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服务贸易论文范文

2023-05-22

旅游服务贸易论文范文第1篇

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是指一国或地区旅游从业人员运用可控制的旅游资源向其他国家或地区旅游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并获得报酬的一种活动,它是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包括两部分:即国外旅游者的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者的出境旅游。对于陕西而言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主要是国际旅游者的入境游。

一、陕西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近年来,陕西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在国际国内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下取得了很大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政府主导模式作用巨大。陕西是旅游资源大省,拥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陕西各级政府始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多年来,一直把旅游业作为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全省旅游行业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市场化动作,成效显著。近年来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逐年增加,旅游外汇收入不断增长。旅游规划体系初步形成,《陕西省旅游业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为进一步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旅游新线路、新产品不断涌现。近年来,在各级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及旅游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推出了一批又一批新的旅游线路,如红色经典游、华夏文明游、山川秀丽游、古镇乡村游、现代时尚游等。在旅游产品开发打造方面,投入大量的人、财、物,全力打造精品、名品。大型山水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推向市场后,受到国内外游客的广泛关注,华山御温泉对外营业后,也受到游客的好评。另外,一批新的旅游产品正在打造、建设之中,如合十舍利塔、佛光大道、楼观道温泉、太白御温泉、大明宫遗址公园等。

3.旅游宣传、促销形式多样。陕西省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全方位地进行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借助电信、网络、报刊等现代传媒进行宣传、促销工作。近年来,先后组团参加了印度旅游展、德国柏林旅游交易会、俄罗斯莫斯科国际旅游交易会,2008年11月21日,在泰国曼谷举办旅游推介会等。通过广泛地宣传、推销活动,使外国游客能全面了解陕西,并愿意到陕西旅游观光。

4.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近年来,陕西各级政府及旅游企业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使旅游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目前,陕西省各种旅行社、旅游饭店结构布局日趋合理。截至2008年8月陕西省共有五星级饭店5家、四星级27家、三星级152家;有5A级旅游区(点)3家、4A级17家、3A级28家、2A级23家、1A级6家;截至2007年底共有国际国内旅行社300多家;目前已开通25条国际航线、国内航线基本上都能直达各省会城市及主要旅游城市,省内可以到达汉中、榆林、延安;公路、铁路省内已四通八达。

二、陕西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旅游基础设施不尽完善。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业的硬件,然而陕西旅游基础设施还存在不少问题,如陕西省共有五星级饭店5家,四星级27家,主要集中在西安;5A级景区3家,4A级17家,也主要集中在西安,其他地市相对较少,甚至没有。一些大的旅游项目设施建设缓慢,主要是投资渠道单一,仅仅依靠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没有面向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全方位吸收资金。

2.市场发育不充分,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发展旅游业要依靠企业去做,如果没有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企业,旅游业做大做强是不可能的。陕西虽然有一些相对较大的旅游企业集团,但不多,尤其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不多,这就严重影响了陕西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原因在于市场发育不充分,对非公有企业进入旅游业领域有很多体制和政策障碍,没有很好地对旅游业进行整合,实行集团化战略,通过联合、兼并或股份制等形式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的大企业集团。

3.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虽然陕西各地旅游资源很丰富,但开发利用不足,要把资源转变为产品就需要开发。目前,陕西旅游资源已大规模开发,但开发利用层次不高,程度较低,尤其是文化层面开发不足。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一切旅游产品的生命力。陕西在旅游开发中对旅游资源、产品文化内容的挖掘上有些不足。另外,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在产业链的延伸上也做得不够,对其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有限。

4.客源市场的开发力度不够。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最重要的一环是吸引境外游客。陕西境外客源市场主要集中在日、美、欧、东南亚及港、台等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陕西已在这些客源国市场做了大量工作,如参加旅游交易会,举办旅游展等活动,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对这些市场的开发力度仍显不足,没有对客源国市场进行细分,在客源市场开展旅游推介的密度不够。

5.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进一步蔓延,陕西旅游服务贸易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目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正向全球蔓延,虚拟经济严重影响到实体经济。在此背景下,欧美、日本等西方主要国家,以及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都遇到了很大困难,经济已出现衰退。在经济出现衰退的情况下,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出境旅游就很困难,必然会对陕西的入境旅游市场产生很大影响,不利于陕西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发展。

