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管理范文

2024-05-03

农业科技管理范文第1篇

摘 要:目的 对青海省科技评估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分析,为其科技创新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估为例,对科技评估的一般程序、方法、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实践分析提出完善科技评估工作建议:建立健全第三方科技评估机制,逐步转移政府评估职能;结论 评估指标构建时应重视各方参与,保证评估指标的科学合理性; 建立一套评估与部门管理相结合、多渠道应用评估结果的有效机制,以评促管充分发挥科技评估的作用; 加强评审专家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专家的智库作用。

关键词:科技创新 青海 科技评估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指标体系

科技评估作为一项专业化的活动,能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是政府管理部门了解科技活动基本情况、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增大科技投入产出效益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和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科技评估工作已经制度化,并融入到科技计划管理的各个环节。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都在积极开展科技评估活动,许多发达省市的科技评估体系已初具规模,全国的科技评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近年来青海省综合实力显著提高,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科技投入作为科学创新的物质基础,省级财政每年都对科技投入大量资金以促进科技创新。以2015年为例,全省财政科技投入4.12亿元,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20亿元,共组织实施科技计划项目301项[1]。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保障科研活动质量,改善科技计划管理水平,增强青海省科技项目制定和实施的科学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各地科技创新评估的成功案例,结合青海省当前科技创新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开发符合该省省情的科技评估体系,为推动青海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1 青海省科技评估实践基础

2008年,青海省科技厅印发《青海省科技计划(课题)概预算评估评审暂行办法》[2],明确规定要对科技项目进行经费预算评估评审,对经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及组织开展经费审计和绩效考评等工作。2009年,青海省科技厅发布《青海省基本科技计划管理暂行办法》[3]和《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管理暂行办法》,这些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对申报的科技项目实行专家评审与行政决策相结合的立项审批制度,同时要对项目的实施加强监督和评估。2009年,青海省科技厅、省经济委员会和省财政厅三部门联合发布《青海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办法中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组建评审、考核评估、验收等作了明确规定,制定了包括组建期和運行期在内的整套考评体系。2009年,青海省科技厅和青海省财政厅联合发布《青海省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 ,同年,青海省科技厅发布《青海省重点实验室评估办法》 ,2013年,青海省科技厅发布《青海省重点实验室评估实施细则》 ,这些文件规定“青海省重点实验室评估实行定期评估,具体的评估工作由省科技厅组织相关专家或者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实施。评估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个等级。对排序在20%的确定为优秀实验室,给予重点支持。对评估不合格的重点实验室,按照评估意见限期整改”。2013年,青海省科技厅印发《青海省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价方案(暂行)》 ,对科研机构的创新绩效评估做了相关规定。

2 青海省科技评估实践概况

青海省开展科技评估工作以来,相继设立了一些专业的科技评估机构。目前,从事科技评估的专业机构主要有青海省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科技评估中心、青海省生产力促进中心、青海省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等几家科技评估咨询机构。从青海省目前已开展科技评估活动来看,评估的对象主要有:科技计划评估;科技项目评估;科技成果评估;科研机构评估;科技人才评估;科技创新平台评估等。从评估阶段来看,具体包括:科技成果的评估;科技项目的立项评估评审、中期评估和验收;科技计划的评估,如青海省“十二五”评估,青海省重大科技专项的可行性论证,青海省“123”科技支撑工程项目执行评估及绩效评估;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估;科技创新平台评估,如重点实验室评估、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估;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评估;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考核评估;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评价工作等,见表1。

随着青海省科技评估范围的逐步扩大,评估程序走向规范化,评估方式不断调整优化,青海省科技评估的指标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如青海省科技项目的立项评估、科研机构创新绩效评估、重点实验室评估、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评估等都制定了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为青海省科技评估工作提供了较为完善的指标体系。

以青海省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称工程中心)评估实践为例,完整的评估体系包括评估方法选用、程序的确定、评估指标的设计及权重划分、评估标准的制定等。作为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水平技术人才集聚的重要科技创新平台,评估的目的在于加强工程中心的建设和运行管理,提高工程中心对科技成果的工程转化能力,确保资金的有效投入。

2.1 评估内容、程序及方法

2.1.1 评估内容

包括工程化能力与水平、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依托单位效益与影响三个方面。

2.1.2 评估程序

评估流程如下:提出评估需求——评估准备——评估分析与综合——评估结果。

具体评估过程包括:(1)明确评估的目的,设计评估方案以及制定评估指标;(2)各工程中心依托单位提供相关考评材料;(3)组织相关行业领域专家召开评审会,会上组织各单位负责人就工程中心建设和发展情况进行答辩,与会专家结合答辩情况及相关材料进行评估打分;(4)相关部门根据专家打分结果,对参与评估的工程中心进行排名。

