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学式范文

2023-05-20

论文化学式范文第1篇

自从29届国际奥林匹克化学竞赛实验试题采用微型化以来,国内各类化学试卷中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以微型化学实验为背景的题目。试题中的信息在学生中快捷、广泛地传播;从以微型实验为情境的化学习题入手,另辟蹊径,可以展现微型化学实验仪器的应用,表达绿色化学的设计理念。

从期刊的影响力出发,笔者从目前化学教育研究领域比较权威的三刊(《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化学教育》)以及以实验仪器研究为特色的期刊《教学仪器与实验》中的微型化学实验论文中取材,从不同角度出发编拟化学习题。

1以微型反应装置创设情境

如同常规实验装置的组装目的一样,微型实验仪器同样可以完成气体的制备、物质的合成、气体的干燥和净化、尾气的吸收等基本操作。以此创设化学试题情境,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表面上看,只是提供给学生化学常规实验装置的缩微化,但仪器的微型化给解题带来了陌生感,尤其是仪器体积小带来的特殊操作细节,例如试剂的取量、反应程度的控制、尾气处理等——这些都是实验论文作者阐述的实验注意点,也恰是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容易忽略的因素。

例1、硫化氢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气体,采用常规仪器进行制备和性质检验,常因气密性不佳而对环境产生污染。周老师采用六孔井穴板和注射器组装出以下微型反应装置(如图1所示),向各井穴加入指定的试剂与物料,然后用生料带缠绕井穴塞1-2圈后插入6 孔井穴板的井穴中并旋紧塞子,使井穴塞紧密地盖住井穴,以细乳胶管把前一单元出气管与相邻单元的进气管逐一连接起来,保证没有硫化氢泄漏。该实验无需通风橱即可进行,对反应废物摸索了实验后处理方法,体现了绿色化学实验的要求[2]。

(1)1号井穴里装有少量FeS固体,实验装置按图搭建完毕后,把吸有稀硫酸的注射器缓缓下推,就可以有连续平缓的气流产生。请问1号井穴孔发生反应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号井穴内只放入一张湿润的白色醋酸铅试纸,且“短管进、长管出”。其作用是(填写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号井穴孔盛放少量溴水,其主要作用是证明H2S的____________________(能呈现出该性质的),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代替。

(4)4、5、6井穴孔分别盛放了0. 1 mol·L-1 ZnSO4、0.1 mol·L-1 CdSO4、0. 1 mol·L-1 CuSO4溶液,在实验中分别产生了白色、黄色和黑色沉淀,说明了这些金属硫化物的________(性质)。

(5)7号井穴孔盛有________(填写药品),其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评点:该题主要考查硫化氢气体的制备、气体检验、性质验证、尾气处理等。一切都基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只是通过微型化学实验装置呈现情境。

答案:(1)FeS+2HCl=FeCl2+H2S↑; (2)缓冲作用(安全瓶), 检验硫化氢气体; (3)还原性, 酸性高锰酸钾; (4)难溶性; (5)NaOH溶液,吸收尾气

例2、“电凝聚气浮法”是一种工业上处理废水的常用方法,我们用塑料多用滴管作为载体,以微型实验的形式呈现了该方法的原理。先在100 mL烧杯中加约50 mL蒸馏水,再添加3滴CrCl3溶液作为无机污染物,另加少许泥沙和硫酸钠,用玻璃棒搅拌使之浑浊,得模拟废水,标记为A。用塑料多用滴管吸取废水A,从液泡两侧分别插入两根大头针(两针不相互接触), 用鳄鱼夹、 导线将两根大头针与电池(9V)相连,即可对废水进行电解[3]。

(1)电解开始,阴极释放出大量气体,请写出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阳极现象不明显;片刻后,溶液中生成大量绿色沉淀,随着阴极气泡大量逸出,绿色沉淀随之上浮至液面。已知大头针主要成分为铁,请推测阳极可能发生的两个反应式为:____________;

(3)绿色沉淀中不仅包括由阳极产生物与溶液酸碱性变化而生成的不溶物,还包括沉淀_______(填写化学式),这就表现出对污水中的金属离子进行清除。

(4)本实验中在电解液中添加硫酸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另取一份相同废水,滴加3滴苯酚溶液作为有机污染物,再加3滴亚甲基蓝使其显示颜色,添加食盐至饱和,标记为B;用塑料多用滴管吸取废水B,采用如上图的装置,只不过将阳极大头针更换成全活动铅笔专用笔芯,在电解后的溶液中滴加FeCl3溶液不发生显色反应,说明____________。更换阳极材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电极反应式说明);

评点:化工生产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一直是实际教学中欠缺的,通过微型化学实验模拟实际问题可以帮助中学生了解化学与技术、体会时代性增强学生学习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该类试题适用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电解池”、《化学与技术》模块中的“水处理技术”、《化学与生活》模块中的“化学与环境保护”,以及《实验化学》模块中提出的“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答案:(1)2H++2e-→H2↑; (2)Fe-2e-→Fe2+,Fe2++2OH-→Fe(OH)2↓; (3)Cr(OH)3;(4)增强导电性; (5)苯酚在阳极释放的强氧化性气体作用下已发生了转化,避免阳极材料本身被氧化。

