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发展趋势范文

2023-09-14

物流业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1.什么是电子商务物流

电子商务物流又称网上物流,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旨在创造性的推动物流行业发展的新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物流公司能够被更大范围内的货主客户主动找到,能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拓展业务:贸易公司和工厂能够更加快捷的找到性价比最适合的物流公司;网上物流致力把世界范围内最大数量的有物流需求的货主企业和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公司都吸引到一起,提供中立、诚信、自由的网上物流交易市场,帮助物流供需双方高效达成交易。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网上物流交易市场找到了客户,找到了合作伙伴,找到了海外代理。网上物流提供的最大价值,就是更多的机会。

1.1国内外电子商务中的物流形式

1.1.1自营物流即电子商务网站自己组织物流配送中心为顾客服务。优点是便于控制,容易兑现对顾客的配送中心。从本质上讲,信息业务和物流业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业务,这不符合专业化和横向一体化的趋势。因此电子商务网站经营成本高,有的时候物流成本将远高于产品本身的价值,而这个成本只能由消费者负担。

1.1.2使用第三方物流即电子商务网站使用第三方物流为顾客配送商品。使用第三方物流的电子商务业务被分成三块:信息业务由自己完成、物流配送中“配”的业务由企业内部完成、“送”的业务由专业物流公司完成。这种模式突出了自己的优势,避去了自己的劣势,使企业的效益大增,经营成本降低。国内外对物流配送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车辆运输规划、物流设施定位和车辆运输路径规划(LRP问题)、对物流的管理和使用方法等问题的研究。

2.电子商务将促进现代物流业量的扩大

2.1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业有着巨大的需求

经济发展本身可以直接产生物流需求,物流总量是与经济总量成正比的,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与GDP之比大概为1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例则可以占到18%左右。电子商务极大的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在电子商务推动全球经济总量的增加的同时,必然创造了巨大的物流需求。

2.1.1电子商务活动直接产生的物流需求。

电子商务活动中,除了极少数的数字化产品如书籍、音像等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传输之外,绝大部分商品仍然有赖于物流配送,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因此,电子商务活动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物流需求。

2.2我国物流供给能力分析

目前,中国产业界正在形成五条物流体系:以五大运输方式为代表的运输物流体系,以商品加工和配送为代表的仓储物流体系,以服务型竞争战略为代表的制造商物流体系,以海、空港集散为代表的口岸物流体系和正在浮现中的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配送物流体系。但总的来看,我国物流供给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物流成本高,反应不够迅速,各体系的网络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比较低,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和电子商务对物流的需求。

从上述我们对现代物流业的供给和需求情况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我国现代物流业的需求大于供给,这必将刺激更多的企业进入物流领域,物流业将会成为投资的热点,伴随着跨国物流企业的进入和本土物流企业的成长,现代物流业这块蛋糕一定会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做大做强。

3.国外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

3.1美国的物流中央化

物流中央化的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管理方式。在市场营销方面,物流管理包括分配计划、运输、仓储、市场研究、为用户服务五个过程;在流通和服务方面,物流管理过程包括需求预测、订货过程、原材料购买、加工过程,即从原材料购买直至送达顾客的全部物资流通过程。

3.2日本的高效配送中心

物流过程是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废物的再利用及生产资料的补足和再生产)。在日本,物流是非独立领域,由多种因素制约。物流(少库存多批发)与销售(多库存少批发)相互对立,必须利用统筹来获得整体成本最小的效果。物流的前提是企业的销售政策、商业管理、交易条件。销售订货时,交货条件、订货条件、库存量条件对物流的结果影响巨大。流通中的物流问题已转向研究供应、生产、销售中的物流问题方向。4.电子商务下城市物流配送的优势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本地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居民的需求,严格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各类用户,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

4 与传统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相比,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具有以下优势:

4.1仓储设备要求降低。

传统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首先要拥有大面积的仓库;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是将散置在各地的、并可能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组成“虚拟仓库”,并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

4.2可以直接配送到消费者

物流业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1.什么是电子商务物流

电子商务物流又称网上物流,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旨在创造性的推动物流行业发展的新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物流公司能够被更大范围内的货主客户主动找到,能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拓展业务:贸易公司和工厂能够更加快捷的找到性价比最适合的物流公司;网上物流致力把世界范围内最大数量的有物流需求的货主企业和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公司都吸引到一起,提供中立、诚信、自由的网上物流交易市场,帮助物流供需双方高效达成交易。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网上物流交易市场找到了客户,找到了合作伙伴,找到了海外代理。网上物流提供的最大价值,就是更多的机会。