6.近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汇率变动对入境旅游的影响主要是价格效应。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境外旅游到我国旅游花费的增加,这对入境旅游是不利的。由于目前全球经济陷入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当中,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发展不景气,甚至出现衰退。国际收支出现巨额赤字。在此背景下,西方主要国家为了缓解国际收支逆差,平衡国际贸易,仍将向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因此,人民币将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存在较大的升值压力。如果再继续升值,必将影响中国入境旅游的发展。

7.旅游景区项目和内容单一,入境游客的花费水平低。陕西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主要是资源本身的初级开发,对资源的文化、商业价值挖掘不够,开发不足。入境旅游主要是传统的观光旅游,会展旅游、生态旅游、都市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红色旅游等新型旅游品种开发不足,有许多资源和项目没有变成产品进入市场。旅游商品开发和生产较落后,境外游客购物消费水平较低,景区文化娱乐设施较差,甚至没有,旅客花费较少。根据《2008中国统计年鉴》和《陕西统计年鉴2007》等有关数据计算,2007年、2008年入境游客人均花费497.56美元、525美元,而北京、上海2007年分别为1051.63美元和898.48美元。

8.旅游人才不足,服务质量不高。发展旅游业就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各类人才,尤其是入境旅游对人才的要求更高。而目前陕西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人才不足的状况依然存在,一些高级研究、规划、管理的人才更是缺乏。由于旅游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旅游服务质量也就不可能很高,境外游客投诉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三、陕西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的对策选择

1.不断完善旅游业法规体系建设。法规体系建设应作为各级旅游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旅游业要发展,法规体系建设应是头等大事。一是要尽快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旅游社管理条例》、《陕西省旅游管理条例》、《投诉管理暂行规定》等。二是对已有的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增强其可操作性,如在《陕西省旅游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尽快制定《陕西省旅游管理实施细则》。三是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相应的旅游行政、执法体系和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四是要对不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甚至废弃。

2.加强产业规划,整合各种资源。旅游业是陕西的支柱产业之一,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制定陕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规划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产业规划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质量,决定着旅游业的未来。一是要根据陕西实际抓好各个旅游景区、旅游线路、旅游项目规划的编制,尤其要抓一批重点的能吸引大量境外游客的景区、线路、项目的编制。二是要整合各种资源,对全省各种旅游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安排。三是根据旅游业的特点,强化产业间整合,整合与旅游业相关的产业,努力延长旅游服务贸易产业链,一方面,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也使其他产业为旅游发展提供相应的服务。四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交通运输、宾馆、饭店、景区等。

3.强化精品意识,加强精品建设。陕西旅游资源很丰富,但是资源不等于产品,只有经过开发、打造才能成为产品,也只有经过大量投入,精心打造,才能成为精品。为了适应境外游客的需要,旅游产品开发应有针对性和鲜明的特色。其一,各地要进一步丰富特色旅游的内容,关中注重“古”色旅游,陕南注重“绿”色旅游,陕北注重“红”色旅游。其二,不断丰富文化内涵,只有不断丰富特色旅游的文化内涵,才能使各种特色旅游具有生命力。其三,在传统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上,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努力打造新型旅游产品,如自然生态旅游、民俗风情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会展购物旅游等。

4.做好宣传促销工作,努力开拓海外市场。第一,对陕西入境客源地市场进行充分地调查研究,分析希望在陕西旅游的境外游客需要看到什么,体验到什么,享受到什么,买到什么,在此基础上对客源市场进行细分,分析客源的收入状(下转第31页)(上接第33页)况、文化背景、素质、年龄等。第二,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开展促销活动,尤其要针对客源市场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促销手段。第三,在国外举办各种旅游宣传活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各个有实力的大型企业都应积极参与。第四,应在主要的客源市场国和地区建立常设机构,定期、不定期组团来陕西旅游。第五,努力开拓新市场,如非洲、拉美、中东等。

