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和财务论文范文

2023-03-12

会计和财务论文范文第1篇

会计是市场经济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职业,它是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要求而发展并不断地完善起来的,也就是常说的经济发展决定了会计的进步。现代会计中电算化也成为每一会计从业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它是处理现代高级、复杂和多变的商业数据关系的关键所在,因此,在今经济全球化,商业往来密切,资金进出频繁的大环境中,会计电算化工作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会计电算化有别于传统的手工会计,电算化会计对审计工作有了新的改进和完善,但也带来了新的审计风险。我们只有对此进行全面、深刻的认识,才能有效地促进电算化审计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的职能及所面对的风险

会计是经济活动中一项重要岗位,它的主要职能是货币资金的收支与记录、办理销售结算往来和工资核算。会计电算化作为一个新型值得推广的会计工作的技术,它的定义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是一个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操作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革命性的转变,它的优点在于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等。

会计电算化在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技术应用和使用范围在不断扩展,已经改变了财务审计环境、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审计技术,它也是一面双刃剑,也给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带来了新的审计风险。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程序比较简洁,一般人容易学,它分为四个阶段,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审计结论和执行阶段、异议和复审阶段。

会计电算化的审计内容包括:一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的审计,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会计记录信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同时内部控制有效的执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护资产的完整性。二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程序的审计,这种审计会计软件程序可以对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和正确的控制,并保证它的运行可靠性,同时它还有程序的纠错能力和容错能力。三是审计会计数据,会计数据能真实地反映企业运行状况,会计审计人员应通过各种方法来降低审计风险,这些措施可采用按时抽查原始凭证与机内凭证,抽查打印日记账和机内日记账相核对,同时也可采用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软件的功能来完成审计。

会计电算化面对审计的风险,就必须了解审计风险的构成。我们通常所说的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在认真审核有重大错报和遗忘的财务报表,审计后却违反原则认为该重大错报和漏报不存在从而发表与事实不符的审计意见的风险,它告诉我们审计风险一般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常用财务报表本身有着非常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另一方面是我们的审计人员违反必要原则,在审计后表示该报表并没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风险。

会计电算化下的审计风险主要包括:系统环境风险、系统控制风险、财务数据风险、审计软件风险、人员操作风险。具体概括如下:系统环境风险,是指会计电算化系统本身所处的环境引起的风险,分为软件环境风险和硬件环境风险。系统控制风险,是指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不严密造成的风险,它属于审计的控制风险。财务数据风险,是指电磁性财务数据被篡改的可能性,它属于审计的控制风险。审计软件风险,是指计算机审计软件本身缺陷原因造成的风险,属于审计的检查风险。人员操作风险是指计算机审计系统的操作人员、技术人员和开发人员等在工作中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的风险.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加强审计风险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在知道会计电算化的优点和审计方面的操作程序,并深知自身的缺陷,我们再结合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缺陷和市场运行体制后,提出以下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采用多元化的审计方式

不同审计方式有着不同的防范风险的招数,运用不同的审计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从各方面围堵审计的风险。我们常用的审计方式有,制度审计、技术审计、数据审计。制度审计属于内部控制的一种,它强化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技术审计制度是审计中发现问题时或者认为有必要对系统设计程序进行实际测试时,需用一系列计算机技术进行技术审计,它注重技术程序的操作。数据审计即审核会计报表中的数据及经济流动业务处理真实性、合法性,并运用数据来分析经济业务。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严重执行不力,主要表现在预期目标难以达成,内部执行不畅企业,内部审计控制环节薄弱,缺乏诚信和财务人员监督不力、缺乏有效制约体制等,这些都是制约我国企业发展的绊脚石。现在我国会计人员在电算化基础上解决了一些内部控制的技术性问题,例如审计人员在调查会计信息系统内部控制情况时,需要详细调查会计信息系统中会计事务的流向、电子数据处理中的会计处理范围它的基本机构经行检查,同时,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借助电算化技术详细地处理好会计过程中的事前、事中审计与事后审计,并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中设置预期的审计控制点,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有关审计所需线索,提供测试数据和比较标准,有权审查系统的全部技术文档资料,进行系统测试和评价,逐渐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会计电算化技术逐渐成熟及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会计事业改革已经迈出了有效、稳健步伐,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在21世纪信息时代,想要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能够健康的发展,我们应该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深入探讨。总而言之,在这个新时代我们要牢牢抓住时代的机会,促进我国传统会计的革新,进而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治理工作的规范化、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杨仕平,吴荣宝.加入WTO对我国会计发展的影响[J].财会研究, 2001(01).