2.1.3 评估方法

在综合考虑各种评估方法的准确性、适应性以及合理性的基础上,采用专家会议评估打分和指标体系相结合的评估方法。

2.2 评估指标体系的确定

2.2.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⑴ 全面性原则。评估指标应完整全面的反映工程中心的运行及发展情况,以保证评估结果的真实有效。

⑵ 一致性原则。评估指标的制定应结合工程中心的发展方向,保证评估目的与其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⑶ 定量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建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避免评估工作中出现的主观随意性[11]。因此,评估指标应尽可能量化,并为各指标合理分配权重系数。

⑷ 科学实用性原则。指标体系的设计要科学合理,能够充分反映个工程中心的实际水平。同时,指标要简便、实用、可操作性强。

2.2.2 指标及权重的确定

制定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是正确评估的关键。在评估指标的具体设计中,根据对工程中心各方面的研究调查,对工程中心的工程化能力与水平方面的评估,从其研究方向与定位、研究开发能力以及科技成果产出三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估;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对外开放与运行管理方面的评估,以其开展国内外技术合作与交流,吸引国内外人才,基础设施开放服务以及规章制度建设和运行管理等为主要依据,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对外开放交流和运行管理进行评估;对依托单位效益与影响方面的评估,主要从依托单位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以及对本行业领域的影响和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评估。

具体的工程中心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包括3个一级指标,即“工程化能力与水平、对外开放与运行管理、依托单位效益与影响”,7个二级指标。此外设置加分项,包括“高端人才”、“知识产权”、“首台套设备和工艺”和“大型仪器设备”4项指标。在评估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的作用大小不同,赋予的权重系数不同,经过综合考察,权重分配比为6∶3∶1∶2,在实际评分中总分按120分计,其中加分项20分。具体的指标及相应的权重如表2所示。

2.2.3 评估细则的制定

为了使专家打分过程中对评估指标的度量标准趋于一致,降低人为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针对每个指标制订了具体的评分细则。以“工程化能力与水平”的二级指标“研究开发能力”为例(设定该指标的分值为32分 ),相应的评估细则如表3所示 。

2.3 评估结果及其应用

通过评估及讨论,对专家打分排名在前15%的工程中心给予滚动支持,对运行情况较差的工程中心提出整改意见,对不按规定期限和要求提供相关评估材料的或无故不参加评估、不符合青海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运行管理要求的单位取消工程中心资格。评估结果对工程中心的了运行情况、完成效果与影响、经济效益、组织管理的有效性等进行了很好的评判,为后续的平台建设、资金支持、管理和调整定位提供了依据 。

3 提高青海省科技评估能力的建议

面对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科技创新活动日益复杂化、多元化,评估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以往行之有效的评估方法面临挑战甚至失效。为了更好地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发挥科技评估在科技创新管理工作中的服务支撑作用,该文结合青海省科技评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出完善相关评估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3.1 评估主体方面

该省当前的科技评估工作是在省政府的主导下展开的。评估活动基本上都是由政府相关管理部门组织和管理,在评估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评估方式、评估对象以及评估内容的选择上受到很大程度的行政干涉,严重违背了科技评估的独立性、公正性、客观性原则。为此,政府应逐步转移评估职能,委托相对独立的第三方评估机构,减少对科技评估的具体管理,将工作重心放在制定政策、调整计划、加强监督、强化管理和优化环境等职能上。同时,进一步加强科技评估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第三方科技评估体制机制,在第三方独立评估机构有效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的同时,推行政府问责制,强化监督管理,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

3.2 指标构建方面

青海省的评估指标的设置多数都是由行政作导向,自上而下进行的,主要参考的是管理部门的意见和专家咨询意见,而评估客体参与性不足,容易出现评估指标选取不合理,导致评估结果失真的情况。因此,政府管理部门在指标设置中应当重视与评估各方的沟通与交流,统一理念,明确评估方向,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

