创新环境,推动技术创新工作。组织引导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联合建立公共试验室、检验检测中心、模具开发中心等,对中小企业提供相关技术开发、技术咨询、产品检测等开放式服务,提高技术创新能力。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自己的科研机构,增强产品和技术开发能力;引导企业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积极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科技人员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自主开发或联合开发的技术创新机制,不断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动产品换代、技术和设备更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积极发展为装备工业、大型企业、跨国公司配套的高科技产品和科技型企业,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企业创新,形成一批掌握更多核心技术、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涌现更多知名品牌的中小企业,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七)建立产业集聚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建立重点产业集群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吸引社会投资,并在一些市县区域内进行试点。根据国家、省有关精神和要求,就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拟定较为规范的操作办法,完善法规体系,稳步地推进全省产业集聚的投资工作。制定和完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资金扶持竞争性领域,实行间接投资的方式的财政政策和优惠措施。逐步建立促进国家资本金良性循环、有效使用的体制和机制,积极探索以政府资金启动民间投资的市场化运作方式。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ZX-398)]

参考文献:

1.孟守卫.河南产业集群发展绩效因子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0(1)

2.王静华.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构建[J].统计与决策,2011(19)

3.薛金房.关于提高河南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J].决策探索,2010(7)

4.熊光慈.基于创新视角的河南产业集群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9(3)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财务处 河南洛阳 471022)

(责编:贾伟)

产业投资基金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敦煌文化资源开发专业人才的应用是敦煌产业开发走向规范、科学的基本条件,对于提高产品质量、实施生态开发、拓宽市场思路等方面起着主导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敦煌文化遗产资源开发的专业化趋势,阐述了创新人才在产业化过程中核心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敦煌文化;资源开发;创新人才

*基金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成果“敦煌文化艺术遗产资源的产品化研究 ”,兰州商学院教改研究资助项目(20110221)。

季羡林先生曾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会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①敦煌文化艺术享誉世界,是丝绸之路华夏文明传承与创新的重点,敦煌旅游产业投资与开发成为旅游产业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敦煌旅游文化产品正从传统的手工生产向专业化转化,作坊生产也逐渐向企业集约化过渡,继而在开发的内容与层次、品牌建设、管理、市场营运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如何在继承传统、合理利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敦煌品牌的同时,进行可持续的生态开发,专业化发展成为良性发展的必然选择。所谓专业化过程,就是产业部门或学业领域中根据产品生产或学界层面的不同过程而分成的各业务部分,②而旅游文化开发专业化的实质,笔者认为应该是建立在当代文化教育背景下以传统继承为基础、以人才为支撑、以文化知识为动力、以信息为沟通、以旅游市场为导向的创造行为与生态发展模式。

一、 敦煌文化艺术遗产资源开发人才的主导性

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与吸纳是敦煌工艺品开发走向规范化、专业化的前提,对于提高设计质量、创意水平、调节生产、预测市场动向,提高研发的深度与层次起着关键作用。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主体是人才问题。敦煌旅游工艺品开发对于人才的要求是,首先,具备一定专业技能技巧,以满足工艺品开发技术需要。第二,具备设计创新能力。创新人才是产品更新换代与深入开发的主体,是产品质量创新的动力源泉,是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综合体现。第三,敦煌文化知识的积累与熟识程度,作为专业设计人才应关注设计的对象、理解文化的背景,产品开发的深度与层次,在传承中进行保护性的生态开发。因此,人才具备以下专业优势:

(一)熟悉相关的材料、科技与工艺

首先,创新人才的价值体现在对工艺材料的创造方面。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工艺性、实践性,实践创造的过程必然是对材料性质及装饰语言的探索、工艺技术手段的尝试与方法的改造与研究,实验实践为材料工艺的开拓、创意产品的生发提供了动力支持,将作者的思维与创意物化为现实,设计者创意思维的更新首先是对材料属性的认识与理解,创意产品的形成也实现于材料化学物理特性与工艺的把握,在材料、设备、技术、创意思维及市场环境条件下进行创造与生产。正如我国古代工艺著作《考工记》所提出的工艺观:“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③敦煌文化产品开发尊重材料的属性及艺术设计的客观规律是旅游工艺产品创意的先决条件之一。其次,在保证花色品种丰富的同时,可提高生产力。传统的作坊设备落后、创造力薄弱、生产能力低下,创意产业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第三,便于合理安排产品开发的层次。有些公司眼光盯在中高档产品的开发上,却忽略了销售量较大、价格适中的产品开发市场。那些价格适宜、体积较小,富有特色、便于携带旅游品还不多。不难看出后者远比前者更具有市场潜力,那些体积较小、价格适中的产品销售量较大,订单也较多,为更多的普通游客所钟爱。

(二) 创新人才的实践能力与创造素质

创新思维既来自于设计实践,又来自于当代新设计教育。当代设计教育在传授设计知识与技法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信息的传递与积累,现代科技媒介下孵化的是知识的环境和效率的提升,它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把传统遥不可及的信息通过视频、摄影、展演生动鲜活地传达给我们,促进了国内国际的信息交流与沟通。设计师在较短时间内既能够掌握艺术设计的基础知识,又可以获得产品设计的专业知识,又能够扩大视野、改变设计观念,对传统与现代产品、国内与国际产品、手工创意与机械复制产品进行比较与分析,探索并依据产品市场的运行规律进行设计创意,创意思维的突破带动创意产品能够灵活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设计。

从造型到装饰,运用创新观念密切联系时代生活成为创意产品设计的重要特点,艺术设计专业的分工使设计服务走向专业化、人性化,设计服务倾向精细、灵活、具体,在竞争基础上前所未有地关注细节与质量。如何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习惯,甄别现代审美的普遍性与个性,使设计融入现代生活,让生活更富有艺术品位与质量,追求设计与时尚为一体的精神,蕴含知识与思想的文化设计成为创新设计的普遍趋势。知识的更新与传递来自于教育与信息交流,当代设计教育成为产品设计创意创新的重要方式,学校教育一方面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传授技法技巧,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校内外展览活动与教学培养更新学生的设计观念。例如近年以丝绸之路为背景的敦煌舞蹈剧《丝路花雨》,是敦煌舞蹈的代表作。自1979年以来在国内外演出1000多场次,曾获创作奖、演出奖一等奖。1994年获得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舞剧《大梦敦煌》以莫高、月牙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准确地呈现了敦煌文化的精髓, 2001年获得中国舞蹈“荷花奖”舞蹈剧银奖,及“五个一工程奖”,2002年获得文化新剧目奖,是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剧目。④

创意产品的原创性具有唯一性的特点,它通过作者的创造实践和劳动研究获得,在一定阶段具有产权专有和垄断性。其次是产品要以商品的形式推广于市场,从市场反馈信息来判断产品市场的接受程度。

(三) 以文化知识支持的智力要素

创意经济最大特点是通过文化知识来支撑经济体系,工艺品创意也不例外,文化知识成为当代教育推动创意经济的发展重要智力支持。文化创意产业是新经济的一种表现形式, 1998年阿特金森和科特明确指出,新经济就是知识经济,而创意经济则是知识经济的的核心和动力⑤。文化创意产品一般是以文化、创意理念为核心,是人的知识、智慧和灵感在特定行业的物化表现。文化创意产业与信息技术、传播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的广泛应用密切相关,呈现出高知识性、智能化的特征。其次,文化创意产业具有高附加值特征。文化创意产业处于技术创新和研发等产业价值链的高端环节,是一种高附加值的产业。知识型的产品创意设计不但来自于知识的积累、实践与拓展,而且其创造能力还来自于对知识的把握、凝练、灵活运用与转化,知识的能力转化程度决定了创意作品质量的高度,而作者文化知识的素养则是创意能力产生的根源,是设计师创造与创新的重要动力,也是别于匠人的主要原因。

