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情绪管理范文

2023-09-06

压力情绪管理范文第1篇

要想取得成功就要理顺工作、家庭、社会这三个紧密相扣的环节,就要调节好人际关系,在不同的环境中认清自己的角色,懂得时刻转变角色,不断正确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压力,让自己在负面情绪的影响值降至自我控制的最低极限,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天。让我们发现美好,宽容过去,用好当下,服务他人,提升情商,向着成功迈进。

具体以下几点:

1.学习到了情绪管理与压力管理的一些基础知识,对压力与情绪管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使我们能够分析压力源形成的内外原因,懂得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并了解几种应对压力状态的方法。

2. 使我们理解挫折的意义,提高了自己压力与情绪管理的能力,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运用自己的情绪,更好地理解他人;会分析自己和同事的受挫反应,学会一些化解挫折的心理学方法。

3. 使我们掌握养成积极心态的各种心理学原则和方法,逐步养成主动迎接挑战和永不言败的坚强个性,促进我整体心理素质的提升,最终达到提高工作业绩的目标。

3、明白了自己产生情绪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己独有的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造成了自己和他人对相同事情的不同看法,从而在遇到和处理这些事情时产生了不同的情绪。

4、学会了一些减轻负面情绪的技巧和方法,知道了大部分不好的情绪也都有积极的意义。学会了不要带着情绪去处理问题,在处理问题时要先放下情绪,然后再冷静思考解决对策。提高了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5、减轻了自己累积在自己身上的压力,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提高了自己的洞察力。

压力情绪管理范文第2篇

要想取得成功就要理顺工作、家庭、社会这三个紧密相扣的环节,就要调节好人际关系,在不同的环境中认清自己的角色,懂得时刻转变角色,不断正确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压力,让自己在负面情绪的影响值降至自我控制的最低极限,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认真对待每一天。让我们发现美好,宽容过去,用好当下,服务他人,提升情商,向着成功迈进。

具体以下几点:

1.学习到了情绪管理与压力管理的一些基础知识,对压力与情绪管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使我们能够分析压力源形成的内外原因,懂得压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并了解几种应对压力状态的方法。

2. 使我们理解挫折的意义,提高了自己压力与情绪管理的能力,能够更好地控制和运用自己的情绪,更好地理解他人;会分析自己和同事的受挫反应,学会一些化解挫折的心理学方法。

3. 使我们掌握养成积极心态的各种心理学原则和方法,逐步养成主动迎接挑战和永不言败的坚强个性,促进我整体心理素质的提升,最终达到提高工作业绩的目标。

3、明白了自己产生情绪的更深层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自己独有的信念、价值观、行为准则,造成了自己和他人对相同事情的不同看法,从而在遇到和处理这些事情时产生了不同的情绪。

4、学会了一些减轻负面情绪的技巧和方法,知道了大部分不好的情绪也都有积极的意义。学会了不要带着情绪去处理问题,在处理问题时要先放下情绪,然后再冷静思考解决对策。提高了自己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5、减轻了自己累积在自己身上的压力,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提高了自己的洞察力。

压力情绪管理范文第3篇

1、认识压力,是由于感知个人的能力与个人期望之间的差异引起。主要来源于工作、经济问题、家庭关系、家务、健康、子女等方面。压力促进了我们的成长。压力过大会对生理、心理、行为产生一系列影响,如果继续任由发展,会影响到我们的健康和社会人际交往。要用积极、正面的心态去面对压力,可通过调整膳食、增加运动、正向思维、精神放松等方法来缓解压力。

2、情绪控制,是人们在内心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体验。情绪分为8种:快乐、恋爱、惊讶、羞耻、悲伤、愤怒、恐惧、厌恶。情绪的作用,通常情绪分为正面和负面。负面情绪对人的生理、心理、行为都会产生不利影响。要学会用积极正面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的压力,多角度去思考,心态放大,合理搭配饮食、增加运动、听舒缓的音乐来改善情绪。

通过学习本课,使我们在应对压力和心理危机时,要学会用稳定的心态,积极、清晰的思路,理智清醒的行为来化解各种压力,成为内心真正强大的人,成为社会的高端人才。

压力情绪管理范文第4篇

本文主要研究心理弹性是不是能通过积极情绪产生压力适应的作用的。由于心理弹力高的个体被认为具有高水平的积极情绪 (Tugade, Fredrickson, 2004) , 所以我们假设积极情绪可以被看作是个体对抗压力的重要资源之一, 并且帮助心理弹力高的个体在面对持续的压力时更好地管理消极情绪。

1 方法

1.1 被试

随机抽取深圳大学本科二年级与本科三年级的学生45名, 要求这45名被试填写基本情况并留下联系方式, 并询问其参加实验的意愿, 以及对自己能完成实验的估计。最终其中27人同意参与此次为期45天的实验, 参加实验的被试中男女比例基本各占一半 (48%是男性, 52%是女性) 。