3.3 评估结果的运用方面

目前,虽然各单位都开展了评估工作,但尚未有单位通过评估为管理提供好的建设性建议,更多的只是分析评估指标然后得出评估结论无异常,对评估结果的运用多流于形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没有引起各参与单位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是要做到评估分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确保评估质量;二是积极探索和建立一套评估与部门管理相结合、多渠道应用评估结果的有效机制,以评促管充分发挥科技评估的作用;三是建立评价结果反馈与监督机制。相关部门要在评价工作结束后,将评价情况、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及时反馈给被评价单位,并督促其落实整改,以增强评价工作的约束力。将评价结果反馈与整改作为评估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形成“決策——管理——评估——结果——反馈——整改”的评估模式。

3.4 评审专家队伍建设方面

专家评议作为主要的评估方法之一,评估专家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评估质量。目前青海省已初步建立了科技专家库系统,评估专家主要从专家库中抽选。但由于我省专家资源比较匮乏,存在行业覆盖不全面、专家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等问题,挑选的专家在评估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对评估内容把握性不足的情况,从而影响评估质量。此外专家库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缺乏完备的管理手段,如专家信息更新不及时,缺乏专家信用评价体系等。今后应进一步加强我省科技专家库建设工作,通过多渠道、开放式地征集和选取的方式扩充专家库,同时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完善专家库制度,充分发挥专家的智库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旭,李光强.2015年青海省科学技术发展报告[M].青海:青海省科学技术厅,2016:3-4.

[2] 青海省科技厅.青海省科技计划(课题)概预算评估评审暂行办法[Z].2008.

[3] 青海省科技厅.青海省基本科技计划管理暂行办法[Z].2009.

农业科技管理范文第2篇

 摘要阐述了农业科技档案管理作的重要性,从保證科技档案的质量和完整性;应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档案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严格把关,确保归档资料的准确性4个方面总结了提高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水平的措施。

关键词农业科技档案:管理水平:措施

农业科技管理范文第3篇

摘 要 以陇川县陇把镇为例,介绍了陇把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分析指出其存在的问题:管理主体单一且责任不明确,管理制度执行不力,基层干部和财会人员素质不高、“三资”管理力量单薄,村民参与意识薄弱。从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健全“三资”管理制度并强化指导、加强对村干部及村民治理能力的培育、增强村民参与意识四个方面提出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 农村;“三资”管理;陇把镇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关键问题。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旨在持续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农村经济水平,维护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村集体“三资”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共同致富的基础和物质条件,直接关乎农民的切身利益,体现着农民的主体地位。因此,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方面的研究意义重大。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共同构成了“三资”,其中,资金是农村集体所有的银行存款及现金,如原始资金、经营收入、拨付资金以及其他收入和收益;资产是农村集体所有的建筑物、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资源是指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自然资源。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就是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农村集体所有的资金、资产和资源进行统一规范管理的行为。

1 陇把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

陇把镇目前农村集体固定资产共428.1万元;村集体资源机动地17 hm2(水田12.6 hm2,旱地4.4 hm2),机动集体林7 923.76 hm2,水塘0.37 hm2,集体资源合计7 941.19 hm2;村集体资金余额412 518.97元。陇把镇在“三资”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有:1)建立工作机构,明确责任。陇把镇制定了《陇把镇全面推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陇把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实施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在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办公室,领导小组组长由镇人民政府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副镇长担任,成员由各村挂钩领导、镇经管办工作人员、村委会负责人及各村小组组长组成。2)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及时组织召开了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启动大会,使各村、组领导充分认识到规范和完善农村财务会计管理的重要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此项工作中。3)清资核产,全面掌握家底。根据全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在坚持集体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监督权“四权不变”的基础上,在镇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办公室建立了陇把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核算中心,全面推行村组会计委托代理工作,清理并掌握了村(组)集体固定资产、村集体资源机动地、机动集体林、水塘等集体资源[1]。4)严格管理,规范审批。村、组兴办集体公益事业筹资筹劳、集体统一经营收入、发包及村办企业上缴收入、投资收益、上级转移支付以及奖励、补助、补偿资金、社会捐赠资金、集体建设用地收益和其他收入等一系列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都缴入镇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核算中心账户。5)建立台账,管好“三资”。按照陇川县“三资”管理领导小组的要求,镇上设置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办公室,配备了专人,即镇总出纳负责对各村财务进行账务处理,挂了陇把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办公室的牌子,刻制专用印章,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完善了三资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并上墙。通过多年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陇把镇的“三资”管理取得了一些成效,较好地保障了群众的民主权利,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行为发生,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巩固了农村的稳定。