文化设计是当代产品的一种主流现象,旅游产品经常借助于旅游文化元素与符号进行形式创新,反映和表达一种设计主旨。例如敦煌大乘艺术有限公司以敦煌文化艺术为题材,传统文化元素的巧妙利用使现代旅游产品富有文化内涵与艺术生命力。

(四)文化资源开发的信息条件

信息资源是企业生产及管理过程中涉及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和数据等信息的总称。它涉及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过程中所产生、获取、处理、存储、传输和使用的一切信息资源,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譬如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大胆构想建立“数字敦煌”,利用浙江大学信息科技水平,与其联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媒体与智能技术集成及艺术复原”课题,属于资源信息共享的范例。信息具有共享、时效、流动等特点。创新人才善于搜集、调动信息要素,善于信息资源化,在旅游文化产品创意领域,通过信息传递将多种知识和资料整合转化为创意设计源泉;信息沟通将新材料新工艺进行合理的引入,将知识与人才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将创意市场的需求与消费联系起来,开发市场的空白,疏通销售渠道;通过科学的管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在生产中体现效益、效率与质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技的成果,将信息资源化成为创意产业开拓与发展关键因素和总体特征。

二、创新人才在敦煌文化艺术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时代特点

柳冠中在《苹果集·设计文化论》说道:“设计观念是一种创造,是组织,是文化,是方法论。设计观念昨天相对于今天是传统,今天相对于明天,今天是传统。”⑥创新人才既是文化开发专业化创新的主体,也是产业科学管理的有力构成,把握当代艺术设计的主流与方向,旅游消费心理的审美需求,将以人文为本的“人性化设计”、“设计与时尚于一体”的内涵灵活地运用于创意设计是时代的选择,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科技为支撑的营运模式日益显著

以科技为支撑的旅游工艺品创意与生产成为发展的普遍现象和趋势,科技、信息、知识、智力在产业运作中的作用不断加强,成为创意发展的必要环节。譬如在生产工艺和新材料利用方面,以兰州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创意产品为例,传统工艺产品垄断局面被打破,多材料、多工艺及配饰的产品争奇斗艳、异彩纷呈、个性十足,能够满足当代人多样的审美需求。这是设计生产者借助现代科技、材料与工艺研究制作的结果。

在市场分析方面,设计师开始关注既满足大众普遍性的审美需求,又尊重少数人个性审美特点,既能够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进行创意设计,又能够另辟蹊径开发市场空白领域。如成立于1999年的敦煌大乘艺术有限公司,他们以敦煌艺术为目标开发工艺品,超过9个系列800多个品种,基本上涵盖了敦煌石窟艺术最具有代表性的壁画、雕塑造型。大乘公司在工艺品研发之余,不忘宣传与推广,积极打造品牌,通过作品展览的形式扩大社会影响力。一些作品造型优美,技艺精湛,在2001年度曾有3个品种获得国家工艺美术百花奖铜奖,他们设计的金银币在中国银行中招标的有5个品种中标,其中1个品种在新加坡国际钱币博览会中获得金奖。在商品推广、网络宣传、品牌打造、反馈方面通过智力策划,能够迅速地跟踪市场、适应需求、调整决策。

(二)设计服务意识不断提高

设计服务是现代工艺创意产业管理规范化的要求,也是创意产业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首先体现在质量方面。质量分为设计质量、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质量是产业信誉的基础条件,高端的创意产品必须具备一定水平的设计质量,创意特色、个性与商业推广依赖于设计质量的水平,是产业链的首要环节。其次是产品的质量,产品生产是设计的实现环节,高质量的旅游产品生产必须在材料选择、制作加工与装饰过程中保持产品的品相与特色。随着现代管理理念的引入与市场竞争压力增大,人性化设计在设计领域越来越趋向细腻和健全,设计服务质量体现在产品的业务沟通、销售、包装、物流、反馈等方面,集中反映了产业的管理水平、业务素质,服务的质量与水平体现了管理人员的层次与素养,进而影响业务拓展和产业信誉。