2以微型实验引导实验改进思维

在各大期刊发表的微型化学实验论文多为一线化学教师或高校实验研究者发表,如果只是简单地在学生面前重现这些素材,对他们自身的实验素养提高有限;而通过试题的巧妙设置,将学生也引入到对实验的设计思路中去,有利于提高他们对微型化学实验的深刻认识,也有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微型化学实验不是常规实验的简单缩微或减量,而是要在微型化的条件下对实验进行重新设计和探索,达到以尽可能少的试剂获取尽可能多的化学信息的目标。

例3、用一个小注射器和小塑料反应管做反应仪器,两者中各有一种化学物质,反应后将注射器针头扎入一根带火星的香烟里推动活塞,发现窜起一大串火苗[4]。请问,塑料试管中盛放药品为________,注射器中盛放____________药品。该实验可以代替常规实验中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

评点:注射器是化学实验改进中常用的替代品,在微型化学实验中常常需要挖掘其功能进行设计,在命题中应用中能帮助学生体会到。图3中的注射器代替分液漏斗,图4中的注射器起到氧气收集的作用。

答案:MnO2,双氧水,氧气的制备和氧气的助燃性质

3以微型实验题干提供探究和评价的平台

近年来科学探究实验在化学新课程考试中广被重视,这些实验题不再象以往的实验题平铺直叙——单纯的“课本知识加实验加填空”,也不象大学知识“下放”的新信息实验题,而是促使考生多想实验的整个过程:“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选取哪些因素作为实验变量”、“可能什么原因”、“还有没有更好的改进方法”、“这样的实验有什么实际用途”等等,更加促使考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索,达到真正考查科学思维的目的。微型化学实验与常规化学实验相比,一样能提供符合教学需要的实验内容,更能提供多个相关实验的优化设计过程和满足使用者自主探究的基本条件[5]。以微型化学实验论文素材命题,为训练学生探究思维和评价能力提供了一个适宜的平台,也为一线化学教师提供了巧妙的探究思路,有助于教师拓宽视野。

例4、紫甘蓝,又名紫卷心菜,所含花色苷色素的颜色会随pH改变,一般遇酸变红,遇碱变绿。向点滴板上一凹槽滴加一滴紫甘蓝汁,再滴加一滴硫酸钠溶液,用连接导线的鳄鱼夹各夹住一根铅笔芯,将电极一端浸入紫甘蓝汁液面以下[7]。

(1)当导线分别与电池两极相连,发生现象是:

阳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铅笔芯将两极所在位置的溶液搅拌均匀,发现整个液滴呈现紫色,(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发生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采用大头针作为______极电极,则对以上实验现象有极大干扰,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

(3)以各类典型的酸碱盐溶液作为辅助试剂加入紫甘蓝汁中,以铅笔芯作为电极进行电解。请预测实验现象并完成下表1:

(4)将添加NaCl溶液的甘蓝汁电解后溶液搅匀,最终竟然消褪为无色。这是因为__________;

(5)以上实验是以_______、_______作为变量开展的探究活动,如果你是实验设计者,从该实验的特点出发,你还会挑选_______作为变量。(开放性问题,答案合理即可);

(6)如果你是实验竞赛的评委,你将该实验与你们常见的电解实验对比,请提出一些评价意见(至少写出两点,开放性问题,答案合理即可)。

评点:微型化学实验试题取材于实验探究论文,突出真实性;注重实验条件,突出思考性。本题不仅以紫甘蓝汁作为创新情境考查电解规律、中和反应等基本原理,还从异常现象原因探究、变量控制等角度促使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深层思考,并且通过开放性的问答培养学生评价和鉴别能力。

答案:(1)2H2O-4e-→O2+4H+; 2H2O+2e-→ H2+2OH-; H++OH-=H2O; (2)阳极;作为阳极的金属电极比水更容易被氧化,产生有色离子如亚铁离子、铁离子对甘蓝汁颜色有干扰; (3)电极附近溶液变紫,有气泡产生;电极附近有大量气泡产生;紫色;迅速冒出刺激性气味的气泡,电极附近溶液变红;迅速冒出气泡,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4)电解NaCl溶液阳极产生的Cl2将电解对象漂白; (5)电极,电解质溶液;载体、电解体系等; (6)参考评价意见:评价之一:紫甘蓝汁不仅充当电解对象,还兼作实验中的酸碱指示剂,一举两得;评价之二:该微型实验只采用了一滴紫甘蓝汁液作为电解对象,降低成本,操作方便,大大减少了实验时间,适合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探究;评价之三:紫甘蓝汁取材于纯天然,整个实验用量又是微量,所以充分体现绿色环保的理念;评价之四:实验现象明显,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电解本质的理解。

4 反思

在科学教育中引入习题的初衷是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道习题都是从原始问题抽象而来,然而有相当一部分已经把其中的一些次要细节、非本质的联系舍去,也没有将科学现象与事实作为背景,甚至完全脱离科学现象,学生思维的一部分已经被习题编制人员“越俎代疱”地完成了。同时,习题教学还存在着模式化倾向,缺乏科学思想的分析,太重视程序与计算、熟练与技巧。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我国学生创造能力的匾乏是习题教学的直接后果。事实上,科学最重要的基础是源自实验现象的,首都师范大学专家曾提出通过引进原始问题来逐步使习题教学与原始问题教学相结合,从而达到提高科学教育效能的目的。而发表在各种期刊上的实验论文能表现论文作者所作出的技术性和认知性研究的原始工作,是教学科研过程中的一种生成资源[8],也是原始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笔者近年来以微型化学实验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尝试将所设计的原创实验素材融合入课堂教学、探究活动中,发现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验分析评价能力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于是进而取材命题,抛砖引玉,目的之一是及时推广课程改革中来自教学一线和高校专家的实验研究经验,从而使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不断推动实验教学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更希望这些原汁原味的实验素材呈现出反映科学概念、规律本质的原始问题和未被加工的典型实验现象和事实,使学生大脑充分开放、思维触角充分发展,体会到与原论文作者研究过程中类似的思路和体验,甚至在条件允许前提下,用微型化学实验这种耗材少成本小的实验手段完成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验证、改进和探究,达到知识升华的目的。

