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经济学论文范文

2023-08-11

林业经济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林业;经济管理;和谐发展

由于我国历史上对于森林的过度破坏使得我国目前是森林覆盖率较低的国家。且随着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日益突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便开始进行反思。而林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便逐步开始日益突出。同时,我们也知道,林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森林资源基础之上。因此,做好林业改革,不断提高林业经济管理的水平就成为了当下的林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当下的林业经济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不合理开发现象的频繁出现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和社会进步脚步的不断加快都迫使人们有更高的资源需求。而森林作为一项重要资源,其可以被应用到诸多领域。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资源的高需求就导致他们在对森林资源的开采过程中毫无节制,并未意识到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且人们对森林资源的利用过度也导致森林资源不合理开发的问题愈演愈烈,最终严重影响到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人们思想观念的严重落后

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让人们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变得日益狂热,这就使得人们在面对一件事时往往只能看见利益而忽视其它本质上的东西。而众所周知,林业在短期内并不能为人们带来非常直观的经济效益。因此,投资者在展开林业经济管理时,他们仅站在获利者的角度来思考,这就使得他们在面对国家对林业所实施的优惠政策持怀疑、观望态度,反而持续开展超载放牧、广种薄收等手段。最终导致林业面积不达标,林业发展速度受到极大限制。

(三)对植被的维护与管理力度不足

尽管我国在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于我们而言的重要性之后便迅速采取了措施来进行一定补救。比方说,利用几年的时间来对被明确需要严格保护的地区实施规范的生态保护措施,借此来让植被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实际的考察工作也告诉我们,这一举措取得了极大成效。但是,对于那些国家并未明确规定需要大力治理的地区,他们的林业仍然面临着过度放牧,植被资源被过度开采利用的窘境。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因便是其维护与管理手段的不到位。

二、提高林业经济管理以促进林业和谐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它是确保林业经济向森林经济成功转型的关键所在,它同时也是构建多元化的、综合性的大战略。在我国当前森林资源总量严重下降,林业生产管理结构单一的背景下,我国进行林业经营体制的改革就势在必行。林业作为一个以木材生产为主要发展方向的生态建设行业,其在产业结构优化的过程中就势必要不断寻求转变方向。而将自身的林业经济转为森林经济,继而培育出循环经济的体制便十分可行。也就是说,我国若想通过加强林业经济管理来促进林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便要依据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来合理开发林业,促使其朝着森林与土地合理利用的方向来发展。

(二)借助科技来大力发展林业

在科技的推动作用下来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借此来改变传统的以牺牲自然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从而不断提高林业经济的科技含量,这是林业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得以实现的基本前提。由此可知,借助科技来不断加强林业经济管理,继而促进林业的和谐发展是十分可行的。首先,科技创新林业经营模式。在现代化的科技和信息手段的助力下,让林业的经营模式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的,以企业为主体,继而促使林业管理朝着现代化、精细化和科学化的方向稳步发展。其次,不断深化林业的科技改革。林业的科技改革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林业科研的成果也必须用于林业生产的指导。只有这样,林业科研的成果才能完全转化为实际应用,林业才能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进行。

(三)从政策上给予林业一定的优惠和倾斜

从资金上对林业经济给予一定的扶持和从政策上给予其一定的倾斜都是确保林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而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持便勢必要建立在长久的资金扶持和政策优惠之上。这主要是因为,这种做法首先可以调动林业工作者的积极性。当国家坚持谁开荒谁获利的原则时,农民通过植树造林也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这就让他们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林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如此,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便能得到一定提高。其次,对森林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进行改革。比方说,实行分户承包、经营,坚持林场的产权分明,让林场成为自主经营的市场主体。如此,农民在林业发展中所面临的便是多劳多得,而不存在不劳而获的现象。再者,开展多种形式的植树造林活动。鼓励农户之间、乡镇之间、单位之间的联合,这既能让劳动力、资金、工具等合理流动,也能让林业得到更大范围的发展。

三、结语

总的来说,林业的和谐发展是当下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发展与生产也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便势必要不断加强林业经济管理,以期借此来推动我国林业的真正发展。

参考文献:

[1]蒋卫丽.加强林业经济管理 促进林业和谐发展[J].中国林业经济.2016.

[2]海鹰.改善林业经济管理 促进林业和谐发展[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

[3]毛宝居.加强林业经济管理 促进林业和谐发展[J].学理论.2013.