(三)传承、保护、可持续的生态开发意识

专业人才不但拥有一技之长,而且对产业的发展具有宏观的视野和预见性,能够对文化遗产资源利用提出有效的措施,实现行之有效的良性保护开发。例如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在数字与影视技术的影响下提出用数字化保护文物的新思路。敦煌研究院在2003年初开始筹建莫高窟游客服务中心。建成后,游客服务中心可以让游客在未进入洞窟之前,先通过影视画面、虚拟漫游、文物展示等,全面了解敦煌莫高窟的人文风貌、历史背景、洞窟构成等,然后再由专业导游带入洞窟做进一步的实地参观。此外还大胆构想建立“数字敦煌”,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多媒体与智能技术集成及艺术复原”课题,将洞窟、壁画、彩塑及与敦煌相关的一切文物加工成高智能数字图像,同时也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研究成果以及相关资料汇集成电子档案,用“数字化”永久地保存敦煌信息, “壁画这个文物不可再生,也不能永生”。可持续的生态开发已得到专业人士及相关学者的高度重视,继而也得到相关政府及部门的关注与支持。

(四)开放、交流、合作意识的加强

随着现代通讯信息的快速发展,网络、电信、媒体等相关设备设施成为现代企业的必备条件,信息时代为产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效率。旅游工艺品创意设计也不例外,他们意识到传统工艺行业闭关自守、缺乏交流、逃避竞争的经营模式已不适合当代发展的节奏与环境。从产业开发的内容来看,许多门类是传统工艺未涉及的领域,也是现代经济生活的重要构成。例如旅游品、纪念品、陈设品等层次丰富,种类多样。其次通过科技学习、专业积累,开发新的材料、技术工艺、装饰手段和方法,创造市场前所未有的新颖特色产品。再就是通过管理培训、技术培训、展销活动学习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最后通过市场观察、市场调研、消费反馈,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制定新的方案与对策。另外,在开放、交流过程中,业务内的合作、互助、共赢成为创意产业的一个新的现象。

通过影视推广和宣传敦煌文化,例如纪录片《敦煌》、《千年莫高》、《印象樊锦诗》 等,使观众更好地认识敦煌文化和敦煌人的奉献精神。再如集歌、舞、乐为一体乐舞《敦煌韵》,以明确的市场定位和旅游演出营销,在广东连续演出100多场次,创造了新创剧目连续演出的记录。另外,以敦煌为主题的艺术创作则是以弘扬敦煌文化、促进敦煌艺术发展的创作活动,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朝圣敦煌”展览活动,和敦煌画派以敦煌为主题的展览活动多属于学术研究与交流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三、结语

甘肃是文化大省,却是文化产业小省,敦煌文化资源化的过程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是伴随着敦煌研究、敦煌旅游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类型,既是现代教育视野下文化知识的创造产物,又是时代市场选择与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如刘勰所说:“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6]创新人才要素成为创意产业振兴的核心部分与动力要素,人才的培养与吸纳问题成为关键环节,尤其是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从市场选择角度来看,它反映当代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和提高,多样的审美需求制约着文化开发产品的供求关系变化与发展,同时创意产业也遵循着市场的选择,在淘汰旧产品同时不断更新,创造出特色产品,以个性、特色、灵活地探索市场的规律,同时也对设计者的创意提出更高的要求,在信息时代要求设计者不断用文化知识更新武装自己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节奏与变化。

【注释】

① 季羡林:《敦煌学、吐鲁番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红旗》,1986年第3期。

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 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2011年 版。

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社1985年版,第65页。

④⑥  郝相礼:《丝绸之路区域文化产业研究》,陕西旅游出版社2008年版,第166页、第211页。

⑤ 贾克勤:《创意文化经济发展研究的几点思考》,《文化现代化的战略思考——第七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2009年。

⑦ 南朝·梁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上一篇:外商直接投资论文下一篇:信托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