5.面对金融危机,沉着应对,使国际旅游服务贸易逆势发展。这次金融危机已严重影响到各个经济实体,尤其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影响较大,也影响到陕西传统的客源市场国家和地区,加之人民币升值的影响,入境游客到中国(陕西)旅游比过去要花费更多的费用。在这种形势下,陕西应采取更加灵活的政策措施。第一,继续做好宣传促销工作。第二,对一些旅游线路、产品去粗取精,减少入境游客的花费。第三,各旅游企业要千方百计减少开支,降低各种费用,一定时期内坚持保本、微利经营。第四,简化出入境手续,海关在人员出入境、随行物品通关等方面提供更多方便。

6.加强旅游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旅游队伍建设是旅游业发展的根本,尤其是涉外旅游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发展国际旅游服务贸易就必须抓好队伍建设。第一,要抓好各旅游院校的建设,使这些院校能为旅游部门及企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第二,建立各种在职培训基地(或中心),对旅游在岗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培训。第三,岗前培训,对即将进入旅游岗位的各类人员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包括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岗位技能等内容的培训。第四,对旅游管理部门及企业所需的高级人才也可以送到国外进行培训。

(作者单位:西安市行政学院)

旅游服务贸易论文范文第2篇

旅游服务贸易一直被认为是服务贸易中的传统行业,但不可否认的是迄今为止它仍然是世界服务贸易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也是世界服务贸易输出的最大项目之一。因此,笔者认为旅游服务贸易作为中国当前服务贸易的主要内容,在未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发挥其影响力,以旅游服务的发展来带动其他服务贸易行业的发展。

一、旅游影响力的概念界定与内容

(一)什么是旅游和旅游影响力?

“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随着旅游规模的扩大,旅游业的兴起,全球对旅游的定义内容也多种多样。目前被世界上普遍接受的观点是来自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的旅游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旅游服务是指为了实现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各种产品与服务的组合。这些服务包括咨询服务、交通服务、住宿服务、餐饮服务、导游服务、购物服务、文体娱乐服务、手续服务、专项服务以及零星委托服务等。上世纪后半叶,全球旅游界盛行着这样一个观点,旅游业是21世纪产业和朝阳产业,旅游业将在21世纪蓬勃发展,实现大跨越与大发展,成为独领风骚的产业,并有着不衰的生命力和极强的竞争力。

旅游影响力则指旅游业的发展对其他相关行业、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思想意识等产生影响的能力(即:带来多大影响)。改革20年来,旅游业成为中国服务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新兴产业,旅游业在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推动开放、增加外汇、带动地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面都具有巨大影响力。

(二)旅游影响力的内容

旅游影响力主要包括现实影响力和潜在影响力两部分内容。所谓现实影响力是旅游业发展本身能够直接带动的社会经济效益,其中包括了旅游外汇收入、就业机会、区域经济发展、扩大国际交流等方面。

旅游外汇收入。国际旅游服务收入是指来访的外国人在一国逗留期间购物和提供服务所收取的外币款项,这种收入实质上是外国社会财富转移到旅游接待国和地区,它直接导致接待国或地区财富的增加。旅游创汇收入是国家非贸易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国际旅游业创造的巨额外汇收入对支援国民经济建设,弥补贸易逆差,平衡国际收支起到了特别重要的作用。据测算,旅游外汇收入每增长1个百分点,外贸出口额相应增长1.05个百分点,旅游外汇收入每增加1美元,利用外资金额相应增加5美元。2005年,中国旅游创汇占服务贸易收入总额的39.4%。

就业机会。作为一项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旅游业创造了大量直接和间接的就业机会,容纳了大批具有各种技能和水平的劳动力。2005年末,中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近800万,间接从业人员近4000万,约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5%。旅游业调整就业速度极快,为劳动力开辟了广阔的市场,而且,随着这一行业人数的增加,劳动力素质也会不断提高。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直接就业1人带动间接就业4.3人,且中国旅游业劳动密集型特征较为明显,带动就业人数相比其他国家更为显著。预计到2010年,中国旅游业直接就业人数将达到1200万人。