[2] 何顺文,李雪.入世对我国会计改革的影响[J].财会通讯,2001(02).

[3] 王文龙.试论我国的会计事业[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武换芳,女,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财务科,研究方向:会计实务。

(责任编辑:唐荣波)

会计和财务论文范文第2篇

本文根据专业合作社的性质、任务,谈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范畴和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对专业合作社的资金来源途径、盈余分配顺序、财务控制要求和规定等;对会计核算的依据、方法、科目等多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给其他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的会计核算提供了一个很好地参照。

一、专业合作社概述

专业合作社是由同类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自愿联合起来,维护和发展成员利益,自主经营,自我服务,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其原则包括入社自愿、退社自由、民主管理、公平交易、利润二次返还等。专业合作社形式较多,涉及到生产(包括种植、养殖)流通、消费等诸多领域。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供销社适应新形势,迎势而上,深入实践,调查农村社会发展需求,参与农业产业化,调整产业结构,实行区域化布局。在发展专业合作社中,建立生产、加工、服务一体化,把产、供、销,贸、工、农有机结合起来。财务部门如何发挥作用,建立、健全专业合作社和会计核算办法。本人将在实践中的具体做法作一总结。

二、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是基于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它是利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的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在财务管理过程中,针对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活动、分配活动而制定、遵守的法律、法规、规则、准则、方法 等一系列规范约束性条款,统称为财务管理制度。

专业合作社的性质有别于其他集体所有制企业,也有别于一般的盈利组织,主要体现自我服务的公益性。专业合作社是指在某一产品的生产,某一行业的经营或某一服务领域共同组织成的合作经济组织,完全按照合作制原则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以形成共同生产或经营,抵御市场风险,取得规模效益。专业合作社的财务管理 主要包括:

(一)核算体制

专业合作社遵循自愿、互利、民主、平等的合作制原则,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服务,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财务管理体制。其最高权力机构为社员(代表)大会,依据社章设立理事会,监事会。各类专业合作社应依据原行业财务制度,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本社的财务制度。定期向行政主管部门报送财务和会计报表,定期向社员公布财务状况。

(二)资金来源

1、社员股金。社员股金是为了取得专业合作社社员身份而缴纳的股金,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社员股金按实现的利润进行分红。

2、提留的风险金和企业发展基金。按现行财务制度的规定提取的一般盈余公积金作为风险金,以及按社员(代表)大会的决议提取一定比例的发展基金。

3、公益金按现行财务制度提取。

4、盈余积累按现行财务制度规定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金。

5、银行贷款。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业务需要按照银行贷款的要求向各类商行申请贷款。

6、供销合作社投入的资金

7.其他来源,包括政府有关部门的扶持资金。

(三)盈余分配

专业合作社的盈余分配,是由理事会提出具体分配方案,由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一般应按以下顺序分配:

1、按现行财务制度提取一般盈余公积金。

2、按现行财务制度提取公益金,用于本社职工的福利设施支出。

3、对社员股金,政府有关部门的扶持资金,供销合作社的投资等按比例分红。

4、按社员提供的产品,服务交易额或交易量实行二次分配;

5、按社员(代表)大会的决议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6、按社员(代表)大会的决议提取企业发展基金。