1.1国内外电子商务中的物流形式

1.1.1自营物流即电子商务网站自己组织物流配送中心为顾客服务。优点是便于控制,容易兑现对顾客的配送中心。从本质上讲,信息业务和物流业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业务,这不符合专业化和横向一体化的趋势。因此电子商务网站经营成本高,有的时候物流成本将远高于产品本身的价值,而这个成本只能由消费者负担。

1.1.2使用第三方物流即电子商务网站使用第三方物流为顾客配送商品。使用第三方物流的电子商务业务被分成三块:信息业务由自己完成、物流配送中“配”的业务由企业内部完成、“送”的业务由专业物流公司完成。这种模式突出了自己的优势,避去了自己的劣势,使企业的效益大增,经营成本降低。国内外对物流配送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车辆运输规划、物流设施定位和车辆运输路径规划(LRP问题)、对物流的管理和使用方法等问题的研究。

2.电子商务将促进现代物流业量的扩大

2.1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业有着巨大的需求

经济发展本身可以直接产生物流需求,物流总量是与经济总量成正比的,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与GDP之比大概为1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例则可以占到18%左右。电子商务极大的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在电子商务推动全球经济总量的增加的同时,必然创造了巨大的物流需求。

2.1.1电子商务活动直接产生的物流需求。

电子商务活动中,除了极少数的数字化产品如书籍、音像等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传输之外,绝大部分商品仍然有赖于物流配送,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因此,电子商务活动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物流需求。

2.2我国物流供给能力分析

目前,中国产业界正在形成五条物流体系:以五大运输方式为代表的运输物流体系,以商品加工和配送为代表的仓储物流体系,以服务型竞争战略为代表的制造商物流体系,以海、空港集散为代表的口岸物流体系和正在浮现中的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配送物流体系。但总的来看,我国物流供给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物流成本高,反应不够迅速,各体系的网络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比较低,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和电子商务对物流的需求。

从上述我们对现代物流业的供给和需求情况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我国现代物流业的需求大于供给,这必将刺激更多的企业进入物流领域,物流业将会成为投资的热点,伴随着跨国物流企业的进入和本土物流企业的成长,现代物流业这块蛋糕一定会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做大做强。

3.国外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

3.1美国的物流中央化

物流中央化的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管理方式。在市场营销方面,物流管理包括分配计划、运输、仓储、市场研究、为用户服务五个过程;在流通和服务方面,物流管理过程包括需求预测、订货过程、原材料购买、加工过程,即从原材料购买直至送达顾客的全部物资流通过程。

3.2日本的高效配送中心

物流过程是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废物的再利用及生产资料的补足和再生产)。在日本,物流是非独立领域,由多种因素制约。物流(少库存多批发)与销售(多库存少批发)相互对立,必须利用统筹来获得整体成本最小的效果。物流的前提是企业的销售政策、商业管理、交易条件。销售订货时,交货条件、订货条件、库存量条件对物流的结果影响巨大。流通中的物流问题已转向研究供应、生产、销售中的物流问题方向。4.电子商务下城市物流配送的优势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本地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居民的需求,严格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各类用户,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

4 与传统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相比,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具有以下优势:

4.1仓储设备要求降低。

传统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首先要拥有大面积的仓库;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是将散置在各地的、并可能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组成“虚拟仓库”,并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

4.2可以直接配送到消费者

物流业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与国外的物流信息化发展速度和规模相比,我国的物流业发展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企业对物流信息化的认知不够,还停留在传统的物流发展阶段,严重的影响了物流信息化的发展,而物流信息化平台的缺乏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广泛,都对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有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其实,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建立,给物流从业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和好处,它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广大用户提供了丰富的物流信息和资源共享平台,让广大的物流从业者:物流公司、车主、快递公司等企业都可以方便,快捷的提高企业知名度和轻松获得交易的机会,但是随着物流信息平台的日益增加,笔者通过近期的调研,发现有很多不负责任的平台,发布一些虚假信息,以达到私利的一个目的,对于这样的情况我们要谨慎选择,不可盲目,谨防掉入有心人士设下的陷阱当中,通过网络调研和有关人士的友情推荐,国内专业的物流信息平台中国物通网采用三网同步传播的方式,让物流企业找车,找货,可以更轻松,更省钱,同时围绕着“物流”这个主体,建立了物流招商加盟频道、物流招标频道、物流产品设备频道,物流招商加盟频道为广大的物流、快递、搬家企业提供了一个能快速扩张企业各地网点的平台,让更多想加盟物流实体的个体或公司能迅速找到合适的物流企业。解决了中国“物流信息不对称”的历史瓶颈问题。