区域经济发展。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已经成为地方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发达国家旅游费用过高导致优势地位下降的同时,国际旅游者的偏好也开始从现代化的都市与人工景区转向新开辟的自然原始风景区及历史文化遗址区。这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文化深厚且消费水平低的国家来说,正是发展旅游并带动地方经济的良好时机。就中国内部而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首先就需要重点发展西部旅游服务贸易。西部拥有丰富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发展旅游业的绝对优势,国际旅游服务贸易是西部大开发的引擎。

扩大国际交流。国际旅游的行为直接表现为旅游者的跨国行动。旅游者在进行国际旅行的过程中,必然将产生旅游者与当地人的交流,从而产生不同国家文化与思想的交流。尤其现代商务旅游的兴起,更是直接为旅游赋予了国际商务交流的内涵。

所谓潜在影响力是指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通过旅游产业链等传导途径,推动相关行业发展、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的影响作用。

带动相关行业发展。旅游业是综合性的经济产业,具有强劲和广泛的联动功能。旅游服务提供的过程存在于旅游者从离家开始到结束旅游回家的整个过程中,旅游的发展必将带动涉及旅游消费全过程、所有相关行业的发展。这不仅涉及到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多种服务的组合,而且随着旅游服务水平的不断升级,还需要保险、金融、旅游传媒等其他服务行业的共同进步。

优化产业结构。旅游是一个综合性行业,几乎涉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和行业,它作为一项产业将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能力。旅游引导产业结构适应旅游者消费需求及市场现状,将起到改善和调整中国服务领域产业结构及国民经济结构的作用。

二、中国服务贸易中旅游业发展的作用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部门,其兴旺发达的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服务贸易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以来,也呈现出飞速发展的状态,从1982年的43.4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582亿美元,23年间增幅超过35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3.3%。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5的第8位,进口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7位。旅游作为中国最早开始出口的服务贸易之一,无论是其现实影响力还是潜在影响力都直接作用于服务贸易的发展。旅游在中国服务贸易中的突出地位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旅游是中国服务贸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状态直接影响服务贸易的发展程度。在世界各国,旅游和旅游业是最大的服务行业之一。中国将服务贸易分为13大类:运输、旅游、通讯服务、建筑服务、保险服务、金融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广告宣传、电影音像、其他商业服务以及别处未提及的政府服务。旅游贸易额一直排名第一,在服务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80年代开始一直保持在50%以上,2005年此比例仍占32.3%

第二,旅游服务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第一大部门,推动着服务贸易出口发展。根据1999~2005年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平衡表》资料显示(如图所示),旅游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贡献率最大,1999~2002年其在服务贸易出口构成中均占一半以上的比例。同时,旅游更是出口量最大的服务项目,且其呈快速增长趋势。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7440亿美元,进口8379亿美元,逆差939亿美元;而旅游收入293亿美元,支出218亿美元,顺差75亿美元,均比上年增长14%。

第三,从竞争优势指数来看,中国服务贸易总体现状属于比较劣势,但旅游业具有比较优势。所谓竞争优势指数,即TC指数,也称为贸易专业化系数(trade special coeffcient, tc),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该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当其值接近0时,说明比较优势接近平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比较优势大,且越接近1越大,竞争力也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竞争力也小。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料计算出1999~2005年中国服务贸易总体及各行业比较优势指数,结果显示在这7年间中国服务贸易只有旅游业竞争优势指数均在0.08-0.09之间,而旅游服务贸易的竞争比较优势指数则均大于0,这表明在中国服务贸易总体缺乏比较优势的同时,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第四,旅游业的发展直接带动其他服务行业的发展。在我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产出的10%以上都提供给旅游业;电力、石化、金融保险业产出的6%左右贡献给旅游业;而邮电通讯、食品制造、房地产、公用事业及服务业等产出的30%左右都贡献给了旅游业。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促进一系列同旅游相关的间接部门的生产,旅游业也自然成为了最具综合性和关联性的服务行业。