2 陇把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主体单一且责任不明确

陇把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具体工作日常一般由村干部负责,而实际上,一些村级事务也往往会受到镇政府的行政干预[2]。在乡镇机构改革过程中,负责主管“三资”的部门经历了多次变更,镇财政和纪委等都在监管,而县农经站却没有充分发挥其管理职权。村委会、村务监督委员会、民主理财小组、村民理应作为“三资”管理的主体,然而参与性和主体性不强,政府相关部门也存在管理缺位或越位现象,最终导致“三资”管理的主体单一、管理责任难落实。

2.2 管理制度执行不力

陇把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三资”管理相关制度,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很多村组执行不到位,部分制度形同虚设。例如,村会计未按照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标准执行会计收支核算,没有按照“日清月结”这一要求报结,没有按照“一账五簿”的要求设置账簿;村里对资金收入隐瞒不报,账务处理不及时,会计收支不按期报结;固定资产台账不完善,存在遗漏和混乱的地方;许多村组缺乏集体资源账簿,涉及集体资源交易的记录和过程没有充分公开,相关执行不合规范;村级会计财务监督意识薄弱,在监督村干部行为方面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2.3 基层干部和财会人员素质不高,“三资”管理力量单薄

村委会的经营管理能力较弱,村民参与不足,基层干部整体素质不高,加之监督乏力,导致村干部在农村“三资”管理工作中偶尔会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有的村干部在涉农补贴、涉农建设项目等方面可能会出现违法违纪行为,损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许多村级财会人员财务知识匮乏,财會业务能力薄弱,因此常常出现故意拖延报账时间、会计收支不能按期报结、不按照要求和标准进行财务结算、会计凭证使用和管理不规范、缺乏财务监督的意识等问题。镇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对“三资”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农村集体“三资”的管理工作缺乏指导和监管,镇农经管理人员也忙于委托代理中心的工作,因此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力量单薄。

2.4 村民参与意识薄弱

受到村民文化水平、历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村民根本不知道“三资”管理究竟是什么,也不清楚自己在“三资”管理中的地位和权利,所以民主参与意识薄弱,无法形成对“三资”管理的有效监督。例如,当村委会的决策失误给村民造成损失时,村民不懂得维护自身利益,更不用说去追究责任;少数村干部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过程中,可能够利用职位之便为自己谋取利益;相关决策的公平性和透明度不高,导致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混乱[3]。

3 陇把镇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对策

3.1 建设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

陇把镇应积极建设适应当地实际情况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以综合监管平台为基础,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服务水平。“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的成立,可以通过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明确相关责任,强化其对农村财务的管理与服务,逐渐实现专业化的管理,落实“三资”管理的主体。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服务中心的主要职责和功能应包括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和合同管理,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以网络化形式完成对村级财务的监督和民主管理工作,促进资源配置、提升农村财政管理水平,最终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实现农村集体“三资”的保值增值。

3.2 健全“三资”管理制度并强化指导

陇把镇应在现有管理制度基础上,结合“三资”管理工作中不规范和难执行的内容,以及地方实际,建立健全“三资”管理制度,实现有针对性的管理,确保制度的完善及制度的有效执行。从制度健全来讲,陇把镇应重点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与资金、资产和资源相关的财务行为,明确财会人员及其岗位职责、权限;健全各类台账管理制度,例如资产台账、土地承包台账和土地租赁台账[4];强化合同管理,对以集体名义对外租赁、承包经营资产、资源的,要完善合同管理制度,规范招投标等行为,避免一切由村委会说了算而没有明细记录的现象发生。从制度执行来讲,陇把镇要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各项制度的执行力度,镇政府应加强对各村组对相关制度理解和执行的指导,使各村村委会按照相应的制度和程序进行村务管理,履行好“三资”管理制度中的各项职责;各村委会和村民在执行“三资”管理制度中所反馈的问题和意见,镇政府应积极认真对待,根据相关意见和建议进行反思,结合“三资”管理工作实际对制度进行适当修改和完善,避免出现因制度脱离实际确实无法执行情况的发生,提高制度执行率。

3.3 加强对村干部及村民治理能力的培育

在陇把镇及广大农村,官本位思想依然存在,一些基层干部高高在上,过于夸大自身地位和作用,因而在村务管理中忽视村民的参与作用,不会主动考虑村民感受及意见;村民普遍缺乏文化知识尤其是法律知识,认识不到自身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的角色、地位,不会通过法律手段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这自然导致“三资”管理缺乏有效监督、管理不规范。所以,要提高村民及村干部的自身素质,增强他们作为农村集体“三资”监督主体的意识;强化宣传教育,通过宣传小册子、展板、广播等方式,宣讲“三资”管理相关知识,强化村民及村干部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和主体意识,提高他们的治理能力[5]。