林业经济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林业企业的管理需要与时俱进,将林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通过信息化管理,明确适宜林业重点运行发展地区,及时监测防范林业灾害,获取市场信息和趋势,促进林业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时代 林业企业 管理

一、引言

林业企业处于信息时代下,将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是必然趋势。林业信息化有利于管理高效,工作便捷,信息完整,更灵活的适应市场趋势,更加可持续的发展林业。

二、目前林业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林业布局不合理,生产经营方式粗放

目前大多数省份的林业企业均存在布局不合理的现象。森林资源、果树资源、湿地资源等没有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开发。同时人工造林较多,但安排不够合理。不合理布局容易引发自然灾害,例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洪涝等。另外,大部分林业企业生产规模比较小,且粗放型生产经营,对木材进行简单的加工便可销售,产品附加值低,这样就使得企业的发展较为缓慢。

(二)员工文化素质较低,运用信息技术较少

在林业企业中从事的员工大多文化程度较低,误认为林业只是一个体力付出较多的工作。然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大规模膨胀,给林业企业带来了新的变革,使林业企业不得不顺应潮流,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企业管理当中。员工文化素质低,对信息技术不了解,不会运用相关技术,难以为企业设计自己的网站,也不能做其他的技术贡献,是阻碍林业企业进行信息化变革的一大障碍。

(三)市场信息不完整,动态趋势掌握不准确

企业的生产决策与市场的变化是密不可分的。传统的林业企业市场信息分散,区域之间的信息传递不够迅速。因此林业企业对于市场的动态掌握是比较缓慢的滞后的,难以及时根据市场动态,预测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对本企业的生产决策进行快速调整。

三、将林业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必要性

(一)林业企业管理信息化发展是必然趋势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迅速大规模普及,网络超过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企业多种多样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这个无限大的平台及时传递给每一个人。传统林业企业在面对信息化时,迎头赶上,改革企业管理方式,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时传递和收取信息,使企业在市场中保持前进。林业企业管理走上信息化发展道路是时代所趋,无法逆行。

(二)林业企业管理信息化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

林业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有利于企业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林业发展,充分利用各地的自然资源。也利于制定措施防范自然灾害,当灾害发生时及时研究解决方案,将损失降到最小。林业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的结合使得企业由“粗放型”向“精细型”的转变路程加快,有利于促进林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林业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结合有利于准确预测市场走向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完整的市场信息链条,建立市场模型,及时迅速的传送、更新、收取整个林业行业内的有关信息。企业能够全面搜索想要的市场信息,及时跟踪市场中的变化,把握市场动态,预测市场未来走向和趋势。并依据这些有效信息冷静做出决策,对本企业中不适应市场的行为给予改正,努力做到和市场对口衔接。从而扩大销售量,提高利润空间,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实现林业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一)提高员工文化素质,进行信息技术培训

林业企业为实现管理信息化,必须具备充足的技术人才。因此提高员工文化素质是当务之急。林业企业可以对本企业的相关员工进行专门的信息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适应企业的变革,并为企业的信息化变革出谋划策。另外,林业企业可以重新招聘具有信息技术能力的人才队伍,成立专门的改革机构,为企业的改革贡献力量。同时,设置具体的绩效评价措施,在月末或年末对优秀员工进行奖励,鼓励员工在企业工作过程中不断上进。

(二)利用信息系统及时监测防范灾害

目前科学研究人员研发出来了专门用于检测林业灾害的相关技术,例如遥感技术,基于MODIS数据监测方法等。将这些技术运用于林业企业管理可以明确各地区森林覆盖变化,对林业的布局安排做出适时的生产规模调整。采用森林火灾防范系统,可以有效对火灾加以防范,及时检测是否有火灾发生,并依据火灾的不同程度制定灭火对策。同时还能利用相关技术观察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及时跟踪治理效果。

(三)建立市场信息模型,掌控市场信息动态

林业企业内部工作人员应多上网,了解相关市场动态,并依据此对本企业的生产方案研究分析,及时做出调整。另外尽可能获取市场中热销的林木类商品信息,面向市场,生产加工适应销售人群的产品,制定相关销售策略,在市场中扩大销售量,增加利润。以安徽省为例,安徽省林业厅发布公告。“目前正在全力以完善建立各类林业网站,整合各类林业信息资源为突破口,抓紧信息发布平台、信息咨询平台、林权交易平台、林业电商平台等四个平台的建设。将快速准确,透明高效的信息化服务渗透到林业行业各领域、各服务。”企业通过这些平台可以随时了解林业行业的各类信息,能够在市场中获得主动权。