旅游业极强的行业关联度使它的发展将直接带动20多个相关行业的发展,并涉及服务贸易的所有行业。随旅游业联动发展的主要有:饭店宾馆业、餐饮业、航空业、铁路运输业、水上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娱乐业、金融业、保险业、广告业、电子信息业、建材业、房地产业、轻纺工业、农牧渔业、食品业、商业、园林业、文化博物业、工艺美术业、康复医疗业等行业。据世界旅游与观光理事会的抽样调查,旅游业每收入1元,其他相关行业收入2.5元;旅游业每增加从业人员1人,其他相关行业增加就业人员2.5人。有专家指出,与旅游业关联度较高的其他服务行业,这一比例将更高。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饭店宾馆业和交通运输业是旅游业的支柱,也是旅游业发展的最大获益者。上海市曾作过调查和测算,有关行业的产值源于旅游业的比率分别为:饭店宾馆业90%,交通运输业85%,饮食娱乐业50%,邮电通许业25%,园林、文化、宗教20~30%,商业15%,金融保险业8%。

第五,旅游业是服务贸易中开放程度最高的行业,推动着服务贸易的开放步伐。旅游业是WTO成员在服务贸易自由化过程中承诺最多的部门,WTO成员中,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对开放旅游业做出了承诺。英国学者伯格斯(David F. Burgess)于1995年对服务部门自由化收益所作的理论研究表明:开放特定要素主要是自然及人文景观,且服务要素和特定要素具有互补性的旅游部门符合本国利益。在我国,旅游业同样也是开放时间最早、开放程度最高的服务行业之一,这不仅预示着旅游业无障碍的发展前景,也为推动我国服务贸易的全面开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中国服务贸易旅游业影响力的发挥

中国作为第一人口大国以及资源大国,在旅游进出口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1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人员输出国和世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这预示着旅游服务贸易将呈现一片繁荣的景象。由此,进一步推动旅游影响力的发挥从而带动整个服务贸易的发展刻不容缓。

笔者认为,旅游影响力的发挥建立在旅游贸易的竞争优势基础上。我们应全面加大旅游业发展力度,多维度地扩展旅游业发展空间,从而提升旅游竞争力。

(一) 合理有序地开发风光旅游,提倡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既有风景秀丽的江南水乡,也有粗犷豪迈的西北风情,更有独特的高原雪山等自然风光,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自然遗产更是高达10项之多,在发展风光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同时,我们也应防止风光旅游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的消极影响,合理有序地开发自然风光旅游,吸取国外失败的经验教训,将开发建立在旅游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基础上,包括进行各种世界遗产保护、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的评级和保护,以实现可持续旅游发展。

(二)深度发掘文化内涵,大力推动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我国拥有5000年的历史与56个民族,文化广泛而深厚、各色民俗与风情激情四溢,无论是帝王文化、儒家文化、印巴文化还是苗家舞蹈、傣族泼水节、客家山歌又或者是京剧、越剧、川剧等等,无一不独具魅力、引人向往,中国民俗文化游早已展现出其强大的竞争优势。但目前我国民俗文化游仍旧是粗放式的开放方式,发展方向不明、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过于商业化与走马观花,容易导致一些民俗文化的消逝。因此,我们应发掘我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旅游品味与层次,转变开发方式,保护民俗文化免受外来文化侵蚀,把文化旅游发展为最具中国特色优势的旅游产品。

(三)发展经贸商务旅游,打造特色经济,注重边境商贸旅游发展。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经贸商务旅游已经越来越引起学者的重视。80年代初,我国旅游出口额每5年翻一番,其增长主要就来自于港澳同胞在大陆的探亲、贸易和投资性的商务旅游。经贸商务旅游的发展,不仅能直接推动旅游贸易出口,还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发展。同时,加大边境商贸旅游的发展力度更将直接促进边境贸易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应引导会展旅游有序竞争;引导商务旅游专业化提升;促成公务旅行、奖励旅行的政策突破。

(四)发展科技旅游,加大旅游业技术含量,与世界旅游企业接轨。

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使得旅游业的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目前,国外科技旅游种类齐全、规模庞大、形式丰富,已经处于发展的成熟阶段,并且科技旅游的发达程度使其几乎融入其他所有类型的旅游当中,构成了现代旅游业。我国作为旅游业的后起之秀,更应增加旅游业技术含量,大力发展科技旅游,不仅要继续发展科技工、农业游与科学博物馆游,还应加强科技旅游与文化、景观游的融合。同时,还要提升旅游管理水平与服务的科技含量,引入目的地信息系统(DIS)、饭店管理系统(PMS)、计算机预定系统(CRS)、销售现场信息系统(POS)和银行结算系统(BRS)等信息技术,与世界旅游企业接轨。