3.4 增强村民参与意识

陇把镇要强化对农村集体“三资”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同时,维护好村民的利益、体现村民的“三资”管理主体地位,增强村民参与意识,强化民主管理在陇把镇“三资”管理中的力度。要增强村民的参与意识,笔者认为,1)陇把镇要切实树立以村民利益为出发点的“三资”管理理念,重视村民的主体地位,让村民想表达意见和建议、愿参与到管理工作中,为了维护切身利益而敢于诉求。这就要求陇把镇要广开言路,为村民提供便利的诉求通道,如增设意见箱、指派联络人等。2)逐步扩大村民民主管理参与范围,确保其在民主选举中的权利。村民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应得到充分体现,在每一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时,应给其充分的自主投票权;进一步强化各村委会的财务信息公开,让村民尽可能了解本村财务状况,进而发挥一定的监督作用;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时,应允许村民参与决策,保障他们的民主决策权。

参考文献:

[1] 施会琴.加强农村“三资”管理的思考[J].山西农经,2016(16):30-31.

[2] 李威.創建农村“三资”管理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索[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5,17(6):58-60.

[3] 李伶平.关于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调查与思考[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6(12):32-33.

[4] 刘兴举.农村三资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5,35(18):212-213.

[5] 沈于琛.村级“三资”管理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31):22-23.

(责任编辑:赵中正)

农业科技管理范文第4篇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贵在“学以致用、学用相长”,重在“创新形式、深入持久”。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党总支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着力思想教育,创新方式,大兴务实之风,围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关键问题,以新兴媒体为平台,打造特色“彩信学习报”,不断拓展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新阵地、新品牌。自2010年3月份创刊以来,“彩信学习报”已累计编发132期,2012年6月荣获中央国家机关工委颁发的“中央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十大学习品牌”。

打造新阵地 不断丰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内涵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思路是关键。只有结合单位实际制定灵活有效的学习方案,才能充分调动党员的学习积极性,才能保证学习效果。作为农业部直属事业单位,中心10个处室,为农业部三个司局提供政务延伸工作,业务范围涉及农业科技项目管理、植物新品种保护、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工作任务重,集中学习难度大。同时,单位年轻人多,干部职工文化程度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特别强。如何多渠道、经常性开展学习,统一思想,加强认识,促进交流,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学习能力和思想修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过程中,中心党总支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借助手机这个现代化的新媒体,开办了快捷、便利、容量大、受众面宽的“彩信学习报”,并将其努力打造成对内传播知识、交流思想的平台,对外展示形象、扩大影响的窗口。各位党员既是读者,又是编者。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多思考、多总结,将学之华彩、思之清流、困之顿悟与大家共享,以便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规范新平台 不断注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活力

经过两年多来的实践和探索,“彩信学习报”的管理和运作更加成熟、规范。目前,“彩信学习报”由中心党总支负责管理,下设编委会,负责编发等具体工作。编委会成员主要由中心年轻骨干同志组成。同时,为进一步规范信息编发等相关工作,党总支专门制定了《“彩信学习报”工作规范》,明确了定位、管理机构与职责、内容设置与要求、编发程序、责任与奖惩、经费及样报等内容,进一步规范管理、控制流程、明确分工,不断增强“彩信学习报”的生命力。

经过多次优化、调整,“彩信学习报”已形成四个固定板块。一是“时事要闻”板块,主要报道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部的重大时政信息、政策动态,以及近期政治理论重点、社会热点等方面内容;二是“工作要情”板块,主要交流中心各处室及对应行政部门的重大工作动态等方面内容;三是“学习感悟”板块,主要交流思想、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理论知识、名言哲理、心得体会等方面内容;四是“轻松一刻”板块,主要发布幽默笑话、百科知识、生活提醒等方面内容。稿件内容要求必须真实可靠、内容精炼、表述准确、安全不涉密,且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可读性,发布时注明信息来源和供稿人。为把好质量关,设置了“编、审”分离制度,即当期编辑和当期审核由不同人员担任。

发挥新功能 不断提升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成效

如今,“彩信学习报”已成为中心党建和业务学习、交流的重要阵地。比如针对如何建设好学习型党组织的问题,我们专门从《人民日报》等机关报刊上选编了《论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系列文章供党员学习;结合《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施行,我们对“8个禁止52个不准”进行了释义和强化学习;针对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我们及时选编增强政治敏感性与政治鉴别力的文章,让大家进一步划清“四个界限”,提高政治觉悟;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我们利用手机报将活动的背景、意义、目标、任务向广大党员进行了宣传。