五、结论

经过上述探讨,可以看出信息时代下的林业企业进行管理模式的变革是大势所趋,是顺应时代潮流的行为。将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相结合,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和信息技术能力,利用信息技术及时监控防范自然灾害,跟踪了解市场动态等等,这些都是使林业企业走上信息化道路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刘俊芹,蒋敏元.林业企业信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J].中国林业经济,2010-03-10.

[2]陈凤安.信息技术时代下的林业管理策略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5-06-26.

[3]张海莲.论述现代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的信息管理[J].农民致富之友,2015-05-10.

作者简介:戴达鹏(1973-),男,汉族,江西赣州人,江西美和家居有限公司总经理,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家具工程及行业发展研究.职称:讲师/林业工程师。

林业经济学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参考了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黑龙江垦区2000-2012年的林业总产值进行了三方面的分析,包括垦区林业总产值总量变化趋势、总产值增长率变化趋势以及林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例变化趋势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年限内黑龙江垦区林业总产值总量在波动中呈上涨趋势;林业总产值增长率与林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例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即都经历了大幅波动到稳定增长的变化过程。

关键词:黑龙江垦区 林业总产值 总产值增长率

黑龙江垦区林业是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基础之一。由于林业对生态环境所起到的特殊作用使垦区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非常重视林业的发展,垦区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在各个林业站的全方位服务下,林业经营者积极承包林地,管护到位,垦区林业各方面的发展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近年来,国内学者们对黑龙江垦区林业进行了较多的研究。薛艳(2012)结合黑龙江垦区林业特点,通过分析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问题,从林业补贴的险种、金额和标准等方面对垦区财政补贴林业保险的方案进行了研究[1]。郭宝松与张贵华(2006)对黑龙江垦区林业行政执法进行了研究,强调了林业执法人员懂法的重要性,并从执法的简易程序、法律时效、法律文书、听证程序和行政处罚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2]。郭宝松(2007)通过阐述黑龙江垦区林业经济发展的目标,分析了实现目标可采用的立体林业经济发展模式、经济林发展模式以及特色养殖业模式[3]。于家傲等(2008)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黑龙江垦区各分局的林业绩效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促进垦区林业发展的对策[4]。王宁与翟印礼(2012)对垦区生态林经营者与经济林经营者的风险偏好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二者风险偏好差异显著[5]。而后,王宁与翟印礼(2013)指出生态林经营者经营生态林的规模会影响生态经营者经营生态林后的风险规避度[6]。可见学者们对垦区林业的研究涉及到林业保险、林业执法、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垦区林业的绩效以及经营者风险偏好等多方面。

本文仅对黑龙江垦区林业总产值这一指标在2000-2012年间的绝对值变化、增长率变化以及该指标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例进行分析。

1 林业总产值总量变化趋势分析

根据研究的需要,依据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中有关林业总产值的数据资料,将黑龙江垦区2000-2012年林业总产值、林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比例以及林业总产值增长率的数据列表如下:

由图表1可知,在2000-2012年间,黑龙江垦区林业总产值基本上表现为增长趋势(见图1),由2000年的12177万元增加到2012年的100226万元,是2000年的8.23倍。表明林木培育、林木采运和林木管护的产值总和在不断增加。但是,垦区2013年的林业总产值要高于附近的年份(2000-2002年之间的年份;2004-2007年之间的年份),从而使垦区林业总产值在增长中表现出在波动中增长的趋势。

2 林业总产值增长率变化趋势分析

从总产值增长率的特殊年份变化趋势与一般变化趋势两方面分析垦区林业总产值增长率。

一是特殊年份的分析

黑龙江垦区林业总产值增长率与其他年限的增长率有明显区别的年份是2003年与2004年,即从2003年64.55%的增长率下降到2004年-20.22%的增长率,这是在研究年限内增长率波动幅度最大的两年。产生这一较大波动的主要原因是2003年垦区林业总产值的突增(见图1与图2)。2003年垦区林业总产值突然增加的结果是使2003年与2002年相比,总产值的增长率为64.55%,远远高于2002年的环比增长率5.40%,同时,又使2004年的增长率为-20.22%,远远低于其他年份的增长率,故在图2中表现出明显的大幅度波动。

