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邮政物流分析分析

2023-06-05

第一篇:中国邮政物流分析分析

中国物流现状分析

专题一

中国物流现状分析

一、前言

中国物流市场历经二十几年的发展,现阶段就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条件而言,政府、企业、学界、包括环境的积极性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但是由于中国物流发展时间确实比较晚,同时由于企业本身的资金实力限制,很多企业不能真正的发展起来。并且还存在着一些痼疾,需要及时的调整并予以更正。物流产业的发展重点反映在物流企业的各种状况上面,但是物流企业的发展在现阶段而言并不是特别乐观。基本情况还是维持在一些低水平操作的基础之上 ,在低水平操作基础上进行着重复建设、过渡竞争等等恶性循环的操作手法,一直为业界所诟病。要想了解中国物流的发展就必须要先了解中国物流企业的现状,现状基本如下:

二 、中国物流企业的现状分析:

1、多、乱、散、小的状况依然没有太大改变:

1.1、多:我国的物流企业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具有相关物流功能的企业约70余万家,当然关于这个数字的准确性不在我们的考证范围之内,然而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的物流企业(或者叫运输企业、仓储企业、货代企业等等)如过江之卿一样数不胜数,在这些企业里面服务水平的高低更是鱼目混珠,令人难以分辨优劣;

1.2、乱:中国物流企业的混乱来自于各个方面,其中来源混乱导致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的混乱。对于中国的物流企业来源可以说是外国队(外资企业)、混成旅(中外合资企业)、国家队(国有企业)、地方队(地方国有企业)、民间团体(民营物流企业)齐上场,由于大家的来源不同、资金不同、服务客户不同,因此导致价格体系极其混乱,最后给人的印象是这个行业整体混乱;

1.3、散:中国的物流市场散乱的主要表现在于物流产业的领导、管理部门以及管理能力散乱,在这里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针对物流产业没有任何一家国家部门能够对整件事情负责,每次召开会议,少则

五、六个,多则十多个国家,最后总是政出多头,让物流企业有如无头苍蝇一样乱撞而不得其门,而且各个政策之间经常产生冲突;而作为地方政府更是本着各自的利益问题不能为物流企业提供综合的全方位的服务,导致各地物流水平发展不一致,从而为客户很难提供一致的服务;

1.4、弱:中国物流企业头的弱小是勿庸置疑的,像2004年中国物流百强的第一名中远物流一年的流水额不过24亿元人民币,而末尾企业的流水额不过达到1700而已;即使是从中国整体物流的发展来看,即使包括海运,我国海运巨头中国远洋也才是今年才开始刚刚够世界500强的门槛,而像UPS、FEDEX、马士基等企业早已经进入了世界500强俱乐部。

2、中国物流发展的误区:

虽然说中国的物流发展水平以及中国的物流企业基本上还是处于多、乱、散、弱的阶段,但是有很多企业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而且还在做着一些令人感觉疯狂的举措:

2.1、贪大:规模巨大对于物流企业是必要的,但是我国的很多物流企业为了追求规模庞大而不顾企业本身的实际能力,盲目扩张,可想而知在管理水平、操作方法极其低下的时

候,这时候很容易出现问题,因此此时唯一的结果就是使企业资金链断裂,人才流失,最终企业迅速垮台;

2.2、求全:业务功能全面,企业全方位发展和成长是每个物流企业梦寐以求的事情,但是这也要看企业自身的发展阶段、定位、资金、人员等公司整体实力。只有企业的各方面成熟的前提下发展综合性业务才有可能促进企业腾飞,否则还是将本行也做专、做精更为稳妥;

2.3、摸高:现阶段,我国的物流企业易名成为时尚,大大小小的运输、仓储等公司纷纷改成物流公司,并且很多的物流企业不切合实际的提出一些新的名次,在本阶段根本不可能的情况提出一些飞跃式的发展目标,令人眼花缭乱,很多的企业式目标直指综合物流、现代物流、第三方物流、供应链管理,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宝供物流提出要做供应链的链主,而安得物流在人才、管理水平、行业经验欠缺的状况下提出要做第四方物流,这样的提法虽然能使人耳目一新,但是对于企业的危害也是致命的;

三、解决方案.