(四)财务控制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顺利进行,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的有力手段专业合作社具有人员少经营环节多,手续制度多的经营特点,更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1、 建立人员控制制度。专业合作社的日常工作人员宜少面而精,人员的数量素质应由理事会确定。厂长(经理),技术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实物保管员,出纳员的任用,解聘应提交理事会确定。特别是财务人员应统一聘用,经过专业培训,持证上岗,确定其在合作社行政管理责任及地位。并定期考核、评审,确定奖惩是否续 聘。

2、强化资金管理制度。企业的资金、商品物质的流通必须制定严密交接,运转手续,经手人、保管人、批准人的签字必须齐全,各负其责。

3、建立生产经营成本,费用等开支的审批制度。企业的日常开支,要区分不同性质,不同额度分别审批,属于日常零星开支由经办人、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分管厂长(经理)签字后,厂长(经理)最后审批,属于大宗开支,非正常开支,需经理事会或社员(代表)大会批准。

4、建立投资、重大管理措施的可行性论证制度。投资重大管理措施的实施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必须慎重行事,理事会应聘请有关专家进行认真的研究论证并经社员(代表)大会讨论确定。

5、建立财务审计制度,加强审计监督。为了取得广大社员的信任,财务管理必须高度民主化,透明化,除了实行企业自身的会计报告制度外,理事会还应定期或年终聘请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和咨询活动,确认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6、 建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后,应加强制度的执行力度,规定管理部门专人负责制度的更新与完善,定期了解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搜集反馈意见,确保制度符合实际发展需要。坚持综合治理、财务适当先行的理念,逐步树立财务在企业运行中的核心地位。从管理资产提升到管理资本,推行创新型的财务管理,切实提高资产监督水平。

三、会计核算办法

由于专业合作社的业务区域性,部门性,“专”导致其业务范围在某一产品,某一行业或某一领域。专业合作社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既有从事种植业的,也有从事养殖业的;既有机械化生产,也有手工作坊;有生产类型,也有流通型和服务型的。因此,专业合作社必须结合自身的特点,按照《会计法》、《企业会计制度》、《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设立完备的会计机构,配备相应的会计人员,设置会计账户、登记账簿,独立核算,形成会计报告。

《企业会计制度》第 三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有关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和本制度的规定,在不违反本制度的前提下,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核算办法”。同时《会计法》要求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但也可以依照本法,及部门特殊情况对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制定 一些具体的办法。

(一)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经营范围,参照适合本专业社的原行业会计制度,会计政策,设计和制定本社的核算办法。

1、直接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应比照原《农业企业会计制度》;

2、直接从事制造业或加工业的比照原《工业企业会计制度》;

3、主要从事组织农民进行一家一户的手工业,农副业生产,统一销售和为了解决农民的买难卖难实行分购联销,联购分销的应比照《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

4、直接从事交通运输业的应比照《运输企业会计制度》;

5、从事房地产经营的应比照《房地产开发企业会计制度》;

6、对从事安装、施工的应比照《施工企业会计制度》;

7、从事科技服务,饮食服务业连锁店,各种信息服务,修理修配等服务行业的应比照《旅游饮食服务企业会计制度》;

(二)无论参照何种核算制度都要以《会计法》为基准,同时要体现各自行业特点。

本文以棉花(种植业)专业合作社为产来探讨会计核算办法。通常比照《商业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较适宜。为了简易略去了增值税方面的内容。

1、一般核算

(1)购进(按进价)

借:库存----××

贷:现金(业务周转金)

(2)深加工

投入加工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贷:库存-------××

投入辅助材料分摊加工费用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应付工资等) 结转“生产成本”

借:库存商品 ——××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或辅助生产水平)

(3)销售可以是分购后统销。也可以是分购后经挑选整理再加工后销售。

售出 借:现金

银行存款

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 ------××

2、代收手续费方式核算。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社员的经济利益,也可以降低专业合作社的各种风险。 接收社员的产品时,