建议化学命题者可以认真研究各种期刊登载的微型化学实验专题文章,将其素材开发为创新试题:具有提问多样化、知识探究化、信息情境化以及形式开放化等多方面特点,为促进化学习题教学提供优质的题材[9],同时也促进微型化学实验能在中学得到普遍重视和合理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凯,张丽娜,龙琪.试纸上的微型电解实验[J].化学教学,2008,(4):10.

[2]周宁怀,屠小燕.一类气体制备与系列反应的微型装置[J].化学教学.2000(12):8~10.

[3]陈凯,刘少贤,张丽娜.电化学法处理废水的微型模拟实验[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8,(10):39~40.

[4]陈博,陈凯,胡益民.有关烟草的化学实验集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7):46~47.

[5]宋心琦.关于发展和推广微型化学实验的一点看法[J].化学教学,2008,(2):1~2.

[6]陈凯,龙琪,张丽娜.一滴紫甘蓝汁的微型电解实验[J].化学教育,2008,(8):65~67.

[7]邢红军,陈清梅.从习题到原始问题:科学教育方式的重要变革 [J].课程.教材.教法.2006.(261):56~60.

[8]易章和.充分利用生成资源命题推进化学课改评价研究[J].化学教学,2005,(10):41~43.

[9]陈凯,保志明.化学习题中的数字化实验[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11):55~57.

论文化学式范文第2篇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国家对高中化学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应当不断探索高中化学教学的相关问题,在新课标的背景下不断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课堂氛围、教学设计、实验教学以及课后反思等几个方面探索了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希望有助于在新课标背景下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其实就是在同样的时间内,可以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想要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除了对教学有效性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外,还应当尽力探索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并且帮助学生提升化学学习的效率。从新课标的要求来看,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提升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关注度,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还要采取多种方式来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达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

一、 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想要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积极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增加与学生的课堂互动,激发学生对高中化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可以充分發挥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达到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只应当突出教师的作用,也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在高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进行化学知识学习,在这种状态下,学生的思维活跃程度较高,因此学习效率也会相应提高。而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注意增进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并且对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要平等对待,让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专注度,从而提升课堂学习的有效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保证课堂氛围轻松和谐的同时,还应当注意保持课堂纪律,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 合理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也是影响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进行高中化学教学设计时,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能力来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应当选择一些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的活动方式,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学到相应的化学知识。而在进行课堂练习设计时,教师必须紧密联系课堂教学内容,并且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来设计课堂练习内容,这样才能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并且发现自身在化学知识方面的不足,同时采取相应方式来弥补这些不足,进而提升自己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水平。

三、 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增加了学生必做实验内容,化学实验已成为高中化学教师的一个重点关注内容,而且学生通过化学实验,学生可以对所学化学知识有一个生动直观的理解,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另外,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而想要增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 做好课堂演示实验

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是化学教学中一种非常好的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方法。而想要做好课堂演示实验,教师需要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由于课堂时间限制,教师应当选择一些反应速度快、反应现象明显的化学实验来进行课堂演示,而且由于课堂教学时学生的集中程度高,因此教师必须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安全性。另外,教师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应操作规范,分析实验现象,并且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演示实验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实验创新,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印象。

(二)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高中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应当通过适当的引导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思考问题,并且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以有效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创新意识与科学探究素养。比如,教师在讲解氯气的性质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将学生引入教学内容当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对比实验,将干、湿两种红布条分别放入氯气瓶中,结果发现湿布条发生褪色现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部分同学会认为氯气和水反应生成了次氯酸使其褪色,但是还有部分同学认为也可能是生成的氯化氢溶于水后的盐酸使其褪色。而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合适的方法进行验证,而验证之后,学生对于次氯酸的氧化作用将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由此可见,适当的引导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强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四、 加强课后反思

加强课后反思也是提升高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法。教师通过课后反思可以充分认识到自己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各种优势和缺陷,然后在日后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优势作用,并且采取措施弥补化学教学方面的缺陷,从而促使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升。除了反思自己在教学方面的优缺点外,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高中化学学习当中的一些问题,并且通过与同学交流或者请教老师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提升自己化学学习的有效性。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背景下,为了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通过创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等方式来不断提升高中化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另外,教师应当注意加强自己的课后反思,并且鼓励学生进行课后反思,从而发现教师在教学当中以及学生在学习当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采取合适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后,相信高中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必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秦红静.浅谈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化学有效性教学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15):13.

[2]李连友.新课程下高中化学科学素养的培养[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4(3):39-40.