物流企业要走联合重组之路,向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大企业或成功的先行者要主动对中小型企业进行业务指导,有可能的话使之发展成为自己的配送中心;中小型企业也要转变观念,联大靠强,通过改造,做一个有效益的区域性的配送中心。通过重组联合,加强横向联合,打破部门、地区、行业和所有制间的界限,在物流领域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物流公司,为货主提供全程化、专业化、优质的物流服务,克服物流市场集中度低的缺点,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和经济效益。

总之,企业物流已经成为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保证,而21世纪头20年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如果中国的物流企业能在这一时期抓住机遇,突破制约物流发展的瓶颈,壮大自己的力量,必将快速健康有序的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产业。

第二篇:中国邮政swot分析

中国邮政的 SWOT 分析

优势分析

1. “三网合一”的优势。邮政已经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国各市县的综合计算机网。在综合计算机网上完成了信息交换平台的开发和测试工作,EMS 跟踪查询系统、报刊发行系统、邮资票品系统等面向内部生产和管理的应用系统已经上线运行并逐步完善。这种“三网合一”的内涵正在日益丰富和拓宽,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

2. 邮政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企业形象。中国邮政的历史源远流长,邮政信息使者的形象已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中,在公众中建立了良好信誉。邮政受国家的支持和扶助,享有国家信誉,用户使用邮政业务会感到安全可靠。邮政具有政府满意、社会认可、群众信赖的良好企业形象。

3. 百年邮政的品牌优势。中国邮政已成为一个具有极高价值的无形资产和具有重大影响的商业品牌。经过多年的经营,邮政良好的品牌形象已深入千家万户,社会对邮政有一种信赖感。邮政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形成的品牌,是邮政含金量很高的无形资产,是邮政的信息财富。

4. 业务专营的政策优势。承担着普遍服务义务的邮政,将在我国很长的时期内拥有一定的专营权。即便我国市场不断完善,直到全面放开,其依旧可以通过技术壁垒,占据竞争的主导地位,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5. 网络资产的规模优势。经过多年发展,邮政网络规模和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一个能够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市场需求,基本适应邮政业务发展的综合服务平台已经形成,为邮政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劣势分析

1. 邮政是政企合一,政府对邮政的管理水平不很高。邮政既是政府管理邮政通信的主管部门,又是一个国家大型企业。邮政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这样的体制不利于邮政的长久经营和发展。

2. 邮政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还不尽合理,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和国际竞争还有差距。邮政企业还没有具备一个合格的市场主体的基础和资质,在开放后的国际竞争中陷入制度性的矛盾约束中。

3. 邮政的专营业务日渐萎缩,导致竞争能力下降,市场占有份额不断降低。而失衡的市场结构也导致邮政业务整体素质不高,竞争乏力,缺少源自邮政内部的发展机制的推动力量。

4. 邮政的技术设备层次和水平不突出,在企业规模和网络发展建设上还有待加强,尤其是邮政资产的地理分布不均衡。中西部的邮政通信能力仍然有待增大投入,同时由于信息技术,金融的快速发展,邮政对基础设施特别是邮政三网合一要加快投入和建设。

5. 邮政缺少高素质的人才。邮政一方面缺少纯技术的高尖 IT 人才,另一方面缺少对邮政业务,金融业务,物流等方面综合性的经营管理人才。

6. 邮政的总体服务水平不高,实物流资金流功能欠缺。虽然邮政拥有一个庞大的物流网,具有实物传递的功能,但自动化和储存功能还较差,物流信息的传递,收集,汇总,核算等功能也不完善。邮政储蓄还没有商业银行化,资金的大规模流通还有障碍。