1.2 研究过程

在日常的情绪测量之前要求被试完成一份心理弹力的测量问卷。心理弹力的测量问卷在进行日常情绪测量前一周发放, 被试要求在10分钟内完成心理弹力问卷, 问卷当场即刻回收。

日常情绪的测量是一项45天的问卷填写工作。参与实验的被试每隔两周会收到一次问卷 (PANA问卷) , 问卷包括14天内每天必须填写的问卷 (每天一份) , 除此之外, 被试每天必须完成一个单一项目的问题, 即:用数字来标注这一天中压力最大事件的压力水平 (用0~5来表示压力水平, 压力最小用0来表示, 压力最大用5来表示) 。

最终, 被试完成问卷的天数在32~42天之间 (M=37.4, SD=3.6) 。如果所有被试都完成了全部问卷, 那么问卷的数量应该是1215份 (27×45) , 而实际收到的问卷份数却是1118份 (92%的完成率) 。

1.3 测量工具

(1) 心理弹力量表Sandra PrinceEmbury的《心理弹性量表》 (青少年修订版2007) 。 (2) 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问卷:日常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是由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问卷测量来得到的 (P A N A S, Watson et al., 1988) 。 (3) 压力报告:除了报告每天的日常情绪之外, 被试需要完成一个单一项目的问题:用数字来标注这一天中压力最大事件的压力水平 (用0~5来表示压力水平, 压力最小用0来表示, 压力最大用5来表示) 。

2 结果

多层线性模型分析。

我们建立多层模型如下:NEGij=βoj+β1j (stress) ±β2j (pos) ±β3j (stress×pos) +rij。

日常水平里压力与情绪的关系是由于个体水平变量的原因 (心理弹性) , 我们将假设1中的系数用个体水平的模型解释就得出了下面的模型:β0j=γ00+γ01 (Trait Resilience) +μ0j;β1j=γ10+γ11 (Trait Resilience) +μ1j;β2j=γ20+γ21 (Trait Resilience) +μ2j;β3j=γ30+γ31 (Trait Resilience) +μ3j在这些模型里, 每一个人的日常水平的斜率都是通过一个截距, 心理弹力以及残差来共同预测的。γ10可以解释为在心理弹性水平对压力-消极情绪关系的预测值。γ11可以解释为心理弹性与压力—消极情绪关系的联系。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心理弹性可以调节日常压力和消极情绪之间的关系, γ11=-0.293, t (925) =-4.68, p<0.01.这样, 当心理弹性每增多一个单位时, 压力与消极情绪之间关系的斜率就降低0.29个单位。为了支持我们的假设, 我们将高于平均水平压力的日子选出来, 算出在那些日子里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之间的关系, 然后检验心理弹性对于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斜率的预测性, γ31=-0.235, t (925) =-2.83, p<0.05。为了检验这个交互作用的形式, 我们使用Aiken和West的程序来列出对于高心理弹性 (高于标准差一个单位) 和低心理弹性 (低于标准差一个单位) 的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回归公式。通过比较我们得出在高压力和低压力情境下心理弹性与积极情绪的存在交互作用。

3 讨论

从研究结果中我们已经知道, 无论是在日常水平还是在高压力水平 (考研压力) 下心理弹性都能有效缓解压力的效果。心理弹性能降低压力对消极情绪造成的影响。心理弹性与压力之间交互作用, 从而削弱了压力对于消极情绪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心理弹性能看作是一种资源, 这种资源能够帮助个体对抗由于压力而产生的疲惫感, 从而降低由压力产生消极情绪的可能性。心理弹性的唤醒可以帮助个体从压力中获得信心, 重新燃起对抗压力的信心。对于压力所产生的消极情绪也与积极情绪有关系, 但我们不能证明积极情绪的产生能直接影响到消极情绪减低。积极情绪更有可能是首先作用于压力, 引起压力水平的降低, 从而削弱压力对于消极情绪的效果的。

4 结语

本文通过实验有效地验证了心理弹性作为调节压力适应的中间变量, 通过使积极情绪发挥作用有效降低压力对于消极情绪的影响, 在实际应用中有指导性作用, 对于后来的研究也提供了参考。

摘要:本文主要是检验心理弹性与积极情绪在压力适应中的功能性作用。研究揭示了压力源中积极情绪与心理弹性的调节功能。我们使用多层随机系数研究的方法, 结果表明日常的积极情绪能调节压力反应, 而高水平的心理弹性则意味着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联系变弱, 特别是在压力增加的时候这种关系更加明显。

关键词:心理弹性,积极情绪,压力适应

参考文献

[1] Affleck, G., Tennen, H.Construing benefits from adversity:Adaptational significance and dispositional under-pinning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96, 64:899~922.

[2] Aiken, L.S., West, S.G.Multiple regression[J].Testing and interpreting interactions:Thousand Oaks, CA:Sage, 1991.

[3] Almeida, D.M.Resilience and vul-nerability to daily stressors assessed via diary methods[J].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5, 14:64~68.