作者简介:

李耀龙,山东省淄博市,淄博市第七中学;

高琦,山东省淄博市,淄博市般阳中学。

论文化学式范文第3篇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教学方式和理念也层出不穷,并逐渐应用在课堂教学中,极大促进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推动了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化学课程作为高中教学中的重要学科,也是学生进行高考所必修的课程,需要加强教师的重视,积极进行对化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创新,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和指导思想,实施针对性的策略改革,以学生为主体,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对学生化学知识的有效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对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然后针对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进行积极的探索,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化学;现状;策略

在高中化学中要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积极进行对化学课堂的策略改革,积极适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認识能力,创新各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自主进行化学学习,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对学生的有效培养。

一、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现状分析

(一)在化学教学中教学理念没有进行及时更新

在如今的化学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都没有进行及时的更新,尤其是如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各个行业都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对化学课程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过有些教师就没有跟随社会发展进行自身的提高,有的教师教学观念过于落后,在教学中不重视对课堂的教学改革,受传统教学影响,习惯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灌输,认为化学课程就是要教导学生各种实验,而不愿意进行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没有针对化学课程进行深入教学,使得学生无法发挥主动性,教学效率也受到影响,教学目标自然无法达成。

(二)在化学教学中各种实验教学设备严重不足

在化学教学中实验课程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深入学习和理解化学知识的重要条件,因此更需要加强对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但是在实际的化学教学中存在各种实验教学设备严重不足的情况,由于经济发展的差异,很多地区的学校中化学实验设施很落后,教师只能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讲述和介绍进行学习,还有的是学校领导不重视化学实验课程,没有对各种仪器和药品进行积极采购,使得化学教学出现困难,学生不能进行实验研究,影响了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也不利于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的策略探索

(一)更新教学观念,完善各种实验设备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要领导者,对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具有极大的影响,因此要实现对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需要加强教师的重视,明确教学目标,进行对化学课程的分析研究,更新教学观念,积极进行化学课堂改革,结合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开展课堂活动,同时学校要加大对化学实验教学的投入,完善各种教学设备,形成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研究,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实现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二)结合多媒体设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新课改背景下进行对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有效改革,可以结合各种多媒体技术设备进行对学生的教育,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率,促进化学教学的有效进行。在如今的学校教学中信息技术设备已经逐渐普及,各种新型的教学方式被应用在学校教学中,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各种化学知识转变成视频或图片,以更加生动形象的形式进行展示,促使学生对各种化学知识进行有效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一年级中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有关的纪录片进行播放,如居里夫人发现镭、锗元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将各种元素通过动画的形式进行介绍和展示,吸引学生兴趣,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对各种元素的学习,深入理解各种元素的性质和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记忆,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

(三)组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在化学教学中要实现对学生的有效教学,教师需要加强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化学实验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使学生将各种抽象的化学知识转变成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三年级《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验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对学生的组织引导,根据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行分组,让学生相互合作进行对海带的实验,准备好海带、蒸发皿、烧杯等化学工具,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鼓励学生明确分工,相互交流互动,提高教学的质量。

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需要积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结合教学要求,积极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改革,形成良好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赵进前.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

[2]李强.新课改下高中化学教学策略的探索[J].文存阅刊,2018.

[3]汪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高新区,2018.

编辑 高 琼

论文化学式范文第4篇

摘要: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引起国家级相关剖门的重视,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所用的材料在使用完以后会产生一定污染物,很可能对生活环境造成影响。这就需要强化广大教学人士的环保意识,将绿色环保理念融入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观念。本文主要对绿色化学教育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实施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化学教育;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绿色化学指的是在开展化学实验和研究的过程中,遵循不会对人身、环境造成危害的理念,最大程度地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尽量选取一些无危害的实验材料,坚持“绿色化学”理念处理实验废料。教师在帶领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要不断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形成爱护自然环境的思想观念,以此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一、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的实施意义

首先,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绿色化学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现阶段,随着世界人口不断增长,经济和资源愈发紧缺,绿色化学教育理念积极响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观念,并践行于实际生活中。其次,引导学生形成绿色化学观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防治环境污染的重要性。最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和环境和谐观念,让学生明白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二、绿色化学教育在高中化学实验中的实施策略

1.深入贯彻绿色化学思想

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愈发严重,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和人类发展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进行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时,务必要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基础的理论知识,还应重视加强化学科目和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现阶段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劣,引发学生的警戒意识,进而产生危机感。例如,酸雨的形成和危害、臭气层空洞的形成和危害,以及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引发温室效应致使全球变暖等。通过引导学生全面认知自身生活环境,培养其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从而强化绿色化学教育的实质作用。

2.使用无污染的化学实验试剂

在开展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些化学实验试剂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危害性,如果使用以后不能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就会污染到生活环境。而教师的首要教学目标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缺少足够的能力来处理这些污染物,因此,建议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积极使用替代品,并慎重处理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的实验废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尽可能使用无污染试剂,在确保实验安全的前提下,也要保证取得良好实验效果。将绿色化学教育理念实施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是降低或消除环境污染最安全且有效的方式。教师要用一己之力给学生构建生态课堂,全面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

例如,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制取氧气时,一般情况下都是采取通过对高锰酸钾或氯酸钾进行加热的方法制取氧气,在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处理起来难度较大。而在国外的教材内,制取氧气时会通过使用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主要原因在于过氧化氢分解后产生的是O2和H2O,并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实验方法更加环保,这种方式就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并倡导。