威胁分析 1. 邮政面临企业外部激烈竞争。在物流业务上,国外的各大公司如 TNT,DHL, FedEx,等都已经进入中国市场。在国内,也有很多大的公司如 TCL,康佳纷纷加入竞争行业。在信息业务上,邮政面临诸多网络公司的竞争。报刊发行业务,过去是单一邮政渠道发行,如今却受到多渠道发行,市场份额逐年下降。

2. 国际邮政市场正面临一次新的革命。邮政的市场竞争已不再局限于一国的范围,正在形成国际竞争。一些国家的邮政已开始到其他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一些国家的邮政通过收购私营快递公司与其他国家的邮政发生关系(如荷兰邮政收购澳大利亚的 TNT)。

3. 中国已经加入 WTO,加剧了竞争。成熟的技术水平和市场条件降低了准入的门槛,国际邮政及相关领域的跨国大企业必将登陆中国,带来更多的同业竞争,在激烈的竞争环境里中国邮政生存空间日益狭窄,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4.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大削弱了邮政在某些领域的传统优势,形成可替代效应。邮政的普通汇兑业务取消,开办了电子汇兑业务就是一个明显的事例(加大了邮政的投入)。

5. 政府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管理职能转变,逐步减少或取消对邮政的补贴与优惠,使邮政丧失了既往的支持,经营压力变得更大。

6. 公众的选择更加多样性和可变性。人们的不同选择,一定程度上也给邮政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境。

机会分析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已对中国邮政普遍服务的补偿问题给予高度重视。中国邮政企业要求国家通过立法,明确普遍服务的范畴,确定普遍服务的资费,资金来源等方式,建立中国邮政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改善邮政经营,增强自己抵偿普遍服务造成亏损的能力。

2. 邮政作为进入物流配送市场的先入者,具有先机优势。其有机会培养客户的忠诚度,而且这种关系一旦建立就较难被替代。先进入者可以形成高的进入壁垒。

3. 加入了 WTO 后面临国际大企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邮政有了学习的对象与比较的坐标,通过对国际大企业的学习,将提升自身的能力,把握住进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机会。

4. 新经济新技术为邮政改造自身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这是邮政进行改革创新,增强竞争力,开辟新市场的有力工具。

5. 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与市场的不断完善也提供了发展契机。邮电分营等改革强化了邮政的企业职能,加强了邮政自主经营与独立核算的意识,在观念上邮政已开始接受市场经济的洗礼。

第三篇:中国邮政物流业发展趋势分析

快递市场格局已初步形成.北京EMS国际快递及“四大国际快递”(DHL、FedEx、UPS、TNT)在国际快递市场处于主导地位;邮政快递(EMS)、顺丰速运将在国内邮政物流的中高端市场处于主导地位,以主导商务快递为主;特许加盟模式民营快递将在国内邮政物流的经济型市场处于主导地位,以提供“网购”快递服务为主、商务快递为辅。

新的邮政物流品牌、资金或风险投资将会进入内资邮政物流企业。由于新《邮政法》明确了邮政物流产业的法律地位。目前,内资邮政物流企业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对于国内邮政物流产业来说,新《邮政法》的出台、邮政物流产业的高速发展、市场的日趋成熟将是投资的最好时机,最佳的投资时机只有这2年。否则,进入的成本很高、资本回收的周期很长。因此,新的快速品牌将会进入邮政物流业,内资邮政物流企业将是资金或风险投资的重点对象。预计,风险投资将通过优质资产剥离等方式对个别民营邮政物流企业投资。

邮政物流服务向“四区”延伸将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四区”即“开发区(高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园区(商务园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校区(大专院校)、小区(居民住宅区)”.:“四区”特别是“校区(大专院校)、小区(居民住宅区)”的“网购”邮政物流市场潜力巨大。随着中国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大学园区向“市郊”集群化发展,这个“民生”邮政物流潜市场将2010年开始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如何抓住机遇在配送服务方式上进行创新将成为这个市场竞争的焦点。