二是关于林业总产值一般变化趋势的分析

由总产值增长率的折线图(见图2)变化趋势可知在研究年限内总产值增长率表现为在波动中上升,然后又趋于平稳的趋势。在2004年前表现为大幅度的波动;在2005-2008年间,增长率曲线呈现凹型,说明在这些年中增长率的变化较快;在2008-2012年间垦区林业总产值增长率则表现出了比较平稳的趋势,即增长率在30-45%之间波动,这无论从图1的林业总产值变化来看,还是从图2的林业总产值增长率来看,在此阶段内均表现出比较平稳的趋势。

3 林业总产值在农林牧渔总产值中的比重分析

由于林业总产值是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总产值的一个组成部分,在分析了垦区林业总产值的绝对数及其增长率变化后,就有必要分析其在整个广义农业总产值中地位的变化。

由图3可知,黑龙江垦区林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在研究年限内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然后趋于稳步上升的趋势。

由表1可知,林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在研究年限内一直都是比较低,比重范围在0.6-1.2%之间。

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在研究年限内波动最大的是2003年,比重值达到了1.2%。这一点与林业总产值增长率的分析具有一致性(见图2),这也是导致林业总产值占广义农业产值比重出现大幅度上升与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第二,在2005-2012年间虽然有所波动,但是波动的幅度较小,且总体趋势有所上升。这说明从广义农业总产值来看,虽然垦区林业在垦区农业产业结构中所占份额较小,但是其地位有提高的趋势,而垦区林业总产值比例的提高说明垦区在林辅、林培、林木采运以及林果的生产方面得到总体提高,这表明垦区农业的产值结构在不断地得到调整。

上述结果表明在研究年限内黑龙江垦区林业总产值总量在波动中呈上涨趋势;林业总产值增长率与林业总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例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即都经历了大幅波动到稳定增长的变化过程。在研究中没有对构成垦区林业总产值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分析,从而就不能具体说明垦区林业总产值的绝对量、增长率以及占农林牧渔总产值比例的变化趋势究竟是由林培、林辅、林果或林木采运这些组成中的哪一部分变化所引起,这是今后准备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薛艳.财政补贴林业保险的方案设计——以黑龙江垦区为例[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4):40-44.

[2]郭宝松,张贵华.黑龙江垦区林业行政执法问题探讨[J].现代化农业,2006(12):4-5.

[3]郭宝松.黑龙江垦区林业经济发展对策的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7(2):87-89.

[4]于家傲,贾利,李友华.黑龙江省垦区林业绩效评价及发展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2008(2):4-8.

[5]王宁,翟印礼.生态林与经济林个体经营者风险偏好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2(10):88-95.

[6]王宁,翟印礼.生态林规模影响个体经营者风险规避度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4):102-107.

作者简介:

王刚(1974-),男,黑龙江双鸭山人,科员,林业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为林政管理工作。

林业经济学论文范文第4篇

作为重点的防护林建设区域,四平市全市林业拥有35个国有场圃,98个林业工作站,职工大约7000人,林地占用面积可达28.31万hm2,森林覆盖率可达16.9%。森林东部半山区域为水土保持林,主要种植落叶松、天然林、樟子松等;中部平原主要种植杨树,属于农山防护林;西部地区也主要种植杨树,属于防风固沙林。四平市在重视生态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措施改善林业经济管理。但实际运行期间,当地林业经济依然存在较多困难,经济比重较低,部分企业规模较小,无法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且林业经济链较短,初级产品较多,无法根据市场配置合理分配林业资源。
概 述

林业建设工程中,林业资源占据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此相关林业部门应重点做好林业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工作,并保证林业经济管理深入至森林栽培、保护、利用等各个环节,促进林业工作的顺利开展。由此看出,林业经济管理主要指的是有目标、有计划的强化保护林业资源,做好培育、保护、综合开发等工作,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促进森林资源的长远发展,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林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适度管理林业生产周期,结合实际经营问题,分析生产要求,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保证林业长远自然发展,为全面建设林业工作提供更多动力。