总之,发展现代物流业是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有利于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产品供给时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物流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将再创新高,引领物流新时代!

物流业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1物流发展的背景

物流的概念是在发展中形成的,最初的物流术语在西方国家出现也不过50多年历史,它源于美国的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军事系统,后引入工商业。英文为Physical Distribution(简写为PD),即实物分配,包括企业、销售商自身的运输、仓储、包装和搬运等活动。50年代引入日本等国,1956年,由于日本政府担心物流的发展缓慢可能拖累处于高速增长的日本经济,遂由日本生产效益本部(现社会经济效益本部)向美国派遣了一个流通技术专门考察团,考察团回国时带回了这一术语,直到1965年日本政府在所制定中长期经济发展规划报告时,对物流表现出了相当的重视,在报告中首次使用了“物的流通”这一术语,并强调了加速“物的流通”现代化,1970年左右,日本开始用物流这一更为简洁的表达方式来代替“物的流通”,自此,作为企业经营中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物流得到了迅猛发展。该术语由日本引进、传播后传入我国,我国则在80年代初才接触物流这个概念的,而在我国广泛运用物流概念并重视物流的作用只是近几年的事情。

物流首先作为“第三利润源”而引起重视的,所谓第三利润源,是针对企业的利润来源而言的,企业第一利润源来自企业销售额的增加,第二利润源是生产成本(针对制造商而盲)或者进货成本(针对流通商而言)的降低,而由物流降低成本所得的利润则成为企业第三利润源。在这里,物流被定义为对物资的流通配置,包括制造商、流通商的装卸、运输、仓储、搬运等一系列的过程,对物流的重视被提高到降低成本、增加利润的高度,成为物流定义的第一个转折。

随着经济的发展,将物流仅仅定义为装卸、运输、仓储等过程,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生产规模化、系统化的要求,大规模的、系统性的生产作业要求物流作为生产销售供应链条上的一个系统环节,因此提出了物流一体化系统的概念,物流一体化系统是指将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的生产、供应、销售结合成有机整体,实现流通与生产的纽带关系。其目标是应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充分考虑整个物流过程的各种环境因素,对商品的实物活动过程进行整体规划和运行,要求企业不断适应市场要求,促使生产、采购与市场保持同步的管理系统,实现整个系统的最优化,整个系统包括了生产、采购和物流部分。

到了20世纪90年代,企业纷纷与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分销商开始共同合作的旅程,以最优的商品供应体系,实现了跨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一体化。供应链管理是集生产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以及运输、信息及其他物流服务供应商为一体的管理。企业通过与外部组织对整个链的计划和从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分销配送,到商品销售给顾客的物流过程进行统一运作和管理,降低了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实现了对顾客的快速反应,提高了顾客服务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典型的运作模式是物流外包或缔结战略联盟。自此物流一体化系统由企业内部走向了外部物流系统一体化,具体表现为企业将物流的运输、装卸、仓储和搬运功能移交出企业,而由专门的物流企业运作,形成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概念。然而在实际的运作中,第三方物流公司缺乏对整个供应链进行运作的战略性专长设计和整合供应链流程的相关技术。为克服这些不足,又出现了所谓的第四方物流企业,从定义上讲,第四方物流企业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的解决方案。第四方物流企业主要是对制造企业或分销企业的供应链进行监控,在客户和它的物流和信息供应商之间充当唯一“联系人”或者“交响乐团总指挥”的角色。在解决企业物流的基础上,整合社会资源,解决物流信息充分共享、社会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的问题。第四方物流正日益成为一种帮助企业实现降低和外包业务的真正的资产转移运作成本。它依靠业内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技术供应商、管理咨询顾问和其他增值服务商,为客户提供独特的和广泛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当然,第四方物流企业的概念尚在形成