从投诉的类型看,预计80%以上的投诉仍然是“延误、损毁、遗失”三大问题;从投诉的来源看,80%以上的投诉将是来自电子商务“网购”邮政物流:从被投诉的邮政物流企业类型看,80%以上的投诉来自特许加盟民营邮政物流企业。“三大投诉”的深层次原因是民营邮政物流企业管理人才匮乏,管理手段单

一、管理方式落后、“重市场份额轻服务质量”、“重短期利益轻可持续发展”.这是制约特许加盟民营邮政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的发展瓶颈之一。

《信件专营规定》出台。由于原信件专营的范围讨论稿,即同城邮政物流50克以内、异地邮政物流100克以内的信件由邮政企业专营争议较大,需要做大量的调研工作。预计《信件专营规定》将会在2010年底出台。信件的快递业务是否属于竞争性业务是专营争议的焦点。信件快递的专营范围有三个选项,即资费加重量:国家机关公文和邮政普通信件由邮政专营,其余信件放开经营;单一的重量专营方式。而后一个专营方式对非邮政内资快递企业影响较大。期盼《信件专营规定》的结果是和谐的。

北京EMS快递邮政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将有进一步的突破。争取相关部门支持,清理限制邮政物流产业发展的不合理地方规章,协调税务、海关、公安、交通、航空、金融、土地管理等部门加快制定配套扶持政策。随着由国家邮政局牵头、相关部委及中快递行业协会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制约邮政物流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将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点向面”拓展。如“邮政物流相关标准不完善、车辆进市区通行难与停车难、发展融资难、企业用地难、空运配舱难、通关效率低、邮政物流税率不统一”,以及“差额征税”、“定额发票”、邮政物流连锁网点“工商报备制”等。

第四篇:中国第三方物流需求分析

2011-12-16 14:03:27【文章字体:大 中 小】 打印收藏关闭

据中国仓储协会连续6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显示.超过50%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有意愿寻求新的物流企业。这一比例呈逐年上升势头。而且这些企业大都有将自理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愿望。由此可见。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是相当可观的,处于逐步上升的时期。但是也说明物流业务的供求关系极不稳定,物流需求方与物流服务商的协作关系正处于动荡和变化之中。据估计,从2004年.2010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8%:由于物流基础设施效率的提高和供应链管理的改善。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将从20%降至15%.物流费用年均增长3%。但是由于改善供应链管理对物流外包的需求增加,第三方物流的年均增长将高达33%,从2004年的400亿人民币增至2010年的2 300亿人民币。市场前景极为广阔。但是在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中。国际物流巨头的参与、外资物流企业的购并、国有大型物流企业的推进和中小型物流企业的本地化与专业化似的物流市场的竞争加剧。第三方物流企业面临一次重新洗牌的考验。好的物流需求分析是物流服务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物流企业成功的必有之路。在这种形势下。作为第三方物流的服务提供者的物流企业就必须对现在和将来的第三方物流市场有所把握,才能通过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从而抓住机遇。求得长远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特点和发展趋势作一些分析。

一.未来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需求旺盛,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副总裁董建军指出,2005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比2004年增长约30%。其市场规模已超过1 000亿元人民币。未来五年。我国经济仍将以年均约

7.5%的速度增长。物流总量将从2005年的48万亿元达到2010年的约90万亿元,届时我国的物流市场规模将比肩世界第二大物流市场的日本。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最近在其<中国物流报告》中指出:中国每年的物流费用超过2 0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7万亿元),中国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预期未来10年内这类服务的收入将有20%的增长幅度。IMF的一项统计表明,到2010年。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市场份额有可能由4 000多亿元扩张到11 000亿元。中国科学院预测研究中心日前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由于我国国土资源分布不均衡.造成物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极大,在降低成本的压力下.许多生产流通企业都在寻求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外包物流业务,以求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目的。根据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推动作用:一是我国加人WTO后有一大批跨国生产、零售企业在我国建立生产基地或销售网点.跨国公司对我国的投资进一步增加。带来更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同时,我国将成为世界制造基地。原材料采购、成品销售会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也会有较大增长.从而使物流量大大增加。这就需要强大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作为支撑。而且随着大量跨国公司的进入。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的生产企业和商业企业也将更多地开拓国际市场.进行跨国经营,改善或重新打造自己的物流系统。其物