首先可以实现林业资源的多功能化,当前我国林业资源的利用方向单一,渠道狭窄,没有进行多元化创新。通过引入林业经济管理措施,可以改革林产品资源,保证加工优势,实现林业资源的多功能化,赢得更大的行业总产值与产品附加值。其次可以促进林产业工业的发展,新型林产业以林业经济为主,可以促进区域内农业、林业、工业的协调运行,但当前林业产业的配套农业与工业设施较为落后,整体林业经济管理处于弱势。而实行林业经济管理措施,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并合理分配各地区的人力资源,保障林业经济正向增长,为林产业工业的发展提供动力。最后可以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林业经济管理措施可以为当地提供丰富的林业资源与野生森林动物,更好的发展旅游业,反向促进林业经济提升,形成良性循环。
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林业发展理念落后

由于发展理念落后,更多人们只注重眼前的经济利益,没有关注更重要的林业经济管理环节,且部分林业企业没有形成持续发展理念,林业资源获取方式并不科学,存在滥砍滥伐行为,严重阻碍了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林业资源开采不合理

相较国外发达国家的林业管理模式,我国林业资源开采并不合理,林木开采过度,不利于林业经济的顺利发展。尤其当前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加快,人们对林业资源的需求量远远大于供给量,过度开采缩小了我国的绿色面積,影响了整体的经济走势。

林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一方面,林业属于农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当前我国农业管理方式较为松散,缺乏系统的管理体系,直接影响着林业市场化进程,减弱了林业经济管理效果,林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林业出现两极分化的发展趋势,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态势良好,但林业资源丰富、经济水平较低,没有融合市场需求的区域,林业产业化发展程度较低,阻碍了林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林业管理机制不完善

首先是缺乏完善可行的管理机制,无法激发林业人员的工作热情,降低了林业经济管理效率。其次是林业经济分类不明确,没有结合市场实际需求制定林业经济管理方案,无法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最后是林业职能部门没有实行有效的监督管理措施,经济体系不完善,阻碍了林业经济的和谐发展。

林业执法力度不强

虽然我国在大多区域设立了林业检查站,但依然存在管理问题,执法力度较差。比如部分区域没有结合林业经济需求制定监管方案,且部分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没有完全掌握系统的林业法律知识,减慢了林业执法进程,降低了林业经济发展水平。

林业科技含量较低

首先是育林造林方面没有引进先进科技,林木成活率较低,成本增加,无法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其次是林业管理方式落后,植被分布不科学,外界环境很容易影响造林成活率,增加了育林成本。最后是林业经济产业科技含量较低,无法深度开发林产品,产业链补偿力度较差,产品附加值不高,严重影响了整个林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管理队伍综合素质较低

首先是林业经济管理人员的科技应用水平较低,无法在林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灵活引入科学设备。其次是管理人员的生态环保意识较差,林业经济管理期间更多关注经济效益,忽视了林业生态保护工作。最后是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较低,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影响了林业造林效果,降低了经济利润。
改善林业经济管理促进林业和谐发展的建议

提升林业环保意识

首先应借助海报、宣传栏等方式强化宣传林业保护的重要性,比如可以在公交站的广告牌、公园公示板、小区公示板张贴保护宣传资料等,实现全民保护林业。其次应在公益广告中植入林业保护信息,吸引大众注意,通过明星效应提高人们的林业环保意识。最后是采用网络宣传方法,引入信息技术,在微信公众号、微博、qq、抖音等平台宣传林业保护的意义,提升人们的保护意识,倡导全民保护林业环境。

合理开采林业资源

为了促进林业和谐发展,满足人们基本需求,相关部门应结合森林资源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开采方案,实现可持续发展。林木虽然属于可再生资源,但若开垦速度超出正常生长速度,将会导致滥砍滥伐现象,降低林业经济与社会效益,甚至造成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此,林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应倡导绿色持续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倡导持续发展,合理开采林业资源。

优化林业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林业产业链结构并不合理,相关部门应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形势,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及时改变林业经济管理模式,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实现林业产业化发展。实际运行期间,林业应采用循环型、节约型的生产模式,合理开采林业资源,高效利用林业生产土地。且还应根据市场情况,适当调整林业产业发展方向,转型升级林业产业结构,提升生态效益。