借:受托代销商品——××

会计和财务论文范文第3篇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均为会计系统下属两个重要分支, 集中了监督、反映、决策支持、管理控制等多种服务职能, 为企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随着市场化进程加快, 企业在经济下行背景下面临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 自然而然会对企业经济效益造成影响。针对上述严峻经济发展形式, 部分企业开始寻求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渠道并作为基础性依托, 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目的。

2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可行性

2.1 理论基础

管理会计可以能为企业内部高层决策提供有效帮助, 最为重要的原因在于其可以获得多样化资料信息, 会计核算资料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资料, 即财务会计通过程序记录和固定方法的账簿、凭证以及报表等。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会计学科重要组成, 其最为基本的信息来源是可以直接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资料, 因而需要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基本信息来源处于一致。

2.2 价值基础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安全性和可靠性, 使用财务会计者也可称为外部利益相关者, 而企业内部高管决策者是应用管理会计信息主体, 从信息使用者角度, 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相融合有利于提升财务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可靠性。

2.3 技术基础

近年来,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普及和迅猛发展, 以大数据为技术核心已从IT界发展到产业界, 原先难以收集和利用的信息数据均被有效利用, 上述数据在合理时间内收取、管理和处理并逐渐整理成帮助公司管理决策信息。毫无疑问, 数据资产利润之源在于会计大数据, 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无疑为大数据整合提供良好的技术平台, 也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提供有效技术支持。

3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融合措施

3.1 完善企业会计制度优化财务人员转型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并非单纯地只有工作机制就可实现, 还需要制定单独的制度为会计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依据和约束, 保证企业会计工作可以顺利且有效推进。虽然目前我国企业已制定相关会计制度, 目的在于可以促使会计信息核算以及信息公开等各个环节均能根据预期规定实施, 但管理会计制定在企业运行当中还存有些许不足, 没有及时确定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过程中涉及制度, 无疑为企业会计制度埋下经济安全隐患。对此企业应根据国家已有法律法规以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企业自身会计制度进行完善, 与此同时也要规范会计人员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 从而能充分利用资源。根据制定制度对企业财务工作进行调整, 为企业提供客观且准确的数据信息。除此之外企业也应在管理制度方面做出调整, 我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单独设置管理会计部门, 财务会计工作中混合管理会计工作, 不可避免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业务范围造成模糊, 影响企业财务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所以企业应不断细化管理制度并逐步建立管理会计部门, 独立其功能, 促使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可以有机地融合到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当中。此外还需要优化财务人员转型, 定期对财务人员开展业务工作培训, 促使其树立良好工作态度, 以严谨的要求对待自身工作, 还要努力熟悉和学习规章制度, 充分认识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重要性, 从而达到高水平业务团队。

3.2 构建二者相融体系强化会计理论研究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可以进一步突破和完善会计理论, 通过构建二者相融合体系可以促使企业财务会计活动能较好地符合企业经营活动目标, 满足企业利益以及管理人员等多方面信息使用者需求, 大幅度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效率。在体系构建方面要求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从观念上重视管理会计在企业决策和发展过程中重要性, 促使会计工作人员能快速且高效地收集经济信息, 进一步归纳和整合会计信息。与此同时还要强化会计理论研究,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均是现代化会计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 两项工作开展在实际工作中都需要依赖工作人员理论知识和工作经验, 所以可以将会计理论看作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二者融合的基础。尤其随着快速发展的经济也需要改善会计职能与体系, 使企业会计工作和社会发展步伐相一致并在激烈的市场当中获取一席之地。