流总量将会超过lO%的增长。这无疑又将大大促进第三方物流的需求量。二是西部大开发将促使西部地区物流量增长.第三方物流需求的地域分布将扩大,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国家要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西部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家对西部地区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加上西部地区本身的资源优势。将会吸引大量东部资金和外资流向西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以及部分跨国公司将在西部建立生产基地。西部大开发,将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些都将促使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量的增加,带动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的增加。三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出现了“五一”、。十一”长假的假日经济现象。大城市在长假期间出现了购物热潮,市场销售额大幅增长。假日经济使厂家和商家的销售大幅增长的同时。也产生了对快速响应的物流服务的需求。

二、目前需求主体的地域分布不平衡.但未来会缩小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主体主要是境内的。三资”企业、国内新兴的中小企业和一部分锐意进取的国有大型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由此,我国第三方物流需求主体存在着地区分布的特点。目前。我国已基本形成以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格局。即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山东半岛为中心的渤海物流: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还未真正起步。这其实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及生产力布局不平衡是一致的。1999年,东部9省市GDP为44 570.53亿元,约占全国GDP的54.4%.西部12省市GDP为15 354.02亿元.仅占全国GDP的18.7%(如图2),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很大。我国是一个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布局不均衡的国家。不同地区的物流对象存在较大差别。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生产力永平却较低,主要是能源型的重工业,如煤炭、冶金、矿产、电力等,其原材料及产成品多是大进大出型的,对物流要求不高。东部地区资源相对匮乏。生产力水平却较高,经济发展迅速。主要发展加工制造业。很大部分生产资料需从中西部地区调集,丽产品往往要销往各地,物流效率对产品的影响较大。而且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是大陆的国际通道,对外贸易的货物大都从东部沿海通道进出,商品流通较活跃,使这些地区物流量大,物品流动频繁,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就多(见图1)。但是在西部开发的大背景下。西部的经济也会得到较大的发展,内蒙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西部的资源被东部企业使用。东部的消费品也会被西部民众接受的过程中。将带动西部第三方物流的需求的出现和增展,促使第三方物流圈的扩大和融合。

图1 中国第三方物流收入来源的第五分布

三、不同企业物流需求量和侧重点不同,物流业务外包服务向纵深化发展在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供器状况调查报告中表明:生产制造企业成品销售物流中31%全部是第三方.比第五次调查结果有较大的上升,它们越来越趋向于把物流业务外包给第三方(见图2),而商贸企业物流执行主体17%为第三方,与第五次调查结果相比有较大下降,原因是考虑物流成本对利润的影响(见图3)。生产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的外包物流主要集中在干线运输,其次是市内配送与第五次调查数据相比,商贸企业的外包物流服务中干线运输比例较

市内配送比例有较大上升(见图4)。在2005年国家中重点企业的运输业务调查中货主企业完成的货运呈只有9 900万吨,占总量30 054万吨的32.9%,委托第三方完成的达到20 153万吨。占67.1%。比上年提高了近2.5个百分点,其中运输业务外包比例最大行业是水泥、流通、煤炭、烟草、和钢铁等行业.其货物运输业务外包比例分别为89.6%、87.6%、83.5%、81.3%、73.1%,均远远高于调查企业的平均水平。这说明,由于产业结构的不同,生产经营各有特点.各行业物流外包需求各不相同,因此.不同行业的企业的第三方物流的需求量和对服务内容的需求各不相同。例如,汽车行业对运输过程的安全性要求高,食品行业对能够快速响应的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大,医药行业重视库存管理和控制.家电行业和电子、产业需要相应的国际物流服务支持等。