3.改变教学方式,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

针对那些具有较高危险性、污染度强的化学实验来说,并不建议让学生进行亲自操作,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对自身教学方式进行改进,积极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作为先进的现代信息教育手段,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大幅度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进行有机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课堂上,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那些污染度强、危险系数高的化学实验视频,不仅可以让学生有效掌握相应知识点,还可以避免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有关“硫磺与锌粉”这一知识点的实验操作时,由于硫磺与锌粉的燃点较低,遭受轻微摩擦或碰撞都会使其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以至于加大了实验的不稳定性,因此,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就可借助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展示有关实验视频,一样可以起到直观演示的作用,大屏幕的播放让全体学生都可以清晰、明确地观察到完整的化学实验过程并呈现出强烈的视觉感官效果,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完全符合绿色化学教育要求。需要引起教师注意的是,不能过于频繁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防产生依赖性,也不能因为方便就大范围使用多媒体实验,对于能够进行实践操作的实验内容,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其深刻感悟实验过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化学教育还是一个新兴的教学理念,将其应用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是高中化学教学创新的重要实践。绿色化学教育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高中化学教师要全面分析化学实验的内容,对实验流程进行全新设计,选择合理的实验材料,以确保教学效率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连莉莉.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绿色实验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0):164.

[2]杨晓丹.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绿色化学实验设计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9(28):102+104.

[3]宁佳.探讨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想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5):123.

[4]梁跃庭.解析绿色化学理念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校外教育,2019(23):33-34.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太京中学,甘肃 天水 741003)

论文化学式范文第5篇

【人物速写】

与吴校长的第一次见面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那是我刚来这个学校要代表新进老师发言,我有些忐忑地去问她,我的发言稿要不要修改。她微笑着,温文尔雅的样子,爽利地说:“非常好,一个字都不要改动。”声音里溢着平和与鼓励。我雀跃着走了。这么多年过去,那声音、那笑容一直深深地留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接触多了,便更加喜欢她,敬佩她。

她为人谦和,内心温暖,认真勤勉,又不失原则。对待同事和善真诚,虽然学校事务繁杂,但她依然会抽出一些时间来,和老师们聊聊工作话话家常。常见得有老师开开心心地从她办公室走出来,脚步轻盈,嘴角上扬。当然偶尔也会批评,有一次因为课题申报的事情,她非常严肃地批评一位老师不负责任的态度。那时候,我正坐在她对面的办公室里,听到她严厉的话语,却是入情入理,心里感叹,她从教32年,无论是做了校长,做了书记,还是评到特级教师,惟“认真负责”不敢辜负,惟“勤勉踏实”不敢怠慢,也因此才取得那么优秀的成绩,才带出那么出色的团队。作为校长,免不了和形形色色的家长打交道,无论是接待家长来访或者电话咨询,她向来不厌其烦,耐心倾听,仔细阐释。老人也好,年轻人也好,经商的也好,从政的也好,她都一视同仁,积极沟通。偶尔遇上态度强硬的家长,她亦能从容淡定,不回避不退让,坚守原则,四两拨千斤。

凡优秀的老师无不爱着自己的学生,吴校长也不例外。提起学生来,她的脸上常常写满了自豪,恰似秀娃的幸福妈妈。有一次,一个毕业了20年的学生所带团队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他被胡锦涛主席接见的当天,就兴奋地在第一时间给他的吴老师报喜。吴校长提及这件事的时候,依然掩不住欣喜。她还曾在闲聊之间提过,说无论是QQ、MSN还是微信、微博,刚刚兴起的时候,她一样都没有落下,全是带过的孩子们教会她在第一时间开始使用。不仅如此,他们举荐她当群主、当秘书长。在群中,她的号召力不减当年,一声令下,学生们便集结到了现实世界。她的办公室长了很多花草,每到节假日,总是有一些毕业出去的孩子来看她,花草丛中,她和孩子们笑脸相映,幸福感总是油然而生。我也亲眼见到,她对待班上的学生总是严慈并济,润物无声,细腻而真诚的关怀给了孩子满满的正能量。她始终认为,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并给予孩子们真正的关心,他们就会学得开心,收获更多,成长更快。她常说,是学生的纯净激发了她成长的潜能。其实,学生们更认为,是她的关爱润泽了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在青春美好的岁月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美丽。

吴校长是2001年在岔河中学被民选上来的校长,亦可见得她的人格魅力。2004年调到实验中学,任教初三化学。其间,兼任县初中化学教研员长达五年,但教学任务一课也没有减,非常人所能担当,可她却把一切都安排得妥贴有序。她又是善思笃行的人,这一段辛苦的经历为后来打造初中化学“协进课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协进课堂”以创新的思维、灵动的风格、务实的行动很快得到认可并逐渐扩大影响。近几年,她所提出的教学主张“协作共进,师生共成长”,在实践中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得到了同行的一致认可。她的专业成长,她的出类拔萃,是激励我们年轻老师前进的最好的力量。

我很庆幸,我能离吴校长这么近,能每天见到她明媚的笑脸、轻快的脚步、忙碌的身影,这让我自己也逐渐变得内心充盈。我想,每一个日子我们都应该翩跹起舞,那是对生命的一种回馈与感激,就像吴校长那样灿烂而晴明地生活着。

(章银美,如东县实验中学,216400)

【人物档案】

吴丛铎,如东县实验中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江苏省初中化学特级教师,江苏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个人,江苏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倡导初中化学“协进课堂”,主张课堂教学要师生共进,共同成长。发表相关论文20多篇,其中有4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学化学教与学》全文转载;主持省级课题3个,市级课题1个,均已结题,其中一项课题研究成果被评为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在江苏省“教学新时空”初中化学“名师课堂”上展示课,参加省教育厅举办的“送培到县”活动,多次参加各级评优课获奖,多次到新疆、宿迁等地支教、送教,其“协进化学”教学主张在较大范围内对初中化学教与学产生了积极影响。