3.3 加强信息技术建设提高会计管理效果

企业经营模式和组织方式在经济发展大背景下发生较大改变, 无疑加大管理者对企业经营信息管理难度, 对此可采取信息化建设方式才能有效解决。在实际操作中借助云服务、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互联网技术构建会计信息管理系统, 通过远程监控和实施监测在线管理会计信息。合理归纳会计信息可以有效整合企业内部各项经济信息, 以全面预算流程方式对财务会计和各项业务实施电子管控和自动对接, 保证财务预算、报销、业务、标准控制可以实现同步化、透明化和实时化, 有利于展现信息流、资金流和业务流等一体化融合, 完成上述步骤后就能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共享程度。统一会计信息系统需要同时兼容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核算方法、过程、结构等方面多样性, 由此更需要全面兼顾和统筹内外部利益者不同需求, 涵盖内容的复杂性和广度以及运行准确性、高效性等均可为企业价值创造重要基础平台。

4 结语

综上所述,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融合在快速发展的经济背景下已成必然, 也符合时代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促使二者融合, 需要企业不断完善会计制度, 引导财务人员转型, 同时也应结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构建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体系, 强化会计理论研究和信息技术建设, 从而更好地实现两大财务系统相融合, 达到无缝衔接目的, 真正推动企业快速稳定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和社会快速发展, 会计工作作为企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而然需要提升自身要求, 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会计职能中心也在企业发展历程中不断变化, 以往会计职能注重反映服务和管理效果, 但传统财务会计已不符合企业发展需求, 因而就凸显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重要性, 从而更好地促使会计发挥自身管理和经济作用, 进一步推动企业快速稳定发展。对此, 本文则从完善企业会计制度, 构建管理和财务会计融合体系以及加强信息技术建设等分析其具体融合措施, 望给予财务会计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会计,融合措施

参考文献

[1] 吴涵立.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探讨[J].中国商论, 2017 (23) .

[2] 欧阳玲.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有效融合探讨[J].商场现代化, 2016 (28) .

[3] 谭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 2016 (14) .

会计和财务论文范文第4篇

近年来,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相关法律制度也日臻完善, 这些现实要素均对财务会计及税务会计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在这一发展背景下, 企业要正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增进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 逐步提升管理质量和效率, 确保财务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精准性。

2 论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

2.1 税务会计建立在财务会计之上

财务会计及税务会计均属于会计管理的范畴, 工作属性具有严谨性和规范性。财务会计重在归纳整理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相关数据信息, 体现了会计信息的整体性。税务会计在开展工作时, 需建立在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数据上, 对企业税务状况进行核算, 并对信息是否真实准确进行科学管理。若财务会计核算结果真实准确, 能够有效应用到税务会计之中, 有助于优化会计核算效率, 对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另外, 在现实工作中,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一般不会同时进行, 故而在信息数据的准确性方面会受到影响。

2.2 财务报告与财务会计及税务会计密切相关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具有明显的差异, 但又具有一定联系, 财务报告便是有效连接两者的重要途径。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局面下, 各行各业均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企业要谋求自身的长远发展, 必须重视内部会计管理, 处理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企业会计人员在开展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时, 需严格遵守税法中的相关规定, 准确记录相关财务信息, 并完善财务报告。

3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互协调的对策

3.1 以完善的税务会计准则为基础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并不是完全孤立, 没有丝毫联系的, 提供真实有效的会计核算信息是两者共同的宗旨。鉴于会计核算目标的差异, 为推进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协调, 政府部门要基于税务会计, 构建健全规范的规章制度及标准, 确保两者会计核算方式的一致性, 严厉打击偷税漏税问题。此外, 政府部门须进一步细化资本收益及营业收益的内容, 准确区分两则之间的差异, 落实企业的纳税义务。为此, 完善的税务会计准则作为协调财务会计与税务关系的重要途径, 进一步明确所得税及相关费用计算原则。