图2 生产制造企业成品物流选择

图4 物流业务外包项目,目前我国不同的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是不同的.国有大型企业由于缺乏物流理念。恪守计划经济时期。大而全”的经营思路。大多自建物流体系。对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需求甚少:新兴中小型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具有小批量、高增值的特点。对物流服务的及时性、准确性要求较高。因此对第三方物流服务需求迫切,是当前第三方物流的主要市场:外商参股及独资企业等大型外企公司为了最大限度的获得竞争优势。他们大都不是自己建立物流部门。丽是选择大的专业的物流提供商来力自己提供服务,它们对物流服务的质量要求很高。也是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重点。

四、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满意度偏低。要求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在第六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提调查报告中表明:生产制造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和自理物流的满意度和不满意度相对第五次调查均有所下降。但不完全满意度却较大比例上升。这说明,虽然第三方物流服务越来越完善.不满意度下降,但是这些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要求越来越高(见图5)。不满意的原因主要是服务内容不全和不能提供供应链整合服务,其次是信息及时性与准确性低和作业差错率高,可以看出企业对物流服务的要求越来越深化。成本不再是企业对物流服务最不满意的因素。因此。有74%左右的生产制造企业在寻求新的物流代理商相对于第五次调查结果有较大的上升。商贸企业只有46%的企业在寻求第三方物流服务,它们更愿意自理物流服务,说明第三方物流服务难以满足其需求(见图

6、图7)。在选择新的物流代理商时。生产制造企业首先关注其综合物流满足能力;而商业企业选择新的物流企业都首先关注的是经济性,其次是作业质量(见表1)。但是在2003年的第四次调查中,生产企业与商贸企业首先考虑的都是作业质量。其次是综合物流满足能力。说明现在的工商企业已经在重视物流能力的基础上。对物流运作的经济性给予了很大的重视。物流企业在进行物流服务策略定位时要有针对性.既要提供新的服务。又要尽量降低物流成本。更要重视服务质量的提高,才能稳定老的客户、吸引新的客户。

五、基本的物流服务内容仍是主流,新的物流服务内容日益被重视我们对比2003年和2005年的调查结果(见表2)。可以发现生产制造企业期望物

流服务商提供的主要服务内容是干线运输。市内配送、物流管理与咨询、物流系统改造、仓储保管。说明生产制造企业还是以基本的物流服务需求为主,但是已经对物流改善的管理咨询服务和物流系统改造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商贸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主要以市内配送、仓储保管为主。对包装加工、物流信息系统再设计需求、开发物流信息系统需求、仓储保管需求的企业比例也保持在3l%。对干线运输、包装加工、条码服务的需求比例有较大上升。说明这些服务也得到了企业的重视。总的来说,我国目前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在服务内容上呈现出基本服务需求是主流。同时新的物流服务需求上升迅速的发展趋势。面对目前和未来的这种发展趋势.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在稳固和夯实基本服务。进一步提高这些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还要开展个性化的服务,充实服务内容,开发新的服务品种。尤其是要在像包装加工、物流信息系统再设计、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等一些增值服务品种上下功夫。研究需求不能仅仅把目光停留在眼前。而要用发展的、长远的眼光来看待问题。尽管可能当前的第三方物流需求不是很大。但我国应该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必须看到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市场化的进一步提高,随着WTO的进入,第三方物流需求量一定会大幅增长。而且这个时间不会太长。因此。我们的物流企业应把眼光放远一点,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未雨绸缪。现在开始就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与能力,着手准备迎接不久的将来的物流服务需求。企业如果没有准备,便会失去市场的先机。第三方物流本来就应具有创新性和开发性的,因此。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潜在需求还有待我们的物流企业来努力挖掘和开拓。

信息来源: e-works

第五篇:中国物流产业结构分析(1)

一、物流与物流产业结构s

(一)对现代物流的两种表述方式(两个比方)