为进一步强化党员职工的保密意识,“彩信学习报”将《保密提醒20条》逐条分期登载,警醒大家在日常工作中务必树立保密意识,掌握保密措施。同时,为了让大家及时了解中心各处室重大工作进展,“彩信学习报”及时选编各处政务信息,刊发各领域工作要情,促进处室间的沟通与交流。此外,利用手机平台信息传播快捷、阅读率高的特点,“彩信学习报”根据需要编发重要通知和其他公共信息,如农业部机关党委有奖征集廉政格言警句,农业部干部职工广播操比赛信息,中心在农业部中青年干部学习论坛中的获奖情况等等。

及时登载启发思路、启迪思想的名人轶事语录是彩信学习报深受欢迎的板块之一。如第77期登载了温家宝总理致信南开中学忆童年谈人生。温总理说,我的童年是在战争和苦难中度过的。公平和正义是社会的顶梁柱,失去了它,社会这个大厦就会倒塌。“国之命,在人心”,说的就是人心向背决定社会的发展和政权的存亡。政府是穷人最后的希望,民众的贫穷是政府最痛心的事。上述内容在中心干部职工中引起了广泛的思考和讨论,增强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

在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活动中,中心党总支组织编发了两期专刊,内容涵盖十八大会议主要精神,农业部韩长赋部长等领导对重大政策的热点解读,中心开展集体学习、知识竞赛、辅导报告等学习动态,以及中心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的学习体会等。这种学习方式既创新了传统讲文件、读文件的党建学习形式,又通过图文并茂、提纲挈领的展示进一步加深了理解与领会。

总的来看,“彩信学习报”搭建了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平台,在下乡调研的路上、在田间地头、在公交地铁上,中心全体干部职工都能够通过它,掌握政策、了解工作,反馈所见所思。同时,在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带动下,近两年,中心干部职工从“要我研究”转变为“我要研究”,结合单位主体业务,陆续形成了若干份深度研究报告。单位的整体精神风貌和职工的工作干劲,也有了更大提高。2011年被授予“农业部直属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2012年被评为“农业部文明单位”,连续两年获得“农业部中青年干部学习论坛优秀组织奖”,一个处室连续7年保持着中央国家机关和农业部的“青年文明号”光荣称号。

培育新品牌 不断完善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持久动力

“彩信学习报”在我中心由第一支部试行。2011年10月份提升到以党总支的名义,集全中心力量创办。中心领导高度重视这一新颖而高效的学习方式,不仅经常供稿,而且多次批示要将这一平台确立为我中心学习品牌,要持续、高质、深入地开展下去。在做好“彩信学习报”编发工作的同时,我中心还将这一创新形式报送农业部机关党委,撰写的《“强脑、活手、健腿”三套功夫促学习》等文章在农业部机关党委内部刊物《交流与参考》上刊载,并被推荐到紫光阁网站上发表,为其他党组织的学习提供了有益借鉴。

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一项长期活动。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将始终按照中央和部党组的部署安排,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中,不断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新的阵地培育新的品牌,新的思路打造新的亮点,努力推动各项事业新发展。

农业科技管理范文第5篇

摘 要 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互联网、信息化、智能化已经悄无声息地走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当中,它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快捷。然而,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职能已经步入创新与改革最佳阶段,所以事业单位的发展趋势也应该紧紧跟着时代的发展大趋势奋起直追,顺应这种“互联网+”需求,积极尝试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举措。本文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基本概况出发,重点阐述“互联网+”的事业单位档案创新发展与研究,旨在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创新形势下延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内核,促进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朝着信息化、智能化高速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 事业单位 档案管理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技术和智能化的发展,已经逐步地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并且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这样的背景下,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提出了“互联网+”相关概念和核心,他明确指出“互联网+”的生活方式的变化,将会是我们未来几十年发展的主要方向[1]。互联网的发展机制促进了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速度也在呈现出上升的趋势,事业单位也需要时刻做到与时俱进,抓紧“互联网+”的时机,积极地对档案管理工作做出创新。

1 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基本概况

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管理信息化,就是将传统的实体档案管理方式演变成现代信息化的档案管理的进化过程。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事业单位对于单位人员信息管理的效率,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科学性和时效性,还可以提升信息技术的安全性。这就需要我们在“互联网+”的形式下不断的加快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进程[2]。