(五)加快休闲度假产品建设,适应大众旅游由一般观光到度假观光的需求。

根据国外发展经验可知,随着国家GDP的增长,旅游业将从低层次的观光旅游发展到高层次的休闲度假旅游。目前我国珠三角、长三角及京津唐地区GDP水平已达到休闲度假游需求层次,且国外的高端度假游需求也愈发旺盛,但我国休闲度假游的供给却不足。因此,我国应根据发展需要,推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升级转型;重点提升热带亚热带海滨度假地;推动海滨、高尔夫、滑雪、温泉等度假产品的开发和服务设施建设,形成康体旅游产品系列;推动大中城市周边旅游带建设,形成大众家庭度假旅游产品系列;推动农家乐、自驾车游等散客旅游,建设自助旅游基本服务体系,达到“以观光游为主,休闲度假游为辅,个性体验游为补充”的旅游业发展结构,进一步提高旅游创汇能力。

(六)加大个性化旅游产品开发,满足现代旅游者的多样需求。

旅游的普及与大众化的同时,旅游者的个性也越来越鲜明,从而对个性化旅游产品的需求也逐步增加。为进一步加强旅游业发展力度,全面满足旅游者需求,应加大个性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同时,随着旅游业竞争激烈的加剧,许多旅游产品互相雷同甚至抄袭,大大失去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此时对个性旅游的需求愈发强烈且独具竞争力。因此,我国应促进科考旅游、探险旅游、极限运动等旅游产品的成长发展。对分时度假、汽车俱乐部、游艇俱乐部等新的旅游业态,及时研究、纳入管理,引导形成新的旅游生产力。

旅游服务贸易论文范文第3篇

本刊讯 (记者 姬忠实) 日前,2017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主旨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商务部副部长房爱卿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北京市常务副市长张工、北京市副市长程红,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金立群、经合组织副秘书长基维涅米以及联合国贸发会、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贸易中心等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主旨论坛。

房爱卿指出,今年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又提出“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经济全球化指明了新的方向。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以研发、营销、品牌为代表的服务环节在全球价值链中越来越处于核心引领地位,甚至决定了全球价值链的布局和资本的流向。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制造业服务化、服务外包化的趋势增强。开放与合作,成为各国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必然面对的共同话题。

房爱卿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改革与创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并对全球贸易和世界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中国市场吸纳了近十分之一的全球服务出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服务业投资超过300亿美元。未来5年,中国预计还将从全世界进口超过2.2万亿美元的服务。

房爱卿强调,要從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愿景出发,从构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国际经贸投资规则体系的深刻使命出发,共同推动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开放发展。一是进一步扩大开放,继续推动服务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重点推动自贸试验区、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以及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先行先试,积极营造宽松有序的服务贸易和投资环境。二是进一步推动创新,通过创新发展理念、发展环境和发展方式,着力消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完善促进机制,挖掘政策潜力。三是进一步深化合作,既要深化区域层面的互利合作,携手各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又要加强重点领域的务实合作,扩大技术、文化、金融、服务外包等重点服务出口,还要强化规则层面的互信合作,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在服务贸易发展中的主渠道作用。

论坛开始前,房爱卿与张工、程红一道巡视了2017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展区。

旅游服务贸易论文范文第4篇

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我国服务贸易呈现出企稳复苏的发展趋势。商务部近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4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15144.3亿元,同比下降13.2%。其中,出口6055.3亿元,降幅收窄至2.2%;进口9088.9亿元,下降19.2%。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我国采取的一系列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和稳外贸稳外资的政策措施初顯成效,4月当月我国服务出口1612.9亿元,同比增长3.5%,扭转了疫情发生以来单月出口连续下降的局面。其中,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57.4亿元,增长54.9%;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出口9.8亿元,增长28.9%;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382.2亿元,增长28.5%;运输出口312.3亿元,增长23.3%;保险服务出口30.2亿元,增长20.3%。