摘要:协进化学”是充分调动师生及文本知识等要素,基于对话、合作、探究的协同推进初中化学教育的教学方式。“协进化学”以合作学习、群体动力、建构主义、需要层次等理论为支撑,聚焦化学核心素养,其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协进化学”秉承先进文化,着力构建完整的学习体系,培养发展的学习能力,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促进师生的双主体发展。

关键词:协进化学;教学主张;教学模式与策略;教学相长

一、“协进化学”的缘起

大约六年前,我发现课堂教学中涌动起一股潮流。这股潮流主要表现为课堂上教师几乎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甚至有了“教师的讲课时间不得突破10分钟”的限制,且受到了不少人的追捧。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成了主宰,教师成了旁观者。我觉得此种师生角色定位是不恰当的。过去,在“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传统观念支配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宰,学生是被动接受者,这样的角色定位固然不科学。但是,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理念的支配下,过分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课堂中极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几乎“不作为”,这样的角色定位也是十分不科学的,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倾向。古人云:师者,传道、授業、解惑者也。上述课堂中师生角色的极端定位,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系统性、科学性、规范性学习,过度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殊不知没有教师参与的过程和科学的指导,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活力,也经不起时间的检验。同时,这种课堂师生地位严重不对等,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专业成长,因此是不能有效促进师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另一方面,我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高、单一的问答式教学、课堂气氛过于沉闷等问题都焦虑苦恼过。经过反思,我发现问题均出在学习方式上。单一的个体化学习不容易形成学习的“场”,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率自然不高。

那么,有没有一种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教学模式呢?通过长期地学习、思考与探索,我提出了“协进化学”教学主张。

二、“协进化学”的内涵

何为“协进”?协:和谐、协作、共同、全面。进,进步、提升、成长、发展。“协进”是教与学和谐共进,内与外协作提升,师与生共同成长,智与情全面发展。“协进”以人为本,育人为先,理顺教学关系,遵循学习规律,最优化学习因素,最大化教育资源。具体而言,“协进”指师师协作共进、生生协作共进、师生协作共进、知识能力协作共进、人(老师、学生)本协作共进等。

何为“协进化学”?“协进化学”是充分调动师、生、文本知识等要素,基于对话、合作、探究的协同推进初中化学教育的教学方式。自主、和谐、合作、共生是“协进化学”的特质。“协进化学”聚焦化学核心素养,既教给学生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既注重知识传授,又注重实验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既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又兼顾教师教学素养的有效提升。这既与2011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等要求相吻合,又具有创造性与前瞻性,符合终身学习、不断成长的人才理念。

三、“协进化学”的理论支撑

1.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的学习策略。合作学习是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通过丰富交往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和谐的学习环境,而且将主体间的社会交往纳入到认识活动过程,强调教学认识活动的社会性,使教学认识成为了一种社会交往活动,并作为学生认识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协进化学”教学中的合作基本要素包括:对合作性目标结构的适度认同、成员之间的积极互赖、个人责任、社交技能和合作意识、小组自评。由此,“协进化学”中的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主要表现为:倾听(尊重与信任)、交往(理解与沟通)、协作(互助与竞争)、分享(体验与反思)。

2.群体动力理论

群体动力理论由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创立,也称“场”理论。这一理论认为群体本质上是其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不断变化的动力群体,在其内部任何一个成员的状态都会引发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而且成员之间的紧张的内在状态能够激励群体达成共同的预期目标。[2]群体动力理论为“协进化学”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在一个合作性的群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认知风格、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和补充,实现思维和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认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其中“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协进化学”教学中的生生交流、师生对话、实验探究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对化学的概念、定律、原理不是硬“塞”给学生,而是学生主动学习,经过“同化”和“顺应”等认知过程而建构起来的。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固有能量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学习的本质在于形成和获得经验,学习过程就是经验的过程。他们认为,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自我参与、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和反思具有重要作用。“协进化学”中的“学习者”不应该只理解为学生,也包括教师。比如:教师与课本的对话,参与教学设计(前协进),课堂中的自我激励与调节(中协进),每节课后对课堂的反思(后协进)。从发展性教学理论来看,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主体教育思想,首先追求的是一种境界。这种境界表现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的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合作意识的加强等等,这正是“协进教学”中“生”的主体发展。

5.对话理论

20世纪苏联最重要的思想家巴赫金认为对话是人的存在方式。他说:“存在就意味着进行对话的交往。对话结束之时也就是一切终结之日。因此,实际上对话不可能、也不应该结束。”“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3]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是相互依存的,个体作为存在,总是以他人的存在作为前提,个体通过他人的反映来显示自己,而他人亦通过另一个体的观照才得以存在。因此,个体与他人之间必然形成交往关系,而交往则主要通过言语的交往被实现,这种言语的交往与生俱来就是一种对话关系。人类生活本身的对话性在言语的交往中显现出来,从而言语确证了人的具体的存在方式,确证了人是一种言语交往中的存在、对话的存在。

“协进化学”中,对话的双方是“我—你”的平等关系。对话方式是广义而多维的,包括生本之间的对话,生生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的对话,师本之间的对话,师师之间的对话。对话的本质是交流,是协进,是师生共同成长。