2 “互联网+”时代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的积极作用

2.1 信息化的资源共享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有效地实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工作,是非常具有跨时代意义的。首先,通过科学步骤逐步实现互联网下的信息化手段的沟通,可以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日常工作的工作效率,还可以提高信息化、智能化的水平,实现资源的有效共享。其次,事业单位借助互联网可以实现对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随时获取或调配。再次,事业单位的信息化模式将办公室的各个部门做到了有效的衔接[3]。扩大了事业单位档案的收集,还扩大了事业单位档案的内核,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让档案管理的方式从过去的纸质的模式进入到了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2.2 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互联网+”的科学运用,减轻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步骤、工作时间以及工作压力,简化了很多事业单位的工作流程,改革了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的工作模式,提高了它的利用价值。在档案管理综合性的统计过程中,通过一系列信息化的整理,让办公室的数据信息科学有效地实现档案管理智能化、高速化的发展,对于现阶段的数据信息整理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有效地运用“互联网+”模式,可以随时按照需求的变化,对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的升级,并不断地满足人们在单位的需求和获取数据信息的能力。

3 现阶段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事业单位信息化管理水平偏低

在“互联网+”的大时代背景之下,新型产品被不断地开发运用在社会生活之中,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逐渐被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所替换。随着事业单位档案数据的不断迭代升级,对于扫描仪、微缩仪工作必需品的需求也越加的强烈,所以导致事业单位信息化的水平偏低。事业单位在档案室建立的时候,也有很多不符合规定和要求的事情发生。比如档案室的密封性能不精良,这些都会严重影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稳定高速发展[5]。

3.2 档案管理风险性较高

虽说事业单位的信息化管理有着很多的优点,但是其智能化发展的时间比较短暂,仍然存在着风险性。对照传统的事业单位纸质档案管理的模式,工作人员就要把事业单位人事档案上传到终极客户云端,人员的信息档案被窃取的风险就会增大,不仅可能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甚至还可能给国家信息安全造成威胁。还有一些对于人员档案安全管理缺乏明确的安全指导规范,造成人员电子信息资料可能被盗或者是滥用

的事情发生[6],都会影响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事业的高速发展。

3.3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资源利用率偏低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信息,对于单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增强事业单位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重要保障。信息化能为事业单位提供最准确的信息资源,从而积极地促进事业单位的长足发展,但是多数事业单位会重保存轻利用,对于事业单位的信息价值和使用价值没有深入研究和分析。

4 “互联网+”时代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

4.1 利用好信息化管理手段,加强事业单位的数字化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摆脱过去纸质管理模式,能够科学有效的利用好信息化、智能化的运营手段,提高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保证档案信息能够在各个环节上达到事业单位的考核标准,激发出信息化管理手段應有的价值。事业单位的组织者、管理者应该对“互联网+”模式进行运用,也可以借鉴国外那些在信息化、智能化档案管理的优良案例[7]。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保密性、安全性、隐私性的性能,让事业单位的信息记录不断地加速更新,让历史信息和即时信息能够合并兼容,将线下的监督管理和服务、智能兼并在一起。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实现一站式的服务提供更多的便捷。

4.2 做好信息安全的防范工作,避免信息泄露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有关信息泄露事件屡见不鲜,尤其是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事业单位信息安全防范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工作人员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事业单位也要定期对于事业单位内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对于那些存在着违规操作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处罚或者处分[8]。要切实做好事业单位的安全防范工作,事业单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于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访问设置,避免一些不法分子的闯入和黑客的登录。添加好防火墙的设置,建立起网络和网络之间的屏障,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可以充分利用好防火墙的设置,积极地控制住不法分子对网站的访问。对于病毒的侵害,按照防病毒的软件建立起档案管理安全性能最好的屏障[9]。

4.3 建立起事业单位比较完善的数据信息库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应该加强对“互联网+”的了解,能够把网络和档案管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0]。构建起一个更加完善的档案管理信息平台,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整理、维护、收集、更新等各种方式,构建出一个比较完善的框架,随时可以对档案进行调配,针对档案管理的需求,不断对信息进行迭代升级,服务于事业单位[11]。

4.4 引进人才,为创新型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人才支持

事业单位要建立创新型档案管理工作就需要更多的人才支持和智能储备。事业单位需要招聘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支持和助力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12]。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技能支持,让工作人员对“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指导,成为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档案管理制度建设,为创新型的人才提供所需要的工作支持和制度制约[13]。这样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就可以符合规范指导要求。事业单位也需要利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实现资源互补和技术资源合理化利用,秉承资源优势和数据分析的能力[14],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断地进行事业档案管理的数据分析與整合,提高数据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积极地促进好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自身发展[15],并能够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4.5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不断地      加强组织领导结构