对此,中国服务外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郑伟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年初至今,我国服务贸易整体呈现下滑态势。其中,服务进口保持在下降区间,而服务出口逐渐趋稳并在4月当月实现由负转正,来之不易。其原因在于,一方面,目前疫情在我国已得到有效控制,加之国家在防疫常态化的同时大力推动复工复产,不断抓实“六稳六保”工作,促使服务出口企业的生产、运营逐渐恢复;另一方面,我国在服务外包、知识产权等高技术服务业领域已具备一定的国际比较优势,随着部分国家和地区疫情逐渐趋稳,国际市场需求逐渐恢复,我国服务出口实现回升反弹成为必然。

“4月份服务出口数据的‘转正’可以被看作是我国服务贸易特别是服务出口复苏的具体体现。但全球疫情发展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加之部分国家单边主义政策影响,因此,全球服务贸易短期内能否全面复苏仍待观察。”郑伟如是说。

相比服务出口,4月我国服务进口9088.9亿元,下降19.2%,导致这一差异的原因何在?郑伟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际服务市场仍未全面恢复。商业存在方面,在疫情和部分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回流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国际投资出现大幅下滑,导致我国因商业存在模式产生的服务进口受到较大影响;境外消费和自然人移动方面,国际社会为防止疫情蔓延,出台限制人员流动、减少通航等临时性管制措施,导致我国因境外消费而产生的服务进口大幅缩减。同时,我国在自然人流动项下所产生的服务进口也必然出现下降。”

除了服务出口“由负转正”,4月我国服务贸易数据还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服务贸易逆差大幅减少。4月,我国服务进口2003.2亿元,下降32.5%;服务贸易逆差同比下降72.3%至390.3亿元,减少1019.2亿元。1-4月,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同比下降40%至3033.6亿元,减少2023.7亿元。二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继续提高。4月当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1704.3亿元,增长3.8%,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7.1%,提升10.8个百分点。1-4月,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6373.7亿元,增长6.7%,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42.1%,提升7.9个百分点。

旅游服务贸易论文范文第5篇

9月8日上午,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技术贸易论坛在京举办。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理事长、中纪委驻科技部纪检组原组长郭向远,中国科学技术指标研究会原理事长、中国科协原副主席齐让出席论坛。

宋军表示,中国科协愿与国际科技界一起,构建互信、互利、互惠的科技创新价值共同体,努力维护国际科技界的核心价值,遵守联合国宗旨下的科技治理原则,维护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消除技术壁垒,促进国际科技交流的便利化、数字化、智能化,以更加务实进取的态度,共同营造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共同激活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共同开创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他指出,作为中国最大的科技共同体组织,中国科协及所属210个全国学会发挥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组织优势和智力优势,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商协会、投资机构以及国际间各类科技组织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聚集国内外创新资源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国科协以建设“科创中国”品牌为牵引,通过构建科技经济融通平台,导入国际国内创新资源要素,发展科技经济融合创新型组织,与地方共建创新枢纽城市等举措,构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创新生态,服务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论坛现场,中国国际科技交流中心联合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ITTN)、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ISTA)、中国技术交易所等多家机构共同发布“2020全球百佳技术转移案例”。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发表《以科技创新促进一带一路经济发展》主题报告。欧洲科学与技术转移行业协会(ASTP)前主席、德国法兰克福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主任马丁·雷迪奇就技术转移、知识转移学术界的作用以及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分享主题报告,国际技术转移协作网络(ITTN)秘书长张璋分享《国际技术转移与创新技术产业化跨境合作的驱动力量》主题报告,美国Ocean Tomo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詹姆斯·马拉科夫斯基就美国专利制度的历史分享主题报告。

在高端对话环节,“2020全球百佳技术转移案例”评审专家及机构代表结合相关经典国际技术转移案例,聚焦“市场化机制运行的国际技术转移促进第四方平台”主题,就“高校、科研机构国际技术转移合作”“国际技术转移平台市场化运营模式与发展机遇”两个专题展开交流。

上一篇:国际贸易保险论文下一篇:中国服务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