6.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首创的一种理论,他提出需要的五个层次,即作为个人生存最基本的生理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的安全需要,作为社會一员所需要的群体归属感的社交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自尊心的尊重需要,通过自我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的自我实现需要。“协进化学”作为一种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学习活动,对于学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它不仅可以满足学生交往、表现等方面的需要,而且通过交往等途径形成了社会人际关系,满足了他们成长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四、“协进化学”教学模式与实施策略

(一)遵循原则

“协进化学”教学主张遵循四项原则:一是面向全体,促进师生素养的科学提升;二是自主学习,促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训练;三是协进学习,促进师生可持续成长;四是和谐发展,促进优质优效课堂文化的建立。

(二)文化定位

“协进化学”的文化定位是:立足课堂,依托教师的科学预设,围绕主问题多元探究,构建互动和谐、问题追问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科学、优效、优质的协进学习文化。

(三)基本模式

“协进化学”的基本教学模式有“3+X”课型和“3+X”基本模块。“3+X”课型即三种基本课型:新知课、练评课、复习课,“X”课型指实验课、专题活动课、室外活动课、校本活动课等。“3+X”基本模块即三种基本教学模块(自主学习、多元探究、引领提升)和“X”教学模块(目标达成、巩固运用等)[4]。

“协进化学”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路径是:

(四)教学策略

运用“协进化学”教学策略,能将课堂教学的重心真正下移,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让学生动起来,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成长。

“协进化学”教学策略可从三个方面来实施:

1.“协进”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是指教师在课题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主要涉及:目标确定与叙写、资源处理与准备、教学行为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编制、教学方案形成[5]。

准备阶段的“协进”主要是师本协进、师师协进、生本协进。首先是师本协进,教师(每个课题一个主备人)和文本(课程标准、教材、相关教学素材等)对话,设定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形成教案和学案初稿;第二步骤是师师协进,进行二次备课(集体备课),主备人说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其他老师谈不同的看法和改进建议;第三步骤是师本协进,主备人综合考虑大家的意见修改教案和学案,组长审核通过后将学案印发给学生,教案电子稿发送给每位上课老师;第四步骤是生本协进,学生与文本(教材、学案等)对话,完成“前置学习”任务;第五步骤是师本协进,任课老师与文本(学生预习后完成的“前置学习”作业)对话,三次备课,确定“我”在这个班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形成个性化教案。

充分的教学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课程标准是教学设计的依据,化学教材是化学课程内容的物质载体,化学教师和学生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设计时发挥好“师本协进、师师协进、生本协进”的作用,可以充分整合课程资源,提高教案、学案的有效性和适切性。因每单元的备课任务分解到不同的老师,老师的工作量相对减轻,且二次备课的过程是一个讨论与争鸣的过程,能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和应用能力,帮助教师加快其专业成长的速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前置学习”任务的完成,使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才能用好自己的话语权和思考权;而在“前置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则会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利于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的三次备课,既能充分体现教者的个性特点,又有利于因材施教。

2.“协进”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实施策略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

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协进”主要是生生协进,需要充分的学习活动作为载体。首先是生本协进,学生复述“學习目标”,明确学习的重点、难点,学习方法和学习任务;然后是生生协进,交流“前置学习”情况,先就小组成员在 “前置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后组间相互释疑解难,必要时师生协进,教师点拨评价。“协进学习”的内容知识要求和能力要求相对都要高些,若遇大多数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除给予引领外,有时还需要进行实验探究和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每堂课结束,当堂检查学习效果,“提升学习”为此目的而设置,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互评,教师点评,拓展提高。

充分的学生活动是高效课堂的显著特征。学生的学习成效取决于他们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时间的多少。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设法将有限的时间充分运用于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要的活动中。如在《原子的构成》教学的“生本协进”阶段,学生读取图表数据时思路受阻,不会比较与概括,读出的大多是重复的单个的信息,如“氢原子是由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构成”“碳原子由六个质子、六个中子、六个核外电子构成”等。这时,我立即发挥师生协进的作用,提醒同学们“横向、纵向比较各类数据”,并鼓励其大胆归纳和表达,最终,孩子们获取了许多合理有用的信息。如“原子的种类不同所含质子数不等”“同一原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相等,中子数不一定相等”“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氢原子的原子核就是一个质子”等。这些结论的得出为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充分的学生活动是在教师的引领下展开的。活动过程中既要有组织有计划(课前预设),又要密切关注课堂生成,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处理预设与生成关系。在《原子的构成》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原子很小没有感性认识,即使是看了课本上数据(1.67×10-27kg)及形象化的插图,还是一脸茫然,于是转换思路,将“1.67×10-27”用小数表示为“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167”,学生立即认同了文本内容,同时理解了引入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

3.“协进”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策略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

对“协进”课堂的评价也需要协进。初中化学课到初三才开设,因而教师没有“留级”的压力,对学校、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会有意无意在接班之后评价“这届学生不如上届”;初三的学生已“阅人无数”,对教师的要求也高,“物理老师是这样要求的”让化学老师有点儿不爽。化学课堂中的评价需要师生双方多角度共同完成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发挥有效的评价功能。

在协进学习过程中,生本对话后,学生完成“前置学习”任务,对这部分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由教师完成,教师与学生给出的文本协进,通过批阅学生作业给出恰当评价,同时适当调整教学设计,确定上课时的起点、重点、难点和活动形式;而学生则通过回答问题、提出质疑等方式对教师设置的学案进行评价。