1、现代物流相当于一个组装车间,或是说一个生产流水线,它主要是把原来分散经营的各个物流环节系统化,将他们有效地整合、提升,使之成为具有增值功能的综合物流网络系统。

2、现代物流类似于连锁商业,连锁商业就是对每个零售门店的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现代物流也不是单点作业,而是对若干个配送中心以及各个物流环节的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二)物流产业结构除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基础设施之外,工业生产、商业批发零售和第三方仓储运输及综合物流企业为实现商品的实体位移所形成的产业。物流产业结构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功能结构,即各类配送中心及专业性的仓储、运输等机构在整个社会物流产业中的关系、比例等,二是权属机构,即生产、批发、零售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在整个社会物流产业中的关系、比例等。

二、发达国家物流产业发展过程及趋势

(一)过程(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大约在本世纪60年代以前此阶段储存和运输分离,各自独立经营,许多生产工厂、个人都建造仓库(主要是楼仓),是封闭型、储存性的。只具备储存、储备功能。第二阶段:大约1960-1980年此阶段,产品越来越多,储存期越来越短,储存型向"流通型"发展。产生了"配送"的概念,仓库向城市郊区发展,楼仓向高架仓库发展。增加了"生产过程中的衔接功能和集散功能。第三阶段:大约1980-1990年计算机的发展,使物流产生质的变化,仓库、配送中心增加了信息处理功能,向综合物流发展,95%的仓库变成了单层的立体库。增加了配送功能,许多仓库变成了配送中心。第四阶段:1990年以来物流发展到集约化阶段,除了储运货物外,还有许多增值服务。由第三阶段的"我能为客户提供哪些服务"发展到"客户究竟要我提供哪些服务"这四个阶段主要是从仓库的发展而言的,有些功能是配送中心之外的,如运输。配送中心应该有自用卡车和铁路专用线,也可租用。越来越多的配送中心提供运输服务以及其它服务。

(二)趋势1.专业化、社会化;2.功能于服务的系统化;3.业务运作的网络化;4.管理手段与设备的自动化;5.区域上的全球化;6.联合与合作。

三、欧美物流产业结构分析

(一)权属结构分析自有型配送中心:是企业集团的一部分,原来的比例很大,现在越来越多的转向为公用型。合作型配送中心:由几家生产厂合作管理,实际上也是公用型。主要储存粮食、食油、石油等散货,主要建在沿海或铁路沿线。公用型配送中心:面向全社会所有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其股份持有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团。这种配送中心的土地可能属于某方,而管理则由某一专门的经营公司负责,甚至包括配送中心建造。还有另一种形式,即配送中心可租用现有建筑物,以降低成本。调查表明,整个美国约有300家左右的公用配送公司。合同型配送中心:与公用配送中心不同,它是通过签订合同,为一家或数家企业(客户)提供长期服务;而不是为所有客户服务。这种配送中心有由公用配送中心来进行管理的,也有自行管理的;但主要是提供服务。也有可能所有权属于生产厂家,交专门的物流公司进行管理。集约化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不单单提供仓储和运输服务,还提供各种提高附加值的流通加工服务项目,也可按客户的需要提供其它服务。这种配送中心即是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从欧美的情况看,生产加工企业不再拥有自己的仓库,而由另外的配送中心为自己服务,已经成为一种趋势。90年代初,美国43%的工厂采用单一功能的物流服务形式,但全美500家最大的企业基本上采用合同物流,具有两、三项服务功能。这里面主要是储存和运输,而不是全方位的。但到了90年代中后期,越来越多的工厂在寻求由一家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即组合起来的多功能服务,而不仅仅是仓储与运输。据统计,美国由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承担的物流业务量已经占全社会物流总量的57%(1996年的数字)。美国某机构1998年对制造业500家大公司的调查显示,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主占69%(包括部分委托),研究今后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主占10%。调查还显示:将物流业务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货主主要是汽车制造等传统企业和计算机等高技术企业,通过利用第三方物流企业,汽车厂成功地抓住挈机摆脱了经营的不景气,高技术厂商在变化激烈的市场上保持了好成绩。几个案例:德国basp公司成立于1865年,世界上最大的化工企业之一。目前世界各地有300多个分公司(工厂),22个产品生产部门。在亚洲16个国家地区设有30多家分公司、12个生产厂。其总部社在物流产业较为发达的新加坡。物流管理的主要特点为:

一、分公司一般不设物流等辅助部门,分公司的生产和销售由总公司负责而区域性的物流服务由地区总部下设的物流部门统一负责,即通过计算机联网将各分公司的物流业务统一起来运营;

二、在物流服务运作上,采用了目前世界上流行的第三方物流服务,既省去了投资,又便于集中精力抓生产和销售;

三、通过统一物流,来统一各分公司的生产、销售流程,提高了公司整体管理水平。美国的橡胶公司(uscouniterstatsrubberco.)它生产工业橡胶,轮胎等制品,在美国各地有很多生产工厂,并建有46个仓库。由于经营范围和形式不断发展,公司不但自己生产多种轮胎,而且有很多橡胶制品是从国外进的,如意大利生产的轮胎。该公司建造的许多仓库的库容量已超过自身的需要;同时,他们也发现这些物流设施还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以取得良好的效益。于是,他们把这一部分人和物划出来,成立了一个物流子公司,并与之签订合同,要求该子公司为轮胎生产保留一半的仓位,而另一半可自行向外开放,经营谋利。所以,这个物流子公司从橡胶公司买下了仓库,即保留了原有的最大主顾,又能为社会提供服务。杜邦公司世界上最大的化工公司。几年前将它北美的物流业务全部交给了apl公司(东方海皇的一个分支机构,第三方物流公司),apl分支为杜邦400个运输点及上千个零售店及客户管理原料、成品的运输及销售,apl为杜邦每年处理的合同有25-30多个。二是由一个企业兼并许多小的配送中心,形成一个物流集团公司,提供多种完好的物流服务卓越公司(exel)。该公司的所有人是位英国人,他买下了美国公路运输的一部分企业,投身于物流运输业。到1985年,他建立了

七、八家大型物流企业,形成一个很大的集团。开始,他搞区域性服务现已形成全国性的集团,业务扩展到整个北美(包括加拿大、墨西哥)。国干货贮藏公司(d.s.c)该公司的服务区域很大,所以,他的客户要求能在全美各地开设物流业务,提供服务。目前它拥有35家配送中心,100万平方米仓库,将300多家工厂生产的商品配送给美国各地7000家零售企业,其中16家工厂由该公司配送。德国大众汽车公司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零库存实施方法――jit。从所需采购的零配件在使用的频率上可分为高、中、低三个部分,依次为80%、15%、5%;从所需采购零配件所含价值量高低分为高、中、低三个部分,依次为80%、15%、5%;使用频率高和价值含量高重合部分为需即时供应的零配件,目前大众汽车公司为20%。实际操作的基础条件首先是供方和需方的计算机联网,其二是将质量控制转变为质量生产,供方要绝对保证其所提供的配件的质量。具体操作如下:某种需即时供应的配件在前12个月,供方通过联网的计算机得到需方的需求量,这个需求量的准确性较差,假设在650至350之间,误差上下各30%;前三个月供方又从计算机得到较准确的需求量,大至在550至450之间,上下相差各10%;在前一个月供方得到更近似的需求量,在510→490之间,相差上下各1%;到前一个星期获得精确的需求量为550。这批配件在供货的头两天开始生产,成品直接运到大众汽车公司的生产线上。借助计算机的信息网络及质量生产,供应商不仅为他的用户即时供应所需配件,而且他的供应商也得到相应的信息,向他即时供应所需原材料即时供应潜力很大,据德国有关方面统计和分析,通过有效的即时供应,目前能使德国生产企业库存下降4%,降低运输成本1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抓好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下一篇:镇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