完善林业管理机制

为了实现林业的和谐持续发展,相关部门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可行完善的林业发展规划,构建与林业经济相关的管理机制,提高林业产业效益。首先,应完善林业相关的管理规章,设定科学的运营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节省工作时间,使更多林业工作人员以饱满热情投入工作。其次,应科学划分林业经济工作,实际调查林业市场需求情况,落实不产制度,制定经济管理方案,科学衔接林业经济与市场需求,提高经济效益。最后,林业相关部门应完善自身职能,构建科学的经济管理体系,加大监管力度,为林业经济和谐发展提供助力。

强化林业执法力度

首先应强化管理林木砍伐工作,制定严肃的惩罚行为,严格管制滥砍滥伐、违法加工以及过度开采等行为,修订完善现有的法律机制,强化约束人们行为,通过严厉的执法工作,降低违法行为的发生几率,达到合理保护林业资源的目的。其次应强化宣传力度,通过网络媒体、知识讲座等形式为人们讲解林业执法流程,播放案例,加强人们对林业保护工作的认识,做到自觉遵守规章。最后应严格监管木材流通市场,明确木材流通量,保证有证运输,严格惩罚无证运输、超运等行为。

合理引入科学技术

林业经济管理过程中,相关部门应遵循基本规律,引入科技手段,强化林业养护效果。一方面,相关部门应以科技为核心,遵循市场发展规律,引入科学技术防治林木病虫害问题,实现林业的现代化、和谐化发展。另一方面,应遵循自然发展规律,根据实际情况,借助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培养树种,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与生长质量。同时,还应研究适应林区的物种,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产经济。除此之外,还应借助科学技术深加工林木资源,获得更大的林业生产效益。

强化林业人才培训

首先,林业部门应针对林业经济管理人员建立科学的教育培训机制,使其了解最新的林业发展政策,并严格落实至具体工作中。必要时还应创新人才引入机制,吸引更多专业人员加入。最后应引入社会监督,严格约束林业工作人员行为。相关部门应树立先进典型,形成示范效应,整体提高林业队伍的综合素质。比如可以要求林业管理人员学习塞罕坝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洗涤思想,提高个人素质。相关新闻媒体也应加大对林业管理人员的监督力度,及时追踪报道林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情況,形成社会舆论压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生态理念的推行,林业经济管理得到更多人们重视,相关部门应强化保护林业资源,并结合市场经济形势及时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完善管理机制,加大执法力度,构建切实高效的林业资源管理体系,促进林业的持续和谐发展。

(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森林病虫防治中心)

参考文献:

[1]张卫平.林业育苗技术管理及其促进林业经济[J].农村实用技术,2021(09):83-84.

[2]张锁平.生态环境保护背景下林业经济发展对策探讨[J].山西农经,2021(08):115-116.

[3]许玉霞.浅析当前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20(10):21-22.

林业经济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生态林业是新型的林业经营模式,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应对当今社会生态问题的有效方法。生态林业建设可以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然而当前生态林业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如相关法制建设不完善、生态林业建设技术落后以及林业市场发展缓慢等问题,本文通过对生态林业建设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分析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意义,提出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生态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9.187

社会快速发展,人们对林业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的资源日益紧张,环境恶化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相关政策的出台,相关部门和人民已经逐渐认识到林业资源对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理念。促进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关注点,国家提出了退耕还林等一系列生态发展措施。基于此,本文对生态林业建设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以期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1 生态林业的含义及建设生态林业的意义

1.1 生态林业的含义

生态林业是通过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分析,以此来进行森林的经营和管理。以生态林业为基础的经营模式是新出现的一种经营模式,其对经营过程和理念提出了要求,必须保证生物和地球化学的有效循环,保证森林系统充足的养分供给,只有这样才能保留森林系统现有养分不流失,而森林的养分来源更重要的是依靠自肥和永续经营。一般来说,森林经营要遵循少投入多生产的理念,即以最低的投资获取最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需要充分认识森林的过去、现状和将来发展可能出现的情况。这当中必须充分分析森林的演替过程,对每个演替过程进行详细研究。其中要特别注意自然演替过程是否符合森林经营要求。

1.2 建设生态林业的意义

(1)建设生态林业,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本质要求。生态林业建设,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发展社会生态经济多样化和改善生态环境平衡奠定基础,能够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生态林业建设为社会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使经济粗放型发展向现代生态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其次生态林业建设是现代科技生态化的发展目标,能够有效提升林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