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成果进行及时评价,学生及时调整和改进学习行为。例如我在教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过程中,抛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问题1:前面的实验说明了水、胆矾等物质有怎样的性质?问题2: 什么是化学性质?什么是物理性质?关于问题1,一同学说实验2说明研钵的硬度比胆矾大,逗得许多人哈哈大笑,让回答的同学很尴尬。我笑着说:“他说得没错,因为他以研钵为研究对象,表述的内容不一样,但体现的思想是相同的,即:不同的变化体现了某种物质不同的性质。”关于问题2,一同学很有把握地说,物理性质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且近80%的同学支持这个结论。我要求学生观察盛装在试剂瓶中的胆矾固体,请学生描述胆矾的颜色和状态,又让学生阅读课文,100%的同学明白了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协进学习小组成员也对彼此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互评,小组间的相互提问和质疑也是评价内容之一,能提出有创造性、批判性的问题或回答了其他小组同学的问题均有加分,课代表在课后及时记载,这样的评价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了保障[6]。

“提升学习”的评价由学生自己完成,只要满意自己的课堂表现完成了预设学习任务即可为自己打“A”,而教师则通过学生的“提升学习”成绩及学生的学习状态等评价自己的课堂教学,写入备课笔记中的“每课一反思”栏目。对学生的协进学习效果,学校也有相应的评价方法,班级每周一统计,学校每月一统计,评选“协进学习之星”,评价结果带入学期末的综合素质测评和中考时的推荐加分项。[7]多元评价让课堂动了起来,活了起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均得到有效提高。

五、“协进化学”的特征

1.充分弘扬人的主体性,关注师生的双主体发展

“协进化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具有全体性;“协进化学”又是全面发展学生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的教学,具有全面性。“协进化学”还是高效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成长的教学,具有长效性。学生的主体发展,不仅指化学知识的丰富,化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的提升。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全面的化学教育不仅传授化学知识、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品德。”“协进化学”顺应了21世纪科技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塑造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要求,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科学精神与科学品德齐飞,着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科学素养。“协进化学”中的“学习者”不只理解为学生,也包括教师。教师与课本的对话,参与教学设计,课堂中的自我激励与调节,每节课后对课堂的反思,以此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提升自己的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些都集中体现“协进化学”中“师”的主体发展。

2.构建完整的学习体系,培养发展的学习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忽略了人的主动性、能动性。“协进化学”力图改变这样的学习方式,促进化学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化学学习能力既包括学习知识的能力,又包括动手实验的能力;既包括自主学习的能力,又包括合作学习的能力。而且,这些能力应当随时间的推移而螺旋式发展。“协进化學”倡导多维对话,强调合作共进,注重能力建构,既培养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又倡导在多维对话中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协进化学”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实验能力和探索精神,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体验化学实验过程,逐步形成化学学科思想。

3.建立和谐的合作关系,诠释教学相长的思想

合作理念受到当代社会的高度重视,“协进化学”正是充分汲取了此种理念,故而充满时代气息。“协进化学”,就是要让教师和学生在和谐的情境中张扬生命热情,教得得法,学得主动,师生共享学习的快乐。“协进化学”中的合作关系,包括师师合作,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师师合作,共同备课,分析教材和学生,准备实验,追求的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师生合作,学生以“前协进”为基础,课堂主动提问,教师热情解答,师生共同进步,追求的是质疑探究,和谐互进;生生合作,围绕知识或实验,既有智慧的交流,又有情感的交流,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均在协作中提高,追求的是情智碰撞,生命成长。“协进化学”以人为本,和谐共进,以和文化为中心,在素质教育大环境下,在课程改革深化过程中,在依法治教、规范从教的规矩下,构建平等对话、公平竞争、活力四射、安定有序、教学相长的课堂。

4.秉承先进文化,促进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协进化学”教学主张渗透终身学习的理念,具有时代性、先进性、开放性、创新性,这样的先进文化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协进化学”促进个人全面发展,促进个性自由发展,有效推动师生全面而主动地发展。“协进化学” 倡导立德树人,强化创新,培养有可持续发展潜能的中学生。

六、存在问题和后续研究

“协进化学”教学主张开发了教师潜能,也从根本上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善了课堂生态,切实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的化学学业成绩水平,促进了师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研究过程中,我也认识到诸多不足:合作学习中学生参与不均衡,基础好的学生或者性格外向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往往更多,扮演了帮助人的角色,学习困难的或者性格内向的学生成了听众,达不到相互促进、共同学习的效果;有时备课形式墨守成规,创新不够,前置学习(自主学习)、协进学习、提升练习等板块严格分类;课堂操作按部就班,缺乏灵活性;除了组织的教研活动之外,团队的常态化课堂教学反思交流还不够多;研究的平台有待完善,团队网站有待进一步发挥其互动交流功能。在今后的研究中,我将进一步关注教学个案的研究,拓展学习空间,优化协进模式,加强对研究成果的科学理论概括,让“协进化学”教学主张形成点面结合的完整研究体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1.

[2]郑金洲.合作学习[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2-3.

[3]巴赫金著,白春仁,顾亚玲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北京:三联书店,1988:344.

[4][7]吴丛铎. 初中化学“协进”教学策略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12(1B):51-52.

[5]郑长龙.化学實验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

[6]丹东尼奥等著,宋玲译.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251-252.

责任编辑:颜莹

Key words: joint-promoting chemistry; teaching position; mode and strategy

上一篇:侨乡文化论文下一篇:冰雪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