与完善过程中,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2现代物流是物流发展进步的结果

众所周知,物流过程是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和企业经营发展的“第三利润源泉”,同时也被认为是21世纪企业降低成本的最后-T--段。在发达国家,现代物流的发展非常迅速。美国和日本已经走在物流发展领域的前列,欧洲的现代物流起步稍晚,但最近在政府部门与企业的重视下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发达国家的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产业升级和企业重组的关键推动力以及区域创新和经济发展支撑环境的关键因素之一。现代物流将极大地改变目前的商务、生产模式,最终作为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成为社会经济的基础层面部分。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水平高低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现代物流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最具普遍影响力的经济基础和“朝阳产业”。

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曾说:“互联网是影响人类未来生活30年的3 000m长跑,你必须跑得像兔子一样快,又要像乌龟一样耐跑。” 互联网不仅将世界各国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还逐步将发展带到高速的道路上。然而,这只是互联网初试锋芒,在愈来愈多的人接触互联网之后,各个领域都慢慢地搭上这班通向未来财富城市的公共汽车,并融合产生许多新的行业,电子商务便是如此。电子商务是一种崭新的运作方式和商务模式,并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同时也引发了经济领域里自工业革命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一场变革。诸如身边的淘宝、阿里巴巴、现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都是电子商务应用的典型代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在实现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快速转型的同时,物流业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战略地位。

3我国物流目前的发展状况

我国物流业最近几年增长十分迅速,以2003年为例,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信息中统计分析,2003年中国物流业的各项经济指心标均高速增长。①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9.5437万亿元,同比增长26.9%(按现价计算)。物流总值的高速增长,表明经济增长对物流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对物流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高。②社会物流总成本为974亿元。同比增长13.6%,较同期全国社会物流总值26.9%的增长速度低13.3个百分点,说明由于物流运行条件的改善,社会物流总效益在提高。③物流业增加值稳步上升,为7 880亿,同比增长10.5%。物流业增加值占同期GDP的比重为6.8%,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7%。从物流业细分类增长情况看,配送、流通加工、包装等发展最快,说明物流增值服务在加速发展。④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企业信息化正在成为企业增强活力与竞争力的推动力量。信息化决策主要集中在企业的最高管理层,特别是70%以上的企业集中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层。说明中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已经从简单应用发展到复杂应用,从战术层面发展到战略层面,从管理驱动发展到市场驱动,从技术推动发展到变革推动。随着经济一体化和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物流业的发展,使物流业迅速成为在全球具有巨大潜力和发展空间的新兴服务产业。

现代物流已被我国政府、企业所重视,出现了迅猛的发展势头。政府从产业发展高度将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支持经济持续发展、改善投资环境、提高社会经济效益、降低社会成本、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重要策略,生产企业把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和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战略机会,传统物流企业(运输、仓储等企业)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重新打造企业、寻求企业新的利润增长点、实现企业再发展的战略目标。

4我国物流的发展趋势

在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物流作业一体化

现代物流的精髓在于其系统整合的概念,即整合传统的作业领域,将生产、销售、包装、装卸、运输、存储、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等分散的、跨越各企业部门的活动综合、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为

一个系统来管理,使物流活动各作业环节有效地组合,形成以服务客户为主的综合能力,节约流通费用,提高流通的效率与效益。

4.2 物流管理信息化

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物流活动不但活动范围广阔、涉及部门众多,而且一直处于动态变化过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商品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以空前的速度自由流动。物流活动范围、流动速度也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物流业正向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EDI技术与国际互联网的应用,使物流效率的提高更多地取决于信息管理技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条形码技术的普遍应用,则提供了更多的需求和库存信息,提高了信息管理的科学水平,使商品在各种需求层面上的流动更加容易和迅速。信息化已成为物流活动的核心,成为物流创新的动力。

4.3物流资源社会化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化的发展,一方面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另一方面各专业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生产企业与零售行业所需的原材料、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大部分由不同的物流中心、批发中心与配送中心提供,以实现少库存和零库存。现代物流社会化趋势是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物流规模经济效益、物流资源综合利用的必然结果。在大城市出现现代化综合性或专业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物流基地已成为普遍现象。

4.4物流体系综合化

现代物流离不开运输与仓储。仓储现代化则要求高度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信息化,以组织高效的人、机、物系统;而运输现代化要求建立铁路、公路、水路、空运与管道的综合运输体系,这是物流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也是现代物流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4.5三流一体化