[4] Baltes, M.M., Kuhl, K.P., Sowarka, D.Testing for limits of cognitive re-serve capacity:A promising strategy for early diagnosis of dementia[J].Journal of Gerontology, 1992, 47:165~167.

[5] Baltes, P.B.On the incomplete ar-chitecture of human ontogeny:Selection, optimization, and compen-sation as foundation of developmental theory[J].American Psychologist, 1997, 52:366~380.

[6] Baltes, P.B., Baltes, M.M. (Eds.) .Successful aging:Perspectives from the behavioral science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压力情绪管理范文第5篇

摘 要: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关于人的“全面健康”的三要素,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已成为健康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家长 情绪管理

1.重视情感基础,培养幼儿的健康情感

首先,应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培养和发展其积极的情感。需要是情感产生的重要基础,我们在注重满足幼儿物质需要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尊重和满足其合理的精神需要,如:教师、家长要随时以亲切的微笑、和蔼的面孔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跟他们亲切的交谈,适度地给他们以抚摸、搂抱等,让他们获得愉快、积极的情感体验。还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敢于放手,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空间和条件,鼓励他们积极探索,以促进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健康发展。

其次,要努力为幼儿创造宽松、和谐的交往环境和氛围,培养幼儿高尚的情操。还要为幼儿创造情感表现和情感调控的条件,培养幼儿文明的道德行为习惯和良好的情感修养。当孩子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他们会表现出跺脚、哭闹等消极情绪。教师、家长应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机会和场合,让其发泄出来,因为不满情绪的压抑有碍身心健康。但还要教育孩子学会控制和调节情感,提高情感表现的自控能力。要做到這一点,教师和家长首先应学会控制自我情感,无论遇到什么打击和不幸,都能始终以积极乐观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面对孩子,面对生活,而绝不能把孩子当成发泄不良情绪的对象。

2.重视行为培养,使幼儿产生正确的行为观念

心理是否健康,人的行为表现最为明显。我们以谈话的形式,请幼儿想办法要怎样加入同伴的游戏,孩子提出要主动、有礼貌,请求别人同意让自己加入,并设置了场景让幼儿练习。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学会商量,鼓励幼儿当众表达自己的意见,学会容纳他人,尊重他人的想法和建议。

日常活动中,我们经常发现幼儿搭积木时,只要他想要这块积木,不管在谁的手中,马上就拿过来;玩具掉在地上就当没看见一样,收拾整理玩具更是与他(她)无关。因此,对幼儿加强行为培养尤为重要。首先要教育幼儿辨别行为的正确性。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积极主动帮助别人、为集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每天早上入园摆放桌椅,离园前整理玩具和图书;请小朋友带玩具和图书到幼儿园交换着看和玩;帮助值日的老师整理卫生;带废旧物品到幼儿园装饰“手工角”、“自然角”等。每天的好人好事教师要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使幼儿对自己的行为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3.营造健康心理氛围,养成幼儿良好的性格

心理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心理素质教育应该是幼儿园素质教育中极其重要的内容,然而这方面研究还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当前,许多幼儿存在着一些不良的心理问题,如:怯懦、任性、自卑、自负、嫉妒、过分敏感、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抗挫能力差等。

其次,要保护幼儿的热情,培养幼儿的灵活性及应变能力。如我们幼儿园还经常创造能让幼儿展示能力的机会,每月有“小舞台”,让每个幼儿都上台,为全园的小朋友表演节目,赢得喝彩,培养其胆量以形成健康的心理;举办“小画展”,每个幼儿都有作品展示,培养其自信心。

4.重视家长自身情绪管理,与孩子共同成长

现在的父母很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但是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办法真正了解孩子,甚至没有办法高质量陪伴孩子。

很多父母担心,一味地接纳孩子的感受,会不会让孩子感觉他做什么都是对的,从而自己变成了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但其实并不是如此,只有你充分接纳了他的感受,你才有资格跟他谈界限,你依然可以在充分接纳他的感受后告诉或者示范给他,什么事是可以什么事是不可以接受的。如果我们愿意花时间倾听孩子的感受、说出自己的感受、赞赏孩子的行为、一起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其实也就在这个亲子的旅途中得到了最珍贵的礼物。

我们都是普通人,仍有成长和改变的空间。和孩子一起生活,不仅需要我们耗费时间和精力,也在付出爱心和智慧的过程中,得到了多一次的机会去成长。只要我们愿意俯下身进入孩子的世界,我们自己会得到更多。

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心理素质增强了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素质是由多项内容构成,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庞大工程。我们必须从今天做起,从幼儿抓起,正确运用情感教育,把“培养幼儿健康心理素质”的工作渗透到幼儿园的各项工作之中,塑造具有完整素质(生理、心理、文化)结构的新一代。

参考文献

[1]肖敏,葛缨,曹成刚.农村寄宿制留守儿童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关系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11):1294-1296

[2](英)黛博拉·M.普拉默.儿童愤怒情绪管理游戏[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上一篇:员工关系管理下一篇:项目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