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制度应该不断地更新完善,不断地统筹强化。在此基础上,就应该遵循好相应的原则,建立在科学合理、高度统一的基础之上。从自身的组织结构出发,满足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从而可以更好地进行本组织内的档案管理工作。“互联网+”档案管理制度的建立可以更好地约束员工,也能约束事业单位的领导,这种双向约束的作用既可以把档案管理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也可以促进“互联网+”档案管理工作能够在事业单位更好地实施下去[16]。档案管理工作始终要把档案管理的严肃性作为根本的出发点。为了更好的执行“互联网+”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就要把档案管理的权威性作为重要原则,在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实施过程中,积极地做到奖惩分明。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地加强对“互联网+”档案事业单位的重视程度,也要积极的纳入行政的议事日程[17]。首先建立起行政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机制,定期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日常的检查、指导、督促、改进、完善等工作内容,并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内容,建立起“互联网+”档案管理工作的达标升级考核的相关机制。对于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定性、定量的考核,通过分级分量的终极考核、档案管理的等级升降来提升信息化的动态管理[18]。不断地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的质量体系,各个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积极的研究制定出比较科学可行的质量评价体系,完善测评指标。推进“互联网+”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制度化、科技化的水平[19]。

加快发展“互联网+”事业单位的行政改革步伐,为了能够更好的生存和发展下去,就要朝着一个比较科学、民主的方向发展,事业单位发展的高效运行和“互联网+”科学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事业单位的发展就应该多多重视“互联网+”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不断提高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20]。

5 结语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之下,信息化、智能化、及时化已经成为了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互联网+”档案管理工作创新的必要途径。为实现新型档案管理的最佳模式和发展趋势,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工作应该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科学有效地分析出档案管理的特点,创新性地寻找出最佳的路径。努力提升“互联网+”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管理机制,有效地利用好资源优势。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强化整体的互联网服务意识,突破行业之间的壁垒,对“互联网+”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更加现代化的数据指导具有跨时代的意义。而信息技术的高度运用也推动着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建设,从而能够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1]。提高“互联网+”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与发展,符合时代发展下的信息化和科学化的要求。为充分发挥“互联网+”事业单位档案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燕.基于“互联网+”的科技档案管理创新[J].档案与建设,2016(03):87-89.

[2] 王玫.基于“互联网+”的科技档案管理创新分析[J].通讯世界,2018(10):319-320.

[3] 郭青.基于“互联网+”时代档案管理创新策略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8(04):201.

[4] 张琳.如何加强企业科技档案管理[J].城建档案, 2016(08):42-43.

[5] 许敏.浅析新形势下对科技档案管理的创新与发展[J].兰台世界,2014(S2):156-157.

[6] 袁碧辉.加强企业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J].管理观察,2014(33):142-143.

[7] 胡艳华.如何加强市政设计院科技档案管理[J].办公室业务,2021(04):147-148.

[8] 梁威.优化农业科技档案管理策略探析[J].黑龙江档案,2020(06):47-48.

[9] 马庆.科技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档案, 2021(01):66-67.

[10] 吴自嫒.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档案管理研究[J].黑龙江档案,2021(01):115-116.

[11] 任辉.科技创新促进档案工作高质量发展[J].科技风,2020(13):26.

[12] 张肖会,宋峥嵘,王佳莹,等.新时代下关于科技档案工作的思考[J]. 天津科技,2018,45(08):24-26,29.

[13] 鄢明芳.“互联网+”时代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优化策略[J].科技风,2021(21):68-69.

[14] 曾超.“互联网+”时代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探讨[J].办公室业务,2020(10):123-124.

[15] 王孟巍.探究“互联网+”时代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J].中国新通信,2020,22(11):106.

[16] 陈惠华.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路径分析[J].办公室业务,2020(23):109-110.

[17] 孔子君.大数据时代创新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策略分析[J].办公室业务,2020(24):137-138.

[18] 陈明华.新形势下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优化方法研究[J].中国市场,2020(34):111,113.

[19] 陈建英.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创新改革思路探讨[J].城建档案,2020(11):87-88.

[20] 杜皖宁.新时期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优化策略[J].中国高新科技,2020(19):126-127.

[21] 童娜.提高基层单位档案管理效能的路径研究[J].办公室业务,2021(02):121-122.

上一篇:演讲主持培训下一篇:小学教育培训