3.2 从政策层面科学管理两者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显著提升, 我国财务及税收制度也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优化, 以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企业财务通则》的颁布及实施为财务会计及税务会计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相关工作人员要从政策层面, 逐步拉近两者之间的距离, 及时准确地计算企业所得税及会计收益, 这种工作模式有助于避免会计核算方面的误差, 对提升企业管理质量具有积极影响。协调财务会计要税务会计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秉承循序渐进、实事求是的原则, 逐步落实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

3.3 根据实质性原则开展税务会计工作

我国税务征收制度在税收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将重点放在税收收入之上, 对征税成本的关注度不足, 致使征税成本未得到科学管理和控制。鉴于这一现实情况, 我国要结合实际情况, 逐步完善和优化税收制度中的相关内容, 避免税收制度中出现重复及相似规定, 为保障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协调奠定基础, 凸显我国税法制度的有效性, 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企业税务会计在开展工作时, 需严格遵守我国税务政策的相关规定, 贯彻实质性工作理念, 立足于实际情况, 采取科学适宜的调整策略和措施, 以增进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3.4 推进会计电算化建设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及信息技术水平的提升, 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在会计领域,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会计电算化在会计领域的科学应用, 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符合现代会计行业的发展需求。会计电算化凭借电脑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实时信息传递功能, 能够及时有效地反馈各方数据, 有利于减少人工会计核算成本, 降低由于人工核算导致的失误率, 有利于增进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距离, 实现数据共享, 增进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实现两者协调。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 推进会计电算化建设符合会计行业的发展需求, 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及正确率。故而, 相关工作人员要注重学习会计电算化, 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会计方面的知识, 还要具备熟练操作计算机设备的能力。

4 结语

根据财务报告, 可知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具有一定关联, 但两者在核算对象、方式、准则等要素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故而两者并不能等同视之。会计人员要正视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 从两者的关联处入手, 科学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 以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 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背景下, 企业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也逐步提升, 处理好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协调关系, 符合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并成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发展方向。会计准则指导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 而财务会计是基于税法的基本核算原则。本文将结合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探讨两者的协调关系。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协调分析

参考文献

[1] 张丽.财务会计原则与税务会计原则的比较分析[J].中外企业家, 2016 (13) .

[2] 梁益萍.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与协调探讨[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6 (9) .

会计和财务论文范文第5篇

一、“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的影响

(一) 影响企业税负

企业在积极配合“营改增”税收制度改革时, 能够一定程度上完善自身的增值抵扣链条, 能够相应的抵消企业以往作业中存在的大量的不可抵消的进项税额。但是对于不同的行业而言, 由于其经营模式不同, “营改增”政策的推行, 对企业的税负影响也不同。例如, 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 推行“营改增”税收制度之后, 行业增值税率上升, 财务人员需要计算出可抵扣的进项税额, 假设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税负达到相同的水平时, 要将税负平衡点下的增值税额计算出来。在“营改增”制度之下衡量该制度对企业税负是否有利的标准是销项税额减去进项税额的值与税负平衡点下的增值税额比较, 若比税负平衡点下的增值税额低, 则税负低, 对企业发展有利。

(二) 影响财务风险

在“营改增”政策推行的过程中, 企业必须充分了解相应的规范和税收优惠政策等, 一旦对标准解读出现失误, 则很容易出现财务风险。“营改增”税收制度的推行对实际财务工作而言, 其工作难度是有所提升的, 主要体现在财务核算、税收计算等工作内容上, 若财务人员对新的工作内容了解不充分, 则更会加大财务风险。

二、“营改增”对企业会计的影响

(一) 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在推行“营改增”政策之后, 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人员面临的工作更加复杂, 难度也变大。由于同时涉及营业税和增值税, 会计核算工作面对的会计科目增多, 在核算应交税费时, 相较于以往的仅需要核算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和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而言, 其需要核算的科目还包括二级科目。会计核算科目明细增多, 对于借贷双方而言, 都需要增加相应的明细科目, 且在核算时, 在税票认证、税务筹划和税款申报等环节, 很容易受核算失误的影响, 从而导致财务风险难以把控, 由此可以看出, “营改增”政策的推行大大增加了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