(2)生态林业建设是发展林业经济的重要手段。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紧缺阻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建设生态林业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我国经济的良好转型提供支持。生态林业建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协调与生态的关系,不再将经济发展当作唯一目标,而是将经济发展、生态保护和资源利用有效结合,实现生态林业建设的最大化。

(3)生态林业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持续发展在世界上得到认可和支持,生态林业建设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很好体现,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提出的重要要求。因此,将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纳入我国的总体经济发展目标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

(4)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林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生态林业建设,有利于推动农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

2 我国生态林业建设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林业建设发展现状

林业是农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以发展工业为主的经济发展路线中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同时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林业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社会也开始越来越关注林业发展问题。生态林业建设作为林业发展中先进的发展模式,再次被广泛关注。我国森林资源的匮乏导致生态林业发展基础薄弱,而不合理的森林资源开发使得我国林业发展面临巨大困境,一直未能找到良好的解决办法。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生态环境质量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再度关注,对林业发展的认识更加全面,为生态林业发展提供较好的政策支持和社会环境。

2.2 发展生态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1)法律制度不完善。当前生态林业建设的首要问题是法律制度不完善,虽然国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约束林业建设中的破坏行为,但是并没有起到良好的约束效果。制定的法律内容没有具体化到一些细节问题,人民缺乏足够的林业保护意识。

(2)生态林业发展落后。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还处在低级阶段,建设工作还主要停留在造林、育林等初级方面,导致生态林无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并且我国的生态林业建设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链,缺少相应的市场,很多企业并不愿在林业上投资。

(3)林业市场发育缓慢。一方面我国林业市场起步比较晚,发展较缓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林业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无法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国内林业市场狭小,而市场对林木的需求较大,很多林业产品滞销。当前市场还没有真正意识到生态林业的价值,例如林业旅游、花卉业等高价值的林业产品。

3 加强生态林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生态林业建设是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生态林业建设的根本目标在于形成良好的生态林业体系,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良好统一。

(1)健全法制,加强对生态林业建设的认识。生态林业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支持,要想促使生态林业建设良好发展,政府首先需要健全相关法制,使地方政府部门、社会企业和人民认识到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森林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对破坏森林现象进行严厉打击,保护林业发展。其次政府也可以制定相关政策来推动生态林业建设,加强法制宣传,在森林资源开采方面对企业和个人进行约束。林业资源是潜在资源,生态林业不但可以提供生产建设需要的木材和各种各样的生物资源,还可以改善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生态林业建设周期长、风险大,同时加上各种乱砍盗伐现象,林业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相当大的难度。因此要充分认识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发展林业经济,可以将林业和养殖业、种植业等结合发展,实现林业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应用科技,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技术。科技兴林战略能够有效实现生态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这就需要依靠科技协调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在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需要落实科技兴林战略,不断提升生态林业建设的技术水平,将林业科技充分运用到生态林业建设中,一方面在林业种植方面积极采用新技术保证树苗的存活率和生长率,另一方面研发新的林业产品,为生态林建设提供更广阔的市场,提升生态林业创造经济效益的能力,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

(3)加快生态林业的结构调整,结合生态与经济建设目标。建设生态林业推动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传统林业经济发展思路,加快生态林业的结构调整。保持传统的木材林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大林业附加产品的发展,最大化开发生态林业资源,扩大林业市场,扩大生态林业的经济效益。积极培育需求量大、生长迅速、产量高的林木品种;通过对林木的再次加工扩大林业产品的附加值;发展林业旅游业,种植观赏性风景植物,实现林业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对林区进行规模化管理,将生态林业与经济林业结合起来,实现林业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生态林业建设中,主要以经济林和速生林为主,采取林果结合的方式,提高经济效益。

4 结 论

总而言之,建设生态林业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的必然要求。生态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为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提供可持续服务,在此基础上,实现林业产品的经济价值。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建立在生态林业建设的基础上,对于这方面,需要结合政府、相关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力量,以科技为发展契机,满足林业市场需求的同时,积极扩大林业市场规模,真正实现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金艳,张林松,赵淑华,等.探讨加强生态林业建设推动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资,2013(36).

[2]郦明慧.加强林业生态建设促进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5).

[3]方剑侠,刘彦良.加强生态林业建设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20).

上一篇:林业政策评估论文下一篇:林业专业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