按照一般的流通规律,商流、物流、信息流是三流分离的。商流可以使物质资料的使用价值得以实现,经过商流,物质资料就变更了所有权;物流解决的是物质资料从其生产地域向其消费地域的位移,无法变更物质资料的所有权;信息流解决的是流通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不同的材料,产品或商品的转移形成不同的流通方式与营销形态,为了适应这一变化,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发达国家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已基本实现了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此外,代理制的推行也使现代物流更趋科学合理,因为这种方式的流通体制更有助于实行三流合一。“三流合一”已成为现代物流的重要标志之一。

5我国物流在发展中的不足

我国物流总体水平并不高,信息化程度不足已经成为我国现代物流进一步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产业总体规模还比较小。根据国际研究机构的估计,美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约相当于全社会物流成本支出的25%,欧洲为30%,亚洲的总体水平低于5%,而中国仅在2%左右。我国现有物流服务模式基本上仍然以自营为主,缺乏相应的关键技术与信息支持。我国第三方物流模式的比重较小,水平、规模均不能令人满意,能够提供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完整解决方案的企业几乎没有,而第四方物流服务模式尚处于理论研究和探讨阶段。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对200多家物流服务企业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这是制约我国物流社会化服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物流业成本占GDP比重仍然居高不下,据测算,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在1991年为24%,到2002年下降到21.5%,2003年在21%左右,下降的幅度很小,说明中国经济运行仍处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轨期,由于体制因素特别是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根深蒂固,也使得中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比较落后。

我国物流企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较低。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发展也十分不平衡,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物流服务的需要。中国仓储协会2001年4月公布的中国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物流企业中有61%完全没有信息系统支持,而在有信息系统支持的39%的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信息系统功能不完善,只有38%的企业有仓储作业管理,31%的企业有库存管理,27%的企业有运输管理。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落后已成为我国物流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同时,我国物流信息化亟须相

关环境的支持。由于受物流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物流业存在着标准间互相冲突、标准化程度不高、标准化适用范围有限和实施力度不足等同题。同时,我国对物流领域的立法力度不够,缺乏配套的法律法规,各地区、各行业的管理制度与管理办法可操作性差,互相冲突。物流服务体系建设落后,物流技术领域缺乏具有宏观指导能力和促进技术交流的权威机构。

我国物流赖以发展的环境大大落后于物流发展形势的要求。据估算,如果有可参照的标准与法律法规,目前我国企业的信息系统开发费用可以降低80%,将各系统连通起来的成本也可以减少至少一半以上·从而避免大量的低水平重复开发与建设成本,减少企业信息化的风险。另外物流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成为制约我国物流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与障碍。目前物流企业在计算机软件应用中大部分仍停留在一点式应用和某一部门的应用上,个别企业实现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同客户问实现部分或全部信息共享,计算机联网只是极少数的几家。物流企业信息化已成为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硬性的准入资格,像JIT、MRPl、MRP2等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现代管理模式本身就是建立在与其相适应的信息技术为支撑前提下发展起来的。我国低端物流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高端物流市场却少有人问津的现象存在,信息化总体水平低,也无法实施像JIT、MRPl、MRP2等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现代管理模式,自然只能在低端物流市场上拼杀。据统计,我国第三产业中高新技术含量仅占6.29%,商业系统仅占2.0%,我国商业系统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各类专门人才只占3%左右。物流企业的人员素质,尤其是领导层的素质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企业运营所要求。

我国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十分低廉,物流企业在选择用人还是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时,往往选择用人来代替某些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更为经济,因为这之间具有一定的可替代性。但人是无法替代现代信息技术给物流企业所带来的效率,目前国有物流企业的领导层人员结构大部分都是在计划经济末期参加工作,在本企业中逐步走到领导岗位的,管理和领导企业思路中的“近亲繁殖”因素不可能彻底避免,再加上未经过强化的、系统的理论知识的培训,使其经营思路难以适应新形式的发展,开拓意识不足。这些都是我国物流有待解决的问题。