(二) 对企业会计报告的影响

在进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工作时, 以往的会计报告工作中包括的项目比较固定, 会计报告主要呈现的是利润表, 资产负债表及现金流量表等。在推行“营改增”政策之后, 做企业会计报告时, 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都有一定的影响。对于利润表而言, 主要的变化是主营业务收入, 由以往的含税收入转变为不含税的收入。对于资产负债表而言, “营改增”政策的推行使得应交税费和固定资产这两个会计科目都发生较大的变化, 且“营改增”后增大了发票的管理难度, 部分项目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使得企业负债结构中又增添新的内容, 并最终导致资产负债率提高。例如, 在建筑、路桥等企业中, 固定资产值可达数亿, 但是在计算增值税时扣除进项税后会导致固定资产值降低, 固定资产占比高的企业会留存大量的进项税额留抵, 并没实际降低负债总额。对于现金流量表而言, “营改增”政策可以体现出一定的利好性, 减少对营业税的征收, 同时使企业可抵扣的进项税率提高, 从而加大现金流量, 优化企业投资结构, 并促进企业实现设备更新和服务创新。

三、“营改增”下企业的应对策略

(一) 提高发票管理水平

“营改增”政策的推行会增大发票开具和使用的复杂性和难度, 在这样的背景下, 财会工作人员要加强发票管理, 规范发票工作形式与内容。首先要规范增值税发票开具的格式和内容, 其次要完善会计科目, 规范使用专用章。在计算增值税时, 会计核算人员要加强对进项税抵扣的管理, 尤其要重视发票开具和管理, 要对接收到的发票进行再核验, 进一步检查税率抵扣是否合理以及税率是否无误, 同时要核验其是否处在有效期内, 确保发票开具无误。

(二) 加强税务风险防控

企业财务工作一般主体是企业, 但是在推行“营改增”之后, 企业就需要同合作伙伴加强联系, 因为涉及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 买卖双方都需要参与其中。因此, 企业在防控财会风险时, 需要谨慎的选择合作伙伴, 要考察合作伙伴的资质, 尤其要考察其是否能够开具正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确保企业合法经营。加强税务风险防控的另一项重要措施是做好财会工作人员的专项培训, 使其掌握“营改增”政策下的工作内容, 避免出现工作失误。

(三) 强化会计核算与内部控制

“营改增”政策在各个地区的发展脚步并不一致, 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地区较多, 因此, 还需要做好“营改增”政策推行的基础工作, 要进一步强化会计核算, 推动“营改增”政策的进一步成熟发展和应用。强化会计核算的核心在于为财会工作人员提供更加规范的工作制度, 同时能够使工作人员快速地将内部会计制度和会计行为准则与“营改增”政策相对接。而对于企业财会工作的内部控制而言, 有效地加强措施是制定相应的制度, 形成科学的内部控制流程与方法, 重点监控在推行“营改增”的过程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 在工作过程中要加强把控。

四、结语

“营改增”政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在逐步加大, 深入研究“营改增”政策对企业财务和会计工作可能产生的影响, 能够帮助企业在“营改增”政策推行的经济背景下寻找到自我发展的科学路径。企业要认真研读“营改增”政策和相关内容, 要加大对内部财务和会计工作的控制, 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财会风险, 不断优化企业经济结构。

摘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 国家制定的税收政策会影响企业财务和会计工作, 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营改增”税收制度改革, 自推行之后对企业的财会工作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本文基于当前企业普遍推行“营改增”这一经济背景, 对“营改增”这一税收制度进行深入的分析, 为企业了解“营改增”税收制度下的财会工作提供支持。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财务,企业会计

参考文献

[1] 陈燕.浅析“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如何防范税务风险[J].智富时代, 2018 (10) .

上一篇:小企业会计论文下一篇:会计与财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