6结束语

物流业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1.什么是电子商务物流

电子商务物流又称网上物流,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旨在创造性的推动物流行业发展的新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物流公司能够被更大范围内的货主客户主动找到,能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拓展业务:贸易公司和工厂能够更加快捷的找到性价比最适合的物流公司;网上物流致力把世界范围内最大数量的有物流需求的货主企业和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公司都吸引到一起,提供中立、诚信、自由的网上物流交易市场,帮助物流供需双方高效达成交易。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网上物流交易市场找到了客户,找到了合作伙伴,找到了海外代理。网上物流提供的最大价值,就是更多的机会。

1.1国内外电子商务中的物流形式

1.1.1自营物流即电子商务网站自己组织物流配送中心为顾客服务。优点是便于控制,容易兑现对顾客的配送中心。从本质上讲,信息业务和物流业务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业务,这不符合专业化和横向一体化的趋势。因此电子商务网站经营成本高,有的时候物流成本将远高于产品本身的价值,而这个成本只能由消费者负担。

1.1.2使用第三方物流即电子商务网站使用第三方物流为顾客配送商品。使用第三方物流的电子商务业务被分成三块:信息业务由自己完成、物流配送中“配”的业务由企业内部完成、“送”的业务由专业物流公司完成。这种模式突出了自己的优势,避去了自己的劣势,使企业的效益大增,经营成本降低。国内外对物流配送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车辆运输规划、物流设施定位和车辆运输路径规划(LRP问题)、对物流的管理和使用方法等问题的研究。

2.电子商务将促进现代物流业量的扩大

2.1电子商务对现代物流业有着巨大的需求

经济发展本身可以直接产生物流需求,物流总量是与经济总量成正比的,发达国家的物流成本与GDP之比大概为10%左右,而发展中国家以中国为例则可以占到18%左右。电子商务极大的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在电子商务推动全球经济总量的增加的同时,必然创造了巨大的物流需求。

2.1.1电子商务活动直接产生的物流需求。

电子商务活动中,除了极少数的数字化产品如书籍、音像等可以通过网络直接传输之外,绝大部分商品仍然有赖于物流配送,物流是实现电子商务的保证。因此,电子商务活动的过程中,有着广泛的物流需求。

2.2我国物流供给能力分析

目前,中国产业界正在形成五条物流体系:以五大运输方式为代表的运输物流体系,以商品加工和配送为代表的仓储物流体系,以服务型竞争战略为代表的制造商物流体系,以海、空港集散为代表的口岸物流体系和正在浮现中的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配送物流体系。但总的来看,我国物流供给还处于比较低的水平,物流成本高,反应不够迅速,各体系的网络化程度不高,服务水平比较低,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和电子商务对物流的需求。

从上述我们对现代物流业的供给和需求情况的分析中,不难看出,我国现代物流业的需求大于供给,这必将刺激更多的企业进入物流领域,物流业将会成为投资的热点,伴随着跨国物流企业的进入和本土物流企业的成长,现代物流业这块蛋糕一定会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做大做强。

3.国外电子商务物流解决方案

3.1美国的物流中央化

物流中央化的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管理方式。在市场营销方面,物流管理包括分配计划、运输、仓储、市场研究、为用户服务五个过程;在流通和服务方面,物流管理过程包括需求预测、订货过程、原材料购买、加工过程,即从原材料购买直至送达顾客的全部物资流通过程。

3.2日本的高效配送中心

物流过程是生产流通消费还原(废物的再利用及生产资料的补足和再生产)。在日本,物流是非独立领域,由多种因素制约。物流(少库存多批发)与销售(多库存少批发)相互对立,必须利用统筹来获得整体成本最小的效果。物流的前提是企业的销售政策、商业管理、交易条件。销售订货时,交货条件、订货条件、库存量条件对物流的结果影响巨大。流通中的物流问题已转向研究供应、生产、销售中的物流问题方向。4.电子商务下城市物流配送的优势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是指物流配送企业采用网络化的计算机技术和现代化的硬件设备、软件系统及先进的管理手段,针对本地城市及其周边地区居民的需求,严格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一系列分类、编配、整理、分工、配货等理货工作,定时、定点、定量地交给各类用户,满足其对商品的需求。

4 与传统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相比,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具有以下优势:

4.1仓储设备要求降低。

传统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首先要拥有大面积的仓库;电子商务下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是将散置在各地的、并可能分属不同所有者的仓库,通过网络系统连接起来,组成“虚拟仓库”,并进行统一管理和调配使用。

4.2可以直接配送到消费者

上一篇:外贸企业发展下一篇:人文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